问题补充: 在他们出现之前阴间谁执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间统治者有好几位,地藏王、阎王、东岳大帝、丰都大帝等,但在世俗心目中,最有权力、最厉害的,还是要属阎王,俗话说:“阎王叫人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人们多认为阎王是阴间的实际最高统治者。
上图《梨俱吠陀》
“阎王”这个名称,并不是中国的国产,而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
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传统的鬼魂信仰与佛教的因果报应、轮回转生观念相结合,使阴间的地狱之说产生巨大的影响。阎王源于印度佛教,但也并非是佛教所固有的,佛教的阎王源于比佛教更早的古印度的民间信仰和印度教。
阎罗又叫阎摩,印度最初出现阎摩的形象,是在印度最古老的的诗歌集《梨俱吠陀》中。《梨俱吠陀》大约产生于公元前1500年~前1000年,相当于我国周朝时期。这部诗歌总集共有一千首诗,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许多神话传说。
在《梨俱吠陀》中,阎摩是作为冥王出现的。他是太阳神毗婆薮的儿子。这个太阳神本想娶娑罗纽为妻,但娑罗纽受不了太阳神刺眼的光,便用了个“掉包计”,找了个跟自已一模一样的替身,举行婚礼之际,她便逃之天夭。假新娘为太阳神毗婆薮生下了阎摩、阎蜜兄妹俩。因假新娘与娑罗纽不同,不是神,所以她生下的孩子只能成为凡人。
凡人必死。阎摩“是人类的第一个死者,因此是必死的人类的祖先,是死者之王”。阎摩作为第一个必死的人,承担起寻找、发现死者归宿及通向冥界之路的重担,后世的凡人皆遵循其道路。他发现了冥界,自己便也成了冥界之王。需要说明的是,这时的冥界,全无后来地狱那种阴森恐怖的景象,而是一个极乐世界;阎摩也不是后来那样专管审判罪鬼的威严的阎王爷,而是一位管理众亡魂的冥王。
上图凡·德·史特莱特(Jan van der Straet)据但丁《神曲》所绘的地狱图
到了两大史诗即《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时代(约公元前400年一公元200年)死亡之主阎摩有了很大变化,相貌威严可怖,红眼睛,黑皮肤,手持正义之杖,用之对一切凡人进行公正的判决:将善者送往极乐世界,将恶者投入地狱。在史诗中有对地狱的详细描绘,恶人要被扔进滚热的河中,剑树刺其肌肤,还要趴在斧刃上遭受磨难……
在后来出现的一批《往世书》中,阎摩和地狱的理论就更加完备了。阎摩被称为“人之审判者”,统治着多层地狱。死者的亡魂都要到他面前接受审判,并需在判官(印度地狱也有“判官”)面前对证,将其行为一一登记入册。审判后,善人被送入天堂,恶人则被打入不同的地狱。
随着佛教的中国化,阎王也开始中国化,并演化出了“十殿阎君”的说法。在小说、戏剧中的阎王,也摆脱了印度的形象,而变成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形象。
黑白无常与孟婆
黑白无常是基层的勾魂鬼吏,《地藏菩萨发心因缘十王经》中说:“阎魔法王遣阎魔卒,一名夺魂卒,二名夺精鬼,三名缚魄鬼,即缚三魂至门关树下。”最初的鬼吏有三个,形象也不是很可怖,甚至被塑造成有同情心、有人情味。在清代笔记小说中,无常鬼吏开始变得可怖起来。
孟婆和孟婆汤则是中国的产物。《玉历至宝钞·玉历之缘起》详载其事。孟婆神,生于前汉,幼读儒书,壮诵佛经。凡有过去之事不思,未来之事不想,在世唯劝人戒杀吃素。年至81岁,鹤发童颜,终是处女。只知自己姓孟,人故皆称之曰“孟婆阿奶”。入山修真,直至后汉。世人有能知前世因者,妄认前生眷属,好行智术,露泄阴机。是以上天敕命孟氏女为幽冥之神,造筑醧(同“饫”,饱足也)忘一台,准选鬼吏使唤。将十殿拟定发往何地为人之鬼魂,用采取俗世药物,合成似酒之汤,分为甘、苦、辛、酸、咸五味。诸魂转世,派饮此汤,使忘前生各事。……如有刁狡鬼魂,不肯饮吞此汤者,脚下现出钩刀绊住,上经铜管刺喉,受痛灌吞。
阎王、孟婆、黑白无常,都属于阴遭地府之中的神职人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阎罗王是阴曹地府中的最高行政长官,黑白无常和孟婆是阎王麾下承担不同职责的部将。黑白无常主要负责缉拿鬼魂,孟婆的职责是用孟婆汤消除鬼魂的记忆。
阴曹地府,在古代神话和道教文献中都有记载,它是古代阴阳学说的产物之一。我们现在所说的阎王,其实是指十殿阎王中的第五殿阎罗王。这个第五殿阎罗王本是佛教神话中的冥界之王,后被道教所收编,与九殿阎王合称十殿阎王。
第五殿阎罗王成为道教十殿阎王之一,在与历史人物结合后在民间广为传扬。包拯、韩擒虎、范仲淹和寇准,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四大阎王。阎罗王被认为是地府的主宰,是三界中阴间诸神的最高管理者。
阎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正是佛教传入中原的时期。由于佛教中的阎罗王与本土道教的九殿阎王相互影响和吸收,逐渐演变出具有本土色彩的十殿阎王。佛教中的阎罗王,正式被收编为本土的第五殿阎王。
在我国的佛教和道教中,都有十殿阎罗之说。这种说法源于唐代,佛家说天帝册封阎罗王,将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各有其主,是为十殿阎王。道教也将地府分为十殿,每殿有一王主持,均为太乙救苦天尊所化,是为十殿阎罗。
民间传说中的阎王都是刚正不阿的形象,阎王的原型都是治世能臣且铁面无私。在民间说法中,阎王共有四位(韩擒虎、包拯、范仲淹和寇准),他们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详,他们死后成为主宰阴间的阎罗王。
阎王手底下除了黑白无常及孟婆之外,还有首席判官崔府君、钟馗、牛头马面等。在整个阴曹地府中,还有一位佛家的地藏王菩萨,他的愿望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民间传说,阎王负责审理阴间之事,有罪的被送入地狱受罚。
黑白无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地道的本土神祇,也是有名的鬼差。二神直接受城隍神所领导,他们手执脚镣手铐,专职缉拿鬼魂、协助赏善罚恶。黑白无常要比阎王出现的历史更早一些,他们是道教神话中的一对神袛。
白无常名叫谢必安,对男性吸其阴魂,对女性散其阴魄。黑无常名叫范无救,对女性吸其阳魂,对男性散其阳魄。白黑无常在城隍麾下地位排在文武判官、牛头马面、枷爷及锁爷之后,又被人们称为“七爷”和“八爷”。
黑白无常的职责是负责捉拿恶鬼,黑无常比较严肃,长帽上有“天下太平”四字。而白无常则是笑颜,长帽上有“一见生财”四字。白无常多为惩治那些“不够称”的,而黑无常是专拿链子捉拿恶鬼的。白无常有老婆,而黑无常没有。
黑白无常原为结义兄弟,二人在南台桥下偶遇雨天,白无常让黑无常等着他去拿伞,结果黑无常因身材矮小而被淹死,白无常返回后痛不欲生,吊死在桥柱上。阎王爷念其信义深重,命他们在城隍爷跟前捉拿不法之徒。
孟婆,也是古代本土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常驻奈何桥边,专为前往投胎的灵魂提供孟婆汤,以消除他们的前世记忆。孟婆是阎王手底下掌管将生魂抹去记忆的阴使,关于孟婆的由来,民间出现过很多种说法。
有人说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世间分为天、地、人三界,天界掌管一切,人间是指阳间人界,地是指阴曹地府。孟婆从三界形成时便已存在,她本为天界的神仙,后因看到世人死都不愿放下恩怨,于是来到阴间忘川河边熬制能使人忘却的孟婆汤。
又有人说孟婆的原型就是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她为了能忘记这些痛苦记忆,就熬制了能使人忘却的孟婆汤。后来她的故事感动天地,她被免除轮回之苦,奉命在奈何桥畔熬制孟婆汤,让参与轮回的阴魂们忘记前世的一切。
还有人说孟婆生于西汉,笃信佛家经典。她一生致力于劝说人们不要杀生,直到八十一岁,还是孑然一身。后来,孟婆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间有人能知前世的因缘,往往会泄露天机,因此上天命孟婆为幽冥之神。
民间传说,阴间的黄泉路上有一条忘川河,河上有一座奈何桥。奈何桥的对面有一个望乡台,孟婆就在望乡台边上卖孟婆汤,孟婆汤让你喝了孟婆汤后就忘了一切,忘川河便的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便转身投胎。
阎王、黑白无常、孟婆的工作程序是,黑白无常负责在人间缉拿鬼魂,他们会带着人的魂魄经过黄泉路回到地府,阎王进行审查,确实阳寿已尽,便将其交给地府判官断阳间过错,有罪者下地狱或交给地藏王菩萨,普通人则前去喝孟婆汤,忘记前世的所有恩怨情仇,然后就可以投胎了。
“阎王”别称阎罗王、阎王爷、阎魔王,是我国神话中掌管人间地狱的最高行政长官。
有句话叫做“阎王叫你三更死,无人留你到五更”,可见阎王爷权力很大,说一不二。
老子在创建道教时,把印度神话中的“阎魔罗王”的原型兼收并蓄创建了“阎王”这一形象。
换言之,“阎王爷”这个称呼由来已久,可追溯到春秋战国之前。
道教赋予阎王爷的职责是掌管人间生灵的“阳寿”和“阴寿”,又称鬼王。《西游记》中说他拥有一本生死簿,看看谁的死期到了,就派黑白无常和牛头马面去追索。
阎王爷具有双重身份,既是鬼,又是神。在天庭中有他的神位,但办公地点却在暗无天日的阴曹地府。
阎王爷的职权范围还是有一定限制的,没有在册的孤魂野鬼不属于他管辖,天庭在册的正仙也不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
但有个例外,比如孙悟空。老孙的名字在生死簿上,但他的能力大,把生死簿随意涂改,老孙赋予了自己长生不老的权力,阎王爷对他无可奈何,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
在阎王爷的管辖之内,全是一些在人间做恶死去的恶鬼。行善的好人直接可以上天堂。直白的说,阎王爷就是惩罚这些恶鬼的皇帝。
要制裁这些恶鬼,他的手下长得比这些恶鬼还要可怖,这样才能起到威摄作用,比如鬼判官,黑白无常,牛头马面、钟馗等人。
那么谁是阎王爷呢?
民间传说至少有4个人做过阎王爷,分别是隋初大将韩擒虎,他曾在隋朝统一时,亲率人马灭了南陈立下了不世之功。
第二个是宋真宗时的宰相寇准,寇准是个清官,曾经审过潘杨案。
第三个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他曾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也是一个清官。
第四个是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据说包拯日审阳间、夜审阴间案,是个大公无私的阎王爷。据说现在的阎王爷依然是包拯,他是任期最长的一个,但愿包大人一直连任下去。
孟婆是阎王爷的手下,自从有了阎王爷就出现了孟婆。
老孟最初是天界的一个散官,后来她看到阴间地府有许多恩怨无法化解,于是主动要求调到了阎王爷身边。
阎王爷很欢迎,对老孟说:“你长得挺温柔善良的,去「政工科」上班去吧,劝劝那些想不开的鬼,过去的事翻篇了,都别想不开,带着怨气投胎,社会还是不和谐”。孟婆点点头,有种说道:“领导所言极是。”
孟婆说干就干,于是就在阴曹地府的“忘川河”边儿,“奈何桥”的桥头上立了一口大锅,将人间的恩怨、爱恨、情感等诸多情绪放到锅里用火熬,最后熬出了一锅“孟婆汤”,也叫“忘情水”。
凡是从她这里经过的灵魂,只要喝下孟婆汤就会忘记前世的爱恨情仇,带着一种愉悦的心情走入下一个轮回。
讲真孟婆的工作很有现实意义,她告诉众生要放下恩怨。
比如说因情仇互杀的冤魂,如果还记得那么清楚,转世后还还掐就影响社会稳定了,喝了忘情水就不同了,不记得过去发生过什么,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黑白无常”是阎王爷的手下,和孟婆一样在阴曹地府上班。不过工作性质不同,孟婆是做政治思想工作的,黑白无常相当于执行人员。
“黑白无常”指的是两个神——黑无常和白无常。他俩是手执铁链专门执行缉拿鬼魂的神。
“白无常”名叫谢必安,属阳。他身材高瘦,脸色惨白,口吐长舌,面带微笑。他的名字很有意思,谢必安,意思是说对所有遵守纪律的人表示尊重,他的官帽上写着“一见生财”四个字(也有说写着“你可来了”四字)。人们尊之为“白无常、白爷、七爷”等称呼。
“黑无常”名叫范无救,属阴。他长得和白无常恰好相反,面容凶悍,是个小挫胖子。他的官帽上写着“天下太平”四个字(也有说写着:“正在捉你”四字)。意思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违法犯罪的鬼魂。人们尊之为为黑爷、八爷或矮爷。
为何黑白无常又称为八爷和七爷呢?原来他俩的地位排在文判官、武判官、牛头、马面、枷爷、锁爷之后,排在第七和第八位,故有白无常为七爷,黑无常为八爷之说。
黑白无常不仅仅是阎王爷的手下,还有传说他俩也是城隍爷和东岳大帝等冥界神灵的手下,二人出现的很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之前。老子创建道教从太极阴阳图悟出“黑白无常”二位神人,在之后逐渐完善。
结语:阎王爷、孟婆、黑白无常都是道教劝人向善的产物,只要行善积德,死后没有神人为难你,反而对你尊敬有加。从今天起,千万不要“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莫道暗处无人知,举头三尺有神明。
文/秉烛读春秋
无正史,都是民见传说而已
如今的神话故事当中,说起地府,往往想起的都是阎王爷、黑白无常与孟婆之类,但实际上这些鬼神其实都是从佛教传来之后,才出现的神祇。
中原地区的上古时代,神话当中的幽冥世界掌管者另有其人,而不同时期执掌冥界的神祇也都各不相同,直到后来,大多都慢慢消失,被阎罗王、黑白无常等取代。
先秦时代,就有了对于冥界的记载,《左转》当中就有关于“黄泉”的描述。
而在《楚辞》中,有对于“幽都”的说法,屈原在《招魂》之中描写了很多关于幽冥世界的神奇内容,而在他的笔下,冥界是被各种妖物所管制的。
那时候的冥界,并没有什么轮回之类,完全就是恐怖与可怕。
因为这样的缘故,先秦时期楚国的冥界只有两个妖怪,而所有亡灵进入地府之后也就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被吃掉,根本没有进入轮回的说法。
随着时间转移,到了汉朝时期,人们又传说,死后灵魂会从泰山进入冥界,作为五岳之尊的泰山被描述为连接天地的地方,也是神仙与魂魄聚集的场所。
那个时候开始,人们都认为泰山是魂魄最终的归宿之地,直到唐朝时期。
因为这个传说,故事之中主张冥界的神祇不再是两个妖怪,而变成了泰山府君,并且他手下还有大量的都录使者,记载人间所有人的善恶祸福。
与后来繁杂的冥界构造相比,秦汉时代到隋唐的泰山冥界,构造非常简单,基本上就是泰山府君管理一切,然后手底下大量的使者,并没有其他。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志怪小说非常流行,人们对于死后魂灵抵达的世界的想象,也越来越丰富多彩,逐渐出现了各种机构、职位的设置。
而冥界的主要构成,基本上与人间也没什么区别,基本就是人间的翻版。
也在隋唐时期,泰山府君慢慢消失了,随即出现的就是从天竺来的阎罗王等神祇。
经过唐朝时期的长期架构演变,与现在几乎没什么两样的幽冥世界出现了,冥界的主人从泰山府君变成了阎罗王,而黑白无常与孟婆等都已经出现。
阎罗王
中土早期并没有阎罗王,阎王的概念来自印度,其原型是传说中太阳神的儿子,是世间第一个会死亡的凡人,因为他找到了前往冥界的道路,所以成为了冥王。
另外还有个说法,说阎罗王是毗沙国王,最终成为了地狱的主人。
因为佛教东传,阎罗王、六道轮回等概念纷纷传入了中原地区,南北朝时代随着佛教昌盛而本土道教落寞,阎罗王的概念愈发兴盛。
唐朝时期,阎罗王已与泰山府君并列,而到了五代时期,阎罗王已完全取代泰山府君,成为了冥界主宰,并且之后还分化出了十殿阎罗。
黑白无常
合称“无常二爷”,传说是地府的鬼差,专门负责勾魂摄魄,传闻黑无常名叫范无咎,而白无常名叫谢必安,一个手持勾魂索,一个手持哭丧棒。
民间传说认为,黑白无常属于六道之中的鬼道,可实际上,两者都属于是神仙。
传说两者生前是一对异姓兄弟,一身正气嫉恶如仇,范无咎因意外身亡,谢必安痛不欲生所以自缢追随,因此白无常往往都是吐着长舌头的样子。
二人入地府之后,成为神仙,作为阎王爷的左膀右臂,黑白无常最早是在西晋时期才出现,但一直不怎么兴旺,隋唐时代随着阎罗王的概念兴盛,才受到注意。
孟婆
传说之中,人死后魂魄要渡过奈何桥,在忘川河畔需要饮用孟婆汤才能入轮回,孟婆汤会让人忘记所有的前尘往事,而熬汤的就是孟婆。
关于孟婆到底是谁,有人说是孟姜女的,有人说就是一个普通民间女子的,还有人说是西汉时期一个孟姓老婆婆的,明朝更有孟婆乃是风神的说法。
不过,最早出现孟婆的概念,不会早于隋唐,因为孟婆负责制作孟婆汤,这种与轮回息息相关的概念,是佛教传入、兴盛后才出现的。
也就是在唐朝贞观年间,出现了最早关于孟婆的详细描述,可以说,孟婆与阎罗王、黑白无常等一样,都是因为佛教东传才诞生的神祇。
阎王、孟婆、黑白无常的传说,都起源于民间,和中国“佛家宇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是喜欢挖掘新奇、刺激、好玩的神秘传统文化的大愚,让我来和大家聊一下“阎王、孟婆、黑白无常”的前世今生。
一、“阎王”起源
佛教教义讲轮回,因此,佛教在现实世界之外,搭建了一个平行宇宙,为人死后的灵魂提供一个去处,而这个空间的功能,就是审核凡人生前功过,赏善罚恶,再到各道转世轮回,这片空间就是地府,而这个空间里的高管们统称为“阎王”。
阎王,泛称为“阎罗王”,而中文“阎罗”,则是从梵语音译过来的名词,是“阎魔罗阇[shé]”的简称,意思就是“捆绑有罪的人”,在古印度神话中,阎罗也是管理阴间的神,古印度佛教创立后,也继续沿用这个人设。
在佛教还没传入中国之前,民间原本是没有阎王的概念,而治理幽冥、管辖鬼魂的最高职能分别由酆都大帝或东岳大帝掌管,当然,这属于“道家宇宙”中的神话,在这里就不说了。
佛教传入中国后,受中国本土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影响,演变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阴间管理观念,同时阎王从一个衍生出十个,统称“十殿阎王”。
“十殿阎王”是原创概念,不是舶来品,极具中国特色,而地府,则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官僚系统,这个系统的最高掌控者,是地藏王菩萨,二把手是东岳大帝,再下来就是十殿阎罗、五道将军、判官鬼吏、黑白无常、牛头马面。有这样的设定,大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据说,中国佛教最早的说法是有十五个阎王,宋代释志磬所撰的佛教史书《佛教统纪》中是这样记载的:“世传唐道明和尚神游地府,见十五分治之人,因传名世间”,这里的“十五分治之人”就是十五个分管地府的阎王,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十殿阎王,“十殿阎王”的这个称谓最早是出现在唐代佛教经典《预修十王生七经》中。
根据《玉历宝钞》和《阎王经》中记载,十殿阎王各司其职,他们分别是:
第一殿阎王:秦广王蒋、第二殿阎王:楚江王历、第三殿阎王:宋帝王余、第四殿阎王:五官王吕。
第五殿阎王:阎罗王包。这位阎王大家应该很熟悉,就是北宋大名鼎鼎的包龙图,作为公正的化身,民间认为它死后会成为阎王,继续审理阴间的案子。
第六殿阎王:卞城王毕、第七殿阎王:泰山王董、第八殿阎王:都市王黄、第九殿阎王:平等王陆、第十殿阎王:轮转王薛。
十殿阎王这个团队中,有一位领头人,就是第五殿阎罗王,这种设置很明显就是人间官僚等级体系的延伸。
十殿阎王的信仰大约在唐宋五代的时期,开始在社会上流行,生死轮回观念在当时的民间影响很大,更有“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你到五更”的说法,可见,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十殿阎王的威慑力是很大的,因此,连道教也接受了这个阎王体系,并纳入了道教的神话体系里。
二、孟婆的故事
“孟婆”在关于地府的神话传说中,专门司职消除鬼魂记忆的神灵,那么,孟婆神是从哪里来的呢?
孟婆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山海经》中,“帝尧之二女,游于江中,出入必风雨自随,故曰孟婆”,这里所说的孟婆事帝尧的女儿之一,和地府的孟婆应该不是同一个人。
根据成书于雍正时期的《玉历宝钞》中记载,孟婆生于西汉时期,自幼熟读儒书与佛经。“凡有过去之事不思,未来之事不想。”
在世时,劝人戒杀吃素,一直到八十一岁,都未曾婚嫁,守身如玉,鹤发童颜,只知道她姓孟,后来就入山修行,直到东汉时期。
天庭认为凡间有人轮回后还能记得自己前世的事,唐突妄认前生的亲眷,泄露阴间机密,因此,敕命孟氏女为幽冥之神,建造一高台,选准鬼吏使唤,采取世俗药物,合成似酒非酒的汤水,称泥浑汤,又名迷魂汤,分甜、苦、辣、酸、咸五种味道,当有鬼魂到达第十殿,在转世轮回之前,饮下这汤,就可以忘却前尘往事,如有不肯喝的,就用铜管刺穿喉咙,灌下去(颤抖)。
三、黑白无常的定型过程
“无常”一般指的是阴间地府基层负责勾魂的鬼吏,刚开始,是没有黑白之分的,根据早期佛教经典《十王经》的记载,阎王派遣三名阎魔卒去追魂索命,一名夺魂鬼,一名夺精鬼,一名缚魂鬼,这三名小鬼,就是原始的无常使者,它们的任务就是追命夺魂,据传,活人见到了它们,也就没命了。
到了清代,有个叫袁牧的人,写了本叫《子不语》的书,里面有一篇名为《勾魂鬼》的文章,详细描述了勾魂鬼的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
话说苏州有各人叫余大,是各玩咖,喜欢斗蟋蟀,有一天到城外捕捉蟋蟀,忘了时间,想要回家的时候,发现城门已经关了。
当他不知道怎么做,十分彷徨的时候,来了两个好心人,他们穿着黑色衣服,厚底鞋,热情地邀请余大到他们家里过一晚,余大没觉得有什么问题,道谢后就跟着他们回家了,到了地方后,三个人就开始饮酒吃菜,高谈阔论,一直到了五更天,两人中的一位抽出一张纸,对余大说:“请你对着这纸哈口气。”余大就照做了,刚哈完气,这两人突然跳起来,摇身一变,变得面目狰狞,手像鸡爪一样,身高更有一丈多,隐身入墙里不见了,随即听到墙的隔壁响起了哭声,然后隔壁的病人咽气了,余大这才明白遇到勾魂鬼了,那张纸是地府的文书,要余大哈口气,是看看他在不在勾魂名单上,而这次在名单上的是隔壁的病人,而不是余大,而这两个黑衣人,就是无常了。
后来,随着民间的再次、再次、再再次创作,无常的形象就定型了,他们素衣高帽,披长发,口吐长舌,脚穿长靴,走路一跳一跳的,更有黑白无常之分,黑无常头戴黑色高帽,高帽上写着“见吾死哉”、“你也来也”或“天下太平”,白无常头戴白色高帽,上面写着“见吾生财”、“一见生财”或“一见生喜”,黑无常负责绑人,白无常负责拿官方拘捕文件。
于是,黑白无常的形象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PS:图片源自网络。
阎王爷,起源于印度,在佛教中传说是掌管地狱的神,应该是在唐朝传入中国,和中国本土的道教相互影响,就有了中国的文化色彩,就成了人们说的阎王,也叫阎罗王,他们是神仙,也是鬼王,是掌管阴曹地府的王。
但是阎罗王并不是一位神仙,而是十位掌管阴曹地府的大神,就是老人们说的,十殿阎罗,他们出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里面!他们手里有生死薄,注明了生死日期,时间到了大笔一挥,鬼差就去锁魂!阎罗王主要是惩治恶鬼,酆都鬼国神宫里面就有十殿阎王!
十殿阎罗王分别是 : 一殿:秦广王( 蒋)。 二殿 :楚江王 (历)。三殿 :宋帝王(余)。四殿 :五官王 (吕)。五殿 :阎罗王 (包),就是包拯。六殿:卞城王 (毕)。七殿 :泰山王 (董)。八殿:都市王 (黄)。九殿: 平等王 (陆)。十殿 :转轮王 (薛)!
孟婆,孟婆的色彩很神秘,传说在通往地狱的路上,深幽不见天日,路两边开满火红绚丽诡异的彼岸花,一直通往一座桥,叫做奈何桥,桥边有一位姓孟的老婆婆熬着大锅汤,名为孟婆汤,她专门为过来的人端上一碗汤,喝了就忘记前尘往事,不再有宿敌恩怨,一切化为乌有,或惩罚,或转世,什么也不记得了。据说没有人能逃得开那碗汤,她总是能诱导劝着喝下去!
孟婆传说有很多个版本,有说是孟姜女因为哭倒了长城,自己也哭死了,感人肺腑的情景震撼了天地,天神感念她重情重义,刚烈执着,给了她神位,但是孟姜女还想等待和丈夫的轮回相遇,所以阎罗王这里正是好地方。
就给她设置了这个职位,她深深的知道思念和执念之苦,后来她的境界升华,可能她自己也喝了自己熬了汤!所以她会温和的劝导每个路过的魂魄喝下汤,忘却一切恩怨纠葛,从此分明!
也有版本说孟婆其实是一位美若天仙的姑娘!她是尧的女儿,化妆后在阴司任职!
有阴曹地府阎王的时候,就有孟婆的存在了,他们的这个体系,是历史长河中佛教道教儒家的相互影响融合,老百姓口口相传!
老百姓的流传故事。酆都鬼国神宫里都有这些鬼神们的宫殿庙宇。
黑白无常,我正在更新的故事《酆都鬼成传说》里面就有黑白无常二爷的故事,据说,白无常的名字叫谢必安,口吐血红的长舌头,满脸微笑,尊敬好人,专门惩治恶人恶鬼。高高的白色官帽上写着 “你可来了”!酆都鬼城传说里面有一个故事就是白无常指路,惩治恶人!
酆都鬼城传说里面,黑无常开始是个作恶的年轻人,后来悔改赎罪,经过了阴司的考核,做了黑无常,每晚值班。
也有一个版本说黑无常名字叫范无救,容貌漆黑,瘆人,高高的黑色官帽上写着 “正在捉你”!不放过一个恶鬼!
不管是天界的神还是地狱的神,道教宣扬扬善惩恶!引导众生多做善事,惩罚恶徒!有好些个鬼神虽然面貌丑陋凶悍,但是以善良为本,维护着正义!
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社会很和谐,人们努力,积极向上!
那个人死后又回来了,走过了奈何桥,喝过孟婆汤,迷信到极致了,要相信科学,崇尚科学。
十殿阎王是出现在唐朝,因为唐将天下分为十道,阴间的冥府也就相应的成了十殿。
至于孟婆和无常,都是给阎王打下手的。
更久之前,地府的差役一共分成十类,什么日游,夜游,什么牛头马面都是一起的。
之所以这个时期的神话会成为后世地府体系的基础,是因为佛教传了过来,并且与中原自古的封神榜体系产生了交融。
佛教主修来生,他们对地府的描写很多,就是希望信徒恐惧死亡,才会寻求宗教庇护,好在来生托生好人家。
当然,这些扯淡的话,咱们社会主义无神论者是肯定不会信的。
中国神话体系,比较早的是山海经,封神演义,后面才是明清小说。
佛教的出现,帮我们补齐了天庭的另一面,佛土的版图,而且加强了地府版图的体系。
在此之前,什么地藏菩萨坐镇冥府啊,是没有类似传说的。
佛教来之前,咱们的神话体系,都是各人管各事。
风雨雷电,而且基本都是各有各的洞府,不会出现像地府这样庞大的组织,顶多是一位大神坐镇某处就够了。
道家习惯闲云野鹤,深山老林处一个人建立洞府,而且大多都是一位大神坐镇一方,大家拜的都不一样。
就算是封神榜,其实也只是封神,书里根本就没提到把这些神聚集起来。
后面就是因为多方合流,才逐渐出现了体系,天庭佛教跟道教一起。
地府也是,人间也有什么各大门派,这才热闹了起来。
这些都是神话,科学家不相信这些,既然书上会写总有些道理,蒋介石就看过河中龙之后大病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