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N?ˉO ????v?QP[?z{k?_?Ydk?zêV ??SàV:NUO?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2关键词:

?“虎侯”许褚的儿子竟死得如此窝囊,原因为何?

点赞1、张家界市 网友:于我而言


许仪(?-263年),谯国谯(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武卫将军许褚之子。官至牙门将,继承其父牟乡侯爵位。

关于”虎侯“许褚儿子的传记资料非常少,几乎跟没有一样,能够查阅到的二手资料,也是以《三国演义》为主。

钟会伐蜀的时候,命令许仪为开路先锋。钟会在经过一座桥时,战马陷入坑中,几乎丧命。钟会大怒,不顾及众将拦阻,将许仪斩首。

从有关资料分析,许仪是许褚唯一有史料记载的儿子。之所以说许仪死得窝囊,就因为不是许仪挖的这个坑,却因为这个坑给害死啦。

究其原因,大概是三个方面:

第一,官二代的许仪,不仅继承了其父许褚的官爵,也继承了其父的人脉。许褚刚直、忠诚的性格影响着许仪,为许仪谋得曹魏政权一席之地的同时,也与曹魏大臣关系蒙上了阴影。

汉末时期,许褚跟随曹操大破马超等西凉诸侯,立下大功,曹操迁许褚为武卫中郎将。武卫这个称号就是因许褚而设立。曹丕登基后,许褚被进封为万岁亭侯,迁为武卫将军,都督中军宿卫禁兵。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病逝,许褚痛哭到吐血的程度。由此看出许褚对于曹操的情感与忠诚。曹操死后,许褚继续负责曹丕的警卫工作,主要负责宫中的安全,深得曹魏家族的信任。许褚下属的警卫部队,很多是剑客,其中有数十人官封将军,数百人封都尉校尉。

由此看出,许褚是坚定地保皇派,而且手下都是他亲自挑选的忠诚于曹魏、武艺高强的武士,代表着极大的势力集团。

曹操称许褚为“吾之樊哙”,曹叡继位后,封许褚为牟乡侯,不久就去世了,谥号曰“壮侯”。其子许仪继承其父牟乡侯爵位,官至牙门将。

许褚对曹魏的忠诚还体现在只对曹魏帝王负责,对同僚的关系相对疏远。

当初,曹操宗族大臣曹仁从荆州回来朝谒,曹操还没有从寝殿出来,曹仁就想拉着许褚到外殿说话。许褚说“魏王一会就出来了“,便转身返回殿内。此举,招致了曹仁的忌恨。

有人就问许褚:“征南将军曹仁是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说话,这是看得起你,你为何推辞?”

许褚回答说:“他是亲族重臣,但却是镇守外藩的将军。而我许褚是负责内部守备的,我们有话在公开场合说就行了,何必私下里说。”

曹操听说后,更加喜欢许褚,升许褚为中坚将军。

此事可以看出许褚的政治智慧,但也说明了他只对帝王忠诚,但在处理同僚关系上缺乏变通。

在帝王具有权威、处于强势的时候不仅会得到重用,而且也是最安全的。但也留下了后患,那就是在帝王势力削弱的时候,对于帝王忠诚的大臣,首先是被权臣清除的目标。

所幸的是,许褚被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帝王信任、赏识、重用,不仅官位稳定,还能够寿终正寝。其子许仪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活在父亲的福荫下,但也成为有野心的权臣打击、攻击的首要对象。

第二,曹魏政权的衰弱,司马氏等权臣的强势,给坚定地保皇派带来了隐患。

景初三年(239年),曹叡驾崩洛阳,年仅三十九岁。其养子曹芳继位,但由于临终托孤不当,导致大将军曹爽与司马懿争权夺利。曹爽被杀,司马氏专权,曹魏政权出现了混乱的局面,曹氏已经无法控制朝政。

嘉平六年(254年),司马师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师独揽朝政。

正元二年(255年),司马昭继承其兄司马师的职位为大将军,专揽国政。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

由此看出,在曹叡死后,司马懿通过高平陵政变,司马氏彻底控制了曹魏政权。这时候所有的群臣都面临着一个重新排队站位的问题。

究竟许仪站在了哪一边,不得而知,但肯定是没有站在钟会一边。

第三,跟随钟会伐蜀,因作战不力被杀。

钟会出身颍川钟氏,是太傅钟繇的幼子,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官居要职,深得魏帝曹髦赏识。但却依附司马氏,是地地道道的权臣。先是跟随司马师,典知机密,后献计司马昭,败坏了魏帝曹髦意欲夺回权力的谋划。之后被迁司隶校尉,开始插手朝廷大小事务。

景元元年(260年),力挺司马昭伐蜀计划,拜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主持伐蜀事宜。

景元四年(263年),魏开始灭蜀之战。钟会命令许仪为开路先锋,自己率大军在后。在经过一座桥时,钟会的马蹄陷入坑中,差点被蜀军杀死。钟会为此大怒,斩杀了许仪。

这事说起来,许仪是有责任,但罪不至死。钟会也是大将,自己在作战中有坑还要往里跳,怨不得别人。在战场上,谁也不知道你会往哪里逃哦。

官大一级压死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关键还是许仪不是钟会的人,如果许仪死心塌地跟随钟会,绝不会因为这个缘故,就被杀掉。

从后来钟会、邓艾灭掉蜀汉之后,钟会反叛的所作所为来看,钟会谋反的企图在力挺司马昭伐蜀的时候就开始蓄谋。伐蜀的过程,就是钟会清除异己的时候,许仪自然是在被清除之列。

平蜀之后,钟会诬陷邓艾谋反,将其囚禁杀死;又在蜀国朝堂为魏明帝郭皇后发丧为由,声言是司马氏谋害,并假借郭太后遗命,起兵废掉司马昭。

钟会让众将士写下同意为凭证,委派亲信率领各路军队。但手下的将士并不跟从,于是钟会把他们全部关在益州各官府中,派兵严加看守。

后来,钟会部下邱建的旧属胡烈,编造谣言说钟会已经挖好了大坑,要把将官们全部打死,埋入坑中。众位牙门将的亲兵们就发动了兵变,将钟会和姜维全部杀死。

从这次兵变来看,钟会杀死许仪,很大的可能就是为了立威,铲除异己。像许仪这样世受曹魏厚恩,而且是忠臣之后,如果不能明确的站在钟会一边,自然是钟会这些权臣们重点打击的对象。

没有史料记载,就可以大致认为许仪的能力、功劳不会是很突出的。在此情况下,又不能根据利益选择站队,被抓到一些过失,随时被杀掉都是可能的。

尽管许仪死得有些窝囊,但也是不能逃脱的命运,是许仪自己左右不了的,这是一个政权在衰败之际,一个忠臣之后不可避免的结局。


点赞2、普宁市 网友:动力火锅

许褚的儿子许仪确实死的挺憋屈,他是因为钟会想在军中立威,所以拿他当了杀鸡儆猴的那只鸡。

许褚是大家熟知的三国名将,他以勇猛出名,是曹操的贴身保镖,在曹操身边也是屡建奇功,一直做到了武卫将军,牟乡侯。许褚死后,许仪继承了他的爵位。在钟会伐蜀时,此时身为牙门将的许仪作为先锋一路修路搭桥。然而钟会一次过桥时,桥面洞穿,马蹄陷了进去,钟会大怒,认为是许仪办事不利,就将他处死。

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於是斩仪。

许仪随军出征,一仗没打就被钟会砍了脑袋,确实挺憋屈。而钟会下此狠手,主要是为了在军中立威。

钟会是个聪明人,早在司马懿和曹爽两人在朝堂上明争暗斗的时候,他就看好司马懿。在司马懿被排挤的时候依然坚定的跟随于他,因此此后迅速成为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心腹。此后钟会多次为司马兄弟出谋划策,成为他们倚重的谋士。

司马昭决心推行伐蜀建立大功,好取魏而代之时,魏国大多数大臣都认为蜀道难行,难以攻打,只有钟会大力赞成。因此司马昭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率大军伐蜀。

然而钟会虽然此前在司马师、司马昭历次军事行动中出谋划策,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独自领军这却是第一次,在军中缺乏威望。对于钟会来说,必须尽快在军中树立威信,许仪之事无疑是一个大好的机会。

许仪虽然不过是一个区区的牙门将,但是他是功勋大臣许褚之后,钟会连他都说杀就杀,普通的将士更是不用说了。说白了,钟会就是想杀鸡儆猴,许仪运气不好,被当成了那只鸡。钟会杀死许仪以后,确实效果不错,诸军震竦,都不敢懈怠,乖乖的服从命令。

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诸军闻之,莫不震竦。

应该说钟会此举确实达成了他预期的目标,不过这种靠杀人立威的方式在军中建立威信,有威无恩,并不持久。所以后来钟会试图发动兵变时,也并没有人支持,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吧。

点赞3、济南市 网友:万魂之主

“虎侯”许褚的儿子竟死得如此窝囊,原因为何?请听小姐姐给您解答。

提起许褚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他是曹操口中的“此吾樊哙也”,更是人们眼中的“虎痴”。多年来跟随在曹操左右,征战四方,名声大噪。俗话说得好:“虎父之下无犬子”,那按理说许褚的儿子也不简单啊,但他最后却死得如此窝囊,这又是为何呢?

历史上的许褚可谓是“硬汉”的形象,他对曹操可谓是忠心耿耿,常年伴随曹操左右,为曹操扫除一切危险,若不是有他在,就算曹操有九条命估计也不够用呢。这其中就有一件事足以证明,在公元211年,曹操率兵去潼关征讨韩遂、马超,他先下令让大军先行一步。而此时许褚则率领一百多位护卫来保卫曹操。在他们正要渡河时,马超率二万骑兵突然袭击,并向他们放箭,想要劫杀曹操。在此危机关头,许褚保护曹操上船,并让余下的部队包围在四周。许褚一边为曹操挡箭,一边还要划船渡河。在他眼中曹操的生命比自己的更重要。


  • 但也正因如此,许褚死后让他的儿子许仪处于危险的边缘。生前,在许褚的眼中只有曹操,容不下别人。对于那些权势比他大,战功比他多的人,他也是置之不理,有时更会做出一些得罪别人的事,从而让那些人心中产生了很大的怨恨。所以在许褚死后,他们自然会找机会抓许仪的小辫子,然后大做文章。以此来解心头之恨。

  •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江山已改。在三国后期,曹魏的政权早已被司马家族获取。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就起兵攻下京都,掌握了政权。所以许仪当时已身处于司马家族的统治之下。虽然他的父亲许褚当年立下了汗马功劳,但那也只是曹魏时期的事了,现如今,司马家族又怎么会念及那些呢?所以,许仪虽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但是官职却很低,且并不被司马家族重用。

  • 再加上当时许仪违反了军令,被人揪到了小辫子,又怎会轻易放过他?当时许仪奉命去修路,命令如下“此皆崎岖山险之地,当令军填平道路,修理桥梁,凿山破石,勿使阻碍。如违必按军法。”然而当时的主帅却发现桥上有很多桥坑,一不小心就会深陷其中,这不就表明许仪违抗了军令吗?所以通过这件事,许仪被送上了断头台。没有人为他求情,他就这么窝窝囊囊地死去了。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人们似乎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一朝天子一朝臣,君君臣臣。失去了曹魏政权的庇护,许仪的命根本就不值一提,也难怪死得这么窝囊了。

点赞4、潍坊市 网友:訞靜柒柒

虎侯许褚确实是三国时期一名勇将,虽说在军事能力上不及张辽、徐晃,但是在武力值上能让马超这样的勇将都畏惧三分。

先来看看许褚功绩。汉末黄巾起义时,许褚在家乡安徽亳州募兵建立武装抵御强贼。公元197年,曹操占据许褚家乡时,许褚率部追随曹操,当即就被曹操拜为都尉,作为自己的贴身保镖。同年,曹操南征张绣,因为强娶张绣婶母,逼反张绣,害死典韦这个猛将,从此,许褚主要负责曹操的安全工作。

从此,许褚从来不离开曹操身边,伴随左右,并在官渡之战时斩杀敌营来的刺客徐他等人,深受曹操的器重。公元204年,攻打邺城时,许褚有战功,赐爵关内侯。

公元211随曹操征剿马超、韩遂于潼关,曹操大军撤退渡过黄河时,马超率军截杀,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许褚左手持马鞍挡住飞箭,右手推着曹操坐船过河,可以说,此战没有许褚,曹操早就命丧九泉。

而后,两军阵前,曹操仅带许褚一人与韩遂、马超阵前谈话,马超想仰仗武力将曹操擒获,奈何旁边是许褚,不敢下手。许褚也因多次护卫有功,官至武卫中郎将,都督中军宿卫禁兵。

曹丕即位后,封许褚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可以说,曹氏家族的警卫工作都是许褚一人负责,可以说深得曹氏家族信任。曹叡即位后,进封许褚为牟乡侯,邑七百户,同时亦赐其子一人为关内侯,不久死去,追谥为壮侯。

可以说,许褚是十分忠心于曹氏家族的一名战将,劳苦功高,但是儿子许仪却没有什么好下场,公元263年,钟会伐蜀,派牙门将许仪为先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许仪就死在这搭桥上,钟会率大军过桥时,桥梁突然破了个洞,马蹄陷入洞中,钟会大怒,毫不顾及许仪先父的功绩,将许仪斩首。作为许褚的儿子,更是作为一名将军,死于此事,确实窝囊。

那来看看为什么钟会为什么不念及许褚的功绩而坚持杀掉许仪?

许褚是曹魏忠臣,许仪被杀时,司马氏已然掌权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之手,许褚是曹魏忠臣,但是曹魏的天下已然姓司马不姓曹。许仪虽然承袭其父亲牟乡侯的爵位,但是居然还是一个牙门将,所以司马氏对这些曹魏旧臣的后代还是进行一定的打击的,至少没有重用他们。

所以,一朝天子朝臣,曹魏的皇帝的生死都掌握在司马氏的手里,此时杀一个忠于曹魏旧臣之后还是易如反掌。

许仪违反军令,杀之也合乎情理

要知道,军令如山。当时钟会给许仪下达的命令是“此皆崎岖山险之地,当令军填平道路,修理桥梁,凿山破石,勿使阻碍。如违必按军法。”先锋开路就是探明敌情,填平道路,修理桥梁,而钟会这个三军主帅的坐骑在桥上都深陷桥坑,这肯定是违反了军令。所以说,许仪死得这么窝囊,只能怪其做事不谨慎,被钟会给军法从事了。最后还好,许仪之子还是继承的许仪的爵位。

浮人语

将门无虎子,这句话确实印证在许仪身上,许褚英雄一世,作为许褚儿子的许仪确实太逊色了。其死因一方面是因为司马氏掌权,一朝天子朝臣,更大的原因还是自己能力不足,做事不够谨慎。


参考文献:

《三国志》等

点赞5、大理白族自治州 网友:无福削瘦

公元263年,魏国权臣司马昭派三路大军讨伐蜀国,许褚的儿子许仪跟随钟会大军前进,由于道路险阻,钟会命令许仪率领大军修桥,如果过了日期没有修好桥则处斩许仪。由于天下大雨,道路泥泞,桥梁没有按期修好,钟会盛怒之下攒了许怡。

这里就有问题了,许仪尽到自己职责,只是天下大雨,道路泥泞而误期,按理不该致死。况且中将领一再求情,并且提到其父许褚有功于国。在这种情况下,钟会依然处斩许仪。不仅使我联想到在洛阳司马昭应该对钟会有所交代,反映了司马昭的险恶用心,也就是要除掉对曹魏政权忠心耿耿的人。

点赞6、衡阳市 网友:凉云暮叶

许褚儿子许仪,作为钟会伐蜀的先锋,本应“遇山开路,遇水搭桥”,正是因为一座桥没搭好就丧了命。

钟会路过一座木桥的时候,因为马蹄陷入桥中,就将先锋许仪斩首,到底冤不冤?其中又到底有何隐情?


将门无虎子

《史记·孟尝君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意思就是将门容易出虎子,相门也容易再出宰相。

将门虎子的例子有很多,就拿同时期的三国举例:关羽的儿子关兴、张飞的儿子张苞、孙坚的儿子孙策、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等等。

可是排除文学作品的渲染,除去父辈光环,不只看官职加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除了孙策之外,其他人其实离“将门虎子”还差一段距离。

而这些人还算是武德充沛之人,像夏侯惇的儿子夏侯楙之流才是常态。


因此,真实历史中,“相门出相”才符合历史潮流,最直观的就是东汉末年的两大四世三公家族。

而“将门无虎子”才是将门的真实写照。

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老一辈抛头颅洒热血,目的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后辈能安享太平?

而这些顶尖的将军,用自己的一生挣来的富贵,不让给子孙难道给外人?

这样一来,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将门二代,环境优渥,怎么又能培养出那种舍生忘死,一往无前的勇武?

因此,在三国期间,除了孙坚因为死得早,势力太小,孙策不得已之下只能靠自己打拼,其他名将的后代基本不可能再出名将。

而许褚的儿子许仪,在死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牙门将军”,看似有点对不起父辈许褚的功绩,实际上这才是正常情况。


许仪之死

许仪是许褚的长子,继承了许褚的牟乡侯爵位,在钟会讨伐蜀国的时候,以“牙门将军”之职担任先锋。

看过电视剧的都知道,先锋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遇山开路,遇水搭桥”,意思就是排除一切障碍,在前面开路。

一般来说,先锋是最先与敌人交火的部队,也是最容易立功的军职,一般都会交给猛将担任,以期首战告捷,大涨士气。

一般能在部队之中担任先锋,必然是深得主帅信任之人,而许仪为何会担此重任就值得深思。


行军不久,钟会路过一座木桥,因为年久失修,钟会的坐骑经过 的时候,桥中突然破了一个洞,一只马蹄陷了下去,钟会当即大怒,不顾众人的求情,也不顾许仪先父为曹魏江山立下的汗马功劳,坚持将许仪斩首。

先命牙门将许仪在前治道。会在后行。而桥穿,马足陷,于是斩仪。仪者,许褚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诸军闻之,莫不震竦。——《三国志·钟会传》

两军还未交接,却先斩了自家先锋,钟会到底想做什么?


虎侯许褚

要明白许仪之死,我们得先从他的身份开始说起,提到许仪,最重要的不是他本人有什么能力,居于何职,而是得从他父亲许褚讲起。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虎痴”许褚都是曹操麾下一个不可或缺的猛将,与典韦一样,主要工作都是护卫曹操安全,可以说是曹操极为亲近的人。

许褚跟随曹操之后,因为他孔武有力,军中称呼他为“虎痴”,曹操封其为关内侯。


211年,马超造反,曹操带兵前来潼关征讨韩遂、马超。曹操到了之后,约韩遂、马超单独谈话,身边就带着许褚一人。

马超在凉州向来有“锦马超”之名,也是以勇武见长,看到曹操身边只带着一个护卫,于是起了偷袭曹操的心思,可是见曹操身边带着一个人,还波澜不惊的表情,想起军中盛传的“虎痴”之名,就担心这人莫不是传说中的“虎侯”?

马超就问曹操:“曹公的虎侯在哪儿?”

曹操伸手指了指旁边的护卫,果不其然,这人就是负有盛名的“虎痴”将军,于是马超也熄了动手的心思。

其后太祖与遂、超等单马会语,左右皆不得从,唯将褚。超负其力,阴欲前突太祖,素闻褚勇,疑从骑是褚。乃问太祖曰:"公有虎侯者安在?"太祖顾指褚,褚瞋目盼之。超不敢动,乃各罢。——《三国志·许褚传》

许褚,号“虎痴”,封关内侯,所以被外人以为他就叫“虎痴”,因此称呼其为“虎侯”。


220年,曹仁从荆州前来拜谒曹操,曹操在寝宫之中还没出来,曹仁看到许褚在门外,就邀请他去偏殿坐下,闲聊。

许褚却不假辞色,冷着脸说了一句:“魏王快出来了。”转身就离开了,从此曹仁对他怀恨在心。

有人问许褚:“征南将军(曹仁)身为宗室重臣,屈尊找你说话,你为什么要推辞?”许褚说:“曹仁虽然是宗室重臣,却也是镇守外藩之将。而我却是负责内部守备的内臣,我们要说话就应该光明正大在公共场合说,为什么要去屋里私下说?”


从这句话可见,许褚并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之辈,堪称有勇有谋。

不久之后,曹操病死,许褚痛哭吐血。

曹丕称帝,许褚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依旧受到曹丕重用,知道曹叡继位之后,许褚被升为牟乡侯。

小结:许褚侍奉曹操祖孙三代,而且一直以内臣、近臣的身份,堪称是曹家心腹中的心腹。


钟会是司马昭的心腹

263年秋,钟会与邓艾各自领兵攻打蜀国,为什么是这两个人为主将?难道是跟蜀国北伐一样,“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这两人却是有才能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他们都是当时魏国实际统治者司马昭的心腹


钟会是曹魏名臣钟繇的次子,少年成名,年轻时候与司马昭都是有名的官二代,关系一直不错,后来更是为司马氏崛起积极献策,是司马氏的重要幕僚。

世语曰:司马景王命中书令虞松作表,再呈辄不可意,命松更定。以经时,松思竭不能改,心苦之,形於颜色。会察其有忧,问松,松以实答。会取视,为定五字。松悦服,以呈景王,王曰:"不当尔邪,谁所定也?"松曰:"锺会。向亦欲启之,会公见问,不敢饕其能。"王曰:"如此,可大用,可令来。"——《三国志·钟会传》

相比起司马懿、司马昭父子一手提拔起来的邓艾,钟会虽然出身与曹魏功臣后人,但是在司马昭粉碎曹髦夺权一事上,钟会也是为司马昭献言献策,以表忠心,因此司马昭才敢将此重任交付到他的手中。

然而,谁知道,钟会既然能背叛曹氏,也能背叛司马昭


因此,灭蜀之后,手握曾经三国之一,想起这些年刘备父子的辉煌,钟会也其了据蜀自立之心,这也许是谁也没料到的。

许仪之死,表面上看来是钟会为了稳定军心,因为未完成先锋任务而被斩,实际上钟会之所以小题大做,主要是为了帮司马昭扫除曹魏的死忠而已。

就事论事,木桥年久失修,有一个破洞在所难免,如果真的有大军因此而惨死,许仪情有可原。可是仅仅因为钟会的马蹄被陷,就在刚出征的路上斩杀自家大将,未免太过儿戏。

钟会身为十万大军主将,不会不明白如此做的后果,何况许仪可不是常人,虎侯许褚的后人,而且身为牟乡侯,要说这么做没有司马昭的影响,想必难以令人信服!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