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我作为骨科专业医生,会经常碰到有人问我一些运动和健康的问题,比如,打羽毛球好不好?游泳锻炼是最好的吗?跑步听说很伤膝关节?到底做什么运动最好?为什么瑜伽好,却越练越关节酸痛?等等;","我简单的回答是:各种运动都是一门技术,任何运动都是基于身体的平衡协调和恢复能力为条件,如果您没有掌握一门运动的核心,本来可以锻炼好身体的也会损伤身体,好像蛙泳,没有掌握蛙泳游泳的技术的人,很容易抱水划水时伤肩关节,因为,张开双臂是加大了肩袖的拉力而损伤,但本身掌握了蛙泳技术的就很少损伤肩关节。还有,跑步,一般慢跑长跑,精神集中锻炼好股四头肌肉的稳定膝关节,在操场跑步,一般都不会损伤膝关节,但是跑步机跑步就很容易损伤膝关节。运动过度也不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退役的运动员,一身劳损疾病缠身。所以,锻炼,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情况设计,而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对等,好像哪门运动就好,哪门就不好。说到这里,打坐也是,我只能告诉大家,真正的平衡打坐修炼好,起码可以找到脊柱的平衡稳定感,在协调基础上,再去结合户外锻炼,一般都是很好的。祝您懂了运动的真谛,安康幸福。而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
我是有十二年练习转心舞经验的运动小将,头条用户小太猴刘永明。个人冒昧地、简单地讲讲这个问题。个人认为健康和一个人的学识、心理、性格、心态和生活习惯、体质都有很大关系,属于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因为健康系统庞大,所以最需要有健康的心态和柔和的性格,而良好的运动锻炼主要锻炼人的良好心态:不怕困难,沉着、冷静、从容、自信心,专心、认真、恒心等心态。也通过较长时间练习柔和缓慢的动作放松身心,柔软身心和柔和人的性格,最终达到多方面的全系统改善。
运动锻炼和健康的核心关联点在于从自己的身体实际出发,做到“四个适”。
一是要有适合自己身体基础的运动锻炼项目进行运动锻炼。比如,同时跑步,有的人体质好,可以长跑快走,有的人体质差,就只有慢跑短走。这是运动锻炼和健康的基础关联点。
二是要适用自己身体器官功能进行运动锻炼。比如,心肺功能好的人与心肺功能差的人,在运动锻炼项目和节奏时间方面都应有所不同。否则,心肺功能差的人就可能有生命危险。这是运动锻炼和健康的必要关联点。
三是要适应自己身体的自我感觉进行运动锻炼。对自己经常运动锻炼的项目,有时因劳累不适,或因小病小痛等原因,需要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调节,或暂时停止锻炼,或调整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要硬撑锻炼。这是运动锻炼和健康的重要关联点。
四是要适度进行坚持性的经常锻炼。运动锻炼要在适度,贵在坚持,重在经常。过度的运动锻炼对身体有害无益,锻炼不能急功近利,要长久才能看出良好效果。三天晒网两天打鱼式的锻炼,锻炼会无济于事。适度,坚持,经常,这是运动锻炼和健康的关键关联点。
运动锻炼的处方,主要是修复与弥补。
我个人的感觉现代社会普遍重视锻炼促进健康,但掌握体育运动训学的知识的人不多,可能有两个重要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上层重视是竞技体育,对于群众体育的知识的普及重视不够,很多人所对知道锻炼重要,但怎么锻炼,基本的理论还是缺乏。
运动训练常用的方法,途径是;动作训练,弥补训练。任何一项运动都是人体的多关节,多肌肉群共同配合完成,例如跑步,上肢的摆臂,下肢的臀肌肉,大腿肌,小腿肌,大拇指等,这些肌肉都会参于跑。而一般人不会想那么多,就是单纯的跑,而现实的运动训练中,如果有专业的教练指导,或者理解运动训练学的方法,就知道,并不是天天跑步,而是需要根据跑步的姿势,跑完后的感受,隔天的身体感觉,依据这些内容判断自己练的好与不好,有没有恢复。
具体到某一个肌肉,某一组肌肉群,如何弥补它的不足,而这不足,有很多讲究,是力量不够还是协调不够,还是柔韧不足。这就需要相应的动作来进行单独的抽出来训练。
根据现代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人的身体素质划分为;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这五大素质,不管从事什么运动大概都以这五种形式来区别。
例如瘦的人就多进行相关的力量训练,有利于他们的增肌,
如果胖的人,就多进行耐力项目,慢跑,长时间的散打等。
如果孩子,可以多进行灵敏类素质训练。
如果心肺功能不好的人,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心肺功能训练。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是否对身体健康起了作用。运动前后,身体感觉有无变化,呼吸是否顺畅,疲劳感,血液循环是否轻松。锻炼有没有用可以感觉到,睡眠质量,感冒次数,记忆力,各方面都是有变化的。如果运动前后这些方面都一样,就说明运动对身体无用。
针对这位骨科医生的分享,我也来说说从运动康復的角度来看运动对于我们人体的影响
从人类的演化史去追朔,自从祖先们决定由爬行的姿势转变为直立行走之后,我们身体的结构发生了翻天复地的进化,因为从四点支撑更改为双脚支撑之后,对于身体重心的挑战非常大,包含直立的脊椎,缩小的骨盆,坚韧的双足,以及承重的双膝关节,都隐藏了非常大的伤害危机,于是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明白了,祖先们为了直立行走,赋予了所有的承重关节,两个对抗地心引力最重要的宝藏-协调与平衡.只有关注系统的运作,并且关注每一个承重关节的协调平衡能力,才能尽可能的延长关节的使用年限,免于慢性疼痛之苦.
运动康復中赋予了运动的最大生命,黄教授将之分为五个阶段,以下与大家一起分享:
1.预防(Prevention):
现代医学发展得太迅速,我们的就医习惯已经养成速成的习惯,只要发生病痛与不舒服,一定希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获得缓解,减轻疼痛.对于病毒或细菌微生物感染的病痛,我们可以采取药物治疗而达到控制缓解症状的效果,但是对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肌肉骨骼系统,吃药打针几乎没有任何效果,甚至發生越治越痛的现象.
黄教授写了很多与肌肉骨骼系统相关的文章,比如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退化等,都是希望大家增加自己对于这些疾病的认识,因为这些疼痛一开始并不是一种病,他只是我们人类为了直立行走对抗地心引力所付出的代价,如果这是一个无法避免的宿命,那麽及早接触相关的知识,是不是可以在预防工作上减少疾病的发生?而不是发生了软骨退化,椎间盘膨出,骨刺之后才急就医,通常都为时已晚,而且都会影响生活品质,增加经济的支出.所以我认为运动康復最重要的是,认识疾病的前因后果,然后有意识地在生活中执行.
2.筛查(Screening):
每个大型企业,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健康检查,来保障员工的健康,这是非常好的一项政策,只是大部分的筛查内容都是血液生化,尿动力生化及影像學检查,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会做肌肉骨骼相关的筛查,比如姿势评估,动作模式,运动模式,行走模式,脊椎侧弯,压力测试,肌张力紊乱等,这些我们每天工作的时候都在反复出现的行为,没有人管没有人在乎,往往都是员工出现疼痛,炎症,或影响工作能力之后才病急乱投医,治疗时间一旦拉长,就形成慢性疼痛,不但影响劳动力,对企业与工作业消耗大量的成本,得不偿失啊!
因此我特别强调肌肉骨骼相关的问题,一定是透过专业的筛查能力发现的,这些工作不是一般民众能发现的,往往患者都是发生疼痛之后,才知道自己可能发生疾病了,筛查工作就像健康检查一样可以早期发现早期预防,非常重要.
3.治疗(Treatment & therapy):
为什麽现在许多骨科医生,都喜欢强调膝关节炎要锻鍊,但是却又说不出来什麽样的锻鍊适合你,可能是走路?可能是跑步?又或者是游泳?答案都不是,黄教授认为每个人的膝关节炎成因都不同,身体的使用方式也不同,尤其是没有经过评估(比如关节动力学,姿势评估,步态评估等),如何告诉患者要做什麽锻鍊呢?所有的人都靠走路跑步,强化股四头肌,就可以治膝关节炎吗?别傻了,很多人都是越运动越疼,成为事倍功半.
黄教授在前面提到,每个承重关节都同时有协调性与平衡力的天命,所以一定要透过严谨的评估之后,透过学习与训练,才能有效地治疗膝关节炎,吃药打针止疼治疗,都只是缓解症状,不是治病.在我的专家门诊中,超过85%以上的患者,经过系统化治疗,都能拥有不同的健康生活,千万要知道一个事实,运动不是用来治病的,运动是用来预防疾病与巩固治疗效果的,别本末倒置了.
4.功能训练(Functional training):
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观念指出,所有的疼痛治疗中,如果没有功能训练,那就是无效治疗.我们的生活每天都在活动,都需要使用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与关节,除非躺在床上都不动,可是不动比活动付出的代价更大,此时大脑会下令所有的肌肉骨骼系统停止输送营养,造成的结果就是萎缩.所以我特别反对一些骨科医生的主张,发生了炎症就卧床休息,非但无济于事,可能使这些承重关节的问题急速恶化.
所谓的功能训练,应该是解决疼痛的原因之后,透过动作模式的正常化,比如腹式呼吸,核心肌群活化,运动机制重建,这些都是专业人员透过细心指导,让患者一步步地回到最佳的原厂设定,可是我发现,现在每个人都喜欢自行操作,当自己的医生,也不知道很多动作是否适合自己,视频怎麽做,自己就模彷着做,要知道自己做坏了,这些发视频的人是不需要负责的.
5.重返赛场(Skill re-training):
运动康復最后一个阶段是服务于,对运动竞技有高需求的人群,之前黄教授发了一个关于NBA纽泽西篮网-凯文杜兰特跟腱断裂的微头条,讨论的是软组织损伤后的康復训练.一个身价千万美元的运动员,健康的身体就是最大的资产,一旦发生运动伤害,必须接受系统化的治疗与康復训练,一个跟腱断裂花了一年的时间,可能还没有完全恢復,?ˋ何况我们对待一个疼痛的人,只想三天就好,这是不可能的.
很可惜的是,似乎这些高水准的康复中心,代价高也只服务于高端人群,或国家级的竞技队伍,一般民众还是在逛医院中解决疼痛,如果能够普及这样的治疗模式,应该可以大大减少医疗浪费,节省医保支出吧?!
总结:
人的一生都在活动中渡过,我们身体的基因中存在狩猎的DNA,可是我们现在却活得像一个沙发土豆般的懒惰,过度的营养摄取,更进一步地加重身体的负荷,虽然现代的科技进步,大大地延长了我们的寿命,却也出现更多的文明病.或许在生活越来越方便文明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现在的生活方式是否合乎演化的规则?很多的疾病与疼痛,原因都是来自于自己,所以我才提议,治疗疾病的第一步,应该是自我反省,各位认为呢?欢迎讨论@康復医学黄教授
你好,我是KM健身,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
【运动锻炼和健康的核心关联点在哪里?】
首先我很同意你的观点,这个问题看似有些学术性,但是非常贴合当下全民健身热潮中人们对于健身与健康的理解。作为拥有10年健身经验的毛头小子来说,我还是有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观点,实践出真理嘛。
这里我总结了3点,接下来就由我来表达自己在健身当中总结出来锻炼与健康这两点完美关联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需要的人。
懂得适合可止
“物极必反”这个词大家相比非常熟悉,用到锻炼身体这里也不为过。当大家想要通过运动来获取身体健康时,盲目的坚持只会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我们要明白,健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今天锻炼完,明天我的身体就百毒不侵了。就好像疾病也是需要过程一样,那是一个个坏习惯积累下来的苦楚。
所以如果想要练得健康,抛下所谓“你没有坚持下来”的心里负担,而是有选择,有计划地去休息,反而那些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该休息的人,才是不懂健身的人。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倾听身体带给自己的反馈。比如“疼痛”、“反应迟钝”、“没有状态”等等。
运动也会挑人,当然你也要学会挑选运动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相对于运动而言,这里就产生了“因人而异”的说法,也就有了哪些运动适合你,哪些运动不适合的说法。故进行“因地制宜”式的运动尤为重要。
就像健身房的教练经常会告诉体重大的人不要总是跑步,因为自身的重量会逐渐“摧毁”下肢关节,比如造成膝关节疼痛,这些都是不健康的运动后果。又像没有运动经验的人,选择去进行HIIT高强度训练,想要快速提升自己的体能,没想到心肺受不了,一下子昏厥也是很有可能的。
想要通过运动获取健康的收益,必须学会挑选适合自己的运动,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则就是“看轻自己”,觉得自己“不行”,然后你就会慢慢且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直到摸清自己的身体,看清自己的运动能力。
运动也需要“动脑子”
运动需要动脑子,换句话说,我们不能无脑地的运动,需要带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当然,运动本身就是一门技术。只有掌握了技巧和方法,我们才能享受到运动带给我们的乐趣以及获得更多的收获。
比如常见的复合型动作深蹲,如果没有技巧的乱蹲,不仅仅膝关节受不了,腰受不了,甚至就连整个脊柱都会受到伤害。再比如最简单的跑步,没有呼吸节奏的跑步只会让你感觉肺部总是提不上气,没有踏实的落脚点,只会让你觉得小腿无限酸困。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你获得健康的效果。
所以要把运动看做是一门技术活,运动前一定要学会它“正确的打开方式”,带着脑子去系统的学习,这样才能健康科学的健身。
总结
回顾一下,我总结了三个点:
第一:适可而止,讲究运动中的“度”;
第二:因地制宜,适合自己的最重要;
第三:抱着学习的态度去锻炼。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得到你的认同,祝你生活愉快!
健康的核心是平和的心态;运动锻炼是防止机体僵化,使身体充满活力。其关联点在于不要把锻炼当成压力,不要祈求通过锻炼就能解决一切健康问题,关键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把锻炼当成休闲娱乐的一种活动,如此,就会有一个人人追求的健康的好身体。
1.运动必须要有目的
2.运动必须是订制的
3.运动必须遵循安全,科学,有效的原则
4.运动必须了解身体情况
5.运动必须是听从医嘱
6.运动必须注意睡眠和饮食
生命在于运动,每个年龄段都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但是它的前提是要量力而行,不要追求太激烈,大重量那种竭尽全力的感觉,稍稍平和一些,不同的年龄段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比如中年的我,做做俯卧撑,引体向上,慢跑等项目,不是太激烈的项目,如果去跑马拉松,铁人三项,大重量的深蹲这些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骨骼和肌肉能够承受,可是内脏会受伤,这种伤害会在潜移默化当中,到一定的时候会呈现出来 。
所以运动锻炼和健康之间就要把握分寸,运动要相对平和一些,不要选择那种竭尽全力,奋不顾身的那种,很多健美运动员英年早逝是很好的例子,一定要把握锻炼的一个度,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