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光圈、感光度和快门速度的关系?
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感光度,感光度就是底片对于光线的灵敏度。在分享之前给大家一张非常有利于新手的图。
感光度的不断提升与之变化的就是快门速度,感光度越好快门速度越快,就例如在夜晚拍摄,因为夜晚的光线比较弱,底片反光板等接受光源较少,可以利用高感光度来提升快门速度,但是感光度的提升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画面中会有高感带来的噪点,会极大程度上损失画面质量。
快门根据你拍摄的物体来定的,例如拍摄海面,你也可以利用快快门让其拍摄一瞬间的定格画面,也可以利用慢快门来拍摄绵绵的海面感觉,当然了不同的快门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想拍摄移动速度比较快的动物,没有快快门几乎拍出来都是花的。
最后就是光圈了,光圈越大景深越小,背景虚化也就越强,景深就是拍摄物体到背景的距离,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背景越清晰。上方就是双方的比较,一般小光圈来拍摄大风景画面,大光圈来拍摄需要背景虚化的东西,人像,动物,微距等创作。当然了个人有个人的爱好,理解也不一样。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个人观点,如有更多更好的建议,请下方留言指正。
关注清城摄影,大家一起讨论学习摄影知识。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速删!
单反相机完成拍摄时,光圈、速度和感光度的选择是保证一次拍摄准确曝光或满意曝光的三大“基石”,三者之间此消彼长相互配合,实现“底片”上的曝光需求。
除了使用完全的“傻瓜式”模式拍摄外,每种拍摄模式之下都有单独对光圈、速度和感光度调整的可能和空间,可以在光圈、速度和感光度的最大与最小之间进行一系列、不同的调整,就是平常所说的加大光圈、减小光圈或提升速度、降低速度或降低感光度、提升感光度等等一系列指令。
我们可以对三项指标中的一项、两项甚至三项进行调整,也可以只针对其中的一项进行调整,调整的目的,就是实现正确的、合适的、满意的曝光。
第一、 调整的级别分类
早期的光圈大小分级是比较简单和粗略的,一般是按2.8、4、5.6、8、11、16、22的顺序排列,不同的相机范围不尽相同(以下的速度和感光度范围类似),从左向右相邻之间的实际光圈大小是2:1的关系。比如4的光圈与5.6比较,4的光圈就是5.6的两倍,而5.6的光圈就是4的一半,以此类推。
速度的分级排列是1、1/2、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和1/1000秒,从左向右相邻之间的两种曝光时间也是2:1的关系。
感光度的分级排列是50、100、200、400、800、1600、3200等等,从左向右相邻之间的两种感光度,左面的比右面的画质“高”一倍,但是就“感光能力”而言,却却是后面的比前面的“强”一倍。
但是,现在单反相机的精细程度和细化能力大为提升和增强,一般都是在原来的两个分级之间,“插入”了两个区分点,以适应更为精细的调整需求。
比如,就光圈而言,在原有的2.8到4之间,插入了3.2和3.5两个“节点”,实际上就是将原来2.8到4之间的“1”个档距等分成了三个区间,向右调整一次可以增加1/3,实现1/3+1/3+1/3=1的效果。
这样的分级说法,与原先的“加大一档光圈”或“减小一档光圈”似乎出现了冲突,出现了到底是“一级”还是“一档”的纷争。为了解决这一冲突,统一表述为“加大1/3光圈”或“减小1/3光圈”的说法就足够应对了。
就曝光速度而言,在原有的1/4与1/8之间,插入了1/5和1/6两个节点,在原有的1/60与1/125之间,插入了1/80和1/100两个节点,等等。虽然在数值上不一定是“三等分”的标注,但是实现1/3+1/3+1/3=1的目标是完全相同的。
对于感光度ISO的分级方法与光圈和速度完全类似。
第二、 调整的实施跨度
如果我们将原来“一档”形容为“大水漫灌”的话,那么现在1/3档分级就理应叫做“小步快跑”。
是选择大水漫灌还是小步快跑,一般的使用体会当然是小步快跑更好一些,这样能留出更多的调整空间和比较机会,让最后的曝光更加精准或符合个性。
对于“大水漫灌”与“小步快跑”设置如何实现呢?办法就是进入相机的主菜单,找到“曝光等级增量”和 “ISO感光度设置增量”两个子菜单,分别放弃“1”而选择“1/3”即可。
第三、 调整的最终确认
实际拍摄过程中的级别调整,到底是先小后大还是 “一步到位”呢,虽然没有具体教条的说法,但是还应以由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佳,只要条件许可,都可以选择不同跨度和级别,试拍几张,进行充分的比较和斟酌再行选择,等到经验老道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做到“一步到位”。
第四、 调整的扩展项目
除了上面提及的光圈、速度和感光度三 “大”项的调整之外,连同相机的曝光补偿、闪光灯的曝光补偿,也可以按照“小步快跑、比对选择”的原则谨慎实施,切不可搞“大水漫灌、一步到位”,这种思路也完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一张照片曝光是否正常,就是由光圈、快门和感光度三者共同决定的。那这三者是如何配合共同决定照片曝光的?曝光说白了就是照片的亮度,三者如果有一个设置的不对,都可能出现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的情况,也就是拍出来的照片太暗或者太亮。所以在说这三者关系之前,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曝光正常、曝光不足过度和曝光不足。一、什么是曝光正常、曝光不足和曝光过度?如图1所示,方框内的曝光刻度表就是衡量曝光是否正常的标志。如图2所示:当指针指在中间的“0”时,表示曝光正常,拍出来的照片亮度合适;当指针指在左边的负数区,表示曝光不足,拍出来的照片偏暗;当指针指在右边的正数区,表示曝光过度,拍出来的照片偏亮。所以想让曝光正常,必须让光圈、快门和ISO相互合作,三者是如何相互合作的?接着往下看。二、光圈、快门和ISO关系蜜茶以图3水龙头为例说明:如果拍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是接满一桶水,我们用水龙头阀门的大小代表光圈,用水流时间代表快门,ISO代表滤网。假定ISO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把水龙头阀门拧小,那么接满一桶水的时间就会变长;如果把水龙头拧大,那接满一桶水的时间就会缩短。所以光圈和快门是此消彼长的动态平衡关系。ISO起到滤网的作用,ISO越大,表示滤网的空隙越大,出水量就越大,但是杂质也会越多,拍出来的照片就会有很多的颗粒噪点。反之,ISO越小,滤网的空隙越小,杂质就越少,照片也就越干净。通过图3,我们又能得到下面的道理:水龙头全开(假设此时光圈为F4)+2s的流水时间(快门时间)=装满一桶水(曝光正常)水龙头半开(假设此时光圈为F5.6)+4s的流水时间(快门时间)=装满一桶水(曝光正常)同样是接满一桶水,可以用两种不同的参数组合,如图4表格。把这个例子应用于我们平时的拍摄中:如果需要慢快门操作的时候,比如记录运动轨迹,可以缩小光圈,延长快门时间;如果需要大光圈操作的时候,比如拍摄背景虚化,可以加大光圈,缩短快门时间。
光圈、快门、感光度就是摄影最基本的三个要素,了解了这三个要素的关系,就是基本了解了曝光的关系,也就是能够拍摄出来曝光正常的照片。
打个比方,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就是水龙头下满满的一杯水,光圈就是水流的大小,快门就是水流的时间长短,感光度就是杯子的大小。这样光圈和快门的关系基金就了解了。可能对于感光度等于杯子的大小有点懵,再深入的举个例子,比如光线不足,就是水的总量不够,即便你开到最大水流,开了很久的水龙头,还是无法装满一杯水,也就是还是曝光不足,那么提高感光度就是扩大对光线敏感程度,也就是将原本的一滴水当作很多滴水来利用,直白一点就是换了一个小一点的杯子,你就能够得到满满的一杯水,也就是曝光正常的照片。
再深入的理解一下三个要素的意思,光圈,就是通光孔径。常见的光圈数值(f值)是焦距和孔径的比值,所以无论是很长的镜头还是手机很小的镜头,都有一个可以是一样的f值。(事实上手机的通光孔径会比镜头的小很多,但是光圈值是一样的,就是因为光圈值就是一个比值,焦距和孔径的比值)
快门速度,就是快门打开,光线进入,接触感光元件的时间长短。也就是我那个比喻中的水流时间长短。
感光度,就是感光元件(现在常见的是cmos,以前是ccd,更早以前是胶片)对光的敏感程度,国际标准是ISO。各个国家原本有不同的单位。现在由于数码相机被少数公司生产,单位也早已统一为ISO。
摄影很简单,也很难,难就难在很简单。这三大要素合理利用可以拍出各种各样的照片。希望你学好基础知识,拍出好照片。
先死背公式,熟悉,熟练后,再根据个人爱好或影调等的需要超控……
对于光圈、感光度、快门。我是这么认为的。
1.好比你要在水龙头下打水。光圈就好比水龙头开的大小;感光度就好比水压的大小;快门就是水龙头打开到关闭的时间。
2.也可以用泡茶来举例。光圈就好比注水量;感光度就像投茶量;快门就是出汤时间。曝光补偿就是水温。
除了以上理解外,正规应该是下面的。
一、光圈F(控制进光量的装置)作用如下
1.控制画面明暗(其他参数不变情况下,光圈大,画面亮)
2.景深(其他参数不变情况下,光圈大景深浅,背景模糊。)。
需注意:F后面数字越大,光圈越小。F后数字越小.光圈越大。F2大于F22
二、快门T(控制光线照射感光元件的时间)作用如下
1.控制光线进入相机时间的长短,最终影响画面的明暗。(其他参数不变,快门数字越大,进入相机光线越多,画面越亮。)
2.影响画面效果。对于高速运动的场景,快门时间越短,越容易定格画面,运动的物体更清晰;快门时间越长,会造成拖影。比如丝状流水,车灯轨迹。
三、感光度ISO(控制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作用如下
1.增加画面曝光。(其他参数不变情况下,感光度越高,画面越亮)
2.控制噪点,影响画质。感光度过高,画面出出现噪点,画质降低。感光度越高,画面噪点越多,画质进一步降低。
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