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我一直在想,中国四大名著里的人物历史上是不是真的存在?曹操.刘备.孔明……,宋江.武松……,贾宝玉……如果不存在,历史是不是有出入?如果这些人物真实存在过,那《西游记》的人物存不存在?如果巜西游记》是假的,那为什么佛主,观音一直有庙?
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是有距离的;换句话说,为了达到其艺术效果,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经过作者反复加工甚至添油加醋而"攒"出来的;
真实的历史则不一样;必须有古籍的记载加上考古实物的验证;而且仅仅是"孤证"还不足以采信;只有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历史研究考证才可以成为"正史"。
"四大名著"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著,并非完全基于历史史实,而是通过作者的想象,或者夸张或者"无中生有"创作出来的。
换言之,四大名著其实也是有着"源流"的;
举个例子。《西游记》的故事就是至少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反复加工而成;其中"西天取经"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而且真实的唐僧取经以及后来的翻译佛教经典比小说中的描写更加艰辛——
没有徒弟跟随,没有观音菩萨保驾护航,只有漫漫长路相伴孤独的旅程。
《西游记》的素材取自各种民间传说以及前朝的志怪小说。
比如说唐代文言小说集《独异志》就曾记载了玄奘(唐僧)在取经途中路遇虎豹时,有一老僧人亲自授以唐僧《心经》,并令其诵之,于是虎豹藏形,山川平易;
还有另外一处则记载了在玄奘取经出发前后寺庙中的松枝指向不同;使人平添几分遐想;
唐僧自己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则记载了女国只有女子、没有男人的见闻,这也许是古代部落的一种"走婚制"的遗存;
除此以外,玄奘还记载了狮子王抢夺公主为妻、孕男育女的故事;
《西游记》的作者攫取了这些內容,通过进一步渲染增加了艺术效果;
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在安西榆林窟的西夏壁画《唐僧取经图》上,看到在唐僧之外,还有猴行者和白马的出现;他们与唐僧结伴同行;
到了宋代,有一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这本书大致敲定了《西游记》的基本情节轮廓;最接近我们读到的《西游记》雏形;
元代又出现了《西游记杂剧》和《西游记平话》,这些描述,其完整性与描写的具体性上又有所成熟与完善;
此外,元代的"南戏"中有《陈光蕊江流和尚》等相关戏曲,这些描写对于后来《西游记》取经题材的演变中也有一定的意义。
《西游记》主题就是"取经",因此小说里出现了大量的佛教人物不足为奇;
不过,为了平衡佛教的影响,作者在叙述故事时,又"人为"的增加了不少道教元素,比如说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等等人物。
其实真实的历史玄奘取经和道教贸易一毛钱关系。
《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就不必说了。原型和故事差不多,历史上是有迹可循……。
说到《西游记》,主要人物的原型也是有迹可循的,但,故事基本上都是虚构和现实生活巧妙的构思结合体。她是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说她有历史可循主要是玄奘留学取经是千真万确的事!佛学之所以被世界公认为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依赖玄奘和他的徒弟们的贡献。
十九世纪(1861年),英国考古学家亚历山大 · 康宁汉考古发现一片佛教遗址,出土许多精美佛教石雕、铜像、铜盘和印章等,经与《大唐西域记》核对,证明是那烂陀寺旧址。于是,那烂陀寺才为世人所熟知。
另外,《西游记》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如唐太宗、唐僧、悟空法师;佛祖及其弟子大迦叶、阿难陀等等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关于悟空法师,他的原型并不姓孙,姓车,车奉朝,父姓张,随母姓车,陕西泾阳县人。他在公元751,唐玄宗派中使内侍省张韬光及40余众护送罽宾使者返西域时,担任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员外置同正员。
至德二年(757年),车奉朝因患重病,不能如期随团返中原,便留在犍陀罗养病。直到贞元六年(790年)二月,车奉朝返回京城长安。其时,他早已经是闻名遐迩的法界大师了。
入朝后,法界将带回的佛牙舍利及所译经卷进奉入内。唐德宗晋封他为壮武将军、试太常卿,但法界愿意继续为僧。经功德使窦文场的奏请,唐德宗皇帝敕命悟空住长安章敬寺,并赐法号“悟空”。
悟空自离开长安到返回长安,已年逾六旬,前后共计40年。其间经过安史之乱和吐蕃的多次寇掠,回到云阳县省亲时,父母家人早已亡故。
作为个人修行者的悟空,还有唐朝武官的身份。据记载,车奉朝自小天资聪敏,练就一身本领,惯使一条冰铁齐眉棍,重36斤,作为使团的护卫,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这就是悟空法师和如意金箍棒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