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红楼梦》中的贾探春?
贾府里的三小姐探春,是贾政的女儿,赵姨娘所生。与贾环为同胞兄妹,与元春,宝玉则是同父异母。在四春中,探春居三,探春虽然生母尚在,但却依着王夫人生活,而与亲生母亲却疏远,这里表现出探春薄情的地方,但这同封建等级制有关,在宗法制度下,赵姨娘作为妾的地位是十分低微的,妾生下的子女只能把正室夫人作为他们的母亲看待。
探春在各位姊妹中是最能干,最聪明,也是最美丽的一个。不仅有“精细处不让凤姐"的才干,而且怀有远大之心:她说道“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在她的话里,不仅可以看出她的远大心志,同时也可以看出她对自已的地位,处境,以及对自己女儿身怀有愤愤不平之感。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贾探春是一个有才有志的怀才不遇的人物。她的文才虽不及薛宝钗,林黛玉。但在协同李纨处理家政的过程中,她在经济上“兴利除弊"“开源节流",颇具才干。而且,她能够严以律已,以身作则,在管理中体现了严格的公私分明界限,一心为贾府大家庭考虑,避亲去嫌,绝不以权谋私,这种高洁品格,受到贾府上下的敬畏和赞扬。第五十五回,五十六回连续地写探春,前者写赵姨娘有意借她兄弟死后发赏银子之事和探春呕气,发泄平日怨气,后者写探春兴利除弊种果断气派。这些情节更是逼真地揭示了探春在家中的处境和她感情天性。可以看出这种场面的喜剧式的吵闹固然写赵姨娘的愚弱之处,也可从中显示探春的凉薄寡情。
至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这才多方面地描绘了探春,她敏感地预觉到这一丑事的严重意义,她满面泪痕为大家族的来日灾祸担心。她虽然是一个未嫁的女子,但却表现出一个大家族代理人的身份形象,给王善保家的重重一巴掌。她代表着大观园内儿女对这一抄检野蛮事件的愤恨不平,探春这一巴掌连读者也深感痛快。大观园内人们把探春比作带刺的玫瑰花,这说明她的形象是美丽的,但却也不是好惹的。探春的判词预示她远嫁海边一隅,她的命运结局悲凉,这主要还在于她I非嫡系的出生使她不能有所作为,她又生在贾府趋向没落的时刻,她的能干,聪明和要强的心跟注定要毁灭的命运形成了无可挽回的矛盾。真是可悲,可叹!
在《红楼梦》中,贾探春这一形象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典型。
我不喜欢探春,她对生母的冷酷无情令人发指。
庶女是探春自以为耻辱的标记,因此她努力疏远亲娘和庶出弟弟、竭力讨好王夫人。这就像赵姨娘说的,“你只顾讨太太的疼,就把我们忘了。”其实赵姨娘自作多情,面对探春,她还以生母自居,但探春心中,赵姨娘、赵国基与她毫无瓜葛。赵姨娘求她拉扯一把时,探春几乎是恼羞成怒,还怨恨帮着劝说的李纨,“这大嫂子也糊涂了,我拉扯谁?谁家姑娘们拉扯奴才了?他们的好歹你该知道,与我甚相干!”至于说舅舅,探春只认升了九省检点的王子腾。庶出是她永远的痛,她必定痛恨自己投胎技术太烂,“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子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虽说赵姨娘的奴才身份是封建礼教与封建规范的设定,但作为亲生女儿对生母声声“奴才”未免刺耳虐心,探春的话细细惦量,真是字字诛心!
探春从言语到行动都努力切割赵姨娘与兄弟贾环,只想获得王夫人的认可。“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太太疼她,是她努力的目标;太太寒心,越发使她迁怒赵姨娘。她给宝玉做鞋,赵姨娘怨她不顾恤亲兄弟环儿,她气跟什么似的,“怎么我是该作鞋的人么!环儿难道没有分例的?没有人的。”难道宝玉没有分例?怎么你就给他做呢。她对赵姨娘的评说有“阴微卑贱”、“忒昏愦的不像了”等极负面之词,还对宝玉表白,“我只管认得老爷太太两个人,别人我一概不管。”所以,87版探春出嫁时的母女情深情节我不认同,这是一个被封建礼教、等级制度彻底洗脑的女孩,赵姨娘之于她就是一个昏愦的奴才。
探春对王夫人的依附还表现在她对宝钗、黛玉的迥异态度。37回咏海棠,社长李纨点评,“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黛玉的);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衡稿(宝钗)。”怎么看都觉得李纨是依两种风格评了两个第一,结果探春迫不及待下定论,“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而且探春对宝钗言必称“宝姐姐”,但对长于她的黛玉几乎没呼过“姐姐。”特别是第70回放风筝,她说“紫鹃也学小器了。”挺敏感的一句话,紫鹃能跟谁学小器呢?黛玉呗!——这实际说明探春从骨子里看不起黛玉,她从不称黛玉为姐根缘也在此。其实黛玉很大气,她只是说,“可是呢。”
62回宝玉生日,探春如数家珍,报道贾府各人生日,太祖太爷、老太太、太太、宝钗,连贾琏生日她都记得,但,偏记不得黛玉生日,只好自嘲,“我这个记性是怎么了!”
看得出,探春捧宝钗而抑黛玉未必是诗学认识问题,她言必“宝姐姐”却又想边缘化黛玉,完全是迎合王夫人,她当然知道王夫人对钗黛二人截然不同的感情。
探春是脂粉队伍里的英雄。她的能力丝毫不输于王熙风,而且小小年纪却有长远眼光。
虽然她是赵姨娘的女儿,在那个等级森严的时代里,家族里,小老婆的儿女都是所谓的庶出,庶出的子女在大家族里是没有地位,王熙风在分析探春,贾环的婚事的消耗时说满破每人花三千两银子,不拘那里弄点子就够了。
但探春本人却不会自暴自弃,不会象迎春(也是庶出)那样没主见,凡事懦弱,任人欺负,甚至奴才都能欺负她,拿她的头饰去抵押去赌。
探春在治理家务,管理人事方面的才能一点也不次于王熙凤,在王熙凤生病的一段时间里,王夫人请探春宝钗李纨协理家事,给了探春精彩的展示才能的极好机会。
首先,先整治人,专拿几个重要人物的奴才们做伐子,凤姐用老了的奴才吴新登家的,探春劈面无情的给了个难堪。
又拿自己的母亲做伐子,舅舅死了,按赵姨娘小妾身份,只给银20两,她完全可以装糊涂给40两的,但她不为银子,不为母亲所动。结果引来了自己母亲的一场大闹。可谓秉公办事,不绚私情。并同时取消宝玉,贾环上学用来加点心的每人每年八两银子。“告诉你们二奶奶,我的话,这一项务必免了”。何等的杀伐决断,干脆利落。
她这么一顿操作下来,家庭内部管理一下刷新局面,办事之人迅速果断,雷厉风行,办事效率大增。连王熙凤都称赞不已,并嘱咐平儿处处让她几分,王熙风更承认,探春识字,比自己厉害一层。
王熙凤什么人哪,贾府大管家,多厉害的人物,被周瑞家的赞迫捆上十个男人上也抵不上她。贾母评说“霸王似的一个人”,就这样乖乖的自认比探春低一层。
探春小小年纪已经察觉到家族靡费严重,浪费甚多,决议对大观园来-一个管理的改革。不浪费一块土地,让每一块土地上都长出银子来。
我们看探春的改革是不是土地承包联产责任制?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农村土地改革一样吧,土地承包到人,实施责任制:
种花的,鲜花供上大观园里的人戴鲜花,这样平时戴花就不用买了。稻香村种水稻一年之中家下喂鸟雀的粮不用买了。竹林的竹笋够伙食房用了,不用再买了。等等。这是开源节流啊,探春何其聪明!
探春的这一举动,说不上给这个衰亡中的大家族打一针强心针,但起码带来一股新鲜空气,增加一点点生机,带来一丝丝活力!这算是勇探春改革兴利除旧敝。
探春的能力远不止于此,她敢做敢当,冷眼旁观这个她要极力维护的大家庭衰落迹象凸现,她又多么的无可奈何,她的母亲她的嫡亲的弟弟,不单是地位低下,人人瞧不起他们,重要是他们人物猥琐,上不了台面,且死狗送不上墙,心眼也不正。真让难过。她采用的方法是不认可她们,靠近王夫人以获得自己的地位“我的舅舅已升了九省检点了。”
在王熙凤组织查抄大观园事件中,探春恨在心头,她敏锐地意识到内部的勾心斗角,尔诈我虞正是家族走向哀败的征兆,她愤怒了,暴发了,用自己的勇气、果断,毫不犹豫地一巴掌搧在故意挑三窝四的王善保家的脸上。
这一巴掌不光搧了邢夫人,更重要搧了王夫人的脸,这个蠢货什么都不懂,就会欺负一群女孩子,她愤怒地痛斥:这可是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可见从外面杀进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要的一家人从内部杀起来,自杀自灭才能一败涂地昵。她痛心疾首地哭诉,呼喊。这一点不知比王夫人,王熙凤高出多少个层次来。
而这巴掌也让读者欣喜,很是替大家出了一口恶气,早就该打这蠢婆子了!
从探春身上能看一股清流,敢说敢做敢当,没有丝毫娇气却有傲气,写得一手好字,敢想敢干,创刅诗社,作诗才不及林薛,但组织能力极强。不管在古代还是现在,都需要这样的强势人材。难能可贵,不可多得。
红楼梦中优秀女孩子很多,而探春就是最为优秀的一个,虽然才情上比不上林黛玉和薛宝钗,但是杀伐决断,处理公务上那可是出类拔萃之人,可以说是一个做事机敏,泼辣耿直的热情女孩,可谓是带刺的玫瑰!
探春在贾府虽然也是大家闺秀,但是是庶出,地位自然比嫡出差了一截,正是这尴尬的地位,也算如胸中块垒,始终让探春不能春风得意。书中王熙凤与平儿私下对探春的评论颇为公允。但是瑕不掩瑜,探春在临时代管大观园凸显出来的公务才能,确实出色又出彩。对待公私分明,不寻私情。就是自己的亲娘想占便宜,探春也是毫无情面的驳回。在平时,探春一直依附王氏,却疏离自己的老娘赵姨娘。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真正的权力者在王氏房里,可见一代女杰也有英雄气短的时候,再则说来,赵姨娘为人处世自私自利,心胸狭窄,很难服众,口碑很差,虽然也是没少解劝,但是却没多少改变。但是这也不能说明探春就不孝顺,远嫁前,和赵姨娘含泪相拥而泣的场面,也足以看出探春对母亲的真情。尽管上天难遂人愿,探春远嫁,但是探春的性格与气场却是很强大,正如小时候说的,生如男孩,可以战场上厮杀,做个有志气的人!这也应了她的想法,去远嫁和亲,不知道他的人生理想能否实现,看她的性格与努力,我还是对她乐观看待,虽然判词有点悲伤的调子!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府三丫头探春,是朵带刺玫瑰。她聪明伶俐,精明能干,理财治家能力不凡,自尊自爱,举止大方,胸襟开朗。各方面能力都是作者认为‘’巾帼不让须眉"的最真实反映。
探春,是作者曹公很喜爱的一个人物。她是贾府中有眼光有作为的女孩子,其思想抱负足令其兄贾宝玉黯然失色。其‘’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去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一席话,其"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的愤慨颇具政治家眼光,看透了这家族一切。琴棋书画,其中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曹公给探春丫鬟以‘’侍书"命名意义不言而喻。
探春这个贾府家的千金小姐"才智精明志气高‘’。外貌‘’俊眼修眉,气宇不凡",机敏过人,有知识,有见识,有作为。凤姐儿说‘’……他又比我知书识字,更厉害一层了。‘’
她励精图治改革家族陋习,理家之才不凡。
凤姐病了,探春受命协理事务。‘’只三四日后,几件事过手,渐觉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赵国基的死,吴新登媳妇作难探春,探春查明旧例,指责其胆敢故意刁难,赵姨娘大闹,她也不避免当面冲突,秉公办理。探春提出厉行节约的大观园新管理方案,二百多年前那种‘’承包制"方式,令世人耳目一新。探春大刀阔斧兴利除弊中的执着和用心,管家理事理财能力令凤姐儿都有所畏惧,这个"三姑娘‘’她确是‘’心里事事明白"。
她提议建诗社,"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字字铿锵,不同凡响。‘’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的诗句,虽才不及黛钗二人,亦足见其不俗。诗社群英荟萃,足见探春的组织能力、积极有为和追求风雅的胸襟。
在‘’抄检大观园"中,黛玉李纨惜春的房里都搜检过来。探春却挺身而出,"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并一掌打在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这个狗奴才脸上,也实实打在毫无人性、摧残少女的封建统治者脸上,着实维护人的尊严,维护自己身边一群丫鬟奴仆的尊严。酣畅淋漓的斥责,管对方是王夫人、邢夫人派来的,一声脆响干脆果敢,大快人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清醒识见,足见其"补天之才‘’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气质。
对探春的命运及归宿,由于曹公只写了前八十回,没有写明白结果,从酒宴上抽签‘’日边红杏依云栽""抽此签者,喜得贵婿‘’等描写,她该有个好归宿的。可惜"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可以肯定她也只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归宿。
探春与迎春和惜春相比,是一个“才自精明自志高”的有为女孩,但与薛宝钗相比,她缺少了点城府,与林黛玉相比,她也缺了些敏锐,甚至与平儿比较起来她都欠了点情商。
许多人看不惯薛宝钗的“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处事态度。但三姑娘有时说话只顾自己畅意儿,却忘了考虑给他人留下余地的处事作风也为人诟病。她在向贾母说起大观园聚赌现象时,完全没有考虑王夫人曾委托宝钗关注这个问题,也没有考虑王熙凤是全面负责大观园的工作的主持人。
她在抄捡大观园时,不但打了怂恿王夫人抄捡的罪魁祸首王善保家的,而且说出了“……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地来了,可知这样的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的话,许多读者从中看到了探春的眼界见识,却不知这其中也隐含了探春的应对失当:这带有诅咒式的预言是可以说出来的吗?这不仅是在打抄捡人的脸,也是在打贾府当家人的脸呢。
她对贾府经济的了解,是通过翻帐本,林黛玉冷眼旁观便知道贾家寅吃卯粮。平儿在处理坠儿偷拿虾须镯时考虑到怡红院的名声,处理玫瑰露时考虑到探春的脸面,而探春处理赵姨娘的娘家兄弟丧事时虽然正确,但方式未免无情了些。为了立威,她拿平儿做筏子,让平儿为她端水,也显得矫情了点。不过,毕竟探春当时还小,假似时日,探春定会广泛学习,兼收并蓄,不断成长。
贾探春,红楼梦中的人物,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所生的女儿,贾府通称三姑娘,宝玉及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林黛玉进贾府后搬到王夫人住处,元春省亲后住大观园。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
在我看来,认为探春是《红楼梦》里文采精华心志高远的女人。分析去下:
第三回,林黛玉进荣国府,见到了三个姊妹,书中虽未明言,但是谁都能判定写的各是哪一个。其中“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不是探春又是谁?
六十五回,兴儿嘴里透露出来的消息,探春浑名“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又云“老鸹窝里出凤凰”。话虽粗俗,却也可见探春之美是举家公认的。
以今日之流行审美,探春的鸭蛋脸和窄肩膀有点过时,但是高挑纤秀,细腰长眉,却是现代女孩子都梦寐以求的。至于一双俊眼,是怎么样一个俊法,就要你自己想象了。王观词云:“水是眼波横”,“媚”成分的多,“俊”的成分少。而探春之“顾盼神飞”,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信果敢之气。
探春和凤姐身上有着这个没落贵族之家最缺乏的生命力,一种“豹子的精神”。但探春比凤姐更美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试想海棠社结社缘起,她写给宝玉的那封信,可不就深得晋人风流。探春之气质极似谢道蕴,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 的精髓,能养育得出几个谢道蕴呢?“文采精华,见之忘俗”,是探春的确评。
脂批说贾府事败之日,“此人若在,诸子孙当不至流离也。”这个评语非同小可,试想,在树倒猢狲散之际,寄望于一个闺中女子来使子孙免于零落,批书人和作者对她是何等赞赏。
探春心志高远,无奈,她生错了时代。她的花签诗是“瑶池仙品”的杏花,诗曰“日边红杏倚云栽”,又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很多研究者指出,探春的结局是远嫁海外,甚至成为某藩王的王妃。她曾经哀叹:“但凡我是个男人,早就走出去了。”
最后,她是走出了这个叫她彻底失望的家,但是,走,能走到哪去呢?还不是只能走进另一个男人的庇护之下,只留得一曲凄凄惨惨的《分骨肉》,叫人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