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雍正王朝中:雍亲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谋士邬思道,到底有多大的风险?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7关键词:谋士,金牌,雍正

雍正王朝中:雍亲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谋士邬思道,到底有多大的风险?

点赞1、克拉玛依市 网友:鵺月冷凨

高风险才能有高收益,在康熙驾崩的夜晚,四爷胤禛把自己最后的王牌——金牌令箭,交给了一个和自己没多少交集的张五哥。

这一险招到底有多大的风险存在?严谨的四爷真的会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压在张五哥和邬思道身上吗?

四爷为了保证“依计行事”,至少安排了两张王牌

四爷胤禛接受了康熙遗命之后,被张廷玉安排到了偏房“平静一下心情”,这时的四爷连坐都没坐稳,救急令侍卫张五哥带着金牌令箭,让他去雍亲王府交给邬思道,并“依计行事”。

可是在这晦暗不明的局势里,老八的军队在外面蠢蠢欲动、隆科多拿着遗诏一直在观望、各兄弟正在正室里唇枪舌剑,甚至还有动手的。这时候,四爷可以说是手里无兵、身边无人,唯一能证明大位的遗诏又迟迟不来。像如此危机四伏的时刻,一向谨慎小心的四爷,怎么会豪赌这一把?把金牌令箭和身家性命全部交给张五哥和邬思道呢?

虽然张五哥是忠心皇帝的,邬思道是忠心自己的,这两点不需怀疑,可身处内室的四爷能保证外面就不会出现差错吗?所以四爷除了张五哥、邬思道之外,他还有王牌,而且是绝对可信的王牌。

四爷坐镇内部,十三爷控制外部,最终成事

上图就是张五哥接受了四爷的命令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到雍王府,会见邬思道的一幕。在图片中我们可以发现,因为要迎接天使(见金牌令箭如见皇帝),整个雍亲王府的人都出来了(连最小的弘昼和不管外事的福晋都必须出来接驾)。可我们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在这些人之中,偏偏就少了两个。

不错,少的人就是四爷的两个亲生儿子——三阿哥弘时和四阿哥弘历。按理说这两个人也要出现在接驾的队伍中,而且在父亲入宫,生死不明的情况下,这两兄弟是不可能晃晃悠悠到处逛的。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两兄弟就是确保四爷能“依计行事”的王牌。他们不是病了,也不是去闲逛,而是一个在宗人府,一个在暗中观察各方面的动作。

要知道张五哥和四爷平时并没有什么交集,而且四爷也不可能提前知道皇帝叫自己去干嘛。所以早在四爷和邬思道商量“计划”之后,四爷就安排了两个儿子:弘时和弘历。

两兄弟,一个守在宗人府,以防事情有变之时,邬思道能去释放出十三爷(当晚计划开始时,邬思道凭什么认为一颗钦差关防大印,就能释放出被皇帝明令圈禁的十三爷呢?而且凭他的身份也不可能随便出入宗人府,但如果加上一个贝勒的话就不同了)。

而另一个则暗中观察着邬思道和父亲派来的人,确保他们真的会“依计行事”。毕竟雍亲王府里的护卫不少,可在张五哥来的时候居然一个都看不见,就更加证明这些护卫全部已经提前被调走了,由王爷的儿子率领着,随时准备出动。

在继位当晚,四爷一场看似毫无缘由的豪赌,实际上却已经是做好了准备,一环扣一环,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本文作者/狐史首丘:主写三国,次写明清,其余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点赞2、金华市 网友:胭脂。

纵观邬思道,在《雍正王朝》一剧之中的所作所为。对于继位当夜,雍正将金牌令箭交予邬思道,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初出茅庐

按剧情推理,邬思道以文章而被雍正所知,吩咐杭州作参将的年羹尧,代为找寻。而自讽为“刑余之人”的邬思道,刚出狱不久,从年秋月为其洗脚的一番话,可以看出是贫困潦倒,郎中还是由年羹尧所请,迫切需要解决温饱问题。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跟着年羹尧进京,来到了雍王府。

意外收获

雍正自江南赈灾返京,率全家,向邬思道行“拜师礼”的行为艺术,给足了面子。之后雍正背诵其十年前的文章,差点弄得当场老泪纵横,也彻底打动了邬思道。当晚邬思道便越俎代庖,分析起户部欠款的差事,精准定位欠款三类人群,力劝雍正接下此差事。令雍正颇为诧异,明明请的是为儿子聘请家庭教师,怎么还有“谋士”的功能?初次见面,不清楚水平几何,也不了解底细,以天色已晚为由,匆匆结束了这场谈话。

鞠躬尽瘁

自此雍正是赚大了,一“岗”双责,邬思道以家庭教师的身份,行谋士之事。在“谋士”岗位的出色,几乎让人忘记他家庭教师的身份。雍正在其运筹帷幄之下,在与太子、八阿哥等皇子的竞争中,屡屡占得先机。虽然也有因雍正,在“张五哥顶包”一案中,不听劝告,接受康熙委派,气得邬思道出走的桥段,实则是雍正不想破坏,康熙要其扮演“孤臣”的期许。除此之外,雍正对其是言听计从。一步一步地赚足了印象分,直至康熙逝世当晚。可见,雍正与邬思道是各取所需。雍正需要邬思道辅佐,登上帝位,而邬思道需要雍正这一平台,一展政治抱负,是传统读书人的理想。主仆之间,是亲密无间。

风控分析

说到风险,便是邬思道投靠了其他的政治势力。由上述分析,邬思道另择贤主的可能性极小。退一步说,即使有心,腿脚不便的邬思道,如何在戒备森严、眼线众多的雍王府,与外界政治势力取得联系。外界所知的邬思道,是以家庭教师的身份。如何展现谋士的实力?再者其谋士的身份,仅限于雍正和胤祥、秋月等雍正亲信,恐怕连雍王府的一般下人也不知,更遑论外界。

不负重托

康熙逝世当晚,雍正当场震慑,想浑水摸鱼的“八阿哥”党,下令隆科多控制紫禁城,阻断“八阿党”与外界的联系。但危机仍未解除,按照之前主仆商量好的,由张五哥将金牌令箭交予邬思道,让其放出圈禁在宗人府的胤祥。心领神会的胤祥,拿着金牌令箭赶往丰台大营,制住了老八门人,丰台提督成文运,控制住丰台大营,才稳定住了局势。

功成身退

邬思道颇具春秋越国范蠡之风。事毕,以“三不能用”为由为起点,分三步逐渐消除雍正的“杀心”。先是以“半隐”状态,投奔李卫。看准雍正稍微放松,转投田文镜,之后更是在雍正忙于新政,无暇顾及之时,故意激怒田文镜,赚得四千两“退休金”。自此达到“全隐”,绝迹江湖。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点赞3、三亚市 网友:大侠传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驾崩当夜,在情况紧急之时,胤禛跑到偏房,让张五哥拿了金牌令箭,去自己府上,把令箭交给邬思道,跟他说“按计划行事”。


因为此前,当胤禛被康熙传唤进宫之前,胤禛已经和邬思道商议好,关键时刻去放出胤祥,让他去接管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邬思道还特意要下了胤禛的“领侍卫内大臣的关防”,以防万一。

以前看到胤禛不是让张五哥直接拿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人,而是让张五哥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再由邬思道安排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十三爷胤祥。


当时事态紧急,按道理张五哥中途再去一趟雍王府等安排,很显然浪费了时间。夺嫡当间,分秒必争。

但这个安排显示出了邬思道实际上就是“夺嫡”当夜的场外总策划、总导演。也就是说连场内的胤禛的一举一动也要接受总策划、总导演的安排。事无巨细,所有细节邬思道必须全权掌握。


这也就意味着从胤禛进宫的那一刻,实际上就已经把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身家性命都交给了邬思道。

而此前虽然邬思道对胤禛一直都是推心置腹的状态,但胤禛则是到了夺嫡前夜,自己被罢官的时候还在试探邬思道,拿了一堆银子,说了一堆话,说”先生有房杜之才,但是自己没有李世民的命。”这段表面看起来是邬思道开解失意的胤禛,但实际上是胤禛在最后一次试探并清理“夺嫡团队”。


如果邬思道没有洞悉康熙和胤禛的心思,接受了银子准备远走他乡。那么胤禛的”夺嫡”计划将照常行事,但是唯一的缺憾就是缺乏一个像邬思道这样的合适的场外总策划、总导演。而邬思道若走,邬思道自己的命运也可想而知。一旦他去了胤禩或者胤禵那里,后果不堪设想。

当邬思道拿到金牌令箭的那一刻,实际上他就已经掌握了大清继君人选的决定权了。至于宫内的诸位皇子如何争吵都无济于事。


经过那次最后的深入交谈,实际上邬思道已经成功应聘上了胤禛的“夺嫡”场外总策划、总导演。从那一刻,胤禛就把宝押在了邬思道的身上了,这是需要莫大勇气和无比坚信的信念的。因为信任则意味着代价和风险。

用《康熙王朝》里的一个桥段,你就知道信任的代价究竟有多高?索额图有一个管家叫蔡代,在府里20余年,才被索额图发现他是一个卧底。一直到索额图被彻底扳倒之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个卧底还不是明珠的人,究竟是谁的人自己还不敢想。


试想一下,当胤禛选择彻底相信邬思道的时候,让张五哥把金牌令箭送给邬思道,而邬思道并没有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宗人府放出十三爷胤祥,而是去赐死胤祥,并接管京外两营,直接逼宫,宣布事胤禩或者胤禵。


所幸的是,在剧中邬思道虽然是阴谋为体的人,但是他的目标是无限光明正确的,他就是为拥立改革之君胤禛而存在的。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点赞4、抚顺市 网友:裤子有洞

《雍正王朝》中,康熙驾崩当夜,九子夺嫡之争见分晓的关键时刻,胤禛为何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依计行事”?皇帝令箭,普天之下,见令箭如见皇帝,持令箭可以任意调动军队。令箭如皇帝亲临,可见令箭的权力有多大!邬思道手中握金牌令箭,到底有多大的风险呢?为何胤禛会选择走这一步险棋呢?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万劫不复!

胤禛被康熙使唤进宫,邬思道就分析到局面眼看已经很乱,皇权不定,所以叫胤禛快速进宫。胤禛把事宜安排妥当,命令张五哥速回王府将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将身家性命和皇权归属都交给了邬思道的手上,金牌令箭代表皇权,如果授人不当,危害可想而知。可胤禛就不怕这中间万一出现闪失?一旦邬思道拿着金牌令箭投奔八爷或者直接自己造反,胤禛的麻烦不就吗?

邬思道拿到金牌令箭命令赦免十三爷胤祥,让他拿着这枚金牌令箭,到八爷党成文运掌管的丰台大营,夺下丰台大营的军权,让十三爷控制丰台大营的军权。在这关键时刻,争分夺秒,每走一步都直接关乎到胤禛是否能顺利登上皇位,稍有不慎将会以失败收场。

为何要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由他下达命令呢?

夺嫡之路万分凶险,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按理说当时事态紧急,夺嫡当前,一刻都不容耽误,而胤禛不是应该命张五哥拿金牌令箭直接去宗人府放出十三爷胤祥,才合乎情理,为何金牌令箭必须交给邬思道来安排呢?

从这里不难看出,在这关键时刻使舵的人还是邬思道,他是“夺嫡”当夜的总舵主,每走一步都要按他的策划来进行,总舵主来安排,胤禛的一举一动都得接受总策划和安排,事无巨细,所有细节都不容出半点差错,必须由邬思道全权掌控。

由此可见,胤禛在进宫的那一刻,实际是让邬思道来掌握一切了,一是他目前势单力薄,别无他选;二是疑心太重,在试探邬思道的忠心。而胤禛在自己被罢官的时候,还在试探邬思道,拿一大推银子放邬思道面前。

一副无助的对邬思道说:“先生有房杜之才,但是我胤禛没有李世民的命。”

表面看起来迷茫无助,但胤禛自比为李世民,无疑故意让邬思道知道他的野心,邬思道一眼看穿了胤禛的这点心思了,他这是向邬思道暗示我准备大干一场了,你看着办,如果你没有能力帮我,那只能对你不客气了。毕竟邬思道诸多夺嫡事件是谋划,知道的秘密太多,一旦去了其他阿哥那里,肯定对胤禛造成威胁,他的麻烦就大了,这是胤禛最担心的,怎么可能真的放邬思道走。

而拿到金牌令箭的邬思道,似乎占到了权力的最高点,邬思道此时已经掌握了大清继承人的决定权。他的举动就可以让谁是王者,谁是地下囚。当然,邬思道也不辱使命,坚定的站在胤禛这一边,拿金牌令箭赦免十三爷胤祥,再让胤祥拿金牌令箭去城外的丰台大营,夺取丰台大营兵权。

胤禛将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会面临多大的风险?

在交金牌令箭之前,邬思道讨要“钦差关防大印”,当时四爷胤禛明显的犹豫了一下,才交给邬思道,难道他真的放心交给邬思道?其实不然,如果对邬思道绝对信任,他不可能犹豫了,为何不信任又将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

以胤禛的做事风格,断然不会犯这种低级的错误,对于“关防大印”能放心交给邬思道手里,也能保证不会对自己有任何影响。这道命令为何胤禛不直接下达给张五哥?而要通过邬思道给张五哥下达了一道赦出十三爷的命令,什么“关防大印”,金牌令箭”,邬思道在场外的策划就是放出十三爷,让十三爷去掌管丰台大营兵权?

既然如此,四爷胤禛为何非得绕一个弯,让邬思道依计行事,下达命令呢?把自己身家性命交给了对方,而又表明对任何人都不信任,对于“关防大印”和“金牌令箭”胤禛毫不畏惧它们的威胁作用?其实,这一切只不过四爷胤禛布置的试探。

而在皇权起到最作用的人物是谁呢?早就在胤禛的掌控之中,而保证皇权平稳的作用人物,并非皇十三子胤祥,而是隆科多。如果隆科多选择八爷胤禩一边,就算胤祥拿到丰台大营军权前往畅春园保驾,而在赶到之前,要是八爷和隆科多联合起来把胤禛秘密办了,然后再稳住朝中局面,其他人有再大的胆也不敢出来阻拦。

就算十三爷拿到金牌令箭和军权,胤祥冒着不想做大清臣子,来一场武装政变?为四爷跟八爷来一场交锋,他也未必能控制局面,他这样做也没有多大意义了。

隆科多早就秘密跟四爷胤禛有往来了

隆科多是最大的优点,他为自己尽可能地留出后门,让他佟氏家族永远昌盛。自从十三爷胤祥被圈禁后,隆科多便按照佟国维提议的战略渐渐跟四爷胤有密切的来往。在二次废太子时,隆科多在康熙面前演了一出好戏,又和胤禛两人默契合作,将准备发起政变的太子胤礽扼杀在摇篮之中。

所以,隆科多早就是胤禛的坚定拥护者。胤禛和胤禵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程度,聪明的隆科多能不知道吗?那份传位遗诏就是隆科多亲自送往乾清宫,他最清楚谁是继承人。而利益权衡的隆科多早就向四爷胤禛这边靠拢了,也就说,他和胤禛早就有秘密来往了。有隆科多的支持,更让胤禛自信满满,争夺皇权更胜一筹了。

皇权更迭有隆科多这张底牌支持,“钦差关防大印”和“金牌令箭”,都对胤禛产生不了威胁作用。当邬思道讨要“关防大印”时,他犹豫了片刻表情,就是为了再次试探邬思道。而在之前,胤禛故意在邬思道面前说:

“科隆多不是很可靠,怀疑他有跟老八有关系”

四爷胤禛的做事风格,只有时刻保持不信任任何人,必须假装自己没有什么把握,只有赌一把的态度,才能让邬思道相信他真的没有什么家底去跟其他阿哥交锋。好让邬思道明白:

“我已经没有什么底牌,你可以按照你的计划依计行事!”

也就是说,只有让邬思道明白,胤禛的身家性命都在邬思道手中握着,让他掌握着皇权归属重要作用,毕竟邬思道是玩阴谋之术的人,不这样试探,他根本不知道邬思道的态度和真实意图,同时也想知道邬思道的忠诚程度。

为何胤禛连十三爷胤祥也不信任呢?也要试探胤祥呢?在康熙病倒之后,跟胤禛说的“继位无望论”名单,这份名单对于胤禛而言非常重要,但十三爷胤祥偏偏把名单先交给了邬思道,而不是交给四哥胤禛,如此举动,让疑心重重的胤禛,怀疑胤祥和邬思道有可能联手密谋夺嫡。

所以,不管是“钦差关防大印”还是“金牌令箭”,都是胤禛刻意交给邬思道,试探他是否忠于他,是否有支持十三爷胤祥继位的想法。这样一来,才能真正试探出邬思道和十三爷他们真实用心。

当十三爷胤祥按计划赶到畅春园的时候,胤禛此时如释重负,悬着一颗心终于可以放下了,是因为看到十三爷来控制当前局面了吗?其实不然!有隆科多在,即使来的是八爷胤禩的人,四爷胤禛所掌控的局面,就算八爷有再大的野心也不会轻举妄动,再来把局面稳住,自己的皇位就保住了!

结语

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可以说毫无风险,这都是四爷胤禛试探邬思道的大戏。而邬思道是何等人,胤禛的演技再好,也洞悉一切,才依计行事,稳住胤禛的疑心,保住小命要紧。老十三爷是忠于四哥胤禛的,没有野心,对皇位不感兴趣,还对四阿哥忠心耿耿,手握金牌令箭仍然是心如止水!

点赞5、铜川市 网友:訨鐧堙圏


老实说,风险是有的,但并不是很大!

首先我们来看看,老四将金牌令箭交于张五哥送给邬先生的!张五哥可是老十三的大舅子,等于是老四这边的铁杆支持者,邬先生要有利用金牌令箭进行图谋不轨的行为,那么张五哥一刀就可以将他给结果了!

而且除了张五哥和金牌令箭以外,邬先生可以利用的无非就是四爷府的力量,可是这些人忠于老四,根本不可能做出不利于老四的行为,更何况老四的福晋还在一旁看着呢,这位福晋可不是简单之人,也参与了老四的夺嫡,可以说是一个有政治手腕的人,邬先生根本没有捣鬼的空间!

而且话又说回来了,邬先生有什么动机要背叛老四呢?

他一个刑余之人背叛老四,那不是找死吗。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隆科多那样出自大族,而且还是九门提督,所以敢投机,甚至后来敢背叛老四,邬先生的立场根本没有背叛老四的动机和实力的!

所以说老四将金牌令箭交给邬先生,肯定有着一定风险,但不至于有着身家性命的危险!

至于这一定风险,是因为夺嫡当晚老四在畅春园出不来,所以邬先生实际上就是老四这方的夺嫡总指挥,可以说邬先生这个总指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胜败的走向,因为他的决策一旦失误,那么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失误,所以老四肯定要冒风险,不过还好神机妙算的邬先生并没有出现失误!

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回答,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点赞6、宜春市 网友:天真无鞋

金批令箭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如朕亲临这四个字,到底能不能指挥其别人?说道说道。

看过雍正王朝的,应该清楚的会记得以下一个桥段:就是皇13子胤祥拿着金令剑来到了成文运丰台大营中,说要买免了他的提督之职,收了他的军权。

这里面有四个细节:

1.皇13子,这是天下人皆知的龙子凤孙,

2.手里拿着如朕亲临的金牌令箭,

3.有皇上的侍卫跟随,

4.有跟随传旨的太监。

这么多仪仗,成文运还准备拔刀反抗,最后还是胤祥让人把他给杀了,这才得到的兵权。

由此可见,这个金令箭它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

这时候肯定就有人说了,本来这成文运就是八爷党的人,看到十三爷来,会觉得他是矫诏,就算拿着圣旨来,他也可以不认。可这金令箭上的如朕亲临四个字,就能诛了成文运的九族。

可他依旧不服从命令,还准备拔刀相向。这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你能怎么着他?

再说说雍正登基当天晚上的事

雍正在得知康熙老皇帝把皇位传给他之后,就让侍卫张五哥拿着皇帝的金批令箭,去四爷府里交给谋士邬思道,并让他按照计划行事。

而雍正在进宫之前,并不知道康熙一定会将皇位传给他,为了以防万一,她将自己的钦差关防大印,交给了邬思道,而在这里却是有一个非常慎重的细节:雍正将大印交给邬思道的时候,是明显犹豫了一下。因为他知道这颗大印交出去,一旦有了什么事情,整个雍王府上下几百口可就有了谋反的罪名。

但是把康熙皇帝如朕亲临的金令箭交给邬思道的话,这只是锦上添花的事儿。因为他准备登记的这天晚上是一颗红心,做了两手准备的:

如果康熙传位于雍正,那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名正言顺。

如果康熙不传位给雍正,那雍正和他的谋士邬思道就会按计划行事,

这个按计划形式到底是什么计划呢?只用武装夺权四个字来说还有一点点单薄。

你掌握了枪杆子,谁就能掌握政权?自古以来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当时整个京城附近实际上是有四只军事力量的:

1.丰台大营,当时被八爷控制在手中,大概四五万人。

2.密云大营,当时是个中间派,大概四五万人。

3.隆科多的北京九门,大概两万多人马。

4.畅春园的侍卫,大概1000多人。

雍正是怎么摆平这四只军事力量的?

让十三爷胤祥拿着金令箭去接管了丰台大营的军权,因为这是风险最大的一支军事力量。

密云大营的这些人马是怎么搞定的呢?电视里面没有拍。但在原著中确有描写:17爷胤礼,用所有的30万家当,搞定了,密云大营。

那么剩下的九门提督这两万多人马和畅春园的1000多侍卫,雍正怎么就这么有信心?

我们都知道:隆科多是康熙皇帝通过恩威并济,给收复的。

给他留下两道圣旨:

扶植新君,那你就是一等公;

如果谋逆不听指挥,那就赐死;

而这两道圣旨在当时的张庭钰手中。雍正自始至终没有对隆科多有任何拉拢行为,我们可能都以为雍正跟隆科多并不熟悉。

但隆科多是舅舅,这个称呼可是从雍正嘴里叫出去的。

因为隆科多的姐姐佟佳氏,是康熙皇后。也曾经是雍正的养母。

如果我们再结合雍正朝13年,雍正帝对张廷玉一直宠爱有加,那基本上可以确定张廷玉势提前透了风的。

搞定隆科多的九门,畅春园侍卫这是皇帝身边最可靠的,也是最直接的一只武力,雍正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呢?

康熙皇帝的四大侍卫:刘铁成,德楞泰,图里琛,张五哥。

张五哥的妹妹是13爷胤祥的女人。13爷胤祥和雍正皇帝,这是铁杆兄弟。

刘铁成曾经是水匪出身,德楞泰是蒙古族人,他们只认康熙皇帝。

图里琛是个人精,人精中的人精。他除了曾经是13爷胤祥的亲兵之外。还通过清理吏部冤案,知道了八爷胤禩完全没有继位的可能。

所以个人判断他早就倒向了雍正,一方面有13爷这份香火情,另一方面图里琛知道康熙的心思。

四大侍卫都搞定了。所以雍正根本就不担心,看畅春园的这1000多侍卫。

综上

雍正在继位的前一夜,他做了万全准备的。

皇位传给他,他就一切顺其自然;

不传给他,那个时候丰台大营,密云大营,皇宫侍卫,九门提督。这北京的军事势力一起动起来,依然能够武装抢班夺权。

点赞7、随州市 网友:梦影灵雪

从康熙皇帝手中接过皇权后,皇四子胤禛立马变成了皇八子胤禩等人的“围攻对象”,康熙皇帝生前一直担忧的“停尸不顾,束甲相攻”境况,到底还是出现了!

眼见乱局已起,皇权不定,皇四子胤禛秘密命令张五哥,将康熙皇帝的金牌令箭交给府中的邬思道,俨然一副将身家性命和皇权归属都交给了邬思道的模样。

“如朕亲临”的金牌令箭,再加上皇四子胤禛离开府邸时交出的“钦差关防大印”,此时的邬思道手中掌握着多大的权力,可想而知!

那么,皇四子胤禛将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会面临多大的风险?

答案或许会让你大吃一惊:没有任何风险!

为什么?

我们只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就能明白已经接过康熙皇权的皇四子胤禛,为何如此放心地将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

这个问题就是:邬思道讨要“钦差关防大印”的时候,皇四子胤禛为何出现了明显的犹豫?

如果担心将“关防大印”交给邬思道,会对自己不利,他肯定不会交出去!

如果对邬思道绝对信任,他肯定不会犹豫!

皇四子胤禛在明显的犹豫以后,又把“关防大印”交给了邬思道,是不是有点里外不是人、左右不讨好的嫌疑?

这叫好比既把身家性命交给了对方,又明确表示了对对方的不信任,这不是典型的自绝后路,作死之举吗!

此时的胤禛再是“心乱如麻”,也断不会犯下如此低级错误!这说明皇四子胤禛确信这颗“关防大印”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影响;同样,对于金牌令箭所能起到的威胁作用,皇四子胤禛也自信地予以忽略了!

“关防大印”,邬思道用过吗?“金牌令箭”,邬思道碰过吗?

在整个过程中,邬思道就自给张五哥下达了一道“赦出十三爷”的命令,而这道命令完全可以直接由皇四子胤禛下达给张五哥。

既然如此,皇四子胤禛为何非得绕一个弯,让邬思道照原计划行事,下达命令呢?

还有,皇四子胤禛毫不畏惧“关防大印”和“金牌令箭”威胁的自信,到底来自哪里?

其实,这一切都是皇四子胤禛布置的一场“试探”大戏!

承继皇权,保证皇权平稳过渡,早就在皇四子胤禛的掌控之中

就康雍皇权更迭而言,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并非皇十三子胤祥,而是时任九门提督隆科多!
就算胤祥能够掌握丰台大营,能够带领数万兵力前往畅春园勤王保驾,如果隆科多站在皇八子胤禩一边,将皇四子胤禛秘密处决,然后篡改康熙遗诏,张廷玉真敢出来阻拦?胤祥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冒着“不想做大清臣子,不想做爱新觉罗子孙”的风险,来一场武装政变?就算胤祥真能干出来这些事,皇四子胤禛都不在了,他这样做的现实意义在哪?

既然皇权更迭的关键在隆科多身上,那么隆科多到底是谁的人呢?
隆科多身上纵有千般不是,但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并将自身威胁平摊到整个佟氏一门,为自己尽可能地留出后门。

自皇十三子胤祥被圈禁于理藩院,隆科多便按照佟国维“热灶、冷灶同时烧”的战略,慢慢向皇四子胤禛示好、靠拢;二废太子时,隆科多又和皇四子胤禛默契合作,将太子胤礽准备发动的武装政变扼杀于摇篮之中。也就是说,自隆科多复出,他就一直在佟国维和康熙皇帝的刻意安排下,始终和皇四子胤禛保持着密切联系。

仅就二废太子时,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得到康熙皇帝的信任程度,隆科多就绝对能够判断出皇位继承人的大致范围。康熙皇帝临终,皇十四子胤禵远在西北;那份传位遗诏又是隆科多亲自送往乾清宫,他才是真正通过真凭实据明确皇四子胤禛就是后继之君的那个人。

所以,根本不需要康熙皇帝用两道遗诏制约,隆科多早就是皇四子胤禛的坚定拥护者。
或许有人会问,隆科多既然早就坚定拥护皇四子胤禛,为何还要在最后阶段询问佟国维的支持意见?

前文已经提及,这就是隆科多的聪明之处,他是在为自己可能出现的失败局面留后门。万一出现不可控局面,皇四子胤禛未能成功继位,有佟国维和整个佟氏一门在背后支撑,隆科多也不至于落得人头落地的悲凉下场。

也就是说,有隆科多的绝对支持,皇四子胤禛拥有绝对自信能够顺利接过康熙皇权。

皇权更迭的关键时刻,皇四子胤禛真正担心的是谁?

有了隆科多的坚定支持,什么“钦差关防大印”,什么“金牌令箭”,都不再重要,也对皇四子胤禛形不成实际威胁了!

皇四子胤禛之所以在邬思道讨要“关防大印”时,故意漏出犹豫表情,就是为了布置自己的“试探”大戏,而试探的对象有两个:邬思道和皇十三子胤祥

除此之外,皇四子胤禛故意在邬思道面前说出“我怀疑隆科多是老八的人”,也是这段大戏的铺垫条件。此时的他,只有时刻保持对任何人的不信任,表现出一副破釜沉舟的“赌一把”态势,才能让邬思道明白:我手中已经没有底牌,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了

也就是说,只有让邬思道明白,他手中握有皇四子胤禛的身家性命,掌握着皇权归属的决定权,才能让邬思道露出最真实的面目,才能试探出邬思道对皇四子胤禛的忠诚程度。

对邬思道不信任,还能够理解,毕竟都是玩阴谋的高手,互不信任乃系成功的先决条件;都可对于皇十三子胤祥这个生死与同的兄弟,皇四子胤禛为何也不信任了呢?

别忘了,康熙皇帝病倒以后,面对皇四子胤禛发出的“继位无望论”,邬思道给出了一件让其重拾信心的东西:一份皇十三子胤祥交给邬思道,写有胤祥旧有下属将领的名单

这份名单对于皇四子胤禛而言有多重要,不言而喻;可胤祥错就错在将名单交给了邬思道,而不是直接交给皇四子胤禛。如此举动,势必会让皇四子胤禛怀疑胤祥和邬思道联手夺嫡的可能。

拿到这份名单后,皇四子胤禛闯进了宗人府,找到了已经被圈禁十年的皇十三子胤祥。可见到胤祥后,皇四子胤禛为何不先谈正事,却因为郑春华的自尽而主动向胤祥道歉呢?

正常思维而言,去找胤祥帮忙的皇四子胤禛,是不是应该先隐瞒这件对不起胤祥的事,别惹恼了胤祥?这就是试探,就是胤禛在刻意激怒胤祥,试探胤祥是不是也有夺嫡之心,会不会借着郑春华的死而“冲冠一怒为红颜”,和自己站在对立面!

所以,不管是“钦差关防大印”还是“金牌令箭”,都是皇四子胤禛刻意交给邬思道,让其掌握绝对权力,拥有支持皇十三子胤祥继位为帝的机会。如此一来,才能真正试探出这一文一武绝佳组合的真实用心。

皇十三子胤祥带兵赶至畅春园的时候,皇四子胤禛的如释重负,险些摔倒,果真是因为实现了对当前局面的绝对控制?恐怕并不是!有隆科多在,即使外面全是皇八子胤禩的人,只需要将其革杀,大局就能立马稳定;他真正释怀的是自己的担心和试探并未成为现实,自己的皇位彻底安稳了!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点赞8、玉林市 网友:比我还萌

有风险,才有收益,风险越大,收益越大。

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风险到底有多大?大得很!大到把胤禛全家老小所有人的身家性命全托付给了他。

想想当时的形势,康熙已经咽气,但临走前气若游丝,给了皇子们争夺皇位的余地。八阿哥胤禩手握京郊丰台大营的兵力,坚称自己没有听清皇位传给了谁。九阿哥胤禟打配合,说是有个“四”字,但是是“十四”,而不是“四”。



隆科多还在取遗诏的路上,而且指望他能如实宣读遗诏,很难,因为他也深知现在皇子们正在内斗,还要看最后的结果。他虽还掌控着九门的兵力,但战斗力根本没法与丰台大营的兵力相比。所以他要坐山观虎斗。

四阿哥胤禛,手里没权,兼着领侍卫内大臣的差,但宫里的侍卫明显震慑力不够。空担着一个康熙口头的遗诏,还有两个文臣,以及几个小老弟的支持,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就这样跟老八他们打口水仗?等人家把丰台的兵调来,隆科多改了诏书,胤禩登基称帝,势必先给他胤禛扣个谋反罪,然后一家老小就只能等着引颈就戮了。



性命攸关的时刻,要么全家一起死,要么就赌一把,你说胤禛该怎么做?

他必须选择信任邬思道,即便邬思道有可能反水,也有可能是老八的卧底;即便邬思道绝对忠于胤禛,那张五哥呢?张五哥万一不知道皇上的金牌令箭在哪儿怎么办?张五哥会不会临时倒向老八?张五哥在路上会不会被老八的人劫杀?

别看一个简单的“依计行事”,这个世界就没有100%的计划,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风险随时存在。



可难道就因为风险太大,就不去试一试,拼一拼,搏一搏吗?管他呢!干就完了!

于是乎,胤禛赢了。

点赞9、长沙市 网友:不归客

雍正王朝中:雍亲王胤禛把金牌令箭,交给谋士邬思道,到底有多大的风险?(喜欢雍正王朝的朋友,请关注点赞,谢谢)


经典剧雍正王朝,自上映以来,受众人追捧。在九王夺嫡中,康熙诠释了帝王之术,以及父亲的仁慈。对待众多大臣,用圣人的术道;对待众多儿子,用父亲的慈爱。

康熙自幼勤学苦读,八岁登基,擒鳌拜,平定三番,收复台湾,亲政准噶尔。到晚年时,众多皇子为争夺皇位,发生九王夺嫡之争。

作为皇帝,生怕大臣们受牵连;作为父亲,生怕皇子们受伤害。因此,康熙对诸多势力,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

其中老八胤祀的势力最大,与之相抗衡的老四胤禛,势力相对比较弱些。老八胤祀夺嫡之心较为明显,老四胤禛夺嫡之心暗暗隐藏。

太子胤礽名分早定,众多皇子辅佐之心各怀鬼胎,以老八胤祀为首的八爷党,处处给太子胤礽使袢子,老四胤禛虽然跟随太子胤礽,仍然有夺嫡之心。


经过众阿哥的夺嫡之争,康熙终于熬不住了。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前,召集众阿哥到畅春园,将皇位传给老四胤禛,即雍正皇帝。

在众阿哥争吵时,张廷玉让张五哥将雍正扶到里屋,而后雍正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找邬思道。对于这个剧情,我们今天来分析一下。

雍正行事处处谨慎,但在紧急时刻,将金牌令箭交给谋士邬思道,如此做法,雍正到底会担多大风险。

要说清这个问题,咱们先来说说。为什么雍正要急着找金牌令箭?

雍正非常清楚,丰台大营已被老八胤祀掌控,要想从老八胤祀手中,夺得丰台大营,只有老十三胤祥才能做到。对于雍正而言。一:将老十三胤祥放出来,让他接手丰台大营;二:用最快的时间,调动兵力保卫畅春园。只有做到这两步,雍正才能顺利登基。


要想实现这两步,必须得用金牌令箭,因此,雍正让张五哥找出金牌令箭,再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去找邬思道。这样的话,邬思道就可以依计行事。

这里有一个疑问。雍正问张五哥知道金牌令箭在哪儿放着吗?张五哥说:知道。刚好金牌令箭,就在这个屋里。为什么会这么巧合?

众阿哥开始争吵时,张廷玉就想好了对策。首先,知道金牌令箭的放置处;其次,张五哥也知道金牌令箭的放置处。最后,故意让张五哥扶雍正进里屋休息。整个事情做的滴水不漏,连狡猾的八爷党都没有发现。


再来说说,雍正将金牌令箭,交给谋士邬思道,到底会有多大风险。

邬思道能提前预料事情的发展,更能预料到事情的结果,可以说是神机妙算。对于这样一个人,雍正敢将金牌令箭交给他,说明雍正比较相信他。

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到雍王府,邬思道让他放出十三爷胤祥。当时老十三胤祥被康熙关着,只能康熙下令才能释放,可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就能将十三爷放出。由此可知,金牌令箭能代表康熙的命令。如果某人拿着金牌令箭,想赦免如何人都是可以的。


后来,十三爷胤祥拿着金牌令箭,可以调动丰台大营的兵力,说明金牌令箭可以调动兵力。如果邬思道拿着金牌令箭,也能调动如何一支军队。

由此可知,这种风险会让雍正失去皇位,甚至丢掉自己的性命。

综上所述,雍正能想到,将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所承担的风险,但是雍正还是交给了邬思道。在交出去的前提是雍正相信邬思道,相信他会将十三爷胤祥放出,让十三爷来畅春园保护他。

您会怎么看待呢?

【本文原创,请勿转载,侵权必究,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点赞10、迪庆藏族自治州 网友:呵哒哒~

康熙驾崩当晚这一段,可以说是整个《雍正王朝》中最紧张最刺激的画面了,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陪同四爷一路从“九子夺嫡”的凶险中趟出来的人,在这个过程中邬思道谋划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与其说四爷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是有风险的,还不如说之前邬思道问四爷要他的钦差大臣关防大印是有风险的。

四爷能在最关键的时刻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说明此时邬思道是他最信任的人,他们二人是捆绑在一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邬思道如果有异心,也不会竭尽全力为四爷出谋划策,所以说,此时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是没有任何风险的,反而交给邬思道的益处最大。

要非说有风险,那就是四爷进宫前的一幕,康熙召见所有阿哥进宫,康熙的大限要到了,这时四爷有点慌了,他在想要不要进宫,万一隆科多是老八的人,他进去有危险,邬思道告诉他别慌,一定要去,邬思道断定康熙传位于四爷,如果四爷不在场,八爷一伙改了遗诏就晚了,所以一定要去。

与此同时,邬思道要四爷留下了他之前替康熙祭天用过的钦差关防大印,如果申时四爷不出来,或者康熙没有传位给四爷,那么,邬思道将用这个关防大印矫诏放出十三爷,由十三爷召集以前练兵带过的部下去前去替四爷争这个位置,所以,这个风险是极大的,四爷哆嗦着双手犹豫的把钦差关防大印交给了邬思道。

这个时候,张五哥奉命来接四爷,张五哥与十三爷颇有渊源,十三爷救过张五哥的命,而且康熙对张五哥极其信任,所以康熙派张五哥来接四爷,此举也是很有深意的,这说明,康熙已经暗示了要传位于四爷。

详细情形,且听我细细道来!

从康熙晚年错综复杂的夺嫡形式说起

随着胤礽二次被废,大阿哥胤禔、十三阿哥胤祥被圈禁,所谓的“九子夺嫡”实际上只剩下六子,这六子分别是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四阿哥胤禵。

三阿哥在第一次废太子之时一击不中,退而安心著书,《古今图书集成》就是三阿哥带着陈梦雷等一帮大儒编成的。

四阿哥胤禛独成一派,他一直以“孤臣”自居,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是一派,也就是“八爷党”,但这里面也有分别,老八、老九、老十是铁杆,老十四属于“党中之党”,他有自己的小心思,表面上和老八打的火热,暗地里却在自己盘算着。

所以康熙晚年,对大位争夺的对象实际上就是老四、老八和老十四的竞争,四爷有神一样存在的邬思道辅佐,邬思道对帝王心术可谓了解到了细思极恐的地步,四爷一直抱着“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核心思想,以耐烦不怕琐碎的态度努力的做着事实,这所有的一切康熙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八阿哥胤禩,有名的“八贤王”,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礽之时,内结侍卫,外联朝臣,以为稳坐太子之位,结果犯了康熙的忌讳,被狠狠驳斥,但他犹不死心,抱着不夺太子之位绝不罢休的态度,到处收买人心,并且有死党九阿哥、十阿哥相助。

十四阿哥胤禵,四爷一母同胞的弟弟,但他不喜欢自己的这个亲哥哥,反而喜欢和八阿哥打成一片,他和十三阿哥是康熙儿子里面最喜欢带兵的阿哥,十三阿哥被圈之后,他一直管着兵部,康熙五十七年,阿拉布坦叛乱,传尔丹所率领的清军全军覆灭,康熙准备从儿子们中间选出一个人带兵出征,并且封为“大将军王”。

这时四阿哥、八阿哥、十四阿哥都动了带兵的心思,四爷得知这个消息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让十三阿哥胤祥带兵,无奈十三爷被圈了,他就想自己争取这个机会,大家在剧里也看到了,四爷练了一会射箭,无奈他箭发太臭,沒一箭准的,之后独自生闷气呢。

这时,他府里的重要谋士邬思道,问明了缘由,二人谈论了一番,四爷说:“大将军位置至关紧要,所以军权不能旁落他人之手,至少不能在老八手中!实在不行,我就举荐年羹尧!或者是岳钟麒!”

邬思道呵呵一笑道:“四爷别急呀,且听我说,你这想法绝对不行的,无论是举荐年羹尧或者岳钟麒,是绝不可行的,并且你老爸如果问你谁可以带兵,你要毫不犹豫的举手说,老十四,我推荐老十四”。

四爷听邬思道这么说一下子懵逼了,邬思道看四爷懵逼的样子暗暗好笑,但是憋住了,又给他进行了一番深入的分析,邬思道说:“你十四弟是你老爸心里默定的大将军,他管着兵部,无论何人难以替代,你小子一向以孤臣自居,这个时候你举荐其他人咋行呢,你爸会怀疑你小子的。你八弟、九弟、十弟、十四弟本来是一伙的,这所有人都知道的呀。

但这里边也有区别,八爷九爷十爷是死党,你老弟老十四是个‘党中之党’,八爷也怕十四爷在京另起炉灶,你力阻十四爷出征,也犯了八爷的忌,这一条先就不合算。十四爷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学的是晋国重耳,独自将兵在外,手握兵符观变,一旦你老爸挂了,京城乱了,他来收拾局面,然后拥兵自立,你这次阻止他当大将军王,你亲弟弟会怎么想?”

经过邬思道这一番深入的分析,四爷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之后,在他母亲乌雅氏的寿辰上,胤禛主动提出要举荐十四弟出任大将军王,他母亲很欣慰,十四阿哥很震惊,震惊之后是欣喜若狂,胤禛这一招正好挠到了他的痒处,有胤禛支持,他这个大将军王的位置稳了,之后他们二人出来并马前行,胤禛又假意说了一番真心话:“即使老十三不被圈禁,我也要举荐十四弟你,谁让咱们是亲兄弟呢”,十四阿哥听了,大为感动,提出要保举年羹尧做陕甘总督,替他督办粮草,这正好中了胤禛的计,两好合一好,二人都很满意,各有所得。

后来,在朝堂上,康熙问了各位阿哥的看法,准备推荐谁,老九、老十都推荐老八,康熙比较看中胤禛的看法,又问到了胤禛,胤禛满脸虔诚,提出保举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众人的脸色都变了,八阿哥一伙脸上很难看,十四阿哥暗自偷笑,康熙起先很震惊,后来很欣慰,于是就定了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

事实证明后来的效果果然不错,八爷党内部互相不信任了,老十四出征的时候,八阿哥在他身边安插了,鄂伦岱和八爷的奶公雅布齐,来监视老十四,并且处处制肘,老十四也不傻,策反了鄂伦岱,但最大的胜利者还是四爷。

四爷保举老十四出任大将军王这一手可以说是一石数鸟。首先,赢得了康熙的赞许,让康熙觉得他没有野心,一心一意为国家着想;其次,给八爷党内部制造了矛盾,从内部瓦解了八爷党,让他们互相猜疑;最后,示好十四阿哥,少了一个对手,并且把年羹尧推了出去,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得不说这一手,邬思道玩的实在是高明!

“送死鹰”事件是关键的转折点

话说到了康熙六十年,为了庆祝康熙登基六十年大典,老爷子决定举办一个“千叟宴”,来庆贺一番。儿子朝臣们都花样百出送了各式各样的礼物,在外带兵的十四阿哥也带回来了寿礼,是一块天然陨石,上面有“百年长运”四个大字,结果却被老八胤禩给换成了一只死鹰,康熙当时气的晕倒了,醒来之后康熙不打算查办,因为他知道这是他这些儿子们捣的鬼。

老爷子为啥不查呢?因为他此时病入膏肓,已经没有这个精力了,而且万一查起来,会引起乱子,他这时要为继位人铺路,其实,他知道这件事是老八搞的鬼,但他就是不查,因为他内心的选择是老四。

如果选的继位人是八阿哥或者十四阿哥,出了这样的事儿,怎么能不查呢?不能查啊,这种事其实就是造逆,十四阿哥率数十万精锐在外,如果查他,正好给了他清君侧的口实,八阿哥在这边联络呼应,立马就会出乱子。

如果查办八阿哥,礼物又是十四阿哥送的,老八捣起乱来,九阿哥十阿哥推波助澜,那可就瞎了,康熙之所以不查,就是要稳定大局,大局稳,对朝局,对自己,对默定的继位人四阿哥有利,大局乱,对八阿哥有利。在外面的十四阿哥更是盼两个哥哥打个平手,他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这一次八阿哥送死鹰这事就是为了气倒老爷子,虽然是走的险棋,却是瞧准了才走的,他要的就是一个乱局,他好得利。但康熙是何等样人,岂能不知他这个心思,所以,老爷子没上当,而是选择了冷处理这事,他要稳定大局,还有好多后事没安排呢。

出了这件事后,康熙召来了九门提督隆科多,并给了他一生一死的诏书,隆科多是佟家的人,佟氏一门和八爷交往极深,如果隆科多和八爷有瓜葛立即赐死,如果没瓜葛,将来新君登基他就是功臣,位高权重。

康熙驾崩当晚的形势

康熙的身体不见好转,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就要到了,所以,他召集除了被圈禁的胤禔、胤礽、胤祥已经在外带兵的胤禵之外的所有儿子,准备最后交代一番,并宣布继位人。

这时,他派了隆科多去接老八一伙,派张五哥去接老四,其他阿哥也都有安排。

四爷得到这个消息时立马找邬思道商量,因为他此时有点慌了,不知道该咋办,他有点害怕去。邬思道告诉一定要去!,今晚是最后关头,你老爸要宣遗诏,除了宣遗诏以外,何必要召见所有儿子呢?这是临终安排。你如果如不在场,万一被老八他们改了遗诏咋办,你小子奉诏还是不奉诏?

你放心去,只要把你钦差关防大印留下,如果过了申时你没有传话也不见人,我会拿着这个放出十三爷,我们在外头就要大干一场!

四爷拿出钦差关防大印,伸手要给,但又缩了回去,他想这一步走出去,再想回头比登天还难,四爷脸白的可怕,目光变得恍恍惚惚,两条腿直发抖。

邬思道盯着四爷说道:“事已至此,四爷,这个时候如果犯嘀咕,别人得了手,你小子想做个富家翁都难,胤紧张的思考了一番说道:“好!鱼死网破就是这一遭!我不是犯迟疑,一是事关重大,二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传位给我,若不传位于我,这个险冒的太大了。我不能不多想想”。

于是,邬思道接过大印,四爷一步三回头的进宫去了,到了宫里,老爷子首先召见了他,并且说了一番话,主要是传位给他,并且要他善待兄弟,善待子民,后来康熙又对在场的所有儿子们说了一番话,并且说明传位给四爷,之后就咽了气。

老八一伙不服,就捣起乱来,所以才有,四爷让张五哥取出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的一幕,他让张五哥告诉邬思道,老爷子传位给他了,并且依计行事。张五哥找到邬思道之后,邬思道得知传位给四爷之后,首先身体晃动了一下,差点没站稳,然后,他开始自己的策划导演,他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放了十三爷,并依计行事。

这个“依计行事”就很关键了,说明此前他们是商量好的,无论是康熙传位还是不传位给四爷,都要干一番大事。后来,就有了十三爷猛虎出笼,控制了丰台大营。

写在最后

四爷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是没有风险的,但整个过程是异常凶险的,因为丰台大营的主将成文运是八爷的人,八爷一伙不服,要闹腾,只有拿着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爷去控制局面,丰台大营有很多十三爷曾经带过的兵,可以说把金牌令箭交给邬思道是最稳的,邬思道此时是他最信任的人。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