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为什么民间有人说“一月不上两次坟”?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8关键词:民间

为什么民间有人说“一月不上两次坟”?

点赞1、云浮市 网友:蔑王侯

大年三十、正月十五、三大鬼节(清明节、盂兰节、寒衣节)、逝者祭日……都是亲人祭奠逝者的日子,烧一迭黄纸、点三支红香、供四样果品,诉一番衷肠……


那么民间所说“一月不上两次坟″指什么?是一个月不能去一个坟上两次,还是一个月不能两次上不同的坟?


仔细分析,这两种情况都说不通。


"一个月不能去同一座坟上两次″,人刚死的时候,民间有头七、三七、五七、七七之说,意思是人死的两个月内逢七的单日子都要去上坟,平均下来,一个月有两次。


后者"一个月不能两次上不同的坟″,如果是众多长辈在不同年份,有两个或三个人在同一个月份死的,逢忌日自然也要分开祭奠。


所以,两种情况都说不通。


"一月不上两次坟″,有书君认为应该是笼统的说法,就是不要去坟上的次数太多。是老年人对年轻人周到的关爱、善意的提醒。


一、一个月去次上的坟上的次数太多,会影响工作。


记得我刚上班的时候,与我搭班的一个中年女老师死了丈夫,每到逢七她都要到坟上去。每次上坟都要和我调课,她代数学,我代语文。


时间长了,学生与家长就有了意见:每周总有一天只上语文课。当时我年轻,也从来没给学生做过解释,是数学老师家里有事要调课。不知怎么回事儿,连我也受到了拖累。事后才反应过来,为此,我耿耿于怀了好几年。


家中有丧事,大家理解,值得同情,但是要灵活变。祭奠亲人,可以改在周末,否则会影响工作,给其他人带来不便。



二、去坟上的次数太多,影响人的心情和健康。


我的同学,在她30多岁的时候,丈夫因病去世。二人本为青梅竹马,孩子又小,半途撒手西归,同学一直郁郁寡欢。因此,常常带着孩子去上坟。坐在坟边,边烧纸边哭边诉说心中的思念。常常红着眼睛回来。


逝者已去,活者更要坚强。天灾人祸往往不期而至,生者活好才是对死者的告慰。


三、去坟上的次数太多会加大生活不必要的开支。


上周,恰好是二姨的三周年祭日。老人的三周年对子女来说是大日子。几家亲戚先到火纸店,每家凑二百块钱份子,购买烧纸、香、鞭炮、纸衣、纸别墅、纸轿车……杂七杂八竟然花了一千多块钱。


这令我大吃一惊,没想到拜访一次过世的亲戚,竟要花费这么多钱!


如果老人在世时,我们给她花这么多钱买吃的喝的,那她该是多么满足。不仅如此,他的子女招待大家也花了一千多块钱。


一个三周年忌日花钱如流水。


就是平常上一次坟,爱面子的、孝顺的子女也要花二三百块钱。最重要的是去世的人并没有享受一丝半点,全让上坟的人把它化成灰、化成烟,随风而逝了。


生活中这种没有意义的开支,真让人有点儿心疼。


去世的亲人,如果知道你为了他,影响工作、损害身体、劳命伤财,他会死不瞑目的。


中国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丧三年,称为丁忧。


因特殊原因,国家强招丁忧的人为官,叫做“夺情”。其实很多官员,也不愿意"丁忧″宁愿被"多情″。



因为会影响家庭收入,耽误自己的前程。


百行孝为先,孝在心孝在行动上,厚养薄葬心祭就可以了。


人活百年终有一死。


对老人,要活着行孝一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别让自己后悔。


对家人,要多换位思考一一人有旦夕祸福,别让自己的恶语恶行成为一生的遗憾。


现在有一种文明的"网祭″,省时省事省花销哟。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点赞2、廉江市 网友:涵雪。

农村人对于一些丧葬习俗可以说是非常讲究的,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至于有人说民间有"一月不上两次坟″的说法,在我们当地却没有听说过。但我们这边却有"一日不上两次坟″的讲究,这里不上两次坟讲的是同一座坟。

我们当地丧葬习俗是人去世之后,三天后下葬,每七天上一次坟,叫"烧七"。如果一月不上两次坟,这显然说不过去,因为一个月内最少要烧四个"七"的。若是再赶上清明、秋祭等传统祭祀之日,还要多。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或许别的地方人家是有"一月不上两次坟"这种讲究也不可知。与这种说法相近的习俗,是我们这里的"一日不上两次坟"。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必大家也参加过农村的白事,遇到烧七、祭日时候,亲戚朋友都会聚集到东家,人齐以后再带上祭祀用品,一块到逝者坟前祭拜,很少有一拨儿一拨分别去祭祀的。少,不等于没有。有些人家,长者去世后,由于财产纠纷或生前赡养等问题,曾经兄弟姐妹之间闹矛盾过。老人离世后更是闹个不可开交,于是连烧七等都各烧各的。

上了年纪的老人说,像这种兄弟姊妺间关系不和,连烧七等都无法一起去的情况,会让去世的老人"寒心″。老人在那边看到子女不和,心中肯定不好受。所以即使是再有啥过不去的坎儿,毕竟是一家人,有什么不能借就的呢,就算是为了让老人安心,也该合好吧。

我认为,我们这边的"一日不上两次坟"也是老一辈儿为了解决父母去世后兄弟姊妹间有矛盾人家的一种折衷办法,是让兄弟姐妹们缓和关系一种渠道。借过世之人心不安来调合家庭矛盾,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你说呢?

点赞3、漯河市 网友:墨染孤舟

为什么民间有人说“一月不上两次坟”?

民间确实有这种说法,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对这个比较忌讳,会提醒年轻人注意。

“一月不上两次坟”的说辞,各地习俗不一样。但总的看来,还是为了活着的人好。我们当地的说法是,一个月上坟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会被已故亲人认为你舍不得他(她),就会晚上托梦给你。确实影响活着的人的心神,容易损伤活人秉性。

不过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人就会有纠结了。比如已故亲人的忌日和清明节是同一个月,是不是两次都要去?这样该怎么办?或者已故亲人是腊月月头去世,要不要忌日和三十都要去拜祭呢?

这个有不同的对待办法的。老辈人会告诉你,守孝三年。已故亲人第一年的祭拜,最好是忌日和节日都去,表示对已故亲人的追思,然后后两年是不是还要两次都去?看自己的生活工作安排。至于以后的岁月,就按照正常的习俗安排了。不过老辈人会告诉你,平常月份,只去一次,就是忌日那天。

除了“一月不上两次坟”,还有“一人不上两年坟”的说法,这个一般是老在年尾的亲人了。也就是说年底亡故的亲人,头年的三日忌,五七忌和百日忌,一定要全部办完,不能隔年。宁可合并办完,也不能拖到过罢年,都是忌讳吧。

十里不同俗百里改规矩。这个民间习俗,各有说法。但不管怎样,一个月不能跑去两次祖坟是对的。回到开头,如果已故亲人忌日和清明同一个月,最好忌日去上坟,清明就不要去了。三年以后,当遵循旧制,逢年过节去看看祭拜一番。

点赞4、日照市 网友:张干地

这个民俗是有的,但是传错讹了,原话是“坟不能上两回”。不是很多人所担心的两位亲人去世时间都在同一个月里,就不能上坟的意思。也不是遇上祭日和常见的上坟日子在同一月,便不能去两次的意思。

为什么“坟不能上两回”?

所谓“坟不能上两回”,实际上是老人过世,大家约好一个日子去上坟,而不能某子女今天去,某子女明天去。这样的话,后头去的人,肯定会看见前头去的人烧过的纸留下的痕迹。兄弟姐妹间,上坟都不一起,这是彼此之间有隔阂有意见,不愿意照面的意思。

前两年,西安有兄弟俩就因为这件事闹翻了。以往兄弟姐妹清明节一起给老人上坟,结果2012年清明节,弟弟去的时候,发现有人已经烧过纸了。他们乡的习俗就是“坟不能上二回”,所以大哥上了坟,他就不能再上了。本来就是因为彼此有意见才分开上的,这回更憋气。

这件事,实际上是弟弟没闹明白“坟不能上二回”的原因,这是怕坟里头的长辈见了兄弟不和,在“那头”不得安生,所以有什么恩怨都放下,上坟的时候一起去给老人磕个头。他兄弟二人本来就不和,老大后几年总是提前几天上,就让弟弟上不了,故意膈应弟弟。你还真就不上了,还打电话给记者曝光,有啥用呢?

在老人生前尽孝到位,在老人去世后保重身体,努力做出一番成绩,胜过上一百次坟

上坟有很多日子,通常是在忌日、清明节、中元节(七月十五)等,晚辈要准备祭死者用的日常用品(包括烟酒、馍、香、纸钱、鞭炮、花圈等),到死者坟前进行祭祀,以表后人对上辈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是寄托思念之情,如果不思念,就为走个过场“好看”,干脆就别去了。更不要老人生前你什么孝都不尽,什么事都撇得干干净净。人一死,发丧,最属你哭得惨,上坟也挺积极。平日里要是工作忙,可以偶尔悲伤一下寄托哀思,然后继续前行。别搞什么雇人代替你去扫墓的事,没用。

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努力做出一番成绩。老人泉下有知,必然可以瞑目。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不要作奸犯科,使身体遭受髡墨之刑,这是孝的开始;立身行道,做出一番成就,扬名与后世,这是孝的终极。

整天研究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屁事,放大开来当作一生的事业,古人管这叫“没出息”。

点赞5、宝鸡市 网友:迟暮归

关于上坟这个话题有很多,自古以来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人活着的时候每一天都当努力,而死后,活着的人为了表达对死者的纪念和哀思。


会在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等传统节日,带上纸币,死者生前爱吃的糕点等礼品去坟前焚烧、祭拜,也就是所谓的上坟。


在我国各地对上坟有很多讲究,地方不同,风俗习惯也就不同。


那么民间有人说“一个月不上两次坟”是什么意思呢?


从字面上的理解就是一个月内,活着的人不能上两次坟。但是细细了解,却发现有很多含义。


我们当地人讲究死者刚去世时要烧五七,也就是七七四十九天内,每逢一个七日,子女们要为逝者上坟烧纸。


如果因事不能来的,也要在头七、三七或者五七和周年来上坟,之后就遵从习俗,在清明节,七月十五等鬼节为逝者上坟扫墓就可以了。从这个上面来看,一个月内是可以上几次坟的。


但是也有说,如果活着的人频繁的去为逝者上坟,会让那边的亲人觉得你舍不得他,而且总是悲悲戚戚的。


两边的人心神都不能安定,生者不能安心年工作和学习,死者也总托梦不能安心归土。


还有一说,是指上坟时,后辈们一起去为逝去的先人们上坟,祭拜,看到后辈们和和睦睦,团结齐心的在一起,会让那边的先人们心神宽慰。



如果,后辈们今天你去上坟,明天他去上坟,各上各的坟,各烧各的纸,会让先人们在那边觉得后辈们相处的不和睦,有隔阂,也会让先人们在那边不得安宁。


自古就有“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一说,所以,不要常去打扰那边的亲人的清静,也是一种孝道。


另外,有的地方也讲究女性不宜上坟,因为坟地阴气过重,女性属阴,去上坟会扛不住阴气侵袭,影响身体健康。


比如笔者家,因为在一个月内弟媳妇的母亲先去世,刚操办完葬礼,紧接着笔者的父亲也去世了,作为子女们披麻戴孝这是最自然不过。


但是弟媳妇在父亲的葬礼上,长辈们说她不能戴孝,原因就是她刚为自己的母亲戴过孝。


如果再戴孝就是重孝,一个人在很短的时间带两次孝,阴气过重,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由此看来,披麻戴孝和频繁去坟地上坟,对活着的人都不是好事。


在笔者看来,活着的人无论以哪种方式表达对逝者的纪念和哀思,都不为过,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多陪伴在身边,力所能及的去关心体贴和照顾。


老人去世后,能在传统节日去上坟、祭拜,最好不过;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去上坟,相信逝者也不会怪罪他,而生者也一定会心怀感恩,在心里留一份空间,默默为逝者表达追思和纪念,这样的方式又何尝不可呢?

以上是笔者的对这个话题的理解,如有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多多包涵!

点赞6、大连市 网友:囈語聲

为什么民间有人说“一月不上两次坟”?

无论是结婚生子还是丧葬祭祖,在农村,人们都有着非常多的讲究,这些讲究并不是新时代兴起,而是从古至今传承了千百年仍然流传至今的风俗。只不过正像咱们所说“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有些风俗讲究只是在一些地方才适用。比如有些民间地区说的“一月不上两次坟”!

“一月不上两次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月之内,不能去上两次坟。正如有些人说的“一月不送两门亲”这种风俗一样,农村的确有些地区有这样的风俗习惯,但是这种风习却不是普遍性的,只有少数的一些人才会遵守。

有这种风习的地区的人认为一月上两次坟是一种非常忌讳的行为,除了因为会让提起人们的伤心事,让人们长期处于悲伤之中,对身体和心理都有着一定的危害。还因为这些人认为逝者既然已经故去,那就应该身处于宁静安详的环境之中,可是如果上坟太过于频繁的话,就会打破这种宁静,对于逝者也是一种极为不尊敬的事情,是不孝的行为。

虽然说“一月不上两次坟”这种风俗只是个别人才会遵守的一种讲究,但也是他们一种感情的表达方式,咱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

骏景——殷

点赞7、扬州市 网友:舞琳歪传

这要看在什么场合下说,一般人外出办大事时,如过去赶考,到外理做生意时都要上坟,求祖先像佑,平时除了清明,冬至,七月十五,除夕都是不上坟的。如果上人去世是,头三天天天上坟。后每七天上次坟,连上七次,现在我们地方改只上五次就行了。

点赞8、南通市 网友:夏日凝幽

为什么民间有人说“一月不上两次坟”?

去坟墓上去祭拜祖先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对于他们而言,人活着和去世是一样的,同样需要各种各样的东西来支持他们生活,所以每年每逢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都会去以故老人的坟墓前去祭拜他们的祖先。但是对于祭拜祖先来说,也是有很多讲究的,比如去祭拜祖先的时候,一般都不会允许女人前往,人们普遍人们女人属阴,坟地阴气太重,所以女人去的话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好。

“一月不上两次坟”就是我们在祭拜祖先的时候会讲究的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即一个月不能同时把一位祖先祭拜两次,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如果去频繁的祭拜祖先,会让祖先认为活着的人十分怀念他,所以会晚上托梦,时间久了,就会给在世的人很大的精神压力,精神状态不好,整个生活工作效率就会下降很多。当然了,最重要的是,多次上坟让人过度怀念亲人,徒增很多伤心,所以还是有所选择的好。

肯定就有人会问,如果忌日和清明在同一个月要如何做呢?大多数人的做法都是,前三年都要统一进行祭拜,后面日子则有所选择的进行祭拜,毕竟有些人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多。“一月不上两次坟”,这句话告诉我们,上坟还是需要有所选择的进行,而不应该经常去,这样会让自己一直陷入对亲人的怀念之中,你觉得是这样吗?

点赞9、吕梁市 网友:寒灯灭

现在的人因对“一月不上两次坟”这种习俗不了解,也就会对这种说法生产误解。如果不厘清其中的民俗关系,这种说法怎么说也说不通。


(上坟图)


上坟的时间问题

上坟,一般指丧事结束之后,到坟上扫墓和祭祀。按我国古老的习俗,丧事的结束是以守孝三年期满为时间节点。也就是说,三孝守孝期,上坟时间是不受时间限制的。比如说,古代孝子三年守孝,一般在父母坟墓旁边结庐守墓,就是搭棚子住在那里守墓,每天早晚到父母坟墓前点灯。按现在人的理解,不就是孝子天天上坟了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三年守孝,包括烧七,有的地方有百日之祭。其实在古俗中,烧七不仅仅是逢七上坟这么简单,而是上坟的一个日子的一个递减过程。如一七出殡,二七连续七天都要上坟,三七时减两天,四七再减两天,五七又减两天,到六七和七七,各只有一天。还有很地方在三年内,先上新坟,后挂青,前后也不到一个月。这些习俗均被视为丧事的延续,也就是说,还在丧期内。既是丧期内,就不存在“一月不上两次坟”。


(古人守墓图)


上坟与看坟的区别

上坟,是带了香纸烛和祭品到坟上去祭祀,是有仪式感的一种怀念先人的行为。

看坟,也就是去看管坟墓,就是看一下就走了,不在坟头祭祀,甚至也不到坟前行礼。主要是怕新坟堆坍塌,或者被牛顶塌,猪拱坏,羊踩坏,还有山里的打地洞的野物在坟上钻洞。出现这种情况,俗以为对家庭不利,要想办法补救,主要是请人醮坟,是一种民间迷信手段,然后把毁坏的地方补上。因此,家里人没事时,常上坟山去看看,是看管坟墓,与上坟相比,在民俗意义上是有区别的。


(上坟图)


兄弟姐妹各自上坟算不算多次上坟?

对于父母还在,农村有一句俗语“各孝各得”;对于祭祖扫墓,农村也有一句俗语“各敬各得”。这种说法挺好的,在孝敬时,不受兄弟姐妹不孝的行为影响,尽自己所能,善待父母。父母去世后,对自己的父母缅怀之心,也不受兄弟姐妹的影响,尽自己之心,祭祀父母。

因此,在农村,兄弟姐妹合得来,一起去上坟者有之,兄弟姐妹合不来,各上各的有之。从民俗角度来说,兄弟姐妹上坟,只要不是一个锅子吃饭了,各上各的坟,不算多次。“一月不上两次坟”说的就是指单个的小家庭。


(上坟图)


民间上坟的民俗讲究

其实我国民间上老坟(三年内为新坟)还是很讲究的。一般来说除了规定的民俗时间外,如清明、寒食、冬至、春节(有的在年前,有的在年后)等可上坟外,民俗中一般都不提倡频繁上坟扫墓,其中有多种迷信说法。“一月不上两次坟”就来源于这些迷信说法。民间在上述的节点上均去上坟,但随着民俗的演变,如今只有个别地方还有此习俗,大多地方只是在清明节祭扫。

有的地方春节上坟,称为拜年,也就是到坟头放鞭炮,在坟前行礼,不烧香纸,从民俗学上来说,这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上坟。有的地方中元节也上坟,但绝大多数地方是不上坟的,都是在家中祭祀,在外面烧纸。寒食节也一样,大多数地方均在家中祭祀。冬至节有的地方也有上坟习俗,但在全国也只是少数地方,没有普遍性。


(清朝时中元节的家中祭祖图)


如此看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除了新坟外,其它的老坟,一个月要上两次,从民俗角度来看,是绝对做不到的,民间也没有这种习俗安排。除非自己打破俗规,愿意这么做,那就是个人的事了。

点赞10、邢台市 网友:苏慕凉。

各地风俗不同,农村老人仙逝,七七都得上坟,一月有四个七,就得烧四次香纸。

点赞11、威海市 网友:踽踽独行

每一地方丧葬风俗应该都不一样吧。谢邀!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