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假如皇太极的遗旨写明了要豪格或者多尔衮继承皇位,那大清还能入主中原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7关键词:中原,太极,多尔衮,继承

问题补充: 这对叔侄各有各的优势,但是又水火不容,皇太极对这些问题应该有所考虑,但他绝对想不到的会是福临继位,我觉得最大可能还是会让多尔衮继位。然后再嘱咐他善待豪格,然后再完成一统天下的意愿。

点赞1、广安市 网友:花为霓裳

1644年,华夏大地上三皇并立。北京的崇祯,西安的李自成,沈阳的皇太极。他们到底谁入主华夏,成为他唯一的主人。但就在这最关键的时刻,皇太极突然驾崩,几乎没有任何预兆。当然也没有留下任何关于继位人的人选。应该说。如果皇太极留下遗命的话,太子肯定定是其子,但未必是皇太极,不可能是多尔衮。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确定,无论是豪格还是多尔滚继位都不会影响满清入主中原,当然,如果是豪格当皇帝,成事的可能性不大。满清当时的最大幸运就是避免了因为继承人的问题而造成了的分裂。形成了多尔衮主政的局面,迅速入关,对比之下。南明王朝的诸王为了当皇帝彼此内讧,如此的南明不亡简直没有天理了。

有点扯远了,先说豪格,应该说时年34岁的豪格年富力强,他比小叔多尔衮还年长3岁,而且掌控正蓝旗和两黄旗、而且两红旗掌门人,宗室里资历最长的代善也支持豪格继位,又是皇长子也得到了部分汉族大臣的支持,这些都是豪格最大的优势。在商议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两黄旗将领明确坚持“立帝之子”豪格顺嘴一句我德薄福少,难以胜任,被阿济格抓住不放,使得豪格异常尴尬,两白旗则提议由多尔衮继承,当时的气氛十分紧张,面对这种局面济尔哈朗提出由福临继承,两黄旗说立皇子,但福临也是皇子,自然不会自打嘴巴,就此福临登基。

“性柔”(性格软弱),是豪格失去皇位的主要原因,假如皇太极立他为太子。从后来豪格的表现来看,他的性格、秉性,能力,都比多尔衮差的太多,虽然多尔衮位于权力中枢,豪格也许无法抵抗,但起码的自保的能力还是应该有的吧,但结果很可惜,六年以后,豪格死于狱中、妻子也被多尔滚霸占。假如豪格继位。满清肯定会入关,但未必会成功,首先就是多尔衮肯定会拆台,绝对不会为豪格卖命,而豪格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消灭多尔衮的实力,多尔衮绝不会坐以待毙,三兄弟绝对会奋起反抗,满清也许就此陷入分裂。豪格和多尔衮就得争得你死我活,清朝没入关就要内战。大规模的混战和内乱。别说入关,自我消耗就得覆灭。再就是,在皇太极的15位后妃中,地位最尊显的后妃都是蒙古族,豪格的生母乌拉那拉氏却不是。很不显眼。在皇太极的11个儿子中,豪格的出身和能力都不是最显贵的,只是年龄居长。如果皇太极立太子的话,真未必是豪格。

再说多尔衮,满清能够有多尔衮这样的大战略家真是太幸运了,也是明朝的不幸,应该说,皇太极立多尔衮为太子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是为了自己孩子安全,他也不敢立多尔衮为太子,当年他逼死多尔衮之母阿巴亥这件事不仅皇太极不会忘记,也一定让多尔衮铭记肺腑。假如多尔衮继位,以豪格为首两黄旗肯定会反抗,但这种反抗的力度会很小,规模也不会很大,不过是茶杯里的暴风雨。多尔衮登基,他会立即入关,会采取更加猛烈的军事行动去消灭大明,因为他是是皇帝,做事不会畏首畏尾。实际上由于当时八旗势力分布平衡。多尔衮无法做到一人独大,一旗独大。没有到一手遮天的程度。因此才退而其次,让福临登基,自己辅政,实际成为“立皇帝”的局面。可以说,在这个件事情上,多尔衮很有大局观,比南明那些猪(朱)强百倍,不争一时之短长,这才是成大事的人,多尔衮应该考虑的是,定鼎中原以后,凭借功绩和能力让福临退位,但后来的事情出乎和脱离了多尔衮的控制,再就是多尔衮自己没有儿子,也让其感到沮丧,而且39岁的多尔衮暴毙。如果多尔衮没有暴毙,应该一定会篡位登基。但历史不可能假设。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点赞2、四平市 网友:得或失

这样的话就会出现两个极端。

如果皇太极选择长子豪格继承皇位,那么清朝有可能会陷入分裂状态,不一定入关。

如果皇太极选择十四弟多尔衮继承皇位,那么清朝肯定是入关。

为什么宋安之会这样说呢,因为我们首先基于现实历史来入手分析这个假设问题。

首先清朝入关第一功臣是多尔衮,而摄政王多尔衮也是当时清庭的实际统治者。

所以说如果皇太极选择十四弟多尔衮继承皇位的话,只能说多尔衮由实际统治者变成了名至实归的统治者。

当然现实中皇太极肯定不会这样选择,这个设想是基于问题假设而回答的。可能还有人认为皇太极把皇位传给多尔衮有可能会引发内乱,其实不可能有这种危险的。毕竟皇太极没有把皇位传给多尔衮。多尔衮不照样是成为实际统治者了吗,更何况如果传皇位的话。

皇太极如果把皇位传给豪格,那么有可能内乱。

毕竟多尔衮服皇太极的统治,可不服豪格的统治。叔侄两个到时候如果政治斗争的太激烈,也有可能引发内乱,那样入关就遥遥无期了。

当然参考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豪格斗争中一直稳占上风,并且在入关以后,随便找个理由把豪格下到狱中害死可以看出豪格的政治手段远远不及多尔衮的。有可能经过一番权力斗争,多尔衮依旧掌控大权,清朝依旧入关。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点赞3、阿拉善盟 网友:拼嘞命

感谢头条邀请,我认为:清朝还会照样入主中原。

同样是内斗,满清上层和汉朝廷最大的不同是满清人口少,区区几十万人口,兵不足十万,他们还有些整个种族生存意识及种族利益最大化的意识。

这也是豪哥、多尔衮闹到箭拔弩张的地步,最终在范文程及皇族的幹旋下达成妥协;终清一朝,内部争斗再激烈,如雍正兄弟为争皇位闹得不可开交,史称“九子夺嫡”,但最终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王、皇十四子允禵仍没有和雍正兵戎相见一你可以找出许多理由,如雍正心腹年羹尧控制了他的后勤供应,但你不能否认:十四皇子压根儿就没想武斗,只想和四哥文斗,并不是他人品多少高尚,而是满族既便入关后,坐江山后,仍是少数民族,一旦皇族内讧,同室操戈,其结果必然是给汉族、蒙古族等提供可乘之机,等待他们的结果必然是同归于尽。这是满族上层的共同认识。1626年皇太极刚上位时,接受文武百官朝拜的也不是皇太极一人,而是四人,所谓“凡国人朝见,上与三贝勒俱坐受仪式”,只不过以皇太极为汗。皇太极玩手段,在1632年成为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旗主,终于取消四大贝勒朝见制度,使得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三个哥哥被迫退到臣的位置,虽心不甘情不愿,但从没有想到武力内讧,因为这关乎整个种族的生死存亡!不管清太祖努而哈赤有没有定下这样的规则,至少爱新觉罗族上层已经达成了不兵戎相见夺皇权的共识!

这也是后来皇太极儿子豪哥和皇太极弟弟多尔衮尽管有继承权之争,但最终叔侄接受范文程及皇族的调解,各退五十步,多尔衮降格为摄政王,不再披龙袍;豪哥仍做亲王,让福临(顺治帝)上位,大玉儿(孝庄皇太后)母子之所以能坐收渔翁之利,无非是利用了多尔衮、豪格叔侄的大局意识!

多尔衮之所以能和豪格争皇位,是因为皇太极没有留下遗诏。如皇太极留下遗诏让多尔衮或者豪格上位,另一方会相忍为家族,即便另一方不愿意忍,其他的皇族也会相劝让其相忍为族,当然皇太极如立遗诏,应该有两种可能,但我认为当时天下未定,强大的明朝仍是后金大敌,为后金长久计,从执政能力角度,他应选多尔衮;如从亲情角度,可能会选豪格,恕我直言,豪格是个勇将,后来张献忠就是被豪格灭掉了,但豪格政治上还是太幼稚,性格也嫌冲动,如选豪格,多尔衮最多出工不出力,武装内讧是不可能的!豪格上位,他政治上肯定不如多尔衮,入主中原的魄力肯定有!但能否充分利用吴三桂等汉奸,在和崇祯、李自成等实力派的纷争中,成为最终的胜利者,肯定是未知数。望斧正!




点赞4、南平市 网友:花鬓白

假如多尔衮奉旨接班,皇位合法性得到确认,大清入主中原完全没有问题。

顺治继位,多尔衮当摄政王,也就是实际上的统治者,清兵入关其实就是在他带领下成功实施的,这有历史为证。



假如豪格奉旨接班,入主中原可能性不大。

豪格和多尔衮是皇位竞争对手,豪格的能力远比多尔衮差。皇太极驾崩,没选定继承人。本来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皇太极在位时威望很高,王公大臣中,让皇太极儿子继位的呼声很高。年龄大威望高的济尔哈朗力挺豪格。这时有人提出异议,说豪格性格柔弱,不适合当皇帝。于是豪格继位之事搁置待议。

相反,多尔衮被封为睿亲王,他不愧睿亲王封号,的确很睿智,很有能力,是最合适的皇帝人选。如果豪格有多尔衮的能力,皇位非他莫属。



假如豪格继位,他驾驭不了多尔衮,忌惮多尔衮的能力,担心多尔衮抢他的皇位,一定不会重用多尔衮。

李自成攻占北京,紧接着往东北进发。吴三桂开始时准备投降李自成,后来又向清兵抛去橄榄枝,首鼠两端。形势十分复杂。豪格能准确判断形势吗?能做出恰当的对策吗?这一点很让人怀疑。



公元1640年,豪格和多尔衮一起围困锦州,因为离开锦州城到远处驻扎,被遣回家,由亲王降为郡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豪格判断力不强。皇太极的战略意图是困死锦州。

把握瞬息万变的形势,做出正确判断,抓住时机,打败李自成,乘胜南下,占领全国,奠定大清江山的基础,这对豪格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豪格入主中原失败,历史将会改写。清兵失去入关的最佳时机,入主中原可能成为泡影。也许以后还有机会,但抓住机会的不会是豪格,应该另有别人。

感谢您阅读点赞留言转发关注!

点赞5、吐鲁番市 网友:清宵半

其实题主把问题想复杂了,我们先抛开关外满清问题,只看关内明朝的问题,那时的明朝天灾人患不断,阶级对立严重,矛盾异常尖锐,明朝政府根本无力摆平,这才有了李自成,张献忠之流的崛起。但凡明朝还有一点战斗力,也不会让李自成轻而易举的攻入北京城。

北京城失守后,南面的明朝遗老遗少又组建了政府,可是又有什么用呢?出不了一位英明的帝王,不能解决内部矛盾,组建南明小朝廷也不过是苟延残喘而已,剩下的两个起义流寇李自成,张献忠让他们起义作乱还行,治理天下根本没有那个才能,因此若是没有关外的满清干扰,关内这个乱局至少在那个时代关内没人能收拾。

乱局一旦没人解决就会给予外部敌人机会,满清就是趁这个时机入关的。题主的意思是若是皇太极确立其中一人为继承人,那么满清就会陷入内斗,自然无法入侵中原了,可惜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因为无论多尔衮与豪格谁继承皇位都不影响他们入侵中原的目标,历史上也确实如此,虽然他俩水火不容,但在入侵中原这件事上却是出奇的一致。

还有一个重要的现实是满清已经一统关外,蒙古都表示臣服了,就像一辆战车一样,向前滚动的步伐根本不会因为一个继承人问题会停止,所以按照当时的情形满清入主中原已势不可挡。

点赞6、梧州市 网友:红颜知己

豪格和多尔衮两个人都有极高的军事才能,无论是谁继承,都挡不住后金入关。而且明朝积弱不是一天两天了,倒闭只是时间问题。

点赞7、嘉峪关市 网友:灬祸氺

多谢邀请!

清军入主中原和谁即位没有关系,重要的是谁为清军创造了机会,而为清军创造机会的人无疑就是李自成和吴三桂。李自成把关内搅的天翻地覆,明军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加上国家财力捉襟见肘,税役繁重百姓不堪重负怨声载道,军队吃了上顿没下顿,军晌更是虚无缥缈,试想这样的明军能有什么战斗力!而吴三桂直接把清军领进家门,清军做梦也没想到在关外浴血奋战、苦苦挣扎了二十多年,就因为一个吴三桂让它们多年的夙愿变为现实,而且是不费吹灰之力。既然上天如此倦顾清军,等于是天上掉馅饼,如果满清不趁热吃那不是傻子吗?

从另一方面讲,清军属于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到1618年誓师《七大恨》诰天。不管努尔哈赤起兵的理由是什么,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吞并中原。浑浑噩噩在位48年的万历皇帝也在清军的呐喊声中一命呜呼。天启年间的萨尔浒一战,明军更是威风扫地,从此明军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权,从主动进攻变为被动防守。如此的大好形势清军会放弃吗?当然不会。

后来袁崇焕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战略战术,彻底的扭转了明军节节败退的局面。虽然牛皮吹的大了些,也没有可能五年时间收复辽东,但袁崇焕用大炮崩死了野猪皮努尔哈赤,黄太极在宁锦防线疲于奔命而束手无策。山海关成为清军不可逾越的鸿沟,袁崇焕也成为了清军的恶梦。但是,黄太极很快就用反间计除掉了袁崇焕,从而扫清了进入中原的最大障碍。

到后来,虽然明朝大将洪承畴、祖大寿、孔有德等都相继投降了清军。但是,还有手握五千关宁铁骑精锐、骁勇善战的吴三桂横在面前。清军会坐以待毙吗,多尔衮会等着崇祯皇帝喘过气来,或是李自成联手吴三桂再收拾自己吗?当然不会。所以,即使清军进不了山海关,也要绕道烧杀抢掠,从而把中原搞的焦头烂额,它们也好从中渔利,甚至寻找新的机遇。
(多尔衮)

这不,等着等着机会来了。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入北京,逼死了崇祯皇帝。然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赶走了李自成,清军等于是捡了个现成的家。这个家里还什么都不缺,应有尽有烧火就能做饭。另外,明朝留下的这帮家奴都是一把好手,既有安天下的文化人又有定乾坤的壮汉。面对这么大的便宜,多尔衮不捡还是豪哥不占?除非他们的脑袋都被门挤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