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习

诸葛亮主张必须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2关键词:诸葛亮,高明,诸葛,荆州

诸葛亮主张必须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荆州要不得,谁更高明?

点赞1、阳江市 网友:夏日寂雨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不过这两天对于夺天下的战略规划却有所不同。诸葛亮认为蜀汉必须占领荆州,这样才可以一统天下,而庞统却认为,荆州残破,不可倚重,可以适当地放弃荆州,另寻出路。那么这两个时代骄子的观点,到底哪一个更高明呢?

诸葛亮对荆州的看法

刘备三顾茅庐,打动了诸葛亮的心,于是诸葛亮决定出山相助,并给刘备献出了隆中对,制定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在此战略中,诸葛亮提出了占荆州、夺益州,等待天下生变,然后以此二州为根基北伐,逐鹿中原,进而一统天下!

《隆中对》: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可以看到,诸葛亮对荆州是非常看重的,他认为荆州占尽了地理优势,四通八达,刘备完全可以将其占领以做基地。后来的故事发展,也和诸葛亮的规划一模一样,刘备在和孙权联合击败曹操以后,迅速占领了大片的荆州领土,并以荆州为基地,攻下了益州,算是初步完成了诸葛亮占荆州、夺益州的战略,接下来便是等待天下生变,刘备从荆州和益州两路北伐了。更为重要的是,就在刘备夺取汉中之后的第二年,曹操就离世了,这便是诸葛亮所说的天下生变之时,可谓天赐良机!

由于诸葛亮所规划的占荆州、夺益州的战略,基本都成功地实施了,所以大众普遍认为,诸葛亮的这个战略规划是非常厉害的,他“占领荆州”的观点,自然也受到了众人的认可!不过和诸葛亮同时代的另一个顶级谋士,却对荆州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看法!

庞统对荆州的看法

庞统在投靠刘备后,也针对荆州给出了这么一番看法,他认为原先的荆州,确实人口众多、繁荣富强,但经历过曹操蹂躏的荆州,人口流失严重,早已没有当年的繁荣了。另外,此时的荆州,危险因素也很多,此时荆州有三大势力,分别是曹操、孙权、刘备,而前两个势力都比刘备强大,所以刘备要想在荆州有所作为,非常困难。相比较而言,益州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摧残,还是比较繁荣强大的,所以刘备应该放弃荆州,转而进攻益州,并以益州为自己的发展基地!

《九州春秋》: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可以看到,庞统主张放弃荆州,主要是因为荆州有两大劣势,一是荆州残破了,实力不足以帮助刘备做大做强,二是荆州的敌人太强,曹操、孙权都是刘备惹不起的,所以刘备最好转向益州,不然早晚玩玩儿!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刘备身边的顶级谋士,然而他俩对于荆州的看法,却完全不同,那么到底谁的看法更高明呢?估计很多人会认为,诸葛亮的看法更高明,因为事情的最终发展,确实是按照诸葛亮的规划在走,刘备集团也确实差点就一统天下了。然而很少有人发现,诸葛亮的战略规划中,有一个致命的矛盾点,而这个矛盾点,庞统早就看出来了,并在他的规划中直接阐述了出来!这便是孙权对荆州的渴望!

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占领荆州后,应该“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在他看来,刘备应该拉进和孙权的关系,一同对抗曹操,只有这样,刘备才有机会击败曹操,一统天下。也正是在这一厢情愿的基础上,荆州最终被孙权偷袭,关羽战死,而且当刘备出兵伐吴时,诸葛亮竟然还说了这么一句:“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意思是他不赞同刘备伐吴,认为应该和东吴和谈,而且在夷陵大败、刘备都被气死了的情况下,诸葛亮仍然坚持和好东吴,令人大为愤慨。

可以说,诸葛亮从始至终都对东吴保持着幻想,认为凭借自己的才能,能够将东吴拉上正轨,一同对抗曹魏,然而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东吴众人,就如同阿斗一般,都是扶不起来的!无论诸葛亮如何妥协,东吴始终是那个烂样子,所以说诸葛亮从一开始的战略就完全错了,东和孙权根本就不现实!相比较而言,庞统的“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倒是比较现实,看清了东吴的真实面目!

所以说,本文认为,在荆州的这个看法上,庞统的看法要明显高于诸葛亮!具体原因如下!

一、东吴对荆州的渴望远超众人想象

江东和荆州的仇怨,早在刘表统治时期就已经不可调和了!当时孙坚带兵进攻荆州,最终死于荆州,自此,刘表和孙家彻底结仇。之后孙家在孙策的带领下,迅速崛起,占领了江东,之后孙策、孙权便数次带兵进攻荆州,为父报仇。曹操南下,刘表去世,刘表的继承人刘琮宣布投降曹操,江东孙家和荆州的仇也就此烟消云散。然而孙权对荆州的渴望,并没有就此消失,反而越来越强大!

孙权年纪轻轻就掌握了江东大权,而年轻人总是渴望建功立业的,合肥那边的曹军太厉害,根本不好打,孙权失败了好几次,所以他的建功欲望,只能转向荆州。而且到了后期,随着荆州关羽的做大做强,江东众人深深地感受到了关羽的威胁,因为关羽占据了长江的上游!

东吴之所以能够扛住曹魏的进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孙权掌握着长江防线,而曹军的水战能力差,大部队根本打不过去。然而关羽不同,关羽不仅陆战能力不输曹军,其水战能力也强悍无匹,这样的人占据着长江上游,随时可以顺流直下,杀入江东腹地!到时候江东引以为傲的长江防线,将会不堪一击!所以说,东吴对荆州的渴望,远超众人想象!

无论是出于自身对外扩张的渴望,还是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忧,东吴都必须占领荆州,这是东吴和蜀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说白了,不管诸葛亮对东吴释放多大的善意,东吴都会攻打荆州,只有把荆州拿到手中,东吴才会和蜀汉好好地谈下去!然而这一点,诸葛亮并未看到,他还在一厢情愿地想着“东和孙权,北拒曹操”,最终导致荆州丢失、关羽战死!

说实话,隆中对虽然成功实施了一部分,貌似这个战略规划非常有效,但它在创立之初,就有重要的缺陷,诸葛亮低估了东吴对荆州的野心,导致了蜀汉的最终失败!

二、庞统了解孙权的想法

庞统在投靠刘备之前,其实一直在周瑜手下效力。周瑜在占领南郡后,一直在和手下计划攻打益州,但是孙权却对此不置可否,发展到后面,孙权甚至已经表露了不攻打益州的想法。周瑜暴毙、周瑜团队解散、庞统遭到弃用等事件,其实都是孙权对周瑜集团的打压,也正是在这一系列的事情中,庞统发现了孙权此人的阴狠毒辣。为了自身安危,他可以如此对付周瑜,那么为了自身安危,他又为何不能如此对付刘备呢?

所以说,在经历了周瑜之事后,庞统果断地劝说刘备,别在荆州发展了,赶紧去抢占益州,不然孙权早晚会和他翻脸!“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这十六个字,其实就是庞统对刘备的暗示,这就差直接点名说孙权对刘备有想法了,劝刘备赶快重新找一个容身之所,别再想着在荆州和曹操、孙权三足鼎立了,这不现实!

在庞统的劝说下,刘备最终选择了出兵益州,遗憾的是,此战中庞统不幸战死,否则在庞统的力推下,估计刘备最终会放弃荆州,转而去攻打凉州,走当年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之路!这样的话,至少关羽不会死,关羽手下的荆州兵团不会消失,夷陵之战蜀汉战死的那五万精锐还会活着,这么一股庞大的军事力量,夺取凉州应该不是问题,若是在放弃荆州前,再将荆州的百姓迁往益州,则刘备实力将会更强,更有机会一统天下!

结语

诸葛亮认为必须占荆州,庞统却认为该放弃荆州,二人水平高下立判!诸葛亮在制定占荆州的战略时,低估了孙权对荆州的渴望,没有注意到其中的主要矛盾,所以最终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仅损失了关羽这么一员上将,而且损失的整个荆州兵团,数十万百姓!相比而言,庞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若按照他的看法,放弃荆州,把人口迁走,损失会更小!所以说,在对荆州的看法上,很明显庞统技高一筹!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九州春秋》)

点赞2、吉林市 网友:吃人肉嘛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他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的策略是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刘备、孙权、曹操三家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即“隆中对”。

从中可看出,诸葛亮的主张是必须占据荆州。在他眼里,“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荆州之主刘表又守不住荆州,这正是上天用来资助刘备的!

拿下荆州之后,一旦天下有变,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刘备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从秦川出击,两相呼应,能成大事。

刘备阵营后来的战略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隆中对”规划好的路线在执行,的确也顺利地取得了荆州南部四郡,并且以此为跳板,又夺下了刘璋的益州、曹操掌握的汉中。

但刘备手下另一谋士庞统,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三国志》记载,庞统认为“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曹操和孙权无时无刻不对荆州垂涎三尺,巴不得啃下一块大肥肉来,能是提供和平环境搞建设的好地方吗?

诸葛亮号“卧龙”,庞统则号“凤雏”,无形中就有一种对比。两人在当时是齐名的,可惜庞统死得太早,否则在后世的名声不会亚于诸葛亮,刘备对他也极为信任。

那么,同为俊杰的一龙一凤,一个说必须占荆州,一个说荆州要不得,到底谁更高明呢?

只从局部来看,庞统是正确的。

虽然荆州的荒残可以通过休养生息来缓和,人才也可以从外引进或慢慢培养,但曹操和孙权对荆州虎视眈眈,刘备一方很难守住。

襄樊之战就证明了这一点。关羽和曹军打得正激烈,孙权釜底抽薪,派吕蒙白衣渡江,偷偷夺取了关羽的大本营。关羽进退失据,只能退兵,落得败走麦城、身首异处的下场。

表面上,孙权有这样的举动是因为关羽得罪了他。众所周知,关羽善待士卒,对士大夫却比较倨傲,和孙权向来处得不好。孙权曾为自己的儿子求娶关羽之女,关羽不但不答应,还辱骂使者,说什么虎女焉能配犬子,孙权因此怀恨在心。

但是,就算关羽八面玲珑长袖善舞,和孙权好得像亲兄弟,若有机会夺取荆州,孙权也绝对不会放过,最多不杀关羽而已。

身为乱世军阀,扩张领地是一种本能,而且荆州对于孙权来说太重要了。孙权的地盘在长江中下游,荆州关乎到东吴的生命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不管谁占据了荆州,对孙权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只有将荆州掌握在自己手里,东吴才能安全。

本来孙权可以通过赤壁之战进军荆州,却被刘备抢先一步,以刘表长子刘琦的名义占去了荆州的大部分地盘。这叫孙权如何咽得下这口气?与刘备发生多次摩擦,为的就是荆州。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荆州是孙权预定下的蛋糕,早晚要拿到手。同时,还有北方的曹操也在一旁觊觎,要同时跟两方顶级势力耍太极,荆州实在不好守。

不过,将目光放长远一点,格局放大一点,就会发现蜀汉若想匡扶汉室一统天下,就必须占据荆州!

光有益州地盘,人口、财源、物资、战略前出地,都远远不够,必须要从荆州方向对曹魏形成战略钳形攻势。这点从诸葛亮、姜维北伐时,屡次都想拉上东吴一起干,就可见一斑。

当年汉高祖刘邦能从汉中挥师东出争夺天下,是因为各方势力还没稳固,项羽虽然威名赫赫,却缺乏统一天下的霸气,各地正混乱着呢。刘邦趁浑水摸鱼,才成功平定三秦,拥有了和项羽叫板的实力。

但到刘备这会儿,局势不同了。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形成,各块地盘都有了明确的划分,蜀汉很难再找到扩张的机会。只靠一个益州,能和疆域涉及12个州的曹魏抗衡吗?

显然不能!失去荆州的蜀汉,无论疆域还是人口,都是三国中最弱的。

再看诸葛亮数次北伐,几乎每一次都因为运粮不继而功败垂成。蜀道难,运粮更难。第四次北伐时,诸葛亮还因李严督粮不力将其贬为庶人。第五次北伐,为了解决粮食的问题,特意在渭滨之畔屯田。

有趣的是,诸葛亮能安安稳稳地屯田,是因为司马懿采用守势。如果司马懿不与他对峙,而是四处出击,蜀军这田就屯不了。

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大家想一想,正常的出征,大部队哪来的时间屯田?不都忙着打仗吗?屯田是守军才能干的事儿。诸葛亮能在战争进行中屯田养军,估计是因为太了解司马懿了。

要知道,诸葛亮每次出兵都有所保留,并非举全国之兵,就这还不能保证粮草。假设某一天全军出动攻伐曹魏,只怕不用魏军反攻,自己就得被后勤拖垮。

这还只是粮草方面。要是再考虑兵力动员、税赋收入等因素,蜀汉就更需要荆州了。为什么各大军阀都爱抢地盘?因为有地盘才有兵有钱。有了荆州,蜀汉的实力就能扩大一倍,东出有望。

所以,从大局来看诸葛亮更为高明。蜀汉丢失荆州,就只是地方性政权,别说曹魏,就连貌似弱小的东吴,都能将蜀汉死死堵在蜀地。但话又说回来,现实状况是蜀汉难以保住荆州,只能说刘备没那个命吧。

点赞3、拉萨市 网友:北城凉筑

诸葛亮和庞统对于要不要荆州,有不同的看法,诸葛亮主张必占荆州,庞统则表示坚决不能占荆州。那么,两者谁说对呢?历史是不能反推的,不能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就简单地认为占荆州策略的失误的。

先来说说正方诸葛亮的观点,夺取荆州的好处。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上面这段话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就是传说中的《隆中对》,在这里面,诸葛亮对于荆州,大概是表露了两层意思。

首先,荆州的战略地位太重要,拥有一块荆州是将来取得天下的必要。这里的荆州并不是今天的荆州,而是天下九州之一。范围要比今天的荆州大得多。大体上包括湖南、湖北两省和河南南部,而东汉末年,荆州则扩大到今天广西区的桂林市、广东省还有一个更远的一个地方(已经出境了)。一般人都知道九省通衢指代湖北最大的城市,也知道两湖(指鄱阳湖、洞庭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交通发达加上粮食主产区,谁会不想要呢?实际上,在赤壁之战后,是魏蜀吴各占一块荆州。足见三家都看中了这个好地方。荆州七郡,曹操占据南阳郡,孙权占据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刘备占据南郡、武陵郡、零陵郡。原来刘表活着的时候,把荆州的治所从武陵郡的汉寿迁移到南郡的襄阳,荆州七郡又称为荆襄七郡。赤壁之战后,曹操战败,其控制的南郡只有北部,故设置了襄阳郡形成了荆襄八郡。

作为有志一统天下的诸葛亮来讲,拥有荆州对于进军洛阳,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有荆州,就可以图谋全国,没有荆州,就是割据势力。而且在赤壁之战后,曹军属于收缩状态,趁机拥有荆州,对于蜀汉来讲,并不是什么坏事。在取得益州(四川)之后,也在外围多了一道屏障。对于蜀汉势力扩张是有很大好处的。

其次,诸葛亮和刘备派大将关羽镇守,这步也没错。作为蜀汉最拿得出手的将领来守最关键的地方。问题是关羽太特殊了,在刘备还没有起事时,就追随他。诸葛亮的话,他也未必真听。要知道,关羽要比刘备大(不要和我讲桃园三结义),诸葛亮在年龄上属于晚辈。心高气傲的关羽怎么会真心听一个晚辈的话,关羽的冒进是失去荆州的主要因素。而刘备与关羽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铁。《三国志·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里面的内容多少可以说明些问题。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人也。刘璋时为绵竹令,先主攻绵竹时,诗先举城降。成都既定,先主领益州牧,以诗为督军从事,出为牂牁太守,还为州前部司马。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今汉王以一时之功,隆崇於汉升,然意之轻重,宁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仆一介之使,衔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还,但相为惜此举动,恐有后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关羽对黄忠为后将军很不满意,而后费诗给关羽说了一段大道理,他才顿悟,服气了。表面看是不服黄忠,实际上是间接对刘备不满意。在联想到孙权想和关羽结亲,关羽在荆州时候除了为前将军,还有“假节钺”的地位。就是关羽的军事行动不需要请示,行动自由。对于远离益州的关羽,是可以理解,但对比关羽前面的怒气还有军事大权对于帝王的重要性,说明关羽有尾大不掉的嫌疑。关羽目中无人,开始了自我膨胀的死路。而与关羽结亲不成的孙权,背弃了孙刘联盟,背后下手,置关羽于死地。因此,守荆州的大将是有很大问题的。

另外,仔细分析诸葛亮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别人也不是傻子,荆州重要都知道,一旦分兵荆州,益州要守,汉中要保,兵力是有限的。因此诸葛亮的套路,早被人摸透了,再加上现场执行者(关羽)的不给力,失去荆州就变成一种必然。

再研究一下庞统的观点:

凤雏的思路是认为荆州是负担,原因和诸葛亮的分析一样:荆州太重要了。大家都看重的地方,其实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好肉都想吃,你要是弱者,可能费大劲吃小块肉,甚至吃不到肉,是不合算的。一旦被荆州拖住是很被动的。为了荆州,刘备一方增加了很多兵力部署,对于三国最弱的一方来讲,有更多的机动部队更划算。

对比两位历史级别的谋士的想法,表面是荆州守与弃之争,实际上对于蜀汉未来的定位。诸葛亮的《隆中对》立足于一统天下,庞统则立足于益州。在赤壁之战之前,刘备能有益州已经很不错了。赤壁之战之后,猇亭之战之前,刘备与曹、孙两强的实力差距缩小非常大,但还是比不了。没落的贵族是干不过精明的创业者(曹操)和家族资产继承者(孙权)。此时,如果关羽守荆州,单纯的守,可以保住蜀汉控制的荆州部分,关羽不死,刘备就不会疯狂的要打孙权,也不会有猇亭之败,让蜀汉大伤元气,成为一个割据政权。如果没有关羽的低级错误(大意失荆州),蜀汉很有可能抓住曹魏和孙吴的漏洞扩大地盘,甚至命好碰上曹魏内乱,沿着刘邦的老路逆袭长安、洛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的理想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累死的诸葛亮也不能挽回蜀汉灭亡的败局,成败之间皆因大意失荆州。庞士元的结局更悲惨,凤雏归葬落凤坡,时年三十六岁。尘烟散尽,三国已成过往。武侯祠边空留文人墨客对一代蜀相无尽的惋惜。

点赞4、白银市 网友:弹过枪膛

三国时期,荆州非常出名,围绕着荆州发生了许多的故事,魏蜀吴三家也在荆州展开了数十年的激战、争夺。不过关于荆州,在蜀汉内部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以诸葛亮为代表的人认为蜀汉必须占领荆州,才有机会夺取天下,以庞统为代表的人却认为荆州是四战之地,要不得,到底他们谁说得对呢?谁更高明呢?

诸葛亮主张占荆州

关于诸葛亮主张占荆州这个事,在隆中对就已经提出来了,当时的刘备还只是刘表的手下。不过,刘备倒是完全赞同诸葛亮的意见,最终也确实是以荆州为大本营,开始的四方扩张。刘表死后,其子刘琮继位,直接投降了曹操,刘备只能联合孙权一同抵抗曹操,最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击败曹操后,刘备和孙权开始反攻,刘备趁机拿下了荆州四郡。

按照隆中对的策略,刘备需要全据荆州并图谋益州,不过刘备现在占领的荆州四郡太过于偏僻,一无法直面曹操,二无法走水路直入益州,于是就有了著名的“借荆州”的故事。

当时的孙权其实也是非常的无奈,南郡是他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本不想借给刘备,可是当时虽然曹操兵败赤壁,但是他的实力仍在,对东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于是为了拉拢刘备,让刘备直面曹操,替东吴分担压力,孙权便决定将南郡借给了刘备。而得到南郡的刘备,羽翼逐渐丰满,开始了对益州的谋划。

实话说,此时此刻,荆州对于刘备来说,就是他的大本营,他的兵马钱粮都是由荆州提供,正是因为刘备占领了荆州,他才有机会拿下益州,夺取汉中,形成与魏、吴两国的鼎足之势。可以说荆州在刘备的崛起路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过所谓成也荆州,败也荆州,刘备虽然是凭借荆州起家的,最终也是因为荆州而变得落魄的。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原本战役非常顺利,关羽打的曹军丢盔弃甲,连于禁的七军都被关羽给团灭了,整个曹魏震动,曹操都被吓得差点迁都。可就在这种大好机会面前,孙权不仅没有和关羽夹击曹操,反而是联合曹操,从背后偷袭了关羽的荆州,最终荆州被夺,关羽身死,蜀汉震动。

刘备气愤于荆州的丢失、关羽的去世,于是怒而兴兵,讨伐东吴。结果在夷陵一战中,刘备被陆逊击败,蜀汉精锐损失殆尽,大批人才陨落,使得蜀汉各地人心惶惶。之后不久,刘备又病逝,最弱小的蜀汉更是雪上加霜。

很多人说,如果当初听从庞统的主张,放弃荆州,就不会有关羽之死,夷陵之败,蜀汉精兵合于一处将有更大的机会。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这就得说到庞统的主张了。

庞统主张不要荆州

关于庞统主张不要荆州,主要来自于这份记载。

三国志:“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庞统认为荆州比较残破,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很难做到和他们鼎足,事实也证明了,似乎庞统的看法是正确的,魏蜀吴三家对于荆州都是必得之势。关羽攻打曹操的时候,孙权就趁机出兵偷袭荆州了。不过事实上三家对于荆州的态度,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

关羽出征,其实也是知道孙权对荆州怀有不轨之心的,所以他花费了数年的时间营造坚城和烽火台,目的就是预防抵抗东吴的入侵,按照关羽的计划,荆州本来是不容易丢失的。江陵、公安二城,非常坚固,难以攻克,可是令关羽没想到的是,糜芳傅士仁竟然会不战而降,其实这也是三国的未解之谜,毕竟这二人可是刘备的老部下了,经历过战争的考验的!

再说到假如不要荆州,刘备集团的发展会如何?事实上,刘备去世后,不就是没有了荆州吗?蜀汉军队虽然可以集中兵力攻击曹魏,但是曹魏军队也是可以集中防守啊?诸葛亮数次北伐,为何没能击败曹军,难道是因为军队不足吗?要知道诸葛亮可是经常压着曹军打,使得曹军只敢龟孙营地,不敢正面接战的。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失败,最大的问题便是粮草!蜀道太难走了,粮草非常不好运送,诸葛亮这点兵马的粮草都不好保证,真要按庞统的想法,所有军队从汉中出发进攻曹操,怕不用曹军打,蜀汉自己就会因为粮草,崩溃退兵。

总的来看,按照诸葛亮的主张,从益州、荆州两地同时出兵北伐,胜算更大。而如果按照庞统的主张,放弃荆州,只从益州出发北伐,很难有机会击败曹军,首先蜀军在大方向上只有一路,曹军可以全力抵挡,其次这么多军队出发,粮草难以维持,最终也很难成功。当初的刘备估计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拼命想要拿到荆州!

结语

从诸葛亮和庞统的主张来看,2人水平高下立判,很明显诸葛亮更胜一筹。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实施,刘备才有机会一争天下。事实上,庞统和法正一样,还是比较适合具体的军事谋略,在大的战略问题上比诸葛亮还是差了一点。

点赞5、百色市 网友:夏沐瑾

很难说谁的主张更高明,都有败招,关键看战略目标和形式变化,庞统的主张稍微符合实际一点。

所谓兵无常势水无长形。我有高招,强于诸葛亮和庞统。如果我是刘备,应该在打败曹操拥有汉中时,以蜀地天堑,曹操退兵一时打不进来,也无力无心再打的大好形式下,应该及时改变战略目标,小兵团(魏延为主将)坚守汉中,刘备自己亲率主力大兵团顺江东出荆州,汇合关羽,留下诸葛亮治理蜀地为后方基地,以荆州为前方基地,先弱后强,先消灭东吴,统一南方,然后再图谋北方曹魏,一统天下。

可惜汉中战役结束后,刘备没有及时更改战略目标,迟疑不前,让东吴闻到灭亡的危险,先下手为强,消灭关羽的荆州集团,占领荆州,解除东吴亡国的祸端。

如果刘备坚持诸葛亮连孙抗曹,先强后弱,先不说这是个败招,最起码应该放弃荆州,收缩主力到蜀地,学高祖,待天下有变,兵出三秦。荆州是四战之地,谁也守不住,反而拖累自己,不如放弃。庞统这个方案比诸葛亮的方案好,即便实施没有什么胜算,延续蜀汉寿命是肯定的。总之,重复刘邦的战略是错误的,先不说战略意图天下皆知,没有出其不意,高祖面对的是分裂的三秦加长江以北心怀异志的诸侯王和政治能力很弱的项羽,天下政治极不稳定,而刘备面对的是统一的三秦和稳固长江以北,一世雄主曹操,政治极稳定。时势变了,刘备诸葛亮的战略不变,刻舟求剑,怎么能成功。

点赞6、鹤壁市 网友:孤心冷

谢谢邀请:

本人认为庞统的计划是对的,诸葛亮是馊主意,理由如下:

先说诸葛亮,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可说是粉墨登场,此时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接下来收拾东吴,全国也就统一了,刘备还上不了台面,反到是刘表要比刘备响亮得多,为什么呢?因为刘备联个按身的地方都没有,靠寄人篱下过日了,当然关羽,张飞这二位万人敌也是跟着刘备到处乱窜,自诸葛亮投刘备之后有了新思路,这也是诸葛亮一生最大的功绩《联吴抗曹》,在夹缝中求生存,这就是政治家的眼光,诸葛亮出使东吴由鲁肃引见见到孙权,共商联合抗曹达成共识,赤壁之战后由于曹操大军染上奇怪的传染病,大部分军队无作战能力曹操才下令有计划的撤军,曹操的那些船只大部分是自己人放火毁掉的,并没有演义上说的那么神乎,周瑜的那三万水军能否挡住曹操大军就很难说了,也就是这个原因才有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由于刘备没登身之处盟友之间互相协商先把荆州借给刘备,谁知道刘备,诸葛亮以多种借口就是不肯归还,当然诸葛亮出了不少主意,用一个扡字就是不还,为此鲁肃曾单刀赴会,讨要多次无效,并派一向不懂外交与东吴关系不和的关羽去驻守,想在东吴的门口做大做强,说正题:



联吴抗曹是诸葛亮提出来的,把荆州占为己有是在破坏盟友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关羽的死刘备,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耍老赖要问问孙权同不同意,是诸葛亮亲自毁了自己联吴抗曹的策略,先向盟友毁约的是诸葛亮,结果丢了荆州还赔了关羽及三万将士,损失惨重,这就是诸葛亮的馊主义。


庞统在军事上要优于诸葛亮,且性子直,他深知荆州内情,你既然要和盟友联合就不能侵盟友的利益,到不如去益州发展,以成都为中心向西南发展最少没有荆州与盟友开仗的可能,也不可能有夷陵之战这一说,光荆州之战,夷陵之战刘备共损失精锐之师七万多,而蜀汉一共就十万左右将士,刘,关,张也因此去世,这是多大的损失。

所以说庞统放弃荆州的建议远远比诸葛亮的守荆州高明得多,因为荆州并不属于蜀汉的,待天下有变一统天下是诸葛亮想当然的美梦,他没有等到那一天。闲聊!

点赞7、醴陵市 网友:半世流年

这是两码事。

诸葛亮建议刘备取荆州时,曹操还没南下。

刘表控制着除宛城外的荆州大部分地区。麾下带甲之兵十余万。治下百姓,不说敢说有两三百万吧,至少也有一百多万。

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馀万。——《三国志·刘表传》

荆州这么好的资源。再加上刘表年迈,活不了几天了。他两个儿子,刘琦和刘琮也都不是能守住基业的人。

刘备要是取了荆州,以之为立业之本,东联孙权,西吞巴蜀,完全可以与曹操一战。

可以说,这是当时那个时间点,最符合刘备的战略规划。

而到了庞统给刘备提出战略规划时,情况大不一样了。

首先,因为战火,荆州已经残破不堪

用庞统的话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

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九州春秋》

可以说,荆州因战火被打荒废了,就是庞统建议刘备取益州的首要原因。

第二,刘备没能全据荆州

赤壁之战后,曹操占据荆州北部的南阳郡。

据《后汉书》记载,荆州人口顶峰时,有六百多万人。其中南阳郡就占了三分之一,大约为243万人。

所以别看南阳郡面积不大,但其实这个地方是荆州的经济核心。战略地位很重要。

这么重要的地方,刘备没占住,这就注定了刘备在荆州的发展上限不会很高。

而且没能占据南阳郡,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最致命的是,南郡还被周瑜夺了去。江东势力掌握了由荆州入蜀的水陆通道。

众所周知。荆州本就是四战之地,荆州的北大门宛城、襄阳,刘备没能控制住;入蜀水陆通道,他也没能拿下。

他在荆州还有什么发展前途?

这等于,刘备的发展下限也变得也低。

幸亏,刘备靠联姻从孙权手里借到南郡。周瑜又恰逢其时的病死了。刘备这才重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但结合前面提到的“荆州荒残,人物殚尽”。

刘备坐守江凌,有四个半郡地盘。看似有立身之地。但实际上,还是没多少发展潜力。

他要想彻底扭转战略不利局面,必须马上吞并益州,摆脱曹操、孙权对他的钳制。

这个时候,庞统建议刘备入蜀,自然也是当时最符合刘备的战略规划了。

需要强调的是,庞统不是让刘备放弃荆州。

他是建议刘备尽快吞并益州。不要因为有了荆州,就停止扩展步伐。

对于庞统的建议,刘备是怎么想的呢?

刘备在听到庞统怂恿他取益州时,内心是纠结的。身为一代枭雄,他当然想取益州,复制高祖之业。但是,他有顾虑。

顾虑一:实力不够。

刘备在取得荆南四郡与南郡之后,算是继承了刘表三分之一的势力。但是,他的兵力仍不过四五万。而益州刘璋有十万大军。他担心自己全力相争也打不过刘璋。

顾虑二:口碑问题

一直以来,刘备都以仁义形象面对世人。现在庞统让他抢刘璋的地盘,他担心自己的人设会毁掉。

刘备是有大志向的人。就算要毁形象,那也得等夺取天下后再毁。取一个益州,就把形象毁了。刘备担心这会对事业有影响。

所以当庞统劝刘备取益州时,刘备表示:

我不是不想取,但我担心这会得不偿失。

"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九州春秋》

听了刘备的顾虑后,庞统说了一句改变刘备余生的话。

"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九州春秋》

大概意思是说,现在这乱世,弱,就是一种原罪。你得懂随机应变。不能墨守成规。从前你没地盘,所以要仁义。如今有了一块地盘,咱们要发展壮大,那你就得展现霸气的一面。不吞并弱国,咱们怎么发展?历史上哪来的春秋五霸尊王攘夷?你要是觉得对不起刘璋,以后可以封他一块地,再补偿他不就好了?你就别犹豫了,再犹豫,让别人占了益州你就后悔莫及了!

为什么说庞统的这句话改变了刘备余生呢?

因为,从这之后可以明显看出,刘备的道德观与思维方式变了。

在这之前,刘备言必称仁义,动不动说我不忍心。诸葛亮让他挟持刘琮,拿下荆州,他说我不忍。导致刘备集团差点被曹操团灭。

那时候的刘备,似乎有种道德洁癖的感觉。

而这之后,刘备就变得非常现实与功利了。

可能,刘备的本性就是如此。

但不能否认,是庞统把刘备内心最真实的欲望给勾了出来。

刘备想什么,庞统一清二楚。这方面,诸葛亮明显不如庞统。

庞统做战略规划,可能不算顶级。但他说话和揣摩他人心理的本事,绝对是三国时期的顶级水平。

个人觉得。如果说诸葛亮是政治家,那么庞统就是所谓的“策士”。

后来辅佐刘备的法正,还有早年辅佐曹操的郭嘉,也都是“策士”。

历史上的“策士”,有个显著特点。那就是看问题只论利弊,不讲仁义;只讲成败,不讲所谓的立场

后来面对夷陵惨败,诸葛亮曾长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诸葛亮说这话,不是说刘备更信任法正。

而是指法正这类策士更懂得语言的艺术。

诸葛亮、赵云劝刘备,只懂得说立场。都是大道理,刘备肯定听不进去。

但如果是庞统、法正,他们就会从利害角度劝阻刘备,让自愿刘备入套。

举个最典型的例子。

刘备和刘璋翻脸后,庞统给刘备出主意。

上策:阴选精兵,昼夜兼程,偷袭成都;刘璋军事能力很差,又对我们没有防备,可以趁机干掉他。

中策:让刘备给刘璋带信,假意说荆州老家有事,自己要回荆州。待刘璋见信,令沿途的官员送别刘备时,建议刘备趁机干掉蜀中名将杨怀和高沛,并吞并他们的部队。然后再围攻成都。

下策:先退到白帝城,再想办法徐图益州。

这所谓的上中下三策,看似是三选一。

其实,上策和下策烂透了。全是废话。完全没有可行性。

这里面,只有中策有可行性。

因为中策最为详细,有具体操作建议。相当于庞统手把手的教刘备,你第一步应该怎么干,第二步应该干什么,第三步应该怎么干。

刘备又不是傻子,他自然会对比。

只要刘备对比了,他就入套了,入了庞统为他设计的心理套路。

实际上,庞统早就把刘备的心思摸透了。

他知道,刘备并不是不想拿下益州。刘备犹犹豫豫,是他下不定决心跟刘璋翻脸。总是担心自己的形象毁了。

所以这个时候,对庞统而言,难点,不在于他怎么出谋划策,而是另外两方面

一,怎么让刘备下决心跟刘璋翻脸。

二,怎么让刘备感受到决策成就感。

毕竟,庞统只是参谋,只是在幕后提建议供刘备参考的人。

如果他只提一条建议,让刘备没得选。

这个时候,他们的角色就会发生互换:庞统成了实际决策人,刘备反倒成了陪衬

刘备缺乏成就感,肯定不会爽快的在建议书上签字。

结果,庞统只用一个小套路就解决问题。

而且还让刘备很高兴,很有决策成就感。

网上常有人问:

庞统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法正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郭嘉和诸葛亮谁更厉害?

这种问题不好回答。

因为诸葛亮不是策士。很难直接对比。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诸葛亮、庞统等人,虽然擅长方向不同,但他们都是有不俗本事的人。

论守家,论发展,论政权建设,诸葛亮肯定强于他人。

但我们也不能小看了说话艺术,心理揣摩方面的本事。

因为我们平时是在与人交流,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会说话真的是一门学问。有大用的大学问。

如果“卧龙”、“凤雏”都健在,他们肯定有办法劝阻刘备东征。即便不能劝阻,也有办法把损失降到最低。而刘备的发展前途,也必然比历史上要更大。

点赞8、乌鲁木齐市 网友:易芙。

谢谢邀答。三国在赤壁之战时期就流传“卧龙、风雏得一可得天下”之说。赤壁之战后刘备也得到了庞统,与诸葛亮共同辅佐,如虎添翼。但在“议取西川“时,对是否保住荆州的问题上诸葛亮与庞统的观点却有所不同。诸葛亮坚持要稳固荆州并取西川。而庞统却认为取得西川后,荆州将是个“累赘”,主张放弃荆州。其结果是庞统随刘备取西川,诸葛亮继续坐镇荆州。庞统在出征西川的路上命丧落凤坡,诸葛亮才不得不亲自出征。事实证明,在魏蜀吴割据中,诸葛亮是纵揽全局,把西川作为“根据地”即一个稳固的后方 ,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把荆州作为前出基地,东可抗吴,北可伐魏,以图光复汉室。而庞统放弃荆州,只能在成都偏安一隅,北难伐中原,东失去前出基地,何谈统一天下?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意见更具有前瞻性,这与其“隆中对”中对天下时局分析是一致的。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关羽在荆州权重位高,虽忠勇善战,也有一定谋略,但终是一介武夫。缺乏对时天下大势的宏观判断,逆“东和孙权,北拒曹操“之大势,在蜀国羽翼尚未丰满之时,就盲目攻操,被孙权袭取荆州,不仅遭杀身之祸,也丧失了蜀国的对抗吴伐魏的战略基地。加之刘备为弟报仇心切帅众亲征,这又是一个战略性的错误。不仅损了张飞又遭“夷陵之败”,损兵折将,使蜀国从此元气大伤。后虽经诸葛亮“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终未能成正果,诸葛亮死后蜀被曹魏司马所灭。

点赞9、麻城市 网友:敖无风

诸葛亮公元207年“隆中对”占据荆州,公元211年庞统提出放弃荆州,相隔四年荆州形势却发生剧变!

诸葛亮“隆中对”提出“跨有荆、益”,期待刘表病重能够伺机夺权,但刘表病重后外戚蔡氏专权,于刘备亲密的长子刘琦被排挤到江夏,幼子刘琮被拥立为荆州之主,更不凑巧曹操猝然南下,使刘备新野数年积累损失殆尽,无法争夺荆州控制权,只能向孙权借物资,代价是荆州归属孙权,间接“借荆州”。

隆中对

毫无疑问,诸葛亮希望接收荆州百万众与十余万军队,再凭借刘备集团军事实力大展宏图,但赤壁之战刘备集团趁东吴与曹操鏖战南郡,获得荆南四郡约三万残兵,土地贫瘠商贸落后且被东吴战略包围,才会拿长沙交换半个南郡,亏但刘备没有选择,南郡是向益州拓展的跳板,至少摆脱孙权全面束缚。

诸葛亮

庞统随刘备入蜀是夺取益州良机,刘备与刘璋撕破脸正面交锋,庞统劝刘备放弃荆州,快速击败刘璋夺取益州,毕竟刘备若未能击败刘璋,势必会被刘璋堵在益州之外,刘备面对曹操与孙权处于劣势,将难以再争夺天下,庞统劝刘备放弃荆州全力夺取益州,益州稳固再重新争夺荆州与中原,也有几分道理。

刘备入蜀

刘备与刘璋战事持续近三年,民众怨声载道而曹操威胁临近,刘备只能让出荆州权益给孙权,换取荆州诸葛亮与张飞等援军入蜀作战,基本接受庞统舍弃荆州战略,若无援军战事发展难以预测,但刘备抽调荆州军事力量,造成荆州防备的薄弱,为关羽“北伐襄樊”惨败埋下伏笔。

庞统

综述:诸葛亮与庞统都是顶尖谋士,都通过当前的形势判定未来格局,诸葛亮时刘备尚有夺取全部荆州可能,所以横跨荆益更能积蓄实力,而庞统时孙权步步紧逼荆南四郡,刘备重心应当放在益州更广阔空间,所以,诸葛亮与庞统并无胜负之分。

点赞10、山南市 网友:蓝梦琳

看看世界公认的军事家,战略大神,战术宗师毛主席的评论吧,千里相隔,难作呼应,分兵而战,兵家大忌。

荆州是衢地,有力者可得,蜀汉的根本之地是刘备夺取的,融合本地势力是根本,那有余力争夺荆州?

把荆州交与东吴,并顺势结交,则东吴与曹魏就是全面对垒之局,蜀汉从旁协助,可避开主要矛盾,而使另两方直接对抗,则蜀汉可获十年修整之机,以当时刘备阵营的人才,蜀汉必然能扎稳根基,尤其是汉中之地,曹魏绝对是难受的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