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本人语文老师,偶然读到以下内容:","“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两句,两思之人梦。这两句写因怀想入梦,以及梦醒后的伤感。“秋雨”,比喻泪水。","为什么这里“秋雨”就得比喻成“泪水”,理解为秋雨不行吗?
“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两句,言思之入梦。这两句写因怀想入梦,以及梦醒后的伤感。“秋雨”,比喻泪水。“一枕”句,锤炼极工而又不露痕迹,化用李清照词《采桑子·芭蕉》“伤心枕上三更雨”句意,既言梦境之短,又见泪水之多。
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梦游熟处,一枕啼秋雨。
可惜人生,不向吴城住。心期误,雁将秋去,天远青山暮。
原句出自南宋词人吴文英的《点绛唇·有怀苏州》,词的上片写见月兴怀,由思人梦以及梦后的悲伤,丝丝入扣,言简意赅,又极富艺术韵味。“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两句,见月兴怀,引发作词之灵感。眼前的月色,令词人追思当年苏州南桥附近的街巷。自然唤起他如水的柔情和美好的回忆。
吴文英对“梦”情有独钟,他自号“梦窗”,又号“觉翁”,三百四十首词中,“梦”字出现频率最高,达一百七十五次。他的梦五彩斑斓,千奇百怪,无事不可入梦,无题材不可造梦。然而,大部分的梦境还是亡姬情事在记忆中的沉淀和反响,因情生梦,梦生于情。
梦窗全部词作共计三百四十余首,其中情词达百余首之多,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都是写给一位歌姬的。他们的情事线索为:在杭州相爱,在苏州同居,后姬离苏去杭未返,梦窗再次到杭州故地重游之际,其姬已亡。梦窗情词都是这段生死不忘的爱情记录。
“梦窗词”集中最为精彩的都是那些低回缠绵的忆旧怀人之作。他情感之真挚,追求之执着,忆念之长久,与那些刻意描写幽会欢情的艳情词完全不同,梦窗情词代表了宋代情词中完全以作者身世为基础的个人抒情的典型形式。
姬去人亡,梦窗失去的不仅仅是一段爱情,他的精神家园也随之坍塌消亡。他不愿面对这惨痛的现实,他宁愿生活在自己编织的梦幻中,哪怕能获取片刻的幸福和欢乐。因为,在梦中,情人的音容笑貌又可以历历再现。
似乎可以!
甚至支持题主的观点。
因为前面有一个“啼”字。
倘若为雨,无法用“啼”字,大多是秋雨滴芭蕉,或者洗,吹,落,洒,掩等字。
啼在此处有两种解释
一、啼哭。
二、思念,取杜鹃啼血之意。
倘若为第二种解释,那么这个“啼”字可以理解为秋雨落下的声音。也就意味着,题主所说有的“秋雨”为真实的秋雨可以成立。
这样,全句的意思就是,因为梦见了故乡景色,所以无限伤感,惹得窗外的秋雨也倍显愁思。
但是,这涉及到一个细节
就是诗中的人物是否处于睡着的状态。
如果是,那么顶多是梦到了故乡,伴着乡愁和窗外的秋雨一起入睡。
如果不是,那么就是因为梦到了故乡,所以醒了,然后流泪。或者干脆在睡觉的时候不知不觉得流泪,就像窗外的秋雨一样萧瑟而充满凉意。
当然,不排除题主的解释照样行得通。
倘若在睡梦中流泪,并无不可,倘若理解为窗外的秋雨知道我在思乡,于是声音也变得凄切,宛如哭泣,同样理解得通。
之所以说问题就出在那个“啼”字,
因为这个啼虽然是哭,但会有声音发出来,而且音量不会太低,想想那个画面都很滑稽,一个人睡觉,梦见故乡,然后哇哇大哭。真正实的画面应当是“泣”。
泣,有泪无声谓之泣!
好歹也是宋词大家,想故乡而已,偏要哭出声来,哪怕一个人在家,这也有些丢份。
所以,我更赞同,这个啼指的是秋雨的声音,就像有人在哭,惹得思念乡,梦到故乡的作者也心生同感,从而一夜未眠。
因此,正确的解释是
躺在床上,梦到了故乡的风景,倍感伤情,连窗外的秋雨也哭了起来。
这叫共情!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但秋天又是万物凋零,天气渐凉,并秋天多“秋雨”。看着秋天的绿叶的飘落,加上秋天的瑟瑟的和雨的飘下,和人的心情一样悲伤,所以秋天又“悲秋”。
“秋雨”和人的心情,悲哀,泪水交织在一起;心中不觉得有多许的酸楚,这样双眼像秋天的雨水一样,潸然立下。
淚水象秋天的雨常流不止。
梦游熟处,就是想起以往独自生活经历的地方和事情。一枕啼秋雨,就是没有伴侣,独处一人。情感上无限悲伤。秋雨引指泪水悲伤。一枕形容非常孤独,无助。
伤感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