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一家除郭襄以外全部御敌阵亡,而杨过却携姑姑隐居世外。杨过可否称为“侠之大者”?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只有郭靖、黄蓉选择和襄阳共存亡,其余的人都被遣散了。
大家注意,
首先是小女儿郭襄,被授予倚天剑,在江湖游荡,后来开创了峨眉派。
峨眉派显然也是抗元的门派,郭襄和弟子风陵师太,必生都在寻找屠龙刀,试图找到武穆遗书,交给反元将领,推翻元朝。
后来在推翻元朝的最后战争中,峨眉派也算起到一定作用,至少搞到了武穆遗书,变相交给了徐达。
其次是大女儿郭芙和女婿耶律齐。
丐帮史火龙上一任帮主叫做耶律渊如,显然是耶律齐和郭芙的儿子。
可见,耶律齐和郭芙当时都没有死,而是率领丐帮30万弟子继续在江湖反元。
而直到史火龙时代,丐帮也是以反元为己任,是武林中重要的反元力量。
再看,徒弟大武小武。
后来的武青婴、武烈隐居在昆仑山,显然就是大武小武的后代。
武青婴和武烈没见到有什么反元举动,但至少他们活着没死,应该是逃避元朝追杀去了西域昆仑山。
大武小武本来就没什么才干,武功也不行,恐怕也就只能隐居了
武青婴当时才十多岁,武烈不过40岁,可见大武小武应该是武烈的爷爷,武青婴是重孙女。
这么多人都没死,为什么郭靖黄蓉,还有郭破虏死在襄阳。
这是因为,郭靖黄蓉是不会逃走的,决定和襄阳共存亡。况且,襄阳城破的时候,两人已经七八十岁高龄,活不了多久,不如干脆死在这里。
但郭靖、黄蓉认为无意义的死亡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安排所有弟子和子女,都必须离开襄阳。有能力的就继续反元,没有能力就隐居起来即可。
至于郭破虏,父母给与他屠龙刀,显然是想让他活下去。
但郭破虏可能也有父母的忠勇性格,最终违背父母的命令,选择也战死在襄阳。
至于杨过、小龙女,当时他们其实也已经有差不多60岁,是老年人了,是不是活着都难说!
而且,当时大势已去,杨过和小龙女前来也是无用的。不用多说,数百个蒙古兵围着他们杀,就算两人武功再强,也是死路一条。
而杨过和小龙女也留下的遗命,让子女们必须时代照顾反元核心的丐帮,这也就是支持反元了。
其实,投名状里面有句台词:在这个年代,死是很容易的,活下来却很难!
选择活下来继续斗争,恐怕比死要难十倍。
看过一些武侠小说,古龙的卧龙生的梁羽生金庸的,侠之大者只有郭靖夫妇配得上,杨过只能算个比较有大义游侠而已,在高大这个形象上,郭靖是一片汪洋,杨过只能算个小水潭而且还很小很浅
重温经典,只为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语中谜题,我是流光手记。
金庸先生的射雕三部曲中,虽然相对独立,确实有一些故事细节以及人物冲突让人值得玩味。
先探讨一个题目中的小细节,郭靖一家并非只有郭襄活着
《倚天屠龙记》书中,借周芷若之口,讲述了襄阳城破郭靖黄蓉夫妇及其子郭破虏殉国这段尘封往事。但其他线索细节上,并未提到郭芙、耶律齐夫妇的下落归宿。
以郭芙在《神雕侠侣》中,在杨过成长中的重要角色冲突地位,金先生却独独在《倚天屠龙记》中讲述这段襄阳故事上,没有提及郭芙、耶律齐,显然是给读者了一个想象空间。
以《倚天屠龙记》人物关联以及一些故事逻辑上说,我只能认为郭芙、耶律齐城破时,并不在城中,他们也还活着,所以个人不认为郭家就此断了脉。
实际上,连载版《倚天屠龙记》中丐帮还提到过一位名叫耶律渊如的帮主。虽然没有直接说是耶律齐的后人,但在这里如果套用耶律齐后人的说法,也是符合逻辑的。
俞莲舟见他背上负了六只布袋,心想这是丐帮中的六袋弟子,地位已算不低,如何竟干出这种卑污行迳来?何况丐帮素来行事仁义,他们帮主耶律渊如又和大师哥宋远桥是极好的朋友,这事可真奇了。……
修订版、新版中删去了耶律渊如的提及,也是为了两个丐帮故事串讲避免混乱。但是,基本可以确定郭芙耶律齐在金先生以前的故事构想中都是城破后都尚在的。
回到正题,杨过因何不救郭靖,其实还是与黄蓉有关
- 至于不救郭靖,显然是他与黄蓉郭靖之间的约定,不救才是正确的方法。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是郭靖教给杨过的道理,《神雕侠侣》中也在杨过的叙事中几次提及,语言中看,对于杨过的影响是深远的。
《神雕侠侣》中,杨过与郭靖曾有一段对话,其实已经隐隐铺垫了杨过之后在襄阳保卫战中应该会采取的行为。
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从对话中看,即便不如黄蓉女中诸葛的聪明绝顶,但郭靖也基本预料到了未来襄阳保卫战的局面,以他与黄蓉对话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语词,显然已经有了抱定“城中人在,城破人亡”的必死决心。虽然说在《神雕侠侣》中的襄阳大战中,城池得保,也让江湖众人有了喘息之机会。但很显然,作为大宋子民的郭靖已经把襄阳作为自己实现尽忠报国之地,并以诸葛为榜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襄阳城了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地方。
至于杨过,不亚于黄蓉的聪明机变,不拘泥俗礼的性格,他对于郭靖的“侠之大者”的论点精神是赞同并敬仰的, 他同样也有报国之心。
2. 历史上的襄阳城破之日为1274年,此时郭靖(1205年生)已经68岁,年近七十。所谓”七十古来稀”,对于郭靖来说,早已对于生死看淡,此时凭着全凭一腔热血尽守土之责。
《神雕侠侣》中,从元军围城中郭靖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以他武功之高,带着妻儿突破重围并非难事,但最终为何却与妻儿最终殉国,显然这与郭靖早存死志分不开的。其后铸剑藏兵书秘籍地图的行为表明了这点。可见,他们对于身后事也早已安排好了。
还有一个事实是,郭襄多年寻杨过不见,其实是他刻意不见,而他与黄蓉郭靖一直有飞鸽传书这样的形式互通消息。《倚天屠龙记》中,杨姓黄衫女自述保护丐帮的理由,也证明了这点。
可以预料这样一个场景,襄阳城破前,昔日五绝中,黄药师、一灯、周伯通均过百岁,或早已不在,唯有杨过正是壮年。他知道襄阳围城,便与小龙女前往襄阳城。
因此,黄蓉与杨过有了一次会面。以此二人的智商早已经明白,未来襄阳城破只在朝夕,大宋天下已经无力回天。只是黄蓉告知他要以身随夫,郭破虏也是颇有其父风骨,同样选择与襄阳共存亡。但同时,郭黄也把两个女儿的保护责任,以及丐帮的护持责任托付给了杨过,因为他们知道耶律齐能力有限,郭芙骄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杨过无畏送死,也能为大宋天下保留火种。
结语
公元1274年,元军围城,襄阳城破,郭靖、黄蓉、郭破虏殉国。郭襄救之不急,郭芙城破前与出城,与其夫耶律齐转入民间带领丐帮继续抗元。
这段历史便是《元史》所记“至元五年,从围襄阳。……十年冬十二月,襄、樊未下,四家奴立砲攻之。明年正月,襄阳守吕文焕降。 ”
以郭靖而论,可称侠之大者,这也是他性格上的执泥,这才有了他的以身殉国明志。
至于杨过因为性格不拘泥,本为情种,重情甚于国事,大者有逊,但可以称侠之正者。不过,他的选择其实也是为了国家,暗中护持丐帮,为大宋保护有生力量,但却没有郭靖那样决绝。同时,因为重情才有了黄蓉郭靖对郭家二女的所托。
杨过和小龙女隐居世外,是因为这个世间终究容不下二人,但杨过还是无愧于“侠之大者”称号
读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对杨过隐居世外而不去帮郭靖守城,都有个疑问,但大家想过没,十六年后,为何大家都不在意龙杨之间的师生之恋了,是杨过变的厉害了吗?还是他杀死了蒙哥?还是众人都想通了?
这个世界就从未改变过!十六年前龙杨结为夫妇,别人瞧不起他们,十六年后,他们照样还是被人瞧不起。
当年在大胜关,当赵志敬说出杨龙关系后,在场的有数百人,虽然小龙女得了个“武林盟主”的称号,但大家心知肚明,实质的盟主是郭靖,根本不把小龙女这个盟主当成回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杨过和小龙女不经常在江湖走动,并没有什么名声,大多数人只是有个模糊的印象而已,哪怕是他和金轮法王的恶战。当时龙杨又年轻有为,对于二人的品行也就不怎么在意。
就算是十六年后的龙杨恋情,对于整个武林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大家姑且就是聊个八卦,有两个武功不错的年轻人,在男女关系上有点问题等等。
况且十六年后在大胜关和襄阳同时见过龙杨的人已经寥寥无几了,这也就是龙杨重返襄阳后,没人在谈论他们的师生之恋。
龙杨的师生之恋知道的人少了,并不是没人知道。郭靖夫妇知道,当初是怕他误入歧途,现在杨过已经成为大侠,所以他们是不会说,朱子柳是自己人也不会说,全真教因为尹志平和赵志敬的关系也不好意思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压根就不知此事,也就无从说起了。当然,龙杨的恋情肯定会有人知道,当时杨过刚立大功,又独来独往,也就没必要把这些事说出来。
但是龙杨如果继续呆在襄阳,他们的名声会越来越大,事迹会越传越广,那他们之间的关系一定会被传开,那时才是舆论真正考验的时候。
最重要的一点,真正的武林从来就不是一个乌托邦,内部的权力斗争无处不在。
十六年前的大胜关,洪七公当选武林副盟主时,有郭靖、黄蓉、鲁有脚、丘处机等众多候选人,其实背后是丐帮、全真教、地方群雄等几大武林势力的角逐。
十六年后,同样的事情也即将发生。日渐年长的郭靖需要从年轻人中选一个接班人,随着全真教的衰落,丐帮的崛起,作为郭靖女婿的耶律齐绝对是不二人选。
但杨过的出现,无疑会打破这个局面。论武功,杨过位列五绝,论功劳,杨过刚杀了蒙哥,论势力,杨过收服了许多能人异士,论关系,杨过是郭靖的义子。
这样一来,选杨过还是选耶律齐将是武林中最大的问题。
杨过和耶律齐都是仁人志士,绝对不会为此而争斗,但不代表别人也会这样。杨过收服的人会这样想吗?丐帮的弟子也会这样想吗?其它被压制的武林势力还会这样想吗?
反观杨过和耶律齐,二人身上都有很大的污点。
耶律齐的外族身份是他最大的污点。当初霍都为了挑拨,就曾当众宣布,耶律齐的父亲在金国做过大官,他还是契丹人,即便到了现在,已经过去几千年了,还有人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说耶律齐最后叛变。
而杨过最大的污点就是他和小龙女的师生之恋及杨康曾经做过完颜洪烈义子。这种师生之恋在当时属于道德上的大忌,而道德问题是权力斗争攻击的重点,只要龙杨在襄阳,他们之间不被世人接受的师生之恋一定会被挖出来,捎带把耶律齐也会拉下水。
襄阳只有郭靖这种道德上的完人才可以呆下去。
龙杨的隐居世外恰恰是杨过的聪明之处,这样二人就不会置于舆论的旋涡当中,只有远离江湖,避开这些流言蜚语才能放手做一些事情,而有些事情也需要在暗中来进行。
在击杀蒙哥后,龙杨二人悄然离去,归隐江湖,把抗击蒙元的责任也一代代传承了下去。
倚天中黄衫女对江湖的了如指掌,正是杨过继承和延续郭靖遗志的真实写照。
杨过在携手小龙女退隐江湖之前,去襄阳城替郭靖解了一次围,用飞石击杀了蒙哥。还有杨过在等待小龙女的十六年间,做了不少行侠仗义的好事,“神雕大侠”的名头正是因此而来的。杨过并没有和郭靖一样选择死守襄阳是因为他知道凭借自身的力量起不到太大的帮助,而且和小龙女一别十六年的重逢更加重要。杨过的所作所为我认为是称的上“侠之大者”的,他隐居世外也不是真正的逃避,他的侠义甚至一直延续到后世。
如果杨过真的是想要逃避,襄阳决战那一次他是可以不用去的。
报答郭家对他的养育教导之恩吗?郭芙砍掉他的一直手臂,他救了黄蓉和郭襄,其实也足够抵消了。
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前面等待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数不尽的蒙古铁骑和箭雨,杨过这一去,说不定就回不来了。
可杨过后悔吗?哪怕是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杨过心里也是为国战死沙场。
杨过心想:“此生得与龙儿相会,老天爷实在待我不薄,今日便是战死,也已无憾。男子汉大丈夫为国战死沙场,正是最好的归宿。”
如果说这都还不叫侠之大者,那我真不知什么才是侠之大者了。
杨过其实一直都在践行他心中的侠义,尤其是在和小龙女分别的十六年中,更是做了不少行侠仗义的事情。
救王惟忠父子杀奸臣陈大方,惩罚宰相丁大全……
杨过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他对侠义的理解,正因为有了杨过,那些无钱无势的普通人心中还有一丝希望,也许自己的冤屈可以被昭雪;那些做了坏事的人心中也有一丝担忧,担心有朝一日被杨过这样的人清算。
能够被别人交口称赞为神雕大侠的人,怎么算不上“侠之大者”?
杨过没有选择和郭靖一样去守卫襄阳,其实是有原因的。
一来江湖人士面对真正的战争发挥的能力是有限的。
哪怕是郭靖守卫襄阳,也不是用他高强的武功上阵杀敌,更多的是用运用武穆遗书排兵布阵对敌。
即便是五绝全部都陪着郭靖一起去守卫襄阳,还是改变不了襄阳城破的命运,看似武功绝顶的江湖人,真正放到沙场起到的作用还是很有限的。
杨过或者其他的江湖人物,对兵法并不熟悉,即便是留下来了,起到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的。
二来杨过等待了十六年才等来和小龙女的久别重逢。
杨过对小龙女用情至深是毫不含糊的,他等待了十六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梦想有一天还能再见面吗?
小龙女不习惯热闹不喜欢参与俗世,杨过肯定是遵从小龙女的意愿的,不想黄蓉和郭靖一直是不离不弃的待在对方身边陪伴的。
可以说杨过留下来守卫襄阳和离开隐居都改变不了现状,难道我们还不允许人家和心爱的人安享晚年?
就算是杨过退隐江湖了,也并没有放下他心中的“侠义”。
就传到倚天时代的倚天剑和屠龙刀,是用什么材料打造的,可不就是杨过的玄铁重剑。
在倚天中出场的黄衫女子,正是杨过的后人,她出场次数虽然少,但所做所为是哪一件不是在行侠仗义?
神雕中襄阳之战到倚天中的少林屠狮大会,相隔了百余年,杨过的侠义精神仍在他后人身上延续。
郭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立下了不朽的丰碑,为国为民固然为侠之大者。杨过从小是一个流浪的孤儿,但浪子回头,维护江湖中的正义,同样应称为大侠。
杨过不是侠之大者。郭靖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杨过没有家国觉悟。
杨过和郭靖出身不同。郭靖的父亲是郭啸天,被金人害死,他跟母亲流落大漠,在母亲的谆谆教诲和自己的耳濡目染之下,对国破家亡有深入骨髓的感悟,母亲就是因此而死。所以他誓死保卫襄阳,这种家国概念是从小树立起来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他老婆黄蓉就没有这个觉悟,跟郭靖提议,骑着小红马赶紧跑,但是郭靖拒绝了。我郭家世代忠良,不做苟且偷生之事。我决定以身殉国。
杨过从小跟着穆念慈长大,没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穆念慈死后,混迹市井,靠坑蒙拐骗偷抢乞讨为生,要不是遇到郭靖,他就是第二个韦小宝。他连基本礼法都不遵守,跟自己的师父和姑姑搞乱伦之行,更别提家国觉悟了。黄药师自称薄周礼蔑孔孟,也不敢跟自己的徒弟梅超风谈恋爱,乱了伦理纲常,导致梅超风跟着陈玄风跑了。韦小宝是个色中饿鬼,娶了七个老婆,也没敢对丈母娘陈圆圆和师父九难师太生出非分之想。
杨过在郭靖这里过得不如意,郭靖把他送到终南山全真教学艺,他跟师父闹掰,转投小龙女门下,随后干了很多缺德事,所有的大姑娘没有不被他骚扰过的,还投奔了忽必烈,要弄死郭靖,要不是尹克西拦着,他就得逞了。因此金庸安排郭襄砍断了他的胳膊。其实金庸本人对杨过是不认同的。
杨过晚年遇到郭襄,一见倾心,为了博美人一笑,干了三件大事,一石头砸死了蒙哥汗。要不是为了讨好郭襄,他根本不会出现在襄阳城下。
林燕妮说,一见杨过误终身,可见杨过是个典型渣男,不是非典型。在金庸最初的设定里,小龙女死了,杨过带着郭襄跑了。但是这种设定遭到了广大读者的抵制,人怎么可以渣到这种地步?金庸为了顺应读者之意,只好改成现在的样子。
那么金庸目的是想塑造个渣男吗?非也。金庸想塑造的是一个放荡不羁爱自由的狂人形象。没有家国觉悟,没有礼义廉耻,没有道德束缚,没有感情羁绊,爱干啥干啥,想咋地咋地。这种人生谁都想拥有,古龙就是这么活了一辈子,临死说,我的那么多女朋友,为啥没一个来看我。人家不来看你,你心里没点A数?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杨过是《神雕侠侣》中的主人公,在这部小说的结尾,他协助郭靖固保宋国守襄阳,并先后杀死了地方的武功第一高手金轮法王(国师)和最高军政领袖蒙哥汗,解襄阳之围,可算是为国为民的大英雄。但到了后来,如题主所说,襄阳城破,却不见杨过的踪迹,其实,题主的答案就在问题之中:杨过不算侠之大者。具体原因,我们分析如下。
一、一点浩然气——背景介绍
说到杨过的人设问题,应当将《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书结合起来。在创作这两部书的时候,金庸先生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他书中的主角,无论是褒是贬,其根源皆在于对儒家思想的反思与展示。所以,陈家洛以天下为己任,但在华夷之辨、感情归属甚至政治斗争中,能力颇为低下,而郭靖出身平民,自幼受母亲和江南七怪的言传身教,将忠厚仁义的儒家信仰充分发挥,这一切都是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其中虽然有王重阳之类的道家翘楚,一灯大师这样的佛家楷模,但细品这两部书,其根本的价值导向是儒学的。
二、万古用一夫——郭靖人设
在《射雕》中塑造的郭靖形象,在《神雕》中依然大放异彩,根本的目的,除了延续作者的基本观点外,是要给本书的主角杨过设定一个“父亲”的形象。再进一步说,是要给天下误入歧途或面临抉择的青少年树立一个父亲的形象。所以他既有天下情怀、又有父权威仪;在外顶天立地,在家音容可亲;既威而不猛,又敦厚慈和。正是国人心目中理想父亲的形象,同时,也是作者国家民族观念的集中体现。
在这一环节,我们主要论述郭靖的对外形象,书中,作者以杜甫的诗暗示了他对郭静的设计初衷:
郭靖扬鞭吟道:“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以及后来他所提炼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名言,其实正是郭靖一生精神的写照。他的存在,弥补了杨过父爱的缺失,也成为了杨过精神旅途中的灯塔。到《倚天》,作者借灭绝师太之口,补齐了郭靖黄蓉的结局,既是为这位射雕三部曲中最为出色英雄的交代,又通过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的死,再一次地升华了儒家思想的理念精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三、我本楚狂人——杨过人设
作为《神雕》的主人公,杨过是杨康的遗腹子,郭靖见到婴儿杨过时,深恐此子重蹈杨康覆辙,于是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又取了字叫“改之”,取“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意思,可能作者是从宋朝词人刘过的名字中获取的灵感。而杨过的形象,则完美诠释了这个名字的预见性,他半生颠沛,所遇见人物,以奸狡之徒、小龙女、陆无双之类无是非观念者居多,自己又是机变百出,而且“心胸殊不宽广”,若非有郭靖这样的精神父亲的影响,恐怕早就误入歧途了。对此,作者写道:
杨过忽然想起:“二十余年之前,郭伯伯也这般携着我的手,送我上终南山重阳宫去投师学艺。他对我一片至诚,从没半分差异。可是我狂妄胡闹,叛师反教,闯下了多大的祸事!倘若我终于误入歧路,那有今天各他携手入天的一日?”想到此处,不由得汗流浃背,暗自心惊。
可见,杨过的人设,更接近于楚狂接舆或荷蓧丈人的角色,是一个隐士形象。属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物,或者说,一个自由主义者,他在古墓中成长的经历和最后隐居古墓的结局便早已暗示了这个人物形象。他不可能长期地存在于江湖,更不可能如郭靖般以身许国,明知其不可而为之,更进一步说,他的襄阳壮举,是为了救郭襄这位有自己少年时影子,对自己情深义重的小妹妹,为了报郭伯伯教诲之恩,而和民族大义,扯不上半点关系。
在书中,郭靖和杨过两位人物形成了互衬,没有郭靖,就没有杨过“狂”的体现;没有杨过,也不会有郭靖“侠”的风采,在书的末尾,一个西狂,一个北侠,两个人的形象塑造,同时实现了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