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现在算不算书画盛世呢?
现在的书画市场真的能说是低迷吗?
大家看看以前的书画价格吧。当时齐白石的画才卖1、2块钱,到1955年的时候,齐白石的画才涨到5块钱,普通工人工资一个月可以买好几副。齐白石的画从2元涨到2亿元,价格暴涨了1亿倍。大师当年都卖地摊价,齐白石画价是每平尺4元钱,吴作人的润格是一平尺5元钱,李可染8元,刘炳森6毛、8毛钱。黄宾虹的画一元钱一张。70年代,像李可染、吴作人、蒋兆和,当时收购价都是45块钱一大幅,齐白石才卖10块钱一尺。任何东西都没有艺术品增值快,如今,中国书画已经暴涨了1千万倍了。
大家再看看现在的书画价格,还健在的现在活跃在一线的书画家,四尺的价格几乎没有低于一百万的,即使是二线、三线画家,四尺的价格也都在五十万左右,即使是各省的一些所谓名家,价格也都在数十万左右。而齐白石当时的画普通人一月的工资能买两三幅,黄宾虹的画才一块钱一幅。再反观现在,别说普通工薪阶层了,就是白领阶层,中产阶层,一个月的工资连一平尺也买不到,一年的工资也买不了一张画。这样一比较,你还觉得现在的书画市场低迷吗?现在的书画成了富豪、行贿者以及炒作者的专利了,书画价格和社会平均收入已经严重背离,所以,严格来说现在的书画市场不是低迷,而是泡沫严重,只有把虚高的泡沫彻底挤出去,让书画价格回归现实,才能迎来书画市场的春天。
现在大家都喊房子价格高,泡沫严重,但和书画价格一比较,你就会知道,房价泡沫远远低于书画价格的泡沫,房子的投资价值也远远高于书画的投资价值。因此,建议喜欢字画和收藏字画的爱好者,在现在书画价格泡沫严重、价格畸高的情况下,暂时离开书画市场,等到像现在的房价一样开始回落,泡沫破了之后,价格回归其本来面目之时再进场较为安全,大家的钱都是来之不易的血汗钱,别让炒作的所谓画家、商家把自己的钱圈走才是正道。
现在是一个无所适从阶段!
比如以前收藏界可能对于名头感兴趣,谁的头衔大,大家就会争相购买,越是购买价格就越高,最终导致了书画界都去绞尽脑汁争头衔。结果呢?大家都看到了,每个书协主席的作品都可以卖到天价,可是,真的值吗?再往下看,什么理事了,会员了,其作品有几个是物有所值的?
这是一个书画价值与价格严重失调的阶段,书协与画协都难以拿出令人满意的标准了!那么书画的价值就没有标准,再加上,大家已经上过当了,谁还敢投入啊?没有投入,书画当然就低迷了!
书画市场,水深,且浑
现在的书画市场确实萧条,正月初八,我去了趟成都送仙桥书画市场,很多都还没开门营业,而且往年一铺难求的市场上,腾空待转让的不少。
市场上开门的少,来买字画的人更少,空荡荡的走廊里难得见三两个人——卖字画的比买字画的还多。
其实情况不止送仙桥市场,国内其他地方许多书画市场也都是这个样子。当年炙手可热的书画市场何以变得如此不景气呢?
第一,市场太乱,缺乏规则。如果问一个人对于书画买卖的印象,大多数的认识都是两个字——水深。其实水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但“深”,而且“浑”。高端的书画作品疯狂炒作,炒出的价格远远高于其价值,举个例子,现在的某画家的画能卖出比张大千、溥儒的价格还要高,用脚趾头想一下就知道是炒作,而且价格一直在涨,藏家对这种作品的热情就像炒房一样,这中间有不少人赚了大钱,也有不少人赔的血本无归;而低端市场则充斥着许多野路子行画,甚至有的还是印刷品,100块钱的书画敢买10万,真真儿的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原因在于普通消费者分不清哪是好的,哪是坏的,而书画行业业内则是能捞一把就捞一把。
第二,互联网的冲击。互联网对书画市场的冲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互联网尤其是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更加透明,那些靠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差价的中间商没有了门路,另一方面是线上交易的普及,必然对线下市场形成冲击。
配图与文字无关
我认为,书画低迷是5年一节,如95年开始到2006年是书画发展收藏的新阶,这时候,玩收藏的人多,交流也多,达到一个新高。从07年到13年步入低迷。从14年开始,书画市场玩的人多,又开始疯狂,特别是山东青州(全国书画市场成交中心)每年画价在涨,一些画商(炒家)贷款买有潜力画家的画。有潜质的书画家,收藏家,都收获不少,直到2017达到最高峰。
从2019年后,步入冷冬低迷期,我相信,过二,三年后,展望中国书画收藏热潮,将会到来。特别是房地产低迷,资金会湧入书画市场。请相信,2023年开始,书画市场活跃的高潮将会到来。
感谢提问:
书画市场低迷可直截了当地说,这叫自作孽不可活。书画市场的参与者和爱好者众多,但是真正懂的人却少的可怜。只看作者的身份、级别和拍卖记录,很少有人关注作品本身的质量,受过伤之后反过来责怪书画市场水深。
中国有个成语叫“郑人买履”,说的是古代有个人去买鞋不是用自己的双脚去试穿鞋子合不合脚,而是用尺子去量新鞋的尺码。不管脚穿多么合适,始终觉得不是用尺子量出来的就不能买。这跟现在的很多书画从业者几乎没有任何区别,书画买卖几乎不看画面水平怎么样。出口便问是不是名家之作、是不是书协美协会员、最高拍卖记录是多少。以这些为购买依据简直达到了偏执的程度。
这几年认识了很多在全国范围内做的很不错的画商,也跟他们推荐过很多非常不错的画家。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画商问我的前三句话几乎一样:画家是什么级别(美协书协级别)、拍卖记录是多少、师承是谁。而问及画作特点、技术风格、内涵这些书画作品的硬指标却少有提及。好像是画家离开了这些“证书、学历”根本生活不下去似的。有多少浑水摸鱼的人在协会里面捣乱又有多少优质作品被淹没在世俗和功利之下,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书画市场不低迷才真的见鬼了呢!
还有一种低迷叫画家自己“作死”,有财团支持的部分画家将原本价值不是很高的作品爆炒到不可思议的价格,几乎把祖宗十八代的剩余价值都给挖透了。最后接盘的人搞得倾家荡产的人多不胜数。让整个书画界,老客户全部被“伤死”,新客户不敢进来。这也是书画市场低迷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把这几年的书画市场低迷归结于整体经济不景气,其实细想一下中国书画市场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期间经历了多少坎坷。动乱、战争、朝代更迭都没有把中国书画市场打垮,却被现在一群商人、画家自己把自己搞死了。不得不反思了!
说实话,我这几天生病,本来是不想说话的,我发过公告,我要暂停几天“更新”,没想到,今天刚刚出院就看到这个,还是忍不住要说几句。
第一书画市场这几年确实不好,但是也没到大家想像的那么差。该卖的还是能卖,该买的还是会买。仅仅是部分人的价格受到调整。这个艺术品市场很大,无所谓买的人少了一些或者多了一些。
第二书画市场确实也有点乱,从拍卖行做假作品到画廊做假作品,应有尽有,一个不少。但是,这对于真心喜欢书画的人来说真无所谓,因为他们自己可以看画的真伪,即使上点当,也可以大概说得过去。
但是苦了那些第一真心做画廊的人,因为买的人相应少了(主要是因为大的经济环境和形势),第二真心买画的会千方百计的还价,再还价。于是卖方(画廊)也就没有动力了,于是转向低价收画再压价再收画,于是恶性循环来了。
第三这个市场肯定以后一直如此了,就算经济好起来也不会更规范到哪里去。
第四,要想书画市场好起来,主要是确实大家有点钱—而且是“闲钱”,家里确实有改变环境的需求,这是买画的前提——所谓收藏和送人的礼品都是靠不住的。
当然,书画需求永远存在。我说过,中国人骨子里都是有“书画爱好情结”的,只要东西合适,价格合适就会有人要,所以现在的问题在于“画廊”和“艺术家”能否很好的联合起来,把作品做好,把价格适当收拢一些。这是关键问题,谁也别想“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个肯定不行。
【文藏来答】大家好,我是文藏的艺术小编Kiki~如果各位喜欢我的回答,就请给我一个赞或者是一个关注吧!虽然在目前艺术市场上中国画板块的市场份额不断减少,但依然未影响其在各自拍卖公司的份额地位。在整个艺术市场洗牌的境遇之下,近现代以及书画在调整期受影响较大,缩水不小,但是从整个艺术拍卖市场上来看,近现代中国书画仍然占据 7 成以上的成交额,独挑大梁,是艺术市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且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TOP10 熊红刚 总成交额1052.02元 春拍成交最高拍品《太行胜景》
在拍卖场上,高价拍品作为艺术市场上的“上行号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非常引人注目。而在2018 年春季书画市场额大量缩水的情况下,千万级的高价作品对于市场的拉升作用表现的尤为突出。
TOP9 史国良 总成交额1075.83万元 春拍成交最高拍品 《舞天山》
在本季现当代书画拍卖中,中国书画部分有 5 件超过亿元成交,其中属于现当代的分别是在中国嘉德拍的1.265 亿元的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北京保利拍的 1.035 亿元的傅抱石《琵琶行诗意》以及北京匡时拍卖 1.035 亿元的崔如琢《春雨潇潇》。
TOP8 黄永玉 总成交额1455.3万元 春拍成交最高拍品 《长相思》
在近现代书画拍卖中,除李可染、傅抱石、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等众所周知的大家之外,亦有很多在彼时艺术成就颇丰但尚未被认知的画家,其作品的单价远远未及他们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对于他们的挖掘尚需努力。
由于整个市场萎靡,当代的书画艺术也受到较大影响。在如今沉浮不定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崔如琢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成交额达到 3.6 亿元。在当代中国画坛,崔如琢以积墨画、指墨画著名于世。在今年的春拍上以 1.035 亿元成交的《春雨潇潇》就是其指墨画的代表之作。
TOP7 王明明 总成交额1478.9万元 春拍成交最高拍品《琵琶行》
TOP6 薛亮 总成交额1856.45万元 春拍成交最高作品《霞映云帆》
在当代中国画领域中唯一可以和崔如琢较量的是范曾,他和崔如琢在今年当代艺术市场中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在今年当代艺术总成交额排名中也越过亿元之列,紧随崔如琢之后。
TOP5 刘广 总成交额 2087.25万元 春拍成交最高拍品《松溪清韵》
TOP4 刘国松 总成交额 2622.26万元 春拍成交最高拍品《云与山的游戏》
当代书画高价成交名单在总榜单中得到了重新的梳理,书画名单也经历了一番“洗牌”,新老一代战将在市场中交替出现。其中最为稳定的仍是崔如琢、范曾两位实力派,黄永玉、薛亮则是市场上的常客。刘广、林永松在近年由于拍行的主推专场而成绩斐然。徐累、田黎明、任重、郝量等轮换出现在榜单中,而刘国松、刘丹两人发挥也相对平稳,在近三年来两次上榜。
TOP3 任重 总成交额3535.9万元 春拍成交最高拍品《九龙闹海》
TOP2 范曾 总成交额1.07亿元 春拍成交最高拍品《清奇古怪雅集》
书画市场份额整体减量是今年书画市场上的总局势,但是并不影响国画在近现代书画作品中担当排头兵的地位。此外在今年的中国书画拍卖场上还有两个现象值得人们注意。一是拍品质量参差不齐。在今年的春拍征集上拍卖行虽然提高了征集标准,以求降低流拍率来吸引各类买家尤其是大买家的参与,但是实际参与拍卖的拍品质量仍是参差不齐。
TOP1 崔如琢 总成交额 3.64亿元 春拍最高拍品《春雨潇潇》
二是在今年的拍卖中特色专场特别受欢迎。本季春拍各大拍卖行整体拍卖价格不高,而且伴随着严重的流拍现象。但是一些特色专场却是出奇的受到藏家的热烈追捧。
原文作者:张丹
原文来源:《艺术品鉴》2018年8月刊《近现代书画市场:独领风骚》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书画市场低迷,这只是一个开端,今后必然会让那些趋之若鹜的人们清醒过来。原来书画收藏也只是一个炒作行为。有一些所谓的大师之作,本来就是一文不值的东西。
问题:为什么书画市场这么低迷?
1、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书法市场却是没有前几年火爆了,就连名家大腕也卖不出去作品了。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朋友,曾经靠卖字挣的盆满钵满,现在也改行走向了教育行业,教书育人挣点学费也很好。
毕竟现在出了房是,教育是一个大热门。大家对于教育尤其是对孩子的教育投体越来越大,对于其他消费越来越理性了。
再加上这几年,国家提倡传统文化,书法行业火热起来,大家都开始练习书法,懂行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靠忽悠也不行了。
2、网络的发展,使一些普通的书法家也走向市场,中低端市场反而火爆起来,几百块钱买一幅字挂家里,即便宜还增加了家里的文化氛围,说不定还能改善一下风水呢。
3、八项规定出台以后,风气也好了很多,考不正当手段大批量购买的人越来越少。
4、现在却是也没有能够深入人心的书法艺术家了。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瘟疫经久不息,经济形势不好,书画市场低迷,理所当然。
风雅之事必在太平盛世。盛世收文物,乱世收黄金。
中国的书画市场刚刚启蒙。
真正的书画艺术市场,还没有大开市。文艺复兴,应该不久。
还有,赝品、复制品、太多,影响了创作作品上市。
庆祝七一,我在朋友圈义拍了三件作品,用于公益性艺术扶持。还行,没有跌很多。这里面除以上原因外,就是书画创作问题,是作者问题。行画掉下来,警醒了市场,人们对艺术追求提高了。但是,有钱买不到好画,却是普遍问题。
高难度的、雅俗共赏的、赏心悦目的,买得起的,哪里有?
简单,好模仿,色彩语言不丰富,字不好的画,容易仿,就卖不起价,卖不动。
所以,中国画,笔墨关,色彩关,书法关,章法关,题材关,过五关斩六将,没有轻轻松松的,人家的钱,也不是沙子做的。
我一孔之见,要求自己,准备好了作品,就不需要等待市场复兴。任何时候,高价买画的人,总是少数。
谁说老百姓不懂啊?你有好画大量上市,那些假大师自然逃亡。
我的体会,仅供参考。
目前书法市场低迷,一方面是文化市场的一个喜好问题,这几年文化收藏方面,书法市场较冷。但是另外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是书画作者自己搞坏了市场。
书画市场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黄金阶段
八十年代初,由于经济发展良好,艺术品市场比较热,这些海外画商(即从事书画经营)经常来内地历代名家辈出的地方如杭州、上海等地,不断收购名家书画。因为当时国内市场尚未觉醒,经济不是很好,从事收藏、投资的人较少,海外画商来内地收购很容量,价格也很低,内地一些藏有书画的人甚至排队把书画送到海外画商下榻的宾馆、饭店出售书画,而这些海外画商转手就把画作在台湾、香港等地出售,很快就能赚钱,这种情况持续了十几年,把内地的一些宝贝都收罗走了。当时的价格情况是,已故的名家作品价格大致在2000—3000元,名头很大的也就1万元左右,像潘天寿的作品尺幅很大的是2—3万元,而像当时健在的陆俨少、沙孟海的作品几百元就够了。
这时候的书画家,也是真材实料的书画家。
第二、成长期
到九十年代初,国内也相继出现了拍卖行,如上海的朵云轩、北京的嘉德,每年搞1—2次拍卖,但价格都拍不高,因为真正的买家大多还是港台画商,他们只出较低的价格在拍卖会上淘宝。虽然国内九十年代初开始形成了书画艺术市场,但其规模还不能与海外相提并论,当时香港的苏富比、嘉士德每年搞两次大型拍卖,规模较大,东西也比较高档,作品大都是从内地出去的。但不管价格是内地高还是海外高,从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书画市场的行情一直都是看涨的,每年平均增幅在30%以上,个别的名家作品还不止。
这时候出现了书协,书画行业开始浮躁起来。
第三、泡沫期
到了2000年以后,书画市场行情涨幅惊人,每年增长80%以上不成问题。在2002—2004年间,一般的名家作品都可以涨到3—10倍,特别情况还不止这个涨幅,例如,1983年陆俨少的一幅四尺三开山水作品,只卖100元,到2000年,则是5万元(指的是一般性的作品,那些好的是不止的),2004年底涨到了20万元,涨幅高达2000倍。而在2004年北京的一场春拍中,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图册》拍到了有史以来中国书画作品的最高价格6930万元,这使得陆俨少的其他作品价位在短时期内又大幅增长。又如,杭州江南书画公司2002年卖出一幅潘天寿的作品,当时卖价是22万元,在去年杭州的一个拍卖会上,成交价是230万元,才一年多的时间,涨幅就达10倍之多,是否可以用惊人来形容啊,很难找出还有哪一种投资可以有这么高的回报率。可以看出这两年书画市场火爆到何种程度,增值空间有多大,因此有实力的藏家、投资者,投资艺术品市场应该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其前景是众多投资领域中最好的,所以这两年这个市场只有进去的,没有退出的。
这一阶段,大量的劣质的书画家充斥书协,平庸的,奇异的、邪门的
第四、分化期
就是目前的这个阶段,出现书画作品出现两极分化。
大量的劣质的、平庸的,奇异的、邪门的书画家作品渐渐失去了炒作价值,失去了神秘面纱,价格跌落飞快。
以前货真价实的书画家的作品和名人的作品,依然受到热捧,价格飞涨。
第五、规范期
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书画市场将走向规范,从书画家的培养、书画市场的培育,书画作品的鉴定、收藏,都会形成制度,和行业标准。
2018年10月8日,中国书画家协会同时撤销13位书法作者的会员资格,这意味着中国书协对丑书、抄袭、造假者的告诫态度,这或许是一个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