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初唐三大宗室名将,为何只有李孝恭一人位居凌烟阁功臣之列?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1关键词:唐三,名将

初唐三大宗室名将,为何只有李孝恭一人位居凌烟阁功臣之列?

点赞1、朝阳市 网友:慕容圣卓

初唐三位宗室名将,分别指的是李孝恭、李道宗以及李神通。

先看看李世民祖辈们的顺序,我们就能知道这三个人是什么身份了。

李虎生李昞,李昞生李渊,李渊生李世民。

  1. 李孝恭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蔚的孙子,所以从辈分上来说,李孝恭是李世民的远房堂兄弟。
  2. 李道宗是李虎的第四个儿子李璋的孙子,因此从辈分上来说,李道宗也是李世民的远房堂兄弟。
  3. 李神通是李虎的第八个儿子李亮的儿子,身份就高一个级别了,他是李渊的堂兄弟,是李世民的远房堂叔。

大家都是李唐宗室宗亲,而且全都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啥只有李孝恭一人可以进入凌烟阁,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其他两个人只能站在旁边流哈喇子呢?


一、我们先用排除法,第一个要排除的就是李神通。

为啥要排除李神通?这哥们好歹也是李渊的堂兄弟,论辈分是比李世民高一个级别的,咋能说排除就排除呢?

其实我们去看看他的糗事,就能知道李神通这位老大哥,为啥要被排除出去了。在隋朝大业十三年的时候,李神通听说李渊在晋阳起兵了。

这是灭族的大罪,李神通就算不想反,也必须要跟着李渊混了。但是他可不是独自起兵的,而是跟着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后面混。

李神通本来就没什么太大的本事,只不过是仗着有个宗室的头衔,这才越混越有成绩。但在混的这个过程中,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在攻打窦建德的时候,李神通不仅被人家打得全军覆没,而且自己还被俘虏了。就算后来逃回来了,李神通成为俘虏的这个污点,也使得他不可能进入凌烟阁了。

此后李神通虽然在平定刘黑闼和徐圆朗时,都立下了战功,但是也只能是加官进爵。污点一旦出现,一般是很难抹去的。

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来继位以后,开始封赏功臣。李神通发现自己排名还比不上房玄龄、杜如晦,于是开始各种发牢骚。

李世民也毫不客气地揭了李神通的短:叔叔你可拉倒吧!你虽然起兵的时候有功,可是打窦建德时全军覆没,还被人家俘虏了,打刘黑闼时丢盔弃甲,慌乱逃窜。就这么个表现,还想上凌烟阁?想啥呢?所以李神通被排除了。


二、李道宗的确远逊于李孝恭。

李道宗和李孝恭,绝对是上天赐给老李家的两位福将,他们都给李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都进入凌烟阁,问题是不大的。

但是如果仔细去区分的话,这两个人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如果说李道宗是李世民这个部门下的业务经理的话,那么李孝恭则跟李世民一样,是另一个部门的部门经理。

这么一来我们就能搞清楚了,李道宗就算立了再多战功,他也是在李世民的指挥之下完成的。而李孝恭就不一样了,他是自己带着一帮马仔各种攻城略地。

可以比较一下两个人战绩。

首先看李道宗。

  1. 战绩一,武德二年,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对抗刘武周的主力宋金刚。李道宗准确分析出了刘武周军队缺少粮食的窘境,最终帮助李世民击败刘武周,夺回了河东要地。
  2. 战绩二,武德三年,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前往虎牢关,先后参与了击败窦建德和王世充的大战,立下了不少战功。
  3. 战绩三,武德五年,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征讨汉东王刘黑闼,刘黑闼突袭李世勣,李道宗则跟着李世民一起前去救援。这次反倒被刘黑闼给包围了,要不是尉迟恭赶来,李世民和李道宗可能都要报销了。
  4. 战绩四,武德五年,梁师都联合突厥带兵攻打李道宗镇守的灵州,结果被独当一面的李道宗给击败。此后突厥人多次来犯,都被李道宗击败。

小结,李道宗的确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从过程来看,在开国时期,基本上都是跟着李世民混的。也就是说,没有李世民的指挥,李道宗未必就能获得如此丰硕的战果。


再看李孝恭。

  1. 战绩一,李渊起兵时,李孝恭带兵攻占了巴蜀三十多州。更是击败了朱粲的大军,俘虏甚多。使得巴蜀地区彻底臣服。
  2. 战绩二,武德三年,李孝恭进爵为王。开始制造船只,练习水军,打算攻打萧铣。当时萧铣号称领兵40万,以江陵城为中心,占地为王。李孝恭带着水路12支大军从夷陵出发进攻萧铣。最终逼迫萧铣出城投降。
  3. 战绩三,武德四年,李孝恭开始治理荆州,由于安抚得当,使得南方归附唐朝的多达49个州。甚至海南都成了当时李渊的地盘。
  4. 战绩四,武德六年,李孝恭带领李靖、李勣等名将,前往九江出征镇压杜伏威的部将辅公祏,大获全胜,在武康俘虏辅公祏,彻底平息反叛。

小结,很显然从上面的战绩来看,李孝恭完全是独当一面的人物。巴蜀、荆襄之地全部都是李孝恭拿下的,这功劳是李道宗比不了的。


三、名额有限,赏赐外人更重要。

凌烟阁本就是赏赐功臣的地方,为啥要封赏这些功臣呢?主要就是给后世做个表率。大家要给李唐王朝好好干活,将来也能上去。

至于李唐宗室,能上榜的自然就没那么多了。毕竟主要目的不在于鼓励宗室,宗室做大了以后,往往会成为皇帝的威胁。

而且封赏外人,可以激励他们好好干活,封赏宗室太多的话,会让大臣们觉得皇帝偏心。这就违背了当初设立凌烟阁的目的了。

后废行台,拜扬州大都督。孝恭既破公祏,江淮及岭南皆统摄之。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镇远,筑宅于石头,陈庐徼以自卫。---《旧唐书》

因此在李道宗和李孝恭都能入选的前提下,稍微比较一下就能发现,李孝恭是远超过李道宗的,当然是他入选了。


总结:唐朝历史过分渲染北方战事。

很多人一直都有一个疑问,为啥感觉唐朝夺取天下,基本都是在北方打仗呢?难道打下了北方就打下了天下?这不能啊?

毕竟三国时期,荆州、东吴、巴蜀就都是发展起来的地方了,而且是很著名的战场。其实唐朝的历史过度渲染了北方战事。

因为攻占北方,功劳最大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当然要刻意渲染一下他的功劳。南方不是没有打仗,独当一面攻打南方的,其实就是李孝恭。

如果说唐朝创业分两个板块的话,李世民攻占了北方,那么李孝恭便攻占了南方。但是李孝恭可不是皇帝,而且过分夸大他的功劳,会显得李世民没那么能干。

所以李孝恭就没那么出名了,不光他的功劳没多少人提起,而且他还被多次怀疑有谋反嫌疑,以至于后世口碑都不佳,也不知道是谁的杰作。功成名就以后,李孝恭故意投身于酒色场之中,以此解除了李渊父子对他的怀疑。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

点赞2、白山市 网友:伊人泪

李孝恭(591年-640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人。将门之后、唐朝宗室、名将。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曾孙,北周朔州总管李蔚之孙,隋朝右领军大将军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二。

隋朝末年,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克长安后,任命李孝恭为山南道招慰大使,领兵出巡巴蜀地区,连下三十余州,在唐扫清六合中立下很多功劳。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拜李孝恭为左光禄大夫,不久改为山南招尉大使,负责经略巴蜀。李孝恭进击朱粲时,大破其阵,俘获朱粲。众军士认为:“朱粲之徒杀食活人,是凶恶之贼,应该将他们坑杀”。孝恭却说:“不能这样。如今列城尽在寇境,如获敌则杀,以后谁还敢归降呢”?全都赦罪释放。由此缘故,传檄所至之处,相继归附。武德二年(619年),李孝恭转封为信州总管,承受制命可以权益行事、补授官员。武德三年(620年),李孝恭又献计进攻萧铣的割据政权,李渊非常欣赏他的计策,任命其为信州总管,进爵为赵郡王,并改信州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在李靖的帮助下,灭萧铣、辅公拓,统领长江以南地区,战功几乎与秦王李世民并驾齐驱。成为唐高祖时期举足轻重的将领。

李孝恭年少时,性格沉稳,很有见地,聪明有才华,很早就受到李渊的赏识。李孝恭的父亲李安与李渊是堂兄弟,也就是说李安的父亲李蔚和李渊的父亲李昺亲兄弟,都是西魏开国功臣李虎的儿子。隋大业十三年(617年),李孝恭任山南道招慰大使,山南道主要包括秦岭以南鄂渝川陕毗邻地区。李孝恭从金川(今陕西安康)至巴蜀地区,以仁德招降各地,特别是在剿灭朱粲的做法,很受各地欢迎。所以传檄所至,三十余州无不归顺。为后来李渊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德三年(620年),李孝恭、李靖领兵战胜萧铣,夺取了东起巴陵(今湖南岳阳),南至交趾(今越南北部)。西到夔州(今重庆奉节)广大区域。当时,李孝恭刚31岁,唐高祖李渊认为他太年轻,没有带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让谋略深厚的李靖辅佐他。当时,李世民已经平定了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武德五年(622年),李孝恭又占领了整个巴蜀,至此岭南之地全归大唐所有。李孝恭镇守江陵,屯田桑耕、开办铜矿、恢复生产,西部江南日趋稳定。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的部将辅公祏(shí)反唐、杀王雄诞、率部占湖州。唐高祖任命李孝恭为帅率兵前往九江,李靖、李勣、黄君汉、张镇州、卢祖尚全都受他节制。出发之前,李孝恭宴请众多将士,杯中之水忽变为血色,在座者面容尽变,李孝恭举止自如,从容不迫地开导说:“祸福无门,惟人自招!我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大家不必为此忧心。辅公祏恶贯满盈,如今依仗朝廷威灵以问罪致讨,杯中之血,只不过是贼臣授首的征兆而已”!说完一饮而尽。

次年(624年)正月,唐军先头部队占领枞阳(今属安徽铜陵),李孝恭率大军先后进据鹊头镇(今安徽南陵)、芜湖,进逼梁山(今安徽和县南)。辅公祏部将冯惠亮、陈当等人用铁索在梁山、博望山横锁长江后据险挑战,李孝恭坚守壁垒不与应战。李孝恭暗地派奇兵断绝冯惠亮粮道,叛军物质匮乏、粮草不继,只好夜里出营挑战,李孝恭还是坚持睡觉不动。第二天,派出少量羸弱兵卒前去应战,派卢祖尚挑选精骑严阵以待。冯惠亮不知是计,见唐军羸兵退却,认为李孝恭兵不过如此,杀气腾腾的直扑过来,与卢祖尚接应之兵相遇,双方大战,冯惠亮大败,退守梁山。李孝恭则趁卢、冯大战时,率兵攻破梁山别镇,辅公祏叛军被杀、落水死者数以千计。

李孝恭与李靖商议,由李靖率军绕道直取丹阳(今江苏镇江),李勣率兵取道常州,拦截通往会稽(今浙江绍兴)之路,李孝恭等率大军正面迎敌。李靖直捣丹阳,辅公祏见无险可守,弃丹阳南逃,被李勣追赶。辅公祏一路溃散,到句容(今浙江句容)时,只有500多人。夜宿常州时,部下反叛,辅公祏只好连夜逃往武康(今浙江德清),为当地武装俘获,送回丹阳,被李孝恭当众处死!

李孝恭因功被任命为东南道行台右仆射、扬州大都督,镇守江南。后有人诬告李孝恭图谋造反,被唐高祖李渊召回长安,因查无实证,让他留守京城,担任宗正卿。以后李孝恭先后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贞观初年,迁任礼部尚书,改封为河间郡王。

李孝恭得了许多赏赐,光歌姬舞女就达一百余人。李孝恭不喜反悲,对左右说:“我住的大宅子真是太宏丽了,应该卖掉再买座小院子,能住就可以了。我死之后,诸子如果有才,守住此产业就足够了。如果这些犬子不才,也免得这么好的大宅子便宜了别人”。唐高祖、唐太宗对李孝恭十分亲近,李孝恭却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自己越是得到皇帝亲近,越容易遭到妒忌,容易引起祸端。于是他纵情饮宴,广蓄歌姬,少说朝中之事。贞观十四年(640年),李孝恭得急病去世,时年才五十岁,正当壮年。李世民亲自举哀,哭之甚恸,赠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谥曰元,配享高祖庙庭。

李孝恭军事智慧才能几乎与唐太宗抗衡,谋略就算是唐代“战神”李勣相比也不遑多让。只是李孝恭为人低调,从不贪天功,属下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条件容许一定采纳并辅佐实施。比如李靖,长期担任他的副职,李孝恭时常与其讨论作战方略,从不固执己见。也从不埋没李靖等部下的功绩,反而上书为其表功。所以李孝恭是一个胸襟宽广,善于领兵之人。可惜,与李世民、李靖、李勣处在同一时期,他的光芒多少也被这些人的辉煌遮住了一些,但不管怎么说,李孝恭绝对是一位历史名将,这一点是任何人都遮挡不住的。

《旧唐书》说李孝恭:“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厚自崇重,欲以威名镇远,筑宅于石头,陈庐徼以自卫”。又说:“孝恭性奢豪,重游宴,歌姬舞女百有余人,然而宽恕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太宗甚加亲待,诸宗室中莫与为比。疏属尽封,启乱害公。河间孝恭,独称军功”。《新唐书》评价李孝恭:“景、元子孙,当草昧之初,乘运而奋,方高祖攘除四方,所以宣力,皆显显为世豪英。至河间之功,江夏之略,可谓宗室标的者也”。由此可见,李孝恭位列凌烟阁就没有什么可以奇怪的了,至于其他李氏宗亲,战绩与能力与李孝恭相去甚远,不列凌烟阁也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

点赞3、南阳市 网友:臭皮匠

  初唐三大宗室名将分别为李孝恭、李道宗以及李神通,只有李孝恭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名臣且排第二,而李道宗、李神通则落选了。我个人认为,李孝恭排第二名副其实,李神通落选名正言顺,但李道宗没排上很不合理。

  名副其实的第二功臣李孝恭

  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兄。其跟随李渊起兵反隋,经略巴蜀跟长江流域以南地区,为主要统帅。可以说李唐的半壁江山都是李孝恭打下来的,功不可没

  李孝恭的军功可以跟李世民比肩,凌烟阁其他二十三功臣无人能比。按理说李孝恭应该排第一才对,为什么唐太宗李世民给他排了第二名呢?

  首先是李孝恭的出身,属于皇室宗亲,而凌烟阁主要是激励群臣的作用,第一名必须给异姓以示“避亲”,所以李孝恭只能屈居第二名。

  其次一点李孝恭的功劳主要局限在军功上,建国后逐渐淡泊名利,故而在贞观年间的贡献很低,比不上第一名长孙无忌。

  再次长孙无忌不仅是唐太宗李世民最亲密的心腹,且是文臣的首领,可以说是李世民的影子,在凌烟阁上代表的是李世民,放在李孝恭前面会更合理一些。

  三人中最弱的李神通

  李神通是唐高祖李渊的堂兄弟,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叔。主要贡献在李唐打天下阶段,局限在军功方面。但李神通本身军事能力较弱,在打窦建德的时候还被敌人俘虏,是非常面子的事情。所以李神通的军功远比李孝恭、李道宗小得多,甚至无法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任何一位武将相比较。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李神通比李世民大了21岁,年龄问题也会限制其发挥。贞观四年李神通就死了,可以说他在贞观年间的贡献约等于零,也没办法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面的任何一位文臣相比。

  不管是武将还是文臣,李神通都比不上,自然就落选了。

  争议较大的李道宗

  李道宗也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唐太宗李世民的堂弟。只比李世民小四岁,可以说年纪是相仿,要比堂叔李神通建功立业的时间要多得多。自从17岁开始,李道宗就一直追随在李世民左右,建国之前几乎没有离开过。所以李道宗跟着李世民,混着立下了不少战功。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战功都不是首功,贡献度跟尉迟恭、李靖、柴绍等人要逊色许多。

  虽然战功会逊色一些,但唐太宗李世民还是称李道宗可以跟李靖、薛万彻齐名。李靖是可以说是“战神”级别,凌烟阁排名第八;而薛万彻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建国前没有多少军功,玄武门之变之后降服,才于贞观年间在东征高句丽之战中闻名。这两个人的水平是有目共睹的,可见李道宗本身的军事能力不差。

  两个因素结合起来,我还是认为李道宗没排上凌烟阁存在争议。不过当我查了一下凌烟阁的建造时间,贞观十七年,大致就明白了。其实李道宗还有更突出的贡献是在这之后的,比如东征高句丽、破薛延陀等等。大概是在此之前,李道宗的战绩较平,加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额有限,有一部分李渊旧臣不宜删除,故而要牺牲李道宗,将其排除在外了。

  但我仍然认为李道宗是有资格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应该在13-18之间。

点赞4、福州市 网友:梦灬女孩

荣耀历史,历史荣耀

轰轰烈烈的隋末农民起义,诞生了多少英雄豪杰,有为一方诸侯的窦建德、刘黑闼、王世充,也有阵前冲杀的秦琼、程咬金、尉迟敬德,最终李渊笑到了最后,建立唐朝。

现在回味这段历史,不免感觉李渊就是天命所归,不仅亲生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战功了得,就连近亲里也是名将辈出,其中最为出名的是初唐三大宗室名将,李孝恭、李道宗、李神通。公元640年,李世民为了表彰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內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画像,这就是著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我们熟知的长孙无忌、秦叔宝、程咬金、房玄龄等等都名列在内,而李唐宗室三位名将却只有李孝恭在內,这是为什么呢?

1、三人战功不一样,李孝恭远远超过另两位。如果说李唐天下的北方是李世民打下来的话,南方就是李孝恭平定,他经略巴蜀,攻灭萧铣,平定辅公祏,立下不世战功,所以高居凌烟阁第二位,仅次于策划玄武门之变的长孙无忌。反观李神通和李道宗,虽有多次征战,但是都是跟随李世民或者李靖,并没有独立取得大战的胜利,甚至李神通还被窦建德俘虏过。

2、李道宗品行有污点,被告发贪赃枉法逮捕入狱,最后削职回家,最后靠着女儿文成公主出嫁土蕃才被重新启用。

2、凌烟阁是李世民用来表彰功臣的,名额有限,为了更好地笼络外臣,在功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李世民也会把名额给外臣,自己的宗室委屈一点,李孝恭功劳实在太大,无法抹灭,李神通和李道宗的功劳比之秦琼等人还有不足,所以也就无法进入凌烟阁了。

总结来说,李道宗和李神通没有进入凌烟阁,首先是自身不足,战功不够彪炳,再者就是他们宗室的身份注定不可能都进入凌烟阁。

点赞5、邹城市 网友:無惡不作

事出反常必有妖!公元643年3月23日,唐太宗李世民令阎立本在凌烟阁绘制24位功臣的画像!李唐宗室中上榜的有且仅有河间王李孝恭一人!不过,按官职排位,其排第二位(第一位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由此可见,李孝恭在李世民的心里,在李唐王朝的权臣们心里地位之高!

那么,在如此庞大的李唐宗室中,难道就没有其余的宗室子嗣,可以稍稍排得上号吗?

哎~~还真没有,唯一算得上有点功绩的就是淮安王李神通、江夏王李道宗,就像题主所讲的“初唐三大宗室名将”。

接下来,笔者就跟大家仔细掰扯掰扯!

淮安王李神通,其实一点不“神通”

(李神通剧照)

单看名字可能会有李神通很“神通”的感觉,但这实际上就是个错觉!

淮安王神通,高祖从父弟也。父亮,隋海州刺史,武德初追封郑王。神通,隋末在京师。——《旧唐书·淮安王神通传》

简单说,他是李世民的“从叔”。

隋恭帝义宁元年(617),李渊晋阳起兵!彼时,身在京师长安的李神通遭到了隋军的抓捕,不得已,跑到了鄠县山南,“与京师大侠史万宝,河东裴勣、柳宗礼等举兵以应义师,遣使与司竹贼帅何潘仁连接。”后来,这一干人等与自己的侄女平阳公主合兵一处,“进下鄠县,众逾一万”。

李渊得知以后非常高兴,“授(李神通)光禄大夫。从平京师,拜宗正卿”。

到此时,李神通的从军生涯才刚刚开始,尚未有太大的功绩。

露脸的机会终于来了!

武德元年(618),淮安王李神通被认命为山东道安抚大使,“击宇文化及于魏县,化及不能抗,东走聊城(今山东聊城市)”。李神通马上命令部队追击,跟至聊城。宇文化及“粮尽请降”!

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宇文化及可以“不战”而降之。黄门侍郎崔干也“劝纳之”,可是被李神通断然否决:

兵士暴露已久,贼计穷粮尽,克在旦暮,正当攻取,以示国威,散其玉帛,以为军赏。若受降者,吾何以为籍手乎?

说白了,李神通好不容易逮到了一次立军功的机会,实在是不愿意轻易放弃,就断然拒绝了他的提议。

唐代获取军功有两种途径,要么通过特殊的“授勋”,要么就是通过战斗,攻取城池获得!笔者揣测,李神通之所以一定要攻打聊城,十有八九是因为其曾经对部下许诺此事。对于军士们来说,攻取城池,可以“有理由”在城内掳掠,也可以藉此晋升;而如果受降的话,则几乎什么都得不到!这也看得出来,李神通实际上非常“要脸面”!

其时,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因素在于,河北夏王窦建德也在向聊城奔来,其意在“挟隋室以令天下”(当时,宇文化及是带了隋室旧戚而来,比如隋炀帝妻萧皇后等)。为免被别人“摘桃子”,崔干才建议他受降。

然而,一语成瀣!

不久,宇文士及(宇文化及弟)“自济北馈之,化及军稍振,遂据战”。很快,窦建德大军“淹至”!李神通只得“引军而退”……

得,整个聊城之战,李神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啥也没得到!

后来,李神通又曾跟随李世民讨伐刘黑闼……

综合起来看,李神通虽然有打过仗,但并没有什么特别杰出的表现!尤其在聊城之战中的表现,实际上非常之糟糕!

贞观元年,李世民准备封赏有功之臣,就讲:

“朕叙公等勋效,量定封邑,恐不能尽当,各自言”。

没想到,李神通第一个不服:“义旗初起,臣率兵先至,今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且不服。”

李世民感觉挺无奈:

“……叔父于国至亲,诚无所爱,必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同赏耳。”

哎,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啊!

江夏王李道宗:水平可以,但战功少!

江夏王道宗,高祖从父兄子也(还有个从父兄,即淮阳王道玄)。祖绘,隋夏周总管,武德初,追封雍王。父韶,追封东平王,赠户部尚书。道宗,武德元年封略阳郡公,起身左千牛备身。——《旧唐书·江夏王道宗传》

按“辈分”论,他是李世民的堂弟。

武德二年(619),宰相裴寂奉命讨伐刘武周,“战于度索原,军败,贼徒进逼河东。”

没办法,李世民带着年仅17岁的李道玄出军迎战,“登玉壁城望贼”,对李道玄讲:“贼恃其众来邀我战,汝谓如何?”

这里显示出李道玄的军事眼光:“群贼乘胜,其锋不可当,易以计屈,难与力竞。今深壁高垒,以挫其锋,乌合之徒,莫能持久,粮运致竭,自当离散,可不战而擒。”

李世民“深以为然”!

果然,“后贼果食尽夜遁,追及介州,一战灭之。及从平窦建德,破王世充,屡有殊效。”

除此以外,李道宗还有“守边之功”。

武德五年(622年),李道玄受封并州总管。其时,梁师都(叛军)据夏州,“遣弟洛仁引突厥兵数万至于城下,道宗闭门拒守,伺隙而战,贼徒大败”。

高祖李渊听说以后,夸奖说:“道宗今能守边,以寡制众。昔魏仁城王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与彼。”

其后,李道宗被封为任城王。

总的说来,李道宗以后跟随李靖剿灭吐谷浑,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丽,皆有功绩。

那为什么李道宗没有入凌烟阁呢?

笔者揣测,或有以下几点:

  • 1.李道宗有守边之功,但是毕竟距离长安较远,这种功劳看起来不是那么地明显。
  • 2.李道宗的功绩比起李世民的一众手下大将(比如尉迟敬德)比起来,仍稍感逊色一些。
  • 3.李道宗并未参与“玄武门之变”!这次事变对于李世民来说非常重要,你都没有参与,其重要性自然与那些参与其中的凌烟阁老们没法比吧?这是个分量问题!

综合其履历来说,笔者觉得好像是有一点遗憾。

如果说李神通属于是资格不到,李道玄有点“被疏忽”的话,那么李孝恭就实至名归了。

位列凌烟阁第二的李孝恭:实至名归!

河间王孝恭,高祖从父兄子也。祖蔚,周朔州总管。父安,隋领军大将军。高祖克京师,拜左光禄大夫,寻为山南道招慰大使。——《旧唐书·李孝恭传》

这段史事有一些细节没有交代清楚,即: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的时候,李孝恭在哪里?如是像李神通一样跑了的话,又怎么回来的?最合理的解释是,进攻长安时,李孝恭也有参加!要不然,也不会被拜为左光禄大夫!其后,更被拜为山南道招慰大使。这说明,在没有攻克长安以前,李孝恭就已经在隋任职,而且其职责范围也是在山南道这个范围(四川、两湖一代)!这就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之后南方平定萧铣的叛乱,是李孝恭领的头!

(当然,此是后话,咱们接着说。)

按辈分论,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兄。

好家伙!这个李孝恭在被任命为山南道招抚大使以后,立见功业:

自金州出于巴蜀,招携以礼,降附者三十余州。孝恭进击朱粲,破之,诸将曰:“此食人贼也,为害实深,请坑之。”孝恭曰:“不可。自此已东,皆为寇境,若闻此事,岂有来降者乎?”尽赦而不杀,由是书檄所至,相继降款。——《旧唐书·河间王孝恭传》

这个叛军头子朱粲确实是一个“食人贼”,军中乏粮的时候,他竟然“教士卒烹妇人、婴儿啖之”,并且说:“肉之美者无过于人,但使他国有人,何忧于馁!”史书的描述,虽然轻描淡写,但也足可见军士对这个人的仇恨有多深。这李孝恭还真能忍,出于战略考量放了他!武德四年,李世民攻陷洛阳,终将朱粲“斩之”。洛阳百姓拿石块砸其尸,不一会儿,“竟成冢”。

武德三年(621年),唐高祖李渊决心攻占洛阳,为此“诏秦王世民督诸君击世充”!

洛阳一战关系重大,成功则大唐尽收中原之地,可以北抗河北夏王窦建德,南抗江陵萧铣,对于大唐王朝的统一大业而言意义重大!因此,李渊大致采取了以下的分兵策略:北边,为防止突厥进犯,除了继续“俯首称臣”以外,更是安排太子李建成亲去北境的幽州一线驻扎;东边,李世民领军出征;南边呢?恰好李孝恭提出了“平铣之策”!于是,唐高祖李渊任命其为夔州总管,“令大造舟楫,教习水战,以图萧铣”,并且命令大将李靖配合作战!

从战略上讲,李渊父子想的仅仅是让他牵制江南,没想到,李孝恭竟然旗开得胜灭了萧铣政权!

此一战,江南之地悉数归唐!

单凭这一项功劳,就足以使得李孝恭进驻凌烟阁了吧?其功与李世民攻克洛阳真的差不了太多!

这还没完!

武德六年(624年),在李孝恭的安抚之下,“岭南四十九州皆来款付”。

武德七年(625年),李孝恭领兵平定辅公佑叛乱!

……

讲真,到这里,论功绩,李神通和李道玄已经是没有办法比了!

所以说,李孝恭入凌烟阁第二是实至名归的吧?

大家以为然否?

参考:《旧唐书》、《资治通鉴》

(网图,侵删)

点赞6、喀什地区 网友:翎血姬

初唐三大宗室名将是指李孝恭、李道宗和李神通。既然是宗室,那么他们跟唐高祖李渊肯定是血缘很近的族人,事实上他们全都是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虎的后代。

李渊的父亲是李虎的第三子李眪,他承袭了李虎唐国公的封号,并把他传给了儿子李渊。

李孝恭是李虎的曾孙子,他的祖父是李虎的第七子李蔚,所以李孝恭是李渊的唐侄。

李道宗也是李虎的曾孙,他的祖父是李虎的第四子李璋,所以李道宗也是李渊的堂侄。他也是嫁到西藏的文成公主的父亲。

李神通是李虎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李虎的第八子李亮,所以李神通是李渊的堂弟。

介绍完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来看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怎么回事。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命画师阎立本画了为唐朝开国做出重要贡献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并把画像置于凌烟阁内,这些功臣被称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三人同为宗室,为什么只有李孝恭位列凌烟阁呢?李道宗和李神通为什么没有入选呢?



我们先说李孝恭,李孝恭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第二位,排位非常靠前,仅次于长孙无忌。而他能得这么高的位职也是实至名归,全是凭实力说话。如果说唐朝的建立李世民的功劳最大,那第二的就非李孝恭莫属了。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号武德,任李孝恭为山南招尉大使,负责攻略巴蜀。李孝恭领兵攻取巴蜀,一连攻下了三十余州,随后又大败朱粲,攻下了巴蜀。

武德三年(620年),被任命为信州总管,他练习水军、大造战船,为攻打萧铣做准备。武德四年(621年),以李靖为副将,先攻下了荆门和宜都,随后又攻下夷陵,最后包围了南梁的都城江陵,萧铣被逼投降,江南一个重要的割据势力被消灭了。

武德七年(624年)打败辅公祏,平定江南,被任命为扬州大都督,江淮和岭南大部分地区都归他管。

可以说李唐的天下北面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南面基本都是李孝恭打下来的。这种大功,让他入选凌烟阁功臣之列是必须的。而且他虽有大功,但为人却很谦逊有礼,并不居功自傲,李渊、李世民父子待他也格外亲厚。

接下来我们来说李神通。李身通没有入选凌烟阁功臣之列其实很简单,功劳不大。李神通最大的功劳就是在李渊起兵之初最早响应李渊的。李渊在太原起兵,李神通在河东(黄河东)响应,待到李渊渡过黄河与他汇合后,又帮李渊攻下了长安。

李渊称帝以后,任命他为山东道安抚大使,统管山东的军队。他先是不听下属建议,错失打败宇文化及的机会,后又被窦建德打的节节败退,尽失山东之地,最后还被俘虏。后来窦建德被李世民消灭以后,李渊念他的旧情,仍对他委以重任,但他还是没把握住机会,在与窦建德余部刘黑闼的争战中大败,损失惨重,最后还是跟在李世民后面才灭了刘黑闼,挽回了点颜面。

贞观初年,李世民大封功臣,李神通因为杜如晦、房玄龄的封赏在他之上而愤愤不平,去找李世民理论。李世民就把他的“战功”给罗列了一遍,他便不吱声了。所以说李神通没有入选凌烟阁功臣之列就是攻劳小,不够格,李世民对他的评价也不高。


最后我们来说李道宗,为什么把他放到最后说呢?因为他没入选的原因很复杂。

李道宗跟随李世民在击败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的战役中立下很多功劳,在武德五年(622年)被封为灵州总管。在灵州多次大败东突厥,为守护唐朝边境做出了很大贡献,后来在李靖消灭东突厥的战役中也是屡立战功。他还参与了灭吐谷浑、薛延陀,随征高句丽等。李世民对他的评论倒是不错的,说他是与李勣、薛万彻二人齐名的名将。他的战功虽多,但大都是在李世民麾下作战,自己独挡一面时很少,与李孝恭不能相提并论。虽然如此,按功劳李道宗还是可以位列凌烟阁的,之所以没有他,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评定存在一定的偏颇。功臣是李世民定的,他在评定时,对那些在玄武门之变中支持他的人要厚待一些。李道宗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斗争中保持中立,最起码明面上没有支持李世民的言语和举动,李世民夺嫡他也没有出力。所以在功劳差不多的情况下,李世民一定会优先选择帮他夺嫡的人,李道宗有可能因此无缘入选凌烟阁。

第二,李道宗曾因为贪污被李世民罢官,至使李世民对他的印象变差,他的声誉也因此大打折扣。

可能因为这两个原因,使他没被列入凌烟阁。晚年的李道宗因为受到了高阳公主谋反案的牵连被流放象州,在路上病逝。

本文只是个人观点,如有不用见解,希望一起讨论!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