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为什么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

提问时间:2023-07-05 11:22关键词:

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为什么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

点赞1、黄冈市 网友:风强吻我

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为什么?

贾母从一开始就没有疼爱黛玉。只是因为贾母虚伪、会说话,营造出了一种疼爱黛玉的气氛,给了读者一种错觉。

林黛玉一进贾府,贾母就搂着她心肝肉的哭嚎:

“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

许多读者闻之动容,以为贾母真的只疼爱贾敏;殊不知,她当时最疼爱的是她的长子贾赦。因为当时贾赦是贾府权势财富的继承者。


(一)

如果贾母从一开始就疼爱黛玉,她就不会硬逼着把黛玉接过来。

林如海当时才41岁,黛玉在自己家里做大小姐难道不舒服吗?后来黛玉在贾府常常被贾宝玉欺负,每日哭泣,就证实了她是不应该来贾府的。

如果是一个正常的外婆,看见自己的亲外孙女在自己家里过得不好,就会马上把她送走;但是贾母好像根本不知道黛玉常常哭泣一样。

这说明,一,她明知道贾宝玉欺负黛玉,黛玉天天哭泣,但是她就是不批评贾宝玉,也不安慰林黛玉;二,她不知道黛玉天天哭,她的借口是丫鬟们没有向她汇报,因为丫鬟们知道她不在意黛玉,所以才不向她汇报。

总之,贾母就是一个心狠又残忍的外婆。“她是哪门子的姥姥!”这是曹雪芹借林黛玉说刘姥姥来表达他对贾母的评价。


(二)

贾宝玉挨打之后,贾母薛姨妈王夫人宝钗王熙凤都去看望贾宝玉,大家在贾宝玉身边快乐地说笑,贾母竟然从来都没有想起自己的亲外孙女。

大家谈论起会说话、嘴巧,贾宝玉说,“若是单是会说话的可疼,这些姊妹里头也只有凤姐姐和林妹妹可疼了。”

当自己的孙子说起这话,正常的外婆会说:“林丫头在哪儿呢?谁去看看林丫头?把她叫过来玩罢。”但是,贾母只说道:

“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贾母一句话就埋葬了林黛玉,这一群又势利、又“有眼色”的人谁还好意思在贾母面前提黛玉?


后来,大家跑到王夫人的房里去吃饭,王夫人让请姑娘们去,结果黛玉没去吃饭。

正常的外婆会说:“黛丫头怎么不来吃饭?拣个好菜给她送去!”但是贾母一句话都没说,她的沉默又把黛玉埋葬了一次。

就这样埋葬个三次四次的,贾府里的人都明白了,贾母根本不在乎黛玉的悲伤、饥饿、甚至死亡。


(三)

林黛玉初进贾府,王熙凤迟到,拉着林黛玉的手说:“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贾母竟然笑着说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意思是即便是她的亲生女儿,她也不愿意为她多流一滴泪的。

贾母自始至终就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宁愿让黛玉天天哭泣,也不会为了黛玉得罪贾宝玉,贾宝玉要拿黛玉当出气筒,那她就应该是个出气筒。贾母这个狼外婆就是这么自私冷酷。


清虚观打醮黛玉中暑。贾宝玉趁黛玉生病三番五次地去骚扰,就是不让她静养,最后终于找到了在黛玉面前暴怒的借口。

林黛玉最后被气得脸红头胀,一口一口地把吃过的药都吐了出来,气息奄奄,生命垂危,老妈妈们吓得把贾母和王夫人叫了过去,

但是,贾母来到潇湘馆,对于自己那快被气(吓)死了的亲外孙女连看也没看一眼,去到之后就大骂袭人和紫鹃,责怪她们不好好服侍。然后拉着贾宝玉赌气离开。

袭人和紫鹃已经服侍的够好了,所以,她这哪里是骂袭人和紫鹃?她这分明是在骂黛玉啊!


贾母以前曾经说过,不许林黛玉扭贾宝玉,意思是,林黛玉不能和贾宝玉顶嘴,不管贾宝玉说什么做什么,林黛玉只能听着,只能接受。贾宝玉调戏林黛玉?那就让他调戏一下呗!贾母从来就是这样想的。

许多读者对续书里面“贾母突然变脸”难以接受,就是因为没有读懂前面80回的内容。读者们在前80回里看到了一个慈祥善良的外婆,所以后面才有了贾母变脸的突兀的感觉。

实际上,根本不存在贾母突然变脸这一说,她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奸诈冷酷的人。

说到这里如果你还不相信,我就再罗嗦一句,正常的奶奶谁会只宠爱一个孙子?贾母从来没有搭理过贾环贾琮,贾环贾琮一点都不像一个大家的公子,就能说明一切。

贾府实际上就是一个坟墓,外面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贾府,死在贾府,这就是《红楼梦》要讲的内容。

有兴趣的朋友请参考我的相关文章。

点赞2、周口市 网友:雷射战机

贾母为什么开始疼爱黛玉,后来却不疼爱了,这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红楼梦》不是曹雪芹一个人写的。前大半部分倒是曹雪芹写的,可后小半部分是高鹗续作的,在高鹗续作的那部分里贾母没那么疼爱黛玉。

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母自然疼她。有个词叫爱屋及乌,贾母对黛玉母亲贾敏很好,贾母自然会疼爱黛玉啦!

《红楼梦》里贾母处处护着黛玉,贾母的言语和行为中都透露着贾母希望宝玉和黛玉成亲的意思。换句话说贾母是把黛玉当做孙媳妇来看待的,贾母怎么会亏了孙媳妇呢?为此贾母甚至伤害了宝钗,宝钗是很喜欢宝玉的,只是宝钗把自己的爱压抑了而已。贾母偏要在众人面前对黛玉好,这就是说贾母很中意黛玉这个孙媳妇。贾母也说过给宝玉找媳妇的标准,要从小知根知底、模样好、性格好的。黛玉是符合这些条件的,而且贾母不在乎女方家世。当然啦,贾母放出这些话来也是在告诉宝钗,她不适合做贾母的孙媳妇,即使宝钗家很有钱。

当宝玉和黛玉吵架时,贾母说这两个不让她省心的“玉儿”啊。由此可见在贾母心里黛玉和宝玉是一样的。还有一次贾母对薛姨妈说他们家四个女孩都比不上宝丫头。很显然贾母把宝钗排除在了自家之内,而把黛玉当成了自己人。原著里写了黛玉的屋内物件和宝玉是一样的。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为什么到了后头贾母就不疼黛玉了呢?



要知道《红楼梦》的后面部分不是曹雪芹写的,而是高鹗写的。首先高鹗的想法和曹雪芹并不一致,这也很正常,人不一样,思想自然也很难一样。其次高鹗是为了让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成悲剧才这么写的。就是曹公来写也会让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成悲剧,高鹗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有贾母对黛玉不好,贾母才会不让黛玉和宝玉成亲。贾母让宝钗和宝玉成亲,这样才会使得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爱情成为悲剧。也正是这样写,《红楼梦》才能让众多读者唏嘘不已。

点赞3、河池市 网友:々梦宿醒

黛玉进了姥姥贾府门,黛玉的姥姥贾母十分疼爱,没想到她后来对外孙黛玉变得十分冷淡,可以说是冷酷无情了。这事真是奇怪!

其实,这事并不奇怪。毕竟黛玉来到贾府近十年,贾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贾母又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怎么可能没变化呢?关键是贾母为什么对黛玉由热变冷?黛玉可是贾母的亲外孙,她来到贾府,是贾母主动派人去接的。

贾母只有一个亲生幺女贾敏。她对女儿特别宠爱。她的两个儿子,谁也不敢欺负贾敏,什么事都要让着贾敏,对此,两个哥哥对贾敏很有成见。

贾母为了给女儿找个好丈夫,她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封建社会时兴“女嫁高门”,意思是女人出嫁,要找比自己娘家门槛高的有权势的富裕户,而贾母却给女儿找了个比贾府条件差地下嫁了,是林家的林如海。

林如海祖上世袭侯爵到了林如海这代就不世袭了,但是,林如海用自己聪明才智,以科第考中探花,深得皇帝重用,先后升任“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等职。林如海年富力强,正是步步高升之时,前途无量。

贾母看中林如海学识渊博,人品修养出众,仕途前途光明,并不是林家。在这点上,贾母与众不同,在当时,其眼光是很超前的。

在封建社会儿女婚事都是由父母包办的。贾母丈夫不在了,女儿贾敏的婚事,贾母一个人就说了算了。贾母拍板,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林如海。

林如海与妻子贾敏相亲相爱。不幸的是两人生育一子,三岁时却夭折了。林如海为安慰妻子贾敏,不再续妻,对女儿百般呵护,非常珍重。林如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安慰妻子,不要因没儿子了而过度难过、伤心。

林如海为宽慰妻子,在女儿黛玉5岁时,特聘贾雨村先生,教其读书识字。不幸的是,黛玉6岁时,母亲病故。贾母得知后,悲痛欲绝。由于林如海工作繁忙,在贾母的提议下,黛玉被贾母接到贾府,在自己身边生活。第二年,黛玉的父亲又病重。贾母派贾琏领着7岁的黛玉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黛玉父亲见到黛玉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黛玉在家守孝三年,10岁时,被贾母接到自己身边生活。

当贾母见到黛玉时,当众抱着黛玉失声痛哭。她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日见了你,我怎不伤心!”可见,贾母接黛玉到她身边,是“爱屋及乌”,实质贾母见到黛玉,就像见到了自己女儿一样才如此悲哀的。

贾母心中有自己的女儿贾敏,她把黛玉当成对自己女儿的爱。贾母知道黛玉身体弱,需要调养,专门为黛玉配置了人参养荣丸,还找来丫鬟伺候。又担心黛玉孤单,又找来自己的孙子宝玉陪伴,宝玉比黛玉只大了一岁,两人住在一起玩耍。看来,贾母是有心想安排好黛玉现在与今后的生活。贾母推出的“木石姻缘”就是最好的例证。

贾母与黛玉

贾母想把外孙黛玉嫁给自己的孙子宝玉,以了却这桩心事,对自己去世的闺女有所交代。那个封建社会年代是允许近亲结婚的。正在此时,贾母儿媳妇王夫人抛出了“金玉良缘”,与贾母的“木石姻缘”针锋相对。“金玉良缘”是王夫人外甥宝钗嫁给自己的儿子宝玉,也是近亲结婚。

“金玉良缘”抛出后,贾母开始思索了。贾母在想,自己所推出的“木石姻缘”是不是存在问题?自己的儿媳妇王夫人为什么推出了“金玉良缘”?贾母再进一步想想,“木石姻缘”的可能性微乎甚微,无论从自己的年龄、王夫人的势力,自己都没以往的能力了。自己不能为了一个外孙,连自己的命、在贾府的声望都搭上。

“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争吵起来时,贾母已经80多岁了。无论从贾母的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以前了。从势力上,贾母也有种孤独感,除了黛玉的丫鬟紫鹃支持这事之外,没人和她站在一起的人了。而她儿媳妇王夫人势力可大了,她有自己的女儿皇妃元春的支持,有自己的侄女王熙凤协助,还有她娘家的人薛姨妈等人的参与,贾母是无能为力抗争的。这些贾母想过,也是她放弃“木石姻缘”的原因之一。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与贾母的孙子贾宝玉有关。为什么这么说呢?

黛玉来到贾府姥姥身边,得到了贾母的宠爱,贾母也曾有过想法,并推出了“木石姻缘”。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宝玉疯癫的事件。

小说《红楼梦》说,有一次,黛玉丫鬟紫鹃看见黛玉痴情地爱着宝玉,很同情黛玉,就想去找宝玉试探,看看宝玉是否也深爱着黛玉,如果宝玉也真爱着黛玉,她想从中撮合成这件事。

紫鹃找到宝玉撒谎,直接对宝玉说黛玉准备回老家了,以后再也不回贾府了。宝玉听后,立刻呆了、傻了、疯了、痴了,丧失了行动能力。这事传到贾母耳朵里,贾母见了紫鹃“眼内出火”,怒怼紫鹃:“你这孩子素日最是个伶俐聪敏的,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平白地哄他作什么?”说完,贾母哭了。这说明,贾母是知道黛玉和宝玉俩人的感情的,只是自己无奈而已。

贾母意识到了黛玉身体不好每况日下,而对自己孙子宝玉影响很大。两人情感到了快刀斩水分不开的地步。黛玉直接影响到宝玉和贾府的前程。

贾母经过再三斟酌、权衡,为了孙子宝玉的命,贾府的未来,贾母选择了抛弃外孙黛玉,同意和支持“金玉良缘”。当黛玉病重,面临死亡时,贾母竟然去参加了孙子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而没有去看望病危中的外孙黛玉,心有多狠?!多么的冷酷啊!

综上所述,贾母开始疼爱黛玉,后来,贾府的形势有变,贾府的人心有变,贾母为了自己的孙子宝玉和贾府的利益以及自己在贾府的声望,最后对外孙黛玉采取了抛弃的态度,变得冷淡,冷酷无情了

点赞4、拉萨市 网友:≮玩味≯

始初那么疼爱黛玉的贾母,后来怎么变得冷酷了?很简单,那是因为续书者狗尾续貂,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

《红楼梦》通行本的120回里,后四十回是续书,这是众所周知的,而且因为思想和艺术上都无法与前八十回比肩,后四十回没少遭到读者的诟病。

但是吧,这续书部分毕竟也占据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不可能没有任何亮点,譬如说“黛死钗嫁”这一情节,因为强烈对比的写法让无数读者为之动容,很多读者就在这情绪共鸣中默认了这一种结局,所以,“调包计”就理所当然被多数人接受了。

在“调包计”发生之前,贾宝玉精神恍惚,行为怪异,花袭人深知贾宝玉的心事,便来和王夫人讨主意,并说了以前宝玉“诉肺腑”这种秘密。

贾母听了王夫人的回话后,想了半天,却开口叹道:

“别的事都好说,林丫头倒没什么,若宝玉真是这样,这可真叫人作了难了。”

在掂量了一番轻重利害后,贾母说出了这么一番话来,面对会遭受同样痛苦的两个孙辈,贾母只是在乎贾宝玉,而林黛玉的死活都可以不管不顾了,世态之炎凉,一至于此。

而在林黛玉从傻大姐处听闻宝玉将与宝钗成婚后,精神恍惚,情志混乱。紫鹃忙去告知贾母,贾母却道:

“孩子们从小在一处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女孩子的本分,我才心里疼他。若是他心里有了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她了。”

看看,当初宝黛同居一处是她贾母安排的,现在要棒打鸳鸯的也是她贾母,而且这话说得非常的残忍和冷酷,将林黛玉视为可以随意摆布的棋子,全然没有人情和道理可讲。

几个情节,将贾母写成迫害宝黛的罪魁祸首,而许多人也因此深信不疑。

然而事实是,贾母自始至终都是宝黛爱情的最大支持者和力促者,只不过作者在放出这些信息时,用的是非常特殊的手法,就像脂砚斋三番五次提醒的,别被作者“瞒蔽了去”,可惜很多人还是被“瞒蔽”了。

那么,这些容易被“瞒蔽”的真相都有什么?

一,贾母对林黛玉的情感,更多是源于对女儿贾敏的母爱

林黛玉初进贾府,就享受了一系列超高规则的待遇,她的药丸是跟贾母的药一起配的;她的卧室安在贾母屋里,是贾宝玉原先睡的地方,林黛玉来后,贾宝玉迁出,但是与林黛玉仍只有一个碧纱橱的距离;她带来的丫头和奶妈小的小老的老,贾母按贾府三春的规格给她配了新的奴仆。

在此之前,贾母和林黛玉未曾见过一次面,她为啥会对林黛玉如此疼爱?无非因为这是她女儿贾敏的遗孤罢了,而贾敏,又是贾母所有儿女中“独疼”的女儿,如今女儿已去,贾母对女儿的那种深情就只有转移到外孙女的身上了。

我们想想,贾母对女儿的深情,是什么外力可以动摇的?几乎没有。

所以文中虽然写着薛宝钗来到贾府后,比黛玉多得人心,贾母更是亲自拿出银子为其置办生日等等,看着像是贾母的心在慢慢转变,可事实上,贾母对黛玉的情感一直都没有转移,因此到了第三十二回,我们才看到花袭人跟史湘云抱怨林黛玉养尊处优的事儿:

“她可不作呢,饶是这么着,老太太还怕他劳碌着了。大夫又说好生静养才好,谁还敢烦他?旧年好一年的功夫,做了个香袋,今年半年,还没见拿针线呢。”

古代的女孩,无论贫民丫头还是千金小姐,哪个不用做女红针线啊?那薛宝钗可不是经常做到深更半夜嘛?可是林黛玉就是不需要,无他,因为贾母的宠爱。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句,作者笔下常提到花袭人老实本分,可事实上却在背后诋毁嫉妒主子,架桥拨火,作者的“春秋笔法”之精到老辣,可见一斑了。

再有螃蟹宴一回,贾母离开前叮嘱史湘云:

“别让你宝哥哥和林姐姐吃多了”

听听,明明湘云是最小的妹妹,贾母却让她去照顾两个比她大的哥哥姐姐,这种偏心也是没谁了吧?

在这几人中,贾宝玉身为贾母亲孙儿,获宠理所当然,可湘云和黛玉一般,都是贾宝玉的表妹,都与贾母关系匪浅,可贾母却将黛玉放在湘云之上,除了因为因为她对林黛玉倾注的是源自贾敏的母女深情,还能因为什么?

所以,贾母对黛玉的疼爱,只会延续到她去世,因为那是她对女儿贾敏的爱,这种母爱是不会断绝的。

二,贾母一直都是宝黛爱情的力促者

哪位要问了,贾母疼爱黛玉不假,但不一定赞成她和贾宝玉成婚啊。

您别说,她不仅赞成,还一直用行动撮合两人呢。

黛玉刚进府,贾母便将其安排睡在自己的屋里,而碧纱橱外面,却睡着贾宝玉。表兄妹俩同一桌吃饭,同一屋睡觉。

这时候的表兄妹俩,虽然只有七八岁的光景,但在古代,也是“不同席”的男女大防之年纪了呀。这一点林黛玉都非常清楚,所以王夫人一开始劝她远离贾宝玉时,她回的是:

“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岂得去沾惹之礼?”

可贾母却无视这样的礼法,直接作出上面的安排。除了是希望两人培养情感,还能有啥用意?

到了第十七回,贾宝玉被贾政抓去游大观园,贾母听闻后坐立不安,等了好久后一片声要找宝玉,可听到丫环们报宝玉在林姑娘屋里时,却连连说好:

“好好好!让他们姊妹们一处玩玩罢。才他老子拘了他这半天,让他开心一会子罢。只别叫他们拌嘴,不许扭了他。”

由此可知,贾母多么希望贾宝玉和林黛玉处在一起。这当然不仅是兄妹那种相处,因为贾母后来还将两人称为“小冤家”,并表示自己一日不死,就要为这两位小冤家操心到底。

正因此,当贾母看到宝黛其中任何一位,都会下意识地寻找另外一位,譬如在第四十二回携刘姥姥逛大观园时,刚到潇湘馆,贾母便回头找宝玉:“宝玉怎么不见”,众人告知是到池子里的小船去了。

至于第五十四回元宵节“掰谎”一事,那更不可能是针对黛玉了,毕竟事后放烟花,贾母是一把将黛玉搂进了怀里,而彼时她的旁边站着史湘云和薛宝琴,两人年纪都不如黛玉大。贾母对黛玉的宠爱,一直没有任何变化。

三,贾母对宝玉的情感,不允许她薄待黛玉

贾母溺爱贾宝玉,已经不是新闻。这也不奇怪,毕竟贾宝玉是长得最像贾代善的孙儿,更衔玉而诞,异象出生。

对于贾宝玉,贾母一直是纵容且无条件维护的,譬如第三十三回,贾政教训贾宝玉,贾母赶到后大哭怒斥贾政不孝,贾政无言以对。

贾政教训贾宝玉,以当时的礼教来说,是非常合乎情理的,贾宝玉一来不读书,二来流荡优伶,三来调戏丫头,这种堕落纨绔之风,本就欠收拾。可是对于贾母而言,这些统统都是浮云,她只要她的孙儿开心快乐,什么功名利禄,什么前途经济,不重要。

而贾宝玉开心快乐的源泉是什么?纵然贾母一开始不晓得,那自紫鹃“情辞贾宝玉”一事后,总该知道了吧?整个贾府的人都知道宝二爷离开了林姑娘,那是要死去半条命的呀,就只看在宝玉这条命的份上,贾母能出“调包计”这种又下作又馊臭的主意?不能够!

所以,在“情辞”事件后,贾母不但没有怪罪紫鹃,反而越发关爱两位孙辈,那时间正好赶上宫中有事,贾母每次从外面回来,都要亲自到潇湘馆和怡红院看看两位孩子是否安然无恙才放心。

层层原因下,贾母不可能对黛玉越来越凉薄,而是深情不变。因此到了第七十六回,贾母在用餐时,赐出的四个菜品,林黛玉和贾宝玉很理所当然在被赐之中。

对于这位外孙女,贾母一直在努力呵护她,甚至为她和贾宝玉的婚事操碎了心。可惜在续书者的笔下,贾母变成了另一副面孔,完全与原作者的本意背道而驰,更可笑的是许多人还信以为真,说到底,这是在读前八十回时,思考得太少,没明白原作者良苦用心的缘故。

点赞5、贺州市 网友:吟唱寒荒

想要黑贾母,或者黑林黛玉,贾母最后放弃林黛玉,并说出让很多读者寒心的话是最好的武器,用最亲近的人否定最亲近的人,用最亲近的人去伤害最亲近的人,不管是谁对谁错,两个人都落不了好。就比如林黛玉和贾母。

话说后四十回,黛玉有病,贾母一反前八十回的殷殷探看,看过黛玉一便再不过问,而且贾府里的人等也都一反前八十回的温情,都绝迹不到黛玉的潇湘馆了,黛玉睁眼闭眼都只见紫鹃一人,便知自己已无生理,于是向紫鹃交代后事。

花开两朵,暂表一枝。此时的贾母王夫人和凤姐儿在干什么呢?她们在商量宝玉的婚事,特别是贾母的话,那是妥妥的推卸责任,抛锅林黛玉:

贾母道:"我正要告诉你们,宝玉和林丫头是从小在一处的。我只说小孩子们怕什么,以后时常听到林丫头忽然并忽然好,都为有了些直觉了。所以我想他们若近是搁在一块儿,毕竟不成体统,你们怎么说?”

都说贾母人老为精,还说什么小孩子在一处怕什么!难道她不知道日久生情这个词语吗?难道她不知道王熙凤,薛姨妈等经常拿林黛玉贾宝玉在一起说事吗?难道张道士保媒时还意识不到宝玉的年纪吗?林黛玉都已经十七八了,贾母才意识到搁在一起不成体统?这不是抛锅是什么?

当初是贾母把他们安排在一起,经常口中喊着她的两个玉儿,说什么不是冤家不聚头,看看林黛玉不行了,没有利用价值了,就开始贬林黛玉了,作为亲姥姥,又是嫌弃林黛玉"怪癖″,又是嫌弃林黛玉"虚弱"。当初干什么去了,林黛玉虚弱也不是从现在开始,那是从到贾府时就已经体现出来了,更何况,林黛玉一开始就没有打算与贾宝玉住在一起,甚至没有打算过与贾宝玉常见面的。后来的情形还不都是贾母的主意,贾母的安排。就算林黛玉不守规矩,有私情,那还不是贾母的教导无方,纵容造成的!林黛玉初到贾府时,那可是知进退,懂礼仪的好姑娘!

记得看到这个地方时,心里都不由得为林黛玉大痛,这真是没妈的孩子是根草,若是贾敏在世,她怎么会同意?七八岁的男女孩子住在一起?她怎么会同意自己女孩儿的婚事一直在拖延不定?对贾母是恨得咬牙切齿的。等看到林黛玉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之夜含恨辞世,更是对贾母的无情冷酷自私狭碍讥咒不已!如果当初贾母遵守男女大防,宝黛见面都难,怎么会出现宝黛悲剧?

不过后来懂得《红楼梦》的前80回和后40回 其实不是一个作者,心里才释然,才明白为什么在前80回,贾母是疼爱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智慧老人,到后40回成了一个恶毒,可怕,心机深深,腹黑的老太婆。原来这一切都是作者换了的缘故啊。

点赞6、济宁市 网友:酒几许

贾母从来都是疼爱林黛玉的,放在心里,从小疼到大。

林黛玉来贾府便是贾母致意必去,且派了几个老妇从林家接来的。

如海道:"天缘凑巧,应贱荆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无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只来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

当黛玉第一次见到贾母时,方欲拜见,早被贾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贾母是什么人?她是贾府当家人,从进贾府做重孙子媳妇到她自己也有了重孙子媳妇,大事小情,大风大浪都见多了,经多了。谁能让她这么失态?只有她的两个玉儿。只有两个玉儿她才是真心疼爱。

贾母一开始就把曾经给贾敏的爱都给了林黛玉。贾敏是黛玉之母,贾母最疼的女儿,王夫人口中金尊玉贵,娇生惯养的小姑子。

林黛玉自在荣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迎春、探春、惜春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

宝玉同黛玉二人亲密友爱,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是贾母从小就培养起来的。把两个玉儿都留在身边,是贾母的想法,这个想法贾母从未变过。

能把两个玉儿都留在身边,唯一办法就是让二人成婚。

只是贾宝玉娶谁,贾母和王夫人的想法是不同的。

在宝钗落选之后,王夫人和薛姨妈弄出个金锁,弄出个"金玉良缘"的说法来。

从此一来一回,贾母和王夫人为宝玉婚事打起太极来。

太极招式一回

金玉良缘说法被传出后,贾母没明着回应,但王熙凤回应了,因为黛玉向王熙凤要茶叶。

王熙凤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你别做梦,你给了我们家做媳妇,少什么?"指着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

王熙凤若没有贾母的准话,这样的顽笑,她不敢开。她不过是替贾母把她想说的话说出去了……

太极招式二回

端午节贾元春赏给姐妹们的节礼,独宝钗的与宝玉一样。

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

其他姑娘只单有扇子同数珠,其他没有了。这一回不爱妆饰的宝钗却早早戴上了这红麝串儿,这回又让人想起了"金玉良缘"这件事。

再看贾母,因初一去清虚观打醮,她特特地请了薛姨妈和薛宝钗,到了清虚观,只有张道士说亲是重点!

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生的倒也好个模样。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模样,聪明知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

这十五岁的小姐是谁,不就是薛宝钗么!听听贾母怎么回的:

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看,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这等于贾母当着薛姨妈和薛宝钗的面告诉她们,贾母没看上薛家,不想同宝钗结亲。说完了这句话贾母大功告成,剩下的活动也就不参加了,道是她的两个宝贝玉儿反生气了,急得贾母抱怨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母对林黛玉关心她的饮食,服药,每日送她燕窝,给她软烟罗糊窗纱,给她白狐狸里的大斗篷保暖。红楼大宴小宴黛玉都坐贾母身边。

贾母对林黛玉是真情,而对宝钗无论是夸奖,还是送古董更多都是面脸之情,是演戏。

贾母一直爱着林黛玉,从未改变。如果题主说的对林黛玉冷酷无情是指"调包计"的话,答案只有一个!前80回和后面的回目不是一个作者写的。

"调包计"就是个笑话。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无论是贾母,还是贾政都不喜欢薛家。薛家根本算不得是什么书香门第。

最后贾宝玉娶宝钗也是黛玉早逝,贾府败落,结这门亲是两家互相支撑的无奈选择!

点赞7、通辽市 网友:津城帅哥

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她的母亲贾敏去世后寄居在贾母处,后来林如海也去世了,黛玉彻底成了孤女。客观的说贾母是真心疼爱这个外孙女的,甚至在她的内心中并非没有想过将黛玉许配给宝玉。但现实是黛玉身体孱弱多病,有不足之症,恐难以成为常伴宝玉左右的佳偶(其实就在现代,作为家长的我们也不愿意自己的儿女找一个病恹恹的伴侣吧)。而且黛玉是性情中人,她不屑于刻意取悦他人,对宝玉更是爱耍个小性子,宝玉需要时时陪着小心,贾母自然会看在眼里,嘴上不说什么,心里自然会有断定,更何况宝玉是贾母的亲孙子,是贾母的心头肉,怎么能舍得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拿现在的家长来说,自己的儿子和孙子要对女朋友处处陪着小心,说实话,你愿意吗?其实贾母就是一个爱孙子的普通老太太,当然希望自己的孙子找一个健康、包容的伴侣。而恰恰薛宝钗正符合了贾母心中孙媳妇的标准,再加上黛玉是寄人篱下的孤女,没有任何靠山,在贾母眼里自然不是宝玉的佳偶。所以她才亲手拆散了宝黛这对情侣,结果只能是黛玉泣血而亡,宝玉也抱憾终生。




点赞8、大冶市 网友:墨染江南

贾母其实一直是疼爱林黛玉的,在贾府那样一个攀高踩低的地方,看林黛玉的日常用度,以及在众人中的地位便知道,林黛玉在贾府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迎春作为一个正经小姐,尚且时时受到下面仆人的欺负,而除了周瑞家的送宫花那一次,书中没再提过仆人为难黛玉的丫头。至于后来林黛玉的遭遇,也是客观形势所迫。


贾母一直很疼爱和照顾林黛玉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曾说到,贾母喜欢孙女,宁荣两府的迎、探、惜都养在身边。更何况林黛玉是贾敏的女儿,是贾母嫡亲的血脉,贾敏又是贾母最疼爱的孩子。黛玉进府后,待遇就比贾家几个小姐的待遇高,寝食起居,标准都是跟贾宝玉一样。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一行人来到潇湘馆,刘姥姥就说过:“这哪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人家的书房还好。”之后离开时,刘姥姥又说:“.....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将林黛玉的潇湘馆和老太太的荣禧堂做比较,却说越发整齐了。可见贾母对林黛玉日常起居的照顾,那句一应比照贾宝玉并不是空话。


后来照顾不到,也是贾母年龄大了,力有不逮

从贾母查聚赌的婆子们,到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到后来甄家出事,贾母的身体状况便是越来越差,也越来越力不从心。林黛玉也明白这样的处境,也开始收敛自己的个性,在抄检大观园时,大家反应各不相同,以林黛玉的性格,就算不挖苦几句,也会打趣几句。她却沉默以对,没有只言片语。

王夫人将贾宝玉身边的人大清洗了一遍,更是将晴雯撵了出去。对此,贾母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觉得有些可惜。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贾母作为贾府的最高掌权者,她不可能置贾府的将来于不顾。而贾府的情况也是每况愈下,到后面,早就是入不敷出,拆东墙,补西墙。贾府早已经是内忧外患,之后家里连续出事,迎春嫁中山狼早死,探春和亲,元春惨死等。。

到后来贾母不是不愿意护着林黛玉,也不是她不愿意成全贾宝玉和林黛玉,而是形势不由人。她不得不为整个家族考虑,她也是年近八十的人,很多事,便由不得她了。

点赞9、廊坊市 网友:画骨噬情

贾母疼爱黛玉不假,最后变得冷酷无情只能怪高鹗的续写违背了作者原本的意思。事实上我们看红楼梦前80回,怎么看贾母都是对自己这个小外孙女疼爱有加,明里暗里都是把黛玉作为孙媳妇的最佳人选,也是支持木石前盟的。

我们且看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第一次进贾府,贾母对他的态度,只见书中写道: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他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

短短一句,写尽了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之情。脂砚斋提笔点评都觉泪盈双袖。这绝对是真情流露。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看凤姐对于黛玉的态度,初见之时,凤姐是这样夸赞黛玉的:

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通身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而黛玉进贾府以后,贾母给她安排的住处竟是和宝玉一起的碧纱橱里。而贾母看到黛玉来时只带了一名年岁很大的婆子以及一名年岁尚小的丫鬟,还将自己身边的一名二等丫头也一并赐给了黛玉,和众孙女同。而宝黛初见之时,宝玉的砸玉行为,贾母丝毫没有责怪黛玉的意思,反而认为两人如同旧时更和睦了。


而反观薛宝钗进贾府时,贾母的态度就冷淡的多了,只有遣人来几笔。与王夫人对待黛玉的态度异曲同工。

而第五回同样写道,自黛玉进荣国府以来,贾母万般怜爱寝食起居一如宝玉。

而宝玉在荣府的待遇可想而知,肯定是远超迎、探、惜三春的。因此文中还有一句三个亲孙女且靠后。

而在第二十九回中,宝玉和黛玉两人生了口角,贾母是这样抱怨的:

“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冤家闹上天去”。

试问,贾母如果不是想将黛玉许配给贾宝玉,又何来两冤家闹上天去这一说。就连一项精明的凤姐还时不时拿着两人玩笑,比如请黛玉喝茶时她就说: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儿?倘若没有贾母的默许,精明的凤姐绝对开不出这种玩笑,这点还可以从宝钗或者史湘云身上能够看出端倪来。

而在第四十回中,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参观大观园,贾母对宝黛二人的态度,一下跃然纸上。

贾母对宝钗房中是这样评价为:看着不像,房里太过素净,也忌讳,因此还责怪没有多置办物件。而贾母是个素来爱排场的人,自是不喜宝钗这样冷清性格的人的。而对于黛玉的潇湘馆显然要满意的多,只是觉得窗纱和棉纱被旧了,换了新的。

尽管如此,贾母对黛玉百般宠爱,想让她嫁给贾宝玉,但王夫人却对黛玉有诸多不满,认为她太过小家子器,对宝玉的事业毫无帮助,也不会要求宝玉取仕做官。再加上元春有意无意的暗示,贾母终究没有将这名亲事定下来,最终还是酿成了: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而高鹗很明显完全违背了作者的原因,竟是写出了贾母同意王夫人,骗宝玉娶了宝钗,是何其的荒唐。而高鹗续写的逻辑大抵如下:

1、贾家开始没落,如果宝玉娶一个没权没势,父母双亡的女子,对贾家毫无帮助。但是别忘了,薛家同样遭遇这样的困境。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向来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贾家玩了,薛家岂有完好之理?我不认为宝玉娶了宝钗有什么帮助,唯一的可能是贾母还未来得及指婚人就先去了。

2、贾母觉得林黛玉身体不好,担心其活不长。而薛宝钗则是体态丰腴。黛玉的病皆是心病,心病只要用心方可痊愈。而贾母将晴雯放在宝玉房中,怕也是当作小妾培养的。而贾母确实也不大喜欢薛宝钗这样的女子。起码在她心里是远不及这个外孙女的。

3、贾母之前对黛玉的喜爱之情恐怕都是假的,并没有想过将她许配给宝玉,而是给她对外另谋一门亲事。倘若真的如此,之前冤家一说就说不通了。

除了贾母以外,一项不问内宅之事的贾政对薛宝钗也不甚喜欢,这点从书中第二十二回宝钗做的灯谜可知一二,认为她小小年纪却做出琴边衾里总无缘之句,恐怕不是福寿之辈。

因此,我认为贾母并没有对黛玉冷酷无情,二玉的结局之所以变成后来的样子,恐怕是发生了什么极大的变故。而这个变故到底是什么,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得知了。可恨红楼梦没有结局。

点赞10、七台河市 网友:心繫他。

在《红楼梦》中,贾母在前面部分绝对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金玉良缘”的对抗者,由于对宝黛爱情的支持,对宝与钗结合的反对,她和王夫人的婆媳关系也因此生出嫌隙。贾母生养了两儿一女,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小女贾敏,作为唯一的女儿年岁又是家中最小的一个,贾母也最疼爱小女儿。

贾母心疼黛玉

贾敏作为荣国府的大小姐,出身高贵,谈吐不凡,要配对的人家自然也是门当户对,贾敏嫁给了巡盐御史林如海为妻,并生下了女儿林黛玉。林如海学识渊博人品修养出众且又风度翩翩,对贾敏更是疼爱有加,这已然是嫁给了爱情的模样,可惜好景不长,贾敏重病骤然离逝,撒手人寰,而黛玉年仅六岁。

林黛玉进贾府

贾母听闻消息,悲痛不已,并派来仆人接黛玉来到贾府。黛玉背井离乡来投靠外祖母,贾母满心疼爱,加上女儿离逝,她几乎把对于女儿的所有爱都寄托在黛玉身上,把黛宝和宝玉放在同等位置,放在身边亲自照看。


在生活起居上更是细致入微,连换纱窗的小事也是亲自吩咐,而在精神之上也完全认可黛玉作自己的孙媳妇。如果事态是按照这种形势发展,黛玉也不至于是那般凄惨的结局吧!曾经把黛玉放在心尖尖上的贾母,为何到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呢?

贾母将宝玉和黛玉揽入怀中

一、贾府日渐衰落,贾母也逐年变老,王夫人崭露头角,贾母身不由己

贾母最后对于黛玉的态度,实则是有几分无奈,贾府一日一日地走向衰落,家庭中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各种各样的灾难事接踵而至,而贾母自己又年岁已高,家中的大部分事情已交由王夫人主持。而对于黛玉和宝玉的婚事,贾母亦无法作主,再加上王夫人还有贵妃元春的暗中支持,在这场婆媳之争中,王夫人无疑是最终的胜利者。

王夫人并不忠意黛玉

贾母在这种身不由己的情况下,默许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然而这对于黛玉来说,却是致命的残忍。贾母早就知道黛玉与宝玉相知相惜,否则就不会说出“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再者说宝玉对黛玉的心早就被紫娟试探了出来,贾府中人尽皆知。

王夫人喜欢宝钗

贾母最后和王夫人站到了一起,其实这在精神上给予了黛玉最大的打击,贾府中这个唯一真心疼爱她的人也远离她而去。她本就寄人篱下,孤苦伶仃,在最后关键时刻外祖母却舍弃了她。


贾母并不想如此去做,但无奈于她已经把握不住贾府的脉络,有她心中的无可奈何,她只能选择牺牲外孙女的幸福。可对于黛玉来说何止是幸福,那是性命。

黛玉身体欠佳

二、黛玉身体欠佳,很难为贾府延续香火

贾政和王夫人育有两子,长子贾珠,因病早逝,次子贾宝玉,而这宝玉在出生时含玉而生,因此奇事,宝玉成为了贾母心中的命根子,再加上长孙贾珠已经不在,那么将来贾政这一脉自是以宝玉继承为主。作为家中最重要的一个男主人,在择妻和关于子嗣上当然是最看重的。

宝钗身体丰腴

宝钗身体丰腴,黛玉清瘦,并且越到后面,身体就越发得不好,在这一点上宝钗已经占据了上风。黛玉的身体自小就有不足之症,加上自己一直以来爱生气的小性子,使得身体在调理上没有什么进展,反而因为宝钗与宝玉之事一直在心中作祟,成为了她的一块心病,始终在心中隐隐作痛,身心皆病,愈发严重。

黛玉宝玉心心相印

那王夫人会不会在意这一点呢,当然在意,就算黛玉身体好她也不会支持黛玉,她自始至终都是想要自己的外甥女做自己的儿媳妇。那贾母会不会在意,当然会在意,贾府所有的长辈皆会在意,因为这在封建礼制下,绵延子嗣,延续香火这绝对是家族人中最得要的事情。


而黛玉在这一点上,身体拖了她的后腿,贾母只能弃于她另择她人。这也是贾母冷酷无情的原因之一。

黛玉和宝钗

三、黛玉没有强大的娘家背景做支撑

在古代婚姻中,特别是出身在贵族家庭中的女子,她们的婚姻多数会受家族利益所捆绑,与谁联姻,就意味着与谁联合。黛玉虽出身高贵,但由于父亲和母亲早逝,家中亦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只剩下她一个孤儿,自她父亲林如海去世之后,可以说林家也就此没落。

黛玉父亲林如海

而此时的贾府更需要的是在政治上有更多的结盟,以此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而薛家当时是四大家族之一,从对家族的利益来讲,选薛宝钗当然大于林黛玉。


林黛玉没有强大的娘家背景来做支撑,而在大家族中,家族利益向来是放在第一位,贾母疼爱林黛玉我想并不会有假,只是如果要在家族利益面前与林黛玉做出选择,那么她会毫不犹豫地舍弃林黛玉,因为选择林黛玉结亲,无法给这个家族带来任何政治上的帮扶。

宝玉与宝钗结婚

从这些分析上来看,我们的黛玉是何等的悲哀和凄凉。所以才会有焚稿断痴情的绝望,所以她在临终前才会跟紫娟说:“妹妹我在这里并没有亲人”的话,贾府中不是有疼爱着她的贾母么,不是有深爱着她的宝玉么?他们难道也不是她的亲人么?是的不是,黛玉一口否决了,这是对贾府发出的无声痛骂和控诉。

黛玉焚烧诗稿,泪尽而亡


黛玉即将临终前,只有紫娟一个人陪伴在她的身边。贾府中的人大多在热热闹闹地忙着操办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一边热闹地围绕着所有人,一边却冷清得只剩下自己。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丫鬟到了关键时刻却胜过了所有的亲人。


贾母开始那么疼黛玉,为什么最后却变得冷酷无情?除了有几分无奈之外,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因为家族利益而放弃了黛玉,你认为呢?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