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徐庶在曹营中未献一计一策,曹操为什么不惩罚他?

提问时间:2023-07-05 11:36关键词:曹操,徐庶

徐庶在曹营中未献一计一策,曹操为什么不惩罚他?

点赞1、安康市 网友:羞涩糖果

徐庶这个人在正史上的存在感非常低,低到你如此熟悉这个名字,却对徐庶在历史上干了什么事一无所知。

之所以我们对徐庶这个名字非常熟悉,那得感谢三国演义的神话,事实上,徐庶才是那个被三国演义神化的人物,所谓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是虚构的,所谓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同样是虚构的。

虚构的东西太多了之后,以致都成了所谓的“历史”,弄得演义与历史傻傻分不清楚,本着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有必要讲讲徐庶的历史。

徐庶是豫州颖川郡人,这可是曹魏的人才摇篮,荀彧、荀攸、郭嘉、戏志才、陈群、钟会、钟繇等大名鼎鼎的人物都出自颖川郡,与这些人出自世家大族所不同的是,徐庶出身寒族,没有士族背景,也没有家庭背景。

在那样一个以出身论英雄的时代,出身意味着将来,没有出身意味着没有一个好的将来,早年的徐庶缺乏进入仁途的门道,即使是弃武从文之后,也是报国无门,随着战乱的影响,南下荆州避乱。

徐庶能够青史留名,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是诸葛亮的好朋友,在南下荆州之后,徐庶成为了诸葛亮的好朋友,与徐庶一样是诸葛亮好友的还有孟建、石韬和崔州平,合称“诸葛四友”。

与现在一帮刚毕业的大学生一样,诸葛亮和他的好朋友们也经常在一起讨论将来的时势发展、政治理想和职业规划,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成为诸葛亮的好友,想必四人都有些共同的志向、才能与爱好。

就算是出身没落官宦士家的诸葛亮,虽然对外宣称是”躬耕于隆中“,但是自比管仲、乐毅也是会想尽一切办法出士求取功名的,徐庶也不例外,事实上,徐庶才是第一个投靠刘备的人,比诸葛亮投靠刘备要早得多。

徐庶之所以投靠刘备,是因为自已没有出身背景,至于才能也不敢说有多大,这就相当于一个没有文凭的人找工作一样,也许徐庶有些能力,但是徐庶依然求职门路较少,而且多是毛遂自荐。

徐庶投靠刘备的目的就是建功立业的,就像现在大学生找工作一样,希望有一个好的将来,徐庶投靠刘备六七年中,依然没什么发展前途,这也许不能怪徐庶,只能说徐庶找的这个老板--刘备,在当时是没有前途的。

当时的刘备寄居在荆州刘表手下,作为刘表的打手驻守荆州北部边境,老板没前途,手下的职业显然更没有发展,刘备在荆州的六七年间,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因为曹操的南下,形势变得异常危险,刘备这个老板有破产的可能性,在长坂被曹操一顿按地摩擦后,连徐庶的母亲也被曹军俘虏了。

于是这成了徐庶离开刘备投靠曹操的理由, 不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说明了徐庶是因为母亲被俘虏而在刘备一生最危难的时刻离开,选择投靠曹操,两汉以孝治国,为了母亲投靠曹操也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然而历史真是这样吗?

徐庶投靠了曹操之后的事,在史书上基本没啥记载,像徐庶这样没有出身,没有名士的推荐,出身寒门,而且才能一般的人,是很难在人才济济的曹魏有一席之地的,更不会得到曹操的重用。

如果徐庶真是进曹营一言不发,不献一计的话,那徐庶就是一个没用的人,曹操是不需要这样没用的人,曹操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一个不献一计的人是不能成为谋士的,一个不做一事的人是要来没用的,以曹操的性格早就杀了徐庶,但历史上并不是这样,徐庶在投靠了曹操之后,很可能是没有得到曹操的重视,毕竟一个政权的最高领导者是看不到徐庶这样的小人物的。

看都看不到,曹操何必惩罚徐庶呢?在曹操时代,估计徐庶也就是一默默无闻的投靠者,也许有些才能,但缺乏重用,在曹操去世后,徐庶成为劝曹丕称帝的一员,并且上了劝进表,这已经是徐庶投靠曹营的12年之后了。

如果徐庶真是一言不发的话,怎么会上劝曹丕称帝的劝进表呢?这个劝进表就是曹魏的一帮大臣劝曹丕称帝代汉建魏,这可是要说话的啊!不说话上什么劝进表呢?

三年之后,徐庶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当时的皇帝已经是曹丕了,如果说曹操没有重用徐庶,那么曹丕可算是重用徐庶了,毕竟一个出身寒门并且从敌方阵营投降过来的徐庶,能够做上曹魏秩比二千石,已经算不小了。

御史中丞是御史大夫的次官,负责纠察、监督、弹劾百官,这就是一个言官,怎么可能存在徐庶一言不发的情况呢,由此可以看出徐庶在魏国还是有不错的发展,至少比他在刘备那里强多了。

由此可见,徐庶在魏国不仅没有不献一计一策,而且应该是尽其所能,不断的发挥才能,甚至不惜劝魏代汉都要想着向上爬的人,绝不会因为母亲被抓而投靠曹操,恐怕徐庶投靠曹操更多的原因是在刘备那里没有前途。

点赞2、营口市 网友:倚栏听风

徐庶在曹营没有献出一计一策,曹操为何不杀了他?你看诸葛亮是怎么说的!

身在曹营心在汉

说起徐庶,我们总是会想起这么一句话,叫做“身在曹营心在汉”,因为大家都知道徐庶虽然表面上投降了曹操,但是他的心仍然在刘备处,所以他并未替曹操献出一计一策,令人称叹。可就在大家称叹徐庶对刘备的忠义时,大家也好奇,徐庶身在曹营,却不为曹操出谋划策,这不是吃白饭吗?曹操一代枭雄,怎么可能容忍徐庶的如此行为?他为何不惩罚甚至杀了徐庶呢?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一个是三国演义的角度,一个是正史的角度!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乃是徐庶选择的明主,他是尽心尽力辅佐刘备的。不过由于他帮助刘备大败曹仁,受到了曹操的青睐,所以曹操命人以徐庶母亲之名,要求徐庶回家,最终落入了曹操的手中,也就是说,徐庶之所以投靠曹操,是因为他受到了欺骗,他是被曹操骗过去的。

回到母亲身边后,真相大白,徐庶及其母亲赫然发现,他们都被曹操欺骗了,而徐母刚毅,认为是自己害了儿子的前途,所以直接以死明志,她这一死,令徐庶非常伤心,甚至愤恨,所以徐庶自然是不可能帮助曹操了。而曹操这边,因为知道徐庶母亲的死,和他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也不敢多做逼迫,准备让时间冲淡一切。另外,曹操之所以将徐庶骗到自己的手下,其实真正的目的也不是让徐庶给他效力,而是让徐庶不要给刘备效力!这一点,其实我们通过水镜先生和刘备的对话便可以看出来!

当年刘备逃难,意外来到了水镜先生的住处,双方互相寒暄起来。水镜先生询问刘备,为啥会落魄如此?刘备回答,是因为命运多舛。其实刘备的这个回答非常符合正常人的思维,大家遇到困难和危机,总是会感叹命运的不公,刘备也是这样的。不过在水镜先生看来,命运这东西非常玄乎,并没有涉及到问题的本质,刘备之所以混了这么多年还如此狼狈,并非是因为命运弄人,而是因为刘备缺乏人才!

很多人会疑惑,刘备手下文臣猛将无数,怎么会缺乏人才呢?事实上,当时的刘备也是这样疑惑的,不过水镜先生随后的一席话,直接解开了刘备的疑惑,水镜先生说刘备手下虽然有很多的文臣猛将,但缺乏经世济国的人才,说白了,刘备缺乏顶级谋士!刘备一想,水镜先生说得对啊,于是开启了寻求顶级谋士的步伐,最终找到了徐庶,并对徐庶委以重任!也正是在徐庶的帮助下,刘备才能够以劣势兵力大败曹仁,令曹操震动!

在此之前,曹操知道刘备虽然强悍,但只能是小打小闹,因为他知道刘备缺乏顶级谋士相助,但这一次刘备大败曹仁,让曹操感到非常意外,所以他让手下去探查,结果就发现了徐庶。在程昱的解释下,曹操知道徐庶就是那种顶级谋士,所以他宁愿使诈,也要把徐庶骗过来,而目的就是为了让刘备无法补齐短板,无法获得顶级谋士!哪知道,走了徐庶,却来了诸葛亮,刘备仍然做大做强了……

当然了,这都是后话了,我们只说曹操对于徐庶的态度。曹操手下本身有非常多的顶级谋士,所以徐庶鼎力相助,这对曹操来说,自然是非常好的,但是若徐庶不愿意为曹操出谋划策,曹操其实也没啥损失,只要徐庶别帮刘备出谋划策就行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即便徐庶在曹营中没有献出一谋一策,曹操仍然没有惩罚徐庶,因为曹操并没有损失什么,就浪费几口粮食而已。相反,若是杀了徐庶,那么很可能会吓到刘备阵营的人,大家会想,你看徐庶投降了曹操,结果被杀了吧?这谁还敢投降啊?


正史中的徐庶

三国演义中的徐庶,确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并没有帮曹操出谋划策,但是在正史中,徐庶却并非如此!简单的举个例子,在曹丕篡汉登基的劝进表中,徐庶的名字就在上面,这不就是徐庶为曹魏出力的明证吗?徐庶劝曹丕称帝,这算是什么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白了,徐庶此时已经是完完全全的魏臣了,他是在真心诚意地为魏国出力!

徐庶原本是豫州颍川人,不过他一开始是舞枪弄棒的,所以他应该算是寒门出身,并非颍川士族的那一伙人。后来董卓祸乱朝堂,导致天下大乱,徐庶逃到了荆州,和诸葛亮相识相知,成为了好友。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诸葛亮对徐庶大赞,认为徐庶有大才,日后可以做刺史、郡守这样的大官。再后来,徐庶投靠了刘备,深受刘备的器重。刘备想要做大,必须得不断吸引人才,于是徐庶又把好友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于是便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说的是徐庶离开刘备前,才将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但在正史中,其实徐庶早就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而且徐庶和诸葛亮还在一起共事了许久。直到刘表去世,曹操率军南下,徐庶才和诸葛亮分开,而徐庶之所以离开诸葛亮和刘备,则是因为他要去拯救母亲!

当时的徐庶母亲,并不在许都附近,而是在荆州,和徐庶一起,只不过因为曹军来得太快,在长坂坡追上了刘备众人的家眷,徐庶的母亲才遭到俘虏。

《三国志》: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

徐庶因为母亲遭到曹军俘虏,不愿母亲受罪,所以主动辞别刘备,投靠曹操,这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对母亲而言,徐庶非常孝顺,对刘备而言,徐庶也算是比较耿直了,主动辞别刘备,上演了一副君臣相知又被迫分离的画面。不过对于曹操来说,其实徐庶的投降,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

演义中,徐庶投降,至少在曹操看来,是削弱了刘备的实力,让刘备少了一个顶级谋士。但是正史中,徐庶投降,是发生在长坂坡之战后,此时的刘备,实力已经衰弱到了极点,而曹操那边,则已经拿下了荆州,实力非常强大,所以对曹操来说,徐庶的投降,其实和其他荆州人投降没啥两样,他就是个普通的降将,随意安置一下便可以了,只要不伤了降将的心便可。

正史中的徐庶,投降的时间节点并不是非常好,所以他在曹营中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安置,然而我们从后面可以看到,徐庶被封为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还进入了曹丕的劝进表,可见徐庶在曹营中,并不是未献一计一策的,要不然他不可能得到升官!也就是说,其实徐庶投降曹操以后,其实一直是在不断的往上爬,只不过他并没有爬到类似于诸葛亮那么高的官位。而这也正是曹操没有惩罚或者杀掉徐庶的原因!

现在问题又来了,既然徐庶在曹营,并非一言不发,而是努力的往上爬,那么为何他的官职却并不是非常高呢?这里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看看诸葛亮说的话我们就懂了!

《魏略》: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曾派人打听过徐庶的消息,得知徐庶只是做到了右中郎将、御史中丞,于是心生感叹,说“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这句话翻译成我们现代的白话文,就是说魏国的人才这么多啊,竟然连徐庶这样的大才都不重用!而这句话,其实也回答了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都说徐庶没有献出一计一策,那曹操为何不惩罚他?

既然诸葛亮知道徐庶做到了御史中丞,那么他就知道徐庶在魏国并不是未献一计一策,不然徐庶根本不可能做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而后诸葛亮又好奇为何徐庶职位和自己差距这么大,最终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因为魏国人才太多,徐庶虽然极力往上爬,但他出身寒门,且能力确实没有其他人强,所以一直升不上去!

结语

综合来看,曹操之所以不惩罚徐庶,主要是因为徐庶在曹营,并不是不愿意出谋划策,相反,他还是会主动往上爬的,只不过曹魏的人才太多了,徐庶的竞争力并没有那么强,所以只能爬到御史中丞的这个位置!而这一点,诸葛亮其实是完全看明白了的,他的那句“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便是明证!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魏略》《三国演义》)

点赞3、南平市 网友:棲止掌□

这正是曹操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不该杀的他杀了,比如华佗,比如孔融。该杀的他反而不杀了,比如关羽,比如徐庶。

我想,尽管徐庶进了曹营一言不发、一计不献而曹操不杀他,主要是徐庶已经不能为他人献策,不能给曹操再带来罗乱就无所谓了,不杀他,会让自己手下的众多谋士感到曹操的惜才之情,死心踏地的跟随曹操。二者是徐庶之母为忠义而自尽身亡,这是曹操当时所没想到的,这种史上的大义,是震动人心的,是人们所推敬的。曹操深知人心所向,就不敢也不能再杀徐庶,如果杀了徐庶,曹操就会落得个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历史大罪名。

曹操是个大政治家,杀谁不杀谁,他都有政治上的大思考。

点赞4、石嘴山市 网友:武妖帝

徐庶,本命徐福,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人士。徐庶本为东汉末年刘备的谋士,但后来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抓获,不得已进入了曹操的阵营。而“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歇后语,想必读者朋友们也都听说过。那么,作为一个曹操费劲千辛万苦,甚至不惜使出不光彩的手段才得到的谋士,徐庶在曹营中未献一计一策,曹操为什么不惩罚他?

首先,我们得从曹操的性格说起。虽然后世给曹操的评价经常是略带贬义的“奸雄”,但从现实上来讲,曹操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重情重义,胸怀宽广,爱才惜才的好主子。这一点从曹操对忠义之士关羽的礼遇中就可看出。徐庶虽不愿在曹营中献计,但这恰恰反映了他的忠义守信。曹操爱才,尤爱有才又有气节之人,而徐庶刚好就是这样一个典范,也难怪曹操不愿责罚他了。

再次,我们得看看当时的天下形势。天下三分,国势大乱,正是各方求贤若渴,广纳贤士之时。而曹操身为当时三大势力之一,对人才的渴求也是非常迫切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诗简直成了曹操爱才的金字招牌。而徐庶本就是曹操运用极端手段方才得到的谋士,也就是徐庶是受到胁迫不得已才归顺曹操的,但徐庶身在曹营可心在汉啊。是曹操失礼在先,如果因徐庶不献策而责罚于他,简直就像砸了自己爱才的招牌一样。试问,如果因为不献计就会受到的责罚,又有谁敢去投奔曹操呢?这样一来,不但更加得不到徐庶的忠心,还会被天下人所不齿。

还有就得从徐庶本身说起了。能使曹操不惜名声,使出不光彩手段也要得到的人才,自然不会是草包一个。徐庶可是当时的名士,名气极大,才略、心计、学识皆属一流。这样一个尖端人才,多少双眼睛盯着呢,曹操一旦责罚他,必定引来非议之声。换句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舆论压力太大啦,实在是承受不住啊。况且,虽然徐庶不能为自己所用,但他的存在就犹如一块磁石一样,将他纳入麾下,便于曹操吸引更多人才前来投奔,肯定也是没有坏处的。

最重要的是,徐庶进了曹营,就不能为刘备献策了,削弱了对手,就等于加强了自己。对于曹操来说,只要徐庶不为刘备所用,不与自己为敌,就已经是大大的帮助了。曹营中也算是人才济济了,并不会因为缺少一个徐庶的参与而无人可用。徐庶虽然足智多谋,但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啊,徐庶没有为曹操献策的心,强逼他说,也不一定可以说出非常有益裨的建议。况且,徐庶虽然不给曹操献计,也不代表没有给曹魏集团出过力啊。要知道徐庶最后可是官至御史中丞呢,曹操又不傻,没有丝毫贡献的人也不可能达到如此高位。徐庶可算是一个通才了,就算不做谋士,做做普通官员什么的,想来也不会做得太糟糕。

徐庶一生坎坷,命运多舛。被迫来到曹营后,信守了他 “不发一言”的诺言,以至于在曹魏历经数十年,不管在政治还是军事上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几乎算是默默无闻。虽然他并没有被曹操责罚,但对一个心怀天下,渴望与明主“共图王霸之业”的谋士来说,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才是最为痛苦寂寥的吧。

点赞5、吐鲁番市 网友:长年泪痕

曹操骗到徐庶后,徐庶未向曹操献过一计一策,而曹操没有惩罚他的原因有三个: 一、因为徐母死于曹营,作为儿子的徐庶已经心如死灰,如果曹操杀了他,就如同杀了一个愿死的人,所以曹操杀了他并不解恨;二、徐庶在当时也算得个有名的贤人,如果曹操囚禁或杀了他,就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断了贤路;三、曹操把徐庶闲置起来,使他不能帮刘备,就等于帮了自己。基于上述原因,曹操没有惩罚徐庶。

点赞6、汉中市 网友:凉夜i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就是徐庶!

徐庶,因为老母亲被曹操骗了去,为了救母亲,挥泪辞别刘备。

刘备不肯放徐庶走,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也承诺了好多,要是你不走,以后丞相的位子就是你的!好不好?


徐庶心想:“别忽悠我了,你还不知道活到哪天呢?我跟着你,早晚死路一条,我还是趁早撤吧?”

徐庶心里这么想,嘴上却说:“主公啊,不是我想走,其实我想留,但母亲在曹操手里,我不走,母亲有性命之忧啊!”

刘备哀求道:“那等你母亲百年之后,再回来找我,好不好?”

徐庶苦笑道:“主公,那会让天下人耻笑的!”

刘备默然不语,徐庶是铁了心要走了,谁也拦不住!


此时的刘备,处境异常艰难,曹操大军压境,刘备朝不保夕,随时可能玩完,就算留下徐庶,怕也于事无补。

这天夜里,刘备陪着徐庶喝了一整宿的酒,这酒,说白了,全是泪!天亮之后,徐庶要走了!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个,送了一程又一程,大约走了十几里路,眼看就要到边境了。

刘备不敢往前走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二人互飙了几行热泪,之后徐庶头也不回地走了!

刘备翘首望着徐庶远去的背影,内心翻起阵阵酸楚,两行热泪不争气地夺眶而出。


徐庶的身影越来越小,后来,前面有几棵树,恰好挡住了徐庶的身影,刘备指着树大骂,来人啊,把它砍了。张飞派人砍了树,刘备又远远地看着,直到小圆点消失不见。

徐庶临走之前,曾说他到了曹营之后,终生不为曹操谋一策,他做到了吗?

演义中说没有!但事实上他有,还出了不少主意!

刘备被骗了!

曹操阵营人才济济,多如牛毛,曹营人才结构趋于稳定,徐庶去了,连个谋士都混不上。

后来,曹操死了,曹丕继位,徐庶的春天终于来了!这一年,徐庶写了一篇劝进表,劝曹丕快点当皇帝,老百姓翘首以盼,言辞极尽歌功颂德、曲意逢迎之能事!


徐庶不敢用徐庶之名,担心刘备知道了,嘲笑于他,而是用了徐福之名!这叫心怀鬼胎!

三年之后,徐庶得到了提拔,成了御史大夫,这是个言官,专门给别人提意见的!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呵呵!不过是说书人美好想象而已!

事实上,徐庶发了许多言,说的比谁都多!

徐庶,这是哪门子身在曹营心在汉,我看,他就是个彻头彻尾、自私阴险的大骗子,欺骗了所有人!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