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影视娱乐

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提问时间:2023-07-05 11:44关键词:汉武帝,汉武,景帝

问题补充: 是否真能不杀?为什么?

点赞1、昭通市 网友:柠檬树叶

为了救人,窦婴拿出汉景帝的遗诏,结果汉武帝一查认定这是伪诏,窦婴不仅没有救下人,反而搭上了自己的命,说来也真的是令人唏嘘,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窦婴拿出的遗诏究竟是真的还是伪造的?

窦婴是西汉窦漪房窦太后的从侄,因为窦漪房成为汉文帝的皇后而成为窦氏外戚的重要成员,位高时是汉景帝的托孤大臣,官居大将军、丞相,门客无数,落魄时身无一职,门客都离他而去,让他成了孤家寡人,虽说窦婴本身算是一个不错的臣子,但唯一一点那就是不懂得退隐。

即便落魄了,没什么指望了却还是不肯闭门谢客,反而还想着昔日的荣光,与灌夫相知相交,试图和田蚡继续再争一争,即便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他还是不愿意就此沉寂下来,也就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杀身之祸。

与灌夫相交本不是什么大事,但这个灌夫是个意气用事、很容易冲动的人,他曾在七国之乱中立下战功,但后来数次犯法,属于朝廷中的官员都不愿意结交的一种人,但窦婴不一样。

窦婴在窦太后去世之后已经没有了官职,也不再被汉武帝信任,门客基本都投奔了田蚡,所以窦婴很看重灌夫,两人其实算是互相借势,想抱团取暖,说不定能打开一个对彼此有利的局面,结果局面没打开,两人双双赴死。

这其中还牵扯到另一个外戚,即田蚡,田蚡是王娡的亲弟弟,因为王娡的关系而摇身一变成为王氏外戚的一员,但最初,王氏外戚势力是无法同窦氏外戚相比的,因此田蚡在汉景帝时期还只是一个郎官,经常跑到窦婴家中拉关系,姿态放得很低。

等到王娡成为汉景帝的皇后,田蚡的身份也随着显贵起来,尤其是汉景帝去世而刘彻即位之后,王娡成为皇太后,田蚡也就真正显贵起来,并成为武安侯,地位和魏其侯窦婴差不多,这样一来,两个人之间就有了潜在的斗争。


而且汉武帝即位之后,窦婴成为丞相,背后是窦太皇太后,田蚡成为太尉,背后是王太后,看起来似乎是窦婴地位更高,但事实并非如此。原本窦婴和田蚡的爱好差不多,因此向朝廷推荐的人也都差不多,但那些人偏偏与窦太后的爱好背道而驰,结果就是这些人都丢了官,而窦婴和田蚡也丢了官。

但丢官和丢官是不一样的,窦婴丢官是真的丢官,被窦太后厌弃了,但田蚡虽然丢了官,还有一个王太后器重他,照样和之前一样忙碌,而且门客显然比窦婴那边更多。

等到窦太后去世,田蚡就成了丞相,而窦婴依然还是没有一官半职,这个时候原本是窦婴退隐的时候了,只不过他不甘心,即便门客都走了,他还有灌夫,两个人好的和一个人似的。眼看着窦婴的门客都跑得没影了,他也替窦婴着急。

有一次,灌夫去拜访田蚡,两人说起了窦婴,田蚡客气的对灌夫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但你又正好在服丧,这实在是太可惜了。”

明眼人一听就知道田蚡不过是客气话,压根就没想过去拜访窦婴,但偏偏灌夫信以为真,说:“您都肯去了,我哪还在意什么服丧呢?我一会就去告诉魏其侯,让他做好准备,明天您早点过去。”田蚡不甚在意的点了点头。

结果窦婴和家人准备了一晚,一直为酒席做准备,结果怎么等也没有等到田蚡,灌夫只好跑到田蚡家中将田蚡叫了来,田蚡慢吞吞到了窦婴家,席间,灌夫和田蚡闹得很不愉快,这是两人对一次将矛盾放在了明面上。

再后来,田蚡想要窦婴的一块地,但窦婴不给,和灌夫一起骂田蚡,更让双方的矛盾升级。公元前131年,田蚡和灌夫再次发生矛盾,还闹到了汉武帝那里,汉武帝不予理会,双方在宾客们的调解下暂时和解,很快田蚡娶妻,王太后特意下令让列侯和皇室的人都去喝酒,窦婴拉着灌夫也去了。

灌夫在宴会上因为大家都看不起他和窦婴而骂了几句,虽然最后被窦婴劝回了家,但这件事却被田蚡拿出来做文章,让长史弹劾灌夫,于是灌夫入狱,他过去的事情也被一件件抖了出来,甚至他的家族里的人也要被一个个揪出来。

可叹如今的窦婴人微言轻,根本无法利用自己的力量将灌夫救出来,于是不得不给汉武帝上书,汉武帝倒没有难为窦婴,而是允许窦婴将事情的经过说了出来,两人还一块吃了饭,最后汉武帝让窦婴和田蚡在东朝辩论。

汉武帝是想给窦婴一个机会,无奈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一件事,即便窦婴说得多在理,很多人也不敢公开支持窦婴,更何况还有一个王太后一直在关注着这件事,窦太后在的时候,王太后或许会给窦婴面子,到那窦太后不在了,她就只会护短。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灌夫和他家族的人都入了狱,择日处斩,而窦婴也因为有些话所说非实而入了狱,眼看着灌夫要被杀,窦婴知道这个时候必须使出杀手锏,他想起来家中的遗诏,汉景帝临终前让窦婴辅政,同时给了窦婴一份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窦婴希望这份遗诏能换得汉武帝的再次召见,不过,窦婴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这份遗诏拿出来不仅没救下灌夫,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原来汉武帝看到窦婴侄子呈上的遗诏之后,就命人查找宫中的存档。诏书一般都是一式两份,还要存档记录。

但汉武帝经过查证之后,发现宫中并没有一模一样的遗诏,也没有记录存档。所以汉武帝认定窦婴拿出的这份遗诏根本就是伪诏,伪造遗诏那是死罪,即便汉武帝想保下窦婴也是不能了,灌夫被灭族之后,窦婴也很快被弃尸渭城。

那么这份遗诏究竟是不是伪诏呢?大概率是真的遗诏,窦婴为官数年,不可能不知道伪造诏书是个什么罪,而过去了这么多年,这遗诏被拿出来后一定会被查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怎么可能伪造遗诏?他本来就是拿出来救灌夫,又怎么可能拿出一份伪诏的遗诏来呢?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遗诏是真的,那怎么宫中没有另一份和存档呢?很多人可能会想到是不是汉武帝、王太后和田蚡动了?这似乎也不可能,唯一能动的可能就是皇帝,下令毁了宫中的遗诏,然后也将存档条目给删掉,重新登记其他的,这是一个大工程不说,汉武帝也没有理由这样做。

实际上汉武帝在当时并不像除掉窦婴,或者是没想在那个时候除掉窦婴,他还指望窦婴和田蚡继续斗下去,他好坐收渔翁之利,毕竟两人都是外戚,都是汉武帝忌惮的存在。

从汉武帝对这件事的处置就可以看出来,汉武帝是想给窦婴一个机会的,所以才有了东朝辩论,只不过百官很多不敢说实话又有王太后的庇护,窦婴输了而已。即便是窦婴拿出的遗诏被证伪,汉武帝也没有想要处死窦婴,只是将他关进了监狱,只不过后来又有了变故。

“或闻上无意杀魏其,魏其复食,治病,议定不死矣。乃有蜚语,为恶言闻上,故以十二月晦论弃市渭城。”

所以不可能是汉武帝将这遗诏从宫中毁去了,而田蚡并没有那么大的能量,至于王太后也不需要这样做。但既然遗诏是真,而宫中没有存档,唯一的可能性就是汉景帝欺骗了窦婴。

我们看这个遗诏,意思其实就是允许窦婴在特殊时候能够便宜行事,这样的一道遗诏对汉武帝绝不是一件好事,倘若窦婴真的拿出来为难皇帝或者被窦太后利用,那汉景帝不就是给儿子制造了一个天大的麻烦吗?汉景帝能帮着外人对付自己的儿子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个遗诏很可能就知道是窦婴有,而宫中压根没有,也就是说汉景帝将这个遗诏给了窦婴之后,另一份或许直接就给毁了,更没有存档目录。而汉景帝许下这个单方面的遗诏,其目的就是笼络窦婴辅佐汉武帝。

要知道汉武帝即位的时候年纪尚幼,如果窦太后再想折腾什么,很容易就可能成功,而窦婴当初曾当着窦太后的面劝说汉景帝不要将皇位传给弟弟,从这一点来说,窦婴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忠于国家的,他能阻止窦太后做不利于汉武帝的事情。

所以汉景帝希望窦婴能够好好辅佐汉武帝,而这个遗诏正是汉景帝在告诉窦婴,他是如何信任他,看重他,窦婴如何能不尽忠?倘若窦婴后来变了心,被窦太后利用或者他自己就有了别的心思,拿这个遗诏做文章,那必然是窦婴的死期,因为宫中压根没有存档。

不得不说汉景帝真的是精明,下了这么大一盘棋,但或许他也没有想到,窦婴拿出遗诏来并不是不利于汉武帝而只是想要再次见一见汉武帝,为灌夫求求情而已。窦婴也不知道自己竟然栽在了汉景帝手中。

那么问题就来了,倘若他没有拿出这份遗诏,汉武帝还会不会杀他呢?

从这件事上汉武帝所持的态度来看,他并没有想那么早杀掉窦婴,甚至他本来还想给窦婴一个机会的,只不过后来造成了不得不杀的局面。如果当初窦婴没有拿出这个遗诏,汉武帝不可能杀掉窦婴,至少在灌夫这件事上不可能杀掉窦婴,他还指望窦婴和田蚡继续斗下去呢。

但这件事之后,汉武帝会不会杀窦婴,就看窦婴自己的了,倘若他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从此闭门谢客,或者告老还乡,或许还能得个善终,如果他继续留在京中和田蚡斗智斗勇,最终的结果自然还是会被汉武帝除掉。

不过,灌夫这件事中,汉武帝倒是歪打正着,窦婴被杀之后,第二年,田蚡天天做恶梦,总是梦到窦婴和灌夫,他知道是自己害死了灌夫和窦婴,一个承受不住就病倒了,然后很快去世,汉武帝几乎没费什么力气就一下子除掉了两个外戚。

点赞2、邹城市 网友:红唇△

无论是否有遗诏,窦婴必须死,只不过想杀他的并非汉武帝罢了。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皇后,历经汉景帝、汉武帝两朝皆被尊为太后,在朝中有很大的发言权。

虽然窦婴靠着窦太后的关系步入仕途,然而他确实外戚中的一股清流。

他为人正直、忠于汉室,是汉景帝时期非常重要的大臣,巅峰时期官至丞相,受封为魏其侯,军国大事皆要征求他的意见。

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窦太后去世,窦婴便失去了依靠,丢了官职赋闲在家。

此时,朝中最有权势的人当数田蚡,他是王太后的弟弟,而王太后则是汉景帝的皇后。

窦婴失势后,体会到了什么叫树倒迷糊散,那些以前围着他转的官员,全都跑到田蚡那里去了。

就连他的门客全改投田蚡门下。

当然,窦婴还是个明事理的人,他不怪田蚡,但是却对于那些见风使舵之人十分不满。

当时,唯一没有弃窦婴而去的人只有灌夫一个。

灌夫这人刚正不阿,属于那种眼里揉不进一点沙子的人,因此他和窦婴很投缘。

随着二人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他们竟然结成了莫逆之交。

然而此时窦婴还不知道,正是因为灌夫,使得自己丢了性命。

一日,灌夫前往田蚡府上拜见,想要帮窦婴与田蚡牵上线,帮窦婴东山再起。

二人聊的很尽兴,田蚡此时说原本想和灌夫一起去拜访窦婴,奈何灌夫正在服丧期间,不方便参与宴饮,只得作罢。

这明显就是个客气话,结果灌夫竟然当真了,他表示只要田蚡愿意赏光驾临窦婴府上,自己愿意豁出去作陪。

田蚡还以为他在开玩笑,便随口答应了。毕竟那时候服丧是大事,没人敢破了丧期的规矩。

结果,灌夫回去后立刻和窦婴说了此事。

窦婴一听,也想和田蚡搞好关系,于是连夜为田蚡的到来做准备。又是买酒卖肉,又是打扫屋子准备酒席,一直忙到第二天。

就在窦婴一家翘首以盼的等待中,田蚡却迟迟没有出现。

这下子窦婴觉得很丢面子,而灌夫更是觉得被欺骗了。

于是灌夫直接找到了田蚡的府上,问他为何没有赴宴。

当时田蚡正在睡觉,硬是被灌夫给吵醒了,心中自然对其不满。

但是当他听说窦婴为了这次酒宴准备了一整晚,然后为了迎接自己一直没吃东西,又觉得不好意思,便跟着灌夫走了。

一路上,灌夫嫌田蚡走得太慢了,不断催促他。

等到了窦婴家,灌夫又因为田蚡没有起身回应自己的邀请,不合礼数,于是对其大加讽刺。

最后还是窦婴看不下去了,将灌夫拉走,并向田蚡道歉,这事情才算了结。然而此时田蚡已经将灌夫列入黑名单了。

从此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灌夫这人是个直性子,喜欢打抱不平。不仅不会做人,而且也不会察言观色。

田蚡位高权重,别人都忙着讨好他,唯独灌夫竟然不断招惹田蚡。窦婴有这么一个能闯祸的朋友,他死得不冤。

后来田蚡看上了一块地,打听之下是窦婴的,于是派人向窦婴索要。

窦婴当时没了官职,他能仰仗的也只有这么些家产了,自然严词拒绝了田蚡的无理要求。

窦婴好歹也是个列侯,拒绝也就拒绝了,田蚡也不能做得太过分。毕竟窦婴在朝中还是有人替他说话的。

然而令人无语的是,灌夫知道此事后,竟然私下将田蚡大骂一通,还让田蚡知道了,这下子田蚡彻底记恨上灌夫了。

接着,田蚡出手了。

他向汉武帝举报,称灌夫在老家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当地百姓苦不堪言,请求严惩灌夫。

当时汉武帝还未掌权,只得将此事交给田蚡处理。

就在田蚡准备大查特查,好好整治灌夫的时候,灌夫也放出风声,称自己手中有田蚡作恶的证据,田蚡如果敢动他,他就把这些东西曝光,到时候大家一块玩完。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田蚡先怂了,于是找来中间人,与灌夫达成了和解。

当然,除了窦婴以外的所有人都明白,田蚡与灌夫已经成为死敌,双方不死不休。

窦婴是个正人君子,他天真的以为此番和解,田蚡和灌夫的恩怨已了。

公元前131年,田蚡迎娶了燕王之女。

虽然此时的诸侯王已经没有多少实权了,但是地位崇高。此次联姻使得田蚡的身份更上一层。

王太后对于此次婚事非常满意,特意下旨所有宗室和列侯都要前去祝贺。

窦婴身为列侯,自然也要前往。到这时候了,他还不忘拉上灌夫,大概是想借着喜事让灌夫和田蚡的关系有所改善吧。

灌夫知道自己和田蚡已经是势不两立的关系了,此次前往必定会闹出更大的不愉快,于是极力拒绝。

然而窦婴认为灌夫多虑了,一个劲地拉他去。最后胳膊拽不过大腿,灌夫被窦婴强行拉到了宴会现场,一场悲剧即将上演。

到了宴会现场,灌夫的老毛病开始犯了。

他看到田蚡敬酒的时候,所有人都匍匐在地,而窦婴敬酒的时候,只有他的好友起身相迎,其他人能起身都懒得起。

灌夫一看,这群人太欺负自己的好友了,又想打抱不平了。于是他起身开始一个个地给人敬酒。

当他敬到田蚡的时候,田蚡只是欠了欠身子,说自己不胜酒力,就不喝了,其行为非常无礼。

灌夫的暴脾气一下子就被点燃了,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招惹不起田蚡,于是将火发到别人身上。

他给窦贤敬酒的时候,窦贤正忙着和程不识说悄悄话,压根没有注意到灌夫。

这下子灌夫找到出气筒了,张口就对着窦贤破口大骂,说他是小人、没礼数。

田蚡一看,这灌夫表面上是在说窦贤,实际上是在打自己这个宴会主人的脸。他大闹宴会,明显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但是在座的都是有身份的人,田蚡也要注意形象,于是一边为窦贤辩解,一边劝灌夫别闹了。

以灌夫的性格,这事只会越闹越大,最后二人彻底谈崩了,

其他人一看,知道要闹出大事情了,由于怕受到牵连,纷纷找借口离开了宴席。

此时现场只剩下田蚡及其家人、灌夫还有窦婴了。

田蚡也不废话,他早看灌夫不顺眼了,于是声称这次宴会的客人都是受王太后的诏令而来,灌夫骂窦贤,就是对王太后的大不敬,理应治罪。

接着便派人将灌夫给押入大牢,又派人网罗灌夫的罪名,连其亲属都不放过。

这导致灌夫的亲属纷纷躲了起来,而灌夫又身在大牢,这下子灌夫即使拥有田蚡作恶的证据也派不上用场。

窦婴一看,这可不行呀。自己的至交好友被抓,自己怎能无动于衷。于是他不顾家人的劝阻,一意孤行去营救灌夫。

然而窦婴此时连个官身都没有,只是个白拿俸禄的魏其侯。

最后他只能求到汉武帝那里,向汉武帝说了一堆灌夫的好话。

对于汉武帝来说,他也想帮灌夫,因为田蚡是汉武帝掌权的一大障碍,他早就想夺回自己的权力了。

可惜汉武帝头上有个王太后在,只要王太后在一天,汉武帝便动不了田蚡。

于是汉武帝在朝中举行了一次辩论,让田蚡和窦婴争论,让群臣来发表意见,以此结果来决定如何处置灌夫,这场辩论史称东朝廷辩。

其实,汉武帝是想借此事看看群臣的态度,到底有多少人是依附田蚡的。

除此之外,也想要借助灌夫、窦婴等人打击下田蚡,如果能够稍微削弱下田蚡的势力就更好了。

在东朝廷辩上,田蚡与窦婴据理力争,两人说的都看上去有理,但是两人说的内容却截然相反矛盾重重,很明显有一个人撒谎了。

而群臣这边,只有少数正直之士或者和窦婴交好的权贵敢说真话,其余人由于畏惧田蚡的权势纷纷闭口不言,尽量两边都不得罪。

汉武帝觉得这个结果索然无味,干脆提前离开了。

当他前往王太后的寝宫请安的时候,早已得知此事的王太后把汉武帝好好训斥了一番。

汉武帝没办法,只得按照王太后的意思彻查灌夫和窦婴。

结果一查,灌夫本身确实查不出问题,奈何他在老家养了很多门客,这些人横行乡里,他们的罪全被算到灌夫头上了。

灌夫因此被判满门抄斩。

至于窦婴,因为一直替灌夫说好话,现在灌夫被定罪,窦婴也就落了个欺君之罪,被关了起来。

本来吧,事情到了这一步,窦婴应该及时收手了。

奈何他不忍心看着灌夫一家被查抄,于是决心放手一搏。

当初汉景帝曾经给了他一份诏书,让他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凭诏书直达天听。

于是窦婴让自己的儿子拿着诏书去宫里找汉武帝,请求他再见窦婴一面。

结果就是这份遗诏要了窦婴的性命。

既然是先帝遗诏,汉武帝自然不敢怠慢,立刻派人核对宫中记录档案。

然而却没有找到关于这条遗诏的相关记录。

这下子,窦婴因为伪造先帝遗诏的,而被判处死刑。他不仅没有能够救下灌夫,还把自己的小命给搭进去了。

那么,如果窦婴如果不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就不会杀他了吗?

答案是一样会杀,只不过让窦婴多活一阵子罢了。

实际上汉武帝无心杀他,甚至希望他能活下去继续和田蚡斗,真正想杀窦婴的是王太后和田蚡。

当时王太后把持朝政,汉武帝无法忤逆她的意思。

王太后和田蚡觉得灌夫十分可恶,总是和田蚡作对,田蚡本来没招惹他,每次都是他主动招惹田蚡。

而以灌夫的身份,二人根本没什么交集,所以灌夫的做法不合理。

在王太后他们看来,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一切都是窦婴在背后指使的。

比如那次田蚡家的喜酒,灌夫原本没有资格前往的,是窦婴带他去的。而且灌夫被定罪后,也是窦婴处处维护他,和田蚡作对。

这些都是很好的证据。

而且窦婴是有动机的。窦太后在世的时候,窦婴是丞相,田蚡都要讨好他。现在田蚡当了丞相,都要却丢了官,他因此嫉恨田蚡也很正常。

因此,在王太后和田蚡看来,光杀了灌夫无法解决问题,想要真正一劳永逸,必须除掉窦婴。

只不过他们还没出手,窦婴自己就把罪名送上门了。

那么,那份遗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应该是汉景帝设的一个局。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宫中确实没有关于这个遗诏的档案记录。

皇帝留下一份遗诏,会在很多记录里留下痕迹的。就算王太后想销毁这些痕迹,也必然会删除的不干净,留下一些蛛丝马迹。

以司马迁的严谨,既然他在《史记》中说没有相关记录,那么就是没有。

但是如果那份遗诏真的是伪造的,窦婴绝不会拿出来,做过丞相的他不会不知道宫中有档案记录可以核对的。

他不会犯傻作死。

所以,他的遗诏应该也是真的。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能够解释这一情况:那就是汉景帝确实给了窦婴遗诏,但是并未在宫中留下档案记录。

汉景帝这么做,就是为了坑窦婴。

汉景帝时期,处处受到窦太后的压制,虽然窦婴忠心可鉴,但是他毕竟是窦太后的亲戚,汉景帝不得不防。

万一汉武帝时期,窦婴威胁到汉武帝的地位,这份遗诏就是他的催命符。

窦婴不用还好,一用就是死罪。

这么说来,想杀窦婴的也有汉景帝一份。

最后,窦婴在王太后和汉景帝共同的努力下,被处死了。

他的是实在是令人惋惜,在整件事情中,其实他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明明招惹田蚡和王太后的是灌夫,没他窦婴什么事情。结果王太后和汉景帝都想算计他。虽然汉武帝想放了他,奈何此时他受制于王太后,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窦婴被处死。

也许,以他的性格,一开始就不应该做官。

点赞3、铁岭市 网友:静若繁花

窦婴可能真的有遗诏,但遗诏是一式两份,宫中那份又不见了,所以汉武帝不杀他都不行。


窦婴是汉武帝奶奶窦太后的堂侄,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他以大将军的身份参与平乱,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魏其侯,与条侯周亚夫一起成为权势最高的大臣。

最风光的时候,窦婴家门客众多,前去巴结他的人络绎不绝,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做田蚡的人,他为了讨好窦婴,无所不用其极,甘愿跪在地上像窦婴的孙辈一样服侍,窦婴对此感到很满意。

田蚡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弟弟,也就是汉武帝的舅舅,只不过他当时他还只是个郎官,地位非常低,只能通过巴结窦婴来获得提升的可能。

到了汉景帝晚年,田蚡逐渐得到重视,担任了御史中丞;等到汉武帝继位后,他更是被封为武安侯,在地位上与窦婴平起平坐了。

不过,田蚡这个人野心很大,他想要成为丞相,但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窦婴,于是提拔大批名士出来做官,让他们协助自己对抗窦婴。

眼看窦婴和田蚡的对抗就要升级了,汉武帝横插了一杠,他发起了儒学改革,分别任命田蚡和窦婴(二人均崇尚儒学)为太尉和丞相,但这件事遭到了崇尚黄老学说的窦太后的阻扰,田蚡和窦婴上任不到一年就被罢黜了。


虽然都赋闲在家,但因为窦太后不支持窦婴,而王太后(汉武帝之母王美人)却大力支持田蚡,还时常让田蚡参与商议国事,因此田蚡家门口天天都是车水马龙,前去巴结他的人很多,而窦婴家则门可罗雀,根本没人搭理他。

更有甚者,之前依附于窦婴的人见他失势了,便纷纷跑去投靠田蚡,田蚡为了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便善待这些投靠他的人,因为这件事,窦婴与田蚡的矛盾加深。

尤其是在窦太后去世之后,在王太后的影响下,汉武帝任命田蚡为丞相,没了靠山的窦婴则继续受到冷落,只有一个叫做灌夫的人对他不离不弃。

灌夫本姓张,因为祖上是西汉开国功臣灌婴的家奴而被赐姓灌,起初他担任中郎将,后来因为战功而升任太仆,他性情刚直而好酒,有一次在宫中喝醉酒,将窦太后的弟弟窦甫给殴打了,汉武帝担心他被窦太后杀掉,便将他任命为燕国国相。

后来,灌夫因为犯法而被贬为平民,他便带着巨额家产来到长安居住,并召来数百游侠作为门客,因此形成了一股很大的江湖势力。


起初,灌夫打算靠着窦婴的关系去结交权贵,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窦婴则希望让灌夫帮助自己铲除那些背叛他的人,因此两人其实是互为援助的关系,但两人交往的时间长了,觉得彼此都很投缘,便逐渐成为生死与共的好朋友。

原本,灌夫跟田蚡是没什么恩怨的,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两人势同水火。

有一次,田蚡在回家途中偶遇灌夫,他说准备去拜访窦婴,从而缓解关系,灌夫便说他可以牵线搭桥,请田蚡第二天去窦婴家中赴宴,田蚡表示赞同。

其实,田蚡当时喝醉了酒,只是随口说说罢了,他根本没打算去拜访窦婴,毕竟他贵为丞相,怎么可能屈尊去政敌家里做客呢。

但灌夫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便跑去告诉窦婴,窦婴便和妻子买来许多酒肉,还将屋子打扫干净,一直忙到天亮才准备好宴席。

窦婴左等右等,就是没等来田蚡,灌夫刚直而性急,便跑去田蚡家中,却发现田蚡还在睡大觉,灌夫就有些不高兴了,田蚡知道自己理亏,便说自己喝醉了酒,忘记了昨天的约定。


田蚡起床后,跟灌夫一起去窦婴家,因为他本不情愿,所以走得很慢,而且到了窦婴家中后,态度十分傲慢,灌夫邀请他一起跳舞,他也迟迟不起身,这让灌夫很生气,便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因为这件事,田蚡和灌夫结下了梁子,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直接让两人反目成仇。

事情是这样的,田蚡当上丞相后,贪婪无比,对钱财和土地十分着迷,他听说窦婴家在城南有一块地很好,便派人去索要,窦婴为此十分生气,而灌夫更是痛骂田蚡无耻。

有个叫做籍福的人想当和事佬,便跑去跟田蚡说,窦婴生病了,活不了多久了,你何必急于一时呢?田蚡因此没有再逼迫窦婴。

后来,田蚡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窦婴之所以不愿意给土地,是因为灌夫阻止,因此对灌夫怀恨在心,想找个机会铲除他与窦婴。

在随后一段时间里,田蚡和窦婴相互攻伐不断,搞得汉武帝头痛不已,最后不得不亲自出面调解,两人这才在表面上握手言和,但彼此的恩怨并未就此了解。


后来,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王太后下令所有皇亲国戚和列侯都去祝贺,窦婴虽然没有职务,但还是魏其侯,因此必须奉诏参加婚礼。

但是,窦婴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执意要灌夫跟他一起去赴宴,结果就出事了。

当时田蚡起身给大家清酒,在座宾客都起身回敬,但等到窦婴敬酒的时候,却有很多宾客没有起身,尤其是田蚡,只是假装起身又立马坐下,而且在喝酒的时候,故意只喝了半杯,这显然是不敬的。

灌夫见田蚡如此,就感到十分生气,便不打算给田蚡敬酒,而是跑去给灌婴的子孙临汝侯灌贤敬酒,但灌贤显然畏惧田蚡的权势,只顾低头和长乐卫尉程不识说话,根本就不搭理灌夫。

这就让灌夫怒不可遏了,便破口大骂了灌贤一番,说按辈分他是灌贤的长辈,灌贤竟然敢如此无礼!

由于灌夫声音很大,影响了婚礼的欢乐与和谐气氛,田蚡便感到十分生气,当众责怪灌夫莽撞无礼,灌夫喝醉了酒也毫不含糊,就又把田蚡给骂了。


眼看矛盾就要升级,宾客们也很识趣地主动退去,其用意是提前结束宴会,好让灌夫也自行退下。

宾客们逐渐离去,窦婴也起身要走,还示意灌夫一起走,灌夫便准备离去,但田蚡却抹不开面子,竟然要求灌夫只有道歉方可离去,但灌夫不肯道歉,田蚡便下令将灌夫给逮捕了,关押在一处秘密监狱中。

第二天,田蚡就上书弹劾灌夫,说他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之罪,应该判处死罪,还派人去调查灌氏一族的罪状,并将许多人也打成死囚。

窦婴听说这事后,觉得是因为自己硬拉灌夫去参加婚礼,才导致后面的事情发生的,就感到非常惭愧,于是花重金收买田蚡的门客,让他们帮灌夫说情,但田蚡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根本不为所动。

到了这个时候,窦婴便觉得自己应该亲自出马了,但他的妻子却对他说,田蚡有王太后做靠山,你是根本救不了灌夫的,搞不好自己也得搭进去!


但窦婴认为这件事错在自己,他不能丢下灌夫,于是瞒着家人上书汉武帝,说准备入宫觐见。

汉武帝当时是碍于王太后的面子,才任由田蚡处置灌夫的,但当他得知窦婴有话要说,便将窦婴召入宫中。

窦婴入宫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汉武帝觉得田蚡其实也有过错,灌夫的罪过不足以判死刑,于是派人请来百官,在东宫商议这件事怎么处置。

很显然,汉武帝处事还是很谨慎的,毕竟有王太后在,他不能轻易推翻田蚡的意见,而用廷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这样王太后就无话可说了。

当然了,这件事必须建立在窦婴说的话都是事实的前提下,不然汉武帝也救不了灌夫。

但实际上,窦婴字里行间其实都在偏袒灌夫,尤其是在随后举行的廷议上,他极力夸赞灌夫的优点,用醉酒来掩饰他的缺点,但田蚡也不是好热的,拿出了很多灌夫其的他犯罪证据。

但汉武帝始终不表态,临了还问大家田蚡和窦婴谁说得对,御史大夫韩安国和廷尉汲黯都认为窦婴说得对,但这样显然缺乏分量。


其实,汉武帝也有意偏向窦婴,因为他对田蚡干的那些违法事情了解甚多,一直想要将其罢黜,但碍于王太后的情面而无法得逞,因此这是一个很好地打压田蚡的机会。

当时有个大臣叫做郑当时,汉武帝看出来他是偏向窦婴的,但自始至终却没有说话,显然是畏惧田蚡,汉武帝便训斥他畏首畏尾,说完就起身罢朝,回宫陪王太后吃饭去了。

汉武帝虽然没有做最终决断,但王太后已经派人探查了廷议内容,当她得知多数大臣都开始偏向窦婴之后,就感到非常生气,还对汉武帝说,我还没死呢,就有人这样糟践我的弟弟,皇帝也不拿出态度来,这是什么意思?

汉武帝听了王太后的话,吓得不轻,连忙说这本来是件小事,一个狱卒就可以把灌夫给解决了,只不过是因为涉及到皇亲国戚,所以才在朝堂上议论的。

汉武帝的言外之意是,廷议只是走个过场罢了,不会影响到舅舅田蚡的,他显然是不打算得罪王太后了。

因为王太后的出面干涉,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田蚡肯定只能是对的,那么窦婴说的话也就必须是假话了,这可犯了欺君之罪了。


在来自王太后的压力下,汉武帝派人取来灌夫的罪犯调查报告,发现很多地方跟窦婴说得不一样,于是以欺君之罪将窦婴逮捕下狱。

到了这个时候,汉武帝就明显是在偏袒田蚡,因为灌夫的犯罪调查报告正是田蚡一手捏造的,但汉武帝却将其作为窦婴犯欺君之罪的罪证!

当然了,汉武帝这也是无奈之举,尽管他不太喜欢窦婴的出身,但他对窦婴的人品还是很敬重的,也不希望就这样让窦婴死掉,但他又能做什么呢,总不能因为窦婴而得罪王太后吧?

就在汉武帝懊恼不已的时候,窦婴却放了一个大招,他决定实施自救计划!

原来,早在汉景帝去世的时候,曾将窦婴找来,颁给他一道诏书,诏书上写着,如果发生什么对你不利的事情,授予你便宜行事的权力!

要知道,这可是汉景帝的遗诏,因此对汉武帝也有约束力,只要窦婴将诏书拿出来,汉武帝也得听他的。


但是,这道诏书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保护他的安全,也可以把他架在火炉上烤,因为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容忍一个臣子拥有节制皇帝的特权!

很多大臣其实知道这件事,但他们也知道这道诏书的副作用太大,所以都不敢禀告给汉武帝。

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

窦婴感到十分着急,为了实施自救,也为了将灌夫给救下,便将侄子找来,让他上书汉武帝禀告遗诏之事。

汉武帝倒也镇定,没有立马释放窦婴,而是派人去档案馆寻找另一份一样的遗诏,那是作为备份待查用的,最后却没有找到!

但是,窦婴家中的那份遗诏还在,被密封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汉武帝后来也看到了这份遗诏,但因为没有在宫中找到遗诏的备份,因此他没有承认窦婴的遗诏是真的。


很快,就有大臣弹劾窦婴,说他伪造遗诏,加上之前的欺君之罪,应当将他斩首示众,汉武帝心有不忍,没有马上判决。

后来,灌夫被灭族了,但汉武帝没有马上将窦婴定罪,可见汉武帝还是有所犹豫的,或许他认为诏书是真的。

其实,汉武帝内心是很纠结的,他不想让窦婴死,但也不太愿意诏书是真的,因为那样窦婴的权力就太大了,这对他可不是好事。

就在汉武帝左右摇摆不定之时,窦婴自己又老糊涂了,他因为灌夫之死而生病,还开始绝食,准备随灌夫一起去死;但后来他又听人揣测汉武帝没有杀他的意思,他便感到很高兴,还开始吃饭了。

汉武帝听说这事后,感到有些不高兴,觉得窦婴对灌夫的情谊是假的,窦婴其实是有着强烈的求生欲的,或许诏书之事确实是假的。

恰在此时,一些关于窦婴的流言蜚语开始流传,对窦婴相当不利,汉武帝听信了,最终决定将窦婴斩首示众。


那么,窦婴是不是真的有遗诏呢?

这个已经无从得知了,但史学家倾向于他确实是有遗诏的,这是基于窦婴的为人及他所处的位置决定的,他绝不会、也不敢伪造遗诏。

如果说窦婴确有遗诏,那宫中丢失的备份遗诏,则大概率是王太后及田蚡干的,因为最希望窦婴死的人就是他们。

当然了,汉武帝的嫌疑也是很大的,他虽然不希望窦婴死,但更不希望窦婴手中真的有一份遗诏,毕竟已经有一个王太后掣肘他了,他不希望再来个窦婴。

其实,窦婴如果不拿出遗诏,汉武帝倒是可以将其暂时羁押,然后伺机解救,大不了多给点好处给田蚡,王太后大概率会见好就收;但当窦婴拿出遗诏后,汉武帝又没有找到备份,那就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窦婴了,因为伪造遗诏这事太大,没有人压得住。

因此,窦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拼命解救灌夫只得称赞,但用遗诏来自救,显然是饮鸩止渴,因为遗诏不管是真是假,他活下来的概率都将会大大降低。

点赞4、瓦房店 网友:九幽冥月

窦婴对保护武帝的皇位是有功的,窦婴是窦太后堂兄的儿子,太后喜欢梁王刘武,非常希望景帝百年之后把江山传给弟弟,在一次酒宴上,喝醉了的景帝说“(皇位)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听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后欢”,这时窦婴站了出来说,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皇位父传子继也有是他定下的,不能私自授受。景帝一听酒醒了大半,赶紧说窦婴说得对。


这样的窦婴,便两面不讨好,皇帝因他的外戚身份而不敢信任,而太后因他帮外人也心有芥蒂,七国之乱爆发,朝廷任命他为大将军与周亚夫一同平叛,立下大功,封魏其候。(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武帝初期担任丞相,因亲近儒家被免,赋闲在家,后与武帝的舅舅田蚡交恶,灌夫打抱不平,在田蚡喜宴上恶语伤人,被以大不敬罪囚禁,窦婴奔走营救,与田蚡朝堂论辩,也被弹劾囚禁。


灌夫被定为灭族,窦婴便让家人上书,说他有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有随时请求见皇帝申辩的权力,请求武帝召见容他申辩,诏书呈上后,朝廷查找档案,找不到副本,言官便弹劾窦婴矫先帝诏,罪当弃市。本来武帝还在犹豫,不料长安流言大起说魏其侯有不臣之心,前131年,窦婴被处斩。

武帝登基以来,一直受到后宫外戚的制肘,心中窝火可知,应有借势使力用新外戚田蚡打击旧外戚之举,但应没有杀窦婴之心,不然也不必东朝论辩,还等到王太后发话才定灌夫的罪,直到遗诏出现,武帝还没有杀心,但当有人炮制流言时,窦婴便在劫难逃了。(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试想,若这次赦免窦婴,以后出现其他假遗诏如何处理?若出现有废立皇帝的遗诏呢?毕竟景帝第一个太子是刘彻的长兄刘荣,而窦婴当时是刘荣的太傳,所以,窦婴必死无疑。由不得武帝了。

读史鉴今,修心明性,欢迎关注南方鹏共同探讨。

点赞5、吐鲁番市 网友:梦中梦

谢谢邀请!如果窦婴不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也会杀窦婴的,那是早晚之说。因为汉武帝开始执政的时候,外戚干政使他很烦恼,清除外戚,他心意已决,只是在寻找时机。窦太皇太后是汉武帝的奶奶,窦婴是窦太皇太后的娘家近房侄子,借助姑母的势力,被封为魏其侯,作过汉景帝的宰相,窦太皇太后去世后,窦婴就没有什么官职了,本来就是人走茶凉,本该隐退了,可是他不甘寂寞,还想着当年的那些事,怎么能行呢?田蚡是王太后的弟弟,汉武帝的舅舅,借助王太后的势力,被封为武安侯,做汉武帝的宰相。窦婴和田蚡同朝为官时,田蚡官小,总要巴结讨好窦婴,现在田蚡是宰相,窦婴什么也不是,关系就不一样了,两人本来就有矛盾,矛盾由小变大,现在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田蚡想杀窦婴已是必然。灌夫原来是窦婴的部下,犯死罪被抓入狱,窦婴为了救灌夫,拿出了汉景帝的遗诏“事有不便,以便论上”,去和汉武帝论理,目的想救灌夫。没想到汉武帝说这遗诏是假的,依据是查不到副本。这样一来,窦婴就是假造遗诏,犯了死罪了,结果和灌夫都被处死。

窦婴本来是忠臣,缺点是不知隐退,若隐退,那一定能善终。遗诏的真假,这也难说,可是,我们根据窦婴的性格,他不会造假,也不敢造假,难说田蚡是否做了手脚,提前销毁了;还是汉武帝想杀窦婴,故意这样说,然后再销毁。前一个种可能性会有的,后一个不可能。但是汉武帝想除外戚,这是必然的,难得这是个机会,若窦婴不拿遗诏,也不会死得这样快。





点赞6、江都 网友:别做逃兵

汉武帝仍旧会杀窦婴,这事都怪汉武帝的母亲太后王娡说的那番话。

这事的逻辑很清楚。

因为太后王娡的一番话,汉武帝想除掉丞相田蚡,而要除掉田蚡,则必须先杀掉窦婴。

为啥呢?

因为汉武帝想加强君权。

想要加强君权,无非是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这一方面,他父亲汉景帝在七国之乱以后,已经处理得差不多了。

另一个方面是加强对长安城内朝臣的控制。

这一方面,突出表现在对丞相权力的控制上。

这一点,从刚刚发掘的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墓的墓制安排就可以看得出来。

确定江村大墓就是汉文帝墓的其中一个证据,

就是环绕汉文帝大墓周围的藏坑里,埋着象征官署的铜印。

这既是汉朝帝陵的墓制,也表达了君权对朝臣控制的象征。

只不过,汉文帝两个方面做得都不太好,

只能在墓制上有所表示了。说起来,挺委屈的。

而汉武帝即位之初,丞相是他祖母窦太皇太后的堂侄窦婴,太尉是他母亲王太后的同母兄弟田蚡。

窦太皇太后此时还在摄政,

这让想一展宏图的汉武帝憋屈的要死。

那么这种双外戚加强势丞相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

汉武帝继位之初,

丞相卫绾死了。

这时候,就要推荐新的丞相。


而此时的田蚡已经是太中大夫了,很有希望当丞相,

只不过,他前面有一个更有牌面和威望的人,那就是窦婴。

两人之间做个对比的话就知道了。


窦婴有战功,

在平定吴王楚王领导的七国之乱时。

汉武帝的父亲汉景帝想在外戚里找个放心的人,代表自己出去督战。

找来找去,找到了得罪过窦太后的窦婴。

别看窦婴是窦太后堂侄子。

可是,窦婴这个人,却很坚持原则。

窦太后很疼爱自己的儿子梁孝王刘武。

老是对汉景帝嘟囔,让他死了以后把皇位传给刘武。


汉景帝有一次请刘武喝酒,喝多了,就脱口而出,答应了太后的要求。

太后和梁王当然很高兴。

这时候,窦婴出现了,

作为太子的属官,詹事,表示:我反对!

高帝刘邦创立了大汉以来,

向来是以父传子,

您没有资格擅自做主把皇位传给梁孝王!


估计这时景帝的酒也被自己的张口就来给吓醒了。

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

趁机收回了成命。


可把窦太后给惹烦了,从此就不大待见这个堂侄子。

窦婴正好觉得詹事这个官小了点,顺势辞职,闲居在家。

窦太后更绝,直接取消了窦婴进出宫门的权力,

这样窦婴想上朝请见都没资格了。

等到景帝想找个放心的人督战时,比来比去,就是窦婴合适。

窦婴当然不能一请就去。

汉文帝刘恒被大家拥戴为帝,还三辞三让呢,对吧?

窦太后这时候,又想起窦婴确实是自家亲戚这档子事来了。

也极力推荐窦婴。

最终,窦婴任大将军,居中驻守荥阳,

群策群力之下,扑灭了七国之乱。

就是苦了一个晁错,这事咱就不多说了。


因功,窦婴被封为魏其侯,与条侯周亚夫的威望一时无两。


这样一比较,窦婴又有战功,

又是正在摄政的窦太皇太后的堂侄。

无论如何都比田蚡更适合当丞相。

籍福就劝田蚡,

哪怕汉武帝直接任命田蚡当丞相,

田蚡也一定要推辞这件事。

这样一来,丞相窦婴做,太尉一定就是你田蚡的。

丞相和太尉地位相当,

您还混了一个谦让的好名声,多好啊!


籍福对田蚡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田蚡果然就通过汉武帝的母亲王娡透漏了这个意思。

汉武帝估计也挺头疼在这两个外戚之间进行选择。

主要是,祖母和母亲,都不好惹啊。

田蚡这么懂事,汉武帝当然,也是无奈,接受了这个安排。

汉武帝想破局,窦太皇太后悍然出手,结果窦婴和田蚡一起被罢免。

这真是,老大和老二竞争,结果倒霉的是老三。


估计您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汉武帝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破局。

是的,

此时的儒家,已经是汉儒们修改过的儒家。

是能够适应汉武帝统治需要的儒家,史称此时的儒家为,儒术。


不过,有两点需要辨别。

其一,汉武帝继位之初,只是罢黜百家,并没有说独尊儒术。

朝臣中,学习纵横术,熟悉法家的刑术的重臣比比皆是。

其二,也不要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就认为他就是个穷兵黩武的坏皇帝。

不是的,汉初施行的“黄老之术”到了武帝这时候,已经不适于汉朝的统治了。

黄老之术导致的无为而治,已经使汉朝的统治到了危机时刻了。

无为而治,导致君权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尤其是藩王们。

无为而治,导致汉朝对匈奴等北方边患采取了忍让的态度,

而每一次藩王作乱,无不南联南越,北联匈奴。

这对汉朝的统治造成了极大地威胁。


当然,黄老之术导致的与民休息,省法禁约,

也让苦秦法已久的老百姓真正过上了比秦朝好得多的日子。

这让粮税比秦朝低得多的汉朝,

经过七十年休养生息,府库里仍然看着让人高兴,

粮食之多,吃都来不及,

银钱之多,绳子都烂了穿不起来。


但是,再这样无为而治,萧规曹随下去,就不合时宜了。

很快将会变成后世的弱宋一般的模样。


有意思的是,窦婴和田蚡,都是儒术的“粉丝”。

前丞相卫绾活着的时候,

虽然说罢黜百家,并马上被汉武帝批准。

但是,却是一纸空文,因为,

太皇太后窦漪房,是个坚定的黄老之术的“铁粉”。

而丞相卫绾的“背影”,比较虚弱。

他以赶车的技术出色,被汉文帝相中起家。

到汉武帝时官至丞相,

抗不过窦太皇太后,

所以,罢黜百家这事在他任期内,就是张纸。

窦婴和田蚡不一样,他俩都是外戚。

所以,有能力推动这件事。

不过,他们要是知道这是在给自己“挖坑”的话,

不知道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

推荐了很多著名的儒生入朝为官。


窦婴这个人,是窦家的外戚。

可是他当了丞相,却专门对着窦家人使劲。

见哪个窦家的人,做出没有节操的坏事,

就除掉他的宗籍。

其实,这是窦婴为了让当了列侯的外戚都赶紧回到自己的封地,

别在长安浪费粮食,

只好先拿自己亲戚作伐,以表示自己大公无私。

窦家的亲戚们于是就天天到窦太皇太后那里去说小话。

窦漪房可能也觉得这些亲戚们确实不像话,就憋着没放大招。


可能,窦漪房的隐忍,给汉武帝君臣造成了错觉。

所以,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吹响了加强君权的第一声号角:

上疏,请求以后上书“不必奏太皇太后”。

窦太皇太后后悔了,后悔早没亮出獠牙,

所以,她决定让汉武帝君臣更后悔。

赵绾和王臧免职,下狱,逼令自杀。

两位外戚窦婴和田蚡,双双免职。

丞相由柏至侯许昌担任。

窦婴和田蚡就只是保留了列侯的身份,待在家里闲住。

这事发生在建元二年,也就是汉武帝刚登基的第二年,

确实做得太草率了。

汉武帝消停了三年,

在建元五年的时候,才敢小心翼翼地设立了一个五经博士。

五经就是儒家四书五经那个五经。

有个记忆的小技巧:师叔李易春的梦中大论。

各位文科的师弟们可以照此记忆。

就是《诗》《书》《礼》《易》《春秋》,此为五经。

四书就是《孟子》《中庸》《大学》《论语》。


设立五经博士,就是对儒家学说的认可,

就是请黄老之术,退出历史舞台。

当然,真正的标志性事件,

还是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

汉武帝终于可以挺直腰杆了,

甚至把第二年的公元前134年,改年号为元光元年。

另外多说一句。

封建皇帝有年号这一说,也是始自儒家的祥瑞之说,

当然也是始自汉武帝。

不过,这是后话了,无论是建元还是元光,都是后来加上的年号。


不过,汉武帝马上就意识到,自己有点高兴地太早了。

那就是丞相的权力给他带来新的制约。

无他,他的母亲王娡,多年的媳妇,终于真正熬成了婆。

田蚡上位为丞相。

窦婴呢?

想什么呢?窦太皇太后都驾崩了。

王娡王太后的一番话,让汉武帝下定了决心要除掉田蚡。

汉朝的皇帝,在丞相面前,挺没地位的。

依照礼节。

皇帝坐车在路上遇到了丞相,一定要停下来。

有谒者要喊一声:

皇帝为丞相下舆!

当然,这是丞相要先对皇帝行礼,

皇帝下车是还礼,

但也比后世的皇帝点点头就算完可隆重多了。


在朝堂上论事,丞相要是站起来了,

皇帝就是腿麻了,

旁边也有谒者再喊一声提醒:

皇帝为丞相立!

丞相有病,皇帝必须亲自去问候。

而不会像后世封建帝王一样,

是一种提前到来的哀荣,

皇帝到臣子家里,臣子不死也得死。


这种安排,源出于《管子·君臣篇》,

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

这简直是宋朝和明朝的文臣们最向往的一种理想状态。

皇帝当个偶像呆在宫里就行了,

其他的事,放着我们来!


但是,这种安排,确实很容易架空君王的权力。

这是汉武帝没法容忍的。

尤其是田蚡这个人,当了丞相之后,越发的骄横了。

进宫找汉武帝汇报工作,

一呆就是一天,

说得汉武帝昏昏欲睡,

汉武帝还得频频点点头,都听他的。


而田蚡不知道怎么收敛,

他还没当丞相的时候,

就通过王娡太后给人行方便,

而且屡屡奏效。

这让不少趋炎附势的人纷纷汇集到他身边。

当了丞相更不得了了。

只要求到他头上,

哪怕你是在家闲着,也能立刻当上二千石的官。


有一次把汉武帝说急了,

问他:你安排完你的人了吗?

我也想安排一些我的人!

行不行!?


就这样,田蚡还想侵占官署的地给自己修房子住。

汉武帝终于急了:

要不你把府库搬回家算了!

这之后,田蚡才收敛一点了。


正因为田蚡能够让人平步青云。

所以,灌夫才想着替窦婴结好田蚡。

窦婴和灌夫都是平灭七国之乱时表现突出而显贵的。

所以,两人算是有“战友情”。

窦婴一失势,窦太皇太后一死,

他家也就败落了。

灌夫呢,纯粹是因为自己的脾气性格,

并且也是酒品不好,

一喝多了就闹事,曾经喝多了打过窦太后的兄弟。

就因为这两条,犯错闲住在家。


两个人,

窦婴想通过结好灌夫来气气那些曾经依附过自己的人。

灌夫结好窦婴是想提高点自己的门第。

毕竟人家窦婴是外戚。

两人各有所需,又挺对脾气,竟然好的像一对父子。


所以,灌夫正在服丧期呢,

听了田蚡一句漫不经心不走脑的话,

当真了。

跑去窦婴家,说好机会,田蚡让你请客吃饭!

窦婴听信得过灌夫,

再说了,田蚡的话,他也只能当真不能当假。

结果阖府上下忙了一晚上,

却被田蚡“放了鸽子”。


这两人的矛盾,就是因此而起。


不过,这中间,确实是灌夫起了很坏的作用。


一个是,他跑到田蚡家,

生拉硬拽把刚起床的田蚡弄到窦婴家。

喝了酒,跳舞给田蚡助兴,

田蚡却拒绝给灌夫跳舞回礼。

按说灌夫这是为了给窦婴结好田蚡做的牺牲,

你此时就该隐忍才是。

他不,坐下之后就在席间讽刺田蚡架子大。

搞得窦婴没办法,只好把灌夫扶回屋去休息。

这才宾主尽欢,田蚡一直在窦婴家喝到天黑才回去。


田蚡认为既然窦婴有求于自己,就该有所表示。

就让籍福找窦婴,表示自己看中了窦婴家在长安城南的一块良田。

长安城周围的良田,早就被列侯们分完了。

这都是景帝惹的祸。

所以,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

没人愿意把长安城外的良田让给别人。


再说了,窦婴也不是那种媚上的人,

所以,严词拒绝了。

然后,灌夫的话说得更难听。

史书都没详细写,估计是太难听,没法记录。


籍福是个好人,

害怕窦婴和田蚡闹矛盾。

就说了窦婴很多好话。

又安慰田蚡,窦婴也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等他死了,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没想到,田蚡事后还是知道了窦婴的真实态度,

更气愤灌夫从中横插一杠。

因此,就更记恨灌夫了。


矛盾集中在田蚡娶燕王的女儿时爆发了。

还是因为王娡太后,

为了给自家兄弟撑门面,

规定列侯以上必须参加。


窦婴是魏其侯,属于必须参加的那一种。

很奇怪的是,

他明知道灌夫喝多了爱闹事,

却非得拉着灌夫一起去。

灌夫一开始是拒绝的。


因为前不久,

田蚡甚至把他告到汉武帝那里去了。

汉武帝才不管这种事呢,

告诉他,这是你丞相的职责,不用请示我!

结果呢,田蚡确实调查到了灌夫的罪证,

灌夫也没闲着,

田蚡身上的毛病,一抓一大把。

两个人,被迫和解了。


这里,咱们想一想汉武帝是啥感觉。

一个是丞相,一个是闲住的大臣。

竟然闹了个狗咬狗一嘴毛。

这时候要是已经有了绣衣使者,

估计汉武帝就直接对着两人下手了。


就这种情况下,

窦婴,真的不该硬拉着灌夫去。

可惜,灌夫还是去了。


并且,在酒席之间,

又是因为喝酒礼节的事,闹了起来。

无非是宾客们跟红顶白,

田蚡敬酒,大家伏地连称不敢,

窦婴敬酒,应者寥寥。

灌夫就借着临汝侯不搭理他,开始撒酒疯。

田蚡早就想弄他了。

正好,酒席是王太后下的诏令。

灌夫撒酒疯就是“不敬”。

把灌夫关押起来。

并且,按照之前搜集的灌夫的证据,

把灌夫的家人都按各种罪名抓了起来。

按律,都该弃市(当众处斩)。

灌夫被抓,没人做主,

也就没人替他把田蚡的罪状呈给汉武帝。


窦婴后悔了。

窦婴很讲义气。

不顾夫人的劝告,

偷偷跑到汉武帝那里,

说灌夫就是喝多了酒失礼,

却被田蚡拿别的罪名要治死罪,

实在是不应该。


汉武帝这时候,

估计已经有些想法了,很可能感觉这是个机会。

于是很痛快地表示:

先吃饭,咱俩一块吃完了饭,

到东宫去大家一起辩论一下。


东宫,太后的地盘。

窦婴怎么夸灌夫各种好,

田蚡罗列灌夫的罪状,

窦婴拿田蚡的骄横不法说事,

田蚡却说窦婴和灌夫图谋篡逆。

御史大夫韩安国又是怎么和稀泥。

种种情事,

汉武帝还没过来呢,

王太后已经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汉武帝还生气呢,

朝臣们有一个是一个,

都纷纷畏惧田蚡的权势,

都和霜打的茄子,辕套的马一样老老实实谁也不说话。

结果,

王太后比他还生气。

我还活着呢,

就都欺负我娘家兄弟。

我要是死了呢?

你这个皇帝怎么也不拿个主意,

你活着都这样了,

你要是也死了,

那你舅舅不知道被人欺负成什么样?


来了,来了。

就是这番话,让田蚡,死定了。

至少,田蚡在汉武帝的心中,

属于必须除去的人了。


有这么一个强势的太后姐姐做后盾,

汉武帝什么时候才能从田蚡手里限制好相权!?

汉武帝轻飘飘给王太后来了一句:

这事,一个普通的官吏就能解决,

不就是因为都是咱家的亲戚,

才搞这么复杂吗?


田蚡,必须死。

这是个好机会。

要让田蚡死,

窦婴就得死,

不然,没什么说得出口的理由。


要让窦婴死,

则必须把灌夫的罪名,坐实。

不过,

灌夫的那些罪状,

在汉武帝派出的人调查之下,确实属实。

和窦婴夸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窦婴以欺君之罪,被抓起来了。


这时候,窦婴忽然想起汉景帝曾经给他一份遗诏:

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

话说回来,

汉武帝继位已久,

这份诏书拿出来,

只能对窦婴个人产生不利的影响。

但是,窦婴讲义气,

听说灌夫的罪名竟然是族诛,

为了他,窦婴才想到了这份遗诏。


果然,

遗诏拿给汉武帝,

汉武帝命人在尚书那里找。

尚书,本来就有点类似于皇帝的个人秘书这样的机构。

汉武帝想削弱相权,

第一个举动,就是扩大尚书的职责。

把尚书原来只是在皇帝和丞相之间传递公文的职责,

扩大为有参赞的职能。


所以,按说,遗诏在尚书那里应该有存档。

汉景帝也不会小心眼到拿这种事情给窦婴设个局。

但是,这份遗诏的存档,

就是找不到了。

找不到了!

好,窦婴又加了一项死罪,伪造遗诏!


窦婴听说灌夫已经被处死,

立刻得了中风,并且,不吃饭了。

后来,又听说汉武帝不会处死他。

又开始吃饭,养病,打算熬些日子能被汉武帝赦免。


有意思的是,

这时候又出现了一些流言蜚语,

说了窦婴的种种坏话。

让汉武帝下决心,在十二月,处死了窦婴。


接着,田蚡在春天,

突然就疯了,

胡言乱语都是认罪伏法的话。

汉武帝派人去探望,

派去的人说,

看见窦婴和灌夫就坐在田蚡身边。

要杀死田蚡。

后来,田蚡真的就死了。


要说这里面没汉武帝的干预,

反正我是不信。


后来,淮南王刘安叛乱。

查出了田蚡曾经热情地握着刘安的手说:

皇帝没有太子,您是高祖的孙子,又是位贤明的大王,一旦皇帝“有事”,一定是您继位!

田蚡得有多无脑,才会在汉武帝正当壮年的时候,说这种话?!


综上所述,窦婴之死,是汉武帝为了削弱相权而采取的行动的牺牲品。

他无论是否拿出遗诏,

都是一样的结局。

因为,汉武帝要除掉田蚡这个外戚丞相,

就必须找个足够的理由。

所以,窦婴,就是个牺牲品。

这从田蚡死后,

汉武帝任命没有“背影”的韩安国行丞相之职就可以看得出来。

可惜,韩安国主张的是与匈奴和亲。

又从车上摔了下来。

之后,汉武帝任命薛泽为丞相。

薛泽当了大约七到八年的丞相,基本上毫无作为。

汉武帝,成功了。

点赞7、信阳市 网友:圣罗兰

汉武帝时期,魏其侯窦婴为了救他的部下灌夫,与武安侯田蚡争执起来。当时,汉武帝把这件事拿到朝廷上,让他们两人争辩。争辩完后,汉武帝找人调查,发现窦婴说的话,很多与事实不符,因此犯了欺君之罪,把他拘禁到监狱里。

接着,灌夫被判全家处斩。窦婴想向汉武帝解释一下。但是他一个囚犯,想要见皇帝,何其艰难。于是他想到汉武帝的爹汉景帝临死前,曾向他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上说:“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意思是说,假如你遇到有什么不方便的事情,你有权利把你的意见上呈皇帝。

于是,窦婴便让侄儿把曾接受汉景帝这样的诏书的事,上报汉武帝。汉武帝知道后,就让人查档案。结果发现,尚书保存的档案里,并没有这份诏书的记载。而窦婴家里保存着这份诏书,却是窦婴的家臣盖上印章封上的。如此一来,窦婴就成了伪造诏书。

伪造诏书,那不仅仅是欺君之罪,还是谋逆大罪。因此,窦婴最终被斩首示众。

(窦婴剧照)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窦婴拿出汉景帝诏书这件事,完全是适得其反。如果他没有拿出这份诏书,或许汉武帝在监狱里关他一阵后,也就把他给放了。他拿出了这份诏书,让汉武帝很不爽,觉得他是在拿着先帝来压自己。因此,故意让尚书说找不到档案,找个大的借口,把他给杀了。

那么,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很有可能的。毕竟窦婴是汉武帝的奶奶窦太后的堂侄,在汉景帝的时候,窦太后就想让他当丞相,只是因为汉景帝反对,他没有当成。汉武帝即位后,由于窦太后的干涉,窦婴终于当了丞相。但是汉武帝其实并不喜欢他奶奶插手朝政,对窦婴自然也不会喜欢。好不容易过了六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因此就可以动手除掉窦婴了。

所以说,不管窦婴是不是拿出汉景帝的诏书,他都是死路一条。只不过,拿出汉景帝的诏书,他死得更快而已。

不是,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这里有个问题必须搞清楚,究竟窦婴所说的,汉景帝给他诏书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汉景帝剧照)

我觉得这个话应该不会是假的。毕竟涉及到皇帝的诏书,窦婴是当过丞相的人,他当然知道,皇帝的诏书是要存档的。怎么会拿出一份假诏书去欺骗皇帝呢?那不是自取灭亡吗?

那么,既然这份诏书是真的,肯定就是有人动了档案。那么,是谁动了这个档案呢?有两种可能:一是汉武帝动的,二是丞相田蚡动的。

“汉武帝动的”这种可能应该不大。为什么说不大呢?虽然说当时汉武帝很想让窦婴死,但是,让窦婴死了,必然让另一个人获利,这个人就是田蚡。而汉武帝事实上是不愿意让田蚡获利的。

田蚡是汉武帝的舅舅。当时汉武帝的外婆臧儿嫁过两个人,在王家生了王娡,在田家生了田蚡。汉武帝当了皇帝以后,他的母亲王娡就想极力培植自己娘家的势力,打击婆婆窦太后家的势力,因此把田蚡提拔起来,让他当丞相。

(汉武帝剧照)

其实,汉武帝是不愿意让田蚡当丞相的。无论是代表奶奶家势力的窦婴,还是代表母亲家势力的田蚡,他都不愿意他们做大。他想的是要自己做主。因此,在他的母亲王娡想要处死灌夫因而打击窦婴的时候,他并没有立刻就答应,而是把灌夫的罪,拿到朝廷上去讨论。讨论完后,回到宫中,王娡不干了。说,这个灌夫的罪,不是明摆着的吗?为什么还要讨论!汉武帝没有办法,才判处灌夫全家抄斩,把窦婴关进监狱里。

总之,汉武帝当时是绝对不愿意让田蚡做大的。既然不愿意让田蚡做大,那么,汉武帝就不会去动那个档案。汉武帝如果不去动那个档案,就不存在汉武帝因为觉得窦婴拿汉景帝来压他这个问题。

也因此,那个档案,就很有可能是田蚡干的。

而事实上,窦婴被斩首后不到半年,田蚡就整天胡言乱语,嘴里胡说“服罪”“谢过”这样的话,而且还说看见窦婴和灌夫两人来索他的命。田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他因为动了档案,担心汉武帝治他的罪。

汉武帝当初知不知道是田蚡动了那个档案呢?显然他是知道的。不过他装着故意不知道,这样可以把把窦婴给除掉。同时,他还可以逮住田蚡的把柄,以此来威胁田蚡。而田蚡果然受不了这种威胁,最终吓死了。

(参考资料:《史记》)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