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童年记忆中的家乡,有什么好吃、好玩的吗?
谢谢邀请,特别高兴回荅悟空本期问题。
常言说有山就有灵气,有水就有景致。我儿时的村庄是北靠大台山,东西南三面环水风光迤逦景色迷人的自然村落。
每年的夏季,那些以鱼虾为食的各种鸟儿成群结队的越过村子上空,一会儿飞向村东.一会儿飞向村西,不然就是向南去捕食渔猎,戏耍求偶。一到春天那一排排大雁,一队队野鸭便从南方飞回到浑河两岸,叼草垒窝,生息繁衍哺育雏鸟。走在村子里就能听到村外稻田地里野鸭雏鸟和水雉的叫声。儿时的故乡虽不是江南鱼米之乡,到也是得天独厚的鸟语花乡之地。那是我儿时的乐园,梦中的天堂。
村里我儿时的玩伴们最仲情的玩耍要数逮鱼和捡鸟蛋。关于逮鱼我曾在《你们会不会想起小时候》一文中介绍了,这里就不再叙述了。夏季每天在河里洗完澡(游泳)就叁叁俩俩地分散到河边的沙滩上,小柳树林里,碎石堆中仔细搜寻鸟窝,只要发现鸟窝,里面肯定有蛋,或一二枚或三四枚。叼鱼郎的蛋是白色的,沙溜鸟的蛋与花石子一般很难分辩,一不小心就会踩碎。我爱捡鸟蛋是因为它小巧可爱,拿在手中翻过来调过去地琢磨就这么个小小鸟蛋,它怎么就能浮出小鸟来呢?不经意间鸟蛋就在手中打碎了,可我还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有时候在苇塘里或沟壑边还能捡到野鸭蛋,那可把小伙伴们乐坏了,赶紧用帽子兜好,撒腿就往家跑……那个年代哪有环保意识,谁懂生态平衡呀!在没有广播电视.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的年代,一群农村的孩子只能到大自然里去寻找乐趣。这种乐是终生难忘的,那种趣是人生最美的童趣。
人间仙境何处觅,前甸故乡动物情。儿时故乡的特殊地理环境,自然营造了动物的乐国。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和小伙伴们在村外的河边上,树林里,断涯沟渠中经常見到田鼠、灰鼠等鼠类,黄鼠狼等鼬类,还有野兔野猫刺猬,蜥蜴.蛇,獾和狐猩等。这些可爱的小动们和我们人类共处一片蓝天,共享一河碧水,各得其所其乐融融。在儿时的故乡里,我与这些小动物们一起快乐长大。
朋友们,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写写儿时故乡里狼的故事。那更是耐人寻味令人着迷的乡情啊!
谢谢阅读,欢迎关注!
好奇的看着妈妈,将糯米粉和煮熟的地瓜捏碎,冲入开水和白糖,揉搓切成一片片大小不一的形状后,灵巧的剪成了一朵朵形态各异的“花”,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最后,将一朵朵“花”,小心翼翼的放进烧开的油锅里,炸至金黄色捞出沥干,甜脆可口的糯米粉地瓜“花”,就成功了。啊!终于在期盼中满足了味蕾!
家乡的特产,母爱的味道,伴随着我的成长和难以忘怀的记忆……
至于好玩的嘛,是“水车”吧!
有一年的农忙假,久不见雨,天气干旱。农民伯伯们将长长的“水车”放在水塘里,然后手抚着横档,两个人动作非常协调的脚踩着木片,水就哗哗的车上来了。我觉的太奇妙好玩了,就请求农民伯伯,让我玩一下。可他们说有危险的!好奇心的驱使,让我再三请求,也许是我的执着感动了他们,最终让我上了!可是,看似简单的“水车”,我一上去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脚踩空了!双手吊在横杆上不敢放松!整个人悬空的挂着,吓得我哇哇大哭!可一旁的同学们却笑得前仰后翻!幸亏边上的农民伯伯及时的停下了脚步,还好没有崴了脚!这一幕狼狈不堪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看似简单的农活,其实也不简单啊!
记忆中童年吃过最好吃的就是粿汁,粿的材料是大米磨成米浆,调水上锅蒸成一张大米粿,切成大小均匀的三角下水煮捞出来盛碗。
接下来下卤蛋,卤肉,卤大肠,一点花生米,小许葱花,一点卤汁,一碗让我回味一生的粿汁就OK了
童年记忆~梨香
秋天,是五谷丰登,百果飘香的季节。
如今,南北水果流通,各色水果均可品尝,古代贵妃一笑的荔枝,北方普通百姓已有福享用。
小时候,却不是这样。那时,村里种什么才能吃到什么,地里长什么才能吃到什么。
幸运的是,村里种着上千亩梨树。鸭梨这一名果,就成了儿时小朋友们能吃到的美味。
梨树由村里的林果队统一管理,一般农历八月十五左右采收,然后在树下就地存放一段时间,金灿灿的梨果躺在地上,很是诱人,但这个时候看得很紧,是吃不到的。
农忙过后,天气稍凉,人们再把好的梨果装筐,放进地下水果库存放。装筐挑出来的次一点梨,就分到各家各户,摆上餐桌,大人孩子都可以敞开地吃。
其实,早在梨果成熟前,孩子们就开始尝鲜了。林果队人不多,主要在劳作,果园基本没人看,路过时摘个尝尝不会有人管的。何况,很多时候,林果队会让学生们帮忙看果园,入选后更是可以光明正大地开吃。
梨果入库后,再想吃到嘴就比较难了。可架不住孩子们聪明呀,总能想出各种办法来。梨库一多半在地下,地上只露出几个小小的窗子,没有玻璃,是用纸糊的。孩子们捅开窗户纸,找一根长长的棍子,把一头削尖,扎住一个梨,慢慢拉出来,梨就到了嘴里,那个甜呀。
倒库的时候,也是有梨吃的。梨果存放一段时间,要往外卖了,需要倒一次库,好的重新装筐,放坏的就可以拿回家,挖去坏的地方,剩下的就拿来吃。有一种梨果,看上去整个都变黑了,坏掉了。其实不然,这叫梨罐,小心翼翼地拿起来,轻轻一嘬,酸酸甜甜的梨汁就流进嘴里,别有一凡风味。
冬天到了,一场又一场雪不断头地下着,大人们就把在梨园里找的采摘后落下的梨,拿出来,放到雪里,一两天时间,就成了冻梨。围着炉火,吃冻梨,是件很快乐的事。这种梨个子很小,直接吃没什么滋味,一冻,又成了美食。
现在梨果品种越来越多,釆收越来越早,农历七月中旬已基本釆完。外卖的外卖,入库的入库,入库也是为了外卖,种梨的人很少吃梨了。
入库后外卖时,也要倒库,坏的要挑出来,只是没人吃了,全部扔掉。也找不到梨罐了,即便有个模样差不多的,一尝也是苦苦涩涩的。
去年八月十五回家过节,午饭后没事想去梨园看看。就走到村边最近的园子里,没想到那片老鸭梨树还在,更没想到树上零零散散竟还有不少落下的梨果。
拿来袋子开始一棵树一棵树找落梨。摘下个尝一尝,竟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原来这些年不愿吃,不是梨果变了,是人家还没长大。
多半晌时间,就找了满满两大箱。这两箱梨,断断续续吃到春节。虽没有变成梨罐的,但也拿出两三个冻成冻梨。火炉没有了,就靠着暖气吃,仍然能找得到那时的味道。
我的童年在上海城隍庙附近度过,离城隍庙只有二至三分钟路程,每天都要到那里去玩,约上二个小伙伴,走走看看,开开眼界,九曲桥必需要走一走的,那时庙里不收费,豫园只要五分钱门票,近旧校场路的花鸟鱼虫商店是我们最喜欢的地方,秋天到,斗蟋蟀,我也到花鸟市场买过蟋蟀,小的五分一个,大的一角一个。看别人斗蟋蟀是我们娱乐的项目,过年了,许多小朋友都拉着兔子灯,穿着新衣服,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城隍庙的小吃,应有尽有,南翔小笼包,宁波猪油汤圆,春卷,糟田螺,面筋百叶汤,蟹壳黄,素菜包,等等。一路上,小店非常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米饭饼,生煎包是我们经常吃的大众化早点。现在居住地早点花色品种少,价格又贵,已经不常吃了。回忆童年,虽然贫穷,少年不知愁滋味,感觉还是比较开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