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酷爱打羽毛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羽毛球这种剧烈的运动还适合吗?
我今年34岁,即将迈入35岁,球龄6年,可以这么说,30岁是人的一个分水岭,不管是体力还是精力都会有所下滑,即使是双圈大满贯获得者林丹也是如此,30岁之前,林丹可以说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是每位选手的梦魇,30岁之后,林丹开始由暴力打法转为太极打法,30岁时,也就是2013年,林丹拿下第五次世锦赛金牌,之后的林丹,状态开始逐渐下滑,个人赛再也没有拿到过一次世界冠军!
作为业余爱好者,我的建议是,35岁可以继续打羽毛球,但要格外注意安全,羽毛球比赛时,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很多激烈的动作,你要牢记,我们打羽毛球只是健身,看淡胜负,实在被动,实在接不到的球就尽量不要去接了,例如网前球,一个跨步能接到就去接,实在接不到强行跨步去接,一旦脚尖超过膝盖,这样的动作就十分危险了,再例如接头顶球,实在后退不及就不要接了,强行后退去接,一是容易闪腰,二是容易崴脚踝,得不偿失!

35岁后打羽毛球,还有一点极为关键,比赛前多拉球,让身体活动开,比赛结束后,也要拉伸放松,看淡胜负不强行接球,赛前热身、赛后拉伸,只要你注意这三点,打到45岁、55岁都是没有问题的!

说实话,不适合。
羽毛球是一项易学难精的运动项目。
比拍子高,给他基本一会就能打。再往后,就难了。
02年读研开始打球。同学们基本都是臭手,打过热闹,出出汗。之后愈发沉迷。提技术,换装备...
运动强度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大。什么球都想接,什么角度都想打。看比赛,参加比赛...
35岁后适不适合?看你自己了!我觉得不太适合。为了追求精度,就得付出强度。强度到了,损伤是一定的。否则陈宏跟腱不会断,林丹不用退役。
身边的朋友,包括自己,运动量大了都有损伤。这个运动挺好!能有节制最好了。我没有,觉得能有节制的也不多。
现在是2021年,我刚过36岁!
从年少开始体制内训练,到年轻时单打敢打、敢拼、敢飞、敢抢,到双打给球就杀,到放弃单打,到现在控制总体运动量。这个适不适合,剧不剧烈得问题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羽毛球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运动,基本需要全身各个关节参与运动,所以激烈的对抗对体能的要求就会很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原本可以完成的发力动作由于肌肉能力的下降,就会由关节来代偿,所以很多业余爱好者会慢慢打出了伤病,这个是剧烈的运动引起的吗?不一定!根本还是自身能力下降引起的!

那35岁以上了还适合打羽毛球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适合!
那35岁以上了还适合剧烈的羽毛球运动吗?这个答案就因人而异了
如果自身的肌肉能力保持的好,平时还有保持力量训练,还有充沛的体能,那么剧烈就剧烈吧,谁怕谁!
如果从年轻时开始的打球频率和打球节奏一直延续到35岁以后,那适应了这种对抗了,剧烈就剧烈吧,WHO 怕WHO!
但是如果35岁以后平时主要养身球、健康球为主,突然的剧烈运动,那还是悠着点吧,最容易受伤就是这个时候,也就是过快、过猛、过多、过量的发力,这个是受伤的根源!

总结呢:35岁以上还是适合羽毛球运动的,但是剧烈的运动量就要因人而异了!
打羽毛球开心!并想把个开心延续下去,那还是需要身体能力的支撑的。保持力量训练,可以有更长久的运动年龄,更好的享受羽毛球运动!
回答是肯定的。只是需要根据自身素质情况,酌情选择参与单打或者双打,素质好的可以参与单打,素质一般的建议参与双打且对方实力与己方差不多。

总的来说,35岁以后,身体巅峰时期已过,慢慢开始走下坡路,若非身体素质很好的人,过于剧烈的运动最好不要参与,以防身体吃不消而发生意外。
打场地单打羽毛球,一个人要防守全场,需要前后左右大范围奔跑,时常还要跳起扣杀,体能消耗很大,属于剧烈运动,仅适合身体素质好的人参与。

现在的人注意保养锻炼,不少35岁以后的中年人身体依然很棒,仍生龙活虎驰骋在各业余羽毛球赛场上。
打场地双打羽毛球运动量要小许多,防守范围小了一半,也省去一半力气,适合一般中年人。值得佩服的是,其中参与者亦不乏一些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人,他们的身手依然矫健。

陈老湿一贯支持:合理运动。
只有不适合的运动项目,永远没有不适合运动年龄!
年龄再大,也会有继续坚持打羽毛球的老年人。只是打得频率和打得方式,得根据自己身体状况进行调节。
防止运动损伤,不管在哪一个年龄段,都是需要格外注意的事项。
所以,搭配好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后的拉伸动作,做好有备无患,让运动损伤远离自身,才是正解。
很适合,领导都是年龄稍微大的,但是也要注意热身!
1、羽毛球装备要配好,特别鞋子
2、动作要正确,慢慢学,慢慢入门
3、注意打之前热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