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晁盖曾救过宋江的命,堪称宋江的大恩人,为何宋江却要害死晁盖?
题主,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出这么个白痴才能想出来的题目?
晁盖是宋江害死的吗?
你读过《水浒》吗?
没读过《水浒》随口胡说还情有可原,如果读过《水浒》还出这样的题目,那就是睁眼说瞎话了。
你若不信,请读原著:
一连三日搦战曾头市人马并不出战,忽一日两个僧人到晁盖寨里投拜,见晁盖跪告:“小僧是曾头市法华寺僧人,今被曾家五虎常来寺院作践罗造,索要金银钱财。小僧尽知他的备细出没去处,今特来拜清头领入去劫察。”晁盖见说大喜,请两个僧人坐了,置酒相待。林冲谏道:“哥哥休得听信,其中莫非有诈?”晁盖道:“他两个出家人,怎肯妄语?兄弟休生疑心,误了大事。”
从这一段描写就可看出,晁盖求胜心切,轻信了两个僧人的话,结果中伏,被史文恭用毒箭射中身亡,所以晁盖并非宋江所害,实在是他自己害死了自己。
谁说晁盖是宋江害死的?阴谋论看多了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建议好好读读原著!
说宋江害死晁盖的,无非是动机和手段两方面找理由。动机是争夺梁山领导权,手段有两个:一是宋江派人背后放暗箭,二是宋江给晁盖喂了毒药。
但仔细阅读原著,发现动机和手段都经不住推敲。
一、动机不充分,宋江根本没必要害死晁盖。
晁盖在水浒传里有两个亮点:一是智取生辰纲,二是江州劫法场。
除了这两件事,晁盖在水浒里乏善可陈。
特别是对梁山的发展与壮大,晁盖可以说没做什么事。
晁盖在梁山的人才班底,就是七星聚义那几个人: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白胜,加上林冲。一共不到10人。老梁山的几个人:杜迁、宋万、朱贵是不是和晁盖一条心不好说。为救宋江采用卑劣手段请来的萧让、金大坚暗恨晁盖、吴用还来不及,更不可能同心。花荣、秦明一帮人虽然早于宋江上梁山,但那是宋江的嫡系。
而宋江没上梁山,他在梁山发展的势力已经可以和晁盖的人相抗衡了。宋江上梁山以后,更是带动了梁山的发展,可以说,江州劫法场以后上梁山的人,都是宋江发展来的。
截止晁盖攻打曾头市前,梁山聚集86位好汉。其中宋江系的人占有72人,占84%,加上摇摆派,接近90%,宋江已经完全控制了梁山的话语权。
不管晁盖是死是活,梁山事实上已经由宋江说了算。
时迁案例就是最好说明,晁盖要斩杨雄、石秀,宋江反对,宋江派系的一齐附和,晁盖就斩不上了杨雄、石秀。
晁盖明着撕破脸,动不了宋江的,双方力量悬殊太大,真要撕破脸火并,晁盖完败。
晁盖采取暗杀小动作也不行,一旦宋江被暗杀,宋江系的人必定和晁盖火并,晁盖必定被杀。晁盖只想要宋江的命,不想要自己的命。所以暗杀行不通。
晁盖想通过自己带兵出征去发展人才,也行不通,因为人才基本都被宋江聚拢到梁山了,就算剩下的108-86=22人全部是晁盖手下,力量还不及宋江的一半,梁山还是宋江说了算。
所以宋江在梁山是绝对安全的,宋江是梁山也是有绝对话语权的,晁盖已经被宋江完全压制,宋江为什么还要杀晁盖?
宋江和晁盖本来互相救命的,感情非同一般,更没必要取对方性命。
二、曾头市自己承认放箭,宋江派人放暗箭的动机不成立
卢俊义上山后,宋江带领人马再打曾头市。由于这次准备充分,情报工作做得扎实,所以梁山旗开得胜,曾家五虎一连折了两个。
曾头市长官曾弄坐不住了,让史文恭写信求给宋江求和,史文恭自己也觉得吃不消,但以曾长官的名义给宋江写了一封信:
《水浒传(120回本)》第68回:曾长官又见折了曾索,烦恼倍增。次日要史文恭写书投降。史文恭也有八分惧怯,随即写书,速差一人赍擎,直到宋江大寨。小校报知,曾头市有人下书,宋江传令,教唤入来。小校将书呈上,宋江拆开看时,写道:“曾头市主曾弄顿首,再拜宋公明统军头领麾下:日昨小男,倚仗一时之勇,有冒犯虎威。向日天王率众到来,理合就当归附。奈何无端部卒,施放冷箭,更兼夺马之罪,虽百口何辞!原之实非本意。今顽犬已亡,遣使讲和。如蒙罢战休兵,将原夺马匹,尽数纳还,更赍金帛,犒劳三军,免致两伤。谨此奉书,伏乞照察。”
这封由史文恭捉笔的求和信透露了几个信息:
首先,信里承认是曾头市的“无端部卒”放的冷箭射死晁盖的。这“无端部卒”肯定没法查啦,因为信是史文恭写的,史文恭不可能承认自己放的箭,不会傻到把梁山的仇恨拉到自己身上来。
其次,史文恭在信里是给自己开脱,认为“原之实非本意”,纯属“误伤”,希望梁山不要在这件事上计较。
其三,“顽子已亡”的意思是曾长官的两个儿子已经死了,可以抵晁盖一条命了。变相承认晁盖是曾头市的箭射死的。
从曾头市的求和信可以推断出,射向晁盖的黑箭来自于曾头市,否则,关系曾头市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曾头市没必要给宋江背黑锅。
也许有读者会提出来,史文恭放的箭有可能没有射中晁盖,射中晁盖的是宋江偷偷派去的人放的冷箭。这个疑问可以通过晁盖显灵否认。
当吴用将计就计打破曾头市,曾家五虎和副教师苏定都阵亡或被俘以后,曾长官见大势已去,悬梁自尽。史文恭则出西门,落荒而逃。本来史文恭骑的是千里龙驹照夜玉狮子马,要逃走很容易,但是在树林里,晁盖显灵,晁盖阴魂缠住史文恭,让史文恭没法逃跑,被卢俊义和燕青主仆活捉。
《水浒传(120回本)》第68回:史文恭正走之间,只见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飒飒,虚空中一人,当住去路。史文恭疑是神兵,勒马便回,东西南北,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史文恭再回旧路,却撞着浪子燕青,又转过玉麒麟卢俊义来,喝一声:“强贼,待走那里去!”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便把绳索绑了,解投曾头市来。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心中一喜一怒:喜者得卢员外建功,怒者恨史文恭射杀晁天王,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这里很明显,晁盖冤魂认定史文恭是凶手。
再对比晁盖临死前说的话:
《水浒传(120回本)》第60回:当日夜至三更,晁盖身体沉重,转头看着宋江嘱付道:“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言罢,便瞑目而死。
很明显,晁盖临死前,并不确定谁射死了他。因为鬼魂有前知后知能力,所以晁盖死后就知道谁是真正的凶手了。
正因为晁盖死后确定史文恭是真正的凶手,所以鬼魂才缠住史文恭,让他跑不掉,最后被生擒活捉。
三、晁盖曾托梦救宋江,宋江用汤药毒死晁盖的手段不成立。
《水浒传》第65回的回目是《托塔天王梦中显圣,浪里白条水上报冤》,这一回有一段晁盖托梦的描写:
《水浒传(120回本)》第65回:次日,商议打城,一连打了数日,不得城破。宋江好生忧闷。当夜帐中伏枕而卧,忽然阴风飒飒,寒气逼人。宋江抬头看时,只见天王晁盖欲进不进,叫声:“兄弟,你不回去,更待何时?”立在面前。宋江吃了一惊,急起身问道:“哥哥从何而来?屈死冤仇,不曾报得,中心日夜不安。前者一向不曾致祭,以此显灵,必有见责。”晁盖道:“非为此也。兄弟靠后,阳气逼人,我不敢近前。今特来报你,贤弟有百日血光之灾,则除江南地灵星可治。你可早早收兵,此为上计。”宋江却欲再问明白,赶向前去说道:“哥哥阴魂到此,望说真实。”被晁盖一推,撒然觉来,却是南柯一梦。便叫小校请军师圆梦。吴用来到中军帐上,宋江说其异事。
晁盖在梦中对宋江说得很明白,宋江有百日血光之灾,要发一场大病,必须速速回梁山泊,请江南的地灵星来救治。
这个托梦有几层含义:
其一,是来救宋江!如果晁盖是宋江喂的汤药杀死的,人死之后,灵魂必然知道,对杀死自己的仇人,晁盖不索命,救他则甚?
其二,让地灵星来救宋江,说明晁盖死后,灵魂知道宋江等人是36天罡、72地煞转世。晁盖自己不在108颗将星之数,所以对自己的死虽然恨,但是并没有责怪宋江。
结论:宋江根本就没有杀晁盖的动机和手段,也没杀晁盖的事实,这种拍脑袋的阴谋论可以休矣!
宋江这个人文不高武不精,一心想干一番大业,以见能者就拜,逢高人就哭,平时给些好汉施舍点钱财,也就在江湖中争得及时雨,呼保义两个绰号相互传开,所以宋江的人品竟高了起来,这样以来成府心很深的宋江就顺风顺水地广交绿林更顺利了,因勾结强人被妾阎婆惜知晓,竟白刀进,红刀出取了阎婆惜性命,几经周折上了梁山,竟为自已一统梁山不择手段地将对他有恩的晁盖设谋暗杀,厚着脸皮怯着心夺了本该是卢俊义的梁山老大,这一点也不得不服宋江的心计和手碗,可惜一心想当正统高官,却被药死惨离人世。
毛泽东主席在评论水浒的时候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秉晁盖于一百单八将之外。大军未到,便受招安!我不做评论,也不太懂。个人观点!
《水浒传》这部书自今有6、7百年的历史了,未曾听过宋江害死晁盖,施耐庵在整部书里也没有叙述宋江害死晁盖的论段。
看过《水浒传》这部书,都知道宋江与晁盖他们之间是患难生死与共的兄弟,互为撘救的整个过程我就不必再说了。就说宋江到了梁山以后,晁盖也曾把权力让贤给宋江,宋江没有接纳,甘愿在晁盖的下属做个梁将。
当宋江到了梁山,江湖好汉纷纷都來投靠宋江,这时的梁山在宋江的影响下实力大增,空前绝后,作为统领的晁盖来说,心里自然有一种吃腊的知味,自己身边的亲信与宋江无法抗衡,感觉这是被架空的节奏,不服输的心里产生了竟争的念头,因此,不听宋江劝告,主动出兵想证明自己的实力,不料被史闻恭一剑伤命。这可能就是晁盖与宋江各自能力不同差距的见证,也可能是晁盖命运的定数而决定。不论怎么说,这都是施耐庵作者在论述梁山当时的背景实况。
从上述这个情况来说,是晁盖对宋江的不满而引起的不加思索,荒唐莽撞丢了性命,这跟宋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能说出宋江害死晁盖呢?为什么要扭曲事实呢?为什么要把一个胸怀大义的宋江说的如此卑鄙不堪?这是中国6、7百年前历史的事情,如果是现在,就要立案调查是谁给造的谣言了!
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基本的矛盾依旧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两个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状之中的各种体现。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从历史到现实,不论是一个国家、还是团体、或者人与人之间,都是对立与统一,冲突与和谐的矛盾关系中去找平衡,在平衡中才能统一成和谐的整体。如果矛盾不解决,就会横生技节,岀现偏差,晁盖就在这个偏差的误解中死去,晁盖的死应该说跟宋江有一定因素,但并非宋江害死晁盖。这就是客观现实。
也来妄评古人(还只是小说里的!)一句。宋江晁盖在路线理念上是有分岐的,但当时并未公开化或激化。没有迹象表明宋江要抡班夺权,更没有理由说宋江必害死晁盖。该栏目此类无聊的问题太多了!
晁盖把宋江这个即将开刀问斩的死刑犯,从江州法场劫上了梁山,确实是救了宋江的性命。
但宋江要害死晁盖,这个说法不知从何而来。《水浒传》里并没有这样的描述,民间流传的宋江要害死晁盖取而代之,纯属于空穴来风,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当初,劫取生辰纲的事情败露,官府派人来捉拿晁盖,是宋江冒着被杀头的风险提前给晁盖报信,才使晁盖等劫取生辰纲的七人得以逃脱。从这个意义上说,是宋江先救了晁盖的性命。晁盖也知恩图报,逃上梁山后,当即派刘唐下山给宋江送来一百两黄金,外加一封感谢信。
事后,晁盖曾两次把宋江救上山,并甘愿以寨主之位相让,却都被宋江婉言谢绝。
既然如此,又何来的宋江要害死晁盖的说辞呢?
另外,晁盖死前留下遗嘱:若哪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这样的遗嘱也不能作为宋江害死晁盖的依据。因为晁盖不过是为了报仇血恨,并没有其它含意。
因此,说宋江要害死晁盖这个说法,无论是从道义上,还是从事实证据上,都是说不通的。
《水浒传》中晁盖救过宋江的命,宋江也救过晁盖的命,在救命方面应当是互不相欠。至于宋江是否害死晁盖却并无定论。
早在上梁山之前,晁盖当村长,宋江当押司,两人都是仗义疏财,急人所难之人,都有江湖名望。一个称呼保义,一个叫及时雨,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里,一直互相敬重。
后来晁盖等七人劫了生辰纲,被官府通缉,因宋江及时报信,才得以逃脱上梁山落草。此时宋江成了晁盖的救命恩人。
宋江仍是官场中人,晁盖刚为江湖中人了,虽不在一条道,但仍惺惺相惜互有住来。宋江与晁盖不同之处在于他养了个小三名阎婆惜。这可要命了,这女人可非善茬,她私通野汉子宋江没抓他的现场也就算了,却还抓住了宋江私通梁山的证据,此私通可非彼私通,她逼宋江净身出户还要倒给百两黄金。宋江只好下杀手结果了阎婆惜,获罪遭发配。但不久以带罪之身又题反诗,这下就命不保了。晁盖带领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了宋江一命,并上梁山做了二当家。这哥俩各救各一命,按理恩已报了,又回到以前互不相欠了。
但以前两人在不同的行业里,如今却成了同事,而且还是上下级关系。从义气的角度讲这都是无所谓的事,但两人道不同就难免有问题了。晁盖本就是无意官场之人,即然受到官府追捕,梁山泊正好是一个栖身之地,反贪官反皇帝都是后人加在他身上的,其实真实的他就是做一个山大王,谁敢作对就灭谁。祝家庄扈家庄曾头市必须灭掉才能积累财富,官军进剿则游击战麻雀战对付,过得无忧无虑也无法无天。
但宋江不同,从来心有远大抱负,虽然犯死罪不得已落草,但时刻都在谋求复出。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矛盾出现了。
晁盖打曾头市中毒箭而亡,疑点重重,很多人认为是宋江指使人暗中射杀了晁盖而让史文恭背锅,即除晁盖又灭曾头市,一箭双雕也。施耐庵春秋笔法,欲语还休,让人猜度。如果真是宋江害死了晁盖,原因只能一个,就是为了招安。
读了这么多年的《 水浒传 》,才知道竟有这码事,看来宋江真不是个东西,他除了杀死自己媳妇外,还敢杀死晁盖天王,看来胆子不是一般的大 。他两人之间一定会有化解不开的深仇大恨,不然的话也不会对他的救命恩人下此毒手, 真是蛇蝎心肠的一个狠人,是山东的第一狠人。这件事情绝不能就到此为止,必须深挖,说不定宋江这厮还会有其它命案在身。
我赞同题主的质疑,晁盖之死确实与宋江有关,这是施耐庵在书中明写了的。当然,不仔细读,肯定是读不出来的。即便是金圣叹篡改文本,也道不出个所以然来。
那么,施耐庵是如何写晁盖之死的,晁盖救过宋江的命,宋江又为何要“害”死晁盖呢?
晁盖是第几任寨主?
这个问题若是问金圣叹,这厮也会毫不犹豫地说,晁盖是梁山第二任寨主。其实,别说金圣叹,恐怕在我之前,没有人会否定这个答案:晁盖就是梁山第二任寨主。
晁盖肯定不是第二任寨主,而应当是梁山第三任寨主。第一任杜迁,第二任王伦、第三任晁盖,第四任宋江。为什么呢?我简单地说说其中的隐秘吧。
王伦在林冲入伙后,喝酒时蓦然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
合着,就是跟着,杜迁在前,王伦在后。这两人曾经在柴大官人家相会,临别之时,柴进赠予他们盘缠。此时,王伦恐怕不会因为柴进而生“鸟气”吧。杜迁、王伦分手后,杜迁大概就上梁山了。王伦应当是后来便“因鸟气”,才去投奔杜迁了。那么,为何杜迁就让位了呢?
这个疑问,要回到《水浒传》开篇引首故事中去解读。在这段不足一千字的故事中,隐藏了太多的信息,道尽了宋、明两个王朝的灭亡玄机。谁若是不信,可以拿《宋史·太祖本纪》、《明实录》这两个史料去对一对写赵匡胤出世的那段文字,看看《水浒传》到底隐藏了几个王朝的事。
写完赵匡胤的故事,以下便是北宋的皇位传承了,施耐庵是这样写的:(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这其中,少了一个皇帝宋真宗。为什么呢?
这也是一语双关的写法,既暗藏了北宋的“金匮之盟”,又引出了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也就是以“杜迁”、“孙立”两条梁山好汉隐写的两个王朝的皇位传承历史。此处,单说与晁盖之死有关的“杜迁”。
“金匮之盟”据说是杜太后搞的,但是,宋太宗却违背了这个盟约,没有把皇位传回给太祖系。假如金匮之盟不被变作“虚钱实契”,那就没有宋真宗了。因而,杜太后迁转了北宋皇位传承世系,原本只能做王的人,却轮流做了皇帝,等于是改朝换代了,最终的结局就是“宋江”。
这就是梁山四任寨主在《水浒传》中的终极隐喻,暗示了大宋、大明两个王朝的灭亡。
所以,杜迁是梁山第一任寨主,没有“杜迁”,哪来的王伦?因为有了“王轮”,接下来便有了晁盖、宋江,王朝要改朝换代、断送江山了。
那么,施耐庵暗中把晁盖写成梁山第三任寨主,意欲何为呢?仅仅只是为了以谐音暗示王朝的灭亡吗?
花荣梁山射雁暗伏晁盖中箭
晁天王是厚道人,从不说人短处。但是,他偏偏就不相信花荣能够一箭射断画戟上的绒绦。满山寨人都相信,为何晁天王就不信呢?因为晁天王一反常态,这就出故事了。
晁盖不信,花荣不服气,看见一群宾鸿大雁飞来,便借了一张弓,单射第三只雁的头——晁天王曾头市中箭,恰好就是头部。
在花荣射雁之后,书中有一首赞诗,其中两句是这样说的:天边雁行惊折断,英雄雁序喜相联。这两句诗的意图就十分明显了,因为第三任寨主的离去,雁阵被冲断了。但是,英雄们重新排座次,又“喜相联”了。
这就是晁盖之死的大伏笔,难道与宋江没有关系吗?但是,宋江为何要“害死”晁盖呢?
咱们又得回到前面的故事中,来解读这个疑问了。说简单点,晁盖不是龙虎山伏魔之殿中镇锁的妖魔,不在一百单八将之列。而梁山又是道家一百单八将大聚义,晁盖继续做寨主,算怎么回事呢?所以,赞诗便道明了晁盖之死的原因:道家英雄要排座次,晁天王该离去了。
那么,晁盖不是一百单八将中的一员,是不是宋江搞的鬼呢?要说“水浒阴谋论”,这才是最大的“水浒阴谋论”,宋江到哪里去制造一块石碣,把晁盖排除在一百单八将之外呢?
石碣早就存在,晁盖他们上梁山,就是以“石碣”为跳板的。而晁盖不是道家的星煞,本出于两个蓝本故事,晁天王早就是顽铁铸成的“毗沙天人”,宋江上梁山时,晁盖已经死,就是一尊佛像了。
《水浒传》中的“托塔天王”,就是毗沙门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晁盖原本是佛教的护法天王。晁盖与白胜的关系,也能证明晁天王不是七星聚义的一员,他施耐庵就是把他写成了佛门的护法天王。
晁盖是佛门天王,典出《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这个典故我已经讲过很多次,此处不再重复,只说一点:白日鼠其实就是毗沙门天王左手中的白色“吐财鼠”。毗沙门天王还是一尊财神,道家妖魔要搞大聚义,怎么能缺了这尊财神和他手中的吐财鼠?
毫无疑问,晁盖是佛门护法天王,他怎么能做道家星煞的寨主呢?当然,王伦也不能做寨主,便被林冲杀掉了。
托塔天王合二为一
如果细读《水浒传》原著,就会发现,曾头市黑夜之中的那一支箭无毒。我曾经仔细“掐”了晁天王带兵袭击曾头市,从中箭到拔箭之间,经过了五个多小时。假如箭上有毒,晁盖冲杀这么长时间,为何就不中毒呢?
晁盖很清醒地回到了大营,“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只是血晕倒了,还没中毒呢。
“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金枪药上有毒。同时,也说明晁盖血晕之前,肯定是能够言语的。
施耐庵写得纹丝不乱,交代得清清楚楚,晁盖之死,就是与宋江有关。但是,这又不是一场谋杀,宋江并没有“害死”晁盖。
怎么讲呢?
我们不妨来看看引诱晁盖中埋伏的两个僧人是何来头。书中说,这两个和尚是法华寺的僧人。法华寺在哪里?就在现在的北京城,如今尚有法华寺街。
那么,晁盖的法事又是谁主持的道场呢?却是来自“北京”龙华寺的大圆法主。
施耐庵把真实的北京,与北宋时期的“北京”,也就是大名府进行了偷梁换柱,其中隐藏的深意就是来自“北京”的僧人,把自家的护法天王“接引”去了大名府。因为,大名府中也有一个托塔天王。
李成绰号天王,他是李家的天王,当然也就是托塔天王了。而他身边的闻达,则是专门诠释李成的,施耐庵也要把李成写成与晁盖一样的毗沙门天王,暗伏两大天王合二为一。毗沙门是梵语,意思就是毗沙门天王福德之名闻达四方。
我这样讲,是不是很玄乎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乎,梁山好汉中,有好几个佛道合体的人物,上面讲到的白胜,是先佛后道,而鲁智深、武松则是先道后佛,他们都是亦佛亦道,佛道合一的梁山好汉,是“晁宋二头领一同替天行道”,寄托施耐庵“佛道合一”宗教思想的象征。
晁盖“死”后,曾经两次显圣救宋江,一次是在大名府城外,告诉宋江以地灵星治病。另一次还是与大名府有关,帮助了来自“北京”的玉麒麟,轻松地活捉了史文恭。
晁盖的这两处显圣,同样出自《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在这个佛典中,毗沙门天王显圣安西城北门楼,在一只金鼠的配合下,帮助唐军大败番兵,解了安西城之围。
因而,两大托塔天王合二为一,佛道联手,“替天行道,保境安民”,梁山好汉必定还将与托塔天王一道,抗击金兵——晁天王并没有死,那么,也就谈不上宋江“害死”晁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