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就寄宿,对孩子好吗?
小学阶段就寄宿,一般来说,时间是早了一些,恐怕会给孩子的未来成长留下一些隐患 。
有人说,让孩子寄宿好呀,可以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早日学会与人打交道,学会独立面对许多事情,这有利于孩子尽早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对于有些孩子来说,这种观点是成立的。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过早地寄宿会让他们产生巨大的不适应,觉得孤独、无助,有的孩子甚至会因此产生被父母抛弃的感觉。此时,如果有关方面不能及时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辅导,孩子很可能产生心理问题,或者被不良朋友利用,或者陷入网络游戏等不良嗜好中,给孩子的未来发展蒙上阴影。
所以,在孩子的心理安全感还没有完全建立,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家长最好能够陪在孩子身边,这样做,既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而且有助于孩子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之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但这并绝对不意味着小学阶段的孩子不能寄宿。在如下的几种情况下,是可以考虑把孩子送入寄宿学校的。一是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得以稳定建立的情况之下;二是孩子的性格十分外向,渴望集体生活的情况之下;三是父母实在无法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比如,父母在外地工作,或者孩子因家庭解体或其他原因跟着父母一方,而陪伴他的家长无法独自完成接送孩子上下学的任务。
无论是因为上述何种情况,父母将孩子送入寄宿学校,父母都应该多多关注孩子入学后的心理状况、情感状况及表现情况,尤其要重点关注因为第三种原因而寄宿的孩子。这些关注包括:经常性地和孩子通电话,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找机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更真实的情况;周末的时候,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孩子一起聊天、做游戏、运动等等,
总之,家长要让在学校寄宿的孩子,尽可能多地感受到家的温暖。如果孩子从学校归来后却体会不到任何家的温暖,孩子对家就会越来越没有感觉,就会和父母走的越来越远。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就已经失去这个孩子了。
不好!
中国的父母们作为家长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攀比。看到别人的孩子都去了寄宿制学校,我自己的孩子能不去吗?
在农村,往往是教育的薄弱地区。一些有门路的、一些好老师陆陆续续调县城教书,师资力量比较差,学校管理也较为松散,所以教学质量不是很好。眼睛雪亮的家长们能看不到这个形势吗?
在县城的家长,也并不满足于把孩子送到身边的好小学就读。因为私立教育遍地开花。一些封闭的小学,一些县外其他省份的私立小学,往往打着军事化管理的旗号,打着精细化管理的旗号,叫喊着培养孩子终生受用的好习惯,第一个好习惯就是独立自理的能力,而且,那些私立学校因为整天的封闭训练,成绩往往比公立学校要好一点。所以县城条件比较好的家长往往花费巨额学费把自己的孩子送入私立小学,自以为把孩子送入了天堂,以为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殊不知这是把孩子送往地狱的路上。
在我身边,这样的悲剧还是非常多的。就比如农村进城的学生来说吧。我农村的东邻,两个儿子都是从小学三年级就转入了县城上学。在农村小学成绩还是比较优秀的,在班里都是前十名的状态。送到县城上学以后,在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来源非常杂。而且学生们的身份各异。各种不同的不良习惯交融,互相影响。比如拉帮结派呀,抽烟等不良习惯。再加上孩子出到县城寄宿制学校不太适应。所以成绩不升反降。而且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很多不良习惯。谢谢教育,毕竟大多注重学习成绩。对其他方面的培养就非常的薄弱了。这两个孩子先后相差两年。在他们的县城寄宿制学校的表现如出一辙。都学会了欺凌同学,都学会了抽烟,都学会了逃学打游戏。班主任隔三差五就会调家长到学校共同训导学生。学习成绩固然一时看起来比小学的那些同学要好一点。这样的孩子升上初中以后,后续发展就更差了。往往中途辍学。
从小送往外地私立学校上学的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较为冷漠。在很大程度上沦为学习机器。的确,他们的自理能力是超强的。但是他们在心理上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真正的关爱,所以他们的情感发育是极不完备的。小学阶段是孩子情感发育的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为了攀比,明着为了孩子实际为了自己面子的家长们,失去了陪伴孩子一起成长的机会。这些孩子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缺少爱心,缺少感恩。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从小学上私立或转到县城寄宿的孩子,入学成绩往往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很多后续发展不是太好。因为从小学在严管,到了中学的自我管理,他是很不适应的。好像是孙悟空一下子去掉了紧箍咒。这些孩子往往不自觉地放松起自己的行为来。很快他们在竞争中变得非常的落后。
反而那些一直有父母陪伴的孩子,他们的精神面貌非常好。在学习中也很有发展的后劲儿。和那些从小寄宿的学生相比,他们在行为上少了很多极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因为那些从小没有上寄宿制学校的学生,有父母实时的监管,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向、学习动向、生活动向,如果有问题出现,就能够我及时纠偏。所以这部分孩子他们的情商往往较高。升到初中以后往往也少走弯路。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就大概率来说,那些从小学就上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的后续发展,相对于非寄宿学校的学生,发展潜力往往是明显不济得。
所以在你能陪伴孩子的时候,要多陪伴一些,教他做人,教他学会爱,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他在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不要从小把自己的孩子从身边推出去。那很多时候我们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去做了一些对孩子身心发展不好的事情。
是与不是供家长们考虑吧。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呢?有没有这样子对比呢?
我非常反对小学生寄宿。
暑假里,孩子们组织英文戏剧表演,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家长和同学。孩子的同年级女生,个子很高,容颜清秀,但不苟言笑,喜欢独坐。有她台词的时候,也只是读读而已,面部表情比较僵硬。
休息时,孩子时不时跑到身边说上几句。那个孩子妈妈说:“看你的孩子和你多亲密。”她说孩子不愿意和她沟通,啥事都自己做主,很多事情都是过后听其他家长谈起才知道。我试探着问:“孩子是不是从小就住校呢?”她惊讶地看着我说:“你怎么看出来的?”
从小住校的孩子,缺少和父母耳鬓厮磨的沟通,活泼好动的年龄就开始住校,孩子一直生活在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的状态下,情绪得不到放松,很容易形成敏感多疑、紧张自责的性格。从孩子情感发育的角度,我非常反对小学生住校。
很多家长看到的是住校的小学生生活独立、自主性比较强,其实这种独立、自主多半是在威胁、高压的状态下建立起来的,而不是通过生活实践探索总结出来的。这样的孩子如果离开住校的环境,很可能变得更加放纵和自我,更愿意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放到成年,是不是有点可怕呢?
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尽量不要在需要父母陪伴的童年,将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有人说:父母和子女是一个渐行渐远的旅程。但一切,需要顺其自然,过早的分离和过晚的放手都不合适。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欢迎讨论。
不好!特别的不好!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好!
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情淡漠,对孩子的成长很有问题,孩子内心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对他们的一辈子都很重要,很多孩子过早的住宿,这种安全感的缺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长,甚至在社会交往上都会有很“负面”的影响。
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孩子看起来的独立、自信其实都是建立在孩子和父母之间某种情感的确实,孩子的各种小细节的问题生活老师也很难注意并帮助到他们,一个又一个小细节的累积会导致各种大问题。
我的朋友孩子已经住宿了四年,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女孩子看起来乖巧而独立,什么事情都能处理的很好,但是在和父母的交往上、在和小伙伴的相处上就会有小的问题,紧张、敏感,和别人聊天时时刻都在观察别人的眼色,这种过早的“社会化技能”谈不上好坏,但是唯独缺少了孩子该有的天真、活泼和烂漫。
我个人觉得孩子在什么样的年龄干什么样的事情比较好,过早的成熟、独立的背后往往会隐藏这更大的问题,很多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学校的家长其实在内心也知道孩子住宿在情感上可能出现问题,但是他们总能找到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比如:孩子早点独立更好、自己工作很忙、学校离家很近、学校要求孩子住宿等等。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是爱,父母的爱,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的无奈,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家长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爱,这样才是真的爱孩子!
肯定的说,不好!
我一个同事,离了婚没法照顾孩子,就把孩子送去寄宿。只寄宿了一年,第二年她就把自己的妈妈接到城里和她一起生活,帮她接送孩子。
孩子读一年级的时候,她和孩子爸因为各种原因离婚了。她怕孩子因为没有母亲,成长受到影响,争取到了孩子的抚养权。谁知道就因为送去寄宿,差点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孩子读二年级的时候被她送去寄宿。周末回家,同事总是尽量和女儿一起,陪孩子做作业,和孩子一起玩耍。尽量弥补一周五天没能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同事发现女儿和她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胆颤心惊的。一下子没看到她,那小姑娘就急得哭起来。她感觉到女儿极没有安全感,心里更觉得愧疚。
同事还发现女儿在做自己的事情时,非常紧张。迫切想把事情做好,得到她的表扬。可是越紧张越容易出错,出错后的小姑娘不知道怎么办了,又急得直哭。
同事安慰女儿,同时问在学校里怎么做的。女儿怯生生地说是自己做的,做得好的老师要表扬。同事问女儿得到过表扬吗,小姑娘说自己做得不好,老师没有表扬过。
同事还发现女儿和小区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总是忍让。即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不敢大胆说不,都是被动的接受。而且,女儿还讨好别的小朋友,好像怕人家不和她玩耍一样。
同事意识到了自己把孩子送去寄宿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她女儿从小看她和丈夫吵架,变得内向胆小,敏感多疑。严重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小小年纪,就学会揣摩他人心思。牺牲自己的喜好,来获得他人的认可。
这样的孩子极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而不是扔到寄宿学校了事。这样下去,孩子的性格、心理都会出现问题。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爱她了抛弃她了,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于是第二学年,同事果断让女儿回家住。每天她让妈妈把女儿送到学校,下午去接回来。如果同事有时间,则亲自接送。晚上她妈妈做饭,她则陪着女儿写作业。
慢慢的,她女儿开心多了。不再是动不动就抹眼泪,或者小心翼翼地看她的脸色做事。孩子活泼大方,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也敢说自己的看法。不喜欢做的事,不会勉强自己去做。
结语:作为教师,极不赞成上小学就让孩子寄宿。因为小学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帮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从心底还很依赖父母的。
父母如果只图自己轻松,把孩子送去寄宿,孩子心里则会没有安全感。他们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从而与父母关系变得淡漠。如果真的这样,父母亲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远。父母会很难听到孩子向你说一句心里话。
孩子与父母本来就是渐行渐远,但那都是循序渐进的。请别错过孩子的成长,因为挣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这段时光。为了孩子好,家长辛苦点,耐心点。等孩子读初中,他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大点了,再送去寄宿。
各位,你们说是不是这样啊?
现在因为许许多多家长要外出打工,孩子照管不上,只好让刚刚开始读小学的孩子就寄宿,这样小的孩子就上寄宿学校,到底对孩子好不好呢?
凡事都有正反两方面,我先说好的方面:
上小学就让孩子开始寄宿,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立能力。
我就在一所寄宿小学任教,最小年龄的孩子六周岁,让他们大约五天的时间回家一次。
一日三餐有生活老师给盛好饭菜,孩子们分餐制四人一桌,吃饱后把空的碗勺自己放到规定位置,然后就可以与同学一起站队离开餐厅。
每顿饭都是两菜一汤、荤素搭配,没发现孩子有什么挑食或者偏食现象,或许是小伙伴一块儿的缘故吧!
他们按时自己去洗澡,休息前一人一盆自己洗脚,刷牙洗脸完毕后歇息。
内裤和袜子需要自己洗,其他衣服由生活老师统一洗,属于半军事化管理吧!确实从小锻炼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
上小学就读寄宿学校,不好的方面:
每年开学大约前一个月,都会有哭闹的孩子送不下,有的好歹送下了,人在教室里心也随家长去了,不然就是课堂上哭哭啼啼。
老师讲课,他就在那里哭,千万不要理睬哭的学生,因为越理他哭得越厉害,有的甚至偷跑,所以开学期间门卫工作必须严谨。
因为孩子年龄小,他们会有一种被家长抛弃的感觉,有的夜晚睡不着觉,孩子特别绝望,长大以后这或许就是一种阴影吧!
再就是住宿的孩子视野比较狭窄,因为就是学校里面的那一些条条框框,不如天天回家的孩子更灵活一些。
总之,寄宿学校的孩子好处还是多的,放学后家长不用担心如何辅导作业了;外出打工不用对孩子学习牵肠挂肚了。
弊大于利!虽然可以很早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但是没有家长的每日陪伴,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有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这是很大的缺失,很多问题孩子就是这样来的。
上小学就寄宿,对孩子来说,有些早。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也需要过程的,还需要父母的关怀和疼爱。
不寄宿的话,孩子每天都能看到父母,自己的开心和不开心,包括学校里的事都会和家长分享、诉说,孩子会尽情的展示自己,也是感情的寄托,会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生活。而上寄宿学校以后,孩子要面对新的环境,没有认识的人,感到陌生和无奈。学习和生活上都要学会自己面对,学会自己处理任何事情。
虽然说寄宿学校是能培养孩子学会独立的,可是这段小学时光对他来说,应该是有些难熬的,也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影响毕竟孩子还太小,突然承受一些事情,还应付不了,对孩子也不利。
其实,不是只有寄宿学校才能锻炼孩子的独立。只要善意的引导和教育,孩子一样能独立去面对挑战。
上小学的时候,孩子才七岁,不建议家长给孩子选择寄宿制的学校。
建立紧密的亲子联系,有助于孩子成长。
首先,很多人认为,0到3岁是亲子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时期,孩子三岁以后,渐渐的脱离了跟妈妈的共生关系,孩子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
但实际上,孩子三岁以后,是家长跟孩子建立紧密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的亲子关系建立,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个时期,孩子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所以依附于家长,而是孩子真正从心理上、情感上依赖于家长,所以这个阶段非常重要。
离开了父母,没有家长的陪伴,孩子什么事情都必须自己做。自然也没有机会跟家长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然而,如果孩子跟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不够紧密,很有可能造成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很可能束手无策。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在乎自己身边重要的人所说的话。但是,家长没有一直陪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影响力削弱了。
孩子心理发展的需求。
而当孩子上小学的时候,由于所接触的环境跟幼儿园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承担的责任、课业的压力,都变得更加沉重。面临这种转换,孩子却离开了父母,他要承受的压力就会更大。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为孩子选择寄宿制的学校,就相当于,孩子必须全都要靠自己,对于一个七岁的孩子,要承受这样的心理压力、现实压力,都会比较吃力。而这个时期,孩子对于情感的认识并没有那么深刻,很多心里压力只能压抑起来。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并没有什么好处。
在长期高压的情况下,孩子有可能表现得很温顺、很乖巧,但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孩子有可能会爆发。
孩子在寄宿制学校,跟家长长期分离,造成完全不清楚孩子的心理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当孩子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办法真正帮助孩子。如果没有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孩子跟家长之间没有信任感,更加不愿意把自己的问题告诉家长。
建议。
孩子从小就上寄宿制的学校,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对于孩子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肯定会有一定的提升,是有好处的。
但是相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个性成长,以及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建立,这些更重要的事情来说,反而是不利的。在小学的时候,就为孩子选择寄宿制的学校,有点得不偿失。
如果真的要给孩子上寄宿制的学校,建议孩子度过了青春期,上高中的时候再送。
这时候孩子的自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等已经成长了,完全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
其次,孩子跟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已经建立完成,当孩子真的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家长在孩子心里是有分量的,家长教育孩子或者引导孩子都更有力量。
另外,高中的课业压力比较大,寄宿制的学校相对干扰比较少。
作者:舒心(Annie妈妈育儿),情绪教练、正面管教讲师、高级儿童情商指导师、儿童财商讲师。欢迎关注我,并与我交流。
赞同小学孩子上寄宿学校吗?
尝试分析一下两种不同于学校的利弊:
1.小学一年级是孩子遇到的一个坎,如何度过?
上小学是孩子集中遇到陌生的环境和同学,诸多的规矩和繁重的学习等问题,这会给大多数孩子带来适应的压力。而往往这些压力并不被家长重视,更多的会忽略。这时候,家长能提供的不仅是关爱,还有具体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家长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求老师对所有寄宿制孩子做个体化的支持,很难!
2.寄宿与非寄宿学校的利弊可以分析。寄宿学校是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越小的孩子适应能力越强,但这是被动的适应,心理的状态是否调试好并不知道,小学的孩子,绝大多数并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状态。
孩子获得了自理能力,是被动获得,还是主动锻炼,差别是否大?
3.寄宿学校里面有老师全程管理,家长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少,当然要付出更多的学费。但是养育孩子的过程,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是非常重要,孩子是因为爱我们才去服从和配合,六岁以前是亲子关系的黄金期,7到12岁是白银期,13岁以后就进入青铜期。而小学阶段寄宿,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很难在有限的相处中形成更亲密的亲子关系,这对未来的亲子教育,确实是一个让人担心的隐患。而亲密的亲子关系,不就是在柴米油盐中絮絮叨叨的温暖产生吗?
当孩子身心都准备好的时候,是孩子想独立的时候,这个时候顺势而为,可能更好,比如初中,高中等等阶段
所以,我个人认为,小学阶段还是非寄宿学校好一些,友友们如何认为?欢迎留言讨论
当然不好。
任何事情都可以讲求效率,可以借助外力最大化整合资源,唯独养孩子一事,踏踏实实把孩子养在自己身边,于孩子来讲是最好的选择。
父母最起码陪他到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学业重,孩子也长到十五岁了,多数小地方的孩子读高中也必将面临着离家住校,从各方面看,这个时间段可以寄宿了。
教育方式多元化是大趋势,现在更是各种类型的学校不一而足,托儿所、幼儿园都可以寄宿。孩子落地有各种月子会所,只要资金充足,双月子甚至更久都没问题,随后再请育儿保姆住家全权负责孩子,或者全权托给家中老人,待孩子满两岁就可以全权托管到寄宿机构,三岁再到寄宿幼儿园,小学依次顺延一路寄宿到孩子成年成人。啊哈哈,就差一个独立子宫了,不然孩子可以全程外挂,简直比种一茬庄稼还省心,是不是如此这般为人父母,太爽歪歪啦。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极复杂的混沌过程,一丁点的扰动足以改写整个呈现结果。
好多的问题都是滞后出现的,当下看着一切正常,似乎跳过了恼人的各种哭闹,规避了各种孩子特有的“胡搅蛮缠”,一切都顺着集体优化制度因势利导,朝着大人期望的方向快乐成长,待到出现问题的那天,一切都太晚了,而且不可逆也不可修复。“基布兹”幼教乐园都会出现危机,更何况只是少数机构或者幼儿园以及小学的寄宿呢。
愿每家父母都能以孩子为重,尤其孩子的婴幼儿期,耐心点,哪怕牺牲一点自己的某些东西,务请在他们最需要父母的时候呵护好他们,打好孩子一生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