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急诊科有哪些难忘的事?

提问时间:2023-07-05 11:16关键词:急诊

急诊科有哪些难忘的事?

点赞1、肥城市 网友:墨色玄离

曾经分别在县、市、省级医院急诊科工作、学习过,对急诊科的情况知道一些。

多年前,到本省医院急诊科参加急诊医学培训的当天,一位年轻医生正在给我们介绍科里情况时,外面救护车警笛声越来越响,然后突然停了,都知道接病人回来了,后车门打开,拉下一位躺在推车上的病人,急诊科资深主任看了看病人,说马上气管插管,正介绍情况的年轻医生二话没说,麻利地戴上口罩、手套,在众人注视下,动作非常熟练的很快完成气管插管。主任站在不远处静静地看其操作,然后不露声色地离开了,应该看得出来,主任对其操作过程是满意的,剩下的事儿在场的其他医护人员知道怎么做。

我说看你的操作非常熟练,问其工作几年了,回答说,四年多了,因为气管插管是急诊科的家常便饭,经常做,所以就很熟练。

过了几天,急诊科副主任带我们参观科里的培训室,里面有一套练习气管插管的模型,他告诉我们,平时都是在这套模型上练习,动作必须规范,还得快才行,有考核标准,不然到关键时候是要误事的。该科选派的医生,那也是训练有素,实际操作水平非常高,参加全国急诊医生气管插管比赛,获得过第二名的好成绩。看到了人家年轻医生的实际操作,确实很有实力。

看来熟能生巧真是花了不少时间练出来的,当然还是得悟性高才行,笨手笨脚的肯定也不行,急诊病人对应的就是需要接诊医生反应快,动作快,关键是还得准确判断,最重要的抢救措施第一时间快速到位,这是挽救生命的重要前提。

从一个侧面说明急诊科工作压力巨大,特别是大医院,相关医护人员必须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反应快、手脚麻利才行。惊险往往就在那争分夺秒的几分钟时间里。

朋友们也许还记得去年在武汉市大批新冠肺炎病人救治过程中,在大量收治病人的一家大型医院里,活跃着一只专门负责气管插管的小分队,那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里,哪里有需要,他们就马上出现在那里,前后完成几百例气管插管,成为降低重症新冠肺炎死亡率的好帮手,更是抢救新冠肺炎病人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是康医生,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医生正在给病人进行气管插管

点赞2、张家口市 网友:安季浅空

每天都有。

喜怒哀愁,悲欢离合。

可以关注我。

点赞3、鸡西市 网友:蜻蜓飞飞

实习的时候,有个急性阑尾炎,是医生熟人,马上安排手术,叫来了麻醉科主任,腰麻,老主任谈笑风生。主刀医生一刀下去,病人嗷的巨叫一声,原来麻醉平面低了。第一刀只剌开了皮肤(在那里没有麻醉的情况下),病人自己以为已经开膛破肚了呢,吓的剧烈颤抖,那是我一生看过的最剧烈的颤抖,人在手术台上几乎要颠簸起来了,仿佛躺三蹦子上快速开过颠簸路面。马上给吸入式全麻。谈笑风生的麻醉科主任那天再也没有说过话,只是嗯啊的回答别人化解尴尬的友好对话。

点赞4、铁岭市 网友:霸气姐

急诊科工作能看到世间最真实的百态人生,我相信每一个在急诊工作过的人都会深有体会。要说难忘的事,那简直太多了,我随便说几件吧。

第一次见到患者猝死——那是我刚上班的第一年,跟着一个上级医生值夜班,有一天晚上刚接班不久,一个本院的同事领来了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大爷。

老大爷面色很差,自诉胃疼,我的上级医生很有经验,想先给他做个心电图,结果就在这时候大爷突然就躺在地上抽了起来,紧接着没了呼吸、心跳。我当时根本没反应过来,但是我的上级医生反应很迅速,立马上去心肺复苏,但是很遗憾,最后老大爷也没抢救回来,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患者猝死的全过程。

第一次出车接诊车祸死亡的患者——也是我上班的第一年,一天中午出车去接诊一个车祸的患者,到现场的时候只见公路上倒着一辆摩托车,旁边躺在一个人,四五十岁,脑袋旁边一大摊血。

交警已经到了现场,让我去看看人还有没有气,说实话由于是刚上班又是第一次我心理还是有点紧张的。到了跟前我摸了摸患者颈动脉没有搏动,胸廓没有起伏,看了一下瞳孔也已经散大了,很明显人已经没了。我如实告诉了交警,这时候旁边的一个小伙子(坐摩托车的人,一点没收伤)要求我拉回医院抢救,我就把人拉了回去,一路上心肺复苏,患者的嘴里一个劲的往外吐血……

第一次出车去河边接诊溺水的患者——这是几年前的事,我在急诊已经干了将近十年,可以说经验比较丰富,波澜不惊了。但是对于溺水的患者,我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因为那个患者已经溺水几个小时了,一直到天都黑了才给打捞上来,我在去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人肯定早就没了,但是有人打电话我们肯定要去,路上我就在猜想患者会是什么样子,不用问,样子肯定不好看。

我当时带着一个年轻的女医生和一个护士,现场远处有很多人,患者当时被放在了河边,近处有几个警察,闲杂人等不让靠近。我到了跟前的时候天几乎已经完全黑了,眼前是一条大河,黑压压的水面让人感觉很压抑,河沿上一个人平躺在地上,两个胳膊向上举着一动不动(关节早就僵了),天太黑我看不清他的脸。

说实话即便我以前抢救过很多坠楼和车祸的患者,但是真的是第一次到现场处置溺水的患者,多少还是有点不安(相信大家都懂)。这时候有人把手电照了过去,我看到患者的脸被人用他胸前的上衣倒卷过来给盖了起来,警察告诉我这是救援队的人员弄的,怕吓到别人。我长出了一口气,赶紧上去做了个心电图确认院前死亡,然后警察拨打了殡仪馆的电话,我们离开了现场。

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这些经历如果不是我干急诊工作可能一辈子也无法遇到。其实相比于这些危重的病情,我在急诊遇到的很多人,他们表现出来的人性更让我终身难忘。说实话,到今天为止,我已经不太想干急性工作了,精神上受不了,身体也受不了。

点赞5、银川市 网友:莫小羽~

单从诸多的影视作品(比如急诊室故事、急诊科医生、青年医生、夜班医生等)就能知道急诊科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急诊作为窗口科室,因此有“九心”急诊之说,比如突发事件处理中心、社会问题汇集中心、“三无”人员收留中心、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心、待住院患者等待中心……这些特点也导致了急诊医务人员会面临更多的突发状况和暴力事件!

1、突发事件处理中心。大型车祸、群体中毒、群体斗殴、大型公共活动(马拉松等各种比赛等)医疗保障等都是首先在急诊科处理,因此急诊医务人员是一个医院最有危机意识的群体,每一个急诊人心底都有一件件不能与外人说道的突发事件。

2、社会问题汇集中心。在急诊待久了,你会发现各种稀奇古怪的矛盾都会在急诊见到。记得多年前接诊了一个AECOPD老人,其外孙将患者送急诊后说出去买东西就再也没回来。当我处理完后找家属沟通病情时才发现家属跑了,问老人家人电话也说不清楚,没办法最后医院保卫科通过患者身份证联系到社区,社区给了其大儿子电话,结果电话打过去说自己不在常德,让找女儿,给患者女儿打电话则推说人已经送医院了尽到责任了,让找患者小儿子,小儿子接电话了说患者现在是住大儿子家,有事要大儿子管……最后中午来的病人,晚上9点多钟才来了一个孙女。沟通后告知要安排住院,结果孙女来了句自己做不了主,要找其伯父……

3、“三无”人员收留中心。在我市三无人员的救助工作做的是比较好的,基本三无人员生病了都会有专人安排其就诊或住院。但急诊科却经常碰到一些特殊的“三无”,明明有家属,却没人管,导致成了三无;有些酒鬼“三无”,喝多了就被120送急诊,甚至最近有个穿着破破烂烂的,一喝多了就自己跑急诊床上躺着,一问就说是没工作、没钱、没家人,再问就骂人,劝不动、碰不得,在网络横流的社会,哪个医生或医院敢对这种人做强制措施呢?只能是听之任之,自认倒霉了!

4、待住院患者等待中心。因为住院部床位问题,不少病人都需要在急诊留观等床,这不仅增加了急诊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也导致了医患矛盾。比如家属经常质疑为什么急诊治疗一天了还没效果也不安排住院?住院能报销,为什么还要留在急诊等床?为什么急诊做这检查那检查的病还没确诊,到了住院部稍微做做检查就确诊了……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了医患矛盾!我自己临床生涯第一次被投诉就是因为急诊留观等床,患者不满意结果被投诉了!

点赞6、鹤岗市 网友:殇歌落

呵呵,刚开始写呢!

点赞7、洛阳市 网友:逗猫惹草

急诊科应该是医院最忙碌的科室了,很多值班的大夫不是在看着病人就是在救护车上去接病人的路上。

记得去年的一个夏天,我的同事李冰在急诊外科值班,因为那天晚上病人特别多,刚处理完几个病人这些病人中有颅脑外伤的手外伤的,病情轻的给病人简单的清创缝合,重的收入住院,处理完后好容易坐下,来了两个病人,好像是喝了点酒。因为两个人,李冰抬起头问“谁是病人”,有一个故意藏在门后,答腔道“你瞎吗,没看到老子”,面对对方的辱骂,李冰回了几句,对方两个人借着酒劲就想撒泼打人,我同事一看情形不好,站起身就往外跑,这两个醉汉,就在后面追,好在跑的及时,否则被他们追到会是一顿毒打。最后这件事保安报了警,经过警察协调解决了。事情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但是医务人员上夜班仍然心有余悸。

点赞8、巴中市 网友:苍穹之剑

一抑郁症女孩,因为母亲批评了两句,服用大量药物自杀。在急诊科抢救室,极其不配合抢救,不愿告知服用的是各种药物,拒绝打针,静脉通道都无法开通,更是拒绝洗胃。其母亲现场跪下,央求女孩配合医生抢救。最终成功说服女孩,母女相拥而泣!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