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为什么汉朝以前祭祀的蚩尤而不是黄帝?黄帝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6关键词:汉朝,黄帝,祭祀,蚩尤

为什么汉朝以前祭祀的蚩尤而不是黄帝?黄帝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

点赞1、新乡市 网友:邢国小子

据《史记》记载,周威列王四年,(公元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畴,祭黄帝,作下畴,祭炎帝。什么意思呢?就是秦灵公在吴阳的地方在一块田的上方祭黄帝,走到一块田的下方祭炎帝。再则,说到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时,在政治治理上以黄帝为榜样,所以自然重视对黄帝的祭祀。

(黄帝和炎帝肖像画)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到泰山封禅,祭祀的蚩尤,而不是黄帝;汉高祖刘邦在楚汉相争时,也是祭祀的是蚩尤,而不是黄帝。汉初时,刘邦建立的“蚩尤祠",而不是“黄帝陵"。因为他们认为蚩尤是本地的,黄帝是外来的。炎黄时外来的最大的特征是,黄帝生于姬水;炎帝生于姜水。姜字与羊有关!在商以前,中原地区只有“猪、狗、鸡"。“牛、羊、马"是从高加索带进来的,就是说炎黄一支将牛、羊、马引进了中原。

(蚩尤是多么可怕,与炎黄比较就是恶魔了。)

古公亶父是黄帝的16世孙,因不堪戎狄侵扰,带领全族迁移到今天的陕西岐山(周原)。古公亶父将中原周围称为“西戎、北狄、南蛮、东夷",由于殷商在东边,被古公亶父称为东边的蛮夷。秦的祖先是在今天的甘肃礼县大堡子山,被称为“西戎"。

(秦的祖先在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的秦公一号墓)

孔子的儒家在春秋晚期周游列国,主张是“克己复礼",由于当时各国都在争霸,主张变革,所以先后有许多国家进行了变法。譬如:齐国的管仲变法、吴国伍子胥变法、越国范蠡改革、魏国的李悝变法、齐国威王变法、最后在战国是的秦国商鞅变法。孔子周游列国推销“恢复周礼",并没有被各国看好,因为在当时已经落后形势,没有人来听他的学说。孔子晚年在家修馔《春秋》一书,在书中将鲁国国君大骂一通,没有人来砍他的脑袋,因为在“百家争鸣"中,儒家也是作为一种“庶民乱议"。

孔子周游列国从来也没有到达秦国,从他的内心来看,是看不起一个西戎国家。再则,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有法家之国称谓,并且在意识上与儒家格格不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郡县制和分封制"之争。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采用的“郡县制",刘邦与项羽之争,也是有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争,项羽推翻秦朝时就主张“分封制"。在汉初时,刘邦采用的同姓王,但是也是郡县制。所以他非常厌恶儒生,二次羞辱儒生,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

司马迁从小启蒙老师是孔子的后代孔安国,年轻时经常去听大儒董仲舒上课,写《史记》时大量引用了儒家的经典。他在《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梳理上古帝王们的血缘关系,让秦国留下的七国庶民和各地区自己认同始祖都同出一源,这一源头就是炎黄,我的都成了“炎黄子孙"了!由于秦始皇将周留下的讲礼仪的六国给灭了,儒家认为是大逆不道。所以,司马迁的《史记》将秦始皇说成是吕不韦的私生子,嫪毐的阳具能够翘起车轮,嫪毐与赵姬(秦始皇母亲)生了二个小弟弟。其实,说到底就是儒法之争。

汉高祖刘邦在汉初时摒弃儒学,惠帝、吕后、文帝、景帝都采用了“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五学等揉合在一起上课,丞相卫綰、窦嬰、田鼢都去听他上课。丞相们将董仲舒推荐给汉武帝,董仲舒向汉武帝推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汉武帝知道儒学是怎么一回事,(儒家喜欢将牛皮吹的最大)他为了扩大自己的皇权,就颁布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个“术"就是一个骗术。


汉武帝颁布了“独尊儒术"以后,应该是第一个祭拜黄帝的人。但是,他无限扩大皇权,成为了第一个专制的皇帝。当长安发生了二次大火以后,董仲舒用“天人感应"来吓唬他时,汉武帝知道儒家的牛皮又来了,他要砍董仲舒的脑袋,尽管董仲舒的脑袋没有被砍下,吓得董仲舒够呛,从今以后董仲舒再也不发声了。司马迁为了李陵投降匈奴而被汉武帝处于“腐刑"(割掉生殖器),也说明了“君权神授"的威严。最倒霉的是司马迁的外孙杨恽,他因为诽谤罪被汉宣帝腰斩。这些都说明,儒家大师孔子福气最好,当时他在春秋晚期,他大骂鲁国国君却没有被砍头,证明当时也是言论自由的。总的来说,“蚩尤"与“黄帝"之争,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儒家胜利,法家失败。法家退出历史舞台,儒家的“炎黄子孙"延续了中国二千多年,我们都成了“炎黄子孙"了!

点赞2、钟祥市 网友:棠梨煎雪

首先,黄帝有两个,而不是一个。

真正的黄帝,是距今4800年左右崛起于陕西,称帝于中原的轩辕氏。

他是少典氏的后裔。

而少典氏,实际上就是距今6400年被女娲氏“杀黑龙以济冀州”的黑龙氏。

黄帝“有云瑞,以云为官”,就是因为“云聚为黑”,属“黑龙”。

黑龙氏是属于庖犧氏部族中的一个部落,被女娲氏打败后,就被女娲氏带到陕西,成为了少典氏。

少典的意思,就是他们成为了女娲氏和庖犧氏之间的信史,用典册送信。

同时,他们也可能是湖南和东北之间的信史。

因为,庖犧氏来自东北,在中原被打败之后,一部分逃到了湖南,一部分本来就在东北,没有南下中原。

而由于中原有他们的死敌——被他们征服的燧人氏的后裔共工氏,所以,湖南和东北之间不能直接联络,只有少典氏,通过女娲氏的关系,可以在两地之间起到联络作用。

庖犧氏部族中湖南的部分,就是伏犧氏;东北的部分,就是金天氏。

距今5500年的时候,伏犧氏和金天氏南北对攻,重新征服中原与山东。

这个过程中,炎帝的本族,也就是女娲氏的后裔,在山西和陕西,并没有参战。

夸父逐日的故事,就是说明这一点。

距今5300年,金天氏和伏犧氏的后裔朱襄氏分道扬镳,朱襄氏到太湖流域建立良渚文化。

而金天氏在中原,与女娲氏的后裔马家窑文化的主人发生矛盾,从此厄运不断。

距今5000年,红山文化消失,标志着金天氏丢掉了他的故土。

距今4900年,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发生显著变化,标志着金天氏失去中原,只剩下山东。

距今4800年,大汶口文化由第二期转变为第三期,标志着金天氏臣服于黄帝,“五帝时代”来临。

距今4500年,大汶口文化转变为龙山文化,这是黄帝时代结束,黄帝部族退回到陕西。颛顼大帝与共工氏争夺帝位,重新统治中原。

由于多方面原因,颛顼大帝,不得不继续沿袭黄帝的“协和万邦”的理念与口号,所以,在纪念自己的祖先金天氏时,他们就把自己的祖先金天氏,谥号为黄帝。

这样,就形成了真假两黄帝。

而后来的帝喾,以及尧舜,其实都是金天氏的后裔。

蚩尤,就是大汶口文化之第一期文化的主人。

他们于距今5500年战败,成为金天氏部族的奴隶,到金天氏臣服于黄帝之后,是恢复了一定的独立地位的。

所以,他们的后裔,在取得独立地位后,肯定就要祭祀蚩尤氏。

其实,商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属于蚩尤氏的后裔。

而秦始皇,就是商人的后裔。

至于黄帝是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

其实,真假黄帝,都是属于农耕民族,但是,他们处于北方,又在一定程度上,又都具有游牧民族的习性。

点赞3、泸州市 网友:外挂滤镜

回i汉朝人对蚩尤祭祀:

山海经提到过,一圈有水的陆地,河流往北流,在中国那个地方合这一说法相同,?

指有山东,泰山周围山体相似,以前太行山往东跟泰山体系中间有水相阁,

根据现代考古发现,12000多年前,山东,就有人们活动轨迹,

蚩尤和黄帝炎帝打仗,两个部落,打一个部落,你想想,蚩尤部落得多强大

蚩尤部落生活在海边,先民知到什么时候有风,有雨,有雾自然环境以掌握。

黄帝,炎帝在黄土高源,干旱地区,对自然环境,了解少,

打仗时在河北,下雾不晴,后找邦工,找到九天魔女,把雾驱散,做指南车

九天魔女部落,她们部落在那?云南西藏地代。这个部落事母系部落,

在回到我们所学到的历史,看问题,

陕西高原部落,云南高山部落,北京人部落。

三个部落打一个部落,蚩尤,部落得有多强大,人员,物利军士各样无笔之强大,

蚩尤战,战败他的部族人员多,繁衍能力强,人口众多,人多为主流,路宽为大道,。

有些错字,本人文化低,胡写扒写,不喜误喷?

点赞4、宜威市 网友:锦瑟孤鸣

不是汉朝以前不尊重黄帝,而是这个时期正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和大形成时期,祭拜谁不祭拜谁是各个部落和诸侯国的事情,总体上那时的人们对三皇五帝是认同,其中就包括五帝之首黄帝。


后来秦朝虽然统一了天下,但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只存在了十多年,到了汉朝,汉朝沿用秦制,汉武帝独尊儒术,重视儒家思想和文化,把祀与戎当作国之根本,带头筑台祭拜轩辕黄帝,为天下率先垂范,把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团结在了炎黄旗下,虽然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磨难和风险,但迄今仍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

《史记·黄帝本纪》中讲:“……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从以上文字不难看出,黄帝应该不是只会骑射为生的游牧民族。

我们是炎黄子孙,祭拜轩辕黄帝,是为了不忘根本、祈福后世和共度艰难险阻,至于黄帝属于什么民族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初祖,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点赞5、百色市 网友:血之圣手

汉武帝之前,汉朝祭祀的是蚩尤大帝而不是黄帝。

蚩尤是华夏真正的祖先之一。

蚩尤历来是华夏帝王崇拜祭祀的“天地人皇”之一!

古时华夏人祭祀蚩尤,不祭祀黄帝。

《史记集解》应劭曰:“蚩尤,古天子”。

学术界还有考证蚩尤就是炎帝,也就是说,黄帝杀了炎帝,所以黄帝用蚩尤旗才能压制四方。

蚩尤虽然失败了,华夏儿女并没有因为蚩尤失败了而贬低蚩尤。

商周时期华夏儿女都祭拜他,包括连黄帝自己都祭拜蚩尤(为其统治的稳定)。

汉高祖起兵时,是祭祀蚩尤而起兵,后来在长安城,建蚩尤祠。

汉朝成立以后,全国各城里都建立蚩尤祠。

不仅汉高祖祭祀蚩尤,还有秦始皇!

蚩尤是秦始皇祭拜的八神中唯一的人皇。

其实蚩尤才是真正的天子。

史书中第一个开始骂蚩尤的是儒教孔丘“蚩尤,庶人之贪者也,及利无义,不顾厥亲,以丧厥身。蚩尤惛欲而无厌者也,何器之能作?”

孔子不承认,所以儒家才捧出黄帝来的,原本根本没黄帝的份!

除了孙子的儒家外。连老子庄子列子都骂黄帝,哪个把黄帝当个帝王。

因为儒家崇拜黄帝,黄帝就一个人成华夏祖先,是从西汉开始的。


从汉武帝才开始到黄帝陵致祭,以前从来不去黄帝陵致祭!

商朝、周朝皇室从来不去黄帝陵致祭 。

商代,殷人“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礼记,祭法》

周族的始祖稷是姜媛与帝喾所生,他们就“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都不祭祀黄帝!

祭祀黄帝陵最勤的是满清统治时期

康熙9次,乾隆还多,10次。

黄帝是农耕民族!

从新石器时我出土遗迹上看:

别说中原了,连蒙古高原上都是些农耕畜牧混合的,大体都是种地打猎畜牧的,还没有啥游牧民族,后来气候变冷,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只有全放牧了。

就连匈奴人的祖先,大概是朱开沟文化人群,他们那时侯也是种地的。

点赞6、六安市 网友:雾已泪聚

这个题目说的不对,汉代之前,既有祭祀蚩尤,也有祭祀黄帝。黄帝被认为是华夏文明之始祖,得到后来祭祀是理所当然的。扮演反动派角色的蚩尤,为什么也受到祭祀呢?下面来说说。

第一,汉代之前,祭礼黄帝是主流

题主说汉朝前不祭礼黄帝,这是不对的。《庄子》一书中说:“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可以说,黄帝是华夏族之第一伟人,怎么能不祭祀呢?

《国语·鲁语》记载:“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有虞氏就是帝舜一族,禘黄帝,“禘”是古代一种极为隆重的大祭之礼,只有天子才能举行。《论语·集注》说:“禘,王者之大祭也。”帝舜这一族,跟黄帝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帝舜是黄帝的后代,其谱系是这样的:黄帝——昌意——颛顼大帝——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虞舜。因为,有虞氏这一族是祭礼黄帝的。

据史书载,秦人也祭祀黄帝。秦灵公时,“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秦国的谱系,也可以上推到黄帝、颛顼大帝,祭礼黄帝实是正常。

第二,为什么祭礼蚩尤?

司马迁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中有一篇《封禅书》,其中有谈到秦始皇曾经“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在秦统一中国时,中国民间有所谓的八神,其中第三尊神就是“兵主蚩尤”,他排在“天主”与“地主”之后,主兵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战神”。司马迁特地记道:“八神将自古而有之”,可见蚩尤被当作战神加以崇拜,是古中国一直延续下来的传统,而且他在诸神中的排名,仅次于天地,地位相当尊崇。

黄帝打败并杀死蚩尤后,为了征服南方部落,特地画了蚩尤的像,威慑诸部。在民间,蚩尤更是被当作一个三头六臂的战神来看待。从这个侧面来看,古中国的文明还是显得相当宽容,因为官方似乎并无意制止崇拜蚩尤的民间信仰。

尽管官方文献一直把蚩尤刻划为一个残暴的反动派,站在公正的角度说,蚩尤对中国文化是有很大贡献的,特别是在军事技术的革新上。从蚩尤开始,中国才算进入到大规模使用青铜武器的阶段,把他当作“兵主”或“战神”来看待,是不过分的。

第三,黄帝属农耕民族还是游牧民族

当然属于农耕民族了。

史书上说黄帝“播百谷草木”,养蚕取丝,亦始自黄帝时代,发明者据说是黄帝之后嫘祖。这项技术后来不断被改进,蚕丝及丝织业,一直是古代中国技术的骄傲。黄帝与炎帝联合后,农耕文明越加发达。炎帝是神农氏部落,听这名字,大家也要看出浓浓的农耕文明色彩。

农耕文明的发达,刺激了天文学、历法、数学的发展。在黄帝时代,文字应运而生,而且在天文学等领域也有很大进展,包括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律历、隶首作算数等。还有一个重要的发明就是“干支”纪年体系成型,一直沿用的二十世纪。这些成就,都与农耕文化是分不开的。

点赞7、平度市 网友:小男人。

那秦朝的时候还是八祭呢。

点赞8、内江市 网友:清秋悲楓

蚩尤作为兵主(战神)一般不祭祀 只在出征前祭祀 白帝青帝黄帝炎帝在秦国先后都祭祀 无主次之分

四帝祭祀和蚩尤祭祀是性质不一样的祭祀:

平时没事就祭祀四帝,战争出战就祭祀蚩尤!

《史记 天官书》: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象旗。见则王者征伐四方。

刘邦在沛县造反时祭祀的就是蚩尤:

“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高祖本纪》
“徇沛,为沛公,则祠蚩尤,衅鼓旗。”——《封禅书》

有没有效果不知道,但至少有了吹牛的资本:

刘邦派遣去劝齐王归降的郦生说齐王说:


夫汉王发蜀汉,定三秦;涉西河之外,援上党之兵;下井陉,诛成安君;破北魏,举三十二城:此蚩尤之兵也,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

刘邦有战神蚩尤的祝福,是不会战败的,齐王你还是早点投降吧。

刘邦在击败项羽夺取天下后,除了祭祀白青黄赤黑五帝外,还在长安立蚩尤祠。

在出征前祭祀蚩尤的记录还有

1、东汉马延。

“延将兵卫护南单于,敕延过武库,祭蚩尤,帝亲御阿阁,观其士众。”——《后汉书 马延传》

2、《宋史 礼制》:

“军前大旗曰牙,师出必祭,谓之祃。后魏出师,又建纛头旗上。太宗征河东,出京前一日,遣右赞善大夫潘慎修出郊,用少牢一祭蚩尤,祃祭。”

汉代石刻中的蚩尤形象

至于黄帝 在汉武帝时才开始地位突出

黄帝在秦朝及之前,并无太突出的地位,和白青赤三帝平等。

在《秦本纪》秦穆公的春秋时期,黄帝只是一个圣人:


由余笑曰:「此乃中国所以乱也。夫自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身以先之,仅以小治。

秦襄公封建立国,修建西畤,祭祀的是少皞神白帝——这是秦人信封原始上帝。

秦文公在开拓疆土到关中西部时,就因为梦见黄蛇,修建鄜畤,加大对白帝的祭祀规格。

秦宣公在渭南祭祀青帝,表达的是秦国以关中西部向东扩张的政治表达,即秦宣公父亲秦德公的“后子孙饮马于河”的政治意愿。

秦灵公因为大臣逼杀祖父秦怀公而即位,这说明秦国内部有内乱;秦灵公6年秦国攻打修建少粱的晋国军,说明秦国和晋国开始河西之地的争夺。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秦灵公在吴阳修建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至此,秦国同时祭祀四帝:

作为祖先之神的白帝,作为扩张东方象征的青帝,安抚内乱的炎黄二帝。

秦献公迁都到栎阳后,又修建畦畤祭祀白帝,重新重祭白帝,就是为秦献公改革获取秦人贵族的支持。

秦始皇祭祀齐地山川时,齐地八神:天主天齐——或是上帝、地主粱父——白青帝之类、兵主蚩尤、阴主三山、阳主之罘、月主莱山、日主成山——日出最东的地方、时主琅邪——每年开始的地方。

秦朝时山东地区并无白青炎黄四帝的存在。

现代人关于蚩尤的想象

至于黄帝是游牧民族,还是农耕民族

一般来说,黄帝应该是仰韶文化,河南灵宝的西坡遗址被认为是黄帝遗址。

从秦穆公时,西戎的由余说上圣黄帝作为礼乐法度的言论来看:

黄帝是从游牧民主转入农耕民族。

即西戎和黄帝部落来自共同的文化,之后黄帝部落转为农耕生活,西戎继续保持原有的游牧民族传统。

从地域看,黄帝应该是原本是陕北、鄂尔多斯地区地区,进入山西地区,最后渡过黄河进入河南,或一部分从河东地区进入河北地区。

蚩尤也好,四帝也好,在先秦时地位是平等的,但蚩尤在南方的崇拜,比四帝广泛太多。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点赞9、牡丹江市 网友:落樱婲

  

  标题上明显是断章取义!

  事实上,从先秦到两汉,祭祀古代圣王必然会祭祀黄帝,至于祭祀蚩尤者极少。

  要知道,从尧舜禹到后来的夏商周,严格说起来,都与黄帝有关。

  黄帝击败炎帝之后,南征北讨,占领了黄河流域。炎帝部落一分为二,其中一部分投降,彻底融入了黄帝部族,共同构建成了华夏族。另一部分则在蚩尤的带领下南撤,成为九黎部落的祖先。这部分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时代,三国时期的东吴,加上东晋南迁,南宋开发,一步步与中原的华夏族融合,最终成为今天的汉民族。

  尧帝、舜帝乃至大禹,都是黄帝的子孙。所谓尧舜禹禅让,听起来大仁大义,其实归根究底,依然是黄帝老爷子一家的血脉,与后世一样,其实都是家天下。不同的是,从夏朝开始,尤其是后来的周朝,是父死子继,在之前,则是强者上,庸者下,争夺比较血腥。

  至于蚩尤,因为他率先反对黄帝,一度还击败黄帝,故此,在上古历史上拥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过,蚩尤被黄帝击败,其大将刑天、夸父也都被黄帝击败,最终,他们不得不败退。蚩尤还被黄帝抓住,砍了头,刑天也被砍了头。

  因此,蚩尤不配称“战神”。古代人也并没有把蚩尤当战神。因为蚩尤第一个发明了干戚(戈与盾),是兵器的创造者,因此,古人是将蚩尤尊为兵主。

  刑天也是个战败者,两汉之前都是被魔化,被嘲笑的人物,在陶渊明“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广为流传后,刑天才成为一个悲剧英雄形象。

  至于黄帝时代是农耕还是游牧,那个时代人们确实是逐水草而居,这种现象从黄帝到尧舜禹,甚至到夏朝一直如此。因此,像夏朝的首都就一直不固定,一直到盘庚迁都后,放才确定在朝歌。

  但是,这并不是说黄帝时代华夏族就是游牧民族。当时人们已经栽种粟米,培育家畜,采摘果子,也经常外出狩猎。只是因为抵抗自然的能力比较弱,或者因为地力枯竭,或者因为河水枯竭等等,不得不在定居一段时间后迁徙他处。

  这与两汉隋唐时期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并不一样。

点赞10、威海市 网友:薄情痞子

从目前的资料和黄帝部落群入主中原前的迁徙轨迹来看(从西北方向进入黄河流域),黄帝部落群是游牧部落,或者顶多是半游牧部落。

黄帝在确立天下共主地位后,文化上并没有统一,往后的千年岁月中原大地上一直在经历着不同文化族群的冲突和融合。例如,三皇五帝并不都是黄帝后裔,其中也有当年被击败的东夷族后裔。再例如,夏商周三朝文化上的差异巨大,连对天下共主的称呼都不一样(夏后,商帝,周王)。一直到西周夺取天下后,分封功臣亲属到全国各地,利用中央政府的军事优势强推文化殖民主义,才渐渐使西周文化成为中原大地文化多数派,将跟自己对抗了千年的东夷族文化吸收融合,但这个融合并不彻底。

中国很多制度都是在西汉确立的。周朝完成了文化一统,秦朝完成了行政一统,西汉则完成了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帝国制度的草创和加强,统一祭祀黄帝也是从此时固化下来。

黄帝是游牧部落从很多地方也可以得到佐证。例如,匈奴鲜卑等草原部落都有自己是黄帝后裔的传说,这不一定说明他们真是其后代,但也可以反映他们可能是同源的。由于黄帝入侵了中原,才渐渐变成农耕部落。

点赞11、濮阳市 网友:醉枕江山

炎黄子孙,是我们介绍自己的时候,时常会出现的词汇,而这个词汇也代表着我们的传承,以及对于炎帝还有黄帝的尊敬。

而就在上古传说之中,却时常还有另一个名字的出现,那就是蚩尤,这个被称之为上古魔神的人物,偏偏正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在汉代之前被人祭祀,甚至有明确记载,就连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在出兵前,也会祭祀蚩尤。

《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与沛县起兵之时“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我们一个个看一看。

首先在古代,不论是炎帝黄帝还是蚩尤,他们之间的战争,是不带任何所谓的正义与邪恶的。其实历史上大多数的战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起蚩尤和黄帝的大战,实则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部落,以及让自己的部落更好的生存下去,所以虽然结果是蚩尤被黄帝打败,但是他并没有影响到人们对他的崇拜,相反因为他强大的战力,更加获得了古人的青睐。而这也就造成了在汉朝以前,古人对于蚩尤还有黄帝之间并没有好坏之分。

而且《史记·集解》还记载:应劭曰“左传曰黄帝战于阪泉,一定天下。蚩尤好五兵,故祠祭之求福祥也。”瓒曰“管仲云‘割庐山交而出水,金从之出,蚩尤受之以作剑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蚩尤不单单教导人们重农耕、冶铜铁,还制五兵、创百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古代战争频繁,人们对于武力是崇拜的,所以古人在出征的时候都喜欢去祭祀蚩尤,意思就是希望蚩尤可以保佑自己旗开得胜。

而刘邦之所以祭祀蚩尤,主要也是因为他好五兵,想要得胜的缘故,所以才会祭祀。这在当时都是很正常的理由。

如果再看《史记·封禅书》的话,可能会更了解到为何要祭祀蚩尤了。其主要原因是齐地八神的宗教文化。“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因祠蚩尤在齐之西境,故当对原齐、鲁、楚三国边境周边地域的宗教观有所影响,再者蚩尤为八神之一的兵主,所以刘邦起兵祭祀蚩尤。

当然,在如今的学术界还有另外一个说法,那就是蚩尤原本就是炎帝,黄帝和蚩尤的大战其实就是黄帝和炎帝之间的大战,如果蚩尤真的是炎帝的话,那样不仅是在汉朝以前,甚至是之后人们祭祀蚩尤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那么到底是不是呢?这得先从炎帝这个称号的由来说起,相传最早时候出现部落,出现部落之后,就会有部落首领,其中就有了黄帝神农氏。

所以说,实际上黄帝并不是名字,而是作为部落首领的一个称号,所以自然炎帝同样也只是个部落首领的称号,那么蚩尤极有可能就是炎帝部落的首领了。如果是这样,那么炎黄子孙,本就说明蚩尤就是传承的起点之一。

即便不是,按照另一说法,蚩尤为九黎部落首领,是今天的苗族的祖先,也是部分汉族人的祖先,这让他同样成为了为中华三大人文始祖之一。只可惜,就在汉代开始,蚩尤的形象却被一再的恶意抨击,导致现在人们只称呼自己为炎黄子孙了。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儒家为了体现中原文化的正统性,把蚩尤黄帝大战赋予了其他的性质,黄帝成为了正义的化身,而蚩尤却成为了邪恶的代名词,黄帝被人们逐渐的抬高,而蚩尤战神的身份又有了刑天代替,就这样古人就不在崇拜蚩尤,所以后来祭祀蚩尤的人就越来越少,祭祀黄帝和炎帝的人就越来越多。

而在人文始祖的称呼上,黄帝真正被奠定的时期是在西汉,很多方士将黄帝神化,吹嘘黄帝骑龙升天,羽化成仙了,因汉武帝晚年信奉长生不老,听此传言之后,对黄帝更是推崇备至,希望能像黄帝一样羽化成仙,甚至声称:“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履耳”。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政,为了表示自己的政权合法,也以黄帝为人文始祖,并在全国各地建造黄帝庙,让全国百姓都祭祀黄帝,也正是在这一历史时期,由于特殊环境的影响,黄帝阴差阳错竟然成为了中华文明几近唯一的开创者。而蚩尤则被误会几千年,一直至今。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