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雪中送炭基本没有,锦上添花都愿意。您赞同吗?
我不赞同这种说法。一、雪中送炭的本意是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不论大事小事)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帮助他,都叫雪中送炭。这种帮助可以是金钱和物质,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不就是雪中送炭吗?怎么能说现在雪中送炭的人少了呢?
在我们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度里,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勤劳的人民创造了最早的四大发明,虽然朝代更换,但是历史车轮依然滚滚向前。人民的思想也在跟着不断改变,仁、义、礼、智、信也增添了新的内涵。古人就有"勿以小善而不为之"的说法,而今天在防疫抗疫的前线,既有不怕困难的白衣战士,也有无私奉献的抗疫志愿者,他们那里需要就奔向哪里,哪怕是香港、国外,这些人就是在雪中送炭。日常中的点点滴滴很多很多,既有向贫困家庭的捐款,也有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过马路的好青年,他们也在雪中送炭。
二、至于锦上添花多了,也的确有这种现象,但有些并不是自愿的。最平常的是结婚随份子,小孩满月酒,大多数都考虑以前随多少,现在怎么办?还比方说领导、同事乔迁之喜,这些都在锦上添花的事情里面,你愿意吗?锦上添花还是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雪里送炭爱心奉献!
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锦上添花赞美贺喜!
这句话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写照,你可别认为只是句名言而己,内容未必那样,但如果你是位愣头青,也许还涉世不深,自己没遇到罢了,当生活的重担压在你身上,上有老,下有小,一切费用都让你负担,而你家里自顾不暇,你去社会上看看,还有谁同情你,有谁怜悯你,你说的句句话是没理的,你看见对你的态度不是斜睨就是爱搭不理,一堆人谝传,才发现你一句也插不上,大爷级的说的眉飞色舞,小哥跟着打和声,而你说一句不但没人听,即使听见了,不是喝斥就是反驳。
再看看有钱有势人家过事情,没情的也尽量去巴结,打肿脸也要随个高份子,生怕人家不认识自己,把钱扔了,还心安理得,有人问干啥去,提高噪门说去谁家了,生怕人说不认识人家,这样显得自已高了截似的,相反穷人家过事情,冷清寒碜,有人问你去不去,肯定会说"不去、没交道可打",这充分说明人舔富,狗咬穷是必然的。
有人曾风光无限,随从者前呼后拥,送礼的、献媚的,人前人后尊崇无比,甚至高一辈的称呼,称兄的非喊个叔才觉得亲近,喊叔的恨不得叫爷称太爷,当太爷落难时,太爷的一切不堪就成了他们的笑料,他们会说太爷命好,现在不行了,走路上都老远的躲了,以前的称呼成了"喂"!还有的直接骂嚷嚷地称"小?"了。这就是赤裸裸的人性。
你当爷的时候,他以孙子出现,当他当爷时,可能会不认识你,使你觉得人为什么这么势利,但这就是所谓的人干的事,不信你看看,仔细看看周围人的嘴脸,你才发现人活的是那么卑鄙肮脏,为了生存,人的脸比"三转脸"还变的快,比城墙的皮还厚。
这就要麻痹的生活,见惯不惯,一切都在心理,低头活自己的人,富不骄,穷不媚,放宽心态走自己的路,莫羡他人富,莫欺他人贫,管他锦上添华,做自己雪中送炭,成为一个正常人!
这要怎么看?人世间冷暖自知,有的人,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说的是世态炎凉,有的人就是势利,眼看人富裕,就巴结人家,看自己的亲戚穷就躲得老远。这样的人还是不要交的好,因为他们太势力,看人下菜碟,不能雪中送炭,而是在你富裕的时候却能来锦上添花。
在当今的社会中,政府对弱势群体真的是雪中送炭,常把困难群体的冷暖放在心上,无论是各种救助,都会给弱势群体带来温暖,而不是锦上添花。这就是人间冷暖两重天。
一些年轻义工为城市或农村困难的孤寡老人送温暖,为贫困山村的孩子们送爱心,为灾区的人民群众施以援手、捐钱捐物…这应该属于什么行为?难道这不算雪中送炭吗?雪中送炭不是没有,可能是你不曾体验到或不曾去做过,也可能是你没有真正理解什么叫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也不能认为人人都愿意,一些心胸狭窄、嫉妒心很强的人,唯恐别人超越和混得比他们好,想让他们去为别人做锦上添花之事,恐怕也是很难。
雪中送炭在燃烧自己
锦上添花是释放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