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为什么送给张廷玉一包天麻?对此你怎么看?
年羹尧从包衣奴才开始,一直到最终灭亡,有一点,却值得大家学习,那就是他的送礼之道!
一、
可以说整部《雍正王朝》中,最会送礼的人就是年羹尧,而且每次送礼基本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该剧一开篇,年羹尧就给老四胤禛送上了大礼:
一方面他是早早迎在扬州码头,并替老四胤禛找到了邬思道,更重要的是派出了自己的妹妹年秋月亲自照顾邬思道。
这份礼可是相当的雄厚,不管怎么说,当时的年羹尧好歹是一个偏将,却自降身段,让参将的亲妹妹给一个戴罪且有残疾的人当丫鬟,这种魄力不是一般人能具备的。
这个举动,果然感动了老四胤禛,并把他召回了京城,同时年秋月也成功的进入到了雍王府,为日后成为侧福晋做好了铺垫。
或许应了一句老话,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舍不得妹子套不住主上!
后来老四胤禛追缴户部欠款失败,在朝堂之上,康熙帝批评了他,同时把他带来的田文镜和年羹尧再次派了出去。
随后又是一次年羹尧送礼场景,只是这个礼并不是实物,而是一面。
因为老八胤禩举荐年羹尧为四川提督,年羹尧马上登门谢恩,门房跟他说谢绝进入时,他说了一句:
“八爷这么想,奴才可不能不有所表示……八爷不让我说感恩的话,我一句话不说,见一面就走!”
面对这个“礼”,老八胤禩果然非常受用,面露得意之色,给自己的画盖了一个印!
寓意不言自明了,画作是老八胤禩画的,年羹尧是老八胤禩举荐的,扣上了印,就暗示他们进了自己的碗里!从一侧面也表明,面对老四胤禛的失利,面对其他阵营的拉拢,年羹尧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礼。
假如他不去老八胤禩府上谢恩,最终的结局反而会同时被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禩怀疑!
二、
老八胤禩送了年羹尧一个四川提督大礼,年羹尧还了一个“面子”之礼。当然,老四胤禛也不是傻子,这一切也都看在了眼里。随着热河狩猎弘历得到了金如意,老四胤禛心中又燃起了夺嫡的欲望。
回到住处就给年秋月一家抬了旗!
这个举动是无意中发生的吗?
当然不是,打算给年家抬旗一事老四胤禛早就预谋好了,只是迟迟等不到机会,好不容易碰到了弘历被赏金如意。他就打了好几杆子终于算是够到了年秋月,赏了年秋月,就等于再次拉拢了一下年羹尧,这个道理,年羹尧不会不懂!
等到老四胤禛见到弘历骑着康熙帝“大马”写字之后,这种夺嫡的欲望更加强烈。随后就是太子复立监国,先是把老十三胤祥的把柄握在手里,再次就想得到任伯安的百官行述。
在年羹尧受命去江夏镇之前,他还送了一次礼,这次送礼可以说是他送礼的最高境界,也可称为全剧最佳送礼典范!
首先,我们要考虑一下,为什么年羹尧要给张廷玉送礼?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思考,此时的年羹尧其实是在犹豫的,到底要不要听从老十三胤祥(实际是老四胤禛)的安排,去江夏镇捉拿刘八女?还有去了江夏镇之后,到底该怎么做,只是抓刘八女,还是屠了江夏镇?
所以,此时的他急于想知道康熙帝的意思,通过康熙帝对自己的态度,也就知道他对自己的容忍度到底有多大,即使是赌一把,也得赌胜率大一点!
为了给张廷玉送礼,年羹尧也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他送了四样东西,分别是橘子,扇子,蜀锦和天麻。这四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东西,却饱含深意,也代表他对张廷玉的态度。如果他认为张廷玉是贪官,送这礼物不被扔出来才怪!
三、
下面我来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这四件物品蕴含的深意:
首先橘子,橘子是当时年羹尧所在地的特产,下级给上级送点土特产不算行贿,也容易让上级接受。而橘子代表的意思就是吉,寓意平安,其实年羹尧送这件礼物,就是在询问张廷玉,最近康熙帝有没有听到关于我的负面消息啊?
张廷玉也是高手,先是肯定了年羹尧在四川所做的成绩,再次隐晦的提醒他,你平安不平安不是我说的算,你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动。
第二件礼物是扇子,这是文人雅士,或者是知己和好朋友之间互赠的礼物。这其实就是在跟张廷玉套近乎,你看咱俩都是进士出身,你张廷玉还是我的老师,能否指点一下啊?
张廷玉马上听出了话中有话,先是严厉警告年羹尧,咱俩的关系还没有好到知己的程度,同时也告诫他,不要结党,这不是闹着玩的。同时友情提醒,你在四川戾气太重,要注意做事的方式方法。
第三件礼物是蜀锦,这也是四川的特产,寓意是前程似锦,其实年羹尧是在投石问路。意思是问,我年羹尧在康熙帝面前,是否还有机会再提升一步?
张廷玉再次肯定了年羹尧在四川的成绩,同时也告诉他,功劳我记下了,能不能提升,得看你自己。
第四件礼物是天麻,是一幅药材,寓意是良方。意思是问张廷玉,如果我年羹尧想要进一步提升,我该怎么做,请出个药方?或者是如果哪一天,我年羹尧不小心做了错事,你张廷玉能不能救我一救?
这个礼物,张廷玉收下了,一方面涉及到孝道,另一方面,也确实想指点一下年羹尧,于是还是劝他:
“希望你多一点仁心,少一点戾气!”
随后,张廷玉回赠了一盒湖笔,由此可见张廷玉的高明,你给我送礼,我当场就还,这样互不欠人情!
四、
年羹尧获知了康熙帝并不知道自己去江夏镇此行的目的,而张廷玉又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于是就发生了血洗江夏镇之事,也算是还老四胤禛给他家抬旗之恩。
只不过他这次回礼,也不吃亏,毕竟整个江夏镇的财产他私吞了不少!
年羹尧完成这一切回京后,不忘给李卫和高福一人一枚戒指,表面上是让他们追求小翠。其实是在收买这两个人,因为自从年秋月被抬了旗之后,就等于断送了年秋月的爱情,所以年秋月把这个恨意发到了年羹尧头上。年羹尧要想获知雍亲王府的事情,是需要眼线的,李卫和高福就是他想收买的人。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反被老四胤禛反收买,李卫被派到自己身边监视,高福也被毒死,至此年羹尧跟老四胤禛的隔阂开始出现。
这种隔阂知道西北战事而变得复杂起来……
四福晋偷偷向年羹尧透露过乌雅氏的爱好,于是在乌雅氏寿辰的时候,年羹尧再次送上大礼,他这次送礼绝不是尽孝心那么简单,而是想要更高的职务。
作为回礼,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同时推荐年羹尧任陕甘总督!
此时的年羹尧一看大将军到了老十四胤禵手上,他心中对老四胤禛能否夺位也心存疑虑。这才有了他进京先去拜访老十四胤禵,随后又去拜访老八胤禩,直到发现自己的调令被老四胤禛拿走了,才不得不去了雍亲王府跪拜。
不要以为他是真心给老四胤禛洗脚,他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自己的调令,不然的话,最后他为什么面对洗脚水犹豫了一下,还是没有给倒掉?
老四胤禛也不傻,当然看出了年羹尧的左右摇摆,为了进一步拉拢他,于是纳了年秋月为侧福晋!
至此,雍正帝即位之前的年羹尧算是彻底捆绑在老四胤禛这条战船上了!
至于后面年羹尧又怎么跟老八胤禩、老九胤禟眉来眼去的,这是后话,我们有机会再谈!
当然,剧中还有很多送礼的场景,比如蒙古王公给太子胤礽送金如意,比如李袚回京给三爷送鸡血石,比如康熙帝大寿众皇子送上的寿礼,比如老四胤禛死鹰事件之后给邬思道送财宝,还有老十三胤祥送给邬思道的如月……
一不小心又写跑题了,类似的场景太多了,说白了,年羹尧送给张廷玉的礼物都是精挑细选的,只是没有想到那一包天麻,却换来的是张廷玉给他压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雍正王朝,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原创文章,喜欢就关注吧!
作为年羹尧这一个级别的官员被上级接见一定是要传达皇帝的旨意,年羹尧之所以送给张廷玉的天麻在当时完全是一种礼仪,可在年羹尧来说那是探路,没想到张廷玉拒收。
这是在《雍正王朝》的电视剧中的一个片段,年羹尧在四川提督的任上去南京“康熙帝行宫”述职的时候“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代康熙帝接见了年羹尧,并且代替皇上传达了旨意,这纯属朝臣差事往来。
可是年羹尧却带了礼物,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物品,但是被张廷玉拒绝了!这可是号称为“张中堂”的上书房大臣张廷玉是出了名的清水一碗,对任何人的礼物都不可能收,特别是下属官员。
年羹尧有探路的嫌疑
我的看法:根据年羹尧的品德,他本来就是皇四阿哥胤禛家的包衣奴才,就是因为上窜下跳曾经被皇四阿哥胤禛教训过,墙头草一个。
皇帝召见,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代理接见就说明张廷玉的话是代表康熙皇帝的圣旨。年羹尧的解释是四川特产,小小礼物不成敬意,可是在张廷玉的眼里就不是小事,出身于安徽桐城人的张家那是有家规的。
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即是本朝出名的皇帝师父,张廷玉属康熙帝近臣,岂能看不透年羹尧的心思?
年羹尧此举大有试探、拉拢、继续行贿之嫌疑,这就是年羹尧本性。
张中堂的巧妙的回赠
绫罗绸缎、时尚的水果,张廷玉都没有收,单单收下了一包“天麻”,这就有学问了:
(1)理由是孝敬老母,体现了张廷玉的一片孝心,年羹尧看得见。
(2)出于礼貌,不至于让年羹尧尴尬出门。
(3)按照张廷玉的家规,他马上回赠了年羹尧一只“湖笔”,笔乃文房四宝之物,不但高雅,更是读书人必备品。
官场的腐败就是由于像年羹尧的这种试探而一发不可收拾,张廷玉的做法让年羹尧明白了此路不通。
即使张廷玉拒绝了年羹尧这一举动也没有使年羹尧得到教训,在后来的日子里纵观年羹尧的做派,不但辜负了雍正帝的期望,居功自傲不算,疯狂敛财,花天酒地给他年羹尧埋下了伏笔,种下了祸根。
(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留言!
《雍正王朝》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前,回京述职,张廷玉见了他一面。年羹尧给张廷玉送礼,清官张还真收了包天麻。这里头有什么深意呢?其实,相比于送了什么,年羹尧此行的目的和所得才是重点。
年羹尧为什么要送礼?
年羹尧此番回京,名为述职,实则受四爷十三爷之命,前往江夏镇捉拿钦犯刘八女,追踪《百官行述》的下落。此时,年羹尧官至四川提督,在剿匪中表现出色,被朝廷记了一次大功,加三级记录在案。
回京述职,虽然只是把年羹尧跨区办案合理化的借口,但对有功在身的年羹尧而言,这也是一次面见大老板、邀功表现的好机会。年羹尧自然不会错过。
年羹尧心里的算盘,能面圣最好。但大老板没露面,见他的是张廷玉。张中堂也不是小角色,年羹尧当然也想趁此探探口风,联络感情,拍拍马屁,抱抱大腿。
虽说张廷玉是清官,但年羹尧要拜见他,总不好空手而去。
为什么是天麻?
年羹尧此次带给张廷玉的礼物,也是下了一点心思的。他的礼品清单,包括几匹蜀锦、几篓新鲜橘子、几把竹扇,以及一包天麻。
年羹尧在四川任职,送四川特产蜀锦、天麻合情合理(另有一说,天麻为治风之神药,送天麻有“探风”之意)。进士出身的他,要拜见翰林前辈、清流领袖张廷玉,送几把竹扇,当是读书人之间经常馈赠的雅物,也算附庸风雅。
不过,清官张廷玉最后只收了一包天麻,还回赠了年羹尧一盒湖笔。张中堂为什么只收天麻呢?
一来他受儒家正统教育,重孝道,这天麻是年羹尧指明要孝敬太夫人的一点心意。
二来他虽破例收了东西,但也回赠了礼,不是白收,不至于坏他规矩、毁他名声。
三来这年羹尧受四爷提携,又对朝廷有功,他也算多少给四爷一些面子了。
年羹尧此行的目的是否达到?
年羹尧此行虽没见到康熙,也未能明确最高层对于江夏镇捉拿刘八女一事是否知情、抱什么态度,但他从张廷玉那边,也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些信息。
张廷玉对于他治理巴州、康定之法,有所保留。叮嘱他要以安抚为主,“多一些仁心,少一些戾气”,还说“这不但是百姓的福份,也是你自己的福气”。
张廷玉的这番劝告,以及他们见面的地点选在“观音殿”,凸显了年羹尧血洗江夏镇的暴戾,也为年羹尧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当时年羹尧应该是在四川提督任上,准备面圣述职,康熙遂派张廷玉代为接见。
应该说,这是年羹尧第一次有机会见到如此高级别的官员。之前虽然他与老四、老十三等皇亲贵胄交情甚笃,但毕竟是主奴关系,算不得官场上的人际关系。此番与张廷玉的见面,恰好可以借机投石问路,趁机打通与这位上书房重臣的关节,为自己的仕途铺平道路。
对于送礼这件事,那可是大有学问,尤其是给一些清官送礼,你要是直接上银票,那就别惦记着打通关节了,不被打出去就不错了。所以说,给清官送礼难度更大,在这方面年羹尧显然是行家里手。
看看年羹尧为张廷玉准备的礼品,有柑橘、蜀锦、竹扇、天麻。四样都是四川土特产品,说是送礼,又没送钱又没送卡,就给您整点土特产,顶多是馈赠,更算不得贿赂。你要说不算送礼吧,可这四样东西却样样指向性极强,尤其对清流名士的胃口。
柑橘,虽说一种水果而已,但并不是什么地方都盛产,而四川恰好是重要产地。张廷玉如果笑纳了,那好办了,证明他好这一口,以后咱就投其所好。
不过张廷玉很警惕,没收。
蜀锦,中国四大名锦之一,这个就贵重了。而且清流一般都是两袖清风,对声色诱惑避之不及。但往往清流也是心口不一的,表面板脸做样子,内心却是闷骚无比。万一张廷玉就属于这一类呢?或者他自己不喜欢,他某位女眷却喜欢呢?要真是这样,这下就把他拿下了。
不过,张廷玉也没收。
竹扇,四川大熊猫出名,自然竹子也好,做成竹扇,更是远近闻名。文人雅好,喜欢互赠竹扇,既显得朴素,又显得有境界,尤其在上面再题上词,作上画,更是件有面子的事,读书人不就好这类互相吹捧的事儿吗?万一张廷玉收了,那证明他喜欢被人吹捧自己的清名,以后就可投其所好了。
不过,张廷玉还是没收。
最后一件,天麻,这是一味药材。怕张廷玉不收,年羹尧还刻意强调这是孝敬您老娘的,可以养身体用。这下把张廷玉嘴堵住了,你这不要那不要,老娘不能不要吧,而且孝顺是一个读书人必备的品质啊,你不得不收。更何况年羹尧是四爷胤禛的人,也是朝廷一方大员,头一次上门就这样让人家吃瘪也不好。
所以,张廷玉收了天麻,但无功不受禄,我回赠你一盒湖笔,既表达两不相欠之意,又有君子之交有来有往之情。
临别,可能是见年羹尧确有能力,但缺点也明显,有惜才之意,又怕他走错路,张廷玉遂买一赠一,又附赠良言一句:“希望你能多一点仁心,少一点戾气。”
送一回二,年羹尧这礼送得不亏啊,但他没能把张廷玉的良言放在心上,真是可惜。
文/炒米视角
谢邀@日尧居k古史。
送礼是门学问,这里蕴藏了很多目的。
年羹尧是进士出身,绝对不是莽夫,我们来看看年羹尧是怎么送礼的。
张廷玉能历经康雍乾三朝,其过人之处,在于“谨言”、“慎行”、“博志”、“清廉”。所以康熙对张廷玉还是非常放心的。因此此次康熙南巡期间召见年羹尧,才有了这次代康熙见年羹尧的差事。
因为年羹尧此刻应该只是四川巡抚,还不是四川总督。实际江夏镇事发后,才撤巡抚,升总督(权力更大)。年羹尧得知是张廷玉代圣面见。还是做了一番准备的。张廷玉深居简出,此次应该是年羹尧能够和张廷玉这种皇帝身边人搭上交集的为数不多的机会之一。所以此次交集实为年羹尧在探路。
给“清流”送礼是个难题。
张廷玉是著名的”清流”,送钱是断不会收,反之则辱的。所以钱是万万不能送的。但这不代表不可以送点“土特产”么!所以准备了柑橘、蜀锦、竹扇、天麻这类四川土产,虽不值钱,但这心思就有点深了。因为送得好,就知道张大人好什么,所谓不怕你不贪,就怕你没爱好。
试探张廷玉“口腹”癖好的柑橘;
柑橘乃四川特产,四川有个特产叫“血柑”,剥开后,内如血,甘甜可口,此物奇在他处没有。这样一来,如果张廷玉好这口,之后跟张廷玉”亲密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
试探张廷玉”女色”癖好的蜀锦;
蜀锦更是四川特产中的战斗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杜甫的一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让我们都记住了蜀锦。蜀锦艳丽,非常适合年轻女子剪裁穿戴。如张廷玉爱女色,必收此礼送小妾。
试探张廷玉“吃捧”癖好的竹扇;
四川的竹扇,虽然现在每个旅游景区都能看到,也极为便宜。但是送竹扇给文人,意义是不一样的,这是夸张廷玉两袖清风。如果张廷玉特别喜欢受捧,那他必受此礼。
没理由拒绝的杀手锏“天麻”。
天麻是云贵川特产,可以去风,乃家老肘边常备之物。所以年羹尧也特意说这是送给张廷玉老娘的。这是在你身边人打开缺口。你甚至可以连癖好都没有,但你总不能不“孝顺”吧!
果然张廷玉的“清流”名声不白给,什么都不要。最后转念考虑到年羹尧和四爷的那层关系,权衡之后,收了”天麻”。但是转手又赠还“湖笔”,以表示有来有去,此时但无亏欠。
“湖笔”用意也相当深刻啊!湖笔、湖笔,乃何必、何必之意。都是读书之人,你却要刀兵求前途;做人应该本分,你却搞这些歪门邪道。并且名言,“希望你多点仁心,少点戾气,这不但是百姓之福,也是你自己之福”。
其实张廷玉还是挺厚道的,一包“天麻”换来这么多实在话。只可惜年羹尧听不进去啊!
年羹尧不白给,手段了得;张廷玉更不白给,一眼就看穿年羹尧的“缺点”,乃至预见了他的命运。
《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可谓是颇为耐人寻味。
年羹尧接到雍正与十三阿哥胤祥的指示,带着五百名官兵准备前往江夏镇捉拿钦犯任伯安与刘八女,而在此之前,年羹尧需要先绕道南京面圣。不过,年羹尧并没有见到康熙皇帝本人,只是与随同康熙南巡的张廷玉见了面,同时也奉上了自己为张廷玉准备的四样礼物,即几篓橘子、几把竹扇、几匹蜀锦和一包天麻。
然而,这四样礼物看似普通,却蕴含着很深的寓意,而年羹尧名义上是给张廷玉送礼,但他之所以如此,也同样是另有目的。
年羹尧给张廷玉送礼,实际上却是对于张廷玉的一次试探。
年羹尧为张廷玉准备了四样非常简单而又普通的礼物,分别是几篓橘子、几把竹扇、几匹蜀锦和一包天麻。
熟悉古代官场“规矩”的朋友们都应该清楚,能够送出如此的四样礼物,必然不会是下级官员巴结领导,同样也不会是求人办事前的“疏通”,反而更像是朋友之间的再平常不过的一种交流和馈赠。
而这也正是年羹尧的真正用意所在,他送出的四样礼物,其含义也是各不相同。
“中堂,我知道您一清如水,从不收受别人的礼物,因此我也没敢带别的东西来。”
年羹尧上来先给张廷玉戴上一顶“高帽”,同时还特别强调张廷玉“不收受别人的礼物”,而年羹尧不是“别人”,以此是在可以拉近同张廷玉之间的距离,目的就是希望张廷玉能够接受他的这些“礼物”
“您看这几篓橘子,只不过是让您尝尝鲜。”
“橘”,与“吉”读音相似,年羹尧这里是取了一个谐音,恭祝张廷玉能够吉祥如意。同时,年羹尧任职的四川地区盛产橘子,而不同属地的官员们之间相互赠送地方特产,本就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官员们培养友情的重要方式。
所以,年羹尧此举无疑是在试探他与张廷玉之间是否有建立朋友情谊的可能。
“这几把竹扇,也是读书人之间经常馈赠的雅物。”
“竹”,本就代表读书人的气节,而“扇”则是读书人手中常备的雅物。
年羹尧送张廷玉竹扇,是在赞颂张廷玉做人品质和气节的同时,也希望张廷玉能够将自己重新划归为读书人阶层来,建立读书人之间相互指导、帮助、学习的关系。
毕竟,年羹尧与张廷玉一样,都是进士出身,只不过年羹尧长期担任武职,给人一副赳赳武夫的印象,而他也正是寄希望于此,能够得到张廷玉的认可与接纳。
“只是这几匹蜀锦和一包天麻,是我孝敬太夫人的一点心意。中堂,我没有把您当上司看,就看在您是前辈的翰林,我是后辈的进士,如果这点不像样的东西您都不收下,也太扫我的脸面了吧。”
这最后的蜀锦和天麻,无疑也是年羹尧在给自己找着最后的台阶。
虽然年羹尧名义上说是送给张廷玉的母亲,但是却是借父母辈之间的情谊,拉近与张廷玉之间的关系,毕竟张廷玉的父亲张英与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同朝为官多年,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即便是冲着这份敬重长辈的孝心,张廷玉也不应该全盘拒绝。
由此可见,年羹尧为了这次与张廷玉的会面,是做足了“功课”,无论是准备的礼物,还是介绍的顺序,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他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同张廷玉能够拉近关系,并得到张廷玉的赏识与提携,另一方面则是在试探张廷玉对他的态度,以及他与张廷玉之间的关系,到底在哪个层面之上。
张廷玉只收下了年羹尧的一包天麻,并顺势回赠了一盒湖笔。
张廷玉拒绝了年羹尧的橘子、竹扇和蜀锦,唯独只收下了一包天麻,也是有着他的考量的。
不收橘子,是张廷玉并不想把年羹尧当成朋友,只想依旧保持着这份同僚关系即可。
不收竹扇,是张廷玉对于年羹尧的一种批评和提醒,而之所以如此还是在于年羹尧在四川之时杀伐过甚,已然失去了读书人应有的“仁德”和“包容”。
至于不收蜀锦,只收下了天麻,也是有着两重意思。
一来,张廷玉收下了天麻,天麻是药,可以看作是年羹尧对于张廷玉母亲健康长寿的一种的祝愿和关心,这是张廷玉所能接受的,并且年羹尧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不能不给年羹尧这个面子。
二来,张廷玉拒绝了蜀锦,无疑也是在告诉年羹尧,他不会开这个“绿灯”,以后不希望年羹尧再继续打着“孝敬长辈”的口号来给他送礼物。
而在收下年羹尧的天麻礼物后,张廷玉立马回赠年羹尧一盒湖笔,并就此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首先,张廷玉收下天麻,回赠年羹尧湖笔,两人互有馈赠,从而两不相欠,所有的一切如常,并且这样的事情再无下次。
其次,张廷玉这既是给年羹尧的勉励,同时也是给年羹尧的劝谏,希望他能够重拾读书人的传统与精神,尽心办差,努力为朝廷效力,更是要学会善待官员和百姓。
再次,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张廷玉回赠一盒湖笔,亦是在告诫年羹尧,他们有的是同僚以及上下级之间,而张廷玉也愿意指导年羹尧,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而最后,张廷玉还不忘给年羹尧一句自己的忠告。
“希望你多一点仁心,少一点戾气,这不但是百姓的福分,也是你自己的福分。”
年羹尧面见张廷玉并赠送礼物,本质上却是要“假道伐虢”。
年羹尧遵照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的安排,将五百名四川官兵先行秘密前往了江夏镇附近,而他却先跑到了南京面圣。
而实际上,这样的看似“绕路”的举动,实际上却是雍正等人的“阴谋”。
一方面,年羹尧接到的旨意了在南京面圣后,直接到北京吏部述职,因而当年羹尧离开南京的时候,所有人都会认为年羹尧的下一站目的地便是京城,谁也不会想到,年羹尧会突然出现在江夏镇。这样一来,不仅极大地隐藏了年羹尧此行的真实目的,同时更是有效地麻痹了任伯安、刘八女等人,使得年羹尧能够更好地完成雍正所指派的任务。
而另一方面,年羹尧去南京面圣,本来就是个“幌子”,可即便是如此,年羹尧还是要将事情做圆满。于是乎,在没有得到康熙皇帝面见的年羹尧,比如要在张廷玉这里留下自己来过南京的确凿证据,如此一来便可为之后在江夏镇的行动做好“掩护”,并且在这之后自己也有理由能够实现全身而退。
只不过,到达江夏镇之后的年羹尧全然忘记了张廷玉对其的教导与劝谏,不仅将整个江夏镇上下七百余口人全部屠戮,更是在经过一番洗劫之后,放火焚毁了江夏镇。
想必日后张廷玉在得知整件事情的始末真相之后,一定会百感交集吧。
中国古代的官场很复杂,明里暗里的规则很多。稍有不慎就会触到霉头,严重的可能会有灭顶之灾。但是如果送的得当,恰好投其所好,也会是自己的仕途之路变得坦荡一点,甚至攀上一个牢固的大靠山也是可能的。
就拿年羹尧见张廷玉送见面礼来说吧!
年羹尧根据四阿哥胤禛的安排,借着在四川任提督政绩突出回京述职的机会,暗中带人到江夏镇完成一个重大任务,也就是杀了任伯安和刘八女,并把《百官行述》搞到手。
在完成这个任务之前,年羹尧要去南京行宫觐见康熙,面听圣喻。
根据年羹尧的品级,见到康熙的机会不多,所以相信年羹尧还是做了很多的充分准备。
他在南京首先见到的是陪康熙南巡的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张廷玉在康熙朝后期算得上是康熙的心腹和重臣。
在中国古代的官场,下级官员拜见上级官员肯定要带“见面礼”,这是惯例。
见面礼肯定要有,收不收要看情况。
但这个见面礼却是大大的学问。什么学问呢?
那就是送什么和为什么要送。
年羹尧带给张廷玉的见面礼有四样:几蒌橘子,几只竹扇,几匹蜀锦和一包天麻。
这几样东西还是很有讲究说明年羹尧对张廷玉比较了解。一般情况下初次送礼基本上是“投石问路”。
通过第一次的投石问路,一般就可以知道收礼者的品性,爱好,脾气,甚至软肋。有了这些,那么在接下来的交往当中,投其所好就有的放矢。
这算是官场套路,几乎是“屡试不爽”。至今好用。
年羹尧投石问路的套路用的中规中矩。
首先,几蒌橘子算是四川的特产,并且不算金贵,送特产不容易让收礼者有压力。
几只竹扇更是读书人的文雅之物原则上都不算什么礼物,文人之间相互赠送一些文雅之物,应该算是“纪念品”。
而几匹蜀锦和一包天麻是“人情”——送给老夫人,说起来也就是晚辈的孝敬而已。
张廷玉看见这些礼品,明显感觉是不高兴,他很干脆的告诉年羹尧:亮公,你不该送我礼物。
张廷玉说话还是很有分寸,称呼年羹尧“亮公”,是给年羹尧一个示好的信号——没把他当外人。但同时也告诉他“不该”,这个“不该”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我不是你的上司,按规矩不应该,第二,我们不熟不是朋友,你没必要。
但是年羹尧的一番话从场面上看也是非常得体:
先夸张廷玉:知道张大人是清如流水,很是敬佩。接着说:年某没有把张大人当做上司,您是前辈的翰林,我是后进的进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是把您张大人当做我的老师,学生送老师礼物其实是尊师的表现,也是符合圣人之道的。
这算是把“为什么要送礼”说清楚了:我不是巴结上司,而是尊敬老师。
另外,年羹尧解释了这些礼物的意思,并着重说明 这蜀锦和天麻是孝敬老夫人的。
这样一来,张廷玉如果一样都不收,不仅仅是不给年羹尧面子,而且是不给四阿哥雍亲王胤禛面子了,因为,年羹尧不仅仅是四川提督,还是雍亲王胤禛的包衣奴才。
所以,张廷玉收下了那一包天麻。因为也只有这一包天麻最纯粹。天麻是中药材,对老年人养生有一定的帮助,这包天麻老夫人用正合适。
但是,一向谨慎的张廷玉,给年羹尧送了一支湖笔,以此作为回赠年羹尧,也算是对年羹尧孝敬他母亲的感谢,来而不往非礼也!张廷玉做的滴水不漏,甚至在送年羹尧湖笔之前,特意告诉管家:你把我新近买的那只湖笔拿来。算是告诉年羹尧,我回赠你的礼物是我自己买的!
年羹尧算是彻底见识了什么叫“城府”,什么叫“含而不露”,什么叫“老谋深算”。
张廷玉对年羹尧和他玩官场这一套还是有所不满,但是本着对年羹尧负责,也是对雍亲王负责的态度,在表扬年羹尧在四川提督任上剿匪成绩卓著,朝廷嘉奖的同时,也对年羹尧做了善意的但是很犀利的提醒:少一点杀心,少一点戾气,对百姓好,也是对你好。
似乎暗示年羹尧在接下来要办的事情上要有限度,不可乱杀无辜。
最后,张廷玉告诉年羹尧,皇上这一次没时间见你,你先回京述职吧!
然后——端茶送客。
可惜的是年羹尧并没有真的听进去,在江夏镇,为了黑吃黑,他血洗了江夏镇。
张廷玉看人,的确是目光如炬。这个年羹尧“杀心和戾气”都很重。
其实这个提问很牵强,那我也来牵强的回答一下吧。
第一,天麻的产区集中在云贵川三省,其中以川天麻更为上品,可以算作四川的药材特产吧,年羹尧为四川总督,以本省特产天麻做礼品,合情合理。
第二,张廷玉清廉,如果送财宝古玩这类东西,必然不肯收,可药材这类一般难以拒绝,尤其年羹尧是以给张廷玉母亲张太夫人的名义,张廷玉难以拒绝。
第三,天麻治疗惊风一类病症有奇效,不排除年羹尧此举暗喻张廷玉“探风”之意,因为年羹尧是准备执行四阿哥交给他剿灭江夏镇的行动的,所以希望通过张廷玉事先探得皇上对自己的口风,看康熙是否已经知情。
其实个人觉得送什么东西倒是无所谓,能借机和张廷玉多说几句话,然后在从其中揣摩出哪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个比较重要,送天麻湖笔只是个幌子吧。年羹尧是四阿哥的包衣奴才,张廷玉收下天麻,算是给了四阿哥面子,也若有若无的透露给年羹尧几分康熙的“口风”,并且通过年羹尧在四川剿匪的经历,告诫其要“慎杀”,似乎在暗示年羹尧什么,似乎又什么都没说,年羹尧通过张廷玉的话,了解到康熙对刘八女逃回江夏镇和百官行述并不知情,更不知道自己要去剿灭江夏镇,那么可以一切照常进行,通过送天麻给张廷玉,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那一集是年羹尧后来真正平步青云的关键节点。当时四爷和十三爷准备拿江夏镇开刀,需要年羹尧的力量,而在江南的康熙皇帝也准备召见年羹尧,从那以后,年羹尧成为了四川巡抚和陕甘总督,最终成为节制四省的大将军。
在觐见康熙之前,年羹尧必然要去当时的内阁第一人张廷玉那里拜码头,探探口风,这基本上也是官场的潜规则。当时年羹尧带了四样礼品:橘子、竹扇、蜀锦以及一包天麻。
那么这四样礼品有何用意?
有很多历史剧爱好者解读为:
橘子是问吉凶(谐音);竹扇代表文人之交(其实年羹尧在历史上是文官出身);蜀锦是问前程(前程似锦嘛);天麻是问可有良方(一味中药)。
我个人认为不是,没有那么多的用意。
首先,这四样礼品基本都是四川特产,张廷玉素来清廉,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年羹尧自然不会带贵重的礼品,但空手去也不合礼仪,拿几样土特产也算是一点心意。张廷玉果然两袖清风,前三样礼品要给个市场价,单单收下了天麻,因此回赠年羹尧一盒湖笔,也是代表文人之交。
其次,年羹尧也不会问吉凶或者前程之类的。当时的年羹尧处于上升期,皇帝召见必然是好事儿,如果他要犯错,直接治罪就行了,皇帝没必要召见。年羹尧拜访张廷玉,一是礼节,二是问问自己应该注意什么,而张廷玉也在暗示年羹尧一些问题。
最后,张廷玉对天麻情有独钟是有原因的。原著小说中说,年羹尧从高福那里得知张廷玉的母亲正犯眩晕症,而天麻恰好是对症之药,主治肝风内动,眩晕等疾病。天麻恰好合了张廷玉的孝心。
正是这包天麻,让张廷玉提点了年羹尧,也为后来的剧情做出铺垫。
从张廷玉的话中可以听出两点:一是年羹尧功劳是有的;二是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
年羹尧在四川仅用一年时间就平定了当地的匪患,说明他能力出众,但张廷玉也说四川一些地区少数民族居多,要搞好治安,应以安抚为主,并举出了“七擒孟获”的典故。从中可以看出,年羹尧用这么短时间久剿匪成功,说明其必然使用了高强度的武力镇压。不过从句中年羹尧的表情来看,他是没听进去,还有点不满的意思。
而后续剧情直接验证了张廷玉的担心。
见了康熙皇帝之后,年羹尧马上带兵扫灭了江夏镇,杀了700多口,连妇女和孩子都没放过。除了给四爷带去了《百官行述》的当票,年羹尧自己起码侵吞了价值上千万两的财物且没有报备。这直接反应出了年羹尧的凶狠残忍和胆大妄为,为他最终的败落埋下了伏笔!
《雍正王朝》的这一段剧情非常精彩,也是九子夺嫡的关键时刻。四爷最后火烧了《百官行述》,同时得罪了太子党和八爷党,也让康熙皇帝深知自己的苦心,其实也宣布了自己也要争夺皇位的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