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猪圈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独特设计?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看起来好像挺无聊的,干嘛研究猪圈啊,猪住的地方不就是拿个围栏拦起来吗,可细细一查资料,你会发现,猪圈的演变其实可以反映很多问题!
恰好小君参观过很多的博物馆,关于古代的猪圈,还真看过不少。下面就给大家简要盘点几款:
“放着养,散养的味更好?”
古代先民最早开始养猪大约要算到母系氏族社会,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可谓是最早的家猪,这表明人类已经开始由“单纯靠天吃饭”进入了“初级自力更生”的阶段,毕竟养猪也是个技术活。同时,靠着养猪,人们可以不必再和凶猛的野生动物做斗争了,在家养点这个,也可以吃上肉,这对人口的繁殖起到了很大作用。
当时的猪圈是什么样的呢?
据推测,应该是用木头或石块围一方形或圆形,猪放置其中,可谓最早的猪圈;有的人家还会选择散养。
“猪在下,人在上,这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呢?”
请各位小伙伴猜猜这个字读什么——“溷”?请听好了,念(hùn)!
在秦汉时,这个字指的就是猪圈,其实还是挺形象的,你看,“猪”这个字的古体字是“瘃”,而溷字恰好就像拿了一个框将“瘃”给围了起来,这不就是猪圈吗!
(汉朝的猪:汉阳陵)
秦汉时(最早在战国末期),咱们的古人突然发现了一个“奥秘”:
猪粪尿+人粪尿+充分混合发酵后=最好的农家肥。
于是乎,在汉代时,一种“人厕+猪混合模式”的猪圈诞生了,就是这样的:
此物出土于一个东汉贵族的墓葬,算一个陪葬品。它整体上是一个猪圈,可大家看猪圈的上方,有一个小房子,这就是人上厕所的地方。其原理如下:
第一步:人在房子里上厕所
第二步:翔落入猪圈
第三步:人的翔和猪粪充分混合发酵=最好的肥料
(附:可能这些翔也会被猪吃掉一些,可忽略不计,反正人拉的最终要回到人自己身上。)
这种人厕猪圈混合模式可谓是古人在农业上的第一大发明,首先它将猪的散养转变成了舍养;其次,这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大进步,其将两种污秽物有机统一到了一起,减少了污染源,清理起来也很方便。
最后,最最重要的!这完全就是生态循环农业的雏形啊,低碳生活,废物再利用!!
这种猪圈在以后的历朝历代都有,因为是好东西嘛,就连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也曾研究过它:
“圂”字,朱记一:“豕厕也。豕何必有厕?实古人以豕圈为厕。——章太炎
一直到民国,这种猪圈模式依然存在,比如周作人就曾详细记录过:
“去年往定州访(孙)伏园,那里的茅厕是琉球式的,人在岸上猪在坑中,猪咕咕的叫,不习惯的人难免要害怕,那有功夫看什么书。”——《苦竹杂记·入厕读书》
本来想在厕所读个书,结果猪叫的太厉害,没法读啊!
“小小小。。。猪圈”
最后一种古代的猪圈,是这样的:
它是国家博物馆展览的一件晋朝猪圈,看起来非常非常的小,这是为什么呢?
《齐民要术》里专门解答了你的疑问:“圈不厌小,圈小,肥疾。”
简单说,就是猪圈小,猪长得才肥,难道是圈小,猪只能躺着长膘没法动弹的原理吗?小伙伴们可以猜猜。
先把古代的大肥猪长什么样弄清楚,再去设计猪圈。
图为古代的大肥猪。
用你的聪明才智在古代的猪圈设计中展现你的卓越才华。
我是沧海拾珠录,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古人的猪圈又小,又节约,充满了智慧。#历史冷知识#
人类驯化家猪的历史非常悠久,大约在“母系氏族”社会的阶段就已经开始驯养家猪了。早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前,游荡在森林、沼泽、河流、平原一带的野猪就是人类捕猎的对象。随着人类狩猎技术的提高,有些一时吃不了的小野猪就人类留下来饲养,逐渐地演变成了现在的家猪。
古代的猪圈
欧亚野猪
家猪在驯化初期是同人类一同居住的,并没有专门的猪圈。平时家猪就生活在人类家园的周边,处于半放养的状态。白天家猪自由觅食,也接受人类的投喂,夜晚就在人类家园附近自己找个地方睡觉,倒也是一片原始的和谐的画面。后来随着人类建筑水平的提高,能够制造高大的杆栏式上下结构的房屋以后,家猪也被移到了人类的房屋里,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丢失。因为毕竟在那个年代,肉类的获取还是不易的,一头猪对一个家庭来说是重大财产,不得不看护起来。汉字“家”的构成就是一个屋顶,下面一个“豕”,这个豕就是猪的意思。可见,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和猪生活在一个屋顶下的。后来随着养殖技术和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古人发现把家猪移动到专门的圈舍里更适合家猪的生长和繁育。于是,直到这个时候才有了专门的猪圈。如下图:
过去的猪圈陶瓷模型
猪圈陶瓷模型
猪圈陶瓷模型
猪圈和猪的繁育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又要建成这个样子?大家别着急,让我一一道来。
首先,猪圈的设立对家猪的繁育是有直接促进作用的。猪祖先其实并不是我们看到的现在家猪的样子,猪的祖先野猪,性情凶猛,青面獠牙,并且孔武有力,善于奔跑。无论是外形还是性格都与现代的家猪大相径庭。人类在驯养中发现,如果把猪封闭在一个较小的空间里,不给它足够的活动空间,对于猪的育肥是很有好处的。于是,猪圈就越建越小,保证猪不会把热量浪费在无用的“东游西荡”中。同时在筛选种猪的时候故意留下性情温顺的,淘汰野性难驯的。经过这样一代一代的人工选择,家猪才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每天只知道傻吃傻睡,长得又快又肥。这个过程中,猪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再说为什么建成这个样子的。人类进入农耕社会以后,粮食供给来源更加丰富和稳定,也为驯养家猪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农耕对肥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于是图片中的猪圈形制诞生了。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猪圈的上方是一个“小房子”,这个小房子其实是厕所。人类的排泄物直接流入猪圈,成为了猪的食物(呃,,,,这个确实有点不卫生),同时猪的排泄物也被保留在了猪圈里。人类定期要给猪圈里垫土,定期再把猪圈里的土起出来,这些土就是很好的肥料。大家可能会觉得把厕所和猪圈捆绑在一起,不卫生。猪吃人类的粪便,人再吃猪肉,想想确实挺恶心的。可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把厕所和猪圈分开设置,实际上是把污染源分散了,反而不利于卫生。这样设置的好处一来把污染源控制为一个便于管理,二来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能量,三来收集了肥料,充满了古人的生活智慧。
这个问题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