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明朝为何仅统治越南二十年就主动放弃?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2关键词:明朝,越南

明朝为何仅统治越南二十年就主动放弃?

点赞1、滕州市 网友:柔情似水

朱元璋安南列为“永不征伐之国”,并将这个决定列为“祖训”,视为大明国策的重要部分。

不过,朱棣时期,大明曾用兵安南,并将其纳入版图。

然而,20余年后,大明又主动放弃了安南。

既然是“不征之国”,朱棣为何又要征之呢?既然已经征之,为何又要放弃呢?

不征之国

1395年,朱元璋将朝鲜、日本、大小琉球、安南、占城等15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并将这个决定些入《皇明祖训》第一章节,并要求子孙后代“一字不可改易”!

列为“祖训”,并要求子孙后代绝不更改,看来,朱元璋“不征之国”的决定并非权宜之计。

朱元璋的解释如下。

1、这15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至少以农业经济的标准看,统治这些地方,收益有限,但成本很高。

2、“限山隔海,僻在一隅”,所以这些国家来侵略大明也不方便,“不为中国患”,对大明也没有什么威胁。

3、古代对中原威胁最大的一直是西北地区的“胡戎”,“累世战争”,甚至曾入主中原,因此,“时谨备之”,将国防重心集中在这个方向。

由此可见,朱元璋做出“不征之国”的决策,所考虑不是一时一世的问题,而是长期问题。

至少在工业时代到来之前,朱元璋的这个见解都是准确,不过时的。

这也决定了:与安南保持宗藩关系,而不对其实施直接统治,才是最符合大明利益的。这是大明与安南关系的主流。

征伐原因:震怒的朱棣

定下“不征之国”的国策后,大明与安南的关系一直不错。朱元璋时期,安南甚至数次出兵协助明军讨伐云南地区的元军残余力量。

到靖难之役,朱棣夺权后,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原来,安南,也早已经发生了篡位之举。黎氏夺了陈氏的江山,掌控了安南实权。

朱元璋时期,黎氏就来求大明天子承认,朱元璋当然反对权臣篡逆之举,不承认,还派人谴责黎氏。

朱棣夺权后,黎氏兴奋起来了:陛下您也是篡逆夺权的,应该能理解咱们的心情吧!都是篡逆的,不容易呀,封我们作个王吧。

当时,朱棣刚刚夺得帝位,也需要多一些人来承认,扩大影响力,因此,麻溜答应了黎氏的要求,承认其为安南王。

可是,2年后,老挝送前安南王陈氏来朝,控诉黎氏杀戮陈氏宗族的罪过。

此时,朱棣基本上已经控制了全国的局势,地位安稳了,自然也要反对篡逆!

因此,朱棣表示:拥护你陈氏继续作安南的王!

黎氏一开始觉悟很高,表示:拥护天子的决定!

结果···当朱棣派人护送陈氏回到安南时,立刻遭到了黎氏的伏击,陈氏被杀,护送的明军也遭到杀害。

“此而不诛,兵则奚用!”这是真激怒了永乐大帝!

这也说明:朱棣对安南的政策,颇具随意性,无论是对王的承认,还是用兵的决定,都不是出于长期的战略考量,更多是出于颜面、情绪。

矛盾心理

出兵讨伐安南前,朱棣罕见的“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

永乐四年,征安南军将领选择好,准备出发。

秋七月,朱棣下诏:此次征伐只问罪黎氏父子,“罪人既得,立陈氏子孙贤者”。

这,还是要陈氏子孙统治安南。

然而,八月,朱棣又对朱能说:安南原本是中国的郡县,只是五代十国时由于内乱不休,丢掉了。宋、元曾讨伐过他,但都没有成功。现在,黎氏父子不顺天命,祝你成功!

这,就是强调安南为古代中国郡县,只是因内乱而丢弃了,现在应该视机会拿回来!当然,朱棣通篇只是暗示,没有明确表态。

两则表态,表明了朱棣的矛盾心理:既想要将安南纳入版图,以成丰功伟绩,但又不是“志在必得”,颇有“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的意思。

麻利的征伐与蹩脚的治理

讨伐安南,朱棣选定的是靖难功臣朱能、张辅,朱能去世后又由张辅指挥。

靖难功臣打仗是真没得说,出兵后,一波猛打猛冲猛追,顺利解决黎氏,取得全胜。

军能战,民心似乎也可用。

永乐五年,征安南取胜后,安南地区的耆老1120多人,一起上书,表示:陈氏已经被黎氏杀光了,安南本中国地,请内附,与中国各郡相同!

朱棣遂顺应民意,重新在安南设置交趾三司及府、州、县等行政机构,使安南成为明的省级行政辖区。

征伐的过程是很顺利的,然而,治理却很蹩脚。

设立了行政机构,自然需要大量官吏来进行治理。

可是,一般人也不愿意跑到交趾去做官呀!

因此,治理安南的官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少部分是从中原“谪安南”的,因犯事被发配过去的。

绝大部分是两广、云南等地的贡生。

如果在内地,这些贡生要再进行考试,中举后还要再考察,才可能任官。

而今,这些毫无政治经验的人被拉到交趾,做起了父母官。

这些人“不知抚字,理刑不明律意。”不具备处理复杂行政问题的能力。

交趾毕竟是新入版图之地,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很大,这些缺乏政治经验、行政才干的官吏显然不具备治理好该地的能力。

朱棣的疑心

尽管中下级官吏素质堪忧,但原本朱棣派去的高级官吏素质是非常高的。

张辅,是最杰出的将领;黄福,是顶级政治人才。

可是,造反起家的朱棣,也担心顶级人才造反,颇有疑心。

张辅曾四至交趾,“凡三擒伪王,威震西南”。

因此,一段时间内,安南虽时有反叛,但都在张辅的打击下被迅速消灭。

张辅一去,事情搞定,张辅一走,叛乱又起。因此,朱棣一度任命张辅为交趾总兵官,有让他长期驻安南的意思。

后世史家常叹息:如果以张辅世守安南,则安南不会弃。

可是,张辅让安南畏惧,也让朱棣疑虑。

1415年,宦官马骐上书:张辅私取壮勇为围子手营的士兵,有异心。

那还了得?朱棣将张辅召回了京师,另改派官员代守交趾。

优秀的武将被怀疑,优秀的文官也难逃监视。

黄福,原是工部尚书,因为被弹劾,被派来了安南。

黄福颇有政治才能,“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并制止宦官马骐的一些胡作非为之举。

结果,马骐又诬黄福“有异志”。

黄福还是被调走了。黄福离开时,交趾人号哭相送,依依不舍。

后来,交趾实在稳不住了,朝廷又派黄福回交趾,结果被敌人抓了起来。

敌人拜服哭泣:你是我们的父母,你不走,我们也到不了这里!

而安南军首领黎利也叹息:大明派遣官吏治理交趾,如果人人都如黄尚书,我怎能造反呢?

良吏为排挤,贪墨之辈却在此得意。

排挤张辅、黄服的宦官马骐,在交趾胡作非为,屡屡促起反叛。

原本,朱棣为了安抚交趾,下令除粮税外,一切停征!

可是,马骐却擅自强行征派大量当地土特产,引发了激烈的反抗!

以明朝的监视制度,马骐胡作非为,朱棣不可能不清楚。

然而,朱棣不能容忍捕风捉影的“有异志”,却对实实在在的胡作非为不过问,其想要治理好安南显然是不可能了。

高昂的战争成本

然治理失败,自然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反抗。

20余年间,反抗此起彼伏,越搞越大。

朱棣数次派数万,甚至数十万大军前去征讨。

征讨的成本是极其高昂的。

早在永乐九年(当时叛乱规模还不大),就从广东运粮万石到交趾。

而随着张辅被调回京师,明军的指挥能力也急剧下降,到永乐后期,征战屡屡大败,加之反明者越来越多,黎利的势力发展得很快。

凭大明的国力,要消灭眼前的叛军或许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想彻底安定安南,则看不到希望。

转向的大明

朱棣时期,五征漠北,南平安南,迁都北京等大攻城耗费了巨大国力,引发了一些农民起义。

因此,朱棣去世后,帝国的继承人开始了“战略收缩”。

对漠北的大举进攻,“下西洋”等耗资较大的项目都停了下来。

显然,对交趾无休止的用兵也到了要结束的时候了。

因“颜面”而起的战争,以“颜面”而结束

此时,黎利传来一条消息:陈氏后人找到了,希望您能再立陈氏后人为安南王。

这则消息,给明宣宗结束战争留了一个台阶。

大明对安南用兵的借口,不就是要立陈氏后人吗?大明将安南纳入版图的借口,不正是陈氏后人已经被杀绝吗?

现在陈氏后人找到了,大明“得偿所愿”了,可以“胜利班师”了。

明宣宗与杨士奇、杨荣商议后,决心结束战争。

宣德二年,朝廷下诏:内外镇守、三司、卫所、府、州、县文武吏士,携家来归。

明正式撤出了安南。

此后,安南继续朝贡,与明保持了宗藩关系。


总的来说,直接统治安南,并不符合明帝国的利益。

朱棣对安南用兵,更多是出于国威、颜面的原因,而非出于实际利益或者威胁。

因此,仅仅20余年后,明宣宗重新拿起《皇明祖训》,中止对安南的直接统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点赞2、运城市 网友:制冷少年

在元朝时期,元朝并没有对越南形成长期有效的统治。明朝代元以后,明朝趁着越南内乱,借机收复了越南。

由于明朝官员、将领,多是江淮人、北方人,因此明朝派驻越南的官吏丶将士有些歧视越南人,俨然一副征服者的姿态。明朝官吏对待越南民众十分苛刻丶残暴,导致当地民不聊生,引发民愤,最终激起民变。

明朝当时在越南驻有三十万大军,但是依然无法扑灭当地的民变。由于明朝当时财政紧张,同时还要对抗北方的草原势力。加上驻越南明军以江淮人、北方人为主,这些人也不想长期在越南征战。因此明朝迫于压力,不得不逐步放弃越南。

从明朝丢失越南,这个案例,我们应该吸取教训:

1,官员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要搞地方歧视丶不要搞本位主义。

2,官员要体恤人民,政府选拔官员也一定要保留一定的本土人士,免得引发地方冲突。

3,政府要多关心边疆地区丶边远地区,应该多给优惠政策、多对边民施仁政。

4,一定要坚持民族平等,不能搞民族歧视、民族压迫。

点赞3、抚顺市 网友:漸哘漸遠

其实明朝放弃安南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那个地方实在吞不下,消耗了明朝太多的国力而不得已撤军。自永乐五年五月,明成祖以“吊民伐罪,兴灭继绝”的名义派大军迅速荡平胡氏,占领安南后,便颁下诏书,决定在安南设立交趾郡,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划。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安南面对明朝的吞并可谓是各种不服,自明军进驻安南以来,抗明复国斗争此起彼伏,大大小小起义高达60余次,驻越明军不是在平叛中,就是在平叛的路上,可谓是焦头烂额,史称“东西征剿,日不暇给”,而军事行动连绵不绝,自然就带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导致明朝持续性失血,要知道古代的封建王朝属于古典农业国家,经济结构比较脆弱,很难支持在异地进行长期大规模的战争,统治基础一旦动摇,亡国之祸立至。

更何况永乐年间,明成祖倾向于开拓进取,如《永乐大典》的编修、迁都北京、五征蒙古、郑和下西洋等大项目一个接一个,这些功业看起来比较辉煌,但是同时也和平定安南一起成为消耗国力的因素。迨至永乐末年,中原地区竟然有民不聊生之感。

《国榷·卷十七》:今山东、河南、山陕诸处,饥荒水旱相仍。至剥树皮,掘草根,簸稗子为食。官无储蓄,不能赈济;老幼流移,颠踣道路;卖妻鬻子,以求苟活。


所以,明成祖的后继者明仁宗、明宣宗都意识到明朝的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大规模扩张进取行动,必须使用收缩战略来恢复国力,使国祚转危为安,在仁宣之际使用收缩战略的大背景下,让明朝头疼20余年的安南被放弃也是意料之中。

而安南在明朝的统治下,起义接连不断,给了明朝巨大的消耗,使明朝无法建立稳固的统治,不得已退兵,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根本原因,安南在明朝时期已经形成独立的国家意识,吞并时机早已经错过。

安南从秦代以来确实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但是自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确切的说是后晋天福三年)脱离中原王朝统治以来,迨至明朝已经有400余年,早已发展出自己独立的文化习俗。尤其是陈朝之后,安南的独立意识急剧暴涨,早已形成了国家认同。如陈朝艺宗陈暊在继位后就非常强调安南之制度有别于中原王朝,南北各异。

《大越史记全书·卷七》:先朝立国,自有法度,不遵宋制。盖以南北各帝其国,不相袭也。


而早在陈朝的圣宗时期(与元世祖忽必烈同时),陈朝翰林学士兼国史院监修黎文休编成《大越史记》,这是越南第一部系统的官修正史,这就说明安南在当时已经有了独立的文化根基,形成了自己的国家认同,国家认同一旦深入人心,自然就变得难以征服,以越南史书来看,他们也有很多抗节不屈的史实,国家独立意识可见一斑。

《大越史记全书·卷五》:十二日,贼(元军)犯嘉林、武宁、东岸,获我军,皆墨刺“杀鞑”二字于臂。大怒,杀之甚众。

《大越史记全书·卷八》:安抚使黎桷为贼(占城)所获,逼令桷拜。桷曰:“我大国臣,何拜汝为。”贼大怒,杀之,桷骂不绝口。



所以,当时明朝强制性吞并安南,自然会引起高度的反弹,因为在安南当地人从心理上就已经不认同明朝的占领了,在一定程度上视做侵略,所以反抗层出不穷。在《明史》中就有类似观点,所谓“蛮人自以非类,数相惊恐”。非类啥意思,就是不认同你呗!

第二、对安南需索过重,导致安南人极大的不满。

虽然明成祖在占领安南后,屡屡提起要对安南轻徭薄赋,“宜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善绥新附之民”,但实际上对安南的索取仍然太重,明朝在安南大量开采金银,搜捕奇珍异兽,采伐珍贵树木,给当地居民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大越史记全书·卷九》:秋八月,明取勘金银场,起夫淘採,及捕白象,采珍珠。重科厚敛,民不聊生。


除此之外,还有中官马骐在安南违法乱纪,大肆搜刮财物,中饱私囊,他的这些行为也无疑加剧了安南的叛乱,“骐贪黩诛求,郡县激变,盗贼所在蜂起”。

《明史·安南传》:交人故好乱。兄官马骐以采办至,大索境内珍宝,人情骚动,桀昌黠者鼓煽之,大军甫还,即并起为乱。


第三、后续官员选任不力,治理安南官员素质不高,激化矛盾。

以《天下郡国利病书》观之。永乐五年设立交趾三司的时候,一开始大部分上任者,都是从征安南文官,在从征过程中,对当地的情况比较了解,能迅速投入日常事务的管理中,为安南一开始的平定起了重大作用。

但是之后在官员的选派上就出了大问题,巡按御史黄宗载在他的奏疏中把明朝派到安南的官员成分说的明明白白。

《殊域周咨录·安南》:今府州县多两广、云南岁贡生及下第举人,未入国学,乞仕远方,遂授以职,既乏大学教养之素,又非诸司历试之才,以故牧民者不知抚字,理刑者不谙法律,若侯九年是黜陟,废弛益多。


安南离明朝本土较远,风土人情、气候条件都与明朝本地有较大区别,历来被视为蛮荒烟瘴之地,很少有人愿意去那边做官,所以派去的都是两广、云南的岁贡生员和下第举人,因为未入国学,才选择了去交趾为官,在管理能力和学识教养方面显然不尽如人意,整体看来,流官素质实在不好。还有当地的土官大多是唯利是图之辈。是故明朝在安南选取官员不当,导致了对安南控制力不够强。

安南的叛乱从整体上来说愈演愈烈,越到后期越按不住。继承明仁宗之位的明宣宗意识到必须尽快解决安南问题,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从安南撤兵,摆脱这个“越战泥潭”。

早在洪熙元年十一月,就召集内阁成员杨士奇和杨荣开了一次吹风会议,委婉的表达了寻找陈氏后代立为国王后,放弃安南的意图。附图。


其后又在宣德元年四月和宣德二年正月,又召集内阁成员开了两次会议,表达了决定从安南撤兵的意图。附图。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让撤兵安南的决策顺利推进,在开第三次会议的时候,明宣宗支开了第二次会议时反对撤兵的内阁成员蹇义和夏原吉,并批评“蹇义、夏原吉拘常见”,显然是决心已定了。

以史书记载,明宣宗此时还对安南进行了两次增兵,在宣德元年十二月派安远侯柳升和黔国公沐盛率领军队7万人入安南参战。由于宣德二年三月33000人讨伐安南叛军。


从以上史料来看,明宣宗的意图应该是派大军平定安南叛乱后,寻访陈氏子孙,交还统治权,然后撤兵,让明朝有一个体面的收场。没想到战局发展实在是不容乐观,明军此时在越南战场上可谓是一泻千里,尤其是宣德二年九月,柳升大军兵败,全军覆没。而另外由成山侯王通率领的明军迫于黎利的军势,干脆在交州敛兵不出,甚至私自向黎利求和,立坛盟誓,意图退兵。

而此时安南叛军指挥黎利在与王通的交流中知道了明朝立陈氏后,即退兵的底线,于是率先采取主动,通过王通进表,表示陈氏后代已经找到,希望朝廷退兵,表示“还其爵土,匪读陈氏一宗,实蛮邦亿万生民之幸”。当然以《大越史记全书》和《明史》记载,黎利一方选择了一个冒牌货,所谓的陈氏后代陈暠是黎利伪造出来让明朝撤兵的幌子。而明宣宗也知道这是一个冒牌货,但是也知道这是一个撤兵的好借口。附图。



于是,在收到黎利的进表之后,明宣宗再次商讨撤军之事,还出示了黎利遣使送来的陈暠之表,强行吧反对意见压了下去,决定撤兵。

《殊域周咨录·安南》:明日出暠表,谕群臣曰:“论者不达止戈之意,必谓从之不武,但得民安,人言何体哉!”


宣德二年十二月,成山侯王通不待命而还,交趾军兵、文武官员及家属86000余人返回国内,结束了长达对安南长达20余年的占领。

以上就是明朝放弃安南的原因以及过程,总体来说明朝之所以放弃安南一方面是由于此时安南已有国家意识,反抗激烈难于吞并。另一方面,则由于明朝政策失当,在仁、宣实行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终于放弃。

引用文献:《国榷》、《明史》、《殊域周咨录》、《天下郡国利病书》、《大越史记全书》

点赞4、泰兴市 网友:弃暗投我

明成祖永乐帝朱棣时收回安南(今越南),由于越南自五代末就独立,至明时已数百年,明平安南后,派去安南的官员教化不足,加之独立观念已深入安南民众之心,屡次发生叛乱,皆被明军所平,至永乐末年,安南人黎利再生叛乱,明军战事不利,黎利处于上风,一时陷入胶着状态。


永乐二十二年,成祖朱棣驾崩,太子朱高炽即位,是为明仁宗,次年驾崩,史称十月天子,太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考虑到数年以来,一方不靖,屡勤王师,耗资甚巨,便退兵放弃安南,黎利自行建国,史称后黎朝,安南重新独立,明英宗正统年间承认其独立建国事实,册封其为安南国王。

明宣宗即位后,接手了一幅烂摊子,百废待兴的天下,由于其祖父永乐帝,迁都顺天府(今北京),五征蒙古,郑和下西洋,南平安南,大手笔太多太多,耗尽国力,几有亡国之象,宣宗只能守成恢复国力,在当时背景下,宣宗只能放弃安南这片不遵王化,劳民伤财耗资巨大的无用之地,因为封建帝王的局限性,对于贫瘠的安南之地并没有太大渴望,不能增加国库收入还如无底洞般投钱,自然就放弃了。

史学界有一种说法,朱棣是中国最后一位世界性大帝,个人认为很对,朱棣时万国来朝,虽明有海禁,但是郑和下西洋加强与世界交流,最远到达过非洲,军事上朱棣北五征蒙古,南平安南,开疆扩土,明在朱棣时代达到巅峰,疆域面积达到1200万左右,自朱棣后,明朝皇帝也好清朝皇帝也罢,在固步自封中越陷越深。

惜之安南成越南,本亦同宗,却成世仇,干戈不止,难以收场,他日藩篱,今日大患。

点赞5、湘乡市 网友:鬼冥亡灵

其实就是一个原因军事惨败。转折点就是1427年10月8日到11月3日的昌江大战(越南叫法)。

在翠洞,祝洞惨败以后,驻扎在越南的明军已经全面收缩防守。越军取得了战略主动权,明军决心再次出动援军击败越军,第一路统帅为太子太保安远侯柳升,从广西出发,第二路统帅为太傅黔国公沐晟。

第一路军队来自北京,南京各卫所,中都留守司,武昌护卫,还有湖广,福建,浙江和南直隶各个卫所,以及广西土兵,一共7万军队。沐晟的部队来自成都各个卫所,还有四川,云南的各个都司,为5万人。

此时,明军4万人已经在东关被6万越军包围近1年,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刻。当时,越军和明军武器相似,明军那个所谓世界最先进,世界第一支成建制火器部队神机营使用的神机枪,就是越南人制造的。

越军自己更是有大量神机枪,在火力上明军没有优势。最后,越军决心围城打援,一方面包围在4座城市当中的10万明军,另外集中主力打明军援军,而且一定要打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柳升7万大军。

越军认为,柳升一旦被全歼,明军将会完全动摇和崩溃,明军第2路援军和困守孤城的明军都将丧失战斗意志,发生崩溃现象。而战场就选在了山高林密的谅山,黎察,黎冷,黎弄,丁列以1万人设伏。黎理和黎文安以3万人策应,并且设置第2个埋伏点。

另外还有1支1万人的预备队,越军集结了5万人要在谅山全歼10万明军。柳升明军进入谅山山区以后,大军被迫在狭长山区小道,形成了数十里长的队列,首尾无法相顾,也难以列阵。

10月10日双方爆发主力交战,越军5头大象突入明军队列,伏兵四起,神机枪,石弹,毒箭,飞镖,投枪猛烈射击。,明军安远侯柳升也被越军飞镖杀死在山腰。柳升身亡以后,明军完全崩溃,更加混乱,越军从各个方向冲出来将明军分割包围。明军在损失1万人以后,收缩防御。

10月15日,再次出动的明军遇到了越军在芹站的第2道伏击圈,再次损失2万人,刚刚取代柳升的司令官副总兵保定伯梁铭也被飞镖杀死。沐晟也在冷水沟遭到伏击损失1万人。

1427年11月3日,在昌都的明军将领300多人,士兵3万多人,向越军投降。其他四城明军8.6万人已经陷入绝境,接受讲和,撤出越南。明军在越南已经彻底失败,只能主动放弃。

点赞6、宜春市 网友:萌心菇凉

越南在秦朝之前还是属于极度偏远的蛮夷之地,当地人以土著为主,过着原始的生活。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也顺势征服南方蛮夷之地,其中就包括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

秦二世时期赵佗叛乱,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三郡合一称为南越国,自立为王。赵佗去世后,越南继续归属于中原王朝,而后的大汉王朝,也将越南列为自己管辖范围之内。直到五代十国,天下大乱,越南吴权又借机分离出去,建立吴朝。

往后的宋元两朝都对越南发过兵,但最终都无功而返。直到明成祖朱棣才将越南一举拿下,控制越南长达20年之久。

细看下越南被外界征服的历史,确实也不是个省油的灯。明朝之所以放弃越南统治,应该细分为这五个原因。

第一:明朝不做赔本的买卖,越南地区大部分都是小农经济自给自足,国家穷得响叮当,每年向明朝缴纳的税收顶多七八万两,而明朝在越南耗资的军费每年高达三百万两。朱棣此前迁都北京大建宫廷本就耗资巨大,又加上为了耀扬国威,让郑和七下西洋,耗资了两千多万两,还有五伐蒙古的兵马粮饷,明朝的国库早已抓襟见肘。

第二:穷乡僻壤出刁民,越南虽然名义上臣服于明朝,但是国内却造反不断,越南山地丛林居多,当地士兵极其擅长打丛林战,游击战,擅长大规模作战的明朝军队在镇压上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作战上吃亏在所难免。

第三:官吏的不作为,派遣到越南为官的官吏们认为山高皇帝远,在越南境内为所欲为,欺压剥削民众,官民间的矛盾日益加大。越南人民常言:“北寇凶残,南民困屈”,以表达内心的不满。民间揭竿起义的老百姓一波又一波,越南官吏很是无奈,向明朝反馈:越南起义民众是“打不死,找不到,收不服”。

第四:北方的元朝残余势力常常侵犯边境,明朝认为来自北方的威胁更加的大,应该把大批的部队用来抵御北方敌军和修筑战事壁垒,以此拱卫皇城。南北作战非常不利大局,本就有意抛弃越南地区。

第五:朱棣去世后,新上任的明宣宗性格随和,不喜战事,听从大臣意见从越南撤军。这也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可见,明朝受到经济危机,北方叛乱,越南蛮夷反复起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越南撤军也是在情理之中。

点赞7、玉林市 网友:弦上幽蝶

越南在明初还是保留安南的名称的,1407年—1427年,安南百姓因为不忍明王朝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对其施行的严厉措施,与明王朝抗争了整整20年光阴,直到明宣宗不得不选择放弃对安南的统治权。


这里面颇有明王朝自作自受的原因。对于安南明王朝管理太机械式,没太放在心上,或许是相距甚远的缘故,因此才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明王朝派往安南的官员多贪官污吏之辈。

有明一代,始设镇守中官制度。明皇帝设立中官的出发点主要有三条:镇守中官作为皇帝的私人眼线,一般都被在安插各地区长官的身边,替皇帝监视他们,以防这么地方长官有何非分之想,此为其一。二是因为明一代实行朝贡体系,明皇帝都喜欢异域珠宝,在各地设镇守中官,有利于为皇帝采办私人物品。另外最重要的是,镇守中官拥有监军的权力,皇帝的打算是让中官制衡地方军事长官。此为其三。

由于镇守中官拥有直达天命的私人权力,所以在地方往往是一言九鼎的人物,有时连地方长官都不得不听他们的命令。明初,马琪任安南中官。此人以替皇帝采办物品为理由,在安南境内大肆搜刮珍宝,最后却中饱私囊。更为可恶的是,马琪还规定安南人每年必须上贡一万把扇子和翠羽。一时之间,安南人愤怒不已,三年之间就发生了四五起反叛事件。后来连地方军队都看不下去了,一些军官也加入了反叛的队伍,举起义旗。

(二)明王朝派往安南的官员素质低下,管理不力。

安南官员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周边省份广西、云南的举人、贡生中选取,但这些下第考生本身就知识有限,仅有的一点知识也多是纸上谈兵,根本没有地方治理的能力。但因为中原地区的优质知识分子也不愿意来写皮毛之地,朝廷也没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选取这帮一心只想捞好处的官场投机者。

另外一个来源是一些被贬职或被罪罚的官员。这伙官员的整体素质与那些下等知识分子不相上下。试问一下,这样一帮乌合之众如何能够管理好情况复杂的安南地区呢?另外,由于天高皇帝远,中央王朝一向就对安南地区不够重视,缺少掌控力,这给了一些官场投机者趁机腐败的机会。所以安南暴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三)军事恐怖主义埋下复仇的种子。

针对安南士兵和百姓的暴乱,明朝官员非但没有检讨自身的毛病,反而采取了非常强硬的军事镇压行动。明朝军队的镇压手段极其残忍恶劣,剥皮、抽筋、拔骨…一时之间安南尽是漫山遍野的碎尸。安南起义军确实被明朝军队惨无人道的手段震慑住了,但仇恨的种子也在安南人们的心中发芽了。

点赞8、上饶市 网友:请你滚i

网络上兴起一股歪风,我称之为要面子不要历史事实

以安南为例,明朝年赋税3400万石,安南就高达400万石

实际上如果剔除松苏等地区的国有资产280万赋税,安南在全国赋税占比更高

在以松江为例,剔除国有资产年赋税只有14万石

安南是明朝的实际控制领土,和羁縻地区完全不同,设置政府机构,派驻军队,开科举,派文官,收赋税

另外安南不管是土地质量,粮食产量,赋税都不是明朝可有可无的地方

明朝号称粮赋重地的江南加上国有土地才280万石的收入

安南不是不想要是收不住,明朝一战在安南损失九万大军,实际上是惨败,军队不在明末萨尔浒之战之下

网络上所谓汉人只要耕地好的地区,而耕地差的地区不感兴趣,也是胡扯

以明河套地区为例,从唐开始到清朝民国一直在兴修水利,实际上河套地区的单位面积产量不是高于西北而是高于河北河南的中原地区,只是不如南方罢了,河套实际上是明朝时期西北或者北方最大的人工灌溉渠,同时也是养马地,你能说明政府不想要吗

点赞9、大连市 网友:喵喵~

越南历史上曾经有相当漫长一段时间的北属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骆越)归属于象郡管理。此后的上千年时间里越南一直是中国郡县直接管辖的领土。公元10世纪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当时叫安南)利用中国的四分五裂局面,摆脱了中国的控制:938年的“白藤江之战”静海军节度使吴权击败中国割据政权南汉,939年吴权称王,史称前吴王,建立吴朝,这是越南脱离中国之始。但吴权只有称王没有建立国号,而且未能有效统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独立。北属时期结束之后的越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并且仍未脱离中华文化影响,使用汉字,采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个封建王朝。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国号大瞿越(丁朝),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两年后(970年)又自称皇帝,定都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后来接受中国北宋宋太祖册封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中国直接统辖的领土,至此越南历史完全脱离中国,走上独立发展之路。

成为独立国家的越南仍深受中华文明熏陶:使用汉字并采用古代中国的礼仪典章制度,这使越南在面对东南亚其他国家时始终有一种”小中华“的优越感。和其他藩属国不同的是:越南尽管在向中国朝贡时也称臣,但对内越南君主一直和中国天子一样称帝,而不是像其他藩属国一样称王。用越南人自己的话说”天下大势南北各帝一方“,越南历朝历代称古代中国王朝为北朝,自称南朝,自视为与中国平起平坐。981年越南在白藤江击败北宋侯仁宝率领的军队;1076年3月1日越军攻破北宋邕州(今广西南宁);从1258年起越南连续三次战胜正处于全盛时期的蒙古帝国。在同北方大国周旋的同时越南对周边的占城、真腊等国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势,一时间俨然成为南方小霸,甚至对中国在当地的册封朝贡体系构成了挑战。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明太祖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将包括越南在内的15个国家列为不征之国。1400年越南陈朝外戚胡季犛篡夺了陈朝的皇位,改国号为大虞。不久让位给次子胡汉苍,自己则仍以太上皇的身份实际执掌朝政。3年后宗主国大明王朝终于结束了朱棣和朱允炆叔侄俩争位的靖难之役,朱棣以大明天子的身份正式接见各藩属国的使节。越南使节自然要对本国改朝换代一事作出解释——在胡汉苍的授意下越南使节向朱棣解释称:陈朝皇室绝嗣,胡氏以陈氏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帝,请大明天子予以册封。朱棣遣使陪同越南使节前去调查,此时已掌握越南实权的胡家父子自然早已做好应对准备,明朝使节在越南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胡家父子特意安排的,自然什么异常也没查出来。明朝使节回国向朱棣奏报后朱棣就顺水推舟对越南胡朝予以册封。

然而没多久明朝方面就发现:在明朝和越南的边境上不断有自称是越南陈朝遗臣的人越境而来,而他们反馈给明朝方面的信息和越南官方公布的信息截然不同。1404年(明永乐二年、越南虞开大元年)一个名叫陈添平的越南人越境逃入明朝,他自称是陈朝宗室后裔并向明朝方面直陈胡氏篡位的实情,请求明朝出兵,协助自己恢复陈朝。朱棣也无法判断究竟这个陈添平的真实身份,于是他在未知会由胡氏父子派出的越南官方使节的情况下让陈添平和自称陈朝遗臣的越南人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对此没预案的越南使节一时间乱了方寸以致不知该如何反应。这一切没逃过朱棣敏锐的眼睛,至此胡季犛篡位的真相浮出水面。

感觉自己被人耍了的朱棣让越南使节回国给胡氏父子带话予以申斥,胡家父子上表谢罪并表示愿将皇位归还陈氏。1406年明成祖朱棣派遣都督黄中护送陈添平归国即位。当明军行至越南支棱关时突遭埋伏于此的越军伏击,陈添平被越军抢走并处死。朱棣得知堂堂大明王朝的军队被藩属国的军队伏击并抢走受大明王朝保护之人后勃然大怒,随即于当年9月以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领兵八十万南征。此时越南胡朝同时面对国内陈朝残余势力和明军的双重打击,到1407年(明永乐五年、越南胡开大四年)明军俘获胡家父子并成功占领越南。在对越南的战后处置问题上朱棣一开始还算打算册封陈氏后裔为越南国君,不过他很快得知:越南陈朝已无后裔在世,于是朱棣改变了想法——他转而在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将越南重新纳入中国直接管辖的郡县体系。

明朝在将越南重新纳入直接管辖的郡县体系后在治理这块新开辟的领土时将其视为自己可以任意盘剥的利源——光每年进贡孔雀羽毛即达一万支。由于越南地处偏远,几乎无人愿前往当地为官,一时间越南成为明朝官场上失意贬谪之人的去处,这些赴任的官员多时贪婪残暴之人,这就使当地越人深感困苦。而在此之前越南已作为独立国家存在数百年,早已具有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明朝对越南当地的地方豪绅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因为明朝的皇权在这块新开辟的疆土上还不可能像内地一样强势,而世家大族一向是中央集权的障碍。当时越南有一个名叫黎利的地方豪绅因为感觉明朝会对自己下手,于是隐居山林广交豪杰之士,召募流亡百姓。1418年2月(明永乐十六年正月)黎利在蓝山乡起兵反明,明军同黎利一打就是十年,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明成祖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在位的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

尽管永乐年间的大明王朝迁都北京、编修大典、五出漠北、七下西洋,一时间声威显赫,然而这一系列大动作也掏空了明朝的国库。而朱瞻基本质上是一位守成之君——他在位时期谨记朱元璋的不征祖训,始终将国内民生放在第一位。这一时期明朝实行了全面的战略收缩:下西洋被终止了,同北方的蒙古各部也基本保持了暂时的和平,而对越南宣宗朝君臣也倾向于放弃。1427年10月(明宣德二年九、十月间)黎利在马鞍山(越南谅山省山名,又名倒马坡)击杀明将柳升,迫使明军与之议和。次年明宣宗朱瞻基正式下诏宣布废除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战胜后的黎利发布了《平吴大诰》明确指出中、越本为两个不同的国家:“惟我大越之国实为文献之邦。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风俗亦异。自赵、丁、李、陈之肇造我国,与汉、唐、宋、元而各帝一方。”这种独立自主的民族观念为此后越南历代承袭。

点赞10、醴陵市 网友:以往的王



明朝当时对于安南的态度是食之无味,弃之又觉可惜,总之是可有可无的。

秦始皇征服百越而置桂林、南海、象三郡,始皇突然暴毙以后,秦朝陷入混乱,各方豪雄纷纷起事诛秦,当时督师百越的赵佗很快选择自立,创建南越国,历经五帝,为汉武帝派兵消灭,随后置交趾三郡。唐高宗时置安南都护府,同时设静海节度使,唐以后至五代时期,公元933年,南汉静海节度使吴权不再承认南汉对安南的主权,自立为王,越南地区自此彻底剥离与中国的统属关系。你们说这吴权可恨不可恨?

安南政权几番变更,明朝建文年间,胡季犛弑主篡位,建立了胡朝,这事直到几年后朱棣靖难成功当了皇帝遣使安南才知道。后来陈朝故臣以及王室后裔陈天平找明朝告胡季犛的状,说胡季犛是乱臣贼子,请求明朝帮忙报仇。朱棣经过核实以后,决定派人送陈天平回安南,谁知道胡朝半路将陈天平截杀,朱棣怒了,不给俺面子是不是,那我对你不客气了,派兵攻之!公元1407年,明朝成功消灭胡朝,改安南为交趾,然后设置交趾布政使司。



公元933年至公元1407年,安南于五代脱离将近五百年后,在明朝永乐年间终于又被收复了,成为了中国的疆土,何其壮哉!然而,仅仅二十年以后的宣德三年,明宣宗即宣布废除交趾布政使司,何也?

一、明朝对于交趾的统治维护成本过高,并且已经疲于应付。

数百年的独立王国,从仅仅只是藩属成为明朝的疆域,安南土人又怎么可能会就此甘心?但是,在朱棣在位时期,明朝对与交趾的震慑确实很大,黎朝的开创者黎利也是选择讨好和结交明朝派驻交趾的官员。虽然明朝在交趾有很大的威慑力,但还是不断有交趾本土势力反抗明朝的。可以说,自朱棣收复交趾以后,交趾本土势力的反抗基本上就没断过。后来,明朝政府便有人觉得维持对交趾的统治实在太费心费力了,他们是天高皇帝远,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深山里,我们明朝付出的成本实在太多了,得不偿失啊,要不我们干脆直接放弃交趾得了!让他们自己玩,当然,他们还是要当明朝的藩属国,受到明朝的册封。

二、安南,蛮荒地耳,弹丸地耳。

交趾布政使司这块地盘并不大,而且在古代是烟瘴之地,没经过开发,可以说明朝时期的交趾就是宋元以前的广西,在朝廷看来,那就是蛮荒之地,有没有都无所谓。当时明朝对于西南的政策重心事实上应该是对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地土司的改土归流,对于开发交趾的兴趣并不是很大,况且交趾仍然没有经过明朝长期的消化,根本还不服明朝的直接统治,既然我们在这里不仅得不到好处,反而还要付出巨额的成本,那我们要它干嘛?

虽然清朝写明史的时候说交趾是“土膏腴,气候热,谷岁二稔”,看起来还不错哦,可是这几个字距离明朝放弃交趾已经过去了几百年,这几百年的开发让交趾这片土地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