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百科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5关键词:儿子,扶苏

秦二世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姐妹,为何却留下了扶苏的儿子子婴没有杀?

点赞1、咸阳市 网友:灭了哈佛

秦二世胡亥不杀子婴,其实与子婴的身世有很大的关系。

秦始皇死时,留有二十余子。胡亥是秦始皇少子,也就是小儿子。由于秦始皇突然离世,又在巡幸途中,加上身边随从官员和皇子,只有赵高和李斯以及胡亥,这就使得胡亥矫诏继位创造了条件。

见惯后世子孙争立的秦始皇,特意留下遗诏进行规避,但因遗诏内容只是召回在外驻军的长子公子扶苏办理丧事,暗含让扶苏主政的意思,致使胡亥赵高和李斯三人认为扶苏的回归将使三人的权力和利益将要受损,赵高力促胡亥李斯合谋矫诏。前后一共签发了两封诏书,一封的主要内容是任命胡亥为太子接掌皇位,另一封以秦始皇口吻逼迫扶苏自杀。

公元前210年,胡亥继位。在安葬秦始皇之后,赵高站在胡亥的立场上,再次建议胡亥将秦始皇留下的二十多个儿子斩杀。胡亥点头同意。

公子高,将闾等22人先后被杀。除此之外,还有10位公主也未能幸免于难。

也就在如此血雨腥风的时候,子婴没有故意去避嫌避祸,反而是主动跑到了胡亥面前,劝谏胡亥不要击杀蒙恬兄弟二人。请求胡亥吸取春秋战国时各诸侯的教训,不要诛杀忠臣,以免重蹈各诸侯覆辙,引来亡国灭种之祸。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

迷案也就因子婴的这一次露面而引发。

此时子婴是以二世兄子的身份劝谏的。

但在三年后子婴的身份却又变了样子。

秦二世三年,赵高借口皇宫内有贼,命女婿闫乐堂而皇之的领兵进入皇宫,再次强逼胡亥自杀,而后召集大臣和王侯于朝堂,告知胡亥身亡并选取新君,一番商议之后,还是赵高拿出决议,推选始皇弟子婴为新君。鉴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六国贵族先后聚兵割据,关东不在大秦控制之下,并为了减弱六国对大秦的敌视而自降身份,新君称王不称皇帝,是为秦王。

也就是说,子婴因为身份远近的问题,一个兄子,一个始皇弟,与胡亥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关系,这个不同的身份,也就造成了连兄弟姐妹都不放过的秦二世,没有将子婴诛杀的主要原因。

而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存在,那就是子婴究竟是兄子,还是始皇弟?这与胡亥出不出手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胡亥出手的主要原因是惧怕秦始皇留下的二十余子与自己争夺皇位,上文已经说过胡亥共杀了22位秦国公子和10位公主,基本上是将秦始皇的后代铲除干净,那么秦始皇的第三代就被自动赋予了皇位的继承权,同样对胡亥有威胁。

可是,在这里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同样是上文提过了,子婴竟然主动出击,面谏胡亥。

子婴所说的话,与其说建议,更像是批评教育。作为皇长子扶苏的儿子,子婴这么做无疑是自投罗网。

可奇怪的是,于情于理都应该出手将子婴处死的胡亥,竟然轻轻松松让子婴逃过了此劫?

那么,只有一种答案能够给与解释,子婴很可能不是兄子,而是始皇弟。

我们来计算一下。秦始皇生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死于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

按照15岁生子来计算的话,扶苏死的时候是秦二世元年,也就是35岁。扶苏15岁生子,扶苏死的时候子婴的年纪是20岁,子婴在20岁时,他的长子最多是5岁,次子最多是4岁。

但是在子婴命人刺杀赵高前即秦始皇死后三年,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恐群臣诛之,乃详以义立我。我闻赵高乃与楚约,灭秦宗室而王关中。今使我斋见庙,此欲因庙中杀我。我称病不行,丞相必自来,来则杀之。”

也就是子婴在与他两个6,7岁的儿子商议事关全家性命交关的大事,这本身看起来就是一个笑话。

另外,子婴作为扶苏的直系亲属,去面谏秦二世不要击杀亲族。作为有罪的家属,甚至有可能连宫门都进不去,怎么可能去面谏秦二世,更何况此时此刻子婴自保都来不及。

如果子婴是始皇弟,那么这些都顺理成章了。

子婴作为旁支远族,对秦二世威胁不大,以宗室长者的身份出面劝谏秦二世也就合情合理了,秦二世没有出手杀子婴也说的过去了。

另外,几乎掌控了大秦帝国的赵高,先后两次向大臣们夸赞和推选子婴。

第一次,赵高与女婿阎乐和兄弟赵成商议谋杀胡亥之时,“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第二次,赵高逼杀胡亥后,身挎印玺召集众臣时。

赵高曰: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秦始皇本纪》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李斯列传》

令子婴斋,当庙见,受王玺。——《秦始皇本纪》

乃立子婴为秦王。——《资治通鉴·第八卷》

要知道,子婴如果是秦二世兄子的话,那么赵高不会先后两次夸赞和推选子婴,因为赵高之前受命于胡亥,对秦始皇二十余子施行虐杀。

子婴一旦上位,势必会报复,事实也是如此。凶狠狡诈,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会干这种不需要耗费多少脑细胞就可以想清楚的蠢事!?

所以,子婴定然与秦始皇诸子并不是直接的血缘关系,对胡亥和赵高产生不了直接的威胁,才会成为秦二世元年的漏网之鱼。

点赞2、上饶市 网友:白香。

秦始皇死后,秦朝的皇位本该是由秦始皇长子扶苏即位,但最终被赵高、李斯等人篡改诏书,赐死公子扶苏,而拥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即位,是为秦二世。秦二世即位后,开始对兄弟姐妹残害,将自己的三十多个兄弟姐妹都残忍杀害,但是却没有杀死扶苏的儿子子婴,胡亥没有杀害子婴的原因在于子婴的身份不会影响胡亥的帝位。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途中病逝驾崩,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王朝——秦朝,短暂的失去了统治者。在古代帝王驾崩可是大事,但是秦始皇驾崩的消息并没有第一时间被王公大臣等人知晓,而是被赵高、胡亥、李斯三人合谋封锁消息。想来秦朝刚刚建立天下还未稳定,始皇帝去世的也突然,封锁消息也是为大局考虑。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

秦始皇死前已经写好了一份诏书,秦始皇已指定扶苏为自己的继承人。 遗诏的内容是让秦始皇长子扶苏治理始皇帝的葬礼并即位登基,然而最终的结果并没有按照始皇帝遗诏顺利进行。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假造秦始皇发布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并另立秦始皇的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

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赵高掌握实权,实行残暴的统治,最终激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最终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国覆灭,让他毕生的努力付诸东流。但是秦始皇死后,按照古代嫡长子的继承制度,胡亥只是秦皇的第十八子,怎么也轮不到胡亥这位小皇子继承皇位,但是经过赵高等人的努力最终登上皇位了。

秦二世胡亥在没有即位之前,公子扶苏就被赵高等人矫诏逼令自尽,最终葬于上郡,之后胡亥才即位称帝,但是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并没有立太子,而临死的前的遗诏是想要立扶苏为继承人,胡亥能即位是名不正言不顺,但是胡亥在最终在赵高和丞相李斯的帮助下,杀死了兄弟姐妹二十余人,皇长兄扶苏也死了,胡亥最终当上了秦朝的二世皇帝。

相信秦始皇死后也不会想到,自己喜欢的小儿子胡亥竟然在篡位后把自己的子女全部杀光,还把自己辛苦一生建立的大秦帝国毁掉。胡亥当上皇帝之后,在冷血残忍方面不是他爹秦始皇可以比拟的,由于自己的皇位是从哥哥扶苏手里抢过来的,胡亥明白自己的皇位来的是名不正言不顺,担心自己的兄弟姐妹和大臣不服,从而影响自己的统治,就开始残害前朝重臣和兄弟手足,甚至连自己的姐妹的也没有放过。

据记载秦始皇一共有34位子女,除了胡亥在赵高、李斯合谋下篡得皇位,做了秦二世,其余的33人皆死于非命。秦二世胡亥即位之后,认为自己的皇位并不稳固,曾对赵高说道,“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柰何?”于是赵高便建议胡亥,杀死对皇位有威胁的大臣和诸公子,秦二世胡亥表示同意。

《史记·李斯列传》中记载:“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胡亥未登基前,便通过假传诏书的方式,迫使扶苏自尽而亡,消除了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兄长。胡亥即位后,在赵高等人的帮助下,展开了对其它兄弟姐妹的残害。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

胡亥首先在杜县(陕西咸阳东)先处死了自己的六个哥哥,开始震慑自己的其它兄弟姐妹,以及文武大臣。之后又想杀公子将闾等三兄弟,但是公子将闾等兄弟平时是遵纪守法,做事谨慎。胡亥没有合适的理由诛杀他们,胡亥就将几人先关起来,胡亥也不和兄弟几人见面,就派使者对公子将闾等三兄弟宣布胡亥的口谕。

二世派使者谕令将闾:“公子不臣,罪当死,吏依法办事。”

最终将闾兄弟三人都拔剑自杀。胡亥又将十二个兄弟集体在咸阳集市斩杀,在杜邮将十位公主残酷杀害。

《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记载:“杀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

此时秦始皇仅存的儿子只剩下公子高和秦二世了,公子高本来想出逃的,但是害怕自己逃亡后被灭族,于是公子高牺牲自己来保全家人,便请命为始皇殉葬。

公子高上书说:“不忠者无名以立于世,臣请从死,愿葬郦山之足。唯上幸哀怜之。”

胡亥同意了公子高的请求,并赐给他十万钱,公子高的家人也得以幸免。至此,嬴政的三十三位子女尽数被杀。之后秦二世胡亥也没有好下场,后来胡亥逐渐对赵高失去信任,赵高害怕自己性命不保,便先发制人,命自己的女婿领兵闯入内宫,逼死了胡亥。之后赵高想自立为帝,但是群臣和将领们都不支持他,之后立亲王子婴,子婴成为了秦三世,也是秦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此时可以看出,子婴是以秦二世胡亥兄长的儿子身份即位的,子婴在现今流行的说法是扶苏的公子,但是按照之前胡亥为巩固自己的帝位,已经将所有的兄弟姐妹和一些前朝大臣诛杀了,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使长子扶苏死后,扶苏的孩子还是可以继承皇位的,这种情况足以让胡亥杀了子婴,那么胡亥为什么没有杀了子婴呢?

这其实和子婴的身份有关,虽然在后世有说法认为子婴是秦始皇长子扶苏的儿子,但是按照胡亥的性格怎么可能留下影响自己帝位的继承人呢,胡亥不仅将影响自己统治的兄长们杀害,还将自己的几个弟弟诛杀,并且还把对皇位没有影响的十个姐妹杀掉,怎么会放过皇兄扶苏的儿子呢,加上子婴的还有两个儿子,其年龄也不会小,也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赵高杀死胡亥之后,“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这里记载,子婴又不是扶苏的儿子,成了秦始皇的弟弟了,也就是胡亥的叔叔,按照胡亥20多岁就被赵高逼死,子婴还有两个儿子的情况下,子婴是胡亥的叔叔还是说的过去的,但是子婴作为秦始皇兄弟的说法也说不过去,秦始皇真正意义上只有一个兄弟,就是同父异母的嬴成蟜,是秦始皇的弟弟,但是在秦朝还是秦国的时候嬴成蟜叛秦降赵,最终亡命逃到赵国,那么之后赵国被秦国攻破,嬴成蟜的下场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有两个弟弟,秦始皇母亲赵姬在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异人死后私通他人,和嫪毐生下两个儿子,但是这两个孩子并不被认可,之后也被嬴政下令处死了,除此之外,嬴政并没有其它兄弟,而子婴也不符合是秦始皇弟弟的说法。胡亥没有杀害子婴的原因就在于子婴的身份不会影响到胡亥的帝位,所以才没有被胡亥杀害。

子婴的身份可能就是嬴姓赵氏其它旁支族人,因为子婴的身份对胡亥的皇位没有威胁,不会影响胡亥的统治和帝位,所以胡亥也就没有必要去杀害子婴,最终子婴在胡亥死后成为秦三世。虽然子婴之后杀掉赵高,但是那个时候秦朝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时候,秦王子婴最终在位仅四十六天后无奈投降刘邦,秦朝灭亡。之后项羽率军进入咸阳,杀死了子婴。

大家怎么看待胡亥为何没有杀子婴?认为子婴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呢?


文/历史紫陌阁

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点赞3、沧州市 网友:≮凌迟≯

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开启了大一统的时代,成为了千古第一帝,可惜秦始皇所创建的大秦帝国,并没有延续多久就被灭亡了。贾谊在《治安策》中写道:“秦为天子,二世而亡。”这个二世指的就是秦始皇的儿子胡亥。胡亥夺走了原本属于他哥哥扶苏的皇位,成为了新皇帝,秦朝的江山也是从他的手中开始败落。

但其实秦朝还有一位皇帝——秦三世子婴,这个子婴据说是扶苏的儿子,胡亥性情残忍,连自己的亲兄妹都几乎杀光了,为什么会留下扶苏的儿子,还让他继承了皇位呢?

胡亥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跟随宦官赵高学习法律,对赵高很是信赖。赵高性情残忍,阴晴不定,胡亥不知道跟没跟他学到什么知识,不过这个残忍的性情倒是很相似。

秦三十七年,秦始皇外出巡游,身边有左丞相李斯跟随,胡亥和赵高也陪伴在身侧。秦始皇在平原津的时候生了病,病的很严重,就给当时的皇长子扶苏写了一封信:“与丧会咸阳而葬”。就是说,我快要不行了,你回咸阳来参加我的葬礼,把我就安葬在咸阳。这其实也可以看出,秦始皇心中属意于扶苏继位,连自己的葬礼都交给他处理了。信件已经写完封好,马上就要发出去了,但是由于赵高正好负责掌管了这一类事务,就私自把信扣了下来。

秦始皇病逝于沙丘平台,左丞相李斯害怕消息走漏,引起动乱,就严守消息秘不发丧。饮食行程照旧。除了几个宦官根本就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已经去世的消息。

李斯、赵高、胡亥三人偷偷拆开了给扶苏的信件,看了之后觉得如果扶苏继位对他三人不利,便销毁了信件。假传秦始皇旨意立胡亥为太子,又写了一封信,列举了扶苏的罪名,赐死扶苏。

扶苏接到信件,不停地哭泣,就准备自杀。大将蒙恬在一边阻拦,说这有可能是奸臣的计策。扶苏对蒙恬说:“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还要再请示什么呢?”于是挥剑自刎。

扶苏死后,胡亥登基称帝是为秦二世。

胡亥到底有多残忍?为什么几乎杀绝自己的手足兄弟?

胡亥本身就性情残忍,当了皇帝之后更始无法无天。他觉得自己的帝位来的不正,就害怕自己的兄弟来争权夺位。就派人杀了自己的兄弟,防止有人来和自己夺权。

胡亥之外,秦始皇记录在案的儿子一共有22个,除了扶苏自刎而死,其他二十一个竟然都死在了胡亥手里。

在咸阳,胡亥一次性将自己的十二个兄弟全部处死,死后还将他们都肢解了。都说兄弟如手足,这么对待自己的手足,真的好吗?

胡亥的哥哥将闾等三人平时行事很正直,也没什么过错。胡亥想杀他们,无奈一时之间找不到借口,就先把他们三人关在宫里。等到其他兄弟被杀之后,胡亥就忍不住想要处死他们,就派赵高赐他们自尽,三人虽然据理力争,但被逼无奈最后只能挥剑自刎。

在杜邮时,胡亥又下令将自己的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碾死。也不知道胡亥到底有多狠,杀人就算了,还采取这么残忍的手段,真是令人发指!

处死自己兄弟是怕有人夺位,但处死自己的姐妹又是为了什么呢?我猜想,大约胡亥是怕公主出嫁之后,联合夫家一起对付自己,所以才杀了她们。

但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当了三年皇帝的胡亥因为得罪了赵高,也被逼自杀,时年二十四岁。胡亥死后,赵高将扶苏的儿子子婴推上了皇位,史称秦三世。虽然子婴只在位了四十六天,但对胡亥来说,这也算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了。

胡亥为什么没杀了扶苏的儿子子婴?

胡亥杀了自己那么多兄弟姐妹,却放过了扶苏的儿子子婴,这也令我很是不解。

有的说法是子婴的确是扶苏的儿子,但因年龄太小,对胡亥构不成威胁,所以被放过。这种说法看似有些道理,但是据《史记》记载,胡亥想要处死蒙恬兄弟二人时,子婴曾直言进谏,想要阻止胡亥,但胡亥没有听从。记载篇幅虽然比较小 ,但可以看出子婴有理有据,并非是乳臭未干的小儿。所以个人认为这种说法不太可信。

另一种说法是子婴并非扶苏的儿子,没有继承权。因为胡亥的大清洗,嬴氏一族有继承权的基本都死掉了,若是子婴真的是扶苏的儿子,理应也被杀掉。但秦三世子婴的确活了下来,所以很有可能是赵高逼死胡亥之后,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从嬴氏旁支找来这么一个人,以扶苏儿子的名义继承皇位。这个说法在《史记》中也有体现,子婴继位后想杀了赵高,与两个儿子进行商议,这连儿子都有两个了,可见不会太年轻。据历史专家推测继位时候的子婴大概是35岁左右,只比扶苏小三到四岁,所以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可能只是嬴氏一族的旁系子孙,没有继承权,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没受到胡亥的迫害了。

纵观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杀亲杀到胡亥这个种程度的也是独一份了。秦始皇嬴政这辈子犯的最大的错,估计就是生了这么个儿子。不仅杀了自己的手足兄弟,而且将自己亲爹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也给作没了,真是够“坑爹”的了!

点赞4、金昌市 网友:眉眼情深

子婴应该不是扶苏的儿子,要不然他活不了。秦二世之所以不敢杀子婴,极有可能是因为子婴的身份特殊,秦二世不敢轻易动他。而且秦二世也不是杀光了自己所有的兄弟姐妹,而是杀了那些对他有威胁的。


前219年,秦始皇病逝于沙丘,赵高与胡亥,李斯等人密谋,给远在上郡修长城的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下发了一道假诏书,斥责他们非议朝政,还说扶苏对没有被召回去当太子而心生怨恨,所以特赐他们自杀。

那时候扶苏和蒙恬都以为秦始皇还活着,所以他们将信将疑。扶苏因为最后觉得自己已经被秦始皇放弃,而且他又不敢违背秦始皇的意志,所以拔剑自杀;蒙恬虽然对秦始皇很忠诚,但是他认为应该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再说,所以拒绝自杀。

于是,赵高就让王离接管了蒙恬的军权,并将蒙恬关押在阳周。扶苏死后,赵高带着胡亥到咸阳登基称帝,然后又将祭拜名山大川归途中的蒙毅给抓了起来,关押在代地。

在当了皇帝之后,胡亥便开始肆意玩乐,他不但把秦始皇游历东海的路线都给重新走了一遍,还大修阿房宫,收集奇花异草和珍禽奇兽供自己玩乐,日子过得相当快活。


可是时间一长,胡亥就偶然会想到自己得位不正,要是篡改诏书的事要是被人知道了就麻烦了,所以他就将自己的担心告诉赵高。

赵高当时也觉得没有安全感,所以就建议胡亥杀掉那些对他们不满的大臣,并将那些对胡亥皇位有威胁的公子全部杀掉,胡亥表示同意。

前209年,赵高先后杀死了摆阔蒙恬蒙毅在内的诸多大臣,紧接着又开始将矛头对准了秦朝的宗室。在一次行动中,赵高在咸阳杀死了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在另一次行动中,赵高又在高邮杀死了胡亥的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

胡亥的哥哥公子姜闾等三人被他带到宫中,胡亥要他们自杀,他们大呼自己无罪,可是胡亥并不愿意放过他们,最终他们全部自杀。

胡亥的另一个哥哥公子高看到自己的兄弟们一个个被杀,担心自己受到牵连,先是想着逃走,但是后来又担心自己的家人受到牵连,所以为了保全自己的家人,他就向胡亥提出要给秦始皇殉葬,得到了胡亥的应允。


秦始皇有二十多个儿子,那些身在咸阳的,还有那些散落在全国各地并且对胡亥有威胁的,基本上都被胡亥杀了,但是还有一些秦始皇的儿子,因为逃走了或者对胡亥的皇位没有什么威胁,而侥幸活下来。

子婴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出场,是在赵高准备杀死蒙恬蒙毅兄弟的时候,他得知消息之后跑到宫中向胡亥进谏,让他不要杀掉他们。胡亥虽然没有理会子婴,但是也并没有对子婴下手,这是为什么呢?

之所以这么多人认为子婴是扶苏的儿子,是因为在《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中有这样的记载:

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这句话说的是,赵高在杀死胡亥之后,准备立子婴为秦王(因为项羽和刘邦造反,为了缓和当时的局势,所以由皇帝降格为王),于是下达了假诏书,把子婴说成是秦二世的兄子,也就是秦二世哥哥的儿子。


不过我倒认为这个说法其实有漏洞,秦二世的哥哥很多,怎么就一定是胡亥大哥扶苏的儿子呢?胡亥既然杀掉了扶苏,怎么可能不斩尽杀绝,还留着他的儿子子婴呢?胡亥在残杀兄弟姐妹的时候,子婴不去逃命,还跑去宫中劝谏胡亥?说不通。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说子婴其实是秦始皇的弟弟。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已知的弟弟只有一个长安君成蟜,另外就是赵太后与嫪毐生的两个孩子。长安君成蟜后来是叛逃到赵国生活去了,而嫪毐的两个孩子时被杀掉了的。

之所以说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这个说法是一些学者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子婴不可能是扶苏的孩子,不然活不成。而且根据《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记载: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

这里说得很清楚,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继位当了秦王。虽然《史记》中的记载前后是矛盾的,但大致可以说明,子婴不是秦始皇的儿子就是秦始皇的弟弟,是这两个身份的可能性较高。


而且根据《秦始皇本纪》记载,子婴曾与他的两个儿子一起合谋杀死赵高,那么他的儿子大约应该在十五到二十岁,反推子婴当时的年龄应该在三十五岁到四十岁,年纪只比秦始皇小十到十五岁,比秦始皇的长子扶苏的年纪要大一点或者相当,所以他是秦始皇儿子的可能性较高。

除此之外,学者们还认为,从子婴表现,威望和胆识来看,他可能是胡亥的长辈,而且是叔父这一级别的人物,不然他不可能敢去劝谏胡亥不要杀蒙恬蒙毅,而且他也不可能被赵高推举为秦王。

如果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那么一切都解释得通了,因为那时候皇位怎么也轮不到秦始皇的弟弟来做,所以子婴对胡亥没有威胁,胡亥自然就没有必要杀他了;而且子婴如果是秦始皇的弟弟,那么他在秦朝宗族的身份和威望就较高,甚至有可能是主管秦朝宗族事务的人物,所以胡亥也不敢贸然动他。


后来赵高在杀掉胡亥之后,他之所以推举子婴为秦王,一是因为秦始皇的儿子们已经死得差不多了,没有其他的人选;二是因为子婴的威望较高,让他做秦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平息一些大臣的怒火。

赵高本想自己是做皇帝,但是惹了大臣们的众怒,所以这个时候他不得不找一个大家都信服的人做秦王,这个人只能是秦始皇的近亲,也就是子婴。

另外,子婴其实也是个不简单的人物,他很有才干,这也许是胡亥不敢动他的原因,何以见得呢?

子婴在被立为秦王之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登基,而是密谋杀掉赵高,因为他当时很清楚,赵高让他做秦王而不是皇帝,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日后方便谋反。而且那时候赵高还跟刘邦暗中联系,说要灭掉秦朝宗室自立为王。


子婴觉得不杀掉赵高,不但自己坐不稳位子,而且秦国还要毁在他手里,所以他就称病让赵高去给他送玉玺,然后让一个太监韩谈埋伏在宫中,然后将赵高刺死。

赵高死后,子婴整肃朝纲,积极备战,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只不过那时候秦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所以才被刘邦围困,子婴在做了四十多天秦王之后,也不得不投降。

秦之积衰,天下土崩瓦解,虽有周旦之材,无所复陈其巧……

由此可见,子婴不但有头脑,也很有手腕,不可能任人摆布,胡亥和赵高如果真的想要杀掉他,子婴未必就没有准备。

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子婴并非等闲之辈,赵高的弟弟赵成当时是中车府令,他曾对人说过一句话:

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

说子婴很仁俭,在百姓中威望很高。

在那个年代,在百姓中威望高,其实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保护伞。胡亥和赵高尚且担心自己的丑事被人知道,可见他们也很知道人言可畏。所以说从这一点来说,胡亥和赵高也不敢轻易杀掉子婴。


不过子婴的命也是苦,好不容易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是老天给他的时间太少。因为项羽和刘邦那时候都拼了命的往咸阳赶,谁先到,谁就可以载入史册。最后还是刘邦跑得比较快,他先来到了咸阳,只不过他的内应赵高已经死了。

子婴虽然有心抗敌,但是秦朝的忠臣们都被赵高杀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些贪生怕死之辈,不愿意死战,所以要么私自投降,要么就是去劝子婴投降。

刘邦也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所以他也派人去劝降子婴。子婴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就带着老婆孩子,捆绑着自己,还带着传国玉玺,打开城门向刘邦投降了。

樊哙建议刘邦杀掉子婴,刘邦歪着脑袋一想,这事不该我干,所以他就将子婴给关押了起来。

过了一个月,项羽的大军也赶到了,他就不那么淡定了,自己的多少家人是因为秦朝而灭亡的呀,所以他就杀掉了子婴,还一把火烧掉了秦王宫,还在咸阳屠杀了很多人。


项羽一把火烧掉了秦朝几百年积攒下来的基业,也对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这个事也确实遭到后人的指责。所以还是刘邦比较明智,把这个做恶人的机会给了项羽,而且项羽还要念刘邦的好。

其实为什么现在我们对秦朝的很多事都不清楚,现在还在讨论子婴的身世,不就是因为项羽的一把火把资料全给烧掉了吗,真是造孽啊。

点赞5、吉林市 网友:风月无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东南。在离开会稽郡吴中时,秦始皇就感到身体有些不舒服,等到了平原津(今山东平原县以南)时就病倒了。到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时,始皇已经病危,他预感到自己已时日无多,便命随行宦官赵高以自己的名义写了份诏书,让正在上郡做监军的公子扶苏立即赶回咸阳准备办理丧事。此前,扶苏因反对“焚书坑儒”而触怒了始皇,被贬谪到上郡(今陕北榆林地区)做蒙恬戍边部队的监军。诏书还没来得及发出,秦始皇就崩逝了。这事只有丞相李斯、赵高、始皇幼子胡亥等少数几个人知道。因为始皇死在出游途中,还没来得及确定太子,李斯恐怕声张出去引发诸子争位,由此发生难以预料的变故,便严密的封锁了皇帝暴毙的消息。李斯这样做,倒也情有可原。

秦始皇突然死去,深受其宠信的权宦赵高开始蠢蠢欲动。秦王朝的中央集权面临着一场严重危机。

赵高这人颇有些来历。他本是赵国的旧贵族。当初秦始皇鹰瞵虎视,横扫六合,赵国也在秦军铁蹄的践踏下灰飞烟灭,赵高不仅亡了国,还被迫净身入秦宫当了太监,他内心对秦始皇恨之入骨,发誓要报仇雪耻,并伺机复辟。

始皇死在巡游途中时,赵高正担任中车府令的官职,皇帝的宝玺印信都由他掌管。他故意将始皇写给扶苏的诏书扣住不发,准备立胡亥当皇帝。胡亥是始皇的第十八子,也是最小的儿子,故颇受父亲的宠溺,赵高精通律法,曾做过胡亥的老师,胡亥对其十分依赖,视其为心腹。狡黠的赵高很明白:公子扶苏为人正直且很有能力,他一直很看不惯自己的胡作非为,他若上位,自己肯定没好果子吃。而拥立胡亥,实际上就等于拥立一个年幼无知且贪图享乐的傀儡皇帝而已,自己就可以轻易篡夺大秦最高权力,为所欲为。

但是,要立胡亥为帝,必须先过相帮李斯这关。李斯身为大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掌握着始皇身后秦国的最高权力。没有李斯点头,身为始皇幼子的胡亥是无论如何都坐不上皇位的。当时的秦廷内部,只有李斯是能揭露赵高并粉碎其复辟阴谋的唯一一人 。但遗憾的是,彼时的李斯已位极人臣,社会地位和荣华富贵已经无以复加,对这一切的贪恋以及对前途茫然莫测的矛盾心理,使其早年的斗争精神基本已消失殆尽。由于李斯的软弱和妥协,历史在此拐了个诡谲的大弯,并被改写。

赵高为了保胡亥上位,就去劝诱李斯。他先骗李斯道 :“皇帝的遗诏和宝玺都在胡亥手中,立谁当储君还不是你我一句话的事”。李斯表示反对,还叱骂赵高胡言乱语,满嘴皆“亡国之言”。赵高见一招不成,接着又祭出一招。他威胁李斯道:“当初你建言始皇‘焚书坑儒’,公子扶苏极力反对,最终惹怒始皇,被发配到边关去做监军,他若当了皇帝,第一个要报复的人就是你”!

赵高见李斯似有所动,又威胁他说扶苏与蒙恬关系亲密,蒙恬、蒙毅兄弟能力出众,且战功赫赫,如果立了扶苏,扶苏一定会让他代替你做丞相。论能力,论功勋,你哪一点及得上蒙恬?到那时,扶苏肯定不会让你带着封爵利禄安然回家养老的。接着,他又利用李斯贪恋权位富贵的弱点,用高官厚禄引诱他。他对李说:“如果你能配合我,照我的意思办,立胡亥为太子,就会封侯赐爵,永保富贵。否则就会性命难保,祸及子孙,希望你三思,早拿主意,转祸为福”。

赵高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双管齐下,李斯反复权衡利弊,最终涕泗横流,仰天长叹,决心与赵高、胡亥同流合污,以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李斯很有学问,又深谙权谋,但他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贪恋“富贵极矣”的官位,总想保住好不容易才到手的既得利益,并福及子孙,所以一再妥协退让,委曲求全,终于屈从于赵高。对赵高的深层动机(复辟阴谋),李斯缺乏足够的认知,并甘做其附庸与帮凶,作为一个才学出众的封建政治家,他还是很有局限性的。

之后,赵高、李斯、胡亥三人沆瀣一气,篡改始皇遗诏,矫诏赐死公子扶苏,逼迫大将蒙恬自尽 ,扶植胡亥当了二世皇帝。赵高拥立有功,被秦二世封为郎中令。他独持权柄,在宫中操纵着昏聩无能、贪图享乐的秦二世胡亥,左右着秦国大权。

赵高掌控秦国实权后,立即改变了秦始皇实行的“法家” 路线,推行“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儒家治国理念,带领秦国全面走向了一条复辟、倒退之路。他更改秦律,先撺掇秦二世大赦天下,以“收举余民,贱者贵之,贫者富之,远者近之”,极力扶植已被打到了的六国奴隶主、旧贵族东山再起,再作威福。他还“指鹿为马”,大肆屠戮异己,疯狂打击新兴地主阶级,对坚决执行秦始皇法家政策的大臣展开血腥报复,凡是不愿配合的文武大臣,均遭无情清洗,严厉镇压。秦二世上位不久,蒙恬的弟弟蒙毅惨遭杀害,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也被逼自杀,遭株连者不计其数。

胡亥这人虽没有真才实学,他是靠赵高、李斯的帮助逼死了公子扶苏,这才侥幸登上皇位的,但若论起凶狠残忍来,他一点都不比赵高逊色。他上位后,怕篡夺皇位的事泄露,同时担心哥哥们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于是在赵高、李斯的协助下,就将12个哥哥还有10来个姐妹(公主)以残忍(肢解)的方式诛戮一空。按史料记载,秦始皇的20多个儿女都被胡亥杀死,无一幸免。只有公子扶苏的儿子孺子婴一人保住性命,未被杀害。

那么,秦二世同室操戈,将20几个兄弟姐妹屠戮殆尽,他为何又将公子扶苏的儿子子婴给留下来了呢?扶苏是他最忌惮的一个哥哥,也是秦始皇生前指定的合法继承人,他岂不懂斩草除根的道理?有人说,扶苏之子子婴之所以没被胡亥杀害,是因为赵高不愿背彻底诛灭皇族这口黑锅,这才劝秦二世网开一面,子婴才得以大难不死。也有人说,秦二世残杀哥哥姐姐时,子婴还是个吃奶的孩子,对其皇位毫无威胁,这才侥幸逃过一劫,得以幸存下来。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纵观历史,为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之事不绝如缕,而且手段酷烈,毫不留情,只要子婴是胡亥哥哥们的孩子,按当时的继位制度,留下他始终是个隐患,因此能得以幸存始终是个小概率之事,他必死无疑 !因此,只要子婴确实是扶苏的儿子,一定会被胡亥斩草除根的,这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子婴并不是扶苏之子。

这位神秘的孺子婴又会是谁呢?

按史料记载,说后来秦二世胡亥被赵高诛杀,又扶植子婴上位成了秦三世。子婴继承王位后对专权跋扈的赵高心生不满,于是和两个儿子密谋除掉赵高,由此可见,当时他的两个儿子应已成年,否则如此重要之事怎会与其商量。由此类推,这时的子婴年纪至少在35岁左右,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因为他只比扶苏小两岁而已,所以他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儿孙辈,亦不可能是秦二世胡亥的子侄辈,只有一种可能:他是秦始皇嬴政的堂兄弟。

史载,秦王嬴政还有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叫嬴成蟜。后来,嬴成蟜和樊於期联手造反被诛杀。也就是说,秦始皇唯一的兄弟早已死去。那么,按年龄推算,子婴极有可能是他的族弟,也即堂兄弟。

按辈分算,子婴是胡亥的堂叔,对他的皇位应该毫无威胁,而且子婴这人颇为圆滑,能讨胡亥欢心,加上赵高、胡亥已将秦始皇的二十多位皇子、公主全部杀光, 均不想背灭绝皇族的罪名,胡亥又一直没有子嗣,如果将堂叔子婴也杀掉,那么赢氏王族就有可能真的后继无人了。赵高、胡亥虽然凶残戾狠,但考虑到这一点,未免有些顾忌,因此子婴方得以幸免罹难。

也有学者认为,子婴是始皇的同父异母弟嬴成蟜之子,胡亥的堂兄弟......限于篇幅,在此就不做考证了。

后来,刘邦率义军直捣咸阳,子婴无力抵抗,不得不交出传国玉玺,向刘邦投降,只维持了短短15年的秦朝,终于在民众此起彼伏的反抗中迅速土崩瓦解了。传说,秦三世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后来都被项羽残忍肢解 ,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命运的魔咒。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辛苦 严禁搬运】


点赞6、吉安市 网友:◇E控ミ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需要知道子婴是谁?可以肯定的是子婴不是扶苏儿子,而是秦始皇弟弟成蟜的儿子。

一、子婴的身世

赢婴其人,一般称“子婴”。他是秦末政局中重要的历史人物,最后一位秦王。

有关“子婴”的身世,两千年来一直困惑着史学界。有人说他是始皇帝的弟弟,有人说他是二世皇帝的哥哥,也有人说他是二世哥哥的儿子,莫衷一是。实际上,这些都是站不住脚的说法。

“子婴”应当是始皇帝的弟弟长安君成蟜的儿子,二世皇帝的从兄,就是堂兄。“子婴”的名字应当叫做赢婴,“子婴”是误读,误将“儿子叫做婴”的写法连读为名字了。

始皇帝赢政有兄弟四人。两位幼小的弟弟,是其亲母帝太后赵姬与面首嫪毐所生,秦王政九年,被赢政下令扑杀处死。除此之外,始皇帝还有一个弟弟长安君成蟜,与赢政同父异母,年龄相近。

赢政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他的父亲赢异人是秦昭王的孙子,王太子安国君赢柱的儿子,长期在邯郸做人质,得到大商人吕不韦的资助,娶吕不韦家的舞姬为妻,生下了他,算是长子。赢政刚刚出生,秦军进攻赵国围困邯郸,赢异与吕不韦逃脱出城,赴秦军回到秦国,留下赢政母子孤零零滞留赵国五年之久,吃尽了人世间的种种苦头。

赢异人回到咸阳时,年方二十四岁,正式做了安国君的继承人,在生母夏姬的安排下,从夏姬的娘家娶了韩国的王女,生下儿子,这就是二男长安君成蟜。八年后的公元前 251 年,做了五十六年秦王的昭王死去,王太子安国君继承王位,是为孝文王,赢异人成为孝文王的太子。

此时,秦国与赵国和解,九岁的赢政与母亲一道由邯郸回到咸阳,成为王太子赢异人的继承人。孝文王即位时,已经五十三岁,正式即位三天后死去,赢异人即位为秦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在位三年死去,只活了三十五岁,留下了赢政和成蟜两个儿子。

公元前 247 年,赢政十三岁即位,政权由养祖母华阳太后、祖母夏太后、母亲帝太后与丞相吕不韦、昌平君等人摄管。

赢政长大成年,逐渐开始亲政掌权。围绕权力的争夺,秦国宫廷内发生一系列的政治变动。秦王政八年,夏太后死去,国内政局发生变化,正在前线监领秦军进攻赵国的王弟成蟜,在前线叛秦降赵,史称成蟜之乱。翌年,秦国发生嫪毐之乱,嫪毐矫帝太后诏令起兵叛乱,咸阳发生大规模内战。内战的结果,嫪毐被诛杀,帝太后被迁徙软禁,吕不韦被罢免,不久自杀,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集团完全掌握了秦国政权。

成蟜之乱和嫪毐之乱,是秦国王室和宫廷内不同政治派系间争夺王权的政治斗争,是以华阳太后为首的楚系外戚、以夏太后为首的韩系外戚和以帝太后为首的赵系外戚分合博弈的结果。这一段历史,过于曲折复杂,未曾解明的疑团很多。

成蟜出生之时,赢政母子在围城邯郸生死不明,成蟜从其出生之日开始,就是秦王赢政作为嫡长子的威胁。他被卷入王位之争投降赵国以后,被赵国封为长安君,授予封地饶,就在现在的河北省饶阳县。从此以后,他就一直生活在赵国,再也没有回到秦国来。

成蟜投降赵国的时候,年纪不到二十岁,留下一个儿子在咸阳,年幼尚在襁褓中,被称为“婴”,就是初生儿的意思,当时只有一两岁。以婴生于秦王政七年(前 240)计数,始皇帝统一天下时他二十岁。二世元年,也就是他劝谏二世不要诛杀大臣时,他三十二岁,正是成熟稳重的年龄。

成蟜赢姓,他的儿子婴应当叫做赢婴。史书上称赢婴为“始皇帝弟子婴”,正确的读法,就是“始皇帝弟弟的儿子名字叫做婴”。

二、子婴称王后的日子

赢婴是二世的从兄,始皇帝的弟弟长安君成蟜的儿子,当时已经三十多岁,是宗室中的年长贤者。二世即位诛杀兄弟姐妹,赢婴是非嫡系的旁支,没有受到牵连。

二世受赵高怂恿准备诛杀蒙恬、蒙毅兄弟及其家族,赢婴曾经挺身劝谏,虽然没有能够保全蒙氏,但在大臣和宗室里,得到相当的尊重和声望。

刘邦的使者宁昌到咸阳见赵高,以诛杀二世割裂关中分别称王为条件引诱赵高。赵高发动望夷宫政变逼迫二世自杀,秦放弃帝国回归王国,是应了约降的条件。不过,赵高得不到大臣和将士们的支持,不敢贸然称王。他没有其他的选择,只有先立赢婴为秦王以应急,稳定局势。

赵高依照王位继承的礼仪,让赢婴在家斋戒五日,然后前往宗庙告祖祭祀,接受秦王的玺印,正式宣告即位。赢婴是明白人,他不信任赵高。他与两个儿子及亲信侍从韩谈密谋说:“丞相赵高杀二世于望夷宫,害怕群臣诛杀他,假意以宗室近亲名分立我为王。我已经听说赵高与楚国有密约,灭秦宗室分王关中。如今让我斋戒后前往宗庙,无非是想在庙中杀我。我称病不去宗庙,丞相一定会亲自前来询问,来则杀之。”

五天以后,赢婴在斋宫称病不出,赵高数次派人前去催问,赢婴都称病不应。赵高无法,只好亲自到斋宫面请赢婴,说:“宗庙大事,王上为什么不来? ”话刚问完,被早有准备的韩谈刺死。

二世三年八月,赢婴诛灭赵高宗族,即位为秦王。赢婴即位以后,清除赵高党羽,重新组建政府,晓谕各地安定民情,急令前线坚守拒敌,力图挽救秦国濒于毁灭的命运。然而,一切为时已晚。

赵高逼迫二世自杀以后,迅速与武关外的刘邦交涉。刘邦拒绝如约与赵高分王关中,趁乱强行攻破武关,进入商洛道,沿丹水直趋蓝田。赵高被杀,秦王婴得到刘邦军进人武关的消息,紧急命令戍卫京师的中尉军前往峣关和蓝田一带设防,口阻止刘邦军进人关中。刘邦军用张良的计谋,用重金实利引诱秦军将领言和,趁其松懈,突然展开攻击,将峣关攻克,又在蓝田再破秦军,沿灞河而下,直奔咸阳而来。

十月,刘邦军抵达咸阳东南郊外的灞上地区,秦王婴已经无兵可用,无险可守,被迫开城无条件投降。赢婴乘白马牵引的丧车,颈系天子绶带,手奉封存的皇帝玺印符节,带领百官出城到灞河西岸的轵道亭出降,迎接刘邦军入城,秦帝国灭亡。秦国自襄公八年开国以来,延续了 571 年的历史,至此结束。末代秦王嬴婴,在位不到两个月。

受降以后,部下有人建议诛杀秦王婴,刘邦拒绝了。刘邦说:“当初怀王派遣我奉约入关,是因为我能宽容待人。敌人已经降服而加以杀害,乃是不祥之事。”刘邦不杀赢婴,也有别的考虑。依照怀王之约,刘邦当领有秦国做秦王,秦国将成为刘邦未来的国土,秦人将成为刘邦未来的臣民。从赢婴开城投降起,刘邦已经自视为秦王,开始考虑统治秦国的战后政策和建国方略。

赢婴开城投降,代表了秦国官民的归附。对赢婴的处置,也将表示新政权对秦国官民的态度。刘邦是关东楚国人,在秦国毫无根基,赢婴是旁系新主,既无逼人之势,又得秦国官民的同情好感。

对于刘邦来说,善待赢婴,不仅有利于眼下安定秦国军心民心,而且今后统治秦国时,赢婴也是大可以利用的人选。刘邦于是将赢婴交与部下好生看管,对秦国的宗室大臣一律宽赦不诛,下令各级官吏各司旧职维持现状,听从刘邦军的统一指挥。

鸿门宴后,项羽和平解决刘邦问题,掌握了所有军队的指挥权以后,由戏水鸿门进入秦都咸阳。

项羽进入咸阳以后,首先杀掉秦王婴,诛灭赢姓宗族,断绝了远古以来秦王室的血脉。他实施报复,比照当年秦军攻占诸侯国后的做法,掠取秦朝宫室的财宝妇女,焚毁咸阳宫城殿堂,对未完工的阿房宫和始皇陵的庞大建筑,也彻底加以破坏。史书称,大火伴随项羽毁灭秦都的行动,延续三个月之久。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点赞7、普兰店 网友:孤心泪

秦二世不杀子婴,主要是因为子婴的身世非同一般。秦二世敢杀光所有的兄弟姐妹,就是不敢动子婴。


1976年,考古专家在秦始皇陵东侧的上焦村,发现了17座诡异的陪葬墓。


专家们发掘了其中8座,除了1座墓中,只埋葬了一把青铜剑外,其余7座墓中,均有人骨,墓主人的性别为五男二女。


令人发指的是,这7具人骨的摆放位置非常凌乱,显然墓主人的死因都不正常。

有的头骨与躯干分离,有的四肢与躯体分离,有的头骨上深深插入了箭头……


与这种惨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考古专家竟在墓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陪葬品,除了有漆器、蚌、贝外,还有不少的金、银、铜、铁器等,这说明,这些墓主人的身份,其实是非常高的。


他们究竟是谁?为什么会死得这么惨?又为什么会被陪葬在秦始皇身边呢?


考古专家接下来的一个重大发现,或许能解答我们的这个疑惑。


专家们在考古现场又出土了两枚印章,一枚出土于女性墓中,印文为“阳滋”,一枚出于男性墓中,印文为“荣禄”。


在古代丧制中,随葬印章是墓主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据史学家考证,“阳滋”很可能是秦始皇最为宠爱的女儿嬴阴嫚的别名,而”荣禄“则是秦始皇的众多儿子之一。


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前面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


上焦村的这18座陪葬墓,埋葬的都是秦朝的公子、公主,作为秦始皇的儿女,他们自然有资格陪葬皇陵,至于他们为何惨死,那就和他们的兄弟秦二世胡亥有关了。



一、秦二世胡亥为何要杀光所有的兄弟姐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突然病死在沙丘。临终前,秦始皇交给了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一封遗诏,遗诏内容是:速令长子扶苏赶回咸阳主持丧仪,这就相当于宣布:秦始皇已将皇位传给了扶苏!


接到遗诏,赵高顿时惶恐不已,他和扶苏一向政见不合、多有冲突,如果扶苏即位,那他还会有好日子过吗?


想到这儿,赵高对李斯威逼利诱,很快俩人达成了统一意见:篡改始皇遗诏,将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立为新帝!


赵高之所以选择胡亥,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其一,赵高当过胡亥的老师,二人的私人感情比较好;


其二,胡亥为人胸无城府且软弱无能,方便以后控制。


果不其然,原本与皇位绝缘的胡亥,在恩师的帮助下,突然登上皇位后,对赵高更加言听计从了。


但自己的皇位毕竟来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胡亥的心里时刻充满了不安。


《史记》就记载了胡亥与赵高的这样一段对话:


《史记 秦始皇本纪》:乃阴与赵高谋曰:“大臣不服,官吏尚彊,及诸公子必与我争,为之奈何?


胡亥曾私底下求教赵高:大臣们不服我,朝中官吏还势力强大,那些公子们一定会和我争夺皇位,我该怎么办?


赵高答说:“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今时不师文而决於武力。”


总之,赵高献了一条狠计:凡是不服从的、凡是对陛下的皇位有威胁的,统统杀掉!



1、秦二世要除掉所有的皇位威胁者


在正史的记载中,能查到的秦始皇子女,仅有长子扶苏、幼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将闾及华阳公主五人,但经过史学家认真考证,秦始皇的子女,应该共有33人。


我们接下来就看看,秦始皇的这些儿女们,究竟是如何死在秦二世胡亥手上的。


扶苏,作为始皇帝的指定接班人,自然是秦二世的第一批处死对象。


秦始皇驾崩时,扶苏正与大将蒙恬在边关抗击匈奴,赵高以秦始皇的名义拟了一封诏书,严厉斥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逼令二人立即谢罪自杀!


蒙恬怀疑有诈,拒不接诏,但扶苏深信不疑,回到帐中,就自杀身亡了。


得知扶苏及其家人被杀的消息后,公子高明白,同样的厄运会很快降临到自己头上。


为了保住全家老小的性命,公子高左思右想,主动提出:要为父皇殉葬,他希望借此能换回胡亥的一点恻隐之心。


公子哥死后,胡亥成全了他,赦免了他的家人。但其他的公子、公主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一天,公子将闾及其他两位公子,突然被胡亥派来的使者逮捕问罪,将闾疑惑不解,质问使者:“何为不臣?愿闻我罪而死”。


意思就是,我究竟犯了什么罪?你得给我说清楚了,我才能赴死啊!


使者当然知道将闾及两位公子是冤枉的,但他皇命在身,只能遮掩说:“只是奉书从事”,将闾自知此劫难逃,遂仰天长叹三声“吾无罪”,而后和其他两位兄弟一起自刎而死了。


除此之外,还有12位公子被百般凌辱后腰斩于咸阳市。


秦二世不仅对兄弟下狠手,对威胁性很小的姐妹也不放过。



秦始皇的10位公主被活活肢解,这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嬴阴嫚,也就是华阳公主,她因嫁给大将王翦,也被肢解而死。


其余在史书上未被记载名字的公子、公主,也难逃被诛杀、灭门的命运。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十公主矺死于杜,财物入于县官,相连坐者不可胜数。”


如果秦始皇知道,他驾崩后,他的儿女们会被胡亥这么祸害,想必会气得发疯吧!


秦二世胡亥,就用这种极端残忍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皇位。


但深究起来,胡亥不过是个无脑的执行者,真正想杀光秦始皇子孙的,是中车府令赵高。



2、赵高为了实现自己的阴谋和报复


赵高之所以力劝秦二世“灭大臣、远骨肉”,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为了给赵国报仇


这种说法主要源于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的《陔余丛考》一书:


“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


意思是说,赵高本是赵国的公子,因为秦灭了赵国,所以,他才以宦官身份进入秦宫,在获得秦始皇、秦二世的信任后,伺机杀掉秦王子孙、颠覆秦朝的统治,为故国复仇。



但这种说法和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大相径庭。


《史记》中赵高的身份是:

“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戮,世世卑贱。”


在司马迁的笔下,赵高只是秦王室的一个疏远亲戚,他的母亲因犯罪被收入隐宫,赵高和他的弟弟们便是在这里出生的。


一个是高贵的赵国公子、一个是卑贱的秦国宦官,究竟哪一个才是赵高的真实身份?


他诛灭秦始皇儿女的行为背后,究竟是为了一雪国耻还是为了一己私欲?


由于目前史料有限,史学家暂时无法给出定论。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赵高是一个很有政治野心的人。


从后来发生的事件来看,赵高的目标,不是仅仅当一个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而是九五之尊的皇帝。


第二、为了给自己的掌权铺路


秦二世再怎么说,也是秦始皇的儿子,从“家天下”的传统来看,他继承老爹的皇位,也算合情合理。


但赵高作为一个宦官,要想做皇帝,那难度就太大了,朝中反对他的势力和理由一抓一大把。


为此,赵高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他把最有可能反对他的秦皇子孙统统杀光,包括他一手扶立的胡亥;


其次,他对朝中掌握重兵的蒙恬、蒙毅、冯劫等人,大开杀戒;


然后,他清除异己,腰斩左丞相李斯、逼死右丞相冯去疾,利用“指鹿为马”,基本肃清了朝中的反对势力。


公元前207年,赵高见时机成熟,便指使女婿阎乐入宫砍死了胡亥。


赵高本想就此直接当皇帝,没想到,当他抱着玉玺来到大殿上时,发现群臣都不答话,赵高无奈,只得在嬴氏宗室里,另立一个傀儡当皇帝。


而这个人,就是子婴。


秦二世在赵高的授意下,几乎将秦皇子孙全部屠戮殆尽,为什么子婴能躲过一劫呢?



二、为什么留下子婴?


秦二世之所以不杀子婴,跟子婴的身世有很大关系。


子婴是谁?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即便是距秦朝不过100多年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出现了多处前后矛盾的记载。


关于子婴的身份,目前主要有这三种说法:


第一种:子婴是扶苏的儿子。


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看法,主要依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


根据司马迁的这条记载,子婴应该是扶苏的儿子、秦始皇的孙子、胡亥的侄子。


但从年龄上来说,这种人物关系根本就无法成立。为什么呢?


首先,秦始皇去世时50岁,按照古人成婚的平均年龄来算,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时,他的年龄怎么也不会超过36岁。


而子婴登基时多大呢?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提到了他曾和两个儿子一起密谋,欲除掉赵高,想必这时两个儿子已经成年了,那么子婴的年龄起码也跟扶苏差不多大。


两个年龄相仿的人,怎么可能是父子呢?


其次,赵高篡改诏书逼死了扶苏,他怎么还敢在胡亥死后,立扶苏的儿子为帝呢?他就不怕子婴报复吗?


所以,我认为,子婴不太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第二种: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


这个依据也出自司马迁的记载:


《史记·六国年表》载:“高立二世兄子婴。”


这里的“二世兄”显然指的是秦二世的某位哥哥。


可按照赵高和胡亥斩草除根的作风来说,他们为了皇权的稳定,是不可能单独放过身为哥哥的子婴的。


此外,还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


胡亥在准备杀蒙毅时,子婴曾主动站出来劝谏,这就证明,子婴对胡亥的皇权其实并没有威胁,否则,他不可能在朝堂为官。


《史记·蒙恬列传》载:“子婴进谏曰: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一旦弃去之,臣窃以为不可。臣闻轻虑者不可以治国,独智者不可以存君。“


很显然,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的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



第三种: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


这个依据的是《史记·李斯列传》的一段记载:

“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


这里子婴的身份为“始皇弟”,也就是秦始皇的弟弟、秦二世的叔叔。


在史书记载中,秦始皇同父异母的弟弟只有一个投降赵国的嬴成蛟,同母异父的弟弟倒有两个,不过都被秦始皇下令摔死了,并未成年。


那么,子婴会不会是秦始皇另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呢?


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首先,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子婴的年龄比胡亥大,而且他是宗族的成员之一,且对胡亥的皇位没有威胁;


其次,秦始皇东巡时,子婴的主要工作是"筑高台,置邮亭",保证始皇帝政令的上通下达,为了纪念他,在今天的高邮,还有一条河名叫”子婴河“。


可见,子婴在秦始皇时期,就颇受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说明他是有一定的办事能力的。


综上所述,秦二世之所以屠尽兄弟姐妹,却唯独放过了颇有实力的子婴,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子婴只是秦始皇的弟弟,秦二世的叔叔,本身就在“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之外,若不是赵高的临时起意,子婴根本不可能当上秦朝的皇帝。



总结:


子婴是一个清醒的人,却又是一个不幸的人。


当他被赵高拥上皇位时,他没有像胡亥一样得意忘形,而是十分清楚赵高的阴谋,所以,子婴才能赶在赵高之前,抢先动手,诛杀权臣、灭其三族。


但子婴接手的大秦帝国,已经只剩一个躯壳,他再有能耐,也回天无力了。


一个月后,刘邦攻入汉中,为了保护全城百姓,子婴捧着玉玺向刘邦投降,此时距子婴登基仅46天,他也因此成了秦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有人趁机劝刘邦杀了子婴,但刘邦以“杀之不详”为由拒绝了。


再过一个月,项羽进入关中,为了报仇雪恨,他不由分说,下令斩杀了子婴和所有的秦朝宗族,从此,嬴氏子孙的风采一去不返。


秦朝的灭亡,其实罪不在子婴,他不是亡国之君,却当亡国之运。可悲可叹呐!

点赞8、承德市 网友:傀儡娃娃

子婴,不在秦二世杀戮名单里。

相反,他是秦二世要拉拢的对象。

大肆屠杀兄弟姐妹的秦二世

秦始皇死于沙丘,秦二世担心诸公子、大臣不服,遂采纳赵高之计,“不师文而决于武力”,开始了对贵臣、公子的屠杀。

在胡亥回到咸阳前,除了处死扶苏外,他还使“六公子戮死于杜”、“十公主戮死于杜”。其后,他又逼闾昆弟三人自杀。

回到咸阳后,他又“将十二公子戮死于咸阳”。

这么算下来,秦二世一共杀了32个公子公主,算是把自家人杀得差不多了。

虽然有关专家“秦始皇33个子女”的考证有待商榷,但是,秦二世死后,子婴即位,说明至少秦始皇的亲儿子悉数被杀了。

高调活着的子婴

不过,子婴还活着,而且还活得很高调。

秦二世要杀蒙恬时,子婴怒斥秦二世:蒙家是有功于国家的大臣谋士。你杀了他,就跟赵王杀李牧,齐王建杀忠臣一样!

你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这会使群臣、将士离心离德!

子婴的话是非常劝谏是非常嚣张的。

秦二世要搞蒙恬,是政治原因,是极为敏感的话题。

而蒙恬被杀时,正是秦二世登基不久,正在对大臣、公子大开杀戒之时。

当时,“劝谏者以为诽谤,大吏持禄取容,黔首振恐”。

可以说,子婴这是在最敏感的时刻,对最敏感的问题,对秦二世提出最强烈的反对意见!

这是非常非常高调的!

可是,秦二世虽然未采纳,但也未处罚子婴。

同时,他说秦二世“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这显然是在骂赵高。

可是,即使赵高后来混到可以“指鹿为马”了,也不曾为难子婴,相反,在弄死秦二世后,他还拥立子婴!

这一切都表明,子婴很不一般!

子婴身世:秦二世的拉拢对象

子婴的身世,连史记都自相矛盾。

《史记.李斯列传》说他是“始皇弟”,《史记.始皇本纪》说他是“二世之兄子”。

因为“二世之兄子”,后世有一种说法说他是扶苏的儿子。

不过,从逻辑上来说,子婴不可能是扶苏(或其他秦始皇亲儿子)的儿子。

前207年,子婴与他的两个儿子一起谋划,除掉赵高。

能一起参与政变谋划,子婴的两个儿子至少也是15岁了。假定子婴15岁生了这两个儿子,也已经30岁了。

也就是说,子婴最迟最迟也是前237年出生的。

那一年,秦始皇刚好22岁····怎么会有亲孙子呢?

所以,子婴不可能是秦始皇的亲孙子。

同时,他也不可能是秦始皇的亲弟弟。

秦始皇没有同父同母的兄弟,同父兄弟就只有一个成蟜,另外同母兄弟就只有两个嫪毐的儿子。

显然,子婴不可能是其中的任何一个人。

所以,子婴并非秦始皇的直系亲属,可能只是与秦始皇血缘关系相对较远的一个宗室子弟而已。

因为血缘比较远,因此,子婴对皇位造成不了任何威胁,不在秦二世的杀戮名单里!

从子婴劝谏秦二世的言辞,以及后来诛杀赵高的策划,子婴的才具是非常了得的。

赵高诛杀秦二世后,把大臣公子悉数叫来,想自己为帝,但“群臣弗许”,只好让于子婴。

子婴杀了赵高后,顺利即位秦王(不敢称帝),说明:子婴在诸公子、大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

顺便说句:从短暂的表演来看,子婴的才能是很不错的,如果不是摊子实在太烂,他本不该成为亡国之君。


秦二世要诛杀的,是能够威胁其皇位继承的兄弟。子婴不是秦始皇直系血脉,没有威胁,不在其杀戮名单上。

同时,子婴有一定的才能、影响力,是秦二世要团结的宗室成员。

因此,秦二世杀尽兄弟姐妹,未杀子婴。

点赞9、新沂市 网友:!海螺!

胡亥篡位之后,在赵高的建议之下,他确实是把自己的所有兄弟姐们,都给聚集到一起,然后给腰斩了。即使嫁出去的秦始皇的女儿,也被胡亥叫了回来,全部给杀害了。

当然了秦始皇的儿子,除了扶苏和胡亥这两个人外,其他的人,基本上都是没有留下名字来的。

唯一一个叫公子高的,他之所以能留下名字来,是因为他在临死前,对胡亥请求过,想要在自己死后,葬在父皇秦始皇的旁边,为秦始皇守陵。

这一个请求,被秦二世胡亥给批准了,所以,就这样公子高的名字,也被《史记》给记录了下来。也就是说,秦始皇的儿子,除了公子高落了一个全尸,埋在了秦始皇墓的旁边,其他秦始皇的儿女全部都是被腰斩的。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病故沙丘之后,联合李斯和赵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然后赐死了公子扶苏。

那么题目中的子婴,到底是不是扶苏的儿子呢?

其实这个还是存在很大的争论的,《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没弄明白这件事。子婴于情于理,都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我们先来说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既然扶苏是被胡亥和赵高给杀害的,后来经过指鹿为马事件之后,赵高又把胡亥给杀害了。当赵高重新选立秦王的话,就不可能选择扶苏的儿子,因为杀父之仇大于天。

若是子婴真的是扶苏的儿子的话,子婴在当秦王之后,第一件事肯定是要把赵高给杀了,为父亲扶苏报仇。赵高还犯不着做这样的蠢事。

那么子婴若不是扶苏的儿子,他到底是谁呢?

很多人都说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弟弟才对。其实这个我们也是可以推算出来的。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最大。

秦始皇死的时候是五十岁,到了秦朝灭亡的时候,他也就是五十二岁。

若是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的话,他的年龄也就是四十多岁,但是,若是子婴是扶苏的儿子,秦始皇的孙子的话,那也就是二十岁左右(毕竟扶苏也就是三十多岁)。

可是大家不要忘记,当初赵高要让子婴当秦王的时候,子婴不想去。

这时候子婴有叫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他商议,到底怎么来对付赵高。

既然《史记》上有说子婴有两个儿子,而且子婴还要给他们商议对策。那就说明他们至少成年了,毕竟只有成人了之后,才有可能被老爹叫去商议这么重要的事情。

也就是说子婴的孩子,当时至少是有十八,二十岁以上了。

这也就是说,若是子婴真的有这么大的儿子的话,那他只能是秦始皇的弟弟,四十岁的子婴,有个二十岁左右的儿子,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但是若是子婴是扶苏的儿子,他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儿子。

所以说于情于理,子婴都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还有更重要的是,秦二世和赵高当初要杀扶苏的时候,肯定也会想到要杀他的儿子的,毕竟斩草要除根,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但是,对于秦始皇的弟弟,他就没必要杀掉了。因为他对皇位是没有威胁的。所以,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的可能性大,不可能是秦始皇的孙子。

点赞10、诸暨市 网友:几味老友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人民群众深受其害,渴望和平,希望能有个统一的时代能够好好生活。

而秦始皇嬴政就是开创这统一时代的人,他集中力量,对六国发起了攻势,最终兼并了六国,实现了大一统。

作为一个皇帝,多子多孙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后宫佳丽三千可不是看玩笑的。但令人震惊的是秦始皇死后,他的继承人胡亥残忍的杀害了自己的三十多个兄弟姐妹。

面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姐妹妹,胡亥没有选择让他们活命,而是残忍的将他们给杀了,他的心是有多狠啊!

不过,杀死自己那么多兄弟姐妹的胡亥,却让一个人活了下来,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扶苏的儿子子婴。

既然胡亥都杀了那么多人了,为什么不把子婴也一并消灭呢?

秦始皇的大一统

春秋战国打了几百年的战争,各个国家的国君都想笑到最后。秦始皇在父辈祖辈的基础上,逐步的把其他六国给兼并掉,在39岁的时候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实现了自己乃至父辈祖辈的大一统梦想。

统一了中国之后,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非常之大,超过了之前的三皇五帝,所以他觉得无论称自己是“皇”还是“帝”,都不能够代表他所创下的功绩。

于是他就把“皇”和“帝”结合起来,成了“皇帝”,秦始皇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之后,秦始皇陆陆续续地进行了他的几次东巡,并在第五次东巡的时候,死在了沙丘宫。

沙丘政变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秦始皇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东巡。他的儿子胡亥也很也想要去巡游,就跟着父亲一起出京巡游。

到达平原津时,秦始皇就生了病,并且病情不断的恶化。秦始皇感觉自己不久后将要离开人世,就写了封信给他的儿子扶苏,让他要回到咸阳来参加丧事。

写完信没过多久,秦始皇就在沙丘平台逝世了。

秦始皇逝世之后,李斯认为皇帝逝世的消息如果让大家知道,可能会引起皇子之间的内斗,甚至有些地区可能会起来反叛,毕竟皇帝是在巡游的时候死去的,并不是在京城。

于是李斯就将这件事情隐瞒了下来,没有对外发布秦始皇已经死去的消息。只有赵高、胡亥等几个在秦始皇身边的人才知道这个消息。

这时,赵高积极劝说胡亥当皇帝,并联合丞相李斯一起行动。经过几个人重重思考慎重考虑之后,他们称秦始皇在死前给了李斯遗诏,要立皇子胡亥为太子。

而之前秦始皇写给长子扶苏的信,被他们给换成了让扶苏自杀的命令。

惨无人道的杀害亲兄弟、亲姐妹

胡亥在没当上皇帝前就快速的用计将扶苏给杀害了,在登上皇帝后,更是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进行残忍的杀害。

胡亥先是在咸阳里的商业区中将十二个兄弟给杀了,后来又在杜邮把自己的六个兄弟和十个姐妹给碾死。

再后来,他把另外的三个兄弟给逼死。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但就是这样杀来杀去,胡亥却没有对子婴下毒手,这是为什么呢?

子婴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不杀他?

子婴的身份是什么?有人说他是扶苏的儿子,也有人说他是是秦始皇的弟弟,还有人说他是胡亥的哥哥;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他是秦始皇的侄子。

胡亥杀了那么多人,唯独子婴却存活了下来,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要想彻底的斩草除根,子婴绝不可能活下来。所以,子婴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

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也就是嬴成蟜的儿子。

据说子婴这个人很聪明,与胡亥、赵高相处得都挺好,深得胡亥的信任

如果再加上子婴是秦始皇的侄子这一条件后,子婴确实有可能免遭毒手。一个是子婴本身和自己相处得就挺好了,另一个是子婴不是兄弟姐妹的孩子,并不能直接的威胁到自己,放了他一马是件小事。

再一点,胡亥一直都没有生下自己的孩子,如果子婴也死了,那谁来继承秦朝呢?正因为这些种种原因,子婴死里逃生,活了下来。

因此,子婴不是扶苏的儿子,如果是的话他不可能活下来。谁会留下仇人的儿子,让他以后来报复自己呢?在种种的原因之下,子婴死里逃生,最终还成为了秦三世。

点赞11、南京市 网友:亡灵召唤

秦二世没有杀子婴原因只有两个,一是赵高不想背负杀绝皇族的罪名,二是子婴颇得胡亥信任。子婴并不是扶苏的儿子,否则他有十条命也被诛杀了;根据史料推测子婴应该是秦始皇的弟弟,而且是堂弟这一性质。也就是说子婴算是胡亥的堂叔了,对这个没有威胁的堂叔,胡亥不允许赵高杀他,因为子婴能讨胡亥高兴。赵高杀了秦始皇的直系子女数十人,已经有了杀绝皇族的嫌疑;再说胡亥一直没有生育子女,如果子婴也被斩杀了,则秦朝皇族有了绝嗣的可能;赵高可不想背负杀绝皇族的罪名,因此子婴得已幸免。

史料记载的秦庄襄王嬴异人只有两个两儿,一个是嬴政,一个是嬴成蛟;嬴政是王后赵姬所生,成蛟是其他嫔妃所生。嬴异人只当了三年的秦王就驾崩了,加上他在赵国作人质多年,身体有隐疾,所以儿子少得很,只有两个。嬴成蛟后来跟樊於期合谋造反,被嬴政诛杀,樊於期逃到燕国太子丹那里,后来割首助荆轲刺秦。嬴政还有两个假弟弟,是太后赵姬跟嫪毐所生,嬴政将两个弟弟装进麻袋里摔死。因此子婴只能是嬴政的堂弟,而不可能是嬴政的亲弟弟,子婴的父亲跟秦庄襄王应该是亲兄弟。

赵高主导了沙丘之谋,他跟李斯矫诏赐死了公子扶苏,扶立胡亥当了皇帝。胡亥当了皇帝后,赵高给他出的主意是“屠手足、灭功勋”,这样胡亥就可以坐稳皇帝的位置。作为扶苏班底的蒙氏家族遭到毁灭性打击,蒙恬、蒙毅都被赐死;这时子婴站出来劝诫二世皇帝,认为蒙氏家族是秦国柱石,诛之不详。二世皇帝本想赦免蒙氏,不过赵高出于公报私仇还是将蒙氏兄弟诛杀。秦始皇的直系子女除了胡亥外,其余全部被杀,连嫁出去的公主都没有幸免。子婴远离朝政,装疯卖傻,又得二世皇帝眷顾,所以逃过一劫。

扶苏死后,他的儿子们一部分逃到了陇西老家,一部分则逃到日本投靠徐福了。徐福虽然是齐国人,但是他也是嬴族后裔,嬴姓十四氏,徐氏也是其中一氏。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公开宣称他是秦始皇的后裔;逃亡日本的嬴族人改氏为秦,后来衍生出四十四个氏,比如羽田氏、波多氏。子婴和他的两个儿子一起为秦朝殉葬了,项羽攻入咸阳后将子婴腰斩,子婴的两个儿子也被酷刑处死。最终项羽在垓下被困,汉军中的秦人士卒奋力击杀项羽,一代霸王项羽被乱刃分尸,得其四肢一首的五名锐士皆被汉高祖封侯。

点赞12、松原市 网友:未了情

首先纠正一下,虽然关于秦王子婴的身份问题,有多种说法,可以肯定的是,秦王子婴属于秦宗室成员,但绝不是扶苏的儿子,因为年龄对不上。子婴最大的可能性是秦始皇的弟弟,是秦宗室长辈,但又不会与胡亥争夺帝位。具体原因在下面会详细展开。

秦二世胡亥之所以杀光所有的兄弟姐妹,对前者是因为他们有争夺帝位的资格,铲除之以绝后患,对后者姐妹虽然不会争夺帝位,但不排除不少姐妹与功臣勋贵联姻,这对胡亥的皇权构成潜在的威胁。胡亥登基之后,为了巩固帝位,赵高建议说:“夫沙丘之谋,诸公子及大臣皆疑焉,而诸公子尽帝兄,大臣又先帝之所置也。今陛下初立,此其属意怏怏皆不服,恐为变”,所以应“严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诛,至收族,灭大臣而远骨肉。”他按照赵高的建议,申明法令,开始诛杀诸公子。结果就是,有资格与胡亥争夺帝位的23位公子全部被杀。而他们的死法也各有不同,有的被逼自杀,如扶苏和公子将闾三兄弟;有的被集体杀戮后示众,如杜县杀死六公子,咸阳杀死十二人;有的选择殉葬秦始皇,如公子高。最后在赵高的教唆下以残酷手段处死了10位姐妹。

下面结合史料记载情况分析秦王子婴为什么不可能是扶苏的儿子。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与,乃招始皇弟,授之玺。子婴即位,患之,乃称疾不听事,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从这段记载可以得知,秦王子婴有两个儿子,年龄至少也得有10多岁,不然怎么参与商议诛杀赵高?那么,子婴此时的年龄至少要有30多岁,总所周知,秦始皇在51岁时去世,公子扶苏是其长子,扶苏自杀前最多不过30多岁,其他公子年龄更小,不可能有子婴这样大的儿子。

另一方面,认为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的说法比较贴合实际。首先,从年龄上看,他是秦始皇的弟弟,又有成年的两个儿子,可以一起行事谋划,这一年龄设定符合逻辑。其次,作为秦始皇的弟弟,他可以以叔父长辈的身份向胡亥进谏,而且作为叔父辈不具备直接威胁胡亥帝位的可能性,胡亥也会在形式上多少对叔父表示几分尊重。最后,当子婴被赵高拥立为王后,可以不动声色进行密谋,反将立他为王的赵高除掉,从这一点看出他的谋略与胆识已经非常老道。

总的来看,秦王子婴是秦始皇弟弟的可能性最大。这种说法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为何胡亥没有处死子婴,因为子婴是胡亥的长辈,又没有直接威胁。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