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十八路诸侯按三国演义来说,若分六个档次,那都是什么呢?
分六档有点多了,三档就够了。
一、有粮大户
战争打的就是经济。很多打仗的转折点就是粮草。比如官渡之战,曹操烧了袁绍乌巢的粮草,袁绍就败了。比如诸葛亮北伐就多次受到粮草的限制。比如曹操前期打仗,打着打着就不打了,那是粮草没了。
曹操能成事,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屯田。可见粮食的重要。
在这十八路诸侯中,有两个是有粮的大户。一个是南阳太守袁术,一个是冀州刺史韩馥。
袁术占据的是淮南。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就有这样一句点评:“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这特点就明显了兵粮足备,虽然被曹操评价为“冢中枯骨”,但也没有否定袁术粮足这一点。
冀州就不用说了,一直以来就是汉朝的产粮大区。
因为有粮食,袁术和韩馥在联军中的地位非常特殊。袁术因嫉妒断了孙坚的粮草,盟主袁绍也不敢得罪他。后来华雄下关挑战,这个功劳也得先紧着袁术和韩馥拿。
二、实力诸侯
有了粮食,打仗就要看军队战斗力了。这几个诸侯要么是兵厉害,要么就是将出众,或者两者兼有。
这些诸侯分别是:袁绍、孙坚、公孙瓒、马腾、曹操。
袁绍能做盟主,除了名望之外,还跟他的实力是有关系的。袁绍本人对这个盟主势在必得,他的兵力就算不是最多,也能排进前三。除了兵力,袁绍的大将颜良、文丑也是有名的武将。
公孙瓒长期对抗外族,骑兵堪称一绝,这次也带来15000士兵,绝对算得上实力诸侯。
孙坚的长沙兵能做联盟军的先锋就是证明。
马腾的西凉兵虽然低调,那是因为按史书来,地处西北的马腾军不可能跨地域参与关东联军的会盟,演义故意安排他低调点。但论军队战斗力他有实力排在这个位置。
相比之下曹操的实力就有些弱了。曹操的军队都是新招募的新军,跻身实力诸侯有点勉强,但他的武将成色比较高。夏侯兄弟、曹氏兄弟都是名将的存在。
三、酱油诸侯
剩下的诸侯中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上党太守张杨这11路诸侯。基本是打酱油的存在。
他们在诸侯争霸中虽然都有露脸,但没有一家能够完成扩张,都在争霸前期陆陆续续被灭掉了。所以把他们列为酱油诸侯并不过分。虽然位列酱油,但积少成多也能壮大联军声势。他们也有存在的意义。
当然了如果再细分一下的话,也不是不可以。
可以把实力诸侯中曹操拿出来单列为“联盟发起诸侯”。
酱油诸侯人数众多,可以再细分成3类。
大区酱油党:徐州刺史陶谦、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
还能折腾酱油党: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上党太守张杨。
注:张邈和张超兄弟,在曹操出兵徐州的时候,接受了陈宫的建议,迎来吕布,反了曹操。最后兵败,一个自杀一个被乱兵杀死。张杨和吕布关系不错,吕布被困时还出兵援助,结果被部将所杀。
普通酱油党: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
十八路诸侯早腐朽,当是粪土万户侯!若按三国来演义,一把火去几千秋。
恕直言,问题提得很晦涩。是不是想问: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十八路诸侯是如何分为六个档次的?
你问的六个档次未曾听说过。
东汉末年,诸侯讨董,共计18路诸侯: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在讨董联军中,着重突出曹、刘、孙三家,不仅使曹操的雄才大略、慧眼识人,孙坚的豪迈敢战、勇于任事迥然高出众人,而且以曹操、孙坚为陪衬,通过"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等虚构情节,使刘关张三人从此成为天下闻名的英雄。
这样,就为后来三分鼎立局面的形成作了有力的铺垫,而刘蜀集团的英雄们则始终处于读者视野的中心。因此,这一情节单元成功地体现了罗贯中的总体艺术构思,成为全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十八路诸候按三国演义来说,分不上什么档次。
准南袁术,冢中枯骨;河北袁绍,谋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妄为;荆州刘表,虚名无实;益州刘章,守户之犬耳;江东孙策,无足大谋,仗其父亲名望而已;张绣、张鲁、韩遂等辈更是碌碌小人,无足挂齿……
但那曹操却自夸地地说:天下英雄,唯吾与刘使君罢了。吕布则不以为然,皆视其等如草芥。
最后毛爷爷做了个总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