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的农民,晚上都干什么?
我就是那时期的青年,在队里干一天活,还是挺累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回家还得干家里活,那时没有手机电脑电视,偶尔村里演一次电影,那是必看的,由于累,特别想歇一天工,但工分就挣不到了,所以不敢歇,只有下大雨了,队里没活了,才能心安理得的歇歇了,从那时落下毛病了,就愿意下大雨,成正相关性条件反射,下越大越高兴,直到现在痴心不改。
生产队里各个时期的、甚至一年四季的晚上,社员的活动情况都不一样,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情况又不一样,男社员与女社员也不一样,不可一概而论。
首先说妇女社员,她们白天和男劳力一样劳动,晚上总有做不完的女红,做衣服衲鞋底纺线织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有过年的几天时间里可以稍微休息一下,几人结伴去看戏……
春季的晚上,青壮年社员们就开始给小麦苗浇水了,一直持续到小满节气后。
夏季的晚上,特别是麦收时节,男女老少不分昼夜,抢收抢种 ,夜里只睡五六个小时。(六十年代,打麦场上,摊开晒干了的麦子,用牛拉着石碌碡在上面转圈轧麦子——翻麦秸——攢麦堆——扬场——装袋,颗粒归仓。到了六十年代末,就开始用上了公社农机站的大拖拉机轧麦子,七十年代前叶生产队里就开始买十二马力小拖拉机,用自己的小拖拉机拉着铁碌碡轧麦子,七十年代中叶,又用脱粒机打麦子,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了麦收时间。)
麦收时节,好多男社员就睡在打麦场上,劳累了一天,躺在麦秸垛上,看着满天繁星,呼吸着充满麦香的清新空气,很快就进入了甜蜜的梦乡……麦场上,这样的日子会持续一个月左右。
秋季的夜晚,社员们除了浇地,在庄稼将要成熟的时候,就开始“护秋”。在花生地里、在西瓜、甜瓜地里搭起窝棚,在离家远的玉米地里,用四根高高的木桩,搭起高出玉米秸秆许多的窝棚,晚上,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就睡在高高的窝棚里,吹着竹笛、吹着洞箫,还有拉二胡的,凉爽的秋风吹得庄稼和树叶发出瑟瑟的声音,交织出天籁之音……
冬季的夜晚,老少爷们儿吃完晚饭,就汇聚在“牲口棚”里(没有和牲口在一个屋,与养牲口的屋有一个小门相通,便于饲养员夜里照看牲口,习惯上叫“牲口棚”) ,勤快的年轻人早已把柴禾放在屋里地上,围上几块砖做成火塘,点着火,人们也不管滚滚的浓烟,纷纷挤进屋里去,随便找个地方坐下,等着听说书人讲书,直到参宿正南了,才在说书人的“且听下回分解”后,依依不舍的散去……
当然,无论什么季节,晚上,附近村庄演电影,是青年人最喜欢的事,不只是可以看电影,也是青年人互相认识、交流的好机会,绝对不会错过,除非有生产任务……
实话实说,在生产队里吃大锅时期,有些偷懒耍滑的人在大集体干活上工不上劲,混工分,导至农活扎堆,种庄稼要抢火口抓季节,不然火口跟不上去,粮食不是减产就是霉烂,第二年就要吃供应粮。
至于农民在生队时,身体强壮的劳动力出外搞建设,老、弱、病、残及妇女留下搞农业,白天农活没做不出来的,只要晚上能做的活,晚上就要做,晚上要加夜班要加到半夜,开群众会也要搁到晚上开,回家后还有家务事要做,白天要在生队里干,特别是抢收时不分白天黑夜干、看不見用马灯照着干,晚上男女老少齐上阵,哪个时期根本不讲究节、假日,连女的经期来了都没有例假,更谈不上累了有休息的时间,只要能干得动的人就在疲劳战当中度过。
提到这个话题,勾起对青春岁月一段过往的回忆。
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末尾,刚过十六岁的我,走岀校门上山下乡,成了一位农民。虽然农民的身份只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但生产队时期农民生活的一些片段,至今印记深刻,依然记忆犹新。
那时,劳作一天,晚饭过后,也不都是自由的时间。定期雷打不动的大队政治学习坚持不变。内容主要是传达上级的最新指示,学习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批斗表现欠佳的黑五类分子,讲评各队岀现的苗头性问题,对下步工作进行安排,对社员提岀政治要求。在政治高压下,那时的政治学习,社员不敢无故缺席,会上更不敢炸刺儿。不过会前,活跃分子插科使砌的时候也不少见。
每年,赶上麦收和秋收的时段,晚上也不得歇息,要参加打场。可以说,打场是农活中少有的又脏又苦又累的活。麦收打场,六小时倒一次班。歇息的六个小时,除去吃饭、洗漱、路上的时间,一觉也就睡5个小时。十六七岁正是贪觉的年龄,睡不足的滋味是很难受的。秋收打夜场,相当于现在的全员加班。白天干了一天,晚上接着干,这可是纯体力活呀。180斤的高粱麻包扛在肩头,从地面沿着铺板走到粮山顶头倒下。这是农村满劳力壮小伙的写照。对于刚挣六七分工分的知青来说,扛120斤的粮包都扛不了几下。
那时,平常的晚上,是一天之中最轻松、最自在的时候。白天的农活虽然很累,早工尽管岀的很早。可对于正值青春岁月的年轻人,闲暇的时间总要打发,充沛的精力需要释放。于是,晚上就想着找事去做。
想家人的隔三差五写封信,爱聊天的天南地北尽情地聊,爱打扑克牌的凑一堆甩几把,爱看书的捧着小说痴迷其中,爱喝酒的就着简单的酒菜干起了杯,爱干净的不忘洗洗涮涮缝缝补补,爱听收音机的几个频道换来换去,爱串门的走东家奔西家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早熟多情的相约到僻静处倾诉衷肠,不安分的鬼鬼祟祟到处偷鸡摸狗。
相比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知青而言,当地农民的夜生活就更加单调。晚上,更多时候是在家干点零活。然后,老的小的就早早洗洗睡下了。而爱玩耍的小伙子,这时候,与狐朋狗友变着花样在外面释放自己的激情。
最红火热闹的晚上,一是村里放电影,二是戏台有大戏,三是过年放炮仗,四是结婚闹洞房,五是队里在分红。这是生产队时期,农民一年中难得兴高采烈的几个夜晚。
不同时代的晚上,有不同时代的过法。不同时代的命运,有不同时代的悲喜。不同时代的生活,有不同时代的背景。
一个时代,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人。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能看到时代的发展,是我们的幸运。能享有时代的进步,是我们的造化。有过昨天的沧桑,更该珍惜今天的不易。有过昨天的风雨,更该感恩今天的彩虹。
最后,向曾经的知青战友们道一声:走在老年的路上,保重身体,多加珍重!
我是知青,在农村体验过。那时候还没有电灯,也没有电视机,晚上天一黑基本上都睡觉了。有时候县里来镇上放央电影,社员们大人小孩就自己带凳子在学校操场看,围得密密麻麻的。那时思想都很单纯,勤奋踏实,有电影看高兴得不得了。想起来那时真的非常开心!
你想知道什么?是想说那时候的农民穷,没有电视看,没有手机玩,没有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特别是没有坝坝舞跳,晚上是怎么打发时间的吧?
告诉你吧,在那时候的农民,非常勤劳,平时都很繁忙,不像现在的人们这样悠闲懒。如今的人,有多忙的事情都要放到一边去,把手机玩够了才去做事,连在干活时都要一边玩手机、和别人聊一下天,甚至是玩抖音,显示一下自己在辛苦干活。做事玩手机,吃饭玩手机,走路、上厕所玩手机,每天有一大半时间放在手机上。
那时的农民,天天都要忙里忙外,除了在生产队干活外,家中要忙三顿饭,孩子吃了忙上学,大人吃了忙出工,多少家务都必须在边煮饭边完成,或者是饭后与出工前去做,忙完了人吃的,还照料鸡鸭鹅猪,特别是养猪要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晚饭后,活路还不少,除要把第二天人吃的主副食材料准备好外,还要准备好猪的饲料,第二天不等天亮就起床,直接生煤炭火或用柴火煮熟就行了。
一般来说,每天晚饭在上灯时才吃,饭后一忙就是两三个小时就悬夜很晚了。在此期间,除了老年人去聊天,孩子们完成家庭作业外,年轻的男女们基本上没有多少闲空时间,即使是要去看一埸露天电影,必须是队长宣布提前收工才有时间去忙一下家务,不然要到晚上十一点左右才能入睡。
几几荒荒陪年华,忙忙碌碌度平生。我们这代农村人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别笑!
我是73年初中没毕业回乡的,那时的农村农民晚上除隔三差五开会(那时运动还没完)其余时间打小牌,听评书那时是团员的,还有基干民兵晚上有时还有活动,晚上男女谈情也有,由其夏日在树林里玩很开心。日子过的紧吧点但人精神武装很充实相信毛主席相信共产党。因此人际关系,邻里关系都不复杂办事一个纸条,邻里有事大家帮。
在生产队时期,农民的晚上,在农忙的时候大多是加班干白天没干完的农活!农闲的时候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集中学习毛主席语录和(毛选)一到四套著作,提高农民的为社会主义社会多做贡献的意识!村党支部组织广大群众批判资本主义观念,增强发扬大公无私的做法!与坏人坏事作斗争!总之,在人民公社生产队时期,农村的晚上是不会像现在这样闲来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