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三国诸葛亮想联吴抗曹,为何东吴总是使坏,破坏这层关系?

提问时间:2023-07-05 02:36关键词:三国,诸葛亮,诸葛,何东

三国诸葛亮想联吴抗曹,为何东吴总是使坏,破坏这层关系?

点赞1、平顶山市 网友:佳人如玉

联吴抗曹是刘备集团的基本战略方针,也是诸葛亮用心良苦结成的军事同盟。刘备也很看重这个同盟,但关羽、张飞却是不屑一顾,对这个同盟的维护常常是口是心非。东吴方便最有战略眼光的首推鲁肃,这一点,连周瑜都望尘莫及。对这个结盟连孙权也是疑虑重重,东吴众文武,赞成的少,反对的多,因此,执行起来阻力颇大。东吴臣僚多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顾眼前私利,看不到潜伏的危机。假曹操兵下江南成功渡江,孙权就无处立足,江南也许就会非孙氏所有了。由于吴、蜀两方的联合,打破了曹操抢占江南的美梦,使三分鼎足已成事实。这时双方的反对结盟的人物都跳出来了,先是关羽的傲慢无礼,使孙权下不来台。后来是吕蒙为建功窜掇孙权取荆州杀关羽。结果来了个夷陵之战,使得两败俱伤,大伤之气,无形中赞助了曹魏一家独大的力量。此时吴、蜀均认识到了结盟的重要性。只有结盟才能生存,才能有三分鼎立之势。

点赞2、沈阳市 网友:祭奠爱情

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联合抗曹策略,孙权集团最开始也是这一策略的参与者和维护者,但并不代表一直都会坚持和维护这个策略,而是经历了维护——破坏——再维护的发展过程,孙权和刘备集团也经历了盟友——敌人——盟友的身份变化。

曹操扫平北方之后,率军南征,这个时候,孙权手下的战略大师鲁肃、刘备手下的战略大师诸葛亮都看到了联合对抗曹操是生存的唯一出路,在强敌面前,两人共同促成了孙权和刘备两大集团的政治联盟。联盟初期,两家关系亲密,在赤壁之战中联合打败了曹操,曹操北返,周瑜率领孙权的主力部队围攻荆州的战略要地江陵城,刘备的张飞也参加了支援战斗,正是因为周瑜吸引了曹操留在荆州的主力,刘备才有机会夺取荆州南面的四个郡。周瑜拿下江陵后,刘备因为自己统治的江夏地盘太小,容不下军士和百姓,就把孙权的江陵给借了过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借荆州”事件,这一时期是孙权、刘备两家的甜蜜期。

公元214年,刘备率领主力拿下了益州,孙权眼看着自己扶持的刘备开始坐大,心里是羡慕嫉妒恨,便派鲁肃讨要荆州土地,结果吃了个闭门羹。孙权的内心深处甭提有多失落了,说好的有福共享、有难同当呢?说好的共分一杯羹呢?为此,孙权派吕蒙攻下了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三郡,远在益州的刘备立即回师荆州,准备与孙权开战。可是不久,曹操拿下了汉中,威胁到益州的存亡,刘备只好和孙权修和,以湘水为界,荆州的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归孙权,南郡、零陵、武陵归刘备,这就是著名的湘水划界。经历这一事件,孙刘联盟出现了很大的裂痕,彼此提防,互不信任,只是维持着名义的联盟。

公元215年8月,孙权趁曹操远在汉中,率领10万大军出征合肥,结果占不到半点便宜不说,还被曹操的部将张辽揍得满地找牙,得了个“孙十万”的绰号,血的教训面前,孙权转变了集团的斗争策略,淮南地域对曹操由攻势转入守势,把战略方向重点放在对荆州经营和夺取上,当然这一战略高度机密,只有孙权、吕蒙等少数人掌握,所以在对刘备留在荆州的关羽集团,又是写信恭维关羽英雄、又是为儿子求娶关羽之女,释放各种烟雾弹,意在麻痹关羽,背后窝藏着偷袭荆州的险恶用心。


机会终于来了,公元219年,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在许昌快撑不住了,准备迁都到黄河北面的邺城,曹操一生有过两次窘迫的境遇,一次是被吕布打得想投靠袁绍,另一次就是关羽的襄樊之战,这个时候曹操阵营的刘晔、司马懿阻止了曹操,使出了让孙权在关羽背后插刀的阴毒计策,这一计策正中孙权下怀,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拿下了江陵、公安,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败走麦城,跑到临沮的时候被孙权的部将潘璋斩杀。孙权单方面破坏孙刘联盟,用极不光彩的手段夺取荆州,这是一直被世人所诟病的。公元221年,刘备打着为弟报仇的旗号,尽率蜀汉精锐出征东吴,发起了夷陵之战,结果被孙权的部下陆逊用火计,烧了七百里连营,刘备损兵折将,只身逃回白帝城。夷陵之战,蜀汉输掉了国运,输掉了希望,再也无力发起对东吴的大规模战争,对东吴彻底转入了守势。不到一年,刘备去世,一直主张联吴抗曹的诸葛亮当政,力主修复和东吴的关系。而东吴孙权一方面无力吞掉蜀国,另一方面需要盟友共同对抗曹操,分担战线压力,于是两家再次修好,此后四十余年,一直到蜀汉灭亡,两家的联盟关系再也没有破裂过。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刘备没有看透集团联盟问题的本质,被孙权钻了空子,只能遗恨千古,魂断白帝城。孙权虽然夺取了荆州土地,但是手段阴险,不够光明磊落,其做法也为天下人所不齿,枉称英雄豪杰。

点赞3、岳阳市 网友:貌芳瓷脂

谢谢邀请:这就按政治纲领讲了。东吴孙权不愿意在刘备之下,那种局面都想各揽其政,谁都想霸主统领一方或全天下。无耐上苍以仁义为本,最后还是刘备锦绣末央。

点赞4、利川市 网友:一身宠爱

三国连环计,魏国老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总以兵强马壮站在天下制高点发号施令,世上唯我为大。

刘备以刘皇叔名义匡扶汉室,首当其冲要将老曹拉下马。

盘踞江东的孙权,不管是姓刘的,还是姓曹的,只要承认我江东,就可以叫阿爸。

因此,曹刘两家在汉中斗地主斗得通宵达旦,独孙权悠闲地坐船观虎斗。

孙权父兄皆是沙场打天下之人,孙坚曾是诸侯联盟军猛先锋,率先杀进京都从水井中找到传国玉玺。孙策开拓江东号称小霸王。而孙权从小游手好闲,不是大哥传位于他,他本逍遥自在的快活。

孙权继任后,只想守住江东自留地,自大都督周瑜死后,东吴从上到下都想保护江东,而决不会有逐鹿中原的战略意图。孙权甚至劝曹操直接称皇帝,只要承认江东偏据一方,当可以帝尊之。

在魏丶蜀汉相继称帝后,孙权仍在观望一段日子,六年之后感觉并无大碍后,方称吴帝。

如果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那末,孙权就是"春秋之诸侯,战国之帝王"。

点赞5、兴安盟 网友:西楼碎影

联吴抗曹是诸葛亮一贯的战略,从他和刘备初次见面,就明确的阐述了这个观点。在诸葛亮的一生中,他一直贯彻着这个政策。但是,东吴似乎并不领诸葛亮的情,而是屡屡破坏盟约,甚至发生了湘水之争和荆州之战。这一切又是怎么回事呢?

一、诸葛亮的联吴抗曹战略。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天下势力进行分析时,就指出了曹操是刘备的敌人,而东吴则是刘备团结的对象。他指出东吴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从诸葛亮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不是没有对东吴有吞并之心,只是因为东吴实力雄厚,刘备实在没有吞并它的实力才将它作为结盟的对象。

这是因为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看,曹操占有北方的大部分国土,东吴偏处江东一隅,刘备则寄居在荆州,实力相差太大。东吴和刘备想要各自独立抵抗曹操,只能落得个被曹操各个击破,自取灭亡的下场。因此,刘备和东吴联合共抗曹操是大势所趋,这是双方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诸葛亮是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的,也是身体力行地践行了这一点的。在长坂坡之战后,他亲自前往东吴,和孙权缔结了孙刘联盟,共同出兵打了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随后,他和刘备又利用与东吴的同盟关系,先是占领了荆州的江南四郡,后是向东吴借来了南郡。

这样一来,在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的战利品中,荆州所占的六个郡被刘备占据了五个。可以说,刘备和诸葛亮利用孙刘联盟占有了巨大的利益。在随后的日子里,刘备出兵益州,连续夺取了益州和上庸,使得他的事业达到了巅峰。

就算是在夷陵之战时,刘备决意出兵东吴,为关羽报仇,当时的诸葛亮依然反对与东吴交战。由于他的哥哥诸葛瑾在东吴,诸葛亮无法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是从他暧昧的态度,以及与他关系密切的赵云、黄权、秦宓的进谏,可以看出诸葛亮是反对出兵东吴的。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接受托孤的重任。在诸葛亮接管蜀汉政权后,就致力于同东吴修复外交关系。在他的努力下,蜀汉和东吴的关系逐渐缓和,并走向同盟。在孙权称帝时,诸葛亮的手下不愿意承认孙权的帝号。

诸葛亮对他们解释,东吴和蜀汉的结盟,对蜀汉意义重大。这样蜀汉和东吴就可以共同对抗曹魏,实现匡扶汉室的理想。即便是东吴不和蜀汉联合作战,双方的和平状态,也可以让蜀汉集中力量对付曹魏。因此诸葛亮力排众议,派使者去祝贺孙权登基。被诸葛亮感动的孙权也回报蜀汉,与蜀汉进行配合,一起向曹魏发动了攻势。

我们从诸葛亮的一生来看,他始终是坚持孙刘联盟战略的。在他的坚持下,蜀汉与东吴在大多数时间里,都保持着友好的同盟状态,为诸葛亮北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过,东吴在与蜀汉同盟的同时,又多次背盟,这究竟是为何呢?

二、东吴破坏盟约的原因。

这是因为国家的利益并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东吴自身的战略来看,与蜀汉同盟和与蜀汉败盟,都是出于它自身的利益需要的。与蜀汉同盟,是出于对曹魏争锋的需要。与蜀汉败盟,是出于自己安全和发展的需要。

东吴与蜀汉同盟的时候,前期是因为曹魏过于强大。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如果东吴不与刘备同盟,仅凭自己的实力是根本无法对抗曹操的。在赤壁之战后,东吴将南郡借给刘备,目的就是让刘备承担上游的防务,使得自己能够集中兵力,在淮南发动攻势。

在诸葛亮秉政之后,东吴与蜀汉结盟的主要目的还是对抗曹魏。由于东吴的长江防线过长,与曹魏的主力直接接触。在曹魏的沉重压力下,东吴不可能再同时与蜀汉为敌。在这种情况下,东吴唯一的出路只有与蜀汉缓和关系,缔结盟约,共同对抗曹魏。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同时也是为了免受灭顶之灾。

至于说东吴败盟的事件,也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赤壁之战后,东吴不顾一切的争夺长江上游的南郡。为了夺取军事重镇江陵,周瑜和敌军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争夺。这是因为只有占据了整条长江防线,东吴才算拥有一个稳固的战略态势,能够保证自己的战略安全。

在孙权借给刘备南郡的时候,就存着将来要回整个荆州的念头。在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就迫不及待地向刘备提出了索还荆州的要求。在遭到刘备的拒绝后,孙权就不惜败盟出兵夺取了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双方虽然经过议和,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分了领土,可是上游的荆州没有得到,还是让孙权寝食难安。

在此后,孙权和吕蒙进行商议,决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在出兵淮南和出兵荆州的问题上,孙权最后和吕蒙达成一致,那就是武力夺回荆州。于是他们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机会,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最终,孙权袭杀关羽,夺回荆州,达成了他全据长江的战略目标。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东吴与蜀汉是否保持盟好状态,完全取决于它自身的需求。在这一点上,东吴和诸葛亮的观点是有差异的。在利益面前,东吴可以毫不犹豫地破坏盟约,完全不顾长远的目标。正是这种在战略上的短视,使得东吴和蜀汉之间发生了多次不该发生的冲突。在这些冲突中,双方打得两败俱伤,使得曹魏渔翁得利。最终东吴和蜀汉双双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行列。

结语:

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因为曹魏的实力远强过蜀汉和东吴,只有蜀汉和东吴联合起来一起对抗曹魏,才能够保证双方的安全和发展。在诸葛亮的一生中,他的联吴抗曹的战略,让蜀汉政权得益颇多。

但是东吴的君臣中除了鲁肃,其他人都没有诸葛亮的战略眼光。他们只注重自身的利益,根本没有长远的打算。在对抗曹魏的时候,他们可以联盟蜀汉。可是为了实现他们全据长江的战略时,他们则可以立刻撕毁盟约。正是这种战略上的短视,使得蜀、吴两国深受其害,最终丢失了夺取天下的机会。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点赞6、驻马店市 网友:木瑾年华

诸葛亮和鲁肃都是“联盟抗曹”战略的提出者。

诸葛亮早在隆中时就提到了: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鲁肃则是根据荆州形势的变化提出的: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最终,在诸葛亮和鲁肃的积极运作下,孙刘之间达成协议并蒂结盟好。

但是在之后,东吴孙权却屡次不顾联盟而向刘备用兵,为何会这样呢?

其实不仅是诸葛亮和鲁肃,刘备和孙权同样知道联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们先不说其他人,就说鲁肃。

在不少人心中,鲁肃是积极联盟的主张者,也是东吴少有的战略大师,他的战略远见非一般人可以比拟。

但是我们注意看孙权第一次偷袭荆州的时候。

那是在建安二十年(215),刘备刚拿下益州后不久,孙权便派人前往讨还荆州,未果。孙权一怒之下命吕蒙率军进攻并夺取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在此次交战中,鲁肃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攻城,但他却率军万余驻扎于益阳,以防止关羽南下。

在益州的刘备得知荆州的情况后,也立即率兵五万奔赴荆州。

大战一触即发。

若不是此时曹操正在向汉中用兵,刘备害怕两面受敌而无奈做出妥协。不然的话,这一把,孙刘间可能会爆发大规模的战争。


这里就说明鲁肃也是支持向荆州用兵的。

当然,对鲁肃而言,能不打是最好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让刘备把荆州交出来。

刘备和孙权从没有放弃过对荆州的想法,甚至诸葛亮也一心惦记着荆州。

刘备亲征伐吴之前,真实的诸葛亮并没有任何劝谏。

为何不谏?

不谏的话,我们就可以理解是支持或是默认。

要知道,在君主子嗣(刘封)这种最敏感的话题上,诸葛亮都敢直言不讳。更何况是伐吴这种各抒己见的军事战略问题。

诸葛亮有话肯定是会表达出来的。

他没话说,就只能说明做为荆州政治派系领军人物的诸葛亮也是支持夺回荆州的。


刘备死后,诸葛亮放弃了荆州而转战雍凉,这不代表他就不想夺回荆州,而确实是实力不允许了。也只能被迫放弃荆州以换来和东吴重新结盟。

刘备、诸葛亮、孙权、鲁肃,他们都想联盟,也都想要荆州。

矛盾就这么产生了。


自赤壁之战后,孙权打打出了风采,也打出了自信;刘备连下荆州、益州、汉中,打出了复兴汉室的希望。

感觉剿灭曹贼只是时间问题。

那剿灭曹贼之后呢?

必定就是孙刘决战。

要想在孙刘决战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先拿下荆州。

手握荆州,待到日后战略进攻北方曹魏的时候,从荆州出兵可直取宛、洛,继而控制整个华中、华北等地。

这样,在接下来的孙刘决战中,将会取得绝对的压倒性优势。


所以,他们不是战略眼光短浅,而是战略眼光过于长远。远到连眼下的事都没做好,就想到以后怎样怎样!

总结:

孙权和刘备都是希望能够联盟抗曹的,但必须有个前提,就是自己在联盟中必须取得主导地位。否则灭了曹操之后,下一个也就轮到自己了。

所以他们要争夺荆州,荆州就是日后孙刘决战中最重要的一个筹码。

点赞7、新余市 网友:沫尛夕

这叫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向使曹操挥戈南下,旌旗蔽日,战将干员,兵锋所指,各处势力或望风而遁或附首纳降,独东吴与蜀虽历经磨难,猜嫉,但终使曹操兵船俱焚赤壁,狼狈败走泥泞小路,不是关羽念旧恩背身放过,岂不成池中之物!可见合作比各自为战好,力量大!但由于各自猜疑,分割荆州失信,为吴蜀两家相互倾轧埋下祸根,连吴诸葛忍周郎,得荊州骗鲁肃,关羽单刀赴会使东吴忍到极点,然后才有吕蒙朦船夺荆州,关羽自大走麦城而毙命,,这些全是诸葛亮用计不周之失!当然人无完人,纵使有失诸葛亮仍是三国纷争中最明亮的启明星!

点赞8、淮南市 网友:红指甲油

从小说《三国演义》中,我们看到蜀联吴抗曹的战略,在实行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赤壁大战后,蜀吴一直防备曹操兴兵报仇,因此,蜀吴联盟没有瓦解。但是并不平静。

东吴在赤壁后一直想要回荆州,被刘备诸葛亮以各种理由推诿,后来弄出了三气周瑜的故事,东吴不但没有收回荆州,反而赔了夫人,折了周瑜。

刘备进西川后,诸葛亮离开荆州,刘备委任关羽镇守,诸葛亮巧设计策,"东和东吴,北拒曹操"可保荆州无虞。不想关羽视孙权为鼠辈,说"虎女岂嫁犬子",让孙权大怒,奇袭荆州,杀了关羽。

刘备伐吴失败后,蜀吴二国都感到力量单薄,无力单独抗拒魏国的进攻,所以又把蜀吴的联盟又连了起来,直到后来被各个击破,三国归晋。

点赞9、漯河市 网友:≮魅劦≯

当初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就认清了刘备,把他当成了潜在对手,由于势力悬殊,刘备认识到了危机,所以真心联合东吴孙权以求生存发展,所以不遗余力。

东吴孙权一方,也熟悉刘备的能力,也知其用意,又担心诸葛亮的卓越战略套路,便在合作中加以防犯,又不敢拒之门外,造成魏蜀携手,就危险了。所以虽多次从中作梗,却也不敢决裂,这正是鲁肃的战略思想,随着时间推移,蜀国强大了,也对东吴多次用兵,造成诸多损失。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