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人们总能从生活中总结出一些朗朗上口的俗话。这些俗话,“洞明皆学问”,往往蕴含着很深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话的含义。
“肩挑四两为客”。
1、“肩挑四两为客”最早指的是,走街串巷的货郎,虽然做的是小本生意,但是却很受人欢迎与尊重。
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们,可能还有记忆,当时中国的零售业并不是很发达,全靠货郞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一些针头线脑、糖果零食等日常用品。
这些人靠着辛勤的劳动,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大家对货郞的热情,无异于对待自家的客人。因此,早先的时候,当货郞是一项很受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当然现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物流业的发达,甚至有了网络电商,人们有了更便捷的购物渠道,货郞也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货郎那种能顺应时代发展,为了谋生不辞辛苦,创新经营模式的做法,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肩挑四两为客”这句话还告诉人们做客的礼节。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走亲访友有很多的讲究。走亲戚的时候,要带上一点礼物,主人会把你当客人对待。
《红楼梦》当中的刘姥姥,第一次来到荣国府,还因为自己空手而来感到羞愧。
她说:“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像。”意思是,自己虽然是来走亲戚的,但是没钱买礼物,就是管家们看着也不像话。这充分说明走亲访友,不带礼物是很失礼的。
但是得了贾府的帮助以后,到了秋天,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就带来了家里新收的蔬菜瓜果,刘姥姥也觉得腰板挺直了不少,甚至跟着贾母逛了一趟大观园,还在贾府住了一夜。
3、“肩挑四两为客”说明了待客的基本礼数。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肩挑四两为客”这句话还告诉人们,即使客人带了很少的礼物来我们家做客,我们也要热情招待,笑脸相迎,而不能看人下菜碟。
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客人带的礼物少,也可能是家庭不富裕,或者来的目的就是有求于我们。我们也要像对待客人一样,以礼相待。
“帮人一日为奴”。
1、“帮人一日为奴”意思是帮别人干一天活儿,人家也会觉得你的帮助微乎其微。
因为早先时候,人们在农忙季节互相帮忙干活儿,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当时人们不会把劳动力核算成金钱。这样,帮一天工的意义有多大,根本显现不出来。而给人去帮工,最多也就是在饭食上做得好一点。
现在不一样了,农村遇到农忙季节,往往花钱找人帮工。这样谁也不欠谁的人情,倒是干脆利落得多。而且双方平等,公平交易。
2、“帮人一日为奴”也告诉我们,为别人做任何小事也要认真对待。
我们哪怕给人帮一天忙,也不要潦草对待,要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就像古代的奴隶为奴隶主服务一样。
如果你因为帮人一天,把事情给人弄砸了,等于给人家帮了倒忙,就会落下埋怨,连自己也觉得丢脸。
这其实反映了一种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在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不可草率行事。
3、“帮人一日为奴”意思是不要局限在打工者心态。
因为旧社会,有的穷人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靠给地主打工挣钱养活一家人。可是哪怕你给一个地主打过一天工,在人家眼里也是一个奴隶一样,是没有自由可言的。
而如果你走不出打工的老路,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下去了,是不会有什么大的出路的。
其实这句话现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它告诫人们,趁着年轻,不要安于现状,尤其不要养成一种打工者的心态。要在打工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提高能力,要开拓多种就业渠道,走出自己独特的创业之路。
看来,“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话,既有做客的礼节,又有做事的态度,还告诉我们待客的礼数,甚至还提醒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职业规划。
针对这句话,大家还能想到什么意思呢?请留言告诉有书君哦!"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俗话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在农村来说,是很形象的说法。平日你去别人家做客,拿礼物去了就是上门是客,空手去了就是去帮忙干活的。不过也有做生意和打零工的另外一种解释。
其实,在农村类似的说法很多,各地人的理解也不一样。你像类似的说法,“手提四两为商,帮人一日为奴”,“肩挑四两为客,做工一日为奴”等等,都在说明一个事理。
“手提四两为商”,这个很好理解,指的是过去在农村走街串巷的买卖人,小生意人和卖货郎等,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做小生意的买卖人商人,这个就比较轻松自由的很,因为自己就是老板了,想干就干,不想干就自己放假休息。
但是“做工一日为奴”,就是说给人家打工了。在以前,指的是地主或者富人家雇佣的短工或者长工,就相当于现在的打工者或者农民工吧。做工一日就是打零工吧?反正是做工一日为奴,就是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端人家饭碗,就要受人家的管理,这个就是说不爱自由,就像奴隶一样的做事。
至于题主说的老俗话“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前面的意思。可以举个例子,比如女婿姑爷去老丈母娘家,你要是担着礼物(旧时用扁担挑着礼物)去丈母娘家,就是客人,就会被以礼相待,中午说不定就有七个盘子八个碗的酒菜。空手去就不好说了,说不定还要帮忙白干一天的农活,中午累死累活的才能混上一顿饭吃。
老俗话就是那个意思,说的比较可观形象,有时候来说,是民间对习俗礼法的经验总结,看看就好,不一定说的都对。
农村俗语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是什么意思? 应该说,不得不佩服老祖宗语言的犀利,一句话把人直接分成了两个等级,一方为客一方为奴。是为客还是为奴,有天意也有人为,“客”与“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
不管客还是奴都是服务于人的,不同的是自由和非自由的区别。哪怕自己做的买卖再少,就算是摆地摊,那你也是自己的主人,别人也会称呼一声老板。记得小时候的农村很贫穷,经常有货郎和染布的染匠走街串巷,那时候没有“老板”这个称呼,大人们都称呼货郎和染匠为师傅。虽然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却也是给自己当老板,无需听从别人的差遣。
这个道理放到现在更是有了明显的区别,要想不看别人的脸色,尤其不喜欢别人限制你的自由,那就只能给自己打工,自己当老板,也就是俗语说的客。当然事情都是两方面的,如果不想自己担当责任,那就只能去“为奴”了。给别人打工,在过去被称作是扛活的,也就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你只要被人雇佣,哪怕一天,也是曾经“一日为奴”。
简单的说“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就是说不管买卖大小,只要你自己干,别人就尊称你是客,反之给别人帮工就是奴。其实不管是客还是奴,都需要付出辛苦和努力,分工不同而已。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话在农村老话中经常能够听到,也经常被一些人挂在嘴边,这句话其实把人情往来和做客之道一语道破。
“肩挑四两为客”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这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去别人家做客时不能空手而去,也是我们的传统礼仪,但是所携带的礼物也有个度。我们如此与人交往时经常会听到“怎么不把家搬来”,说的就是主人待客时嗔怪客人带的礼物过多,不过这不过是一句客气话,去别人家做客空手而去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尤其是求人办事和去人家吃饭的时候。
“肩挑四两为客”说的是去别人家做客,礼物无需拿的太多,讲究的是礼轻情意重,拿的太多可能是有求于人,或者本身就是自家亲戚并没有把自己当客人。
我们平时去别人家做客,尤其是远道而来的,本身带太重的东西就不方便,因此拿的轻便一点更能显示出自己客人的身份。
“四两”在这里是个虚数,因为我们去做客所带的礼物讲究成双成对,尤其是很多地方讲究“四样礼”,因此这里面的“四两”说的是带礼物的样数,也就是所带的礼物为双数。
“肩挑四两为客”这句老话,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为客之道,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礼尚往来也都是如此。
“帮人一日为奴”
帮助别人很少有帮人一天或几天的,而且帮助别人的时间长了,自然要受主人家的指挥,这个时候主人家是没有把你看做是来帮忙的,而是看做是自己人就是来帮着干活的。
“帮人一日为奴”,讲的也是你本身来帮助别人是不携带礼物上门的,而且来帮忙就是来干活的,心里也是有所图的。比如农村农忙时节以前互相帮工,这本身就是一个交换劳动的方式;还有就是去别人家帮工,主人肯定会好菜好饭招待的,都说“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因此去给人帮工一天其实一种变相的通过劳动获取报酬的方式,只不过这种报酬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支付的。
“帮人一日为奴”,自然要在把这天帮别人的事都要做好,农村盖房子或者地劳作,这时候的帮工都是要出大力的,这种体力付出跟“奴”差不多,因此才有这么形象的形容。
“帮人一日为奴”,还有一层意思说的就是能够去帮助别人干一天的活,那么这活是比较繁琐的,因此一定要有始有终,必须干好和干完,这个就跟主人家雇的“奴仆”干活一样,必须要完成而且要把这活当做自己家的活来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帮人帮到底”。
“帮人一日为奴”,讲的意思就是帮助别人干活时间长时,不要惜力,而且要接受受帮助的人指挥,并且要把这当做自己家的活来干,这其实讲的是一种帮助别人时的心态。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这句俗语讲究的就是为客和待客之道,以及帮助别人要实实在在的,这可以说是生活中的智慧。
有句古话: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
这句话深刻的反应了为人之道。
肩挑四两为客,意思是说,为客之道,起码也要肩挑四两作为礼物。
去别人家里作客的时候,一般都需要象征性带点礼物。礼物虽然不在于多珍贵,但是需要有。因为礼轻情意重,“肩挑四两”是为客之道。
空手去作客会让人看不起。
这句话主要也是在告诫主人家,不能嫌弃客人带的礼物轻。别人上门来,哪怕只带了很轻微的礼物,也是客人,需要以客礼相待。
帮人一日为奴,意思是说去帮人,哪怕是只帮一天,也要以奴仆的心态去做事情。否则只会帮人无功。
这句话主要是在告诫帮人者。
帮人,不同于打短工受雇于人。
如果是打短工,干一天挣一天工资,一个出钱一个出力,找个陌生人都可以干,彼此没有太多计较。
但是帮人的性质就不同了。如果不是关系很到位,主人家不会请你去帮忙。即便是主人愿意请,关系没那么到位,被请的人也不愿意去。
谁肯白帮忙?
既然去帮忙,就必须要降低身份,放下架子。因为关系好,主人不好意思多说你什么。如果你还端着架子,以客人的姿态干活,不仅活干不好,而且会帮人无功,甚至会跟主人关系搞僵。
主人如果对工作有什么要求,作为帮忙的,尽量要少提建议。否则只会产生“做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的结果。
以奴仆的心态去帮人,才会达到该有的效果。
我们老家曾经闹出过类似事件。一位村民家里失火了,周围村民们都去帮忙灭火。那个时代都是土木建筑,黄土夯实为墙,房顶用木材做成房梁,铺上木板再盖瓦。当时火已经上房了,把木料都烧坏了。
人们几下就扑灭了火,虽然房顶已经毁了,主人家还是感激不尽。
这时候村民们建议,大家人多力量大,帮主人把房顶重新盖起来。
主人连连说不用不用。
村民们以为主人是跟大家客气,一再要求要帮主人家把房子盖好。
最后主人发火了,“我这家里,我说了算…”
最后搞得不欢而散。村民们私下里都在抱怨救人无功。
不久以后,失火这家人把房子拆了,盖成了楼房。
原来这家人早就想盖楼房,但是怕露财。这次失火,正好处理了旧房子。
帮人,一定要放低心态。否则真的帮人无功。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谢谢石塘网邀请回答!
民间很多俗语,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有的虽难登大雅,却奥妙无穷;虽然看着很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很深邃;有的道理初看平淡无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丰富,才能慢慢体会个中滋味。正所谓——年少不识曲中意,再懂已是歌中人。
今天题主所说的“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也就包含这样的道理。短短两话,“客”“奴”两相晰。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俗语在民间有很多解释,基本大同小异。无论别人有何高见,如何解读?我个人而言,从表象来看第一句无非是说:
过去那些在农村走街串巷,高声吆喝的买卖人,就地摆摊,随手揽客的小生意人。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做小生意的买卖人、小商人,因为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想干就干,随心所欲。
第二句话是说:如果只是给别人帮忙,既就是生意做得再大,从理论上讲你也只是个给别人做嫁衣,并不能主宰自己生存空间的“打工者”,这就是所谓的“奴”。
显而易见,这里的“客”与“奴”带走一定的封建等级色彩,但作为俗语无可厚非,恰恰符合其语言特征。作为所阐明的道理,却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应有的意义,其中隐含着大智慧,没有职场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就以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每一个人步入社会,最初级的职业规划无非是“铁饭碗”(国企)甚至“金饭碗”(公务员)。可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深化,很多国企慢慢淹没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临二次创业的挑战。面前无非两条路——给别人打工,自己当老板。
如今想起来,为了生存可以自主选择。但我要说的是,打工只是个过渡,最终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才是王道。因为从你打工的那一刻起,你就处于了不平等的态势,从这一刻起,你就失去了话语权!但凡有这种经历的60后人,应当有深切的体会吧?
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这句俗语——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
再次感谢石塘网平台!
【温馨提示】原创不易,敬请关注,分享转发,留言交流。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
肩桃四两,指的是做小本生意,货郎就是肩挑四两银子的货,虽然是小本生意,自已当家做主,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帮人一日,帮人同样也能得到工钱,能养活自己,但是帮人是很受气的,就象做奴隶一样受气,现在打工的,的确受气。
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说,人不可无业,人当敬业乐业,意思是说,干一行爱一行。“业”就是工作,职业,人这一辈子,一方面需要通过从业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也为社会贡献力量,创造价值。
古人对于从业,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观点:“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意思是:即便是做一些走街串巷的小买卖,只要自己做老板,就可以自己说了算,这种人受人尊重,称为“客”。
反之,如果给别人帮忙,给别人打工,就要受到别人的管制和约束,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这种人只能为别人服务,被视为“奴”。
其实,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还是去体制内,是各有利弊,因人而异的。
自己创业,白手起家,也有很多成功的典范,李嘉诚,马云他们走的都是一条自由创业的道路,经过一番努力,获得了成功,缔造了自己的商业王国。
还有一些白领,他们靠自己的才华,去大公司大企业或成为国家公务员,端着铁饭碗,享受着很高的薪水,衣食无忧,也非常令人羡慕。
成龙的父亲一直告诫儿子:一定要自己干,不要给别人打工。听从父命,成龙成立自己的公司,考自己打拼,在演艺界声名鹊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的一个发小,在深圳打拼,一去就是二十多年。上些日子微信聊天,他和我说了这样一句话:前一段时间自己干,赔的不行,现在是给别人打工。我当时的理解是:自己干风险太大,给别人打工只要干好自己分内职责就行,没风险,没责任。
看来,是自己做买卖还是给别人打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做买卖,做好了可以暴富,做不好也可能倾家荡产。给别人打工,虽说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日子稳定。
无论是做自由的买卖人,还是为别人打工,都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都要不懈地奋斗,否则,最终一定是一事无成。
我是黑嫂,我来回答。
农村俗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也是一部生活宝典。当然了,由于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这些“宝典”中的一部分会过时或者失去其道理,这是因为过去人们的认知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所以导致有一些俗话带有时代的烙印和主观性,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还有一些俗话想要理解,就要明白一些过去的生活习惯,可虽然是过去的生活习惯,有可能现在没有了,但并不代表就完全没有道理,只不过这些道理是需要我们举一反三去推。
像是这句“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日为奴”,现在有些人看到这句话时会有些懵,不明白这句话讲的究竟是个啥意思,因为现代人对于肩挑和帮人的理解和过去有些不同。
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个啥意思呢?有没有道理?
黑嫂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这句话说的是个啥意思
如果想理解什么叫肩挑四两为客,首先得明白这个肩挑挑的是啥。
在过去时,农村做小生意的人不像现在,现在有的开着面包车,再不济开个三轮。在过去的时候哪里有这样的条件?想要在农村做小生意,他们是需要肩膀上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吆喝着去卖,也就是过去人们常说的“货郎”。
这些人挑的挑子并不重,因为里面不装啥值钱的东西,多是一些针头线脑、蜡烛洋火啥的,重量是没有,主要是得靠自己双腿走,这在现在听起来不可思议,有人说这得多累啊,其实不累,挑习惯后跟平时走路没有区别。
这类人虽然肩膀上挑的东西没有多重,但却方便了农村的日常生活,平时他们跑的也是熟悉的一些村子,慢慢跟村里人熟悉了,来了喝点水,甚至是吃点东西也是常见的事,村民们都淳朴,把这些人当客待,这就是肩挑四两为客的意思。
同样是在过去,“帮人”可不是简单的帮,这里的帮人是帮工的意思,什么叫帮工?就是别人家里田地种不过来,你去给人家帮工,人家是雇佣的,并不是白帮。或者是管饭,或者是适当给些钱。
不管你是帮工一天还是一年,那你就等于是被别人雇佣的人,是在人家手下讨生活,所以你必须得听人家的指挥,人家让你干啥你就得干啥,让你割麦你不能除草,让你上班你不能睡觉。
所以,不管你帮工多久,只要你下了手,那就等于是人家的工人了,自然得听人家的。
二、这句话有道理吗
假如我们仔细去看这句话,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这句话里的两件事,同样都是服务于某些人,同样都是挣某些人的钱。但受到的待遇却完全不同。
比如说挑货的货郎到了张三家里,他有可能免费吃到张三家的馒头,而且他卖货还会挣张三的钱。可是帮工的想要白吃这个馒头就有困难,尽管他同样也是挣张三的钱。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服务方式不同,需要和被需要的不同,导致了待遇不同。
卖货的货郎是被需要的,他挑的货是张三需要的,所以他可以挣张三的钱,弄不好还能白吃张三的馒头。而帮工的则不然,对于他来说,张三才是被需要的,他是在张三手里讨生活,如果他不干,还可以找别人来干。
需要和被需要之间,产生了待遇不同。
现在的农村,挑着担子卖货的货郎没有了,消失了,那种给人打长工的也不多见了。可是,并不代表这句话中的道理就消失了。
现代没有挑担没货的了,但是有开车卖货的,现代没有人长期帮工了,可是短工也经常有,举一反三的话,打工就是这类的一个变种。
所以,道理并没有消失,你如果跟对方产生的需要和被需要关系,那么就可以平等,可以互通有无。如果只是自己需要,对方被需要,那自己就会处在被动状态。
这种道理过去有,现在有,以后也并不会消失。
最后:当然了,对于俗话的理解各有不同,所解读出来的意思和道理也不会相同,这太正常了,这才是解读的正确打开方式,千篇一律的解读是极没有意思的。就这句话来说,黑嫂认为说得看似简单,但却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在其中,您认为呢?
我是黑嫂,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再见!
“肩挑四两为客,帮人一天为奴”,指过去待客之道。过去秤为十六两一市斤,八两是半斤,四两半斤都不到。你去走亲戚,即便带半斤不到东西,也视为礼物,你是客人。不能空着手。过去关中地区有一笑话,父亲看出嫁女儿,旱烟锅杆上挑两个红萝卜,算是看女之礼,亲家得好吃好喝伺候着。反之若空着手,给人干一天的活,还得不到重视,遭人白眼。得知礼,过去崇尚礼,礼尚往来,礼轻仁义重。要遵重别人,礼上周到。
当然每个地区不一样,但“周公之礼”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