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提问时间:2023-07-05 02:42关键词:赵国,上党

长平之战爆发前,赵国到底该不该接受上党地区呢?

点赞1、黄山市 网友:别耍帅

应该。理由有三。

首先,秦国和赵国已经撕破脸,长平之战前就有多次交手。赵国接不接受上党,秦国都会找借口打赵国。

其次,长平之战前,关东六国除了赵国还保存了一点实力,其余都元气大伤。面对强秦吞并韩魏的企图,赵国此时若还不出手,那要等到何时再出手?难道要等到秦国把韩魏都灭了之后再出手吗?(如果赵国在秦韩交战之初就增援韩国,它后来在长平也不会那么被动。越早介入,形势对赵国越有利)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上党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秦赵谁不管谁占有上党,谁就有战略上的优势。

这个需要详细的讲一下。

上党,即现在山西省的长治市、晋城市和临汾市的一部分。大致的位置看下图:



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出,长平之战前,秦国和赵国的势力犬牙交错,由于有上党高地的阻拦,秦军一时还威胁不到赵国的都城邯郸。但是赵国的旧都,同时也是赵国北部重镇太原却遭到了秦国的军事威胁。身处于秦赵对峙的前沿。

也就是说,长平之战前,秦国握有攻赵的主动权,赵国只能被动挨打。

这种情况下,如果被秦国拿下上党,不管是攻是守,那秦国就都握有战略主动权了。保守的打,秦军可以截断邯郸与太原之间的联系,彻底孤立北部的赵军;激进的打,秦军可以直接攻邯郸,掏赵国的心窝子。

(长平之战十年前的阏与之战,秦军其实到过上党,并以此地攻赵之阏与。当时所幸是赵括的父亲赵奢指挥的此战,赵国才打退了秦军的进攻。事后,赵国上下对上党非常的重视。)

↓秦国军攻占上党后的形势图

所以,上党对于赵国来说,是一块必须要拿下的战略要地。

韩国宣布放弃上党之前,上党是韩国的,赵国不方便拿下。但是长平之战前,上党太守已经投赵了。这种天赐良机,赵国怎么可能不占上党呢?不占那是傻子。

这里我们不妨在地图上模拟一下。如果赵国占了上党,同时在长平打败了秦国,赵国的战略形势会发生什么变化。

首先,邯郸的威胁肯定会小很多,毕竟西面有上党挡着秦军了。

其次,太原的军事压力也会小很多。这点从地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赵军在上党可以与太原赵军对秦军形成夹击之势)

第三,赵军在上党站稳脚跟后,还可以掐断秦军在黄河以北攻赵的所有路线。

这一点也要看地图才能明白。

如果赵军在上党站稳了脚跟,那么秦军就只能绕过上党攻赵。而绕过上党攻赵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条是沿着通往太原的路去打太原;二条是沿着中条山、王屋山、黄河中间的崤函通道,去打魏国,然后再从魏国迂回攻赵。

第一条路是肯定行不通的,原因在前面已经说了。上党和太原的赵军可以两面夹击,秦军如果敢走这条线,那跟送死没区别;第二条路倒是可以试试,但是危险性太大。因为崤函通道实在是太狭窄了,历史上秦国攻晋的崤之战就是在这里展开的,结果秦军被晋军打的全军覆没。

如果魏军挡住秦军的行进路线,赵军再从上党居高临下杀军,抄了秦军的后路,和魏军把秦军堵在山谷里,两面夹击。历史上第二次“崤之战”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如果让赵国在上党站稳了脚跟,不敢说秦赵之间的战略形势会有逆转,起码秦国再想攻赵就不那么容易了。既然如此,赵国为什么不拿下上党呢?



总的来说,赵占上党没有任何毛病,赵国以赌国运的形式跟秦国血拼长平也没毛病。不能因为长平之战输了,就说赵国不对,就说赵孝成王接受上党是贪心的行为。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说法。

点赞2、滕州市 网友:微笑听雨

关于长平之战的讨论已经非常充分了。无论是双方军力、政治博弈、将帅优劣等内容,已有详尽论述。那么回归到上党本身,不是政治上赵国应不应该接收的问题,而是关乎赵国是坐以待毙还是破釜沉舟的国运问题。甚至关于上党的问题,早就已经超越了韩国、赵国生死存亡的问题,中原可以是晋、三晋,甚至六晋,但事关秦国东进时,上党就变成了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一个地区了。

上党不仅仅是一个郡

关于是否应受上党郡,平原君与赵禹认为:“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那么就有这么几点需要注意一下:

  • 百万军攻一年不得一城的地方指的是哪里?

  • 大利有多大,是否足以大的过与秦为敌?
  • 赵王问策的用意。

有这么几个点之后,我们才能明白上党对于赵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首先,上党是哪里?

《释名》曰:“党,所也,在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党也。”上党是一个天然的战略高地,因此成为三晋长期以来争夺的“克什米尔”,韩赵魏三国在本国均设有上党郡,由于材料的局限,目前并无法准确界定上党郡的范围。

唐代张守节认为“秦上党郡今泽、潞、仪、沁等四州之地,兼相州之半,韩总有之。至七国时,赵得仪、沁二州之地,韩犹有潞州及泽州之半,半属赵、魏。”他的说法也有很多质疑,但大体上,我们姑且作一个宏观的了解。草图如下:

通过这个图,我们大概可以体会到上党郡守选择归赵的内在因素。从韩国拥有的这一大片区域的角度,也大致可以体会“胡服骑射”的赵国发兵百万却难得一城的尴尬之处,毕竟在西方和北方赵国开地千里。

那么第二的问题是,上党之利究竟有多大?

要回答这个问题一张图就够了。

从上图可以看到,掌握上党,就可以掌握选择进攻邯郸、大梁、新郑的主动权。于三晋而言,任何一国彻底掌握上党,就有统一三晋的资本。当然,韩国与魏国由于国力经历了长期的下降,已经不具备这种实力,换句话说只有赵国拥有拿下上党的实力,而现在这个机会就放到了眼前。于秦国而言,掌握上党,太行山的地势与秦国形势相连,上党很难再次易手,也就意味着中原已在掌中,统一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

在传统中国,坐拥中原往往同统一天下联系起来。范唯入秦献策时谈到“今夫韩、魏,中国之处而天下之枢也。王欲其霸,必亲中国以为天下枢,以威楚、赵。”《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及:“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安阳),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 ”三河、三辅与弘农郡是汉代司隶校尉的辖区,也是传统中国“王畿千里”的核心区域,掌握了中原的政权,往往也会创建一个伟大的帝国。要逐鹿中原,上党无疑是最尖利的钢刀。

第三,赵王的心思。

从赵王问策的三个人(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赵禹)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发。与赵惠文王时期“将相和”的氛围不同,赵孝成王很明白上党是一个宗庙社稷的问题,而不是几十座城池的问题,因此只有与国同戚的人才能与他推心置腹。

他同样明白,秦人300年的时间里只能在河西、河东一线不断拉锯,诸国随时可以合纵将其封锁在函谷关内。如今以上党为基础,将秦人击退进而拿下河东,秦国依然是关内的秦国。如果上党属秦,便再无将秦人赶回关中的可能,而且赵王也有同斯大林一样的忧虑“赵国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我们的身后就是邯郸。”因此,“赵国应该不应该接收上党郡”的问题,已经变成了“赵国能不接收上党郡吗?”

有鉴于此,双方在上党相持了3年,投入了100万精锐,演绎了一场旷古烁今的大战。

不得不承认在古代的战争中,地形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秦国在黄河一线收效甚微,因此秦国“东出”出的是函谷关,依托黄河东进,《史记正义》载:“秦以渭水槽粮东入河、洛,军击韩上党也。”而赵国守其地而无其民,《资治通鉴》:“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在上党坚守的赵军颇有南宋“端平入洛”的惆怅。在地利共享的时候,人民群众的小车才是取胜的关键。

公元前260年杀青,30年后秦国的国策从“东出”发散,可南、可北、可东。

点赞3、兴化市 网友:救救我吧

如果反过来问,赵国没有接收上党,秦国会不会攻打赵国,而发动长平之战?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既然秦国横竖都会攻打赵国,赵国为什么不能接收上党地区?

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赵国不接收上党地区,会发生什么呢?



如果以赵国的立场来说,不接收上党地区,似乎对赵国局势更加有利,因为接收了上党地区,过早的让赵国与秦国进行战略决战,消耗了赵国大量的有生力量,也在赵国在东方六国的合纵中,失去了支持。

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秦国已经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势力最强的国家,任何一个国家与秦国单独抗衡,都是无法取胜的,换句话说,如果要战胜秦国,东方六国必须联合,除此之外,没有希望战胜秦国。



秦国在战国晚期的统一战争中,除了表面的战争外,私下中各国还在进行激烈的合纵连横的政治手段,秦国的战略是:远交近攻。韩、赵、魏、楚四国都与秦国交界,首当其中。

公元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地区(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切断,上党郡成为韩国的一块飞地,韩国守不住上党郡,因此想将上党郡献给秦国,以向秦国割地求和。



但是韩国上党郡郡守冯亭没有听从韩王的命令,暗中把上党郡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希望利用赵国的力量来抗衡秦国,保存上党郡。

冯亭献城的目的是不愿意投靠秦国,而想利用赵国的力量来牵制秦国,是从自已的立志出发的,并不是从赵国利益考虑的,也不是从韩国利益考虑的,对于是否接收上党郡,其实赵国内部也是有不同意见的,大多数人是同意接收的,只有平阳君赵豹是反对。



接收城池容易,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十七座城池,这简直是天下掉下的馅饼,但是赵国人显然没有算清楚一笔政治帐。

秦国日益强大,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单独与秦国抗衡,是不可能成功的,赵国接收了上党郡,等于让自已成为出头鸟,接下来就会面对秦国的疯狂报复,赵国本来也与秦国交界,赵国此举是将秦国东进的路线引到自已的家门口。



而且赵国此举在政治上得不偿失,上党郡原本是韩国领土,如何处理上党郡是韩国的事情,现在赵国接收了上党,收留赵国上党郡守冯亭,明显得罪了韩国,另外赵国接收上党,等于是侵吞他国领土,旁边的魏国和楚国也会不满意,在政治上陷入孤立,所以长平之战时,没有一个国家来支援赵国。

长平之战的本质是秦、赵两国争夺韩国的领土,是一场争霸战,所以其它几国没有支援赵国,而长平之战后的邯郸保卫战不同,那是赵国生死存亡之战,与长平之战的性质是不同的,如果赵国灭亡,韩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都会感到唇亡齿寒,所以邯郸保卫战,魏国、楚国都来救援赵国。



赵国接收上党郡带来两个不利影响:一是军事上与秦国针锋相对,二是政治上陷入孤立,但却没有因为接收上党享受一丝好处,紧接着就发生了长平之战,秦国还是抢去了上党,赵国一点好处也没有得到,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赵国不接收上党郡,那么秦国就会占领上党郡,但不会针对赵国,上党是一块高地,与韩、赵、魏三国交界,秦国一旦占了上党郡,就会对韩、赵、魏三国形成切实威胁,韩、赵、魏三国就有可能在政治和军事上形成同盟,共同抵抗秦国,那么赵国就不会像接收上党郡之后与秦国直接冲突,也不会引起长平之战,让赵国实力大为受损。



虽然赵国是否接收上党郡,都不会影响秦国统一天下的形势,但是对于赵国来说,不接收上党郡显然要比接收上党郡好处多得多,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军事上分析,赵国不接收上党郡,才是正确的。

点赞4、石家庄市 网友:逆水寒

仔细回顾那段历史,秦赵之间这场精彩的庙算之争,给后人留下许多教训。

赵国要上党没有问题,但是,他要上党的姿势有问题,最终引发了悲剧。

低劣的朝议

秦国攻打韩国,韩王要割上党,但上党郡守冯亭派人联络赵国,愿意把上党转交给赵国。

赵王君臣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平阳君赵豹表示,韩国把上党转交给我们,是要嫁祸给我们,如果我们要了上党,秦国不可能傻不拉叽地给我们做嫁衣,一定干我们,我们搞不过秦国,不能要!


赵王则认为:十七座城池呀!我们打仗得打多久才能拿到呀!现在不费一兵一卒就拿到,怎么能不要?

显然,年轻的赵王和他的亲戚们讨论的焦点都是“有便宜要不要占”,这种讨论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十分幼稚的,他们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次讨论对秦赵双方的决定性意义。

如果他们了解到这个决定性意义,他们就不会处处被人占尽先机,一败涂地了。

韩上党是必争之处,能争一定要争


韩上党,位于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是韩、赵、魏交界处,地势高,居高临下。秦国据上党,可以直接威胁邯郸,也可以北上,截断赵与代、雁门、云中等北部地区的联系。

同样,对秦国来说,如果韩上党在赵国之手,秦国苦心经营的南阳将受到极大威胁,前期苦苦讨伐魏、韩的战果将十分脆弱,在关东的形势将十分危险。

因此,韩上党,对双方都十分重要,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才能争下来的问题!

秦赵必有一战,不应存侥幸心理


毫无疑问,在秦昭王时期,秦国对六国的威胁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秦国伐楚,破其都城郢;伐魏,围攻大梁。秦国的扩张已经进入到了直接威胁大国都城的阶段,而此时,秦国扩张已经到了直接与赵国周边,秦赵之间的决战不可避免!

因此,赵王君臣们仅仅讨论“要不要”的问题,这是十分幼稚的。这种幼稚,使他们做出了“要”上党的决定,却没有“争”的方略,在随后的“争”中一败涂地!

人狠话不多的秦国

赵王决定“要”上党,但仅仅是派出平原君前去接收。

秦国却是真正的“人狠话不多”。


秦国派出部分兵力攻取韩国的缑氏、蔺,威胁韩国都城郑,阻止韩国与赵联合攻秦。

随后,秦将王齕率秦军主力趁上党防御未固,间道袭击,迅速攻取了韩上党大部分地区。

争什么争?先拿下来再说!

失先手的赵国

直到秦国大军攻打上党的消息传来,赵国才派廉颇率军“救援”。


可是,廉颇还未到,上党大部分地区就丢了。

廉颇无奈,只得退守空仓岭,在长平一带准备作战。

随后发生的一系列战事,展现了秦军的全面。

当初,阙与之战时,廉颇就表示“道远路狭,难救”。廉颇对于在狭窄山路与秦军作战缺乏足够信心。毕竟,长于胡服骑射的赵军,山地作战经验,远远比不上曾在四川、湖北山区爬山涉水讨伐楚国的秦军。


阙与之战时,赵奢利用机动优势,示弱后强行军,借助突然性才能获取主动。如今,已失先手的赵军已经没有足够空间施展这样的“奇谋”了。

秦军继续“人很话不多”,直接拿下了天险空仓岭等地!

如果赵军能够守住空仓岭一带,赵军就可以以相对较少的兵力防御作战,即使收不回上党,也不会处于巨大的危机中。

可是,由于这一线的丢失,双方沿丹河对峙,战场较大,赵军必须投入大量兵力长期对峙,对经济较弱的赵国十分不利。

形势有利的赵国


在廉颇与秦国隔丹水对峙时,赵国君臣似乎才缓过神来,开始考虑外交问题了。

当时,赵国在外交上处于有利态势。

尽管秦国此时的远交近攻已经开始施展效力,但由于秦本身的威胁实在太大,赵在外交上依然处于有利地位。

当秦军一心要攻破大梁时,正是赵燕的救援才使得秦军未能如愿;在阙与之战时,秦军之所以解围而去,一方面是赵奢在战场上挫败了秦军,另一方面,也是魏国公子咎屯军安邑牵制秦军。

而赵孝成王刚即位时,秦军来犯,也是齐国来救,秦国才撤退。


此时,秦赵主力对峙,魏、楚如果积极救援,那即使赵国输掉韩上党之争,长平之败也是可以避免的。

失败的外交

由于赵国国力有限,与秦国耗下去不是办法。因此,赵国开始考虑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了。

楼昌建议,直接和秦国议和。

虞卿指出:秦国这次不破赵是不会罢休了,议和也无用。不如赠送珍宝联络魏、楚,秦国疑虑三国合纵,此时再议和才有可能成功!


可是,赵王却不采纳外交大师虞卿的建议,直接派人与秦国议和。

秦国君臣的政治智慧开始体现出了“碾压级”的优势。

他们善待赵国使臣,告诉诸侯,秦、赵已经议和了。大家该干啥干啥哈!

同时,秦国继续“人狠话不多”。送什么珍宝呀!暗中把属于韩国的垣壅许给了魏国。

魏国不救援,楚国也不敢单独承担救援了!


议和失败了!赵国耗不起了!留给赵王的选项就似乎就只有一个了:冒险进攻,一决生死!

事实上,直到最后,赵国又搞错了一个顺序:他们在赵军被围困后,才去找齐国借粮食。

如果在胜负难料时,去借粮食,齐国还真可能会借。现在,你被围困了,谁找抽借给你呢?

可以说,比起谋划严密的秦国,赵国君臣似乎走一步看一步,完全不知所措!

赵国该不该接受上党,不是一个问题。问题是:你既然要去招惹一个不好惹的人,你就要想好怎么跟人家打!

赵国,既然要招惹秦国,又没下定跟人家打的决心。怎么会不败呢?


面对诱惑,秦国决心坚定,思路清晰,这叫不失时机;

面对诱惑,赵国只看眼前,心中无数,这叫贪小失大!

愿君不贪小利,胸有成算!

点赞5、济南市 网友:夜ゞ月影

说实话,韩国这个小国家真的没什么地盘可以割让给其他国家的。上党地区这么一大块地盘,不管是秦国赵国乃至魏国,都是相当想要收入囊中的。而赵国当时是最有优势的一个国家,因为人家上党主动投怀送抱。

赵国经历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自身其实已经很强大了。

赵国为什么敢接收上党地区,主要还是因为他不怕得罪秦国。秦国经历了商鞅变法以后,国力蒸蒸日上,确实是非常强大。但是赵国也不差啊,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变了军队的作战方式和穿着,学习游牧民族在马背上作战的方式,从此赵国逐渐强盛,成为遏制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力量。

当时能够跟秦国抗衡的,其实也就剩下了赵国和楚国。楚国被白起打怕了以后,暂时是不敢跟秦国叫板了,而魏国在魏惠王的完美统治之下,逐渐走向了没落,被秦军摁在地上打都没脾气了,所以赵国这个时候成为了秦国最大的对手。而且赵孝成王甚至认为,自己压根就不惧怕秦国,毕竟他手里有一帮著名猛将,包括廉颇赵括李牧在内。

上党地区是一块相当大的肥肉,为什么不占领呢?

在战国时期,领地跟百姓是诸侯国最看重的资源。有了领地就会有相当多的百姓,有了百姓才会有赋税和军队,所以所有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无非就是为了领地在做斗争。现在赵国不费一兵一卒,白白得到了整个上党地区,这是多么大的一个便宜,为什么不去占便宜呢?要知道赵国周围能占便宜的国家并不多,所以赵国自然是不会那么大度地拒绝了。

要我说,任何人白得了这块地盘,都会欣然接受,上党地区包括了几十座城池,还有上万老百姓,这可都是天然的资源。赵国不可能拱手让给秦国,既然赵国有心要跟秦国争夺天下,那他自然会在资源上寸步不让,这也才对得起强大起来的赵国。

上党地区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一旦丢失,三晋都会有危险。

上党地区之所以被割让给秦国,是因为韩国遭到秦国重创,已经没办法跟秦国抗衡了。所以这个时候才会选择割让土地来求和,而上党地区夹在三晋中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因为上党距离三晋国都的距离都太近了,尤其是赵国,自认为新崛起的强国,是绝对不容许卧榻之下有如此大的威胁。所以赵国必须要将这块战略要地夺回来。

将来如果有机会,赵国也是希望可以一统天下的,而上党地区就是一块跳板,可以帮助赵国夺取韩国和魏国的大片领土甚至是都城。有如此雄心壮志的赵国,怎么可能会轻而易举地放过这块地盘呢?当时的秦国已经非常强大,就算是出于自保,其实三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让出上党地区。韩国割让上党地区,其实就是在三晋大地上埋下了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雷。

赵国唯一的错误,是错误地估计了秦国对上党地区的重视。

我们从赵国接手上党地区以后的表现可以看得出,其实赵国已经充分做好跟秦军大战的打算。即使打一仗,能够得到这么一大块地盘,那也是值得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赵国发现事情有些变法,因为秦国不断向长平地区增兵,这让赵孝成王心里非常担心,因为他压根就没想到,秦国对这块地盘是志在必得。

本来双方只有零散一些人马,后来越来越多,秦军多了,赵军自然也要增多,以至于赵国派了25万大军驻扎前线,与秦军对峙。到了这个时候其实两国之间就不是在斗武力了,而是在比拼国家的资本,看谁能够熬到最后。

赵国与秦国在长平地区对峙了足足三年时间,所消耗的粮草不计其数。赵国压根就吃不消这么消耗下去,早晚会被消耗亡国。所以赵国将守将廉颇给撤了下来,换上了年轻的赵括,又给了他二十万人马,前去与秦军决战。

赵王本来想一口气把秦军给打服气了,结果没想到秦军的斗志非常昂扬,他们甚至倾国而出,但凡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参与到了战斗之中。所以赵国打不赢这一仗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了,秦国也损失不小。

总结:所以我认为,赵国应该拿上党地区。

不得不说赵国在于秦国对峙的时候,其实上党地区的赋税也起到了很大作用,这是可以肯定的。赵国拿下这个地区并不亏,后期如果40万大军没有被坑杀的话,其实秦国和赵国是半斤八两的局面,谁都没办法在这件事上讨到好处。所以我觉得从战略角度来看,赵国拿下上党地区是完全正确的做法。

点赞6、常德市 网友:腥风血雨

上党之变是长平之战的导火索,赵孝成王曾经专门组织大臣进行过一次讨论,正反双方意见分别以平阳君赵豹、平原君赵胜的看法为代表。赵豹反对受地,理由是“圣人甚祸无故之利”,并认为韩国此举是为了嫁祸赵国;平原君则认为,以前发兵百万、经年累月也未必能夺得一座城,如今坐收十七城,“此大利,不可失也”。赵孝成王最终采纳了赵胜的意见,还任命其作为特使来到上党接收土地,封冯亭为华阳君,并对当地百姓和官吏进行奖励。这也激怒了秦国,上党之变的次年(公元前261年),秦军攻取了韩国的堠氏,第三年(公元前260年)由左庶长王龁直取上党,赵国也任命廉颇为统帅,长平之战由此打响。

对于赵国接收上党这块土地的这项举动,太史公颇有微词,称平原君未睹大体、“利令智昏”(这也是这个成语的由来),因听信冯亭邪说招致了长平之祸。其实,太史公在这件事上的眼界实在不高。首先,冯亭并不是见利忘义的小人,他谢绝了赵国的封君,《汉书.冯奉世列传》还记载,他最终在长平之战牺牲,可以说他是用生命洗刷了自己“卖国求荣”的嫌疑。而平原君赵胜固然才干平庸,但把长平失利的后果都算在他一个人头上,同样不公平。

根本原因则是,赵国和秦国的决战不可避免,既然早晚要大打一场,还不如索性在开打之前获得这块战略要地,从而为自身确立优势。所以,接收上党并不是赵国的失策。真正致命之处在于,长平之战开打后,赵王君臣的一系列错误决策抵消了这些优势,他们并没有想清,自己到底要一场什么样的战争。

点赞7、贵阳市 网友:夏七言。

赵国要回答的:不是该不该接收上党郡的问题,而是要搞清楚为什么接收、怎么接收,以及接收之后怎么准备战争的问题。

因为,赵国必须得接收上党。甚至,即便秦国占据上党,赵国也要赶紧出兵把上党给抢过来。

1.上党这地方,实在是太重要了

居太行山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也。

上党,是山西东南部的一块战略高地,是天然的要塞。在这里驻兵,攻则乘高而下;守则门户赵地。

得上党可望得中原。

上党控扼太行山,向北可以直接威胁山西太原,向东则可剑指河北邯郸,向南就是韩魏中原腹地,向西越过黄河就是关中。所以,上党是战略上的军事要地。

就是这里穷得一地鸡毛,赵国都得把它拿下来。而之所以一直没拿下上党,就是因为要维护与韩国的关系。

韩魏,以一己之力,为山东诸国抵挡着秦战国。尤其是弱韩,申不害变法被魏国折腾得只剩下半条命了。

这时候,赵国作壁上观、不帮忙,也就罢了。它还怎么好意思去抢人家韩国的土地。历史上当然也没少过龃龉,但秦国正式做强后,赵国就真得不该这么干了。惹毛了韩国,不用秦国打,直接把上党郡送给秦国,然后玩个祸水北引,赵国就会更难受。

2.赵国君臣就没弄明白为啥要接收上党郡

上党太守冯亭举上党十七城和全部百姓,投降赵国。这个时候,赵国君臣是什么反应呢?

赵孝成王问平阳君赵豹,赵豹的意见是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冯亭这个人就没安什么好心,他是要把祸水引向赵国,所以不能接收上党郡。

但是,天上掉下了这么个大馅饼,赵孝成王又舍不得。所以,又去问了平原君赵胜等人。

赵胜这伙人的答复则是:往年发动百万大军、经年累月,也不见得拿下一座城池。现在上党十七城就在眼前,有便宜不占、天理难容。

这就是赵国君臣的智商,纯粹的利益出发来思考上党郡。

而秦国呢?

早就制定了远交近攻的大战略,这次就是要拿下上党郡,然后一个一个地收拾中原诸侯。这关系到秦国的大事业。

而赵国还在把上党郡定义为一个利益问题,就看到了十七个城池。所以,对于上党郡,秦赵两大战国,差得不止是眼光还有决心。秦人就是打死也要拿下上党,拿下了上党还要收拾赵国;而赵国却在计算着拿下上党能值多少钱,赚这么多钱、秦国会不会不开心。

3.赵国应该怎么接收上党以及接收上党后该怎么应对

赵国,犹豫要不要接收不接收上党郡。

这个时候,是秦战国、赵战国以及韩战国,三家在斗地主。

所以,赵国最明智的方法就是与韩国合伙斗秦国,甚至就算保家卫国、帮着韩国守住上党郡,也要把韩国拉过来。目的就是不能让秦国占据上党,因为后果太可怕。

同时,战国是七雄,不是就秦赵韩三家斗地主。

所以,赵国还是有机会施展纵横捭阖之术的。如果外交手腕真得允许,就得把齐国、魏国都拉过来,借这个机会一起去收拾秦国。

接收上党郡,赵国就得考虑接收的策略,不能就想着自己一口独吞了上党郡。

你赵国占这么大的便宜,秦国最不满意,但是其他战国就满意吗?

东方霸主齐国,自然会羡慕嫉妒恨。背后的燕国,也会很不开心。甚至,韩国和魏国也不满意这种局面。

既然你赵国一口吞了上党郡,那其他几大战国当然就看热闹不嫌事打了:叫你贪,秦国揍死赵国、给我死命地揍。

所以,赵国一点吃相都不顾的接收上党郡,就是犯了众怒。

接收之后,赵国仍然没有做好打大战的准备。长平之战打响,先是廉颇主动进攻,以为示强一下,就能吓退秦军,然后踏踏实实地吞下上党郡。

但是,秦国决心太大、秦军彪悍十足,大军集结完毕后就是死缠烂打,直接把老将廉颇的骄傲给打没了。廉颇只能学乌龟,龟缩起来、不打了。

而赵国呢?也慌了神,一面斥责廉颇真没用,一面竟出使秦国要和谈。战略上没准备、战术上也没定力。这就是赵国的骚操作。

而秦国呢?和谈可以,咱们好好谈。同时,秦国却加速向长平输送精锐部队和粮草辎重。狼子野心的秦国,是铁了心的要跟赵国干一仗。

而秦国之所以答应和谈,一是为了麻痹战国,兵不厌诈,一边谈笑风生、一边暗练武功,就是要干死你;二是为了防止合纵,因为这个时候赵国就是在单方面的跟秦国和谈,还没向其他战国求援。

为什么赵国不求援?一个是赵国确实很能打,整个关东六国里,现在也就赵国能跟秦国掰掰手腕。另一个是赵国太贪,吃相太难看,不想让其他国家掺和进来,分他的利益。

所以,当秦国露出獠牙的时候,赵国就彻底慌了心神。长平之战,已经势在必行,而赵国也就只能等着惨败了。

也就是说,赵国在接收上党郡后,根本就没想好怎么应付接下来的局势。甚至,秦赵两军交战、廉颇被打得龟缩不出,他还没有向其他战国派出求援使者。

总结:赵国当然要接收上党郡,因为上党是战略要地、因为上党是赵国门户,还因为不能让秦国太强。但是,赵国必须得想好为什么接收上党郡,也必须想好怎么接收,还要想好接收之后该怎么应付局势。但是,在这些问题上,赵国君臣却被猪油蒙了眼,看到的只有利益而没有形势。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