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乌鸦?
北京城有两个乌鸦特别多的地方,一个是故宫,另一个。。。咱们文末时再告诉大家。
故宫里的乌鸦特别多,尤其是冬天,无论哪个宫殿顶上都会停着几只。黑压压的一大片,而且再加上它们略带悲惨的叫声,真真把故宫渲染成的更加阴森恐怖!
为什么一直被人们视为不详鸟,死亡鸟的乌鸦会如此多的出现在故宫呢?
因为这是它们的家,它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
额。。。难道这是故宫有意养着的?
“乌鸦的传奇人生”
乌鸦,因为长得黑,叫声略凄厉,外加爱吃动物的尸体,历来被人们视作不详鸟。可在满族人看来,这鸟特别吉祥,是神鸟。
为啥呢?
因为曾经帮助过满族人呗。
在清代的《满洲实录》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这爱新觉罗氏的祖先布库里雍顺有一个后代叫凡察,当年他被叛军追杀,结果因为乌鸦落在其身上,让叛军误以为没人而躲过一劫。因此,从这以后,爱新觉罗氏就有了祭祀乌鸦的传统,以感谢其救命之恩。
额。。。这个故事好像在哪里听过呢?!
对,当年努尔哈赤被敌军追杀,跑的走投无路时也是传说天上降下一群乌鸦将他包围,让敌人误以为没人而逃过一劫。
还有呢,当年皇太极被敌军追杀,也是传说被乌鸦围着,让敌人误以为没人而逃过一劫。
这么看,爱新觉罗家几个重要NB的人全都是乌鸦救的啊,乌鸦还真喜欢他们家的人,就爱围着他们,难道因为长得帅?
反正不管咋样,在清朝时,没有人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假性,皇帝说的嘛,肯定都对。因此,爱新觉罗家的人为了感谢乌鸦的救命之恩,特别规定,皇宫里不准杀乌鸦!而且还要“善待”它们?
具体咋善待呢?
就是在皇宫里立一杆子(名索伦杆),这杆子顶端放一圆盘,盘子里放上杂肉碎等食物供乌鸦来啄食,俗名——养着它们!
据史料记载,沈阳故宫的清宁宫内就立有这样的索伦杆,皇太极在沈阳城东也设堂子,每年春节和重大节日,他都要亲率皇室成员及王公大臣谒堂子祭神、立杆祭天。定都北京后又在长安左门之东建堂子,在坤宁宫设神堂,立神杆。
所以,有专门人供养,不用到处找吃的,而且地位还尊贵,住皇帝的皇宫,你是乌鸦你愿意来故宫住吗?当然愿意!
“乌鸦,我们爱!”
乌鸦在满族人心目中是神鸟,关于它到底救没救过皇帝咱们不讨论,反正每个当皇帝的都会给自己编造点神话身世。但在满族的信仰中,乌鸦是山林的守护神,有乌鸦的保护,进山狩猎的人可以安然无恙。同时,乌鸦爱吃动物尸体,满族是渔猎的民族,当打不到猎物时,跟着乌鸦也能获取到食物(虽然是死尸,但也是肉啊!),因此就更加崇拜乌鸦。
所以,故宫里曾经养乌鸦除了有“救皇帝要报恩”的心态外,还有一点——这是满族人根深蒂固的一种动物崇拜。
当然啦,有很多野史会说是因为故宫阴气重才会吸引了这么多乌鸦,额。。。这个观点,小伙伴们自己斟酌吧。
最后,小君在最开始时说过,北京城除故宫外,还有一个地方乌鸦也特别多!哪里呢?
北师大!因为小君就是这里毕业的,想当年,一到冬天,只要是有树的地方都会站满乌鸦,而且。。。稍不注意,就会被乌鸦那白色的便便落到,真是洗都洗不掉!
(北师大教学楼前被乌鸦粪便袭击的车)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体验体验哦。不过,后果自负!
现在,人们都把乌鸦视为不吉利的象征。但其实在宋代及以前,乌鸦被汉族人称为神鸦、孝鸟,并没有认为它不吉利,这从古人的大量诗文里就能看出。从元朝开始,乌鸦才成为凄凉、穷困、接近死亡的象征。
而到了清朝乌鸦却又被尊崇起来。据说是因为满族某代祖先樊察,在被仇人追杀的途中躲在灌木丛里,有很多乌鸦飞来落在灌木上面。仇人追到这里,认为乌鸦下面肯定没人,所以就没有搜查,让樊察逃过一劫。大难不死的樊察回去之后,告诫子孙,不许射杀乌鸦,而且只要以后有自己吃的就不能让乌鸦挨饿。后来努尔哈赤的名声更大,所以这故事的主人公久转移到了努尔哈赤身上。此后历代清帝遵从祖训,就在故宫中饲养乌鸦,以此报答乌鸦的恩德。
清朝灭亡后,故宫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鬼城,相传每到晚上就能看见死去宫女的鬼影伴随着成片的乌鸦一起出现在故宫,比如92宫女事件,鬼影会不会出现我们不知道,但是故宫中成片的乌鸦却是真实存在的,这些代表不详的乌鸦为什么会聚集在故宫呢?
乌鸦因为吃尸体被大多数人视为死亡之鸟,但是也正因为乌鸦食腐这一特点,让它成为了满族人心中的神鸟,因为传说皇太极,努尔哈赤,等等很多满族的大人物,都在被追杀时装过死,而装死时身边都出现过大量的乌鸦,这一现象让追兵觉得他们只是一具普通的尸体,从而逃过一劫。为了报答乌鸦的恩情,爱新觉罗的子孙在故宫里设置了很多索伦杆,也就是专门用来给乌鸦投食的一种杆子,里面放的都是乌鸦爱吃的东西,久而久之故宫就成了乌鸦的聚集地,但是清朝都灭亡了,索伦杆早就荒废了,这些乌鸦为什么还是喜欢聚集在故宫呢?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现在的乌鸦一般只有冬天的晚上才会大规模的聚集在故宫,而白天一般都会分散到郊区觅食,就像我们白天外出上班晚上下班回家一样,这种诡异的现象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受到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郊区的温度要比市中心低很多,位于市中心的故宫是全北京室外温度最高的,而故宫中大量的树木和古老建筑也给乌鸦避冬创造了条件,所以乌鸦聚集在故宫其实跟闹鬼无关,只是因为在冬天谁都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在北京乌鸦聚集的地方有6个,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故宫,尤其是冬季,上万只乌鸦在故宫的建筑物上栖息。乌鸦在我国因为“啄食尸体”被认为是“死亡之鸟”、“不祥之鸟”,如今的故宫一到夜里空空荡荡,加上上万只乌鸦不时发出的叫声,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那么,乌鸦为何会选择在故宫栖息呢?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聊一下这个问题。
故宫的乌鸦
北京是我国乌鸦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人们喜欢称这些乌鸦为北京乌鸦,但其实在乌鸦的生物学分类中,没有一种乌鸦的学名叫北京乌鸦。其实北京乌鸦是三种乌鸦的统称,它们是:寒鸦、大嘴乌鸦以及小嘴乌鸦。
其中,寒鸦也称达乌里寒鸦,它是一种广泛地分布于欧亚大陆上的乌鸦,在我国寒鸦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以及新疆地区,偶见于云南、四川。寒鸦的体型相对较小,平均体长在30厘米左右,它的羽毛非常有特点,全身以黑白色的羽毛为主,其中白色羽毛从后颈向前向下一直延伸到腹部。
大嘴乌鸦是我国最常见的乌鸦之一,也是鸦科下体型较大的一种乌鸦,成年的大嘴乌鸦体长平均在53厘米左右,比大多数的猛禽都要大,它的羽毛主要以黑色为主,除了头、颈部的羽毛外,其他羽毛在阳光下能发出蓝紫色的金属光泽。
大嘴乌鸦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内都有分布,它们属于杂食性动物,以植物的种子以及小型脊椎动物,甚至是昆虫为食,相比较其他的乌鸦,大嘴乌鸦的喙显得比较粗壮,而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小嘴乌鸦与大嘴乌鸦比较相似,只是小嘴乌鸦的体型更小一些,平均体长在45厘米左右,而且小嘴乌鸦的喙要更尖细一些,而且末端略微的向下弯曲。从分布上看,小嘴乌鸦与大嘴乌鸦几乎是一致的,食性也是杂食性。
这三种乌鸦组成了数量接近10万只的北京乌鸦,它们在冬季主要集群在故宫、王府井、公主坟、天坛、奥利匹克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北师大这6个主要的地区。相信在北京这些地区附近生活的小伙伴对这些乌鸦并不陌生,有时候在一些马路旁边停车,一晚上车可能就被乌鸦粪便给“糊住”了。
故宫为何会成为乌鸦的聚集地?
在我国有两种名声比较差的鸟,一种是猫头鹰,一种就是乌鸦了,其中猫头鹰是因为昼伏夜出的习性以及人们对它的误解(比如猫头鹰吐毛球,猫头鹰笑是在招魂等等,这个笔者曾经辟谣过,感兴趣的可以去翻阅一下),而乌鸦则是因为全身黑色的羽毛(事实上天下的乌鸦并非一般黑,比如上面的寒鸦就是黑白配色的)以及它们吃尸体的习性,所以乌鸦也被以前的人们认为是“不祥之鸟”。
由于对乌鸦的这种认知的影响,人们对故宫成为乌鸦的聚集地开始了种种的猜测,但其实,乌鸦喜欢在故宫栖息,无非有两个原因:故宫以前就是乌鸦聚集的地方以及故宫有乌鸦需要的东西。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两个具体的原因。
第一:故宫以前是乌鸦的聚集地?
这就属于历史的问题了,因为故宫始建于明朝,1420年建成,到如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而这些乌鸦们世世代代的也在此至少生活了几百年了,这一点可以从清代的一些文献记载中找到答案,在清朝,乌鸦被皇族视为“神鸦”,这一方面与满族人对乌鸦的崇拜有关,一方面与“乌鸦救祖”的故事有关,传说清太祖努尔哈赤被明兵追击,无路可逃时,努尔哈赤躲进一条沟壑之中,没想到一群乌鸦落在了努尔哈赤身上,遮挡住了他,也帮他躲过了追杀。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清朝的皇族对乌鸦非常的友好,甚至还专门在“索伦杆”(祭天用的)的顶部凹槽内放入碎肉、谷物供乌鸦进食,这种主动示好的方式,让原本就处于乌鸦自然分布区的故宫地区的乌鸦大量的再次聚集。
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上面三种乌鸦本身就有一个共有的习性:喜欢栖息在前森林和城市,也就是说,如果此地以前是它们的野生栖息环境,那么即使建造成了城市,它们也会再次栖息,不会迁走。
北京其他5个乌鸦聚集地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以公主坟为例,这里之所以聚集了大量的乌鸦,是因为公主坟以前是没有什么建筑的,反而有很多高大的乔木适合乌鸦栖息,并且这里以前属于野生环境,这非常符合乌鸦对栖息地的选择标准,再加上乌鸦有留地的习性,所以就有了乌鸦聚集了。
并非网上传言,这里有很多尸体可以供乌鸦啄食,毕竟公主坟是公主的陵墓,这里可不是随意抛尸的地方。
第二:故宫有乌鸦需要的东西
故宫如今是个景点,这里显然是没有乌鸦的食物的,但是乌鸦需要的东西不一定是食物,也可能是住所。首先,乌鸦是昼出夜伏的鸟类,它们晚上一般栖息在高大的乔木上,但是,在城市里,想要找到一个无人打扰,还有高大乔木的地方是非常难的。
而故宫晚上的安静满足了乌鸦对栖息地的要求,虽然故宫中没有什么高大的乔木,但是高大的建筑物同样代替了乔木,可以让乌鸦落脚休息。当然,这只是一个浅显的因素。
乌鸦在故宫聚集主要发生在冬季,这其实与热岛效应有很大的关系。热岛效应简单地说就是城市气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的一个气候现象,导致热岛效应的因素很多,比如空调、柏油马路、汽车等等。
乌鸦冬季去到故宫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故宫在热岛效应的偏中心位置,在冬季这里的气温明显要高于北京城四周,白天乌鸦们去城市周边地区觅食,到了晚上回到这里休息。
总结
故宫的乌鸦集群大多数时候都被冠以封建迷信的说法,但其实,了解了乌鸦的习性以及热岛效应,它们的行为就变得好理解了。
虽然乌鸦被人们看作是一种“不祥之鸟”,但其实它们是自然界中最聪明的鸟类之一,而且它们食腐的习性也没有什么好诟病的,因为如果没有食腐动物,自然界中死亡的动物尸体就没有动物清理了,到时候地下水污染、传播疾病都是于我们不利的,所以,乌鸦对我们来说,即便算不上益鸟,也绝对不是什么害鸟,我们应该正确的看待它们。
冬天游故宫的朋友们会发现,快到傍晚故宫关门时,成百上千只乌鸦会在故宫上空盘旋,它们时而落在参天古树上,时而齐刷刷站在宫檐上,加上略带悲惨的叫声,把夜色中空旷寂静的故宫渲染得相当阴森恐怖!
那么,故宫为什么有这么多乌鸦呢?原来乌鸦跟满族的祖先和清朝的缔造者渊源很深。
在清代的《满洲实录》里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爱新觉罗氏的祖先有一个后代叫凡察,当年他被叛军追杀,结果因为乌鸦落在其身上,让叛军误以为没人而躲过一劫。因此,从这以后,爱新觉罗氏就有了祭祀乌鸦的传统,以感谢其救命之恩。
也有这样的传说。
努尔哈赤被明朝大将李成梁追杀,李成梁就下令纵火焚烧荒草地,想以此计把努尔哈赤逼出来。当时努尔哈赤连累带呛昏倒于荒草地,当烈火快要烧到努尔哈赤的时候,一直在努尔哈赤身边的黄狗情急之中跳入一个水坑把自己浑身沾满水,然后再跑到努尔哈赤身上打滚扑灭火焰,黄狗就这样一趟一趟来回灭火几十次,努尔哈赤身上的火最终被扑灭,然而黄狗却累死了。
李成梁对烧焦的草地进行地毯式搜索。这时一群乌鸦又落在努尔哈赤身上,李成梁以为乌鸦正在吃努尔哈赤的尸体,于是鸣金收兵走了。
当努尔哈赤醒来时,发现身边死去的黄狗和成群的乌鸦,才明白了这一切。努尔哈赤当即对天发誓:一生不吃狗肉,不打乌鸦。
就这样努尔哈赤在危难绝境中逃了出来,后来成为大清王朝的缔造者。
从此,乌鸦被满族认为是神鸟。从历史的事实来看,乌鸦具有很高的地位。
清朝时期,故宫三大殿前东侧有一个石墩子,中间带窟窿的,插上一根高约2丈有余的木杆子,杆顶上是一个方形锡斗。此杆汉语解释是“祖宗杆”。杆子不可随便触摸,甚至杆子被太阳投的影子都不可触及。按照清朝宫里的规矩,每天都要往锡斗中放满肉专人喂乌鸦,所以乌鸦就在故宫里繁衍下来了。
后来清朝灭亡,按理说没人投喂乌鸦,但故宫还是乌鸦成群,这又是为什么呢?
通过观察人们发现,一般只有冬天的晚上才会有大规模的乌鸦聚集在故宫。这种诡异的现象是因为城市的热岛效应,使得郊区的温度比城市低得多。
故宫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温度最高,而且故宫中大量的建筑和古老的树木,又是乌鸦栖息的好地方,所以乌鸦会选择白天到郊区觅食,晚上到故宫来避寒。
原来,故宫之所以有那么多乌鸦,只是因为在冬天,它们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虽然乌鸦曾救过努尔哈赤的性命是传说故事,但乌鸦是满族心目中的“神鸟”。
传说努尔哈赤和明军作战时,曾被乌鸦所救,具体是否属实已无法考证。
在清朝,乌鸦被奉为“神鸟”。满族有一习俗,每当大寒和小寒之间,因为天气寒冷,乌鸦找不到食物,人们都会将碎米和碎肉放在院中的索伦杆上的锡斗内,以喂养乌鸦。在故宫多有索伦杆,此外,人们还会专门圈出地来喂养乌鸦。所以,故宫中多乌鸦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了故宫,北京的公主坟,崇文门,北师大东门也是乌鸦的聚集地,由于这些地方存在很多古代的坟墓,因此有人将此解释为乌鸦聚集的原因,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民间视乌鸦为不详之鸟,但满族视乌鸦为神鸟,严禁杀害,专门保护,故宫就是乌鸦的一大栖息地,这跟满族的“神祗崇拜”和“乌鸦救祖”的传说有关。
一、满清“乌鸦救祖”(努尔哈赤、皇太极被乌鸦救命)的传说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曾被明军追杀,情况危急之下,卧倒在一条沟里隐蔽,但这里根本藏不住人,突然一群乌鸦纷纷飞来落在他的身上,盖了个严严实实,才幸免于难,后来的清太宗皇太极也有过类似被乌鸦解救的经历。
有鉴于此,皇太极下令不许伤害乌鸦,还专门在沈阳故宫设立“索伦杆”(满族祭天用的“神杆”,高一丈有余,顶部有一容器,放置肉碎谷物),给乌鸦管吃管喝。顺治入关后又在北京故宫设立“索伦杆”,还告戒子孙,俺爷爷和俺爹都是乌鸦救的,你们都不许射杀乌鸦,有自己吃的就不能让乌鸦挨饿,于是皇帝们谨遵祖训,把乌鸦列为重点保护动物。
二、关于满族早期神祗崇拜的故事
实际上,满族对于乌鸦“乌鸦救祖”的崇拜要早的多。中国乃至世界上许多民族在古时都曾崇拜自然界的动物,乌鸦也是其中之一。中国的上古神话有“三足神乌”为王母取食,将乌鸦称为“神乌”、“金乌”用来指代太阳,还盛行鸦卜习俗,即乌鸦可以预测未来。
对乌鸦的崇拜,跟人类生产方式有关。狩猎时期,乌鸦吃腐食的特征能够帮助人类找到动物尸体,获得食物;后来生产方式转为农耕,人类不再需要借助乌鸦来寻找食物,此时乌鸦爱偷吃粮食的习性开始遭到厌恶,成为报丧的信号和死亡的象征。
满族从远祖直到明末,狩猎习惯未曾变化,因此他们对乌鸦的原始崇拜仍然存在,加上后来“乌鸦救祖”的传说,更强化了满族对乌鸦的祭祀与崇拜,使得这一信仰一直传承下来。
乌鸦饱暖思淫欲,吃得好睡得香,更有精力交配,繁衍的子孙越来越多,形成了庞大的家族,人类活动较少的太庙和社稷坛逐渐成了它们固定的栖息地。
上世纪60年代下半叶,故宫被长期关闭,很快成为乌鸦新的栖息地,它们早晨成群结队地从故宫一带起飞,奔向西山和田野里觅食,傍晚时又集体呜泱呜泱地飞回来,降落在紫禁城和太庙、社稷坛。这便是故宫乌鸦的全部来历了。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作者:金满楼
其实紫禁城一带乌鸦多并不稀奇,也并不是现在才有。
比如在民国闻人马超俊即在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异事:
1925年,孙中山先生从协和医院移入铁狮子胡同行馆(离故宫不远)后,行馆屋脊乌鸦千百成群,啼声彻耳。自3月9日起,群鸦飞集更众,日达数万只,密布天空,俨成张盖。
3月11日,梁启超前来问疾,孰料进门后群鸦猛扑梁氏,争啄其项,梁举手狂挥,状极狼狈。守门卫士见状急忙枪击一鸦坠地,而群鸦飞集益多,行馆全为遮黑,不见天日。
(出处:《马超俊、傅秉常口述自传》,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56页。)
当然,紫禁城一带乌鸦众多,可能和清朝满人的传说与习俗有一定关系。如《郎潜纪闻二笔》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努儿哈赤击败叶赫哈达部后,其他九部害怕其坐大而分三路来征伐努儿哈赤。
努儿哈赤得知后,派部下武理堪前往侦察,后者从东路走了一百多里路后,在翻过一道岭时看到很多乌鸦前面鼓噪,武理堪往回走了一下,乌鸦就立刻散了。
等到武理堪继续前进时,乌鸦便“哑哑”地叫着飞扑到面前,让他无法前进。大惊之余,武理堪回去告诉努儿哈赤,后者派人再次侦察,发现这路果然埋有伏兵,十分凶险。
由此,努尔哈赤便将乌鸦定为本族神鸟,不得伤害。
此外,还有说努尔哈赤在被李成梁追剿时,有一次躲在草丛里,李命用火焚烧,所幸乌鸦蔽身,这才逃过一难。事后,努尔哈赤命族人永远祭祀神鸦。
由此,满人及其紫禁城往往将一些碎肉放在索伦杆上的锡斗内,乌鸦闻到后就会前来就食,由此形成了喂养的习惯,乌鸦经常盘旋于紫禁城也就不奇怪了。
当然,也有人说,满人的所谓“索伦杆”也被称为“祖宗杆”,是用来祭祀先祖的,放上碎肉等食物也就是一般的祭品。
但是,因为吸引了众多的乌鸦前来就食,由此才衍生出“乌鸦是满人的神鸟”的说法,但其实未必是真实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紫禁城一带为何会吸引众多的乌鸦,也可能会这一带人烟稀少而树木众多有关,毕竟,这一带没人敢动刀动枪,相对要安全一些。
再如,现在的北师大也是以乌鸦众多出名的,而北师大之前是辅仁大学,在之前则是恭亲王府。
总之,故宫一带乌鸦众多,可能有多重因素,未必和“神鸟”传说有关。
故宫里之所以会云集着许多乌鸦,这和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有关,为什么这样说呢?
(故宫多乌鸦)
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王朝,满族人信奉萨满教,在萨满教的神谕中,乌鸦是黑色的报警鸟,据说有它在,就能保佑日夜平安。
除了信仰外,满族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乌鸦聚集的地方,往往能找到食物,这也是他们对乌鸦充满感情的原因之一。
既然是神鸟,又是崇拜的对象,当然就会有许多传说。
(乌鸦救主)
最有名的要数“乌鸦救主”的故事。
说得是少年努尔哈赤在明将李成梁的府上当差。李成梁对他也不错,可有一天李成梁接到皇帝的“密旨”,说夜观天象,有紫微星下凡,东北有天子之象,命他赶紧灭掉此人。
李成梁天天到处寻找“紫微星”,可是人海茫茫,看来看去,谁都没有“天子之象”,就在他愁眉不展的时候,突然发现努尔哈赤脚上有七颗红痦子,于是不动声色,决定第二天将努尔哈赤拘押进京。
当天晚上,李成梁因为终于找到了“天子之象”很得意,就跟爱妾说了这事,并告诉爱妾明天一早就将努尔哈赤拘押送往京城。
爱妾一向很喜欢努尔哈赤,待李成梁睡熟后,就赶紧让努尔哈赤快逃。
努尔哈赤知道事情危急,连忙从城墙的狗洞钻出去逃跑。
不久,李成梁就发现他逃跑了,于是派人赶紧追。
两条腿当然跑不过四条腿的骏马,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努尔哈赤只得躲进路边一座破庙里。
当明军骑马经过破庙时,看到破庙上歇满了乌鸦,认为努尔哈赤若是躲在此处,必定会惊飞乌鸦,现在乌鸦丝毫没有受惊吓的样子,只能说明努尔哈赤并没有进庙,于是又策前扬鞭,往前追去。
就这样,努尔哈赤躲过一劫,靠着他父亲留下的13副盔甲起兵,最终建立了后金王朝,这也是清朝的前身。
(皇太极版乌鸦救主)
当然,关于乌鸦与先祖的传说还有许多,比如乌鸦也曾救过皇太极。正因为先祖得过乌鸦的救助,自先祖开始就以非常感激的心理设索伦杆豢养乌鸦,而后世则因为乌鸦救了先祖对它们感激不尽,再加上乌鸦作为神鸟能保平安的原因,皇室曾派专人负责在索伦杆上添置食物,喂养乌鸦,这也是为何在前期的沈阳故宫还是后期的北京紫禁城,都会出现许多乌鸦的原因。
由于清朝皇室一直对乌鸦充满满都是感激和崇拜,所以每年都会不定时在索伦杆上放上大量的食物,再加上他们将乌鸦视为神鸟,从不伤害它们,这自然引得乌鸦越聚越多。
(喂食乌鸦的索伦杆)
清朝有200多年的历史,想一想,由于有吃有喝,再加上不受伤害,乌鸦到哪里找这么合适的生存环境呢?
后来改朝换代,时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尽管没有人喂乌鸦了,但故宫由于被做为重点保护文物,里面没有再住人,而乌鸦正喜欢安静,所以它们继续在故宫里生存了下来,说来说去,它们历经沧桑,只怕在它们心里,一直觉得它们才是故宫的原住民。
谢邀。
故宫从清代开始,满族统治者把乌鸦视为神鸟,在故宫进行喂养,并且进行保护是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故宫是乌鸦的栖息之地就不难理解了,所以乌鸦是故宫的土著动物,有着悠久的历史。
“乌鸦头上过,天灾必有祸”,人们普遍认为乌鸦代表着不祥,就好像它与喜鹊“反其道而行之”,从小就见过农村的长辈拿石头将枝头的乌鸦赶飞,嘴里还厉声喊道:“去,去,……”
现在很多人认为乌鸦很不吉利,不仅仅是因为它凄惨的叫声,而是它“不讲卫生”,无意之中可能被乌鸦的粪便砸到。
小学课本讲“乌鸦喝水”的故事,虽是寓言故事,但也间接反映了乌鸦是一种灵性之鸟。
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常识传说。唐代以后,才有了乌鸦主凶兆的说法,“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
清朝流传着一个传说,这也为间接为我们佐证了故宫里为什么有那么多乌鸦。
相传努尔哈赤战败,在被追兵堵截到走投无路时,看见旁边有一个大洞,他急中生智钻了进去,一大群乌鸦落在了洞旁边,为他筑起了一道“保护伞”。追兵到此,怀疑努尔哈赤藏身洞中,但转念一想,有这么多乌鸦都没飞走,他应该不会藏于此,追兵撤走,努尔哈赤得救。为了感谢乌鸦救命之恩,满族和清朝廷将乌鸦尊奉为神鸟,并且在坤宁宫院子里建造了“满洲神杆”基座,上面有木斗,可以放一些粮食和水,供乌鸦食用,长此以往,对乌鸦世代保护并且祭祀,所以乌鸦的数量便越来越多。
不光是因为乌鸦“救”了努尔哈赤,“救”了清朝,满族才把它列为神鸟。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很多地方都尊崇乌鸦。在东北区域就有“扬肉撒酒,以祭乌鸦”的传统;在西南区域的“悬棺”和“天葬”习俗也与乌鸦是神鸟有关;在中原地区,道教宗祠将乌鸦列为“灵鸦”,并且有“乌鸦接食”的风景;在古希腊神话中也有关于乌鸦被列为神鸟的传说。
总之,乌鸦虽然形象不佳,也“不讲卫生”,但在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中,人们还不是特别排斥它。
最后以一首胡适的白话诗《老鸦》来结束,以此表达对“神鸟”的尊崇:
我大清早起
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
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
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欢喜
天寒风紧,无枝可依
整日飞去飞来,又寒又饥
我不能带着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
不能叫人家系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
【精彩原创,敬请关注,欢迎交流,转发点赞】
许多到故宫游玩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每天一到下午四五点,临近故宫关门时,故宫上空的乌鸦就会变得非常多,它们成群结队的停留在屋檐上,发出嘎嘎的声音。
那么为何故宫有那么多乌鸦呢?当然了,还有猫。猫可以理解为捉老鼠,防止老鼠们到处打洞,乌鸦呢?
据说故宫的乌鸦来源有三。
一个是乌鸦是满族的神鸟。据说早先满族入关,和明军多有几个大战,满族官兵在战场上会用“装死”这一套,待敌军靠近,再突然复生奇袭。据说装死的时候,会引来许多乌鸦盘旋驻足头上,误导明军。结果明军屡屡上当。因而乌鸦也被满族鼎礼崇拜,称之为神鸟。
二个是顺治帝从东北入关后,据说在故宫内也树立起了许多竖杆,也是为了延续满族对乌鸦的精神传统。这些竖杆又叫做“索伦杆”,祭祀时会在杆顶放一些猪下水,来喂养乌鸦。久而久之,故宫的乌鸦也越来越多,大家形成了来故宫“吃饭的习惯”。
三个是到了现代,据说也和北京气候有关。故宫地处北京中央,白天故宫温度升高,热岛效应,在这里繁衍了数百年的乌鸦,白天嫌故宫热,就会去郊区进食。到了傍晚,故宫温度下降了,这些乌鸦又会飞回故宫休憩。
不管怎么说,乌鸦的叫声,已经成了紫禁城夕阳的重要一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