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卫生巾,女子在生理期是如何做到防漏的?
谢邀。其实古代没有卫生巾的时候,女性多半都用月事布解决生理期的问题。这种月事布的话最初都是用木棍表面缠绕一些粗布,然后月性就夹在两腿之间,以防止废血流出来。然后每次到一定程度了之后,就把布拆下来,换洗循环再继续使用。
这种办法广泛适用于平民百姓,不仅不卫生,还有点妨碍走路。但没办法它最经济最实惠。难怪古时候的女性这么容易得病,年纪轻轻的就病入膏肓了。在这样的卫生条件下,提高了妇科病的机率。
但是一些富贵人家的女眷就比较讲究。她们用丝绸缝制类似内裤的东西。每次用完可能就不要或是适用的次数短,相对普通百姓来说,更卫生,更方便。可大部分普通女子,还是没有这个条件的。
随着时间推移,女性开始使用粗棉布缝制多层月事布,类似现在的卫生巾,这也是卫生巾最早的雏形。用完之后就地掩埋,不再继续使用。再后来,就发明了草木灰和棉混合而成的草纸。草纸类似于建国时期用的便纸,虽然是纸但还是很粗糙,还是很容易得病。
到了现代就有了卫生巾了。不得不说这个发明真的很好,不仅经济实惠,又能保证卫生安全。比古代女性幸福得多了。作为女性,真心要感谢妇女伟大的智慧,让我们过上了舒适卫生的生活。
被誉为“二十世纪影响人类十大发明之一”的卫生巾如今已是女性在生理期必备的日常用品。但大家或许并不清楚,世界上第一只卫生巾的诞生之日距今只有短短的百年历史。那么在遥远而又漫长的古代,女性在生理期是如何应付令人惊喜参半的“大姨妈”的呢?
月事布
古代女性身边有两条“布”至关重要,一条是“裹脚布”,另一条便是“月事布”。古人在发明布匹和丝绸之后,用一根长布条折叠起来,叫做“月事布”。
女性到生理期便用“月事布”裹住下体,但“月事布”用过之后可不能像现如今的卫生巾一样随手丢弃,而是要洗净之后重新晾晒,以备下次使用。
这样做不仅不太卫生,而且清洗起来也是件麻烦事,更重要的是“月事布”的吸附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古人又想了个更好的办法。
卫生带
将布条缝制成条状口袋并装入草木灰,口袋的两端用粗线连接起来,拴在腰间,做成类似卫生带的形状。此举大大增强了吸附效果,而且还能栓在腰间,不容易位移,使用效果要比“月事布”便利很多。但它仍有弊端,那就是用过之后需将草木灰倒掉,清洗干净后重新装入吸附物。
现代卫生巾的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一名在法国服役的美国女护士用绷带和医用棉布做出了最早的抛弃式卫生巾。这种卫生巾的发明大大方便了女性应付生理期的难题,被誉为“二十世经影响人类的十大发明之一”。
1921年,世界上第一片抛弃式卫生巾“高洁丝”诞生于美国金佰利公司,此后又发明了“自粘式背胶卫生巾”并沿用至今。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代有,只是比较简陋罢了!
虽然姨妈巾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发明了,而且进入中国的时间也比较早。彻底的在中国普及,其实也是近几十年来的事情。那么古人又是如何处理姨妈的呢?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没有非常明确的史料记载,所以我们只能大胆推测。第一点是来的量不多,可能这一点只有女性朋友会深有体会。
比如说在来大姨妈的前一段时间,突然间生了重病。可能大姨妈会推迟很长时间,就算是不推迟,也只会有非常非常少的量。这是身体发出的预警,需要及时治疗。
而在原始时代生活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很有可能来的姨妈数量并不多,因此处理起来就容易得多。只需要在来姨妈的时候,简单的擦拭一下就好了。
到了奴隶社会时期,文明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开始学会用各种材料缝制衣服,也会用各种东西垫着。不过有这种意识的还比较少,绝大部分都是任凭他流。
到了封建社会时期,随着丝织品的产生,以及羞耻观的进步。开始用布条缝制口袋,在口袋里面放上草木灰。口袋两头都会有细绳,这样绑在腰上,就是最简易的姨妈巾了。
但是这种并不是一次性使用,每天都要把里面的草木灰倒出来,然后清洗一下口袋,换用另外一条。由于古代认为流血意味着不好的兆头,所以基本上女性都不会把它晒在外面。
只能通过阴干的方法,如果比较着急的情况下,也会选择用火烤干。有的人家里比较穷,一辈子可能只会用两条,上面缝缝补补再接着用。
有钱人家完全没必要,他们家里面装的也不是草木灰,而是棉花。当然由于棉花的吸水性不好,所以有钱人家也会使用草木灰。后来随着造纸术的发展,有一些人开始使用比较粗糙的纸。
但是也仅限于一些有钱人,如此一来就可以很大的减轻负担。毕竟口袋里面装了很轻薄的纸总比很多灰方便的多。
由于这种东西属于女性比较私密的物品,所以说在集市上根本买不到,一般到胭脂铺才可以买到。当然绝大部分的时候,还是女性自己制作。尤其是一些手比较巧的女子,还会在上面绣一些花纹。
另外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古代人比较热衷于黑色和蓝色布条的姨妈巾。当然开始使用有颜色的姨妈巾,还是比较靠后的,毕竟刚开始的染色技术并不发达。至于一些皇室,一般使用的都是黄色。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古代宣传不到位。再加上迷信思想,很多女性第一次来初潮的时候,都以为患了重病。有的女子为了不让家人知道,甚至会用棉花堵住,因此造成严重的妇科疾病。
正是因为这种方式的不卫生,造成古代很多女性都有非常严重的妇科疾病。再加上一些男性,并不懂得如何爱护女性。每次女性来姨妈的时候,都避之不及,唯恐沾染上什么污秽。
甚至到了清朝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很多太平军和列强作战的时候,使用过姨妈巾战术。他们找来女性的月经带,上面还沾有明显的血污,扔到列强的长枪大炮上,以此希望这些武器失灵。
这个问题可以去问问“陈妈妈”或者“陈姥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词在明清戏曲小说中不断的出现。汤显祖的《牡丹亭》,冯梦龙的《双雄记》都有用“巾儿”做陈妈妈”的记载。所谓的“巾儿”就是丝绸绸缎,这样的意思。在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中也有抽开妆盒,在第二层就放着“陈妈妈”。这说明在我国古代,妇女们就有准备了丝绸做的“陈妈妈”来预防月事。
在月事的记载,在我国古典医经《黄帝内经》中就有出现。《史记》中也有后宫嫔妃如遇到月事,以朱红画在面上来避过皇帝临幸,而且在古代女子落红为不详征兆,即使是夫妻双方也要避讳的。
最早以前没有纸也没有丝织技术,女子就只能用兽皮,草木简单解决。到了后来出现了用草木灰以丝绸,布子包裹,这样来应对月事。或许这就是“活性炭”吸附作用最早的使用方式之一。后来女子们渐渐通过用布为自己做了卫生带,也就是第一段所提到的“陈妈妈”,可以系在腰间,也叫“月经带”,这个用法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
在世界各地方法大同小异,埃及方法与现在卫生巾最为接近是软化过的草叶。希腊则用布抱着木头。到了20世纪前中期,一个疼爱妻子的美国人发明了用布包裹棉纤维的软垫成为最早的卫生巾。
文/红雨说历史
现代卫生巾的广告铺天盖地,让我们了解到它们舒适、透气、防侧漏,从广告上美女们的表情来看,穿上卫生巾甚至比不穿都舒服。
自古,人们就发现了女性月经的规律,因此取名做“月事”或“月信”。当时人们甚至认为女人月事乃不祥、不洁的表现。为了清除这种不祥、不洁之物,也为了在月事期间行动方便,人们就发明了“卫生巾”。
当然,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高聚合物”是啥,虽然与现代卫生巾的性能相去甚远,但也能起到防漏的效果。当时的“卫生巾”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名字,叫“陈妈妈”。
在名曲《牡丹亭》中,杜丽娘请陈最良看病,侍婢说"做的按月通经的陈妈妈",这个"陈妈妈"就是当时对“卫生巾”的委婉称呼。
虽然没有高聚合物,但人们还是利用起了各种吸水性强的物质。人们常用柔软的布料缝制出一个可以系在腰间的布袋,布袋中填充布条、草木灰、干草、棉花等吸水材料。档次高点的用丝绸制成,内填价格昂贵的宣纸,增强吸水效果。为什么会叫"陈妈妈"呢。其实本意是陈旧的抹布,人们有时会称抹布为“抹抹”,久而久之就变成了“陈妈妈”。
就算是材料普通的“陈妈妈”也是反复使用的,每次使用完都要清洗干净并在隐蔽的地方晾干。甚至有些“陈妈妈”是姥姥传给妈妈、妈妈传给女儿的传家宝,一用就是好几年。
好在现在的女同胞们不用再使用姥姥、妈妈使用过的“陈妈妈”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这种事情在古代并不是太严重的事情。
这是因为,古代妇女和今天不同。
古代妇女基本没有避孕措施,而且嫁人很早。
很多时代,女孩十三四岁,也就是刚有了月经就嫁人了。
一般嫁人以后,一二年内就会怀孕。
因没有避孕手段,妇女基本始终都在怀孕和生育。
有时候上一个孩子还在哺乳期,妇女就又怀孕了。
这种生育基本要到妇女自然绝经为止。
所以,古代妇女的经期其实很短。
现代女性在可生育年龄阶段中,平均有450次月经,3000多天,8年左右的时间。
但古代就不同了,很多女人只有50次而已。
所以,这个问题也就不是太大问题。
古代中国女性,乡下完全不讲究的不提,相对条件好一点的,会用月经带。
月经带不是单纯的布袋,里面还是中空的,一般会放一些草木灰之类吸水的东西。
这可以看做是卫生巾的雏形。
这玩意第一不卫生,第二用处有限,也就是略胜于无吧。
所以古代妇女妇科病很多,而医生又清一色是男人,所以基本没有妇科医生。
很多妇女因此早逝,也算是很悲惨了。
而建国后,我国妇女也长时间使用草纸之类。
比如当年女兵进入部队,会多发一点津贴,叫做卫生费,就是买这些东西的。
不过,乡下妇女则没有这种待遇。
改革开放前,很多乡下连吃饭都困难,哪里顾得上卫生用品,擦屁股也不用卫生纸的。
一个老人回忆:擦屁股可以使用胡圾,但是月经就有问题。那个时候的妇女月经来后,一般都是使用旧棉花旧衣服做成碎棉布作成棉垫,用过之后再洗乾净,重复使用。这也是从古代一直沿用下来的方法。
这种情况直到1982年,才稍微有所好转。
北京造纸十一厂从日本瑞光株式会社引进了第一条卫生巾生产线,这时候的“粘贴型卫生巾”已经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