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小明王是天下义军共主,陈友谅、张士诚他们跟小明王有什么微妙的关系吗?
元末红巾军很像太平天国。小明王韩林儿类似于幼天王洪天贵福,他有一个当教主的老爸韩山童,可惜韩山童不像后来的洪秀全那般有福气,起义都还没开始,他就被元军俘虏并斩杀了。
韩山童之死,对白莲教的打击很大,毕竟他是教主嘛。所以当刘福通起义后,第一时间就找到了韩林儿,让他接韩山童的班,担任白莲教教主,继续招揽人心。
从相互利用的角度来说,韩林儿和刘福通都离不开对方。刘福通需要靠韩林儿收买白莲教徒的人心,而韩林儿也需要刘福通把他好吃和喝的供起来。如果他离开了刘福通,连活下去都不可能。
这里就要说到朱元璋了。由于白莲教和元朝政权都是草台班子,管理非常稀松。所以当刘福通起义后,不管是趁机起义的各路红巾军,还是以勤王匡复为名的拥元各部,到后来都成了半独立的割据势力。而朱元璋当时就属于这些割据势力之一。
他和刘福通都属于北方红巾军系统,共同拥戴小明王韩林儿。除了朱、刘二人外,还有诸如郭子兴、毛贵、关先生、破头潘、李武和崔德等人,也都是北方红巾军,一同拥护小明王韩林儿。
起义之初,朱元璋的实力非常弱,北方红巾军挑头的是刘福通。他以韩林儿为号召,在安徽亳州建号称帝。国号宋,年号龙凤,对外称明王。这个政权就是韩宋,也叫龙凤政权。(据一些学者的研究,韩林儿原本称明王,“小”字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故意给他加上的)
后来,刘福通攻占原北宋国都汴梁,韩宋政权迁都于此,大封诸臣。朱元璋属于受韩林儿册封的诸侯之一,受封吴国公,江南行中书省平章。至于刘福通,他给自己授予的封号是枢密使兼丞相。毫无疑问,当时刘福通是韩宋政权的主力,甚至可以说是反元的主力,而朱元璋则是他名义上的属下。
韩宋政权到了后期,内部出现了山头。最大的山头自然是刘福通,他在河南,安徽一代搞割据;势力稍弱一点的是毛贵,他在山东一代搞割据;势力再弱一些的是关先生,他在辽东一代搞割据。另外还有很多势力,分别在各地搞割据。
总之就是,这些人各打各的,又毫无目的的发动了龙凤北伐,被元军揍得很惨,实力被大大削弱。
当刘福通等人的势力被削弱后,一直窝在江南闷声发大财的朱元璋就变成了北方红巾军的老大。(刘福通在北方替朱元璋挡枪,朱元璋面临的元军实力很弱)
谁拳头硬,谁就有发言权。朱元璋此时实力最强,他自然就不再愿意屈身于小明王韩林儿的名下。不过韩林儿毕竟还有号召力,因而当时朱元璋也就继续打小明王的旗号。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张士诚派部将吕珍偷袭刘福通,把刘福通团团包围在了一个叫安丰的小城。朱元璋听说刘福通被围,在等了一段时间后(故意让张士诚和刘福通打得两败俱伤),才派兵去救。
插一句,张士诚是“盐军”,他不属于红巾军系统。
最后刘福通战死,他的集团被团灭,韩林儿变成了孤家寡人,被朱元璋救出后,接到了滁州宗阳宫,变成了朱元璋的傀儡。(也有一种说法是刘福通没有战死,跟韩林儿一起被朱元璋救了)
韩林儿变成朱元璋的傀儡后,朱元璋也要好吃好喝的供着他。因为当时朱元璋需要韩林儿的号召力对付一个劲敌——陈友谅。
陈友谅和朱元璋一样,都是红巾军出身,并且也都是小人物逆袭,从小喽啰成长为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但陈友谅和朱元璋不一样的是,他属于南方红巾军系统,跟朱元璋的北方红巾军不是一路的。
南方红巾军的教主叫彭莹玉,民间都叫他彭和尚(中国弥勒佛的原型)。
元末农民起义之前,韩山童、刘福通以白莲教为基础,在北方招兵买马。他们在北方收买人心的口号是“明王转世”;彭莹玉也同样以白莲教为基础,在南方招兵买马,但他在南方的宣传口号是“弥勒降生”。
由于北方红巾军更有祆教,也就是拜火教的特点。而南方红巾军更偏向佛教。因此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南北红巾军先后起义后,这两股力量从一开始就看对方不顺眼,把对方视为敌人。
南方红巾军就不细说了。总之就是,最先挑头的大佬全部被消灭,最开始只是小喽啰的陈友谅变成了大佬。(南方红巾军还有一支势力在明玉珍的率领下脱离陈友谅,在四川建国)
1363年,也就是韩林儿沦为朱元璋傀儡的同一年。南北红巾军的扛把子,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决战。
这一战的规模之大,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极其罕见的。可以说是奠定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江山的决定性战役。最终,陈友谅的铁索连环巨舰大船被朱元璋用火烧的办法击破。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中,身重流矢而亡。(这场战役是《三国演义》当中,周瑜火烧赤壁的原型)
第二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大军兵临武昌城下。陈友谅次子陈理出城投降。朱元璋大度的赦免了他,并把他送到遥远的朝鲜半岛,交给高丽王监视。
至此,南方红巾军主力被团灭,朱元璋一统了整个红巾军系统。
统一红巾军后,朱元璋开始向东扩张,重点攻击张士诚那个盐贩子。
1365年,徐达大概用了一年左右时间,基本将张士诚占据的江北他的根据地高邮,以及朱元璋的老家濠州等地,全部收复。
第二年,也就是1366年,朱元璋向张士诚发起总攻。大战持续了一年左右,打到1367年的七月,张士诚被朱元璋消灭。
就在朱元璋向张士诚总攻期间,他派廖永忠迎接韩林儿从亳州返回南京应天府。韩林儿的船队途径瓜洲时,船体漏水,韩林儿沉入江中被淹死。此事众说纷纭,但是否是朱元璋所策划的,至今未有确切的定论。
总的来说,韩林儿一开始就是个傀儡。他只是个小孩子,仗着他父亲韩山童在北方白莲教徒中的号召力,刘福通才立他为皇帝。当刘福通势力被消灭后,韩林儿就是变成了一个光杆司令,当傀儡是很正常的。而当陈友谅为代表的南方红巾军也被消灭后,他其实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要说韩林儿是朱元璋的傀儡就有点太冤枉朱元璋了,首先,韩林儿没有资助过朱元璋一丝一毫,而相反,朱元璋却在他最危难的时刻救了他一命,要是没有朱元璋,恐怕韩林儿的脑袋早就被元军割下来挂在墙头示众了。
韩林儿如何当的皇帝?
韩林儿之所以能够在元末的乱世中成为义军的最高领袖,其实真的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他的父亲韩山童其实是明王政权的名义创始人。
在元朝末年,由于蒙古人的残酷统治加上连年的大灾,各种亡国之兆已经显露无疑。白莲教教徒韩山童与好友刘福通认为在此乱世之中,如果能够打出“恢复宋朝”的旗号,必然会得到天下人的响应。于是他们又效仿起了一千多年前陈胜吴广曾使用过的伎俩——散播谶语,蛊惑人心。
他们在黄河岸边偷偷埋藏一个石人,并且四处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谶语。等到元朝强征民夫疏通黄河河道之时,真的在淤泥里挖出了这个石人。于是韩山童自称乃是宋徽宗第八代玄孙,聚集了大批民众,准备伺机谋反。
可由于叛徒的出卖,还没开始就迅速被元廷抓获,韩山童被俘就义,而刘福通则跑了出来,成功率领部队打下一片根据地,此时天下有了出头鸟,各地纷纷爆发叛乱,刘福通四处寻找韩山童的后人,在今天的亳州找到了韩林儿,于是拥立他做了皇帝,自己则是总览大权,要说傀儡,也是刘福通把韩林儿当成了傀儡。
朱元璋对韩林儿有救命之恩
不得不说,朱元璋手下的谋臣要比刘福通高明的多,“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短短九字让朱元璋避免成为元廷的打击主力目标。而刘福通这一边,虽然天下义军名义上都尊他为领袖,但也不过是个空壳子,后来元朝调集重兵最终将刘福通和韩林儿团团围住。
就在此时,向来不把朱元璋当回事的他们也终于向朱元璋开了口,请求他火速增援安丰。而朱元璋认为韩林儿乃是义军的首领,如果被元军消灭,那无疑会使“反元”事业跌到谷底。
在安排好了后方的军务之后,朱元璋亲自率领部队驰援安丰,不过此时刘福通已经战死,朱元璋驱逐元军后,将孤身一人的韩林儿接到了滁州,此时的韩林儿的家底几乎全被打光,要是没有朱元璋,别说到滁州当皇帝,恐怕早就被元军剁成肉酱了。
韩林儿的神秘死亡
被接到滁州的韩林儿,依然被朱元璋尊为领袖,但此时的他无一兵一卒,朱元璋的部队全是自己真刀实枪一步步打出来的,所以他连个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是寄人篱下。
不过后来朱元璋剿灭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也慢慢发现韩林儿是一个累赘了,这一点他不好明说,但他的部下却心知肚明。
后来朱元璋准备派廖永忠将韩林儿接到南京,事情就是这么巧合,韩林儿的龙舟在划到长江江心的时候突然漏水,韩林儿连同龙舟一起葬身在江底。
关于韩林儿的死亡,让朱元璋陷入到了舆论的漩涡,毕竟韩林儿的死,他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当然,我们不排除朱元璋授意部下让韩林儿无论如何不能到南京。
但是,作为当时即将称帝的朱元璋来说,韩林儿就是他最大的障碍,只要稍微有点智商的人都能看得出来。也许是廖永忠等人故意想向朱元璋邀功而策划了此次谋杀,做了主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以此来提高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不论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为,韩林儿在朱元璋手里实在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他应该庆幸死在了长江,要不然,等到明朝开国,他还不知会有怎样更悲惨的结局呢。
我是亮仔,欢迎大家讨论留言,关注亮仔学史,共同探讨历史的那些事儿!
小明王干了十年的皇帝,靠的是作为韩山童的儿子,可韩山童在起义军早期就死了,之后十来年的南征北战,基本上都是刘福通在主持大局,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小明王在刘福通手里,日子也未必有多好过。
据记载,刘福通时期,刘福通就已经“为丞相,加太保,事权一归福通”,“林儿……无大志……听命福通,徒拥虚名”,至于在这个小朝廷里,刘福通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官员任免乃至生杀予夺,刘福通一句话就能做到,韩林儿自登基之日起,就是一个汉献帝的角色。
不管小明王落在谁手里,他都只是个傀儡罢了,即使是刘福通手下的军队,也未必忠诚于他,毕竟,小明王除了一个名义上的名分,其他一无所有。
小明王在那深宫之中,享受着丰厚的物质生活的时候,可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命丧长江的结局。
2000多年的皇帝时代已经充分证明,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宁可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老百姓苟活于世,也不可为了虚名去沽名钓誉,一旦被人利用,尤其是被掌握了军队的人利用,那自己的命运已经由不得自己掌握了,而一旦这份价值即将用尽,那么接下来从人间消失就是一个大概率的事件,是总要发生的,这些事件唯一的区别是史书上怎么粉饰而已。
刘福通死后,小明王原来手下那些名义上的军队也早就在多年的消耗中殆尽,朱元璋就顺势把龙凤皇帝安排在了滁州做皇,而此时的小明王早已没什么军队了。
后来几年,朱元璋继续打着韩宋皇帝的旗号南征北战,在灭掉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整个南方都处于朱元璋的统治下,从某种角度来说,小明王这个旗号对于朱元璋已经毫无意义了,反而有点碍事了。
于是,在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的情况下,朱元璋命部将缪永忠去滁州迎接小明王来南京继续做皇帝。
结果,那么大的船,偏偏就漏水了,皇帝就这么沉入了江底。
放在正常的朝代,碰上这种事情,缪永忠可是得抄家灭族的重大罪过。
可偏偏,后来大明朝建立论功行赏,缪永忠捅了这么大篓子,还混了个侯爵,成了国家的高级官员。
当然,缪永忠后来也没逃过“无法善终”的命运,和许多开国功臣一样,遭到了朱元璋的无情诛杀。
综合来说,小明王的命运只不过是延续了“失去利用价值的皇帝”的命运,历史上,除了汉献帝姑且得以善终,后世的末代皇帝们、被权臣武将操控的皇帝们,在命运的最终时期,大都失去价值之后无奈惨死,
南朝的萧衍在废掉了齐朝皇帝后,本来也没打算要杀了废帝,后来大臣们就劝说“不可慕虚名而受实祸”,萧衍一听很有道理,就杀掉了前朝皇帝。
这就开创了一个很恶劣的先例,这使得改朝换代的成本变得更加血腥、昂贵,而萧衍建立的梁朝在50多年后灭亡时,他的子孙也同样被取代者陈霸先杀了个精光。
小明王韩林儿是整个大宋政权的皇帝,也绝不是什么朱元璋的傀儡,朱元璋当上吴王之后,名义上还要尊小明王为主公,他害死小明王,还是指使廖永忠采用凿船溺水的卑劣手段。
小明王韩林儿,父亲韩山童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强征15万民夫修筑黄河堤坝,韩山童联合刘福通,编造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同时提前在河道中埋一石人,挖出后上书“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段话与民谣不谋而合,因此人心浮动,韩山童与刘福通遂乘机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韩山童又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高举灭元兴宋大旗,结果起义还未壮大,韩山童却遭当地县令围剿逮捕,不久即被杀害,韩林儿与母亲下落不明。
韩山童的死,对刚刚兴起的红巾军震动很大。刘福通一边四处攻城略地,一面派人寻找韩林儿。终于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在砀山夹河找到了韩林儿,并把他迎到亳州,在亳州拥立为帝,号小明王,建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小明王韩林儿就这样慎重成为了元末最大一股农民起义力量红巾军名义上的共主。
从一个平民摇身一变成为皇帝的韩林儿毫无执政经验,因此任命了杜遵道、盛文郁为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政事,刘六为枢密院事。五人同掌龙凤政权国事,不久,刘福通派人杀害受到小明王宠信并掌握的杜遵道,自己独揽大权,自称丞相,加太保。不久,刘福通中太康大败于元军,亳州岌岌可危,遂挟持小明王逃往安丰。
随着红巾军不断壮大,刘福通带领红巾军到处攻城略地,所到之处州县望风而降,在河南地区建立起了根据地。至正十八年(1358年),韩林儿被迎入汴梁,并以此为国都,开始公开叫板元朝,与其分庭抗礼。
韩林儿是大宋皇帝,名义上可以节制所有部队,但是,实权并不掌握在他的手上,韩林儿更像是一个傀儡皇帝。
韩山童死后,与他同期举事的刘福通掌握龙凤政权实权。刘福通有其过人之处,那就是越挫越勇,亳州被围后,刘福通携小明王退往安丰,在安丰重振旗鼓举兵北上,并连破元军,红巾军声威复振。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刘福通亲率主力攻陷汴梁,刘福通孤军无援,拥韩林儿再一次败走安丰。同时,北伐的三路大军陷入各自为战,指挥无序,相继失利。面对元军的轮番攻打,刘福通坚守安丰长达四年零九个月。
成为吴王的朱元璋,只有无声无息的除掉小明王才能堂而皇之的登基称帝
红巾军出身的朱元璋,自然知道自己的主公是小明王,但随着他在红巾军内部个人势力的不大壮大,特别是在晋封为吴王之后,朱元璋有了称帝建国的想法。但是大宋和小明王的存在,却是挡在朱元璋面前绕不开的阻碍。
朱元璋名义上还奉小明王为宗主,但他又不敢公开弑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苦守安丰四年多的刘福通,又遭到另一股农民军集团,吴王张士诚手下大将吕珍的突袭,安丰城破,刘福通不幸阵亡。朱元璋派人接小明王及往滁州宗阳宫安置,第二年,朱元璋在应天自称吴王。两年后,命廖永忠迎韩林儿回应天,船到瓜步时,因翻船入水溺亡,这是一种说法,另一说是廖永忠受朱元璋指使,在韩林儿过瓜步时,凿穿船底,韩林儿连人带船溺亡。
首先,小明王韩林儿之所以能够在元朝末年群雄蜂起的时期做了十年的皇帝,靠的不是自己拥有一支武装力量,他所依靠的是一块招牌,一个名号,招牌就是韩山童之子,名号就是韩林儿这三个字。
元朝末年,韩山童与刘福通组织三千河工起义,这是最先吹响向蒙元政权发起进攻的号角,而且,韩山童直接号称自己是北宋宗室之后人,以此来号召民众来响应自己,推翻蒙元政权。
在组织和呼吁河工起义这件事上,韩山童是成功的,但是,不幸的是,面临蒙元军队的第一波镇压,韩山童就以身殉,当时的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只能走上逃亡之路。
可是,韩山童的第一声号角吹醒了其他的造反者,继起者一时不绝。
而与韩山童一起首义的刘福通,再次整理好队伍之后,找到了颠沛流离当中的韩林儿,拥戴他为龙凤政权的皇帝,自己大力辅佐。于是,四方造反的队伍,对于韩林儿纷纷表示拥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小明王韩林儿成为天下义军之共主,一时之间,八方景从。
做为韩山童之子,龙凤政权的皇帝,天下义军所公认拥戴的共主,韩林儿没有、也用不着什么自己的军队,如果说直接的军队,刘福通的军队也就是他的军队,但是,韩林儿的皇帝做了10年,这10年当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福通在战斗中被杀,但是,元朝的气数眼见得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随着刘福通之死,原有的韩山童、刘福通的军兵也在战争中消耗殆尽,而如朱元璋等原来不怎么具有显赫声名的人物开始登场。
朱元璋把小明王韩林儿安置在滁州安稳的做皇帝,这也是正常的安置,因为朱元璋自己这一时期,依然是打着韩林儿的旗号对元朝、对各地的军阀势力进行讨伐与攻击,在这些讨伐与攻击当中,朱元璋的势力逐步变得声势浩大起来。
声威强大的朱元璋把先是把韩林儿安置在战火波及不到的滁州,继而,南京底定之后,就决定迎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南京。
无论是从那个角度来说,朱元璋派人去接小明王韩林儿来南京的这件事都没有问题,可是问题是,长江波平如镜,船只也甚宽敞,小明王韩林儿却因为船只漏水,溺死在船上。
后世之人,对此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朱元璋在自己的军队节节胜利之时,觉得小明王韩林儿碍手碍脚,所以派手下将领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韩林儿,寻机除掉了小明王韩林儿。
对于这种说法,无根无据不敢断言。可是,负责接韩林儿的廖永忠事后虽然没有受到过大的处分,可也不大受朱元璋的待见。
江山底定之时,文官武将论功行赏之时,廖永忠被降级处理,不但如此,嗣后经年,廖永忠也因为一些事,被朱元璋诛杀。
从廖永忠的不被朱元璋待见,以及后期的命运,我们可以断定,朱元璋断没有杀掉小明王韩林儿的具体想法和指示,有的只应该是廖永忠的自行决断或自作聪明。
他觉得自己在替朱元璋清理场子,朱元璋却对他的自作聪明并不欣赏,甚至讨厌。但是,也不想说破,为此,就有了对廖永忠的降级使用,甚至若干年后,对廖永忠的诛杀,也未必与这件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