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同盟会陈天华为什么要自杀?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7关键词:华为,陈天华

同盟会陈天华为什么要自杀?

点赞1、东营市 网友:至尊狂魔

我是“红雨说历史”,陈天华的自杀我们为之惋惜,他为了唤醒那个时代“沉睡”的同胞,激励爱国救国的情怀,在日本投海自尽了。人们也记住了这位满腔热血的爱国青年,他叫陈天华。一头飘逸的长发仿佛就是让他作为时代的呼喊者而特制一般,他让人敬佩,敬仰。

陈天华也是来自近代人才辈出的湖南,从小人们就叫他神童,后来到日本留学。为了抗议沙俄占领我国东北地区,他咬破手指血书十封,寄回给国内学校,宣传爱国救亡,他要把这种情怀和精神传达给所有国人,希望大家手挽手,肩并肩,一起团结反抗侵略。

陈天华最有名的是他的《猛回头》和《警世钟》。

我们来体会《警世钟》开头一段诗句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



再来一段《猛回头》中的诗句

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

伤心细数当时事,同种何人雪耻仇?


作者那种喷涌在骨子里的情怀他对清朝为洋人走狗的揭露。要“把刀子磨快,子药上足,同饮一杯血酒,呼的呼,喊的喊,万众向前。”陈天华心里有祖国,想着祖国,念着祖国,期待着祖国富强,独立,赶走侵略,他呼喊着,让民族觉醒,他呼喊着想要唤醒人们,不在“沉睡”,他以一颗滚烫的热心在为那个时代吹响号角。

他回国后,积极组织反抗清政府,可是后来失败了。陈天华逃到了日本,在日本投海自尽,遗体运回祖国,安葬在家乡湖南。

清明时节,我们向革命先烈们,向逝去的陈天华这样的爱国者们,致敬!

文/红雨说历史

点赞2、枣阳市 网友:冰澜玉蝶

1906年5月29日,湖南长沙,一个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岳麓山行进。他们不顾清政府的禁令,自发组成。军警站立一旁,为之感动,丝毫不加干涉。

送葬队大约有一万名学生和各界人士组成,他们全身缟素,远远看去仿佛山川为之缟素。他们送的就是年仅30岁的陈天华。

陈天华,光绪元年(1875年)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家里排行老三,老大先天残疾,生活不能自理,老二早夭。老三就是陈天华,健康出生,却因天花,差点丢了命,脸上也留下一大片瘢痕,还有口吃。

父亲是个村里的私塾先生,平时还兼职帮人写写状子,打打官司。按理说,家里的生活也不错,可陈天华的父亲是个非常耿直的人。

他曾为了帮助邻居,舍掉半年薪水。在陈天华5岁的时候,父亲因帮人打官司,得罪了当地土豪,丢了私塾的工作,以后也不能帮人打官司写状子。

陈天华,本来是在父亲工作的私塾上学,这下学也没得上,为了生计上街卖糖果。母亲去世,哥哥残疾要人照顾,父亲又没了工作,家里的日子非常困顿。

走街串巷卖糖果的时候,陈天华总是带着书看,族里有人被他的学习劲头感动,让他一边帮忙放牛,一边学习。

9岁的时候,陈天华就能模仿着写一些通俗小说和山歌小调,16岁的时候,他就写出了万丈豪情的对联“莫谓草庐无俊杰,须知山泽起英雄。”

和父亲一样,他刚正不阿,愤世嫉俗,鄙视当时腐败的清朝,崇拜革命者。

人生的转折发生在20岁那年,和父亲一同搬进县城,寄宿在资江书院。他一边做点小买卖,一边去书院旁听学习。作为旁听生,他在按时写作业,交作业。

他的文章受到书院院长的大加赞赏,并允许他借阅书院藏书。据说,只用半年时间,陈天华就读完《二十四史》。

族人得知陈天华是一个学习天才,决定每月资助他三斗米、一串钱,专心学习。从此陈天华正式就读资江学院,学习上一路开挂。

就在陈天华埋头读书的时候,维新运动也在湖南轰轰烈烈地开展着,他被时务学堂录取,从此涉猎西方新学,之后又到新化实验学堂、长沙岳麓书院、求实书院(今湖南大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最后获得官派留学日本的名额。

这时,陈天华28岁。


才子配佳人,湖南巡抚赵尔巽非常欣赏陈天华,一心要把女儿嫁给他。换作旁人,这是天大的喜事,贫寒出生,其貌不扬,还有口吃,凭一己才学获得认可,如今得富家千金青睐,求之不得。但是陈天华的回答是:

国不安,吾不娶!

赵尔巽并不死心,说可以等上几年再成亲。陈天华留学日本,也有日本姑娘表达爱意,都被拒绝了。

1903年3月,陈天华从上海出发,乘“博爱丸号”轮船东渡,赴日留学,他很快进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

这座学院是专对中国留学生进行初级的语言及各学科教育。毕业之后,学生可以进入日本大学或者其他学校学习。

鲁迅、黄兴、胡汉民等都曾是弘文学院的学生。和陈天华同船的还有好友杨昌济,后来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他有个女儿叫杨开慧。

清末公派留学的学生大多是各省选出来的尖子生,陈天华能获得留学名额,足见其实力。

但是到了日本,陈天华学习上遇到了大问题,他因为口吃,无法克服语言问题,这也是留学生要完成的第一个任务。同时期的同学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的时候,他连说一句都很困难。

这对一直是学霸的陈天华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开始缺课,缺考,经常不去学校。他去干什么了呢?

他参加了“拒俄义勇队”,日语没学会,但是他走上了革命道路。当时沙俄想永久占领东三省,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义愤填膺,组织了义勇队,准备回国参战。陈天华、黄兴都签名加入。

“义勇队”成立不到一周,就遭到镇压,清政府通过驻日公使,请日本方面出面干预。清政府认为,这些学生名义上是“拒俄”,实则是干革命,命令各州府严查秘密回国的学生。

在日本三个月不到,黄兴就退学启程回国了,但是陈天华因没有路费暂时滞留在日本。也是在这期间,他写下了《警世钟》《猛回头》,传世之作。

两本小册子在东京出版,非常畅销。1903年底,陈天华终于回到了湖南,与黄兴等创办了华兴会,并任《俚语日报》编辑。

他劝赵尔巽宣布湖南独立,但没有成功。他的两本小册子依然畅销,因为通俗易懂,流传非常快,目不识丁者也能背上几句。

来了!来了!甚么来了!洋人来了!不好了!不好了!大家都不好了!……从今以后,都是那洋人畜圈里的牛羊,锅子里的鱼肉,由他要杀就杀,要煮就煮,不能走动半分……

在文言文盛行的时代,这样的白话文,加上说唱的形式,更能被底层人民接受,宣传效果更好。

报纸很快被新任巡抚查封,1904初,陈天华不得不回到日本,就读东京法政大学,第一期速成班,同样因为缺课,不考试,没毕业。

几个月后,他又回湖南了,准备参加长沙起义,受黄兴指派,周游各省,“结纳绿林豪客”,最后华兴会与哥老会达成合作。

革命初期,保密工作不成熟,这次起义没有成功,被朝廷派来的新任巡抚端方给围剿了。陈天华、黄兴逃到上海。

在上海组织起义,还是没有成功,陈天华陷入了消沉,在同志的再三劝说下,才第三次到日本。

革命道路充满艰险,有流血有牺牲,有失财,成功也是来之不易,长沙起义的失败,一直让陈天华心中无法释怀,他自责,他又悲伤,甚至整日流泪。

他觉得当时的中国汇集了所有弱国的弱点,悲伤到晕厥。

吾实不愿久逗此人间世也。

沉沦了一段时间,陈天华见到了孙中山,再次振作精神,参与成立同盟会,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创刊,“三民主义”第一次公开亮相。创刊号17篇文章中,又7篇出自陈天华。孙中山夸他是“革命大文豪”。他又找回了信心。

1905年年底爆发的“取缔事件”,又再次让陈天华陷入痛苦中。事件大致就是清政府让日本方面遏制留学生发展革命,自己花钱培养的人反过来跟自己对着干,肯定不行。

陈天华反对用罢课这种激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甚至拒绝宋教仁撰写檄文的要求。留学生分成两派,一些人选择罢课,一些人选择先把书读完,而日本借题发挥,污蔑中国人“特有之放纵卑劣性情所促成,惟其团结之力则颇为薄弱”。

形势不可控,陈天华干着急,这次他决定用生命来唤醒大家,团结一致,共讲爱国。

1905年12月7日,他连夜起草了《绝命辞》。

鄙人死后,取缔规则问题可了则了,切勿固执。

12月8日早上,室友并没有决定陈天华有什么异样,洗漱吃饭,态度平和,就出门了。

他把遗书挂号寄给“神田区骏河台,清国留学生会馆杨度”然后,坐车到大森海湾,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他未完成的小说《狮子吼》里曾写道:

他走到一处,看见“共和国图书馆”的牌子,里面不知有几十万册的书,其中“有一巨册金字标题《共和国年鉴》 ”,全国有30多万所大小学堂、6 000多万男女学生;陆军、海军,军舰、潜艇、空中战艇等,铁路、邮局、轮船……

这场景不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景象吗?感恩先辈们的付出,陈天华用生命去,警醒当时的人们。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也是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铺就的,我们永怀感念之心。

点赞3、定西市 网友:汤耗子

近代历史上,自杀明志的人非常多,现在的人们难以理解,确实以生命为代价高扬某种理想也确实太惨烈些。而且,这些人自杀之后,民众依然没有被“唤醒”的迹象,所以,后来,知识分子又说,不做无畏的牺牲等等。至于同盟会的陈天华,他的自杀令人惋惜,令人痛惜,令人敬重。

陈天华生活的清末国力贫弱,政府腐败无能,一年年对列强割地赔款,老百姓愚昧麻木。敏感而满腔救国热情的陈天华写了一系列文章如在《猛回头》、《警世钟》。文章中他高呼:"改条约,复政权,完全独立;雪国耻,驱外族,复我冠裳";“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但是,书生的热情并不能产生实际的救国效果,尤其是民众的愚昧深深刺激了陈天华。


他选择自杀的原因,解读陈天华留下来的《遗书》(又名《绝命辞》)写道:"但慎毋误会其意、谓鄙人为取缔规则问题而死。"即我陈天华跳海自杀,并非为了抗议这次《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因为许多人以为他自杀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这件事。那,实际上,后来研究又发现,天华曾谈及为报国“其一作书报以警世,其二则遇可死之机会而死之”,他选择了后者。为唤醒民众,他以生命敲响警世钟。1905年12月8日,陈天华蹈海而死。他的死在当时唤醒了许多“沉睡”的民众。但是,很快,中国又陷入乱世,军阀混战,清廷虽灭,百姓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国运如此,隔着百年,人们依然为真正知识分子的风骨和情怀所感动。

点赞4、揭阳市 网友:盗亦有道

回答者:赵培文,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近代中国革命史上,陈天华与邹容是两位年轻而又澎湃的生命。

进入十九世纪后,随着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越来越多的革命志士已认识到不是中国无法摆脱落后挨打局面,而是首先要推翻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才可行。在一次次的革命浪潮中,诞生了无数仁人志士,其中当属陈天华和邹容为前锋,对清朝的封建专制进行了尖锐的抨击,并积极传播了革命思想。星星之火定当燎原,自由、民主、富强的种子在以二人为代表的革命志士下不断散播,开始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结果。

陈天华与《警世钟》

陈天华(1875年—1905年)湖南新化人。子新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陈天华年少时由于家贫因此只得从事商品贩卖工作,幸而在族人的帮助下进入学堂。陈天华年少变喜读史书,因此对于封建王朝不抱好感,因此对反清的太平天国十分敬佩。时维新变法之思想在各省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而作为维新派谭嗣同的故乡,湖南的维新变法之思想相较于其他省是有过之而不及,在此风头上由维新派所牵头设立的求实学堂成立,陈天华随后考入该学堂,革命的种子在其心中由此播下。

1903年由其母校求实学堂出资推荐去日本留学,同年3月,俄国入侵中国东北,也正是这一事件让陈天华由留学生睿变为一名革命人,在俄国入侵东北期间,他积极参加抗俄义勇队,随后其回到国内积极参加并组织武装抗俄运动,在陈天华回到日本后,更是写下《敬告湖南人》的信,要求民众积极参与,反抗俄国的入侵。在陈天华的推动下,抗俄义勇队改组成为军国民教育会,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害怕因此遭到俄国的打击报复以及民众由于结社过盛会演变为反清,因此对抗俄义勇队实行镇压。悲愤交加的陈天华由此写下了震醒世人的《猛回头》和《警世钟》等书,在书中,陈天华已清醒认识到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政府,只有推翻它,建立民主之国,才能获得民族的独立富强。为革命他流尽了最后一滴血,1905年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的《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他在日本蹈海而殉民族,时年30岁。

邹容(1885年—1905年)四川巴县人。原名绍陶,字蔚丹。1897年参加巴县的童子试,因反对考官出题过于僻为难考生,因而罢考,并对其父说道:“臭八股儿不愿学,满场儿不愿入”。1898年戊戌政变发生,在戊戌六君子遇害的消息传入四川后,邹容愤慨不已,随后邹容来到重庆,在日本人成田安辉、井户川辰三的教导下考试学习英语和日语,由此邹容开始学习西学。1901年在成都举办的清朝留日学生选拔中,由于邹容的思想激进,因而无缘推荐,但西学及革命之思想已在邹容体内生根,所以1902年邹容自费留学日本。1903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其于4月27日公开发表演讲,号召进步学生团结起来抵制沙俄,此时清政府由于担心留日学生激进反清,成立了“国民议政会”,要求留日中国学生加入,邹容拒不加入,并成立“中国学生同盟会”以抵制“国民议政会”,在这种情况下,其著作《革命军》终于诞生了,该书对清政府腐败黑暗及专制作出了犀利的批判,并号召一切进步之青年团结一致,建立中华民国。章太炎阅读此书后,大为赞赏,认为该书震耳发聩,随后在《苏报》上刊登,被誉称为“试今日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也”。

邹容与《革命军》

陈天华与邹容虽在清政府的迫害下没有看到辛亥革命的到来,但二人对革命思想的传播,使麻木不仁的国民由此苏醒,清朝的丧钟也被二人敲响。诗有云“列强侵略金瓯碎,拱手降贼,清王朝媚外。《回头》《警世》启智慧,为救华夏赴大海。《革命军》诗檄文在,抨击专制,钟声震澎湃。为革命敢愿葅醢,虐死狱中极愤慨。”

辛亥革命

参考资料:

[1]王变变.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研究[D].宁夏大学,2015.

[2]吴小龙.举世呼不应 抉眼悬京门──邹容、陈天华的革命思想和革命宣传[J].21世纪,1997(06):18-20.

[3]林增平.邹容和陈天华——中国近代两位卓越的民主革命宣传家[J].史林,1987(02):65-74.

[4]夏天明:《词吟中国文学发展史》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季我努学社头条号(搜索季我努学社)及季我努学社微信公号(名称季我努学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学社系国内著名的历史学民间学术社团,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万字,代表作为《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远东战争罪行丛书》(第一辑5卷,第二辑已出1卷)。其创办的季我努沙龙系国内最著名的公共历史讲座。

点赞5、阜新市 网友:沐之曦

陈天华,字星台、思黄,号过庭,1875年生,湖南新化县下乐村人。父亲是个穷塾师,母亲很早去世,家境穷困,陈天华小时候只得替人放牛,或提篮叫卖,过着半流浪的生活。但他刻苦自学,喜读小说唱词,十岁能赋诗填词,十五岁方入私塾就读。后又经资助入资兴书院读书。戊戌变法期间,陈天华考入新化求实学堂,涉猎了许多进步书报。一九○三年初,求实学堂以官费资送陈天华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习师范。



  一九○三年春,沙俄违约拒不撤走在义和团运动期间入侵东北的军队,企图永久霸占中国领土。陈天华十分悲愤,写下血书数封,寄示湖南各学堂,“备述古今亡国惨痛情形”。湖南巡抚赵尔巽见血书,亦为之动容,亲临各学堂宣读,并揭之官报,令各府、州、县开设武备讲习所,全省拒俄士气更加高涨。五月二日,陈天华和黄兴、蔡锷等人参加了留日学生的拒俄运动,成为拒俄义勇队的骨干。嗣后,义勇队更名为军国民教育会,改宗旨拒俄御侮为武力反清,陈天华被推为“运动员”,回国策动起义。

  一九○三年十一月,陈天华回到长沙,与黄兴等人秘密组织华兴会,策划长沙起义。终因事泄,起义流产,陈天华避走日本。

  一九○五年,孙中山到日本筹建同盟会,陈天华力主华兴会与孙中山联合。八月,同盟会成立,陈天华是发起人之一,并与黄兴、宋教仁等人被推为会章起草人。著名的《革命方略》也是由陈天华执笔。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后,陈天华参与编辑并撰稿,发表了《论中国改良与民主政体》《中国革命史论》等文章,着力批驳了改良派的谬论。

  陈天华以笔作刃,经常闭门疾书,撰写革命救亡宣传品,写到痛心之处,往往独自泣不成声。一九○三年先后写成《猛回头》《警世钟》。在这两本著作中,作者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革命勇气,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他指出,清王朝已是“洋人的朝廷”,清朝统治者成了“洋人的守土长官”,无情地抨击了清政府“拱手降洋”的卖国罪行。陈天华痛感只有民族的觉醒才能“救我中国”,因此,“唤醒祖国同胞的迷梦”成为贯穿于《猛回头》《警世钟》的一条红线。

他呼吁:事至今日,“只有苦苦死战,才能救得中国”。《猛回头》《警世钟》的强烈的反帝爱国思想压倒了当时的其他同类作品,很快就在工人、农民、士兵、学生中流传,军界学界首先为之轰动。清政府视为“逆书”,一再下令查禁,并在上海制造了《警世钟》案,对出版商横加迫害。

  一九○五年十一月,应清政府的请求,日本政府文部省颁布了“取缔清朝留日学生规则”,中国留日学生群起反对,日本报刊载文诋毁留学生行为“放纵”、“卑劣”,陈天华等人反对仰人鼻息,受人欺侮,主张立即回国,以维护中国人的尊严,而汪精卫等少数人则主张忍气吞声。陈天华愤不能平,乃作绝命书,决定以死激励大家“共讲爱国”,于十二月八日凌晨,投东京大森海湾殉国,时年三十岁。绝命书写道:“鄙人心痛此言:(指“放纵”“卑劣”)欲我同胞时时勿忘此语,力除此四字……故以身投海,为诸君之纪念”。



  一九○六年夏,陈天华的灵柩运送回长沙,数万学生自动罢课,手执白旗,高唱哀歌,送葬于岳麓山。生前著作辑有《陈天华集》。

点赞6、普宁市 网友:晓の暮

1905年12月8日,民主革命家陈天华来到了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蹈海岸边。他望了一眼大海,随即便从海边的浅处,一步步走向了深水区域,直至身影彻底消失。

(陈天华画像)

陈天华是坚强不屈的革命者,可是为什么他却要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呢?

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在陈天华自杀的前一个月,日本文部省颁布了《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陈天华在激烈抗议无效后,最终决定以自己的死,来唤醒沉睡的人们。

不过,陈天华在他长达万言的《绝命辞》中,却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但慎毋误会其意、谓鄙人为取缔规则问题而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请大家不要误会我,我并不是因为抗议条例而跳海自杀的。

那么,陈天华自杀的真实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陈天华是湖南新化县人,幼年时期母亲早逝,是父亲将他拉扯长大的。尽管家境贫寒,但父亲却坚持送他读书,陈天华也由此博览群书。

1898年,维新运动在全国搞得轰轰烈烈。陈天华也开始在本地倡办不缠足会,并成为了维新运动的坚决拥护者。后来,“戊戌变法”失败,陈天华进入了省城岳麓书院继续深造学习。

在学习期间,曾有一当地官员非常赏识陈天华的才华,并想将自己女儿嫁给他。然而陈天华却婉言谢绝说道:“国不安,吾不娶。”一直到他投海自杀,陈天华始终都没有娶妻。

1903年,陈天华获官费留学日本。同年,沙俄想侵占中国东三省,国内爆发了“拒俄事件”,以学生为主的爱国人士,开始自发地组织集会和游行活动。

远在日本的陈天华得知此事后,对祖国备受欺凌的处境,感到悲痛万分。当夜,他咬破手指,接连写下数封血书,并寄回到了湖南的各个学堂之中。

(赵尔巽)

时任湖南巡抚的赵尔巽被陈天华的行为所感动,他亲临各学堂宣读血书,并将此事刊登到了官报上。湖南全省拒俄士气随之高涨。

同年,陈天华又先后撰写了《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他在书中痛斥清政府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并号召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抗拒外敌。这两本书一经刊印,便在社会上造成了强烈的反响。

1904年,陈天华与宋教仁、黄兴在长沙创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准备到江西发动起义。不过此事很快泄露,陈天华不得不返回日本避难。

同年8月,陈天华冒险回国,准备在长沙发动起义。但消息却再次泄露,陈天华不得不又潜到日本。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陈天华担任秘书,并被推为会章起草人之一。

也就在同年底,日本颁布了歧视和限制中国留学生的条例。

《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规定,中国留学生进行任何活动,都必须要到日本学堂或清朝驻日公使处进行登记。甚至连给国内的亲友写信,也必须要登记。并且,留学生只能住在学生宿舍里,不准在任何其他地方留宿。

简单来说,中国留学生已经被完全地监视了起来。

(宋教仁旧照)

在这个规则颁布之后,广大留学生发起了抗议活动。但就斗争方式的选择上,中国留学生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一派以宋教仁和秋瑾为代表,主张全体同学立即罢课回国。另一派以汪兆铭和胡汉民为代表,主张继续在日本忍辱负重。两派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来干脆所有留日学生会干事全部辞职了。

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在报上描述中国学生为“乌合之众”,指责中国人缺乏团结。而这个消息,成为了陈天华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陈天华决定以自己的死,来达到三个目的。

其一,抗议《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陈天华希望通过自己的死,来让这件事情的影响扩大,引起日本政府和清政府的注意。

其二,对日本媒体“乌合之众”说法的回击。陈天华在《绝命辞》中提到,中国人绝不是缺乏团结的乌合之众,他愿意以生命进行抗争。

其三,以死明志、以死报国。陈天华希望以自己的死,唤醒更多中国人麻木的意志。他想要成为谭嗣同那样的革命流血者,为中华的振兴献出最后一份力量。

陈天华的死,在当时确实引起了很大的轰动。1906年春天,当陈天华的灵柩被运回上海之后,数千学生到场哀悼,并为他举行了公葬。

这件事唤醒了更多沉睡的中国人,也为后来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参考资料:《清末民国名人录》)

点赞7、化州市 网友:水龙吟

陈天华(1875—1905),湖南新化人。民族英雄,革命家,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出色的宣传家。母早逝,父为塾师,幼从父识读,因家境贫寒,乃营小卖以补济,然坚持好学不辍,常向人借阅史籍之类书籍,尤喜读传奇小说,亦爱民间说唱弹词。著有《猛回头》、《警世钟》、《狮子吼》等书。

近代史上的中国,是一个被列强瓜分与凌辱、被排除在世界主流话语权之外的三流国家,国家将亡是一个悬在无数觉醒的中国青年心中的首要命题。少年陈天华在学堂读书期间,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倡办不缠足会,批评缠脚的贻害,成为变法运动的拥护者。后来又考入省城书院,成绩名列前茅。这期间,有人赏识他的才华,想把女儿嫁给他,陈天华效法汉时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于是便婉言谢绝,说:“国不安,吾不娶。”

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陈天华获官费留学日本。不久逢沙俄企图侵占东北三省,引发拒俄运动,祖国正处于主权沦丧的境况。当时,沙俄军队侵占满洲(今中国东北地区),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又谋划同俄国政府私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消息传来,陈天华悲愤欲绝,他立刻同章太炎等爱国志士一道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队,准备回国参加战斗。

一天操练后,陈天华回到宿舍,想到祖国灾难深重,不禁张开双臂,大声呼喊:“拯救祖国!四万万同胞,起来拯救祖国呀!”他嚎啕大哭一阵之后,突然咬破自己的手指,鲜血立时流出来,滴在桌上、床上、地上。只见他拿出一叠纸,用血指写道:“救国”,随后手不停地划,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号召同胞起来斗争……写呀,写呀,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晕倒了,嘴里还在喊:“救国!救国!”

别人把陈天华救醒后,劝他休息,他不肯,挣扎着起来,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各学校,读到的人无不感动。那一张长血书像火炬一样,点燃了同胞的爱国热情;那一张张血书像号角一样,召唤同胞奔赴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前线。

陈天华把自己的破手血书寄给湖南各学堂。湖南巡抚为之感动,亲临各学堂宣读该血书,并刊登在官报上,还令各府、州、县开设武备讲习所学习,使湖南全省拒俄运动的士气更加高涨。

陈天华在日本积极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国民教育会,还“日作书报以警世”。同年,他先后撰写;了代表作《猛回头》和《警世钟》两书,以血泪之声,深刻揭露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和清廷卖国投降的种种罪行,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风行于世,影响深远。

陈天华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认为只有革命才能挽救祖国,主张拿起武器,号召“手执钢刀九十九,杀尽仇人方罢手”;高呼“万众直前,杀那洋鬼子,杀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光绪三十一年(1905)十一月八日,陈天华在东京参加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的斗争;十一日写绝命书,决心以死来激励国人“共讲爱国”;十二日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以死报国,年仅30岁。

其灵柩被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长沙全城各校师生纷纷参加,送葬队伍达数万人,绵延十余里,凄凄哀歌,湘江为之悲鸣,麓山为之低垂。这时节正当夏日,学生都穿制服,从长沙城中望去,白茫一片。军警站立一旁,亦为之感动,不加干涉。




点赞8、塔城地区 网友:冷陌瞳

陈天华是最早期的革命志士之一,他很早就指出,当时中国苦难的一个根源就是来自帝国主义的侵略,这也是被他后来几十年的历史证明了的。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