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清朝“天下第一巡抚”田文镜,到了乾隆五年,却被河南巡抚汇报朝廷:“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是为什么?大家怎么看?

提问时间:2023-07-05 12:01关键词:清朝,天下第一,河南,田文镜,巡抚,田文,乾隆

清朝“天下第一巡抚”田文镜,到了乾隆五年,却被河南巡抚汇报朝廷:“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是为什么?大家怎么看?

点赞1、梅州市 网友:号嫁给你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一点在田文镜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田文镜,雍正皇帝的宠臣,与李卫、鄂尔泰并称为雍正朝时期的封疆大吏的标杆。雍正皇帝对于田文镜是非常的信任与器重,具体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田文镜原来隶籍于汉军正蓝旗,后来被雍正直接抬到了地位非常高的汉军正黄旗之中;

其二,田文镜最开始是河南总督,在雍正六年(1728年)的时候,被雍正委以河南山东总督,这是雍正为田文镜量身打造的职位;

其三,雍正十年(1732年)田文镜去世后,雍正让田文镜安葬在自己的泰陵旁,以示对于田文镜的恩宠。

田文镜之所以能够为雍正所信任与宠爱,一方面,是因为田文镜为官清廉,能力出众,符合雍正对于优秀官员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就是田文镜可谓是不遗余力的贯彻雍正的各项政策,换句话说,就是田文镜是绝对的眼中只有雍正,而不顾其他。雍正皇帝就曾评价他:

“忠诚体国,公正廉明。”
“老成历练,才守兼优,自简任督抚以来,府库不亏,仓储充足,察吏安民,惩贪除弊,殚竭心智,不辞劳苦,不避嫌怨,庶务俱举,四境肃然。”

尽管田文镜的能力为雍正所欣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田文镜的缺点和问题也是非常的突出。

在田文镜主政河南期间,由于待人处事有欠宽和,过于严苛,可以说田文镜是典型的“酷吏”。再加上雍正九年(1731年)的黄河灾患中,田文镜竟然“沽名钓誉,与手下官员刻意隐瞒了灾情,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尽管对于这些事情雍正皇帝并没有追究,但是在雍正去世,乾隆登基后,这件事情便成为了田文镜非常严重的“污点”。乾隆皇帝在继位后就曾对田文镜批判到:

“河南自从田文镜上任督抚以来,严格治理,他的下属官吏竟然剥削民众,致使河南人民深受其困。前年田文镜隐匿河南灾情不报,百姓流离失所,幸亏先帝爱民,派遣官员前去赈抚,才保证河南的安定,这件事天下人尽皆知。”

而这对于已经去世的田文镜来说,仅仅是清算和批判的开始。


乾隆朝初年对于田文镜的批判之声此起彼伏,实际上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乾隆皇帝对于田文镜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朝堂之上对于田文镜的翻案清算与批判的主流声音。

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皇帝祭扫泰陵的过程中,又阴错阳差的荡平了了田文静的陵寝,这件事情不仅仅是乾隆皇帝厌恶田文镜的表现,同时也向朝臣表明了自己对于田文镜的态度。

实际上,乾隆皇帝本就看不上田文镜,还是因为田文镜过于严苛的处事方式,再加上田文镜晚年出现的“谎报灾情”事情,是的田文镜一直为乾隆所厌恶,所以乾隆皇帝对于田文镜的评价远不如李卫和鄂尔泰:

鄂尔泰、李卫、田文镜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文镜不及卫,卫又不及鄂尔泰。

其次,还是因为田文镜自身的问题,有着其处事方式的问题,同时与其得罪了太多的官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实际上从雍正朝开始,朝堂之上就已经开始有了对于田文镜的弹劾,但是都被雍正皇帝压了下来。但是到了乾隆朝,面对着并不喜欢乾隆皇帝的田文镜,特别是在乾隆皇帝将田文镜的坟墓拆毁之后,让朝臣看到了乾隆皇帝对于田文镜的而态度,因而开始了对田文镜的批判。

这其中,有着对于田文镜不满的发泄,也有着为了迎合乾隆皇帝的圣意而进行随声附和,但是不管怎样说,田文镜的一些行为,确实在河南当地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同时其性格也开罪了不少的官员同僚,这才有了朝堂之上对于田文镜的一致反对声音。


最终,在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抚雅尔图上奏

“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同时请求将田文镜撤出河南贤良祠。

在此之前,乾隆皇帝已经拆毁了田文镜的陵墓,并且对田文镜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因而对于这次的弹劾,乾隆皇帝以“不能翻出前案”为由,进行了驳回,没有将田文镜撤出河南贤良祠,而对于田文镜的评价也就此盖棺定论,之后便不再进行评价了。

点赞2、常宁市 网友:荒坡。

再厉害的人也抵不过光阴,田文镜就是一典型的例子。

田文镜属于大器晚成的那种,虽然21岁就开始踏入仕途,但他却在基层担任县官长达二十多年之久,他勤勤恳恳工作,终于被康熙帝所注意到,康熙帝在他对于“征收商人税收”这一看法上觉得说的很在理,立马升他做了内阁侍读学士。

田文镜估计心里也憋屈,在基层工作那么久还不如一个观点,但倒霉归倒霉,终究还是升了,还不算太晚,四十多岁,真是发光发热之时。

但他在升内阁侍读学士后,又没了动静,好像又被遗忘了那般,直到康熙帝驾崩,雍正帝继位,他才正式开始被重用,但这个时候他也已经61岁了。

雍正帝对田文镜是真爱,他深知田文镜能力,知道他在基层呆了很久,懂民心疾苦,有真才实干,于是一上台就对年迈的田文镜委以重任,升他为山西布政使,让他去当时灾情相当严重的山西赈灾,安抚灾民。

田文镜不负雍正所望,到了山西之后不仅是赈了灾,还厘清了山西多年积累的公务,剔除了原有的官吏腐败,使得山西吏治清廉,百姓安乐。

雍正被田文镜这一表现彻底折服,从此将他作为心腹大臣。

之后雍正帝又将他调任河南,命他暂掌河南巡抚之职。当时河南相当难治理,盗贼层出不说,官吏更是结党营私成风,田文镜拿出了自己的铁腕,严格治理,只要触碰法律,直接掉脑袋,并且命令在定期内开辟荒田。河南在田文镜的严格治理下,几无盗贼,也彻底清算了赋税亏空。

他多次治理地方有方,被雍正帝称之为“模范疆吏”,被天下人称为“第一巡抚”。

田文镜因为立功无数,加上受雍正宠爱,在后来几乎是光速般步步高升,接着是河南总督,不久又升河南山东总督,再是兼任北河总督。雍正帝甚至还赏赐他“抬旗”,将他从汉正蓝旗抬入正黄旗,足以见得雍正帝对他的器重。

但岁月不饶人,他在兼任北河总督时,也已经68岁了。这时的他百病缠身,已经镇不住场子了,无法像以前一样雷厉风行处理政务,有效治理安抚地方了,多数都是靠下面官吏处理。

而刚好这个时候河南又发生了水患,田文镜被下面官吏所蒙蔽,认为不是多大的水患,已经被解决了,导致河南地区没有及时得到朝廷的救助赈灾,多数河南州县竟然还出现了卖儿女的现象。过了很久,雍正才得知灾情严重,派出大臣前去赈灾。但河南很多州县因为这次疏忽,饿死的不计其数。

田文镜自知犯下大错,已德不配位,以病乞休,后更是请求退休,被雍正恩准,没过多久就因病去世了,享年72岁。他在他辉煌的政治生涯中,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污点。

虽然他是受下面官员所蒙蔽,但他是上司,是处理这一切的总指挥,手下没干好,是他没管理好,错误得他来承担,当时河南受灾百姓的怨气自然会发在他身上,久久不能释怀,毕竟很多人因救济不利,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所以才会有后来的文镜在豫(河南),百姓至今怨恨。

原来的“天下第一巡抚”就这样变成了后来百姓怨恨的一个人。

点赞3、随州市 网友:开到荼蘼

田文镜 (1662年—1733年),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雍正帝即位后,深受宠待。雍正元年(1723年),署山西布政使,次年调任河南布政使,擢升巡抚。田文镜凭借多年担任地方官的经验,大力推行雍正帝的改革方针,以整饬弊政。主要成就:整顿吏治,清查亏空,推行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个摊丁入亩。因此,得罪了士绅,引起了一些官员的不满,但是减轻百姓的负担。



田文镜政事干练,以铁腕闻名,这一点正符合雍正的用人标准,因而深得雍正的赏识。是雍正最欣赏的督抚大臣之一。雍正曾称田文镜为“巡抚中之第一人”,“若各省督抚皆能如田文镜、则天下允称大治矣。”可见评价之高。



同时,田文镜又为官刻薄,雷厉风行,结合清官与酷吏于一身。因触犯了一些官员的利益,遭到他们的记恨,先后受到直隶总督李绂、监察御史谢济世的参劾。因为雍正撑腰,才得平安无事。

历史上的田文镜是病死的。雍正晚年,雍正皇帝已经属意传位给弘历,害怕新主子不容旧臣子,于是劝退了田文镜。田于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病死,享年七十二岁,善终。



乾隆五年,河南巡抚上表说河南的百姓都怨恨田文镜,请求将田文镜撤出河南贤良祠,被乾隆帝驳回,他认为田文镜是先帝的重臣,不过乾隆本人也直接对田文镜进行过批评,说“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所谓”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其实真正怨恨的是河南的地方官对田文镜的改革政策的不满。借乾隆的态度,迎合上意,假借民意请求废除田文镜的新政。

点赞4、葫芦岛市 网友:樱花落尽

这一点,二月河老师的书中早己点明。历朝变法本质上说,社会金字塔的顶层和底层联合,将社会中层打压,甚至消灭。康熙晚年,吏治腐败等各种原因,导致王权旁落,康熙清楚,但出于身体因素,无法亲手整顿,暗中培养雍正接班。雍正上台后,推行新政,加强王权的同时,严重损害了文官集团的利益。这也是雍正在民间名声一直不好的原因,这个民不是老百姓,是读书人。他们不遗余力的抹黑,才使民间多了很多关于雍正夺位等各种传闻。田文镜做为雍正得力干将,名声有些非议很正常的。

点赞5、邯郸市 网友:号嫁给你

常言道“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历史上的诸多名人都存在这样的现象,例如朱元璋、曾国藩,雍正帝等等,他们个个都是名满天下,同时也谤满天下,这恰好印证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成语。

田文镜是雍正时期著名的“模范督抚”之一,他和李卫、鄂尔泰三人是最受雍正帝倚重的封疆大吏。田文镜最初是以监生的身份选为福建长乐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监生是国子监生员的简称,监生可以花钱买到名额,所以田文镜不是正途出身。

田文镜画像

田文镜在地方上摸爬滚打了二十余年,历任知县、知州,好不容易升迁为吏部员外郎,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56岁的田文镜被擢升为五品内阁侍读学士。可见,田文镜的仕途之路并不顺遂。

多年的地方工作经验,又有中央六部履历,这对于田文镜来说是人生中莫大的财富。雍正帝继位后,田文镜开始坐上了直升机,雍正元年(1723年)升任山西布政使(从二品),第二年升河南巡抚(正二品),雍正五年(1727年)授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正一品)。

田文镜这个人最大的特点是办事认真、铁面无私、为官清廉,用现在话叫“一根筋”,这也是他此前仕途不顺的主要原因。职场当中讲究世故圆滑,外圆内方,试问一个不合群,做事死板,不愿同流合污的官吏如何能获得上司的信赖和提拔呢?

但这种人通常都很有原则,也非常忠心,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恨不得肝脑涂地、粉身碎骨,以报知遇之恩。只可惜很多人终其一生也遇不到明主,田文镜算是其中的超级幸运儿,遇到了雍正帝这个明主。

说起雍正帝赏识田文镜,还源于一件事情。雍正元年(1723年),田文镜奉旨祭告西岳华山,恰好当时山西发生旱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时任川陕总督的年羹尧向朝廷上奏,请求赈济灾民。雍正帝下旨询问山西巡抚德音受灾情况,德音竟然回奏山西没有灾情。等田文镜回京后,向雍正帝详细叙述了路过山西时的所见所闻,雍正帝夸赞他“直言无隐”,命他署理山西布政使,前往山西赈灾。

田文镜到山西后,很快妥善处置了灾情,又清理积案、整肃吏清、剔除痼疾,使得山西吏治焕然一新,由此受到雍正帝的赏识,引为心腹重臣。

田文镜升任河南巡抚后,积极清查亏空,整顿吏治。多年的地方工作经验让他深谙财政情弊,提出降低火耗、摊丁入亩等改革举措,使得一向贫瘠的河南成为当时上交赋税最多的省份之一。雍正帝非常欣喜,将摊丁入亩的举措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

实事求是地说,田文镜实行的改革举措对于降低农民负担,提高财政收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些举措损害了地主和官员的利益,推行起来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田文镜的性格缺陷也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暴露无遗,前面说过他办事认真,铁面无私。在清查亏空时,他将各地查出亏欠钱款的官员汇集到省城开封进行严厉审问,查清财产情况,然后派人前往清查核实,再让官员变卖赔补。赔补不足的便上疏弹劾,致使很多官员丢官失财,对他恨之入骨。

田文镜生性刻薄,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幕:朝廷清理国库欠款,老状元陈文盛只欠了国库一两银子且已经归还。可田文镜却不依不饶,借钦差大臣的名义对陈文盛百般责难、言词羞辱,把个年事已高的老状元气得差点晕厥过去。

这也就难怪康熙帝在结案陈词时指责田文镜处事操切,不怀仁恕之心,也难怪性情耿直的十阿哥要当街殴打他,田文镜办事确实是刻薄至极,不给人留丝毫情面。

那么为何田文镜死后多年,河南巡抚会向朝廷奏报“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呢?

话说雍正八年(1730年),河南山东发生水灾,雍正帝下旨免除两地钱粮,算是给灾民减少负担,度过灾荒。可时任河南山东总督的田文镜是怎么做的呢?他竟然向雍正帝上奏,说河南被淹州县虽然收成不如往年,但远没有形成灾害,士民踊跃缴纳赋税,请求河南仍按原定的数额征收赋税。

朝廷商议之后同意了田文镜的请求,仍按原定数额征税。这下可算是点了马蜂窝,因为河南受灾本就十分严重,所以皇帝才下旨免除受灾地区的赋税。田文镜身为当地最高行政长官,不为百姓当家做主也就罢了,反而为报答明主的知遇之恩,不顾百姓的死活,在皇帝都下旨免除赋税的情况下,主动请求按原定数额征税,这对于受灾百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反正你田文镜一不用交税,二不用挨饿,站着说话不腰疼,于是乎就往死里作践受灾的百姓,这必然会遭到老百姓的记恨。

正所谓“纸里包不住火”,雍正九年(1731年),田文镜隐匿灾情之事东窗事发:朝廷接到奏报,河南祥符、封丘等受灾州县出现卖儿卖女的惨剧,矛头直指总督田文镜。

为了给田文镜打圆场,雍正帝特意下旨,解释田文镜隐匿灾情是因为“年老多病,被下属官员蒙蔽”,又即刻派侍郎王国栋前去赈济灾民。田文镜也因此奏报朝廷,称病乞休,雍正帝命其回京养病。

可即便如此,河南百姓尤其是受灾民众依然没有消除对田文镜的深深恨意。

雍正十年(1732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田文镜病逝,享年72岁。雍正帝给予他很高的评价:“整饬河工,堤岸固守,河汛安澜,年岁丰稔;襟畏法,正已率属,地方宁谧,而每事秉公洁已,谢绝私交,实为巡抚之第一人”,谥端肃,赐葬泰陵附近,在省城开封为他设立专祠。又因河道总督王士俊奏请,入祀河南贤良祠。

田文镜死后8年,乾隆五年(1740年),河南巡抚雅尔图奏报朝廷“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请将他的牌位请出河南贤良祠。乾隆帝下旨:“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文镜不及卫,卫又不及鄂尔泰,而彼时三人素不相合。雅尔图见朕以卫祀贤良,借文镜之应撤,明卫之不应入。当日奉王士俊奏请,奉皇考允行,今若撤出,是翻前案矣!”

这道圣旨的意思是说,田文镜虽不如李卫、鄂尔泰,但彼时雍正帝已经同意了王士俊的奏请,将田文镜入祀河南贤良祠,现在撤出是翻旧账,所以驳回了雅尔图的奏请。

对于雍正帝来说,田文镜确实算得上是“天下第一巡抚”,可对于河南受灾的百姓来说,田文镜就是个媚上欺下的小人。

平心而论,历史名人的一生总是有功有过,我们应当注重功与过的大小进行层别区分,功不应埋没,过不当隐瞒,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客观和理性地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生。

点赞6、泸州市 网友:嫣然若夕

田文镜

推行新模式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点赞7、北流市 网友:上帝恩宠

一朝天子一朝臣,

田文镜推行新制改革。难免伤害一些有势力人的利益。遭到打击和诽谤也是自然的。

点赞8、湖州市 网友:驰骋战场

关于这件事情,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田文镜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雍正帝在的时候对田文镜是百般的喜爱,即使在河南犯下了错误还能被容忍不被降罪。在河南发生的灾情使得许多人流离失所,这一切当然要算在主政河南的田文镜身上。

这件事情里边涉及的因素有很多,原因比较复杂。总结下来有几点,雍正帝在位的时候,田文镜大受信任和赏识,在河南受灾的事件中,由于手下人对灾情报告的不及时导致救灾失利,虽然事出有因,但是田文镜的管理出现了问题,这本是不可逃脱的罪责,却依然被雍正保了下来,这在百姓的眼里就是包庇。流离失所与失去亲人的痛苦,在老百姓的眼中当然要算在田文镜头上。

田文镜在主政期间,帮助雍正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手段比较雷霆,丝毫不讲情面。就拿受灾这件事情来讲,雍正本意是希望让受灾的地区减免赋税,但是在田文镜的眼中这些灾害并不能达到可以减免赋税的程度。换句话说,他办事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只为雍正考虑。那些本可以少交或者不交赋税的受灾群众,要说不恨田文镜谁都不能信。

在田文镜主政河南的后期,百姓的生活并没有过得很好。在雍正九年的时候,雍正帝认为由山东引起的水灾,波及到河南的部分应该情况稍显乐观,不需要上边派下大臣来监督河南官员赈灾。哪成想,雍正引以为傲的田文镜并没有表现得很出色,在受灾的周遭城市,不少百姓竟然将自己的儿女卖给他人。

发生了这种事情,雍正终于坐不住了。由于田文镜对下属管理不当,以至于发生了不卖子女就活不下去的事情。于是,雍正派侍郎王国栋前往河南进行赈灾。田文镜则由于年老身体衰弱的缘故回京养伤,在病愈后依然派他回到河南担任父母官。

这件事情的发生,从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部分受灾百姓对他的不满,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雍正手下可用之人的捉襟见肘。虽然田文镜做事情过于苛刻,也由于年老对部下管理发生了失误,但在当时雍正心中依然是不可替代的人选。这种事情在雍正看来是符合全盘,有利于稳定自己的统治和局势,但是在部分百姓看来可能是对田文镜的偏听偏信。

另一方面在早期田文镜贯彻雍正的政治制度的时候的确得罪了很多人,这些人对田文镜多有怨恨。在乾隆即位后,田文镜的形象受到了比较大的打击。一方面乾隆对田文镜这样的人不太喜欢,更不会找到这样人的使用说明书,加之曾经田文镜得罪的权贵,在皇帝面前的不断弹劾,更加导致田文镜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恶化。

那么田文镜究竟帮助雍正做了哪些事情呢?

其中主要的三件事情是雍正查亏空,耗羡归公、养廉银,摊丁入亩。这其中的政策在今天看来比较还是比较好的政策,但是在当时社会成分比较复杂的情况,难免会得罪不少地主阶级和官吏。

其中查亏空是田文镜刚刚接手河南时,为雍正帝所做的一件事情,当时需要做的就是将库里边的银两充裕起来。由于当初所欠下来的债务过多,且手续上和清廉程度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急需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更需要一个雷厉风行的人来施以雷霆手段追债。

于是田文镜采取了曾经在山西使用过的手段,"审追之法"。就是将那些有亏空银两的官员全部叫到省会开封,一个个的严厉审问,必须交代所有的事情,如果实在拿不出相应的补救办法就强行将官员的家产抄没抵债,对于那些离任的官员也要追到家中不能放过。这种手段虽然在特殊时期非常有力地执行了雍正帝的命令,但是非常遭人恨。因此,田文镜在官场的人缘,不见得有同时期的李卫等人好。

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讨论,这里边田文镜只需要按照雍正的指示办事,当官的人工资升高,对百姓的税收相对减少,这是一个一拍即合的方案。

摊丁入亩这一政策则动了其他阶级的奶酪。摊丁入亩的政策,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有多少地交多少的税钱,并不是按照你家里有多少的人来决定你家所交的税钱。这种取消了人头税的好处在于一旦土地固定,一家人所交的税钱轻易不会改变,不会随着孩子的出生而多交钱。这种政策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出生,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

但是对百姓好并不意味着对官员和地主阶级是一件好事,相反还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由于河南是雍正帝试点政策的地区,田文镜执行的力度以及结果,则决定了雍正改革的方针和决心。正是田文镜出色地完成任务,才导致他得到了许多官僚以及大地主的怨恨。

这项措施有利于不同百姓,不利于官僚地主。在这项政策之前,许多给地主打工的百姓只能面临着随着人口增加而增加的赋税,日子是越来越苦,即使干活越来越卖力,但是从根本上却不能摆脱贫困的帽子。摊丁入亩使得百姓家中不需要投入全部的生产力,这样地主和与地主勾结的人并不得急需得到好处,所以他们怨恨田文镜。

点赞9、张掖市 网友:魔影噬魂

因为田文镜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名声,把河南的老百姓坑惨了!

田文镜在雍正年间最受宠的重臣,他与鄂尔泰、李卫是雍正驾下的三座马车,极受雍正倚重,短短几年,便将它由一个从四品的侍读提拔为一品地方大员,恩宠无比。

那么,为什么乾隆年间,田文镜却成为被攻讦的对象呢?

一、田文镜坑惨了河南百姓

田文镜被河南巡抚弹劾,是因为他把河南老百姓坑惨了!

雍正八年,河南发生水灾,泛滥的河水淹没了农田、村镇,许多地方庄稼颗粒无比,老百姓活不下去,变成了流民,向周边省份蜂拥而去。

因为缺乏粮食,许多老百姓走着走着就一头栽倒在地上,家人把他们草草掩埋之外,继续朝前走。整个河南饿殍遍地、百姓甚至卖儿卖女、易子而食。

消息传到京城之后,雍正大惊,决定减免河南一省的赋税,与民休养、安靖地方。然而主政河南的巡抚田文镜竟然上报说:河南受灾并不严重,完成朝廷的赋税没有任何问题。

明明百姓已经活不下去了,明明已经饿死了成千上万的人,田文镜却谎报灾情、欺君罔上,拿老百姓的生命来染红自己的顶带花翎!这跟禽兽有什么区别!

因为田文镜的这个奏折,河南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许多老百姓便宜都饿死,大量土地抛荒、人口损失严重,劳动力严重缺乏,对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十年过去了,河南元气依然没有恢复!老百姓能不恨他吗?

二、田文镜因灾情起家

田文镜能够成为一方大员,也是跟灾情有关。

康熙元年,田文镜奉命前往陕西,他路过山西时,发现由于严重的旱灾,导致当地颗粒无收、许多老百姓饿死、游民成群结队外逃。而山西巡抚却隐瞒了灾情没有如实上报。

田文镜一纸奏折把山西的惨状汇报给了雍正!雍正大怒,罢免了山西巡抚,命田文镜在山西赈灾、署理山西事务!

借着这次机会,已经61岁的从四品侍读田文镜才脱颖而出,成为雍正朝炙手可热的重臣!最后更是被任命为河南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并把他全家抬入了上三旗中的正黄旗。

田文镜因灾情起家,自己却犯了同样的错误,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三、在对待田文镜的问题上,雍正和乾隆态度为何不一样

尽管田文镜犯了严重的错误,雍正却依然对他十分倚重,没有过分苛责他,让年事已高的他告老还乡,平安着陆。后来还是让葬在自己的身边,可谓荣宠无比。

雍正为何对田文镜这么好呢?首先田文镜不是科举出身,而是靠祖上的功绩荫了监生,获得了做官的资格。此外,李卫、鄂尔泰也都不是科举出身!雍正之所以如此,是想告诉天下人,只要有本事,是不是科举出身并不重要。

此外,雍正刚刚即位时,缺少心腹手下,田文镜手腕老辣、行事果断,在雍正推行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等新政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难道雍正不知道河南的灾情吗?但他不能寒了田文镜的心,更不能把自己树的典型亲自打倒啊!所以无论如何雍正都要保他!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乾隆五年,皇帝已经换了!乾隆对田文镜可没什么感情,他又是雍正的旧臣,根本没有什么香火之情!

田文镜之所以被弹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在河南任上时,对读书士子十分苛刻、经常打压,读书人怨声载道。因为此事还引发了当世大儒、直隶总督李绂的弹劾。最终雍正还是保田文镜将李绂罢官。

乾隆即位后启用李绂,这信号还不够明显吗?

结语:田文镜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导致河南十年难以恢复民生!

老百姓恨田文镜,没毛病!田文镜对读书人大肆打压,得罪了满朝科举出身的读书人,是犯了众怒啊!

除去这两点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田文镜是雍正的孤臣!得罪人的事都让他做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此而已!

点赞10、嘉兴市 网友:迷你仙

历史的车轮中,只有时代的大臣,没有成功的大臣.

点赞11、河源市 网友:花の痕

田文镜是雍正时期的三个模范督抚之一,另外的两个是李卫和鄂尔泰。

田文镜在康熙年间的时候历任县丞、知州、监察御史及内阁侍读学士等,他的职务一直升迁很快,康熙逝世以后,田文镜已经六十一岁了,然而他的官职仍然停留在五品,没有再得到重用。

后来雍正皇帝继位后,田文镜的严于执法的能力被雍正皇帝所发现,得到了雍正的赏识。

雍正元年即1723年,田文镜赈济山西灾荒政绩突出,当朝任命他做山西布政使,旋调河南布政使,署河南巡抚,过了一段时间,田文镜正式任河南巡抚。

雍正六年,兼管山东,未几被任命河东总督。

田文镜在仕途上前期比较坎坷,当雍正皇帝着力提拔他栽培他,作为一个忠臣,他是感激涕零的,但他非常谦虚,自谓“臣一介庸才,至微极陋。”皇帝的高恩厚德,“鞠躬尽瘁亦难以报效,唯有矢此血诚,不敢一丝怠情。”

于是在田文镜治下的河南山东,他积极努力,贯彻皇帝的改革意图,从政治经济出发,改善民生,又致力于黄河的治理,取到了显著效果。

政治上澄清吏治,割除陋习

田文镜来到河南,首先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了多起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案件,他实事求是,割除积弊,打击邪恶势力,定制方案,违者按律从事。其中,有一个做信阳的知州黄振国,还有一个光山县知县傅之诚,首先因贪赃枉法被撤职查办,一批不法官吏被绳之以法,于是河南官场吏治气象为之一新。

以防护及一体当差,进行黄河治理

河南地处黄河中游,河水流速缓慢,泥沙淤积,河床逐年抬高,如遇暴雨洪水很容易造成黄河泛滥,危及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田文镜深知自身责重,把黄河治理放置工作中的第一位。每汛期,他大力号召百姓上堤加强防护,一些本来没有劳务义务的士绅员外退休官员都要安排值班巡查,如其不然,这些好吃懒做的人必须出钱雇人代替自己的义务。由此引起了士绅官僚阶层的不满和攻击,导致河南一个地方叫做封丘的秀才们的罢考事件,那些自持有点墨水的秀才,竟然围堵考场大门,阻止考生进入。

田文镜奏请皇帝从严处置,对不听劝告持续闹事的首要二人,斩首示众,确保士绅当差制度的顺利实行,从而保证了黄河两岸人民的生命安全,对漕运通畅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此他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嘉奖,称他:整饬河工,堤岸固守,河汛安澜,年岁丰捻。

赞田文镜是“巡抚之第一人。”

到乾隆五年,河南新的巡抚给皇帝的奏折说:文镜在豫,百姓至今怨恨……

就是因为田文镜当政时期,待人处事有欠款和,有时他的严苛,不免触怒一些人,在河南推行摊丁入地,以此减轻百姓负担,但是触及到了大官僚的利益,由此招致一些官员的陷害。

田文镜这样的清官,也是属于大器晚成的那种人,青年时欲大展宏图,施展抱负,却生不逢时,上面没有发现他这个人才,一个县长当了二十多年之久,不同于其他人的是,田文镜并不计较这些,依然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金子总是亮的,雍正发现了他,也许就是“千年的媳妇熬成婆,”或者是他运气有了转动吧,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努力进取,不负皇帝一片苦心。

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田文镜也有失察之处,比如灾情控制不能及时,一些救急措施不利,下面的人受到的一些挫折阴影,久久不能散去的缘故吧!这些就成为所谓“百姓怨恨”。无论怎么说,田文镜的天下第一巡抚之名,是没有人能动摇的。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