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互联网

如果康熙之后不是雍正继位,而是八阿哥继承大统,历史情况会怎样?

提问时间:2023-07-16 08:31关键词:历史,康熙,继承,雍正

如果康熙之后不是雍正继位,而是八阿哥继承大统,历史情况会怎样?

点赞1、铜陵市 网友:狂野夜晚

如果真的不是雍正这个铁面皇帝即位而是那个八阿哥上台的话,那么清仁宗这个名号就轮不到嘉庆皇帝了,只能给他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了。

我们来看看这雍正和八阿哥两个人的性格。

第一、能力。

雍正的能力是没得说的,他自身也很努力,或许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整个清朝也只有他能做得出来。

其次,雍正在当皇帝之前就是个实干派,他自己知道他比其他的哥哥弟弟们差了太多。

你像三阿哥胤祉的圆滑世故,他没有。

像八阿哥胤禩这样的“大度”,他也没有。

像五阿哥、九阿哥、十阿哥那样娘家实力强劲,他还是没有。

就算当朝的那个太子是个废物,还有个康熙在那里力挺着呢。

你说他除了埋头做事还能做什么?

八阿哥的能力呢?都体现在做人身上去了。

他的聪明,都在想方设法怎么讨康熙欢心,怎么去结交大臣。

反而实干方面在雍正面前落了个下乘。

第二、眼光。

当康熙的皇子,你不仅得时时刻刻准备着接受训斥,还得准备好后路。

康熙皇帝生来就是个多疑的性格,早年间因为鳌拜和除三藩的事他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教导儿子们。

但是看他亲自教导出来的太子就一目了然了。

这哪是在教太子啊,这就是在耍猴子,既不让人权力过大,又训斥人能力不行。

这时候,雍正的眼光就体现出来了。

他怎么做的呢?就是黄老之学里面的八个字。

无为而治,因势利导。

讲究的是顺大势而为,从不做有损于自身的事,且在利益面前,提倡平常心对待,有就拿,没有也没关系。

这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老好人的形象,或者是最没存在感的那种人。

或许在其他朝代,这种人估计早就被吃得渣滓都不剩了。

但是在康熙这里还真就不一样。

康熙多疑到了什么程度?那些个皇子们,他一个都不相信。

派你去做个事情,都经常疑神疑鬼扣扣索索的。

所以反而是雍正这种人最让康熙放心。

而八阿哥的眼光就要短浅得多了,他看到的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

就像他结交大臣一样,他的目的就是想着用大臣们的势力去帮助他夺取储君之位。

但是他就是始终看不明白,那个储君的决策权自始至终都握在康熙的手中。

康熙也正是极度不喜欢八阿哥的这种自作聪明的作风,就是认为他目光短浅。


如果说这些证据不够的话,那么大军就用举例来证明,雍正在位期间所做的事情换成八阿哥要怎么做,会造成一些什么影响。

一、彻查国库亏空,严查贪官污吏,设置养廉银。

这是雍正在位期间所做的一件大事。

因为康熙皇帝留给了他一个烂摊子,国库在账面上还存了几千万两,可实际却是六百万两都不到了。

都是康熙任期的时候那些王公大臣们给打白条借走的,康熙也没管过这档子事。

国库没钱了,后果不堪设想。

首先就能想到的事情就是官员的俸禄发布出去了,虽说清朝的官员大部分还真不一定靠俸禄过日子,但是跟你国库发布出来就是两个概念了。有的人会认为,这是天下大乱的征兆,从而会借机在里面浑水摸鱼,到处散播谣言。

等到了那个时候,就是有八百张嘴巴也说不清楚了,因为,百姓们都信了。你就等着当亡国之君吧。

雍正怎么做的?他一笔一笔地查,一个一个地审,丝毫没有留一点情面,除了那些实在是烂账无从查起的之外,基本上追回来了八成左右。

甚至在这个基础之上,又查了一波贪官污吏,也是勒令其退回赃款。

同时还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使得当时的吏治终归是清明了一波。

二、火耗归公。

雍正设置了一个底线,所有府县收回来的税银,都严格按照这个火耗制度的标准执行,彻底地杜绝了那些官员为了增高火耗而盘剥百姓的行为。

同时把多余的那些个火耗就当成了养廉银存着,等那些个考核过关的官员年纪大了再一次性发放到他们手里。

三、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税。

这个制度是大力地打击了当时士绅阶级兼并土地的行为,因为那时候的士绅阶级大多时候是享受免税政策的,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土地挂靠在他们名下的存在,国家根本没有办法收上税。

而另外一个摊丁入亩呢,也是在士绅阶级口里面夺食,他按一户人口的多寡来丈量土地,分配土地。

人多的就多分,人少的就少分,这样一来,那些穷苦百姓也是享受到了清朝的第一波红利,终于不用再苦哈哈地去给地主们打工了,可以有自己的土地了。

而雍正之所以能做到这一切,全因为他就是在单打独斗,他没有借助朝堂里任何一方势力,而是选择了自己培养、提拔能臣,像李卫,田汉文这样的能臣都是他和十三阿哥发掘并提拔上来的。

这也就说明了他雍正可以不给任何人的面子,可以把所有人都当成一视同仁。

最后他驾崩的时候也证明了他的制度是正确的,雍正接手的时候国库里不足六百万两银子,但是他驾崩的时候国库里足足有六千万两,十三年的时间翻了十倍。

而这一切如果是八阿哥继位呢?

第一、国库亏空。

这个问题八阿哥连提都不敢提,因为他自己就曾经打过白条往外借银子。而且,他的势力大多都是靠着朝堂里的大佬支持的,你说他上位了敢这么一波清洗到底吗?人家不掀翻他就不错了。

第二、火耗还是火耗,只会越来越严重。

同理,八阿哥手底下的人,大多都是捞钱特别厉害的人。他一旦上台,或许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任由那些贪官污吏继续下去,百姓也只会越过越苦。

第三、这是与天下人为敌。

还是那句话,八阿哥背后站着的就是士绅阶级的势力,人家也不会傻到自己去拆了自己的台子,也不会允许你这个没权力的皇帝去干这种事情。

综合以上三点来看,如果让八阿哥继位,那么清朝的局势只会提前糜烂。

或许他八阿哥能撑过去,到死都没有亡国,可他留给下一任的也是个烂摊子,这么一烂二烂下去,清朝亡国的速度只会越来越提前。

点赞2、乌鲁木齐市 网友:友尽i

清朝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曾有过巅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世——康乾盛世,但是虽然康乾盛世是以康熙和乾隆两代皇帝的年号命名的,可康乾盛世中最重要的一环应该是雍正帝的承前启后,因为在康熙末年官场腐败严重,国库空虚,而此时的康熙帝年老体衰,又被九子夺嫡事件搞得心力憔悴,已经无力去改变国家现状了。是后来四爷胤禛登基后力挽狂澜。可如果当初赢得是八爷胤禩,清朝会如何发展呢?

首先雍正帝和胤禩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雍正帝手段高明,城府颇深,表现出来的就是少言寡语,常常独来独往。而八阿哥则是有才干,人缘好。雍正帝本人对胤禩评价也很高。《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曾说:“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胤禩若肯实心办事,部务皆所优为。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可见这是对八阿哥能力强的承认,也认为其有能力与自己争夺皇位。但是有能力不代表就能处理好康熙末年社会上出现的种种矛盾。

康熙帝晚年疏于政务,军备也懈怠了,朝廷内部更是互相结党,大臣们各自选边站皇子,人人都想着所支持的皇子将来继承大统,自己飞黄腾达,哪还有心思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当时外部还有西北问题,葛尔丹和策妄阿拉布坦先后叛乱,西北局势很不明朗,加上朝政腐败,官吏贪污,这个时候的大清已经在灭亡的边缘徘徊了,不是八阿哥这么一个性格柔弱的人能救回来的。

康熙帝为什么不立八阿哥为太子呢?主要就是因为八阿哥处处以康熙帝为榜样,想做一个仁君。八阿哥在大臣当中口碑很好,许多大臣都支持立他为储君。但这导致了康熙帝对八阿哥产生厌恶,不光是因为他结党营私,更是因为以八阿哥的性格为人根本没有能力处理好当时国家出现的问题。八阿哥为人宽厚,对于官场腐败现象不会有雍正帝的那种铁手段,可能最多就是呵斥几句,官吏们该贪还是贪,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而且康熙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生活穷苦不堪,是后来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才让情况有所好转,老八当皇帝不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总的来说,胤禩只适合做守成之君,凭借其宽仁的性格一定能成为一个口碑不错的仁君,但是无法解决国家积贫积弱的问题,不能狠下心惩治贪官污吏。这样下去国库空虚,西北战事吃紧,吏治又腐败不堪,大清在胤禩手中只会灭亡。所以康熙帝最后选择四阿哥胤禛当皇帝是真没看走眼。

点赞3、牡丹江市 网友:独宿江南

老四是改革之主、老八可是一个中庸精明的守成之主。如果是老八继位,那雍正新政改革必然是不会出现的,相反,更有可能是的让日后的乾隆王朝提前到来。

老八上台之后,具体而言可能会采取以下动作:

第一、解决兄弟问题。

雍正和老十四是一母同胞,老十四再怎么横,总要念及母亲的面子,顶多就是守陵读书。但是换成了老八,效果就不会这样了。首先必然是罢免老十四的兵权,然后派人盯着押送回京,说不定,连爵位都没有了。以老八的为人,必然是先打后扶,只要面子上过得去,还不至于赶尽杀绝。

老大和老二,估计还是老样子,反正之前就被康熙废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威胁,老八可能给予优待,发挥贤王的作用。老三,也是同理,毕竟是拿不起来的哥哥,就那样了。

老四就不一样了,老八必然给予特殊“优待”,虽不至于改个姓名,但是这个雍亲王是一定当到头了。

老九老十虽然是自己的铁杆,但是老八继位之后,必定就是君臣关系,好在这两个兄弟本身无大志,也甘于鞍马前后的办事,应该是老八最为优待的,说不定还能给个铁帽子王。

老十三,估计会被放出来,还会给一个郡王的头衔,但是不会赋予任何实权了,只能是做一个闲散王爷。

第二,吏治问题。

这种事情得罪人太多,难度最大,工作强度也最大。对于这种事情,老八火候不足,这时其老爷子的判断。因此,这种情形之下,老八十之八九以不动为主,顶多雷声大雨点小的吆喝几下,不会有强力的行为。

因此,朝廷的国库还是保持着空虚的状态。

第三,西北边疆问题。

打仗是要花钱的,尤其是西北。如果不能强力征收欠款,单靠国库日常的税收,那是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的。对待这样的军事问题,老八当然要出兵,但是由于后勤问题,顶多打一两次胜仗,然后根本问题还是没法解决。经济是军事的基础。

第四,税收改革。

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这三项改革,每一项都是核心利益问题,难度之大,从雍正新政就可以看出。对于这样的改革方案,估计老八最有可能推行下去的就是“火耗归公”,毕竟老八也要收缴地方的财权,不过,发养廉银子的时候,老八会比较大方一点,这样上上下下都高兴。其余两项,估计很难推行。这样的改革就不彻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总的来说,老八当家,守成第一,发挥其自身的精明优势,能够妥善的处理朝廷内部关系,不至于形成对立面。但是,革新力度就比较差,无法根本上扭转颓废之势。


OK,关于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吧。

获取更多军事、航空知识,请关注“老鹰航空”。

点赞4、宿迁市 网友:枫叶飘雪

这种假设没有标准答案,毕竟八阿哥没有继承皇位。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资料,推测老八继位的后果。我认为,八阿哥极有可能会是一个评价非常高的守成之主,但对于巩固清朝统治来说,贡献肯定没有雍正那么大。

八阿哥胤禩的为人,可以用三个人的三句评价来总结:有才干、人缘好、怕老婆。

先说能力强——这是雍正对他的评价。

胤禩为人聪明强干,才具优裕,朕深知其能办大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雍正也承认老八的能力很强。甚至承认老八的才能跟自己比,也是“能与相当”。自己并不比老八强多少。

再说人缘好——这是老八的二大爷,康熙的二哥福全对他的评价。

心性好,不务矜夸,聪明能干,品行端正,宜为储君。

裕亲王福全认为老八的人缘极好,在康熙朝众多王公大臣中的口碑,始终是诸皇子内最好的一位。甚至认为他可以立为太子。

然后是怕老婆——这是康熙对他的评价。

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

老八怕老婆,这是当时谁都知道的秘密。八阿哥的生母不高,导致在皇子中没有竞争力。他的大福晋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胤禩能与安亲王结亲,对提升他的地位很有帮助。但大福晋是个恶毒、好嫉妒的女人。胤禩事事都要受制于他,甚至不能纳妾。以至于胤禩长期没有儿子,连康熙都看不下去。

康熙就曾当着众多朝臣和皇子的面,批评胤禩怕老婆这事。你连老婆都搞不定,怎么可能有魄力,治理这个国家?

把以上三条总结一下,老八的优缺点,一目了然了。

他是个跟谁关系都好,谁都不得罪的人。如果皇位交给他,他必然可以团结朝廷中的大多数人。在他驾崩后,正史对他的评价,绝对比雍正要好上一万倍。

老八这种处世哲学(不树敌,不得罪人,不触犯既得利益者),在历史上有没有现成的案例呢?

答案是,有!

明朝的穆宗皇帝,就是八阿哥胤禩这种处世哲学的典型代表。史书对他的评价,也不可谓是不高。

上即位,承之以宽厚,躬修玄默,不降阶序而运天下,务在属任大臣,引大体,不烦苛,无为自化,好静自正,故六年之间,海内翕然,称太平天子云。——《明穆宗实录》

说好听点,穆宗对大臣很宽厚,对文官也非常依赖。处事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留心边陲之事,处理都恰到好处,称为太平天子。

说难听点,穆宗平时毛事不管,所有的大小事都让大臣去干。没有进取心,不想得罪人,平平稳稳的干了六年皇帝,然后驾崩了。

明穆宗的处世哲学好不好,不便评价。但是对于已经延绵了两百年的大明王朝来说,不改革就是死。没有后来的张居正改革,明朝能不能挺到1644年?难说……

清朝也有同样的现实案例——嘉庆。

上受天明命。协帝重华。天亶聪明。帝传精一。承手付太平之后。徵躬备多福之原。懿铄哉、生民以来未有之嘉会也。敬惟廿五年中。经纬万端。蟠际两大。垂千百王之模范。抚数万里之版图。奠亿兆人之家室。——《清实录》

官修史书对嘉庆的评价,简直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完全就是一个圣君模样。然而呢?清朝就是在嘉庆手上没落的。

究其所以然,嘉庆只是在竭力守城,以历代圣君为榜样,极力的维护自己的形象(所以评价才那么好)。面对朝廷的弊政,既没有改革的能力,也没有改革的信心。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评价嘉庆:

诏令数下,谆切求言;而吁咈之风,未遽睹焉,是可嘅已。

嘉庆面对困境,也想改革,但是最后阻力太大了,不了了之。

如果康熙把皇位交给老八,他在守成方面会比明穆宗,甚至是明孝宗做的更好,比嘉庆肯定也好。但是对于清朝来说,就未必是好事了。


因为,跟谁的关系都好,就意味着和谁关系都不会真正好。老八的府上平日里高朋满座,一旦雍正要对他下手了,又有几个人愿意替他卖命?真正的心腹,又有几人?

康熙晚年的弊政,朝纲不振、赋税减少、官员贪污等等现象,他敢不敢改革?改革就必然要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一个连老婆都不敢得罪的人,又怎么可能会为了江山社稷,去得罪支持自己的人?

或许,老八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主。但是他真不是一个中兴之主。

任何王朝,运行到一段时间之后,皇权和以官绅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之间,就会产生天然的利益矛盾。皇帝要收税,官绅要发财,两个阶级为了利益,肯定不对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康熙晚年是这样,乾隆晚年也是这样,都难以避免。乾隆之所以还能够再创五十年盛世,跟雍正的改革,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缓解阶级矛盾,是密不可分的。

一向谁都不得罪,连老婆都不得罪的八阿哥胤禩,如果他站在官绅那边,他就是明穆宗,或者是嘉庆皇帝。

但是一个王朝发展到萎靡不振的阶段,它是不需要这种守成之主的。雍正的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比张居正变法更难,阻力更大。得罪的人也更多。

官绅恨雍正,就极力的抹黑他。比如雍正杀父篡位、雍正气死生母之类的传言,全部都是从官绅的口中传出来的。(普通老百姓连“十”字和“于”字怎么写都不知道。能编出这十改于的段子?)

老百姓也极容易被谣言感染,甚至编出了雍正用“血滴子”杀人的传说。看过邵氏电影的老观众都知道,雍正在邵氏电影里面的形象,就是一个暴君。

从这也说明了,历代的改革者,都会被舆论所绑架,被世人所抹黑。皇帝想要励精图治,太难了。反倒是守成之君的评价更高,毕竟笔杆子掌握在读书人手上。守成之君能维护读书人的利益,写史的时候就拼了命的夸。至于江山社稷……

那关读书人什么事?就算改朝换代了,读书人照样可以在新朝廷当官。

这就是,改革者的悲哀……

点赞5、乐平市 网友:叶散冰离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康熙是打天下的帝王,但稳天下还差点。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反驳了:“康熙啊!让上天再给五百年的主?”

这说的,您听俺把这事给大家伙嚼咕嚼咕,您看对不对,不对,您再比划那三十米还是五十米的鞋拔子,俺都受着。

一说到康熙,基本上被大家伙搁到嘴巴里嚼烂了,什么布库少年擒鳌拜,什么平三藩,什么暴揍噶尔丹,还有一统小弯弯的,对,还有著名的九子夺嫡。

就咱这家里头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都是朗朗上口,没法子一打开电视剧不是康熙,就是乾隆,再不就是雍正,你不明白都不可能,历史上那么多王朝,导演们他就爱拍这个。

说真格的,看的俺都晕晕乎乎,不然只能去看九九九砍到八十八的长篇文化电视剧了。

咱接着说。

从这些个电视剧里头,您自己都能感觉出来,清朝在康熙的手上他也不太平,乱的很。

清朝在康熙的手上算是重新打了一遍,这才有了一个基本盘。这地盘是打下来了,但还是不稳当。

别的不说大草原上依然不太平,毕竟是暴揍了噶尔丹,但噶尔丹的地盘准格尔还在,隐患依然存在,这事直到乾隆年间,准格尔发生了内讧,这才把准格尔的事给平了的。

到这,俺就想问一下:“这种连绵的战事下来,对于一个王朝来说会发生什么?”

没毛病,缺钱,缺那白花花的银子,毕竟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吗?

见天的打仗,国家所有的产出这都得供应到战争的口子上,那么对于经济就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同样致命。

反过来说俺就问一声,从这方面讲您感觉康熙的天下稳当吗?

您非要举个例子,最为明确的一点就是康熙死了之后,他留给雍正的只有八百万两的国库,国库里头的耗子都干巴巴的,透着那么一股子可怜楚楚的德性。

当然这肯定要比乾隆能饿死耗子要强的多。

一个国家没钱,寸步难行啊!干点啥事不需要钱啊,没钱干着急你也办不了。

这是一点,再有就是康熙一朝内患也不是没有,您要知道清朝是打奴隶制社会外加部落制走出来的国家,各个方面都是不完善。

文化啦,制度啦,规矩啦这基本都没有,都是现学的,文字来自于蒙古文,各种制度,规矩,就连官职这都是效仿明朝,有些东西干脆照搬过来,然后再进行修改的。

别的不说,顺治朝的时候,后宫里头的规章制度都不完善,到了康熙的手上才得以完善的。

所以康熙是一边打天下,一边修补这些个窟窿。

而康熙是一个不怎么喜欢重用汉官的皇帝,就拿他平三藩,暴揍噶尔丹,统一小弯弯的事来说,做这些事的时候,很大一块都是汉官做的,但事毕之后,这些个汉官都被收了起来,没有一个好的。

所以汉官的能力这自不必说,毕竟这些个事他们都熟,而满人是在坐享其成。

结果就是到了康熙后半段的时候,朝堂的腐败那就别说了,乌烟瘴气的你都不知道打那抓起,这都没法查,因为康熙对于这些人还是很照顾的,不然他那谥号当中的仁是咋来的?

这也造就了康熙给雍正的国库为嘛那么少的根本原因。

所以啊,康熙的继任者必须是有一个有手腕,能够狠下心来办事,对满人可以开刀的君主。

雍正是这么个狠人,历史上有孤臣,雍正何尝不是孤君呢?您瞅瞅他手上可以倚重的大臣,一大半都是汉人,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什么年羹尧,什么岳钟琪,什么张廷玉,什么李卫,什么田文镜等等。

雍正自己都说过,一个满人,一个汉人,如果俩人能力一样,他还是愿意使用满人的,但满人就不给他这机会,你咋整?

雍正在位十三年,恰恰是清朝最为稳定的十三年,老百姓活的最为滋润的十三年。

之前俺还回答过一个问题,说雍正和乾隆的在位时间调换一下,会是一个啥情况?当时俺回答说不用调换,能挪一半给雍正,这清朝估计会有一个不一样的感觉。

您可以瞅瞅雍正这十三年干了什么?设立军机处,这牛吧,相当于把整个朝堂的制度给换了一下。

整顿吏治,清查亏空,建立审计制度,您要是敢拿银子上了一万两,这就得去充军,两万两这都不用考虑直接就给剁了。

回头您瞅瞅乾隆,整个就回去了,弄什么议罪银,大臣感觉自己哪天让查出来不得好死,就给皇帝孝敬点银子,到时候一旦查出来,乾隆瞅瞅孝敬的银子再来量刑,就这,有的官员甚至于事后啥事没有,该坐的官接着坐,真不一样。

再有就是火耗归功,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等等,制度上的事很多都是雍正坐的。

所以康熙挑雍正没毛病,只是雍正看乾隆看走眼了,乾隆这是个相当厌恶他这个当爹的皇帝。

您也别和俺说什么康熙看对了乾隆的事,那就是乾隆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事,孙子辈康熙最看得重的是太子的儿子,可不是他。

那么咱看看老八适不适合?

老八这人处处效仿康熙,效仿康熙的文治武功,效仿康熙的仁,不然他也不会有那么大一票人跟着,见天的搁朝堂上夸他。

康熙已经知道,他这条路走到他结束,最好打住,不然早早晚晚就得让吃空了。

所以老八在康熙的眼里,压根就没希望。

别的不说,就说乾隆,您以为乾隆这辈效仿的是谁,效仿的就是康熙,处处和康熙比。

康熙下江南出差顺道欣赏美景,乾隆也下江南,而且一下就七次,为方便他还修行宫。

康熙文治武功不错,乾隆弄了十全老人呆上。康熙两办千叟宴,那会乾隆还给老汉们端盘子,结果乾隆也来两次。

这么下来,结果呢?雍正帝积攒一点家底,六千多万两的国库雪花银,到了乾隆中期就祸祸光了,打中期开始清朝就走了下坡路了。

好吗?这要是没有雍正,老八直接上去,他也用不着什么中不中期,直接就下坡了。

就跟元朝一样,巅峰一到,连个缓冲的余地都没有,直接就后期了,连一百年都不到。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点赞6、赣州市 网友:深爱成瘾

都是电视剧害人,以为老八真是电视剧里那样的人,不要拿这种狗屁电视当历史,那只会误导我们。

其实我最反对假设历史,历史就是真实发生过的,可以解读,可以感慨,可以品味,但唯一不能的就是假设,因为这没有任何意义,一丝一毫都没有。假设历史只会让我们平空意淫,失去对历史的敬畏。

再说说这个老八吧,其实康熙根本没有传位给他的意思,他有个致命缺陷,就是他的生母并不是康熙喜欢的,而且地位低下,康熙甚至斥她是贱人,也说过老八是贱人之子,至于说九龙夺嫡,很多原因是雍正继位后力行改革,得罪了一大帮权贵,失势后的权贵们便抹黑雍正,得位不正啦,刻薄寡恩啦,从中央但地方都流传着,这不过是政敌们在泼脏水。

我看头条上的回答都是根据电视剧来的,真是可笑,也希望头条上少一些这样假设性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历史是容不得假设的。

点赞7、淮南市 网友:对酒当歌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传十二帝 ,享国276年。在这276年中,却有许多至今仍让人津津称道的奇闻异事、宫廷秘史等,其中,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就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认为,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中,有“贤王”美誉的八阿哥胤禩()并不比四阿哥胤禛(雍正皇帝)差太多,如果当年是八阿哥胤禩继承了皇位,那成就或许并不会比四阿哥胤禛差太多。

诚然,作为清朝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确实是非常的引人注目,因为后来在争夺皇帝之位中获胜继承皇位的四阿哥胤禛(zhēn)即雍正皇帝,确实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不仅刷新吏治,一改康熙晚年吏治腐败的朝政,而且励精图治,使得康熙晚年入不敷出的财政,经过13年的治理,扭亏为盈,为乾隆攒下了高达6000万两白银,所以很多清朝历史爱好者都觉得,康熙让四阿哥继位是正确的,其他的皇子肯定不如他!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我们以辩证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比如当年是八阿哥胤禩取代四阿哥胤禛继承皇位,那清朝未来的走向会不会比雍正年间的走向更好呢?

在正文开始前,我们先来简单地了解一下,康熙末年,作为后继之君的新皇帝,四阿哥胤禛到底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其一,党争不断

众所周知,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一王朝,清朝之前就是大明朝。明朝之所以亡国,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明朝的党争尤为激烈,故史学家认为,明朝亡于党争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清朝作为后继之朝,有没有党争这样的问题呢?

纵观有清一朝,虽没有诸如明末那样规模的党争,但局部或者小规模的党争却几乎贯穿了整个清朝,清初多尔衮与豪格、康熙时期的明珠与索额图、乾隆时期的和珅与刘罗锅、阿桂等。这里,我们以康熙末年举例。康熙朝后期,经历过太子两立两废的康熙皇帝,在储君问题上一直举棋不定,没有明确表态,所以有资格有能力的皇子们,便开始争先恐后暗中拉拢朝臣,拉帮结派为自己谋利,因此,整个康熙朝出现了9个阿哥为争夺皇帝位而展开的储君争夺战,其中,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太子党、大阿哥党、四阿哥党、八阿哥党以及十四阿哥党。

这些阿哥党与明末党争相比,虽然是小巫见大巫,不值得一提,但互相之间也是落井下石,诋毁不断,但康熙皇帝作为一个英明睿智的千古一帝,依然可以掌控全局,这是明末皇帝所不能及的,否则,明朝也不会灭亡。

根据《清史稿》记载,康熙末年的政令只要是某个党派所起草的,那么还未等发布就会受到其他党派的抵制和反对,哪怕这道政令是正确的也在所不惜。

其二,吏治崩塌

明朝初年,贫农出身的洪武皇帝朱元璋以严刑酷法为手段,大力打压官员的贪污腐败,虽然说这个方法只管用了短短的几十年,但朱元璋的铁腕手段确实是有效果的。康熙年间,因为康熙皇帝为了表示自己的“宽仁”与“爱民如子”等施政理念,便对百官实行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监察制度。

据清史记载,康熙五十年时,有一位南方的大臣上奏说,地方官员为了中饱私囊,竟然滥用“火耗”制度,并且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然而康熙听到后满不在乎地回道,地方官员俸禄微薄,所以适当地收一些“火耗”无可厚非,只要没有激起民变即可。试问,作为皇帝的康熙都是如此这般,那下面的清朝吏治又会好到哪里去呢?

其三,庸官盛行

小标题中提到的庸官其实是指康熙年间的清官,而之所以说他们是庸官,主要还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令人叹息!明朝的大清官海瑞相信大家都知道,很多人都说,如果所有的官员都像海瑞那样,那距离“大同”的盛世也就不远了。然而笔者的看法是,如果世间的官员都是海瑞那样,那这个朝代距离灭亡也同样不远了。

康熙晚年大力推行“清官”制度,即选拔官员的升迁不看这个人的政绩,只看他的清廉程度。而正是因为这样的选拔方式,导致下面的很多官员都有了“先洁己而奉公”的思想。换句话说就是,下面的官员办事从来不看对错,只看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名声。更有甚者,部分官员们为了让百姓对自己有个好风评,竟然自掏腰包让百姓给自己送牌匾,而对于那些不送牌匾不说好话的百姓,则任其自生自灭。

除了上面这三个情况外,后继之君还要面临财政不足官民对立严重等情况,但因为篇幅原因,所以也就不做过多的叙述。接下来我们简单分析一下,看如果是八阿哥胤禩继承皇位,那清朝会是什么样子。

八阿哥胤禩在康熙年间被称为八贤王,而之所以有这个称号,主要是因为他与康熙的治世思想一样,即主张宽仁,而且是对上到宰辅下到小吏的清朝所有官员皆是如此。然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胤禩如果继位并依然保持这种思想,那还会有后面的康乾盛世吗?如果新皇帝延续康熙宽仁治吏的思想,那么只能助长官场上的不正之风,受苦受难的只能是老百姓。

此外,胤禩之所以能获得百官支持,主要是因为他对百官的利益勾连非常深厚,且承诺以后会弥补他们。因而胤禩一旦上位,必然面临着要对百官兑现自己承诺的窘境,而一旦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那康熙年间的所有问题必然会再次被放大,届时,别说是后来的康乾盛世,就是如何保证朝廷的稳定性和清王朝的统治,也很难说。而胤禛则不同,胤禛继位以前,就有“冷面王”之称,不仅洁身自好,不拉帮结派,而且在完成康熙交代的任务时,秉公执行,不徇私枉法,因此,雍正的继位与百官支持不大,也就能继位后毫无顾忌地开展各项改革措施,刷新吏治。

最后,关于康熙死后,如果是八阿哥胤禩继承皇位,那清朝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这个问题,笔者个人的看法是,清朝会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或者绝对不如四阿哥胤禛继位来得更好。

其实,八阿哥胤禩的“宽仁”与乾隆晚年很相似,比如,乾隆晚年贪图享乐、宠信和珅这样的大贪官,使得乾隆晚年的朝廷吏治腐败,买官卖官风气盛行。也正是从乾隆晚期开始,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

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康熙末年的局势太过棘手,才让康熙顾全大局的选择放弃缺乏干练手段的胤禩为储君,转而选择与朝臣“不合”的冷面王胤禛,让胤禛继位,可以刷新康熙晚年吏治的腐败,因为康熙知道,一旦八阿哥胤禩继位,势必会延续康熙的“仁政”保持康熙晚年的局势,那么,清朝未来轻则烽烟四起,重则重蹈明朝的覆辙。

参考资料:《清史稿》《雍正朝起居注册》《清史编年》等。

注:本文部分内容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