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给朱元璋陪葬的妃子多达46人,你会觉得这些人很命苦吗?
活生生的人,为死人殉葬,怎么会不惨?!史料当中有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殉葬的妃子有四十六个个,宫女十几个。
其实活人殉葬的丧葬风俗,在秦汉之前风行,人殉在奴隶社会时期达到顶峰,可以算是一种陋习。不过,随着汉朝之后的丧葬习俗的改变,人殉制度已经逐渐被取消。
但是,等到明朝时期,人殉这件十分残忍的习俗,又被明太祖朱元璋重新实行。不仅在自己死的时候,让妃子和宫女陪葬,而且在明朝初期,当自己的儿子朱樉死时,就让朱樉的两个妃子一起殉葬。
被当做殉葬品的妃子和宫女,到底有多惨?看看古人如何处置人殉的活人就足以看出当时的惨状。
人殉这种陋习十分残忍,对于原本活生生的人,为了保证墓葬不被人殉破坏,往往都是处死的方式。曾经出现过的处理人殉人选的方式有吊死、毒死、活埋、砍头等方式。
像毒死就有用毒药、毒酒等方式,甚至还为了保存人殉尸体,还会往活人身体内注入水银,手段都极其残忍。历史上还出现用铁钉固定人殉,让人殉无法活动,直到死去。
本来在礼法昌明的朝代,人殉这件极其残忍的陋习本被取消,但随着元明清等朝代,统治者的集权愈加严重,为了彰显其生前的权威,便采取了颇为残忍的人殉手段。元明清三代,又开人殉的恶习,实属丧葬文化的严重倒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妃子们一个个鲜活漂亮,明明还有着大好年华,却被逼着给年老的帝王殉葬。这能不惨吗?简直见者伤心闻者流泪。
朱元璋是位雄才大略的明君,“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建立了传承276年的明朝,被视为一代雄主,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
但是,在恢复殉葬陋习这一点,是他身上无法洗白的污点,再怎么崇拜朱元璋的人,都不能说他在这件事情上做得对。
殉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制度,野蛮血腥,是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表现之一。起源于奴隶制时期,奴隶主去世后,为了在死后依然享有活着时的尊荣,不但陪葬大量财物器皿,往往还要带走生前喜欢的人,以及用得顺手的仆役、奴隶。
甚至还形成了一种攀比的风气,同等地位的人家,谁家要是殉葬的人少了,儿孙在圈子里都没有脸面。
殷商时殉葬最为盛行,现代考古发现,殷墟侯家庄商王大墓中有164具殉葬者的遗骨,商王妃妇好墓中则有16具。
春秋战国时期也有,吴王阖闾引诱百姓为女儿殉葬的手段令人发指。
阖闾有一女名叫滕玉,因对他有怨气而自杀,阖闾十分悲痛,为女儿大造坟墓,陪葬无数珍宝。出殡那天,阖闾让人一路舞着白鹤,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等大家跟进墓地,阖闾就命士兵把他们赶入墓中,为女儿殉葬。
但那时已经有一些思想先进的学者明确提出反对殉葬,认为这实在太不仁了,违背人性。孔子、墨子都持有这种观点。
而站在富豪权贵的角度,每个奴隶都是自家的财产,殉葬是一种浪费。于是慢慢的,就有人制作木俑或陶俑代替真人殉葬。就算是这样,孔子还愤怒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孔子认为,俑和人很像,以它殉葬过于残忍。俑都不行,真人就更不行了。其他学者虽然不像他那么“同情”俑,对真人是很同情的。
在孔子、墨子等人的倡导下,同时也是出于现实的需要,殉葬渐渐落伍了,不再是必须的选择,但也还存在。
秦国宣太后,也就是电视剧里的芈月,晚年有个十分喜爱的男宠魏丑夫,流露出以后要让他殉葬的意思。魏丑夫吓得半死,求大臣庸芮救自己一命。
庸芮很得芈月的信任,劝说她放弃这个念头,若是带上魏丑夫,九泉之下她有什么脸面见丈夫惠文王?魏丑夫这才逃过一劫。
秦汉之后,殉葬几乎绝迹。皇帝们去世后不再杀殉葬死,往往将无子的妃嫔宫女放出宫去。皇帝得一个美名,这些女子也能开始新的人生。
但唐朝之后,这种陋习又兴盛起来了。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去世时,皇后述律平杀了百余名大臣殉葬。当然,这些枉死者都是反对她的。金国也有殉葬的传统,下葬不用棺椁但要活人陪葬。
元代更为盛行,成吉思汗去世后殉葬了四十名贵族女子。之后的元代统治者,也都殉以活人,其构成主要是妻妾和忠仆。
朱元璋取缔了元代立下的许多规矩,复上古风华,却偏偏留下了这一条,颇为遗憾。他驾崩时,活着的妃嫔基本都殉了。别问是不是自愿的,就算她们说是自愿,谁信?
唯有美人张玄妙比较幸运,她生了个女儿宝庆公主,极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担心宝庆无人照管,特留张玄妙不死。
朱棣死时,殉葬了46人,不过朝鲜的《李朝实录》中说是30余人;朱高炽素有仁慈之名,也殉了5人;朱瞻基大约殉了10人。
殉葬的这些人家,得到了明朝皇室的优待,被称为“朝天女户”,家中子弟出仕比较容易,职位还可以世袭。为了家族的荣誉,有些女子甚至主动求着殉葬,非常悲哀。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才下令禁止了这股歪风邪气。他会下此命令,则是受了周宪王朱有炖的影响,朱有炖是朱元璋第五子朱橚的儿子,死时没有儿女,特意请求朱祁镇不必给他安排殉葬的人。
朱祁镇亲自下旨给朱有炖的弟弟朱有爝,嘱咐他“妃夫人以下不必从死,年少有父母者遣归”,但圣旨到达时,朱有爝已经按照定制,强令哥哥们的妻妾殉葬了。
朱祁镇深以为憾。也许经过了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后,他的人生观有了一些不同,再加上朱有炖之事,让他在临终时做出了一个决定:废除殉葬之制!
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遵从父愿,临终时再次重申禁止殉葬。经过两代帝王的努力,殉葬在明朝才算是制止住了。
因为此事,朱祁镇终于在历史上挽回了点印象分。可惜清朝时又开始了,直到康熙十二年才止住。
总之,用活人陪葬是一种十分残酷的制度,早该被废除。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朱元璋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给无数家庭造成痛苦。
承上启下,明朝朱元璋,把蒙元赶出中原之后,却继承了元朝的人殉的毛病。
明朝殉葬制度从朱元璋开始,从明英宗止。
《明史·后妃传》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明朝小史》中记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46名妃嫔、宫女随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为治丧期间勒令从死。
当然很惨!无情帝王家,就是如此。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被无情剥夺,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的本质,毫无人权可言。
其实殉葬制度到了唐代宋代的时候已经是没有什么市场了,但是,到了宋朝这个阶段,周边少数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等先后进入中原,使已经逐渐消失的人殉制度再度兴起。据说成吉思汗死的时候灵柩所到之处所遇到的人统统杀死,光贵族宫女殉葬的就有40名之多。
到了明朝朱元璋继承人殉的毛病,被众人熟知,并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光彩的一笔,,历史书上也经常看到“朱元璋开了历史倒车”这样的语句。朱棣紧随其后“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
到了明朝明英宗时候,皇室成员都不会再用人殉了。
到了清朝统治者这一阶级,到了康熙时候人殉才被终止即“八旗以奴仆殉葬”制度,但又鼓励民间的“自愿”殉葬,表彰贞洁烈妇的情况。其实在中国古代,人殉制度一直都没有消失。它像一片阴云笼罩着腐朽的大地,直到1840年英国人的大炮轰开了这腐朽陈旧锈迹斑斑的国门。
感谢阅读,喜欢西瓜的点赞加关注
都不是好人,以残忍之极,充实自己的渺茫。什么手段都用上,进行了一埸杀戳而已,霸人困世,一埸浩劫。平定江山,待一淫。可悲可耻!
这是朱元璋极其残忍的做法,留下了千秋骂名!如果说大明初期朱元璋几乎杀完开国元勋是一种“狡兔死 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王朝惯例的话,朱元璋重拾奴隶社会活人殉葬的恶俗,则是一种野蛮的历史倒退!
?三千多年前的“天子杀殉......”
殷周时期的奴隶命运极其悲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土于陕西眉县的大盂鼎铭文记载了奴隶可以被买卖,价格是一匹马加一束丝可以买断五名奴隶的记录。
奴隶主对奴隶具有生杀大权,商朝统治者在频繁的祭祀活动中,都要杀大批奴隶作为牺牲。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记载,一次竟然杀了2600多名奴隶。
在周室衰微的战国时期,奴隶的命运更加悲惨,天子死了,不但可以杀奴隶殉葬,下面的将军大夫也要杀人殉葬,多的人数达到几十人,少的也有几个人。(《墨子.节葬下》)
这是著名的商周青铜器“饕餮食人卣”,饕餮代表的是商周统治者,怀中惊恐万分的小人,就是广大奴隶的处境。
在生产力十分低级的情况下,只有釆用威严、狰狞、恐怖的手段统治社会。
巜礼记.礼运》真实的记录了这个时候先哲们的滿腔悲愤:“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陪葬妃子的残忍死法
秦汉时期,活人殉葬的野蛮制度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诸子百家的“仁义”呼唤,这个时候的殉葬物逐渐以陶俑、动物所替代,不知道什么原因,朱元璋去世的时候,竟然用恢复用活人殉葬的残忍方式。
他的孙子朱允炆遵守朱元璋遗嘱,把宫中凡是没有生育过的妃嫔全部殉葬。这些殉葬的妃子在史料记载上被称为“朝天女”。
当宫女们得知自己的最后命运时,她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和悲伤,这些花季少女没有在黎明前盛开,瞬间就要陷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世界中!朱元璋对人的生命的漠视,令人窒息。
稍微好点的结果是,执行的官员把已经生育过的妃嫔执行了殉葬命令,对于没有生肓过的妃嫔,不执行殉葬。
执行命令这一天,官员们把上了执行名单的人统一集中在一间大房子里,里面摆放着相同数量的木櫈,木梁上系着同样数量的七尺白绫。
宫女们有的牙一咬、心一横、眼一红就把头伸进白绫环圈中,官员们踢倒木凳,宫女们顿时感觉一股热血涌上头部,随即便在眩晕中失去知觉.....
胆子小的宫女,瘫软地上,侍卫和官员们强行执行,不顾宫女的挣扎,把白绫套入秀颈,一脚踢飞木櫈,一会儿就停止了挣扎.....
另外一种殉葬的方式就是灌注水银。大量的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国古代应用水银、汞来防护尸体腐败例子很多,如吴王阖庐葬于苏州的虎丘,冢池四周,水深丈余,棺槨三重,倾水银为池,池广六十步。当然,秦始皇的丧葬也用了大量的水银,宋理宗的尸体被一个番僧杨琏真伽吊在树上沥取水银。说明水银的防腐作用。
为朱元璋殉葬的宫女们集中起来,每人喝一杯迷药茶水,一旦进入昏迷状态,执行人就在宫女头顶上开一个口子,然后灌注水银进入身体内部,然后把伤口缝合,这些嫔妃将永远陪伴朱元璋在地下渡过永桓的长夜。
结语
除了上述两种殉葬方式,可能还会把宫女直接关在陵墓内,然后封闭地宫,这个相当于活埋,宫女们会在窒息中痛苦挣扎着死去。
朱元璋这位老司机,开历史倒车绝对是一把好手。他不光恢复了分封制度,而且还要搞殉葬制度。他作为明朝第一位皇帝,首开大明王朝殉葬制度,也因此为后世做了表率。
不过从正面记载朱元璋殉葬的正史,确实也没有提及这件事。真正从正面记载这件事的,是明朝末年毛奇龄所著《彤史拾遗记》的记载:
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宫人十数人。
也就是说,朱元璋老爷子去世的时候,让46个后宫女子陪葬,其中有10多个是宫女。其实这里是有一个疑问的,这46名女子,是否是殉葬?只说明了是陪葬。而那10多名宫女,按照记载的确是殉葬。
不过也有侧面记载,可以证明,朱元璋的确搞过殉葬制度。明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重新登基以后,他开口废除了殉葬制度。也就是说朱祁镇此前的明朝皇帝,都搞过殉葬制度:
乃复辟而后,犹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后在位二十四年,无甚稗政。至于上恭让后谥,释建庶人之系,罢宫妃殉葬,则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明史》
由此可见, 朱祁镇虽然做皇帝的水平不怎么样,完全没法跟朱元璋、朱棣相比,也无法和朱高炽、朱瞻基相提并论,但是他废除了明朝让后宫女子殉葬的制度,算是功德无量了。
一、殉葬制度,绝对是反人类的一种制度。
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殉葬制度就已经被发现是反人类的制度了。先秦的先贤们就曾经多次提出,一定要废除殉葬制度。
比如说《礼记》中就有反对殉葬制度的记载: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
这里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叫陈子车的人死在了卫国,他媳妇儿就和家里的人商量着,是否要用活人殉葬。决定以后,陈子车的弟弟陈子亢来了。陈子车的媳妇儿立刻对他说:陈子车生前有病,需要有人在地下伺候他,所以采用活人为他殉葬。陈子亢听了就气不打一处来,立刻坚决反对:用活人为他殉葬,绝对违反了礼制。
你看看,先秦时期,对活人殉葬的看法,就已经十分鲜明了。其实关于这一点,孔子也有自己的话要说:
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礼记》
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制作明器的人,其实知道死者是无法享用的。这可真的挺可悲的,因为用这些拟生的东西去殉葬,岂不是跟用实物殉葬很接近了吗?制作草人、草马这些东西去殉葬的人,的确是比较善良的。不过制作人俑就不对了,因为人俑太接近人殉了。
由此可见,孔子是极力反对人殉制度的。这些都是发生在先秦时期的故事,实在是想不通,一千多年以后的明朝,为什么还要重启大规模殉葬制度。要知道秦始皇都是用兵马俑给自己殉葬,朱元璋老爷子何德何能,可以用活人呢?
二、关于朱元璋的殉葬细节,野史记载比较多。
正史里莫说是殉葬细节了,就算是殉葬,都没有过多提及。因此我们无法断定,朱元璋殉葬到底搞了多少人,有怎样的规模。
不过从大量野史当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可以看看殉葬制度到底有多残酷。明朝的殉葬,多以女人为主,没办法那个时候的女人,没有地位,也没有话语权。
朱元璋去世以后,接替皇位的是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这孩子在历史上的评价就是善良,但是善良的朱允炆,依旧需要按照朱元璋的遗嘱搞殉葬。
他将朱元璋后宫中,没有生育过的妃嫔全部处死,到地下去陪伴朱元璋。生了孩子的女人,一个个不知道多庆幸。此外还有若干宫女要下去服侍这帮妃嫔。
那么这些人该如何处死呢?有一种说法,是用绳子将她们活活勒死,这是简单粗暴的做法。还有一种比较残忍的做法,那就是用水银将她们毒死。为啥用水银呢?因为古人发现水银灌入体内后,可以保证一段时间内尸身不腐,老朱看来希望这些姑娘到了地下还能保证花容月貌,可真是用心良苦了。
不过根据《朝鲜李朝世宗实录》来看,情况又有不同了,他们这里记载了朱棣下葬时期,殉葬的一些规模和细节:
帝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辍,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朱棣去世以后,殉葬的后宫女子多达30多人。由明仁宗朱高炽亲自送她们下去,让这些殉葬的女人们,先站在小床上,将脖子套在绳套之中。不等她们反应过来,太监们就把她们脚底下的小床给抽走了,所以这些女子是被活活吊死的。
这是《李朝实录》中的记载,是半岛那儿的正史,那个时候他们是明朝的藩属国,而且殉葬人员中有两位女子是那边进贡给朱棣的,因此可参考性比较高。如果参考这种做法,那么朱元璋殉葬的时候,采用这种方法的可能性也是比较高的。
总结:殉葬女子的家人们为啥会愿意呢?
其实在老皇帝要去世的时候,这些殉葬的女子,是否会找关系疏通,让自己避免殉葬呢?这个的确很难办到,所以殉葬女子都只有束手待毙的可能。
为了补偿这些殉葬女子,新皇帝都会给这些女子的家里人搞一些世袭的爵位。也就是为了证明一点,你们家的女人下去服侍老皇帝了,这是光荣的事情,你们应该得到嘉奖。
就这样堵住了这些殉葬女子的家里人,毕竟世袭的爵位,一般人哪里能得到呢?比如说朱允炆就曾经将部分殉葬女子的家人册封为千户或者百户,而且世代子孙可以承袭。
从这个角度来说,殉葬女子为家里人做出了贡献,那么她们心理上也能得到一些安慰。只是对她们个人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参考资料:《李朝实录》、《明史》、《彤史拾遗记》、《礼记》
虽说朱元璋不失为封建王朝一代伟大君王,但其统治期间尤其是到了晚年大开历史倒车,恢复活人殉葬制度着实令人不齿。
春秋战国时代,人俑就已经开始流行。(孔老夫子骂的始作俑者其实是骂反了)秦始皇在残暴也已经开始用兵马俑代替活人殉葬,(还是有活人殉葬的,但兵马俑已经代替了大量的活人殉葬规格)你朱元璋可倒好,生不带来、死却要带走全部……
封建时代不讲人权,首先会讲统治根基。自古太后专权、外戚势力干政的事迹举不胜数。朱元璋原本的用意应该是想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两项问题,但或许残忍、走极端。是,大明可能不会出现窦太后、武则天和王莽、何进一样的隐患了。可你这么极端必定会带来其他问题啊,这两股势力被清除的这么干净,谁会乘虚而入?读书人的东林党还是皇帝身边的宦官?
可以说,朱元璋把集权统治发挥到极致,而把人性踩在最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