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郭嘉活到60岁,曹操能统一全国吗?
如果没有曹操,会有罗冠中三國演义小说吗?可以类推诸多的如果。
历史定格的结局是不能用如果说去改变的,马后炮的说词毫无意义。
没事多去研究点有用的东西吧,别替古人瞎操心。
挟天子以令諸侯的家伙,那统一的意义对曹操而言,郭嘉又能为他谱写出什么绝唱呢
曹操统一三国,那不是要历史证明要百姓承认"挟天子以令諸侯"的所谓的正确性吗
我們不是拿有色眼睛去看待这个奸雄,但是现实是奸雄的道德是带着引号的,是值得深刻地认真地去审判的
到最后的三国归晋了,难道司马家族的德行是超越曹操的吗?如果郭嘉不死活到晋朝开国,让他为这个观点讨个说法,想毕郭嘉也是难以慷慨陈辞的
没资质的认知,因为鹅不是历史学家。百家闲聊罢了[大金牙]
不能。
郭嘉固然厉害,孔明已出山,子敬公瑾同心同德,大江天险,玄德英武,养子当如孙仲谋。
一个郭嘉,改变不了历史。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历史会有偶然。姜太公张良赵普刘伯温都是历史幕后的导演。而后来的谋士中,没有让人记住的。只有一个绝世高手司马懿,却在曹操的时代,没有出山。这么看,曹操用人或性格上有点瑕疵。人无完人,不能求全责备。
但是曹郭是绝配,郭嘉在的时候,战无不胜。这样看,郭嘉在,曹魏政权就有绝对优势,从历史必然性,肯定没问题。郭嘉在,不会有赤壁之战败北。诸葛亮周瑜都抵不住郭嘉之才。
可惜,历史不会重演。历史的变量很多,三国的曹操刘备孙权都没有统一,长寿才是主要的。
鬼才郭嘉,少有奇士。奈何早逝,孟德如失臂膀。
后人常言,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来称赞郭嘉。
早年间郭嘉投奔袁绍欲才能,然而袁绍四世三公,手下谋士人才济济多不受用。直到曹操出现,改变了郭嘉命运,正所谓志同道合,畅谈甚欢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这离不开郭嘉的运筹帷幄和精准分析,此时的郭嘉也才三十一二岁而已。
为了巩固北方,郭嘉建议清扫袁氏势力出奇兵乌桓,由于水土不服郭嘉患病。为使军队不耽误行程,郭嘉献策曹操围而不攻使其内部分化,曹操应允,派人护送郭嘉回柳州养病。待曹操返回柳州,郭嘉已经过世,年仅三十六岁,曹操痛哭不已。
如果郭嘉还活着,那么当年刘备投靠曹操时郭嘉建议直接把刘备砍了,只是曹操英雄相惜放虎归山终成后患啊!
没有刘备,西川,荆楚均为汉地,刘璋刘表是没有胆量跟曹操抗衡的,那么和江东孙权一战胜算更大。比如赤壁之战,郭嘉若在应该不会被火攻,肯定以朝廷的命令刘表出兵,两面夹击孙权集团被灭,这样就实现了东汉大统一的新局面。
个人的作用又不大,况且所谓的历史记载有几分可信性?
郭嘉不死,曹操虽然不能统一天下,但是结果会比历史结果要强,最起码刘备的结果会有很大的变化。
一、郭嘉不死,曹操战绩可以继续保持郭嘉本来是袁绍的谋士,后来在袁绍那里得不到施展就辞职了,通过老乡荀彧的推荐郭嘉来到了曹操身边做了一名谋士。
郭嘉的见识和谋略让曹操非常喜欢信任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非常有名,它是对三国态势的一种假设。
只有郭嘉劝曹操留下刘备这个竞争对手,以吸纳人才。这一招果然有用,天下人才都云集到曹操那里。再比如后来刘备离开曹操,曹操准备与刘备作战的时候,曹操担心袁绍会在背后偷袭,郭嘉说不会,袁绍这个人有谋少断,结果袁绍果然并没有出手。
又比如官渡之战后,曹操想乘胜追击,这时候郭嘉说袁绍两个儿子有矛盾,不用打,他们都会自相残杀,劝他抓进机会进攻刘表。果然袁绍的两个儿子互相打起来,一死一逃。这时候,郭嘉又劝曹操先停止进攻刘表,先把袁绍的儿子袁尚干掉,否则的话,他和胡人联合起来,会尾大不掉,让北方不稳。
说明郭嘉有能力,并与曹操能够共处。曹操也信任他。
但个体的力量是不能左右历史的,也不能统一全国的。
应该可以,郭嘉对曹操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出谋划策,还在于揣摩人心,他总能设身处地的为曹操谋划,出身也不说豪门世家,和曹操算是同一阶级,很得曹操信任!
就想刘备喜欢法正这个人一样,言听计从,对于诸葛亮也是有限度的保留一样!
曹操的几大谋士都有各自的不足,劝说效果不好,贾诩是从董卓阵营当中的小军阀张秀那里过来的,虽然计谋百出,但是贾诩一向是明哲保身,未必会深入浅出的为曹操解析局势,曹操也未必能对他百分百信任!
荀彧荀攸出身世家大族,和曹操天然对立,加上又是铁杆的保皇派,当战友可以,当朋友可以,但是曹操也不会彻底向他们敞开心扉!
程煜性格刚厉,曹操对他是敬畏有加,也提出了刘备和孙十万结盟的建议,但是曹操很诡异的没有听取正确意见!
曹操统一中国的转机在于赤壁之战,如果郭嘉还活着,定能劝说曹操稳扎稳打,如果曹操能耐心经营荆州五六年,到时候人心归附,后勤资源保障储备充足。江东不战而胜,刘璋举手投降,刘备,估计要出国到海外去兴复汉室去了!
我己多次闸明个见一一郭嘉、三国之殊世奇才。嘉逝后孟德军事上一无所瞻,赤壁败后唯独悲嘉早逝而深痛?嘉得延年、吴蜀无噍类。
任何一个时期不是哪个帝王,或者哪个谋士就能够定乾坤的,讲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