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如今,老百姓有了闲钱,多数会选择将其存进银行,古代没有银行,那么古人是怎么储蓄(贮藏)的
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
此地无银三百两
这则成语故事,生动的说明了古人储蓄的方法。简单来说,深挖洞,广积钱。比起咱们现代人,利用鞋子袜子书本衣服等藏点私房钱,古人为了藏钱可真是脑洞大开。
古人,喜欢在院前屋后挖个深坑,把准备好的钱放进罐子里,埋入地里,等到需要用的时候,再挖出来,甚至聪明的古人,会设置障眼法,埋两层或者多层,上面放少量的钱,下面才是真正埋钱的所在,再或者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储蓄罐,专门用户存钱。
我有时候在想,女儿红状元红这一类酒,为啥喜欢找个桃花树,埋在地里,等到高中状元或者嫁女儿的时候,拿出来喝,我想是不是因为更早的古人就有藏钱于地下遗传下来的习惯呢?等到后人酿好了酒,找地方窖藏的时候,发现,哎,老爷子藏钱的地方正好!我也把酒埋在那儿!
女儿红
另外,也有一些聪明的古人会利用夹壁来藏钱藏书,比如秦始皇焚书时,孔子九代孙孔鲋将《论语》、《孝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简册砌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得以幸免。一直到汉武帝时期,鲁共王刘余扩建宫室苑囿,拆毁孔子故宅,才发现了这批简册。可见,古人的储藏有多么的出色!
另外,汉代喜欢厚葬,上至官僚,下至平民,都非常讲究仪式感,皇家进行葬礼时,庙宇、山陵甚至成为了标配,极尽铺张奢侈。大量的黄金,珠宝,铜钱被埋入墓地之中,海昏侯的陵寝中经过清点过后发现竟然深藏着1万余件(套)文物珍宝、120余公斤金器、10余吨五铢钱!这算是古人储蓄的一种手段吧,所以曹操缺钱的时候,就想着去挖墓,是有道理的。话说,这也是造成本来就缺铜的中国后期铜钱严重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海昏侯墓出土的铜钱黄金
到了唐宋时期,商号的出现,给了古人多一种选择,可以就近存入值得信赖的商号,但这一般是商人或者地主才会有的行为,普通老百姓更多的还是埋藏在家。
交子
最后赋上打油诗一首,作为总结:
《古人藏钱》 作者:秋叶未落
古人藏钱办法神,深埋地底夹壁门。
一朝遗漏忘了取,留待后世有缘人。
我是 秋叶未落,欢迎与我一起品读历史,赏析诗词,评说中外~
《与我一起》 作者:秋叶未落
春夏秋冬又一年,汉唐明清代代传。
古今中外论天下,诗词歌赋品人间。
玫瑰花开
晚清的光绪年间,国内第一家近代银行才出现,在此之前的古人到底是怎么存钱的呢。
从贝壳到各种贵金属制成的货币,这些钱币都是非常笨重的,在银票这样的纸钞没出现之前的时候,若要进行大额交易,那要搬运的钱币,可不是一点点的数量。
虽然古代没有银行,但其实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存钱的现象,为了将手里的钱币给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人们很早就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
最早的钱币,就是贝壳,因此最早的存钱,就是“贮贝”,就连“贮”这个字本身就是贝字旁,当时人们存贝壳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找个容器,然后把贝壳放起来。
在如今发现的大量考古遗址当中,有不少专门用于贮贝的容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期尤其是商周时期的贮贝容器,已经非常精美,甚至有专门青铜打造的容器,而这也证明,在那时有些贝壳,其实是极其珍贵的,远胜于青铜器这样的金属制品。
到了青铜钱币时期,逐渐出现了一种跟现在存钱罐差不多的容器,在先秦与古代早期,这种物件被称作“扑满”,这在秦汉时代,都是这样称呼的。
古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扑满,外形多种多样,质地也千差万别。
与现在的存钱罐非常类似,其上方有个小口,只能塞铜钱进去,聚少程度,将扑满一般悬挂房梁上,遇到需要的时候,就将其打碎,取出里面的钱币。
古代人贮存财产的方法各种各样,而主要的话,要么就是放在扑满之类的容器里,称作是罐藏法,要么就是找个地窖埋起来,称作“窖藏”。
最典型的故事,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其实古人将钱币埋起来是很常见的。
很多人,都会选择将金银财宝之类装在瓶瓶罐罐还有箱子、盒子当中,然后挖坑埋起来,这种风气甚至影响了古人买房,很多人买了旧宅经常都掘地三尺,希望找到财宝。
因为很多古人喜欢在大宅院里埋财宝,所以当时也有专门的法律,如果新房主发现了之前主人留下的财宝,可以获得一定比例分配,其他要交还本人,或者交给官衙。
宋代的时候,人们卖房子的时候,还有一定的“掘钱”,作为将来可能挖到财宝的补偿预估。
虽然常见,但窖藏财宝这样的方法实在简陋,很容易被人觊觎,而且如果埋在犄角旮旯的地方角落,也经常发生主人自己都忘记的情况,也不太理想。
可再怎么精明的储存方法,大量的金银铜钱,携带跟使用都很不方便,因此在宋朝的时候,出现了非常伟大的发明,那就是纸钞,当时被称作交子,即银票。
随着纸币出现,在商人集散点出现了专门存储与兑换的机构,也就是票号。
元明清时代,商业极其兴盛,大量的大宗交易使得票据的使用非常频繁,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将手里的钱财存进票号当中,也就是钱庄,这成为了一种主流存钱方式。
现代人有钱会存到银行里或是余额宝里。私房钱藏的地方就更多了,天花板、冰箱、衣柜、汽车等等。古人没有保险柜和银行,藏钱的方式同样五花八门。
窖藏是古代很常见的一种藏钱方式,具体来说的就是将钱藏进坛坛罐罐中然后埋入地底下。2017年,江西省景德镇市一个村庄的宅基地下挖出了8000多斤古钱币。要不是建筑施工需要,这些古钱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见天日,但不被发现恰恰是藏钱者的初衷。有些有钱人的后代在搬离故居之前会掘地三尺找找可能存在的钱财。而买主在买到房子重修或改建之际也会翻找一番。
一些聪明的藏钱者已经考虑到有人会找到藏钱地,于是又想出了减少损失的方法:先挖一个极深的坑,将最贵重的金银藏在最底下,再盖一层土,然后放入一些铜钱。有些人在挖得铜钱之后就以为挖到所有宝藏,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古人还会将钱藏在墙壁上或是房梁上。身手轻巧的小偷很容易就能爬上房梁,所以房梁藏钱的风险还是有点高的。还有人直接在藏钱地上方建了个茅厕,一般的人还真想不到,想到了真要下手也挺不容易。
除了自己藏钱外,古人也会像今人一样将钱交给别人保管。唐代的柜坊就可以代为保管个人的财物。明清时期,诸如钱庄、票号、当铺之类的存款机构越来越多。不过话说回来,不论这种身外之物藏在哪里,都有人惦记着。
参考资料:
章学城:《古人有金库或保险柜吗?》
倪方六:《中国古人藏钱储蓄奇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