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对这句话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形容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像太阳一样,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漫漫长夜,如日月生辉,光照千古。这表现了中国儒家知识分子对儒家创始人孔子崇拜敬仰,推崇备至的浓烈之情。
二是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共同组成了中华历史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文明的优秀历史文化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孔子通过编写四书五经,创立了以仁义礼志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并开办私学广泛传播,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世代传承,应该充分肯定其这一重大贡献。用“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形容这种宝贵贡献,虽然有一定夸张的成份,但并不过份,是可以理解的。
三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成果,要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认识。儒家思想既对维护封建制度统治,规范社会道德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三纲五常,克己复礼,中庸之道等思想观念,也麻痹削弱了人民对封建制度的反抗意志,?杀了改革开放创新意识,迟滞了改朝换代与社会发展。我们要按照取其槽粕,用其精华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进行总结扬弃和传承创新。既不能简单否定,也不能全盘接收。既不能贬得一无是处,也不能吹得天花乱坠。我认为,这才是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历史观。
为什么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首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上天不造就像孔子一样伟大的人物,那么万古就像漫漫长夜一样黯淡无光。但是上苍又造就了我们,那么万古才会重新恢复光明,焕发光彩。
就“万古长如夜”而言,《诗》中写道:“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子贡则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正是他把孔子比作日月:“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为主体的,儒道互补的,包涵诸子百家的华夏文明。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谦下,知白守黑,顺其自然,后发制人。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此语出自朱熹的《朱子语类》卷九十三,但是,朱熹在这句话后面紧接着说了一句话:“唐子西尝于一邮亭梁间见此语。”唐子西名为唐庚,(1069~1120)字子西,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唐子西文录》记载:“蜀道馆舍壁间题一联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不知何人诗也。“唐子西作为该语的目击证人,尚不知何人所作。所以,一般认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是宋朝佚名诗人所作。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中庸,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先礼后兵。从汉朝董仲舒首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发扬光大。到宋朝时就有人说出了:“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赞誉之词。
所以这句话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对孔子及其思想学说无限崇拜、无限敬仰的表达。
古往今来,不论有多少人认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之说,但我不认可,认为将孔子抬举的太高了!
1、孔子创立的“三纲五常”、“中庸之道”、“和为贵”、“克己复礼”等儒家思想,其核心是反动的、腐朽的,扼杀了人的创新思想、麻痹了人的斗争意志,导致了长期严重的自私、愚昧、落后。
2、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适应了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需要,造就了人的奴隶意识,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形成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延续了封建朝廷的存在时间,加重了人民的苦难,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地、半殖民社会的思想根源。
3、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破除不了对孔子的跪拜,就迈不开革命的步伐。封建社会里爆发的农民起义,大都是反孔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驱们,亲历了苦难深重的中国,深刻地认识到儒家思想的欺骗推,不仅不能救中国,反而将中国推向苦难的深渊,才注重大力传播马列主义,才响亮地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才爆发“五四”运动,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4、近40年来,一些精蝇以文明大师自居,打着恢复传统文化的幌子,公然抬出了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耀武扬威,其真实目的就是愚弄百姓,消磨血性,取代毛泽东思想,确保他们不义之财(贪腐成果)的长期安全。而部分不明真相的人也紧随精蝇,推波助澜,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可耻的尊孔复古闹剧。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之说,其实是个笑话而已,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而且在实践上也走不通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正反两方面的教员的教育,必将在中国彻底破产!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是一家所言,并不是真理。我倒是认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有其局限性。人类社会发展,需要有先进的思想引导,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仅限于一种思想的指引,势必会限制人们对社会发展更多的认知?!如果,长时间被一种思想桎梏,会限制人们的思想更广更远的思维和进取。人类社会发展,是需要不断更新,改革和进步,而这些就需要有新的指导思想来指引。如果,我们仅仅独尊儒术,想必也是对中国的人类社会的思想发展,对其他杂家学问来说,也是不公平,不正确的。这句话的核心问题是过于夸张,按照唯物辩证主义理论来说是不正确的。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是对孔子的无上尊崇。我们尊重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但不能否认孔子诞生之前中华先民们创造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孔子诞生之前,我们的中华先民已经创造了文字,也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如孔子编辑了《春秋》《尚书》《诗经》三部伟大的作品。说明,在孔子之前,我们的先民已经在成就了三部伟大作品的主要内容。三皇五帝,唐尧虞舜,夏商西周,中华民族已经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但是,在孔子诞生之前,除了世代传承积累的生产生活知识,文化知识的传承都牢牢地控制在贵族统治阶级手中,平民很难接受到文化教育。孔子开创私学,文化知识和思想的传递不再将大多数人拒之门外,普通百姓从此也能够接受到文化教育。这一点正如西方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偷智慧的火种传地给人间一样的伟大。普罗米修斯因为偷盗火种给人间,宙斯让其每天接受苍鹰啄食心肝的痛苦。这一点反应了古代统治阶级不愿意让普通人接受教育的真实心理。
无独有偶,在《圣经》中失乐园的故事,也在表明智慧首先是属于神的,人获得智慧是要受到惩罚的。可见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从少数人掌握文化知识,到普通百姓能接受教育的转变有多难。
在中国,孔子的贡献让我们的文化完成了这一转变。也使得后世的科举制度成为可能,改变了中国单纯由贵族垄断统治的历史状况,让普通人民有了进入上层建筑,参与社会管理,贡献智慧力量的机会。同时,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普通百姓有了文化传承的可能,并逐步成为文化传承的主体,才保障了中国文明在历史上经历了无数政权更迭之后,依旧长盛不衰,繁荣永续。正如普罗米修斯将圣火传递给人间为人敬仰一样,孔子在中国国也得到了世代敬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就孔子对中华文化的功勋而言,当之无愧。
也正因此,五四运动中,当国人听说日本人将占领山东后是那样的群情激奋,因为孔子诞生的山东,对于中国人而言,正像西方世界的希腊和耶路撒冷般的神圣!@青云计划
仲尼就是孔子,“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说的是上天如果不造就孔子这样的伟人,人类将会永远处于黑暗之中。这是对孔子的顶礼膜拜。孔子的历史地位毋容置疑,但将他奉为神明,还是值得商榷的。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死于前四七九年。由于东周初年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长期动荡,西周以来贵族学术文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盛行。春秋晚期,孔子开始扩大了私人讲学的规模。据说他先后共有学生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多个。孔子说“性相近”,这和奴隶社会等级制是相背的,他的“举贤才”也是对贵族世袭制度的冲击。所以他同弟子周游列国,虽受到当权人物礼遇,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留下他,给他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的机会。他死后,学生把他的言行编成了巜论语》一书。
孔子的有教无类是进步的,他的私人讲学也是新生事物,但讲的内容却是西周贵族所学的东西。他的目的是想回到西周时期。孔子的有教无类,使更多的人得到了学习机会,在教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但他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他所创立的学派被称为儒家。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制阶级正统思想。与道家、佛家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儒家更加注重建功立业,积极向上。为平民学子提供了为国效力的渠道,被普通读书人奉为圣明。也被统治者称为“圣人”。
钱穆说: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六十岁,都读过《论语》四十遍到一百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天不生仲尼,平民百姓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人们将处于愚昩状态,社会将不会发展。从这一点上来说,有一定道理。但就孔子的政治主张而言,上天生了仲尼,也无法改变社会。
仲尼指孔子。这句话是崇拜儒学崇拜孔子的人,对孔子的称颂,有一定道理,但片面和绝对了。
说有一定道理,是因为孔子学说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儒道佛"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稳定的"三维体系",以孔子学说为中心的儒学,至今仍有其精华,仍为今天文化所吸取。
说其片面和绝对。一是这话虽是比喻,但有夸大之词。孔子学说并非一开始就传遍世界,至今也非为所有地方所有人知晓和接受,地球一样在转。二是有僵化不变的肯定,不说"万古",孔子学说从一开始并非十全十美,社会发展到今天,更有其糟粕。不完善或错的不能给社会和人类以光明,糟粕还会带来阴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