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时尚

三国历史中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提问时间:2023-07-05 02:27关键词:历史,三国,刘备,龙凤,卧龙

三国历史中刘备拥有卧龙凤雏,为什么没能统一天下?

点赞1、阿拉善盟 网友:莫失莫忘

《三国演义》原话是出现在第三十五回“选得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隐主”,水镜先生对刘备说的原话“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而指明卧龙凤雏到底是谁,则出现在第三十六回,徐庶走之前向刘备推荐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而后又有刘备三顾茅庐寻来诸葛亮。赤壁战后,诸葛亮往东吴吊丧,推荐庞统来投刘备。至此,刘备卧龙凤雏都得到。

虽有卧龙凤雏,刘备却始终没有得到天下。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谶语,像“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左龙右凤,飞入西川,凤雏坠地,卧龙升天,一得一失,天数如然”等等,几乎所有的谶语都应验了。而为何偏偏这句却没有应验呢?罗贯中明知道三分天下尽归司马,他写下这番谶语我觉得不是另有失误,而是解读不对。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二人均得不一定可以得到天下。

在当时,刘备想要得天下,先图荆州,再占川蜀,然后北伐,最终一统,这个策略是必须的。完全按照当年刘邦的步子来。虽然庞统没说,但我相信无论是卧龙还是凤雏都得这样。好,大的方向没错,但在小问题的处理上,卧龙凤雏还是有不同的。诸葛亮小心谨慎,庞统较为激进。所以在取西川时,庞统是劝刘备速取得,而诸葛亮呢,没做声,也就是当时不赞成。后面呢,庞统死在了落凤坡。彻底得罪了刘璋。

如果仅仅是诸葛亮一人的话,他会等到西川的刘璋自乱阵脚,就像荆州的刘表,然后刘备取川也是十分容易,还落得个好名声。刘备也就算是彻底得到了川蜀的民心,在后面的北伐中也就不会向演义中发展的那么捉襟见肘。

如果是凤雏一人呢。赤壁之战,联吴抗曹,这一定是必走的路子。但是,和东吴之后的关系不会有那么僵。庞统其貌不扬,周瑜压根就瞧不起他。东吴也就不会那么快把刘备看做竞争对手。但是庞统手段也是够黑的。速取西川,他会立马统一整个川蜀,最后北伐。当年魏延的计谋早就用了。甚至说,在后面对抗司马懿的过程中,会有更加龌龊的计谋。

点赞2、承德市 网友:回首寒暄

我们先来看看刘备的顶级谋臣给他规划的战略路线:

选自隆中对,诸葛亮: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已经讲明了当时的情况: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刘备只能夺取刘璋张鲁刘表之地,也就是益州汉中荆州三地,这就是三足鼎立的局。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能一统三国呢?

第一,地理劣势的限制。

刘备取得了益州之地,虽说是天府之国,易守难攻,但是也很难从川中出击。蜀地和中原的隔离程度,就连黄巾起义都没闹到蜀地,可见这是一个什么地方,真正的世外桃源啊!刘备后来又取得汉中,汉中作为益州门户,也只能保护益州安全,要出兵北伐也还是有难度的。

荆州倒是用武之国,但是从蜀地到荆州还是比较遥远,蜀地的后勤很难支援到荆州军,因此荆州和大本营不能成为一个整体,从荆州出击也不容易。

相对来说,北方的曹操,东南的孙权,其地盘都能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输出武力就比较容易。

上图:入川难,出川也难啊!请配合现代中国地形图来解读。

第二,外来政权,执政根基不稳。

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都是来自中原的士族,刘备入主益州之后,必然面临益州本土势力的反抗。这样的困境也一直困扰着东吴的孙权。所以刘备和孙权的大后方其实都不是很安稳,几乎没有倾巢而出的条件。一旦大军出征,朝中空虚,就可能发生内部叛乱。刘备为了安抚益州本土人士,提拔重用益州士人李严,但是李严和诸葛亮之间也不是太融洽。李严曾经在诸葛亮出征北伐时故意断粮,造成此次北伐失败。

第三,人才劣势难以改变。

大家看三国演义,肯定会不禁感叹:三国的牛人都在刘备手下啊!什么五虎上将,什么卧龙凤雏。其实如果看三国志,就会明显看到,人才最多的是曹魏,而不是蜀汉。三国志是纪传体史书,按人物传记的方式记述史实。我大概统计了一下,三国志魏书27卷,蜀书15卷,记载魏国人才的篇目20卷,记载蜀国人才的11卷,而且诸葛亮单独成一卷。这说明实际上蜀国的人才是远远比不上魏国的。

大家比较熟悉的张辽徐晃张郃等人,在魏书中列在第十七,曹家将(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列第九。荀彧荀攸贾诩列在第十。而蜀国的一杆主要人物,只一卷蜀书六就写完了,诸葛亮单独写在蜀书五中。仅仅从三国志人物传记的数量差就可以看到,魏国一流人才数量比蜀国多,二流人才更是远远多于蜀国。治国不能仅靠几个大才包打天下,而是需要靠大量的基层人才的。

到了三国后期,蜀国人才严重青黄不接,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样的说法,反应的正是蜀国后备人才不足的窘境。

相比之下,曹操曾三次颁布求贤令,唯才是举,求才不求德,可见对人才的渴求程度。而刘备是重德不重才的。大家有没有发现,刘备重用的人,在品德上都比较突出,那些有才能却品德不佳的人,都没有太好的发展。刘备就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诸葛亮追求的是完人,可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完人呢?

点赞3、呼伦贝尔市 网友:落叶飘零

直言回答,凤雏早亡,纵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与命运抗争,卧龙太过急功近利,远途征讨,六出祁山而身陨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却也耗尽了蜀国很大一部分资源,将蜀国拖赘成弱不禁风的病体,我想,这不失为重要原因之一。

再者,庞大的事业,不是有两个人就能为之。

此乃只为一管之见……

点赞4、贵阳市 网友:偏爱自由

 水镜先生司马徽有句名言,影响颇广:“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是,仁德之君刘玄德,得到了诸葛亮和庞统两位大贤,却依然没有成就统一天下的大业。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后人有了许多联想。有的人认为是诸葛亮忌妒贤能,故意打压庞统,于是1+1<2,甚至1+1<1,蜀汉集团一蹶不振,只能龟缩在川蜀之地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和庞统关系还凑合,关键是庞统早死,如果庞统多活几年,那刘备的结局就应该大不相同了。总之,在许多读者心目当中,庞统之死,是蜀汉集团无法挽回之重大损失。最实际的一个构想,就是庞统辅佐刘备平定益州,然后诸葛亮坐镇荆州,关羽辅佐,如此荆州必不至失。荆州不失,关羽不亡,也就不会出现刘备夷陵之战的惨败。

讨论历史问题,尽量应当以历史为主。也就是说,要分清楚正史和演义中庞统的不同面目。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是演义版,在正史当中并没有如此评价。罗贯中在演义中给庞统如此高的评价很明显是要抬高刘备仁德之君的地位。在演义中庞统最大的功劳是在赤壁之战时,向曹操提出连环计,促成赤壁火攻计策。可是,很遗憾,正史赤壁之战中并无庞统存在。

  要想真正理解庞统这个人物,还要立足于正史。

  正史和演义当中,对庞统的定位不同。在演义中,诸葛亮也好,庞统也好,都是张良一流的谋士,可在正史中,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在陈寿看来,诸葛亮是管仲和萧何一流的宰相之才——比起尊王攘夷的管仲、兴汉四百年的萧何还是要差一些。庞统呢,“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庞统颇有才学,也比较会谋划,如果和魏国重臣相比,庞统当是荀彧(法正则是程昱、郭嘉)。荀彧对于曹魏的功劳很大,可以说是兴魏第一人。蜀汉地域狭小,仅有一州之地(蜀汉建国第二年,荆州即失去),夺取益州的第一功臣,当属庞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庞统确实可以看成魏国的荀彧。但陈寿认为,庞统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谋士,蜀汉人才缺少。相对而言,法正更像是刘备帐下军师,出谋划策,和程昱郭嘉相同。

  司马徽对庞统的评价叫做“南州士之冠冕”,在荆州诸贤当中,司马徽最看好庞统,认为是最优秀人才。在诸葛亮的传记中,《襄阳记》记载,刘备拜访司马徽,询问天下大事,司马徽表示自己一介儒生,不懂得这些,可是“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司马徽自贬身份抬高诸葛亮和庞统。

  其实,司马徽的评价有夸大嫌疑。司马徽和诸葛亮庞统等人关系不一般。庞德公是荆州名士,早年提拔赞许司马徽为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多年知交,出入庞德公家就像自己家一样。诸葛亮是庞德公的得意弟子,庞统是庞德公的亲侄子。

  正史当中司马徽的评价还是比较靠谱的,只是赞许诸葛亮和庞统是识时务之俊杰,并不像演义中一样,说什么得一可安天下。

点赞5、广元市 网友:╮淩亂

因为君主,刘备其实是伪仁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再不济也是名门之后,祖上留好了产业,而刘备啥啥都没有,咋办,装仁义吧。为啥说他是装的,其实那三个人都是装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装贤臣。孙权小心眼,硬装明主,大家看过三国杀里孙权技能了吗,叫制衡,那么这个技能典故在哪大家知道吗?大家知道诸葛亮气死周瑜,其实不然,是孙权气死了周瑜,他认为周瑜手下权势太大,自己要拉盟友,也就是刘备,荆州是周瑜拼死打下来的被送给刘备,说是借,可一个君主看不出来有借无还吗?周瑜活生生让他气死了。他认为周瑜会夺他产业,历史上确实也有不少的典范。例如,帮我扫除内患,你我划江而治。周瑜也张扬,周瑜的部队,番号不打孙打的周。但他忘了一件事,他最弱的时候谁帮的他,他幼时登基,老臣不服,周瑜直接把部队拉上朝廷,谁反对登基,我周瑜就弄死谁。这一手制衡导致了吴国最贤能之人被活生生气死。刘备装仁义道德,为什么是装的,大家记得三国有一件事不?刘备兵败曹操,下令撤退,城里百姓认为他是贤人,要跟他一起弃城而逃。刘备对外扩张说我带着百姓会减慢速度,但我不能抛弃百姓,明君形象油然而生。事实呢?曹操是北方人,作战主要部队与精锐是铁骑,你跑再快有良马快?他用百姓当了肉盾,让铁骑无从下手,并且还冒充百姓的衣服袭杀曹操的人马,曹操杀了那些刘备的人,就被当成昏君,更加坚定跟刘备走的决心。尼玛给曹操逼急眼了,全集波给杀了。刘备这一手拿别人当枪使的妙计。。。

庞统是因为刘备为了仁义不肯明面夺益州而死的,刘备都不知道庞统都比3个益州都值钱,这逼活该败了。

假仁义一辈子,可中国人就喜欢假仁义,真仁义的人从来当做傻子。

三国里最仁义的君主是谁你们不知道,换个问法,最傻的那个?

刘禅是三国里智商相当高的,因为仁义被人几千年来当做傻子。

后期蜀国国力衰微,怎么续命的?诸葛亮六出祁山,还信誓旦旦的写出师表,全他妈输了。其实不是孔明傻逼,这是一种麻痹敌人的手段,别人打你,你会想对方应该挺强。你会说不对,魏国不是挺厉害的吗,咋能这么以为呢,魏国好比是强健的人,但不一定能打过一个胖子,其实胖子是虚胖。。。但借此麻痹魏国。虚胖就在于蜀国挺强但是内部矛盾太大,原来的蜀国人,和刘备强占益州所留下来的一部分人马,还有一帮墙头草三股势力。他们互相闹腾呀,不用别人打你,自己note也得炸吧。。。什么时候心齐?枪口一致对外齐。也就是六出祁山更多的是在争取时间平定内患,要不然谁打你一下子咋办,两股势力要投降可瘠薄毁了,打别人不一样,输就输呗。诸葛亮奇才,也真能让他想到这个妙招。可刘禅不一样,他认为百姓疾苦,认为投降就好了,就和平了。这逼也是天真,给他相父讲故事,诸葛亮没气炸了。讲有个小孩被蛇咬了,快不行了,他爹很着急,恨不得替他死了,后来下来个高人给小孩救了。然后站在父母角度上考虑告诫孔明。

六出祁山是有用,可是得打至少30年给那帮该死不死的熬退休了(不掌权)才能看见曙光。死的人太多,刘禅于心不忍。

对了故事没讲完,刘禅为啥这么心软,就怪诸葛亮。那故事里的小孩就是刘禅,恨不能替他死的爹是孔明(相父)。孔明差点气死。。。

孔明爱刘禅到一定境界了,可遭来的是故事里早年的报应。。。孔明死了,刘禅不让人为孔明建庙,后来亲信劝了多少年才建。。。

别给我扯那些没用的,后主里只有刘禅活了下来,孙皓最有骨气,最早就拉倒了。

攻破蜀国的时候,刘禅说了一句话,当时给那个将军吓得眼睛瞪大了。

他说的“终于结束了。”

点赞6、宁德市 网友:一盏孤灯

不要说统天,地上那些事也没整明白。

《三国演义》尽管是小说,但还是尊重基本历史史实的。

就演义而言,没啥好说的,刘备没有一统天下,就是因为庞统、诸葛亮死得太早了。

最近豹眼在品味赤壁之战、湘水划界、汉中之战等一些三国的历史,对题主这个事做了一些探讨。豹眼的结论是,并不否认诸葛亮、庞统的非凡才能,但不得不说,诸葛亮隆中对本身就是错误的,或者说缺乏可操作性;庞统主张放弃荆州,经营凉雍地区,还是很高明的,但可惜庞统死得太早。

刘备之所以拥有卧龙、凤雏的情况下不能一统天下,主要有几方面的具体原因:

第一,隆中对的前提是全盘接受荆州,作为刘备立足之地,进而成为讨伐中原的一个方向。

但赤壁之战的情况,都清楚,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击败,诸葛亮再也不提隆中对了,刘备集团要去交州投奔苍梧太守吴巨。

由于江东鲁肃的到来,促成了孙刘联盟,在赤壁击败了曹操。刘备占据荆州南四郡,又从孙权处借得南郡,总算有了一个立足之地。但孙权从没有放弃对荆州的诉求,在孙权心里,不仅南郡是借给刘备的,就是南四郡也是借给他的,早晚是要收回来的。

这个结果,不是诸葛亮希望看到的,但诸葛亮从没有面对这个现实,适时调整隆中对战略,不清楚诸葛亮为啥死抱着荆州不放,究竟出于何种考虑。

从诸葛亮屡次北伐来看,诸葛亮好似一根筋。

第二,首先对隆中对提出质疑的是庞统。

庞统认为,荆州连年征战,已经“荒芜残败,人物流失殆尽。而且东有孙权,北有曹操,难以有大的发展。”

庞统已经说得很清楚了,刘表病逝,刘琮投降曹操,刘表时期大量的人才基本都归附了曹操。刘备携民渡江,人数有十余万,有几个人才在内呢?史料记载并无一人,反而是刘备的重要谋士徐庶,却因为长坂坡之战,老母被曹军俘获,也归顺了曹操。

同时,庞统敏锐地意识到,曹操、孙权对于荆州那是势在必得,绝不会轻易让刘备占据。

刘表能够盘踞荆州近二十年,得益于当地世族的支持及曹操没有腾出手来。毕竟孙权实力所限,相互之间攻伐不断,但孙权没有能力吃掉刘表。

曹操南征之后,刘琮之所以投降,是因为荆州世族已经背弃了刘表,不再支持年幼的刘琮,转而依附曹操。刘琦之所以得不到蔡瑁等人的支持,也是因为刘琦与刘备走得太近,力主与曹操对抗。刘表活着的时候,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向、蒯越、蔡瑁等主要谋臣就主张刘表与曹操联盟。

刘表死后,这些人更是完全倒向了曹操。

庞统对这事看得非常明白,荆州已经不是隆中对中的荆州,对于刘备来说,荆州已经成为鸡肋,但刘备、诸葛亮却依然认为这是不可或缺的一条鸡大腿。

第三,庞统死后,与其相同战略思想的法正,尽管深得刘备信任,但毕竟不能左右刘备的行为;与庞统同为楚之良才的廖立,又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得不到刘备、诸葛亮的信任。

因而,法正所提出的汉中策,不能够在刘备得到益州之后,顺利实施,失去了经营凉雍的最佳时机。

同时,由于战略思想的飘忽不定,刘备对于马超也不信任,没有全力去开拓凉雍地区。

第四,襄樊之战后,诸葛亮意识到荆州已经不可能再据有,隆中对的战略已经无法再实施。但诸葛亮不主动承认其错误,也就不能有力阻止刘备的夷陵之战。

诸葛亮不给刘备台阶下,刘备只得以替关羽报仇的名义发起夷陵之战,致使蜀汉走向崩溃的边缘。

总体而言,就在于隆中对本身存在不足,但由于庞统、法正早亡,廖立得不到重用,没有人站出来修订隆中对的战略,致使刘备一错再错。

由于这个题目太大,豹眼无法引经据典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有兴趣的友友们就去看豹眼写得赤壁之战、湘水划界、汉中之战吧,也可以进一步关注将要写作的襄樊之战和夷陵之战。

以上是豹眼依据历史史实做出的一些结论,与演义描写的细节存在很大的不同,但基本史实是一致的。

不管罗贯中先生如何编排,诸葛亮如何神通,但他不能违背基本的史实。

一言以蔽之,刘备不能一统天下,错在刘备自己的决策上,错在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不足上。不能审时度势,视局势的变化而变化,其结局只能是缘木求鱼、纸上谈兵。

点赞7、来宾市 网友:葬ぷ魂

卧龙是躺着的龙,龙可入云,归大海才能显威风,行云布雨,龙若躺在沙滩不但不能显威还会遭虾战,一朝得志才会上天庭,找到合适的位子,否则只能困在沙滩,跟普通族类没有什么区别,卧龙是躺着的龙。

凤雏是没有长满羽毛的凤,还没到展翅飞翔的境界,刚出生的小凤称雏一但展翅那可是香气扑鼻,金光四射,任何神物也有它成长的过程,未得大道,没施展法力平台于常人没什么两样!卧龙凤雏是这意思吗?所以刘备得不到江山一点不奇怪,两个凡人即使有德有才,除古代皇上称龙,皇后称凤,有哪一个敢称龙凤的,名头越大人的希望值越高,结果呢让人失望,三国上传奇的话语太多了,弄得人半信半疑,三国演义更是没边而且无边无际。


点赞8、开封市 网友:你脸真大

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是水镜先生司马徽说的,司马徽在三国演义中是备受崇敬的人物,他说的话都很有道理,比如他说诸葛亮虽得其主,未得其时,也被赞为说得非常到位。那么为什么刘备得到了伏龙凤雏两个人也没有得到天下呢?是不是司马徽先生在胡说呢,或者只是为了夸赞两个人呢?

其实水镜先生所言不虚,我们来看刘备方面的兴起的过程就能知道,刘备在得到诸葛亮的时候,手中不过几千人马,只有新野一县之地,但是在诸葛亮的运筹之下,刘备几乎从一无所有中得到了荆州,他的隆中对也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建国计划,而且是以极小的基础建起一个王朝的计划,再看他后来又帮助刘备取得西川和汉中,从中足见他是有定国安天下之才的,水镜先生对他的评价所言不虚。

那么再来看一看庞统庞士元,这个人也是很有才干的,但是由于他真正跟随刘备发挥才干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只能从他跟随刘备入西川这段的表现来评价,在取西川的态度上,庞统所想的以最快的手段取得西川的统治管辖权是不错的,因为刘备率领的大军当时也算是在异国他乡,吃用都要看刘璋的脸色,俗话说夜长梦多,一旦刘璋翻脸,那么刘备的军队将陷入极为被动之地,想再拿下西川就很困难了,而事实上后来也正是这样,当刘璋与刘备翻脸的时候,如果刘璋采取坚壁清野的手段,刘备的军队甚至会在西川全军覆没,根本等不到诸葛亮张飞前来救援的时间。

而当时的庞统度量的是刘璋暗弱,不知存恤百姓和部下,而刘备向来很得民心,而且西川已经有不少人先向刘备,所以只要拿下刘璋,虽然西川的军队有可能起而攻之,但后续的工作相对双方开战就要容易的多了,所以庞统也会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人,只是刘备对拿下刘璋心存不忍,不听他的话,才导致后来不得不和西川交兵,只可惜庞统行军中了埋伏殒命于落凤坡,他的死,对刘备方面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也可以说是刘备方面衰落的开端,因为正是由于他的殒命,刘备不得不把诸葛亮张飞赵云等请到西川来,而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荆州方面只有关羽镇守,而关羽的性格又导致了他大意失荆州,而荆州的失去,则使得刘备方面无法在与曹操方面抗衡,几乎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可能。

所以,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并非虚谈,很多事情真的非人力所能为,虽然卧龙凤雏俱归刘备,然刘备仍未能一统天下,既有刘备讨伐江东不作不死的愚蠢,也有他不听人言自作主张的无奈,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许这都是天意吧!

点赞9、扬州市 网友:独掌孤权

世有奇才,卧龙凤雏者,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者,诸葛亮,字孔明,乃是刘备于南阳三顾茅庐而求的军师,此人是一个能仰观天下,胸有韬略的人才,未出草庐,便定下了三分天下的奇策,即取荆襄,占川蜀,攻汉中,西连诸夷,东和孙权,北抗曹操。计策再好不是也要人来实行不是,当时的刘备实力很弱,连一块属于自己的城池都没有,脚下的新野也是刘表借给刘备的,也正如水镜先生司马徽所言“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也难为孔明和刘备了,一点一点的攒置家业,开始了苦逼的创业之路。

荆州自刘表死后,便被其二儿子刘琮投降曹操,献了出去,曹操为了一统天下,消灭刘备和孙权,携百万之众,大胜之势趁机驻兵于赤壁,刘备为了活命,派遣诸葛亮出使东吴,谋取联合抗曹,诸葛亮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举兵抗曹,在周瑜的指挥下大破曹军于赤壁,曹操狼狈逃过许昌,刘备和诸葛亮于东吴斗智斗勇终于取得了荆州的控制权,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地盘

不久后,获得了庞统的投靠,在诸葛亮和庞统的建议下,刘备准备入主川蜀,可惜庞统在征战川蜀的战斗中,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刘备痛失一臂耶,后和曹操决战汉中,取得胜利,拿下了汉中,此时在刘备集团的不懈努力下,可以说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占据着天下之腹荆襄,养兵之地川蜀,兵精将广,粮草富足,眼看着憋屈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大展手脚的时候,关羽死了,荆州丢了,张飞也在准备征讨孙权的时候,被部将杀害。刘备痛失关羽,张飞,怒不可遏,不顾诸葛亮等群臣的劝阻,执意攻伐江东,在夷陵被东吴大都督陆逊所败,而后死于白帝城,真可谓成也刘,关,张,败也刘,关,张。

自此以后失去荆州,蜀汉实力大损,诸葛亮虽有天人之才,也未能扭转乾坤,统一天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因为粮草不济,失败了,诸葛亮兢兢业业,一辈子也没能实现蜀汉的统一天下,活活累死了,可悲,可叹!不是诸葛亮不够强,只因刘备太荒唐。




点赞10、东营市 网友:陈西奈

司马徽水镜先生说过,如卧龙凤雏此二人,如得一人,可得天下。同时也发出由衷感慨,非时也!

卧龙,凤雏在当时确实是人才,二人都受过高人指点,同时又悟性也颇高。也受到当时贤士庞德公的赏识,给诸葛亮起个卧龙绰号,给庞统起个凤雏绰号,也得到了当时著名的高人司马徽的肯定。由于他们二人精通兵法,晓机关机器,懂天文地理,在荆州之地也算晓有名气,但是他们二人等到出山真不是时候,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长江之地已立三世,被孙权控制,同时又有长江作为天险,文有张昭,武有周瑜等,不缺精兵良将。曹操也发展的很快,兵将如云,谋士也不少,北方又有马超,袁术袁绍等大的枭雄。在这种情况下,庞统投奔东吴才没有被重用的情况。

司马徽权衡当时天下形势,认为诸葛亮庞统只有投靠刘备,才可施展其才华。所以才把二人在最好的时机介绍给刘备,能不能统一天下,司马徽在诸侯割据情况,就没有希望看到刘备在二人辅助下可统一天下,只看到可分天下一地结局。看到刘备不具备天时地利人和。才发出二人出山之时,或前一段,或后一段时间出山遇明主,可辅佐定可统一天下。不是不可能,我个人承认司马徽此结论和发出的感慨。诸葛亮凤雏不是没这个能力,而是没这个时命,时不命人,人应自命吧!

(图片来自网络)





点赞11、克拉玛依市 网友:橘子果酱

首先,你要搞清楚啊,卧龙凤雏,两个词的意思是啥?


庞统的叔父庞德公是襄阳名士,“凤雏”这个称号其实是庞德公称呼他的,凤是神鸟自不待言,“雏”也就是“宝宝”,换言之,“凤雏”就是“凤宝宝”的意思,加上庞德公和庞统的亲戚关系,大概也就是“我们家凤宝宝”的意思,不过是代表一个有声望的长辈对家族里子弟的喜爱和期许,而诸葛亮对庞德公非常尊敬,庞德公也与他是忘年交,“卧龙”这个称号,与凤雏一样,也只是一个长者对年轻人的提携罢了。


前几天,我碰到一个同事,他夸自己儿子,说他儿子太聪明了,说话特别流利,什么都会说,结果让他儿子表演,说得磕磕绊绊,我能怎么办呢?我只能说,这孩子真聪明,是你们家千里驹。


古人也是人啊,朋友圈也会晒孩子啊,你碰见别人晒孩子,你总不能上去说,这孩子真丑,这孩子咋这么傻,这是要出问题的,你晓得伐?闹不好会出人命的。


所以呢,古人发明了很多夸奖别人孩子的话,不光是诸葛亮庞统,司马懿也有,人家的名号是,冢虎,啥意思,这是我们家小老虎,其实就是长辈对孩子的宠溺罢了,当然也代表良好的期望。


这三位都是后来成才的,但是大家都经历过少年阶段,试问谁还不是个宝宝?谁不被期望成龙成凤,至于后来成龙成凤的,咳咳,那当然只是万中无一。


更何况,东汉末年,有个特殊情况。


东汉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一个人才的选拔,非常依赖乡里清议,所以东汉的士人特别注重声名,,反过来,这些拥有强大声望的人,他们对人的评判也能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影响乡里清议,进而影响人的前途。


也就是说,在东汉时期,名望是真正有用的。就连曹操,在年青的时候,也要置办厚礼,请求当时以品评人物出名的许劭对自己进行点评,增长自己的声望,这就是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出处。


请有名的人物评价,是一种获得乡里清议的方式。在这种制度下,地方的话语权逐渐被一些地方豪强把持,这些人也通过家族的势力,还有互相之间的人际网络,轻易的获得声名。 仿照“八俊八顾”这种模式,他们也有品评自家年轻子弟的方式。


比如荀彧的祖父荀淑的8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被称为“荀氏八龙”,司马懿和他的七位堂兄弟,被称为“司马八达”,这种品评的方式多出现在官僚家族较多的中原地区,尤其以汝南郡和颍川郡为多,也只有盛产官员的这两个地区,这种评议才能够形成影响力,相比较而言,查看司马懿兄弟的名字,字里都有一个“达”字,这就是“八达”的由来。

相比起“八龙”这样的称号,河内司马家的“八达”就简陋低调许多,反应了河内司马氏不如颍川荀氏的地位,既反映了司马氏向汝颖名门望族积极靠拢的心理,但一时又无法把持乡野清议的尴尬。 而对于许多中原以外的家族,搞这些“八X”的名堂更没有用,但不等于他们就要放弃对自己家族子弟声望的培养。

当然,与“八俊八顾”这些称号比,“八龙八达”是没办法比,而“卧龙凤雏”又是等而下之。但是“八俊”这样的逼格高不可攀,“八龙”这样的称号又难以获得。


这充分说明了一件事,诸葛家族和庞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远远不如司马家,更不如荀家。


这就相当于什么呢?有人在自己简历里写的是国际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人写的是大专辩论赛冠军,有人实在没得写了,就写个,湖北省荆州市卧龙村乒乓球15岁以下少年组反手直拍冠军,卧龙凤雏大概就是这个这么个概念,有逼格的人自己都知道拿不出手的。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