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茶知识是喝茶的人必须要懂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喝起了茶。虽然中国的茶文化号称博大精深,但是由于耳濡目染的缘故,茶文化对很多国人来说,却并不复杂深沉。于茶,无非选茶、泡茶、喝茶三件事,只要弄懂了这三件事中的一些知识,我们就可以喝到我们喜欢、对我们身体有益,而且还好喝的茶。
选茶篇
选茶并不难,只要把握好以下一些基本知识就可以了。
1.茶并非都是新茶最好
在喝茶界,向来有喝茶喝新的说法,很多人对陈茶敬而远之,有的甚至嗤之以鼻。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茶。
茶按照发酵度的不同,分为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红茶、黑茶六类。喝茶喝新只适用于绿茶(普洱茶生茶除外)、黄茶和非足火烘焙乌龙茶。
红茶是全发酵茶,分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红碎茶、晒青红茶四类。红茶性温,刚刚做出来的红茶比较燥,新茶喝了容易上火,一般至少需要放两三个月再喝。小种红茶(保质期三年)焙火比较足,新茶需要放半年再喝。晒青红茶讲究年份,经过陈放以后茶的品质要远比新茶好。
普洱茶生茶、白茶、足火烘焙乌龙茶、黑茶不仅不主张喝新茶,而且也和晒青红茶一样讲究年份,经过陈放以后茶的品质要远比新茶好。
所以,喝绿茶、黄茶和非足火烘焙乌龙茶时,选茶要选新茶;红茶放一段时间再喝最好;喝普洱茶生茶、白茶、足火烘焙乌龙茶、黑茶时,还是尽量选有年份的茶吧。
2.茶并非都是明前茶最好
所谓明前茶,一般是江南绿茶产区的讲究,如龙井、信阳毛尖等,这些茶都以明前茶为最好。
绿茶中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没有明前茶,一般以雨前茶(谷雨)为最好。
绿茶中的普洱茶生茶采茶时间较早,有的二月底就开始了,晚一点的三月份开始采摘,所以也没有明前茶最好这个说法。如果有,那也是一个来自于绿茶的伪概念。
其他的茶类如白茶、黄茶、乌龙茶、黑茶也是如此,茶季或早或晚,也没有明前茶这个讲究。
所以,明前茶只是部分绿茶的概念,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茶。
3.茶并非都是芽茶最好
我的老家是绿茶产区,所以大家都习惯喝绿茶,也习惯了按照绿茶芽茶为尊的标准来衡量其他的茶。
大部分绿茶、白茶、黄茶、工夫红茶会以芽茶为最好,普洱茶生茶、黑茶中如果拼有一定的芽茶,香气会好一点,但是如果芽茶太多,陈放的价值就不会太大。
其他的茶类,如红茶中的小种红茶,乌龙茶,绿茶中的六安瓜片、太平猴魁等,这些茶中不能有芽茶,用来制茶的茶青必须是二三或三四开展的壮叶。
所以,选茶时以芽茶的多少来衡量茶叶的品级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茶叶品种和茶类。
4.并不是所有的茶喝了都会对自己的身体好
不同的茶类因为发酵度的不同,茶性温寒会有所不同;人也一样,不同的人,体质也有热、中、寒的不同,所以人们在选茶时,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特点选择不同的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喝茶有益健康的目的。
一般而言,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寒热选择茶性温寒相反的茶类,比如,热性体质(爱上火)选择寒性茶,如绿茶、黄茶和一些后发酵茶,如陈年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等。寒性体质就选择一些温性茶,如乌龙茶、红茶等。
其中,陈年普洱茶、白茶、黑茶经过足够时间(15年左右)的陈放以后,茶性会逐渐变得中和,喝茶适应人群最多。
泡茶篇
能否喝到一口好喝的、适合自己的茶,选茶是前提,泡茶却是关键。
1.泡茶要注意水温
泡茶时要根据茶叶的嫩老、发酵程度、陈放时间来决定水温。一般来说,茶叶越嫩,用来泡茶的水温就越低,如很嫩的绿茶芽茶,泡茶水温在85度左右为宜。不仅绿茶如此,级别比较高的黄茶、工夫红茶,白茶中的白毫银针,用料比较嫩的普洱生茶新茶也应该如此。
像一些发酵度比较高、茶青粗壮的红茶、乌龙茶泡茶时应该用沸水。
像一些用料比较粗壮且又经由长时间陈放的陈年普洱茶生茶、白茶、黑茶等,泡茶时不仅需要用沸水,如有可能,利用沸水浇淋茶具外部让泡茶水保持一定时间的高温状态,泡出来的茶口感会更好。
2.泡茶要注意方法
常见的泡茶法无外乎闷泡法和功夫茶泡法两种,两种泡茶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茶。
一般而言,茶青偏嫩的绿茶(普洱茶生茶除外)、黄茶、红茶芽茶适合使用闷泡法。白茶中的白毫银针也可以使用闷泡法。
而一些茶青粗壮的乌龙茶、红茶更适用功夫茶泡法。陈年普洱茶、白茶、黑茶一般不主张闷泡,应使用功夫茶泡法。
陈年普洱茶、白茶、黑茶使用煮茶法也别有风味。
3.泡茶要注意茶和水的比例
泡茶时要根据泡法来调整茶和水的比例,如果使用闷泡法,茶水比例在1:50左右(如果讲究一点,不同的茶类宜有所不同),即200毫升的玻璃杯,投茶4克,闷泡3-5分钟就可以了。
如果使用功夫茶泡法,茶水比例大致在1:20左右,即120毫升的盖碗,投茶6克,如果是壶,壶出水比较慢,投茶量可酌减,茶水比例在1:30,即120毫升的壶,投茶4克。
不过,泡茶时的茶水比例并非绝对,具体可以根据喝茶人的口感轻重来调整。比如我自己因为常年喝茶,口比较重,使用闷泡法习惯1:40;使用功夫茶泡法,120毫升的盖碗,乌龙茶投茶8克;120毫升的紫砂壶,陈年普洱生茶投茶量为6克。
喝茶篇
在我周围的喝茶人中,有为数不少的人是因为喝茶有益健康的缘故才选择了喝茶。但是,并不是喝了茶,茶就会有益健康,要想喝茶有益健康,还得注意以下一些知识:
1.喝茶要分时间
喝茶时,如果不是因为改不了的习惯,喝茶最好要分时间,在三个时段尽量不要喝茶,即饭前、饭后一个小时,晚上睡觉之前。
饭前饭后喝茶,茶里的有些物质会阻碍一些营养元素如铁等的吸收,也会和一些菜肴里的元素(如草酸等)一起形成有害物质(结石)。而且,空腹喝茶,茶会对肠胃产生强烈的刺激,有损肠胃健康。
睡前喝茶,尤其是对有些对茶中的咖啡因比较敏感的人群来说非常不合适,因为会影响睡眠质量,严重的还会造成失眠。
2.喝茶要经常变换品种,可根据季节更替变换茶类
不同的茶营养元素不一样,排除偏好的缘故,可以经常变换喝茶的品种,这样对身体会好一些,而且也可以让自己有机会领略不同茶的风味。
此外,一年有四季,四季寒暑不同,在不同的季节,根据身体特质更替变换茶类,这样喝茶才会对身体有益。
如冬季寒冷,可以喝一点温性茶,如足火烘焙乌龙茶、红茶、熟普等;春天寒热交替,可以喝一点茉莉花茶;秋天可以喝一点陈年普洱茶、白茶、黑茶;夏天天热,可以喝一点绿茶、陈年陈年普洱茶、白茶、黑茶(年份稍短一点)。
3.喝茶要适量,不能以茶代水,不能喝浓茶
有些茶友喜欢喝茶,常年以茶代水,个人窃以为这种喝法不太可取,长时间下去对身体没有好处。
虽然喝茶对身体有好处,但是喝茶也需适量,切不可以茶代水。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多喝水对身体还是要好一些。
除此之外,喝茶太浓对身体也不太好,浓茶刺激性,也容易让人喝茶过量,喝茶时应该尽量不要喝浓茶,如果实在觉得喝淡一点没滋味,那就少喝一点浓茶,多喝一点水吧。
结束语
喝茶不仅有益身体健康,还可以让我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放松,这也正是很多人选择喝茶的缘故。但是,这一切都要以正确选茶、泡茶、喝茶为前提。
以上的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选茶、泡茶、喝茶,可以让我们在享受喝茶乐趣的同时,又能让茶造福于我们的身体。
传播茶文化是每一个爱茶人的本份,我很高兴回答这样的问题。但是,要好好而完美的回答提问者这个问题也是不容易的,就是简单的回答,一般的篇幅是也不能完整的回答清楚的。
我现在简单从茶的①成瘾性,喝茶后的②茶醉现象,以及喝茶的③兴奋现象来告诉大家注意,以免在生活中误解茶叶的健康作用。
①成瘾性。
自然界很多食物多有成瘾性,给食用者带来“瘾”,如辣椒,花椒,茶叶;盐,糖,酒,醋以及烟草,槟榔,桂皮,茴香等等,甚至米,面,油,肉,菜蔬,牛奶,酸奶等等也有可能让人成瘾。
每一种成瘾的物质都有不同的成瘾成份,而茶叶的成瘾成份及其有益成份如:儿茶素,茶氨酸,茶多酚,茶多糖,膳食纤维,维生素类……,却是有益于健康的存在,要不然,几千年的茶叶不可能存在并且广为流传。
②茶醉现象。
只要是经常喝茶的人,没有谁没茶醉过。当然,任何食物都有量的控制,超过了限量限定,大多有不利因素,而茶醉现象,就是喝茶过浓过多的身体不适表现和体验感受。
茶醉现象因人而异,有些人感到胸闷,有些人兴奋不眠,有些人作呕,有些人气短,有些人头晕眼花,有些人心慌,……,总之,只有喝茶醉过的人才有深刻体会。因此,多多喝茶虽然好,也是需要节制的。
③兴奋现象。
兴奋,给人的体验感大部分都是积极的,如欢欣,喜悦,快慰,以及工作时精神振奋,想问题时考虑周全,劳动时干劲十足,旅行时热情奔放,运动时意气风发,讨论问题时积极主动……
就茶叶而言,给人最大的作用还是兴奋提神,最好的作用还是积极主动,最佳的作用还是健康向上。只要是喜欢喝茶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状态好,精神佳!
(喜茗堂龙新久)
2021年1月23日
生活中有茶,茶中有健康,关注喜茗堂!
茶靠谱提示:喝茶必须懂的茶知识,可以概括为“6321”:6,六种茶类,;3,三种茶性,2,两种基本泡法;1,一些茶礼仪。
6321之6:六种茶类
“喝绿茶还是喝红茶?”“喝绿茶。”“怎么是这个?不是铁观音吗?”生活中,经常会有人误把铁观音当做绿茶,或者其他的茶类混淆。茶类涉及到茶的口感、茶性、茶的泡法和茶的保存等方面,因此,必须要把茶叶的分类搞清楚。
根据制作工艺和发酵程度的不同,茶叶可以分成六大类:
绿茶
以杀青、揉捻、干燥为基本的制作工艺和流程。根据绿茶杀青和干燥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炒青、蒸青、晒青、烘青绿茶。历史上,绿茶是最早出现的茶类,名茶也非常多。西湖龙井、碧螺春、庐山云雾茶、都匀毛尖、信阳毛尖等等都是。绿茶也是中国消费量最大的茶。
黄茶
在绿茶的制作工艺上,加一道“闷黄”工艺,就制成黄茶。虽然只是加一道工序,整个制作却提高了不少难度。根据茶叶的鲜嫩和芽叶区别,黄茶又有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之分。黄茶的品种较少,名茶有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沩山毛尖等。
白茶
白茶的制作工艺很特殊,叫“自然萎凋、不揉不捻”,鲜叶采回后,进行多种方式的(日晒、室内等)萎凋,然后干燥。新白茶制法会有一些发酵。白茶源于政和、福鼎,根据茶青芽叶情况,可以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品种。白茶可以陈放多年,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说法。
青茶
青茶也叫乌龙茶,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包括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主要在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出产。福建是乌龙茶大省,鼎鼎大名的铁观音、武夷岩茶都是乌龙茶,台湾的文山包种、冻顶乌龙、东方美人,广东的单丛茶等,都是乌龙茶的名优茶。
红茶
红茶是世界上消费最普及的茶叶。主要制作工艺包括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武夷山的正山小种是红茶之祖。红茶的名优茶很多,福建的正山小种、金骏眉、白琳工夫、坦洋工夫等,安徽的祁门红茶,云南的滇红,还有宁红、越红等。印度、斯里兰卡也种红茶,阿萨姆红茶和大吉岭红茶也广有市场。红茶有芽尖茶(如金骏眉)、芽叶茶,还有红碎茶。
黑茶
黑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制作工艺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与绿茶相比,它多了一个“渥堆”工艺,正是通过这个工艺,让茶叶发酵,从而区别于绿茶的特性。黑茶的发酵和其他茶类的发酵不一样,其他茶类的发酵,是一种酶促氧化反应,而黑茶的发酵,是有微生物参与的发酵,是真正的发酵。广西六堡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等品种是名优茶。
6321之3:三种茶性
绿茶、白茶、黄茶:不发酵或微发酵。性偏寒。脾胃虚弱、胃寒之人慎喝。白茶可以陈放,转化后会更加温和。
红茶、黑茶:全发酵或后发酵。性偏温。实热、火大、胃热之人慎喝。
乌龙茶:半发酵茶。茶性适中。适合喝的人群较广。但是碳焙茶,需要放上一段时间,否则火性也是蛮大的。总体来说,包种茶发酵程度较轻,福建的几种乌龙茶发酵程度适中,台湾乌龙发酵程度较重。
6321之2:两种泡法
玻璃杯。要掌握上投法、中投法、下投法。三者的区别是先投茶还是先倒水。上投法是先往玻璃杯中倒适量的水,然后把绿茶放入杯中。一般适用于芽茶。中投法,先放三分一杯的水,把茶叶放入,等茶叶舒展后再倒满水。一般适用于一芽一叶或两叶的茶。下投法,先放茶叶,再放少量水,等茶叶略舒展后,再倒满水。
功夫茶泡法。潮汕功夫茶泡法和闽南功夫茶泡法比较典型。大致可以分为:煮水,温杯,闻香,置茶,初泡,续泡,分茶,品饮等。
6321之1:一些茶礼仪
主人篇:倒茶时,只倒七、八分满。所谓的“茶七酒八”。因为茶水较烫,太满有欺客之嫌。装茶的杯子不要有破裂,破损,尤其杯沿不能有裂开。茶杯应放于客人右手侧。上茶的顺序可以根据尊者为上的原则,或从右到左。
客人篇:主人倒茶时,要行谢茶礼,具体是:中指食指屈指,轻叩桌面。可以适当先观干茶、闻茶香。可以适当赞美主人的茶好。赞美时说得具体一些,茶汤很顺滑,口感很温润,茶香浓郁等等。饮茶时,有一种吸啜法,会发出很大的响声,自家饮茶时尽可自由自在,但在社交场合,还是要根据别人的情况,适当控制一下。
好了,这就是茶靠谱觉得喝茶时有必要先掌握的一些茶知识。
我是茶靠谱,谢谢您的阅读和关注。欢迎留言交流探讨相关茶问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等。
品茶待客,是每一位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泡茶,泡出好茶,首先要了解各种茶叶的特点,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人讲究“品茶”,饮茶的环境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这样才会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
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色泽和特点,各类茶叶本身都有香味,如绿茶清香,上品绿茶含有兰花的香味……等等。
茶还有保健作用,可以健身、治疗和预防疾病等药物疗效。
茶又富欣赏情趣,陶冶情操。
很高兴看到这个问题并且作答:
喝茶是一件让人感觉到舒服的事情,喝茶人必须要懂多少的茶知识这不是喝茶的最终的目的,喝茶就是为了让自己舒坦和舒服,不一定要一定要知道。就像云端蜜芽的理念,就是“好好喝茶”,随心随性的享受茶带来的愉悦感。但是如果懂一些茶的知识的前提之下,再喝茶就能更好感受喝茶的体验感。
且不往深里说,就说浅显的一些基础的茶知识,喜欢喝茶的人可以去了解一下自己喜欢的茶的一些泡法,这样能更好的冲泡出茶的滋味;也可以了解一些中国几大茶类的科普知识,也是一个知识面的扩展;然后可以了解一下基本的一些茶礼仪,这样在给跟别人一起喝茶时不至于犯一些基础的错误。
总之,喝茶的人就是为了舒服,感受到茶叶带来的心理和生理生的享受,这样喝茶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还是你那句,好好喝茶,随心随性喝的舒服就好
茶叶除了六大类(红茶、绿茶、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以外还有花茶和再加工茶。
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
发酵茶是指在茶叶制作中有“发酵”这一工序的茶的统称,茶树芽叶经过萎凋,揉切,发酵,干燥等初制工序制成毛茶后,再经精制制成的茶,就是发酵茶。可分为轻发酵茶、半发酵茶、全发酵茶、后发酵茶。
茶叶制作工艺流程:
绿茶 :鲜叶-杀青-揉捻(做形)-干燥
黄茶: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黑茶:鲜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白茶:萎凋-干燥(新工艺白茶:萎凋-轻揉-干燥)
乌龙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做形)-干燥
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按制造程序不同来分类:
毛茶: 或粗制茶、初制茶 各种茶叶初制后之成品(含有黄片、茶梗)统称毛茶。外型粗放。
精茶: 或精制茶、再制茶、成品茶 毛茶经分筛、捡梗等精制手续,使其形状整齐,品质划一之成品。
按焙火程度来分类:成茶精制过程中的焙火是改变茶汤品质的重要步骤,正确的焙火可以有效提高茶汤品质。
生 茶 :轻焙火仅焙乾水份于5%以下
半 熟 :焙火稍高,时间稍长
熟 茶 :高温长时间焙火
按萎调程度不同来分类:萎凋,是茶叶在杀菁之前消散水份的过程,分为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
不萎凋茶 :绿茶、黑茶、黄茶
萎凋茶 :白茶、青茶、包种茶、乌龙茶、红茶
茶叶成分:茶多酚、维生素、色素、氨基酸、芳香物质、生物碱、蛋白质
按产地不同来分类:
高山茶 :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之茶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香气馥郁,耐冲泡。
平地茶 :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之茶叶条索较细瘦,香气低,滋味淡。
茶树的树形:茶树的地上部分,在无认为控制情况下,因分枝性状的差异,植株分为乔木型、半乔木型和灌木型三种。
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树势高大,可达数米或10米以上,主干需两人以上合抱。寿命可达数百年,以至上千年之久。多生长于云、贵、川等地。
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的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为1-3m。栽培型茶树多属此类。
小乔木型茶树:在树高的分枝上都介于灌木型茶树与乔木型茶树
总图:
费劲心血整理出茶叶世界!请各位茶友点赞转发关注! 谢谢
大家好,我是白茶爱好者小詹,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俗话说得好,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要先了解他的过去。对于喜欢喝茶的朋友来讲,如果不想去了解茶叶的历史,那么饮之也挺无味。所以说,茶史是要懂得,我们来讲讲茶叶发展史。
01起源
我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有极长的饮茶记录。有人说起源于上古,也有人认为起源于周朝。但不管怎么说,茶对人类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试想一下,在古人还未发现茶的时候,或许只能喝些平淡的冷水或温水,直到发现茶并知晓茶的通途,才能体会茶汤的“美妙”。
不过最早古人喝茶方式与今人不同,也与唐宋时期不同。其实茶叶的发展史也是饮茶方式的变迁史。我们如今的清饮方式主要是“继承”明清时期的饮茶方式,像宋代的点茶与唐代的煎茶在如今就不多见。
言归正传,关于茶叶的起源说法有几个,但常被人念叨的是神农说。在陆羽《茶经》中有记载一句: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故事中,神农尝百草时发现了茶并喝了茶汤,结果感到提神醒脑,认为是一种药。
02用途
古人对茶叶的作用的了解非常深,并且从茶叶的作用上可以看到古人对茶叶的了解是递进关系的。刚开始古代将茶当作祭品,有祭祀用途。后来古人发现茶可以食用,所以有了“食物用途”,再后来发现茶有药用价值,于是有“药物用途”。此外,茶叶可以用来招待客人,这是“交际”用途。
03方式
一、吃茶到煮茶
再来说说饮茶方式的变化,首先是从吃茶到煮茶的变化。吃茶的意思是直接咀嚼茶叶,这是最原始的利用茶叶的方式,在古人还没发现如何饮茶之前,吃茶是存在的。后来古人发现用锅来煮茶叶,喝茶汤,就像煮菜一样,有时候也会放点蒜、盐等调料品,如今一些比较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这种煮茶方式。
二、煮茶到煎茶
接着是煮茶到煎茶。古人煮茶与今人的煮茶不同,古人用鲜叶煮,现代人用已经加工过的茶叶来煮。没有加工过的茶叶,苦涩难以下咽,也因此古人才会往锅里面加点料,充当调和剂。大概从西汉开始,市面上出现了散茶,是经过粗加工后的干茶,并不是鲜叶。比如将茶采下来,简单晒晒,然后收集起来,或者将鲜叶蒸软,压成饼。
这种蒸青做法直到唐代才逐渐完善,而宋代的点茶又将蒸青制饼再次完善。同样,古代压饼与今人压饼又不同,今人压饼是属于再加工茶,把已经做好的干茶拿来压,而古人是一步到位,直接拿鲜叶蒸软压饼,可想而知,苦涩味原超现在。宋代为了减少茶饼的苦涩,会多次滤点茶汁,然后拿去压饼。
三、煎茶到点茶
唐代前期也流行煮茶,中后期开始流行煎茶,煎茶时也会放点调料品,也有人只放盐,盐多盐少就要看个人口味。要想了解唐代人是怎么喝茶的,那么阅读陆羽《茶经》是个不错选择。《茶经》有10个章节,茶事记载详细,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古人是如何饮茶的。其中在《三之造》中就有记载唐代茶饼的制作流程,分别是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五之煮》和《六之饮》是陆羽把煎茶前后给描绘出来。
宋代的点茶与煎茶的不同点在于,宋代强调饮茶的美感,让制作茶汤的过程中保持美感,以及对如何更好的“点茶”有很深研究。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就是一本很不错的茶叶书籍,里面记载的点茶法,十分精彩。宋代的茶饼叫做龙凤团茶,与唐代的蒸青茶饼不同,宋代的制饼技术更讲究,比如要“择之必精,濯之必洁,蒸之必香,火之必良。一失其度,俱为茶病”,因为宋徽宗是一个爱茶的皇帝,对茶事要求极其严格。
后来宋朝走向末路,龙凤团茶就退出历史舞台,后朱元璋又不喜龙凤团茶,废团改散,龙凤团茶就再也没有机会出来大展身手。那么话说回来,点茶具体怎么操作。先用瓶子煎水,然后把茶末放在茶盏里,放些水,用茶筅搅拌,然后再放点沸水,再次搅动,最后茶盏上有类似白色的粥。
四、点茶到泡茶
因为点茶需要的道具与流程比较多,对茶叶也有高规格的要求,所以朱元璋才不允许上贡龙凤团茶,进一步让点茶退出舞台。改用散茶后手续就简单一些,而且散茶的制作比龙凤团茶省心一些。从蒸青团茶到蒸青茶叶的改变,也让饮茶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直到影响至今。
我们现代人已经习惯了清饮方式,习惯用盖碗冲泡或者用紫砂壶泡茶,很少人去用锅煮茶或煎茶的,偶尔有些人有复古精神,喜欢古风的朋友会去尝试一番。因为提倡喝散茶,所以明清散茶制作水平得到巨大进步,产生了很多不同类型的散茶,为之后六大茶类等茶的划分奠定基础。
文|小詹茶肆(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
更多精彩白茶知识,欢迎关注【小詹茶肆】
以上就是小詹的浅见,欢迎大家指正。
没有必须要懂的,茶道的核心本来就是一种兴趣,一种爱好,一种享受,慢慢地在喝茶过程中去领悟茶与人,茶与自然的茶境。
你问的茶叶知识只能说是生活常识,但是现在的信息渠道太多 ,因为人为的故意误导会违背一些生活常识,比如某大名鼎鼎的金融产品推出的越陈越香等等。
喝茶最珍惜的是回归自然,所以古代最早主张喝茶与意境相结合是寺庙的僧人,茶禅就是将喝茶与参禅悟道相结合,以便自己自己达到静心的目的,所以茶禅的意境是茶净,茶静,茶境,这才是茶禅一味的味。
现在的人喝茶简单,我也有不少喝茶的小白朋友,经常问各种各样的茶叶问题 除了回答以外最后说的几句最有用的话是,茶是拿来喝的 ,喝茶的目的是改变白开水的味道,鲜香甘润的茶味是喝茶追求,为了苦涩或者吹嘘又苦又涩的茶叶就白白糟蹋了茶叶大师们孜孜不倦的改进工艺(这里的大师只古代那些写茶书改技术的大师陆羽大方张源等等这些人,而不是现在鼓吹陈茶的大师) 还有一句是茶叶没有你想得那么贵,你要问我可以告诉你成本和利润。
喝茶本来就是开心的事。
备注本文中茶叶不涉及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