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补充: 小时候上学都没有带过水杯,我渴了就去学校食堂喝水
那时还真没带过水杯,不论冬夏渴了都是学校自来水管子喝,只是夏天喝的多冬天喝的少而已,而且从来没有生病闹肚子一说。还有口罩前半辈子根本就没戴过口罩(后来有雾霾时也没戴过),这两年把口罩一辈子的时间都戴够了。还是以前好,现在活得太累太累了……
印象中,我从没有带过水。不是不渴,是没有水壶。
记得那会见过带军用水壶的孩子,一个学校几百上千人,找不到十个。
不带水,要是渴了怎么办?一个字:熬。
所以上学前喝好。那会早餐通常白粥,喝一大碗。下午上学前,家里喝好水。什么事习惯就好。
夏天的时候,很多男孩子渴了喝自来水,打开水龙头,头歪着,把嘴对着笼头,一次喝个够。女孩子怕水不干净,都不太敢喝 ,润润嗓子又吐了。
如今的孩子,保温杯成了必不可少的上学用品。有时在学校门口,还看到家长因为孩子忘记带水杯特地送到学校的。
看到这个问题 自己也陷入了思考
真的哈 小时候渴了是咋喝水的?那会上学好像不知道渴似的
小学那会是上半天 中午回家吃饭
到了上中学 离家远了 中午在学校吃 好像是在家找个瓶子装的水 经常性的盖子拧不紧 水会撒书包里 唉 书本会湿
再就是去水龙头那 直接喝了
[我想静静]
[我想静静]
好多小伙伴都是这样子过来的吧[抠鼻]
我出生在七零年代,那时候,家乡的条件不好,土地才刚下放到户,没有化肥,农作物长得很慢,除去上交国家,余下就少得可怜,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为了一家人的生活,父母节衣缩食,辛苦劳作。后来我们渐渐长大了,看见邻居家孩子去上学,我们非常羡慕,也缠着父母,我们也要去上学。
学校离家有几里路,不管天晴下雨,孩子们都是自己走路去上学,那时,我和妹妹最小,每次都是走在后面,天晴还好,遇见下雨就恼火得很,经常摔跤,满身泥浆,但丝毫不影响我们对知识的渴望。
上学的日子可是最开心的日子,上学放学,和小伙伴一路上打打闹闹,挖野菜,下田摸鱼,上山坡上摘野果,每天玩得可开心了。
我们那时候,中午都是回家吃饭,春季天气逐渐热起来,从家到学校,小伙伴们一路上蹦蹦跳跳,渴了,就爬在水井边上喝水,热了,找到大一点的树叶,用草把树叶缝起来做成帽子,戴在头上遮太阳。
在学校附近,有两口水井。可是正宗的山泉水,夏天,井水特别凉,我们经常带上瓶子,摘一些薄荷叶放在里面,利用课间休息去打水,井很深,小孩子打水有危险,老师会安排高年级的同学陪同。
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人离开了家,外出打工挣钱,他们带走了家人,孩子。学校早已人去楼空,当年读书的情景再也回不去了,后来听同学们说,自从学校关闭以后,水井边再也没有孩子们去打水了。水井也失去了往日的热闹,孤零零的立在那里。
自从离开学校后,我再也没有回去过,但童年记忆却在心里扎下了根。难忘故乡山水,难忘故乡的水井。
唉,还真没有带水杯这一说。现在的孩子幸福啊,每天上学家里都给喂饱饱的。还有吃不完的零食,水壶里总是有热乎乎的水。再不济,花上三五块钱随时随地可以买一瓶自己喜欢的饮料。
我们上学就在离家五百米的地方。一个土坯围起来的院子,进了大门,就可以看到正前方一个高高的戏台,连接戏台的是土木结构的房子,应该是一个礼堂吧。礼堂两边是两排土坯房,那就是我们的教室。我刚刚上学那会,礼堂被隔出一部分养蚕,经常看到村长老婆或者乡里领导的家眷被安排在里面上班。我们口渴就去她们那要水喝,进去自己拿水瓢从缸里面舀水喝,顺便看看时时刻刻都在进食的蚕宝宝。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们被装进大大的长方形簸箕里面,然后一层一层安置在铁架子上。我们好羡慕它们天天啥也不用干,不用愁不用上学还有人伺候,光知道吃。蚕宝宝吃桑叶真的像课文里面说的,像春天绵绵细雨,沙沙沙沙,沙沙沙沙……她们每天精心伺候蚕宝宝们,给它们喂桑叶,给它们收拾卫生,待它们抽丝作茧的时候又把它们弄稻草扎成的“山上”。扎成长龙一样的稻草节,上面粘着一个个洁白无瑕的蚕茧,拿起来摇一摇,还能感觉里面在晃动。她们还每天要把生病或者品质不好的蚕倒外面,看它们满地爬,怪可怜的。我们光着脚跑来跑去,一不留神,一脚踩上去,凉凉的、肉乎乎的还在蠕动的生命戛然而止,看着脚底一堆恶心的东西,赶紧双手合十,不停的祷告:对不起,蚕宝宝,我不是故意的……为了赎罪,我们把饥寒交迫,无家可归的蚕宝宝捡起来,装进针水盒里面,给它们采来鲜嫩的桑叶。课余时间,看它们一点点长大,听它们沙沙作曲,想象着它们吐出来丝织成轻巧漂亮的衣裳,想象着它们破茧成蛾的美丽蜕变……
印象中的学校,那才叫一个脏乱差!大门外面有一个大污水坑,夏天蚊蝇成群,恶臭不堪,因为周边的村民把地里收上来的玉米杆,稻草都堆在那。他们还见哪有野草臭蒿就割回来扔进坑,说是堆肥。天晴还好,下雨天,污水横流,都流进大坑。八十年代刚刚上学的我们,下雨天就索性不穿鞋,为了赶时间,经常赤着脚从那臭水坑边上一步三滑的抄近路。现在想想,真是胆子大,可还没听说谁掉进臭水坑。
路上要是口渴了,随便去哪个同学家,轻车熟路的从灶跟前的大桶里舀水喝。那会都没有不喝生水的概念,即便小河小沟里面的水,都可以捧起来就喝。那个时候的我们没有什么零食,可是架不住嘴馋啊,实在没什么吃的,就把家里做的豆腐乳用纸包起来,路上摘一节树枝,边走边挑着吃,交换着吃,看看谁的妈妈手巧,豆腐乳做得好吃。上课吃,下课也吃,最讨厌的是,你越是口渴想喝水,老师高高坐那,捧着茶杯不紧不慢大声喝水,还不忘咂吧嘴,然后头一扭,噗的一声把茶叶吐好远!有一次上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我偷偷溜回教室,实在口渴得不行,抱着老师的茶杯,一饮而尽,哇!好苦!不过慢慢回味起来,口舌生津,还有点甘甜清香,从此我学会了喝茶!
夏天口渴难耐,如果能吃个冰棒也是件幸福的事情,一分钱两分钱的冰棒,硬得咬不动,放嘴里满满咂摸,还有点苦味,后来才知道,那是加了糖精的。尽管不是那么好吃,可在那炎炎夏日,也让我们梦寐以求心心念念!
这个话题一下子让我唤起一份被忽略的记忆……
如果把我的这份记忆形容退潮之后海的宁静,那么这个话题就是涨潮时的那朵朵浪花不断敲打沙滩的波浪……
71年的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我没有上过幼儿园,直接上小学一年级,直接学a,o,e,那个时候,上学期间喝水,学校有一个洋井,就是会找一个同学帮你压井,然后就用手扶在出水口处直接喝,没有拿过水杯接水,一年都是这样的,冬天很冷的时候就放寒假了……
和图片的感觉是一样的,我扶着出水口喝水……
还记得我小时候,妈妈身体很不好,我和弟弟两个人一起压水的情景,因为很小,手不能上下自如使用洋井把子,个头也就比洋井把子高一点,我俩把手举过头顶,打提溜往下拽洋井把子,那个情景又让我眼泪汪汪了……
我家的洋井和这个下图片一模一样,我和弟弟两个人一起把两只手举过头顶,一起使劲往下拉力,拽洋井把子,实在找不到那种情形的图片……我的友友们,试想一下:在这个井把子下面有两个很小的小孩,一起用力压水的情景……是因为无奈,也有一份可爱,更是一种纯真……
我是91年的,那时候家里也不是富裕,记得上二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校基本都没有带水杯,只有偶尔几个带水杯的,我们渴了的话就是喝水龙头生水,那时候肚子也挺好的喝了生水肚子也不疼,也不拉肚子。现在的孩子不知该怎么了,只要喝了生水肚子肯定会肚子痛
我老家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太慈镇红庙村镰刀湾。七十年代,我在村里上小学。那时上小学,连书包都没有,有时家里用破布缝一个书包。书包里就两本书,一本算术,一本语文。一根铅笔,一块从轮胎上割一块的橡胶擦。别无其它了。
上小学要步行两三公里,早饭后去,中午回,下午又去。
上学时要穿过一座山林,树木比我们高多了,只有一条细细弯曲的小路。路边亲眼见到过好大的乌梢蛇,盘在路边,我们叫大人去都不敢打,太大了。
至于喝水,更无从谈什么水杯。在家也是用水瓢在水缸里舀水喝,到学校里,我们高年级力气大点的男生,还要帮老师去水塘抬水,装入水缸里,大家口渴了,就用水瓢舀水喝。没办法,夏天是这样,冬天也是这样的,没有热水喝。但大家也健健康康,并没有经常拉肚子什么的。
苦难的岁月磨练人的意志,这话不假。吃过农村人的苦,你以后面对苦难,都不是事了!
谢邀:四0后的我上学时我们国家还很落后,没有自来水,没有水壶水杯,我们夏天上学时用小瓦罐装水,水里放些桑星泡着喝,味道可好了。
作为一个80后的男生,几乎从来没有带水杯上学的习惯,口渴了当然有办法解决,毕竟方法总比困难多,给大家分享下我上学的时候,没有带水杯,我是如何解决口渴这个问题的。
上小学的时候:
记得我那时候是在村里上的小学,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看不到有谁上学还拿个水杯。毕竟那个时候家里都是比较穷的,要是能看见哪个同学带个水杯来上学,一定是全校的焦点人物了。
假如口渴了的话,一般都是下课以后男女学生排着队,在水龙头面前直接用嘴接着喝,虽然现在想起来感觉不卫生,但那个时候大家都这么喝,也就觉得很正常了。也有不想用嘴对着喝的同学,她们就用手捧着喝。也有个别家庭条件好点的同学,都会带着苹果或者橘子之类的,不过那时候最解渴的还是水龙头里的水!
上初中的时候:
上初中的时候是在县城上的,那时候同学们家里条件都稍微好一点了,有的女同学都带起了水杯来上学了,可是我们男同学还是没几个人带水杯,主要还是男生比较调皮,带的水杯不是摔坏了,就是弄丢了。
解决口渴的方式是:口袋里有钱的同学都去买汽水,冰棍去了,那时候冰棍汽水都是一两毛钱,味道那真是回味无穷。不过口袋里没钱的同学,还是依旧去水龙头那里排队去了。
上高中的时候:
高中的时候是在我们市里上学的,这个时候几乎很多女同学都开始带水杯来上学了,个别男生也带了水杯,但是一般情况下男同学的水杯里面永远是没有水的。
那些没有带水杯的男同学,就很少去水龙头那里排队了,有的直接买饮料和矿泉水了,有的干脆直接问那些带水杯的男生借水喝,这也是为什么有水杯的男同学水杯里面永远没有水的原因。
上大学的时候:
上大学的时候,基本上人人都是手里一个水杯了,因为每个教室里面都有饮水机了,水免费喝,而且开水和凉水都有,也是这个原因,带水杯的同学是越来越多。
当然了这也难不倒那些没有带水杯的同学,有用喝完的矿泉水瓶子接来喝的,也有用塑料袋扣个小洞接水喝的,实在没有办法的同学,会把作业本撕下来一页,折成四方形,接水喝的。还有各种奇葩的喝水方式等等,总之是难不倒大家解决口渴这个问题的。
总结:
从最初的上小学排队喝自来水,到最后大学教室里面的冷热饮水机,虽然没有水杯,但是都有自己解决口渴的方式。我们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而且现在很多大城市的公共场合,都有了提供直饮水设施,更加的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口渴之需,在这里感谢我们祖国,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我六九年上小学,全校学生都没见过谁带水杯,也从没见过谁带零食,好象当时年龄小也不太喝。
依稀记得盛夏午后,学校后有一口井,同学出于好玩,用桐树叶,大的叶片,做一个下井捞水的工具,用细绳绑定,从井下敢水,叫井拨凉水,你一口,我一口凉爽,还有就是用当时稀缺的酒瓶,从井中取水,酒瓶用绳子下到井中,冒泡取水。当时谁也不显谁脏,你饮几口,我饮几口。
记得我人生第一次饮河水,一个盛夏的下午三点多,因去庄稼地捉油子,也叫掴掴,也不太渴,好奇走到河边看到一汪浅浅的清水,喝几口,喝后的感受,因水浅,晒的温温的,还有一股水腥气,总之难喝,喝了还有点返胃,也无大碍,几个伙伴一玩可忘记了,现在想起有点后怕[呲牙][呲牙][呲牙]
89年的,我记得小时候没有现在的小孩真讲究。上学都带上保温杯,上学前把水杯都装满温水。小时候在家里都是一个大水缸,口渴了直接拿水瓢舀一水瓢水喝,更别说在学校了。学校有水管就能解决喝水问题[呲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