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的寿命有多久?有没有人见过鱼老死?
一栋20多年没人管的老房子准备拆除的时候,谁也没想到楼顶居然捞出了几条10多斤的鲤鱼,还有一堆鲫鱼和虾米。
没人居住的楼顶上居然还有这么多鱼,20多年没人看管,为什么没有饿死?反而长得这么大。
荒废20多年的楼顶,居然出现了鱼群。
在我们那边建平房,都习惯性在楼顶蓄满水。一方面,蓄满水的楼顶水泥板能养护得比较好,数10年的时间都不会发生渗漏。另一方面,放了水之后的平房,夏天住起来也没有那么炎热,冬天还能保暖。
只不过这房子最少荒废了20多年,自打我小时候记事起,房子就一直空闲的,房前屋后的树都长得很高了,都高过了,这二层平房。
这房子是我表叔的,早些年下海经商,赚了不少钱就回家里盖了我们这边最早的平房,因为去的地方多,见识广,也是从他们家开始,村里的平房楼顶才蓄起了水。
后来表叔的生意越做越大,直接在国外安了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房子也一直空闲着。这一次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宗亲联系上了他们家,在获得许可之后,同意将老房子拆迁,但是给他留好规划的地皮。
几个本家人将他们家的大门打开之后,将里面的东西陆陆续续地给他搬了出来,妥善安置好。然后就拆下了相应的门窗给他们家放好,拆到楼顶上的蓄水桶的时候,发现楼顶上居然有四五十公分的水,而且水里面还有很多鱼。
最大的鲤鱼都有10多斤,还不止一条。一些鲫鱼什么的也不计其数,200来个平方的楼顶,居然有这么一大群的鱼。
村里迷信的老人说就是这么些鱼给他们家聚财,这些鱼都是越龙门飞上来的,不然他们家怎么能这么顺风顺水地过得这么旺。
我们都知道这样的说法,也只不过是说一些吉利的话。因为楼顶蓄水养鱼这样的事情不过是近几年才开始有的。之前没有人家会尝试在楼顶养鱼,夏天天气这么热,楼顶上的水都能有二三十度,甚至有些时候有四五十度的鱼,怎么可能养得起来。只不过这些年有人在楼顶开始种上了一些树或者搭了一些凉棚,这才让鱼养了起来。
荒废了20多年的楼顶,鱼到底从哪里来的?
古话说得好:千年草籽,万年鱼籽。只要条件适宜,那么这些鱼就能生存下来。
村里老人说只要有水的地方,过不了多久自然而然就会有鱼。这可是两层楼的楼顶,鱼到底是怎么出现的?难道真的像迷信老奶奶说的鱼是跃龙门飞上来的吗?
其实这些鱼大多都是通过鸟类将他们带过来的,在我们那边白鹭是特别常见的一种鸟,经常会在水田里抓一些小鱼小虾。
这些经常会在水里捕食的鸟类,很可能脚上或者是翅膀上会沾上,鱼类产在水里面的卵。而鸟类通过飞行,田留在有水的楼顶,这样就把其他地方的鱼卵带到了两层楼高的楼顶。
而像村里老人所说的,只要有水的地方就会有鱼,这其实对于一些地面上挖的新池塘,没有投放鱼苗而出现鱼解释更为简单。
新挖的池塘,很可能淤泥里面就含有一些鱼卵,也可能是一些鸟类携带过来的。但是最多可能就是下雨天,一些小鱼小虾逆流而上,顺着流水游进去的。相对来说2层楼顶出现鱼群,这确确实实需要一定的条件,刚好楼顶有水,刚好鸟类碰到了鱼卵附着在上面,刚好带到了楼顶,刚好活了下来。
从来没有人打理的楼顶,这些鱼到底又是怎么长大的?
表叔家的楼顶是那种琉璃瓦造型的,就是四周有一圈四五十公分高度的屋檐,都贴着琉璃瓦。
一般正常人家楼顶储水也就是二三十公分,由于常年没有人管理,表叔家的楼顶上的水处于快要溢出来的状态。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在南方秋天到冬天很可能长时间不下雨,这水怎么可能一直都有,而且夏天那么热,阳光蒸发楼顶上怎么可能存得住水。
其实这也要得益于表叔家的院子较大,200多平的房子房前屋后都种了不少的树,而这些年一直都没人打理,树已经高过了二层楼。
高大的树木,给无人居住的楼顶提供了很多的阴凉,这也使得哪怕是在炎热的夏天,表叔家楼顶的水温都不会很高。
哪怕是在南方最炎热的夏天,外界温度达到40多度,楼顶上的水温最高也不会超过30度。
这样的温度完全能让鲤鱼和鲫鱼们正常地活下来,并且长年累月没人打理,楼顶上落了厚厚的一层树叶,还长了一层浮萍,也给鱼提供了可躲藏的地方。
有些人可能会讲,就算温度合适,一年四季楼顶上都有水,可是这些鱼只喝水也不可能长大呀,饿也会饿死的。
其实这也很大程度要归功于那些喜欢停留在树冠顶部的白鹭。每到春天播种耕耘的季节,表叔家房前屋后的树顶上就站满了白鹭。
这些鸟类很多时候会将粪便直接排在表叔家的楼顶上,而粪便里面又含有一些没有消化完的昆虫或者是草籽。
除此之外,树叶掉落在楼顶,腐败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微生物,还有春天的柳絮,夏秋的蚊虫这些都是这些鱼的食物。
只不过这些鱼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投喂,最大的也不过10来斤,要知道这房子最少荒废了有20年。
而这楼顶毕竟只有200平左右的面积,资源如此紧张,却有着一大群的鱼试着生存的自然规则,在这里一次次地上演,能够存活并长大的都是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筛选。
鱼的寿命到底有多长?
养过小猫小狗的人就知道一只猫狗是不可能陪伴人一辈子的,而说到寿命最长,大概能想到的就是千年王八,万年龟,那么鱼的寿命到底又有多长呢?
其实鱼的寿命也有的长有的短,要看种类。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在日本有一条名为“花子”的鱼具登记现在的年龄已经超过200岁了。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表叔楼顶上只有鲤鱼能有10多斤,想必这些鲤鱼他所生长的年份也很长了。
除了在日本发现有200多岁的锦鲤,在德国也曾有渔民发现一条生活了,至少260年的狗鱼。
而在自然环境中,如果没有人为因素等干扰,鱼的寿命一般都能很长,就如我们常见的草鱼在一些情况下也能活20多年。
而至于为什么鱼缸里的鱼养着养着就死了,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我们的好心所造成的,尤其是一些新手刚买回来的小鱼,一个劲地投喂,很多鱼都被撑死了。
而家里的鱼缸毕竟空间有限,众多小鱼投放下去很多时候供氧不足,水质等问题频频发生,自然很难将鱼养得长久。
有没有人见过鱼老死
不敢肯定的说有没有人见过鱼老死,因为就连看到的人也不知道鱼死了是不是老死的。但是我敢肯定在自然界中肯定有鱼能够自然老死,但是我们如果想要见到这个现象,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绝大多数鱼来讲,他们的体型都不会像海里的鲸鱼一样那么庞大。自古就有说法,一鲸落而万物生。
鲸落,由于鲸鱼的体型庞大,而死亡的时候很容易浮现在海面,被来往的船只所发现这也能被人察觉。
对于绝大多数的鱼来讲,他们并没有那么庞大的体积,而死亡的时候人们也很难察觉到。
而在自然环境中,鱼一旦老死了,首先会被肉食鱼类吞食一部分,然后再被腐食动物吃掉一部分,最后就会被自然界的微生物分解。
有一些鱼自然老死在水里,还没等到它浮出水面,就被一些肉食性鱼类或者是肉食性动物在水底就把它吃完了,根本就不会浮出水面,让人发现。
自然界中很多动物将要老死的时候都会躲藏到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之前家里养的一条狗,差不多有20岁,有一天狗就出去了,再也没回来,找到的时候,发现尸体在山里的一个石洞里。
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将要老死的时候,会选择一个地方让自己慢慢死去。对于自然界中的鱼来讲,如果到了一定寿命将要老死,他们也会选择一个比较隐秘的地方,人类也很难发现。
写在后面
都说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子。在自然界中神奇的地方无处不在,造物主的奇妙也无人能探知鱼的寿命有多长,在没有人的干预下,鱼可以活得比人更久。
而为什么自己饲养的鱼寿命比较短,很多时候都是由于人类的泛滥爱心所造成的,要么被撑死,要么被粗心大意忘了给饿死。
而在自然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在不断重演,适应强的才能够生存下来,弱者就会被淘汰。每一个生命都尽全力努力地活着,生而为人,你不也应该如此吗?
我家老屋后山有一处荒废的水窖,没在里面放过任何鱼苗,把水抽干后,竟然在里面发现一只20斤的大草鱼和20多条野生泥鳅。看到这场景大伙儿无不惊讶:这些鱼竟然活了15年!为什么没有饿死?鱼的寿命有多久?
我国古代学者们认为“腐草化为萤”、“腐肉生蛆”是因为“生命是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这种理论在19世纪前的欧洲被很多学者所推崇。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自然发生论,他认为动物的内脏,以及腐烂的肉可以产生生命。
自然发生论被科学家们提出后,很多科学家开始做模拟实验。在19世纪法国科学家就做了以下实验:将谷物粮食、破旧衣服塞入瓶中,放在阴暗的角落里,没想到21天后瓶子里竟然“长出了老鼠”,而且这些“长出来的老鼠”和普通的老鼠一模一样。
其实这种“自然发生论”现象,生活在农村的朋友肯定遇到过:一些没人管的,甚至荒废多年的鱼塘或者水窖、水井,根本就没有人往里面投放鱼苗,竟然里面会“生”出很多鱼。而且这些鱼各个吃的“膘肥体壮”。而且时隔许多年,这些鱼非但没有被饿死,反而还繁殖出很多小鱼。
为什么没有放任何鱼苗的水塘会自动“生出”小鱼?这些小鱼没有人工去喂养,它们是依靠什么存活?为什么水塘里从来没有见过老死的鱼,鱼的寿命很长吗?
荒废多年的水窖,竟然捞出20斤大草鱼。
我们村背靠一座大山,当地村民们在山上种竹笋和一些菜,为了方便种植,山上有好几个农民们自己挖的水窖。
后来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农村大多是留守的老年人和孩子,老年人们干不动农活,所以这些山上的水窖无人打理,随着年头慢慢也就荒废了,为了防止孩子们上山玩耍时不幸掉入水窖里发生危险,村民们都用木板子盖在水窖盖上,并做好提示标识。
几年前我们回农村老家过年,春节期间村里也没有什么娱乐设置,于是我们就约着一起去山上露营,顺便挖点野菜回家,没想到就是这一趟,竟然遇到了一件特别稀奇的事情。
刚上山没多会儿,弟弟就发现前面有一个荒废的水窖,水窖顶上的大石墩已经没了,水窖口只是简单的用木板子搭盖着,水窖周围是杂草丛生,从水窖旁边立着的标识牌能猜测,这个水窖得有5年以上没人打理了。
弟弟是在城里长大的,第一次见这种水窖,于是来了兴致跑过去把木板子挪开,用手机往里面一顿拍照录像。
正拍的尽兴时,突然水窖里面竟然传来咕噜咕噜的冒泡声,这“荒山野岭”的,年久失修的破水窖里突然传来这声怪动静,吓得弟弟差点把手机丢尽水窖里。
我们以为里面有人落水,就赶紧打电话喊大人上山,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水窖里时不时传来一些冒泡的咕噜声。我跟弟弟壮着胆子找了一根木棍想要去搅动一下,可是水窖太深,木棍连水面都够不着。
爸妈他们也以为有人掉进水窖了,于是喊着邻居一起拿着工具上了“救人”。
大人们在水窖旁一顿忙活儿,过了好大一会儿,邻居叔叔突然惊呼道:“这里咋这么多鱼!”
原来发出那些奇怪动静的不是人,而是水里的鱼。大伙儿一听都觉得不可思议,赶紧询问这个水窖是不是有人再管理。邻居却表示,这山上的水窖几乎都没人用了,从这个水窖外观来看,最少得有十来年没人搭理了,水窖里面水质很浑浊,里面的石壁有些都剥落了。
于是,大伙儿用水泵把水窖里的积水抽干后,竟然从里面捞出了很多鱼虾、泥鳅,最让人吃惊的是其中一条野生大草鱼竟然有20斤重。
这件事让大伙儿都觉得稀奇不已,荒废这么多年的水窖,突然有了鱼不说,而且这些鱼还都长的膘肥体壮的,到底是靠什么活下来的?这些鱼在这种密闭式的空间里竟然能生存这么久,寿命也太长了吧!
鱼的寿命有多久?
一提到寿命最长的动物,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乌龟,在民间也经常用“千年王八、万年乌龟”来形容这种动物的寿命。
生活中养过宠物猫狗的人都知道,猫狗的体型越大,它们的寿命越短,体型越小则寿命越长。但是对于生活在水里的鱼类来说却恰好相反,鱼类则是体型越大则寿命越久。
1497年,德国有渔民曾在河里捕捞到一条尾巴带环的狗鱼,环上刻着它的放生日期“1230年”,从这个放生日期可以推断这条狗鱼至少活了267年,堪称鱼中的“老寿星”。
所以狗鱼是世界上公认的淡水寿命最长的鱼类,生活中我们经常间的一些观赏鱼类,因为品种不同,它们的寿命自然也是不同的。
例如孔雀鱼,作为一种小型观赏鱼,因为繁殖能力特别快,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这种品种鱼在花鸟鱼市里也是销量最好的。一般成年孔雀鱼一个月就可以产下一窝小鱼,小鱼3-4个月左右就可以成熟长大,但是孔雀鱼的寿命不长,平均寿命大概是1-2年左右,因为它们繁殖比较快,所以就算死掉一两只小鱼,人们也不会太在意。
而作为“幸运代表”的锦鲤,寿命就比孔雀鱼要长很多。日本名古屋女子大学校长越原公明在奥美浓白川村的鱼池中养有一条鲤鱼,名叫“ 花子”。
该鱼应生于1751年(日本宝历元年),到1971年时“花子”的年龄为220岁。体长73cm,体重6.75kg。而且学着用放大镜观察“花子”的鱼鳞上竟然长有像树木一样的年轮。
所以,锦鲤属于长寿鱼,锦鲤属于鲤科鱼类,鲤科鱼寿命100年左右。锦鲤在人工饲养下的寿命可达60-70年之久,因此很多人都愿意在家养1-2条锦鲤,寓意着能带来健康好运。
综上所述,鱼类的寿命与其个体大小和性成熟年龄有关,鱼类的身体越大,性成熟就越晚,寿命就越长,但因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绝大多数鱼的寿命集中在2-20年之间,其中有60%的鱼类集中在5-20年寿命,能活到30年以上的鱼类不会超过10%。
如果人类不杀鱼的话,鱼会不会老死?
假如人类不捕杀鱼的话,鱼会像人类一样经历“生老病死”生命周期,自然老死吗?
通常我们买回家的观赏鱼,在养一段时间后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造成鱼的死亡,比如水质不好或者食物喂得太多,这些都是人为外在因素导致了小鱼死亡。
那么,如果从一个小鱼苗开始养,直到小鱼变成大鱼,没有任何外在威胁因素,鱼会自然死亡吗?会不会永生?
上文中我们介绍了鱼类的寿命,大多数在2-20年间,也就说明了鱼不会有永生性命,就算人类不捕杀,根据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强大的鱼也会被海里更加强大的鱼类所吃掉,这就是大自然的生存规律。
其次,生老病死是人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当然也是自然界其他物种也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那么鱼自然也会老死,假设鱼不会老死,更不会死亡,那么自然界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之所以我们没有见过鱼老死,可能是因为在它还没有达到寿命时,就因为其他原因而导致死亡,例如遇到了天敌或者被人捕杀。
为什么无人问津的水窖,鱼非但没饿死,反而很长寿?
鱼的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鱼寿命长短也各不相同,有的鱼只要食物充足,水源充足,甚至能活上百年而不死。
那么,无人问津的水窖里,没人主动投喂,也没有别的食物来源,这些鱼没有被饿死,反而活得很好,是什么原因呢?
1、水窖里一般会沉积着一些淤泥,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无人搭理,这些淤泥会让水窖里的水质变得浑浊腐臭。虽然水质变差了,但也因此会长出一些浮萍、杂草等生物,这些生物都能成为鱼的食物,鱼本来就是杂食性动物,吃肉又吃素,野生鱼吃的食物大多是昆虫、水草、藻类为主。
2、有一些鸟类停在水窖上时,如果无意间把一些虫子掉进里面,或者把一些虫卵掉进里面,这些虫子也能成为鱼食。
3、水窖里除了鱼可能还有其他的微生物、物质,甚至有些鱼还喜欢吃粪便,比如清道夫,就是靠吃其他鱼的粪便生存。如果山中有其他的野生动物路过这些荒废的水窖,无意中把粪便拉入水中,这些粪便也能成为鱼的食物。
4、而且大部分鱼虾都有冬眠和夏伏的习惯,冬季低温和夏季高温处于“假死”状态,新陈代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所以对于体内的营养消耗和需求也就很低,即便长时间不进食也不会死,顶多就是生长发育的缓慢。
为什么买回家的观赏鱼寿命普遍不长?
生活中我们会饲养一些宠物来陪伴自己,比如养猫或者养狗,但也有一些人会喜欢养一些水产类动物,比如观赏鱼、乌龟,以及近些年比较火的“六角恐龙”。
很多人都说养鱼跟养猫养狗不同,养鱼是一种精细活儿,甚至比养猫狗更累,更要操心。因为从水族里买回家的鱼,养一段时间后鱼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有些金鱼买回家不到两天就死了。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养鱼不容易,明明自己悉心呵护照料,每天按时换水喂粮食,但小鱼还是活不了多久就死了。
为什么无人问津的鱼塘、水窖、水沟,生活在这种恶劣环境里的鱼都比较长寿,不但饿不死反而长的都比较肥,而买回家的观赏鱼却普遍寿命不长呢?
原因一:缺氧造成了小鱼死亡。
我们去花鸟鱼市或者水族馆买鱼时会看到,无论是什么品种的鱼,哪怕是普通的金鱼,老板都会在鱼缸里安装氧气泵和水质过滤器。
我之前在水族馆给孩子买过几条金鱼,买鱼时询问老板这种鱼“好养吗”,需要买氧气泵吗?老板则表示金鱼不需要氧气泵,回家放鱼缸里不用管它们就行,特别好养。
但是按照老板的话来养鱼,没两天金鱼就全部死了。
后来查找资料后才明白,原来金鱼也需要“吸氧”,可以说任何鱼类都离不开氧气。
像我们家用的养鱼玻璃缸,造型别致,空间狭小,如果里面一次性养了好几条鱼,就容易出现缺氧的情况,水里一旦缺氧,那么就会造成小鱼死亡。
原因二:疾病造成了小鱼死亡。
鱼这种动物其实也很“身娇肉贵”,它们属于群居动物,如果一条鱼得了病,很容易感染一群鱼。所以在水族店里,如果一条鱼得病了,老板就会把它单独隔离出来,以免传染其他鱼群。
比如我们有时候会突然发现小鱼的鱼鳞有些溃烂或者肚子有点大(并非要甩籽),甚至不吃东西,偏着身子游,这种情况就说明小鱼生病了。
如果没有及时把这种生病的小鱼单独隔离,小鱼身上溃烂的地方就会传染给其他鱼,还会把水给污染,鱼缸里其他鱼也会被感染。
所以,可能我们从水族馆里买回来的鱼就是得病的鱼,只不过我们不懂,买回家后小鱼们交叉感染,过不了多久就全部感染死亡了。
原因三:水质造成了小鱼死亡。
很多新手买鱼回家后,会直接用自来水管里的水养鱼,这样会导致鱼的死亡。养鱼千万不能用自来水,一般都需要用“存的老水”。
因为自来水的水都是经过了水厂过滤净化消毒过的,而经过处理的自来水里通常会残留有氯气,而氯气对于鱼来说,就是一种伤害,容易导致鱼死亡。
所以很多人在给鱼换完水后,忘记添加“老水”了,直接接了自来水管里的新水,小鱼在这种水里就会”中毒“死亡。
原因四:喂得太多造成小鱼撑死的。
很多人买鱼回家后爱不释手,时刻关注着小鱼一举一动,喂鱼粮时担心小鱼吃不饱,往往投喂大量饲料,有时候为了能跟小鱼互动,也会故意投喂饲料。
这种过量的喂食,就会导致直接把鱼给撑死,就像人不停的吃东西,吃太多了也会觉得不消化,身体不舒服一样。
其次,小鱼吃的多自然拉的就多,水中的排泄物多了,要是不及时清理换水,那么就会导致水体被污染,水体一旦污染,那么鱼就容易死亡了。
荒废多年的鱼塘水窖里,没人放鱼苗,却突然“长出”鱼是什么科学原理?
这种现象在一些鱼米之乡很常见,甚至有些农民故意在水田里或者山上挖一个大泥塘,大水坑,灌满水后任其自由发展一段时间后,再来收鱼。
但是这种现象可能多数出现在南方,因为南方的气候和湿度都特别适合这样养鱼,但是换做北方,这种方法就无法成立。
所以,在“鱼米之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用科学来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点:
1、鱼群在迁徙过冬时,会带来一些鱼籽。
南方天气温暖,鱼群在迁徙过冬也是顺着水流的方向来游动,所以水里会有很多鱼籽、鱼苗,特别是鱼籽,用肉眼几乎看不清,如果人们在挖鱼塘时,引入的水里含有这些鱼籽、鱼苗,自然随着时间长短就会孵化出鱼。
2、鸟类成为搬运鱼籽的“运输工”。
有些鸟类除了吃虫,还吃鱼。假设鸟吃鱼时,嘴里携带了一些鱼籽,或者爪子上沾了一些鱼籽,如果飞到了鱼塘边喝水时无意间把这些鱼籽摔进水里,就有可能孵化成鱼。
除此之外,鱼籽也可以粘附在其它植物的叶子上,一旦这些植物叶子被风雨折断并吹落在新挖的鱼塘中,就有可能孵化出鱼来。
3、有些是人为放生的鱼。
很多钓鱼爱好者都喜欢在鱼塘、水库这种地方钓鱼。但是有些钓鱼人只是单纯的享受钓鱼的乐趣和钓鱼的那种惬意的过程,并不会在最后是否能钓到大鱼,当钓到鱼后也不拿回家,反而又直接把鱼放生了。
而有些信佛之人也喜欢搞放生活动,为了防止出现:前脚放生,后脚被人打捞走的情况出现,他们会买一些泥鳅、鱼虾专门跑到荒废的鱼塘里放生,想着荒废的鱼塘没人搭理。
结语。
综上述所,只要不是家中饲养的观赏鱼,鱼的寿命一般都会比较长,比如鲸鲨,可以活70-100年左右,普通的鲨鱼可以活30年,观赏鱼如果在主人的悉心照顾下也能活5-10年,比如有的锦鲤养得好可陪伴主任一生。
野生鱼寿命之所以比观赏鱼强,是因为野生鱼不用依赖于人类的喂养,直白点就是“轻易饿不死”,就算没有鱼饲料,也能依靠水中的其他食物来生存下去。再加上鱼本身就是杂食性动物,就像老鼠一样,只要有口吃的绝不会让自己饿着。
而之所以人们觉得鱼不会老死,说白了就是:自己没有亲眼见过鱼老死。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谁也逃脱不了,鱼就算寿命再长,也有到头的那一天,当身体各个机能都慢慢衰败后,自然也就老死了。
1598年,俄罗斯沙皇鲍里斯,在莫斯科近郊湖打捞上来一条凶狠的狗鱼,这条狗鱼体重将近10公斤,而且嘴里还叼着一只死去的鸭子,看起来十分凶残,不过沙皇觉得这个场面十分有趣,于是便在它身上刻下“沙皇鲍里斯放生”的俄文后,将其重新投入湖中。
令人感到神奇的是,在1794年的夜晚,一位在莫斯科近郊湖垂钓的老头也钓上来一条狗鱼,而且这条狗鱼身上竟然也刻着“沙皇鲍里斯放生”的俄文,谁也没想到时隔196年,当年的狗鱼还会被钓上岸。
而且这条狗鱼的体重已经长到了惊人的80公斤,简直就是鱼类中的巨无霸,只不过这次它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为惩罚它差点弄坏鱼竿,老人拒绝将其放生,并找来朋友把它做成了一道美食。
由此可见,狗鱼的寿命比人类的还长,不过在自然界,比狗鱼寿命长的鱼类还有很多,有的甚至能超过400年,那么为什么鱼的寿命会这么长呢?
鱼的寿命有多久
万事万物都是有始有终的,生命也不例外,对于鱼类而言,由于受到人为捕捞的影响,很多鱼都不能寿终正寝,因此人类很难准确的知道鱼的真正寿命是多少,只能通过科学经验来判断其生态寿命。
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大部分鱼的寿命都在2-20年左右,其中能活到20年以上的鱼只占10%左右,而2年以下的则在5%左右,毕竟鱼类的品种实在太多了,而且无论是海鱼还是淡水鱼,每种鱼的生存环境也各不相同,所以它们的寿命也长短不一。
比如,我们常见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在没有人类捕食的情况下,它们的寿命一般在5-15左右,只有极个别家鱼能活到15年以上,据说广东有位50多岁的渔民还曾养过一条40多岁的草鱼,陪了自己大半辈子。
那么,鱼的寿命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地球上任何物种都具有新陈代谢,因为生命更替是一条普遍的自然规律,是无法更改的,鱼类也是如此,只不过不同的鱼类寿命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中国的锦鲤寿命在60-70年之间,而同样作为观赏鱼的金鱼寿命还不到10年,与之相比颜值超高的龙鱼,寿命在30-70之间年,长江里濒临灭绝的鲟,寿命则在100年左右,十分惊人。
那么除了品种之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影响鱼类的寿命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1.鱼的体型越大,寿命就越长
正常来说,鱼类的寿命从几年到一百年不等,而且它们的寿命是和体形成正相关的,也就是说体型越大的鱼,寿命往往越长。
例如,比较著名的长寿鱼是丹麦格陵兰岛的睡鲨,它们的体型极其庞大,成年后体长可达7米,而且咬合力很强,被称为“海中鳄鱼”,最重要的是睡鲨的寿命非常长,是世界上最长寿的脊椎动物,寿命普遍超过了400岁。
与之相比,一些体型较小的鱼类,比如银鱼、孔雀鱼等只有几厘米长的鱼类,它们的寿命只有可怜的1年左右,由此可见,体型越大的鱼就越有可能长寿。而且小型鱼类的死亡率也很高,毕竟越小的鱼天敌就越多,导致它们的寿命普遍不长。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鱼类的寿命还可以通过鳞片来判断,因为鱼鳞上会有一些或明或暗的小圆圈,明亮的圆圈就表示鱼度过了一次夏天,黑暗的圆圈就表示鱼度过了一次冬天,所以很多人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鱼的年龄。
2.鱼繁殖能力越差,寿命就越长
其实鱼类寿命的长短,不仅和它们的品种、体长有关系,还和它们的繁殖期能力有非常大的联系,一般来说繁殖能力较差的鱼,身体成长的比较缓慢,器官衰老的也比较慢,所以寿命很长,而繁殖能力越强的鱼则恰好相反,它们的身体器官形成早,所以衰老快,以至于寿命也很短。
比如著名的大马哈鱼,这种鱼类的寿命只有5年,幼鱼时它们在海洋里生活,等到4岁的时候就会进入繁殖期,这时它们就会返回江河产卵,而且它们一生只产卵一次,每次产卵4500颗。
但是大马哈鱼的产卵地和海洋距离实在是太远了,因此它们每次产卵都要长途跋涉,而且为了追求速度,大马哈鱼在途中几乎不觅食,所以等不顾生死的产完卵后,它们身体的各个器官就无法运转了,生命也就此结束。
其实不仅是鱼类,陆生动物也是如此,一些大型动物生长相对缓慢,比如大象要十几岁才开始发情,所以一定要有足够的寿命才机会活到繁殖期,因此它们不可能像田鼠一样,仅有可怜的3年寿命,而且大象的繁殖能力也远逊于田鼠。
3.鱼的寿命和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除了体长和繁殖能力外,环境也是影响鱼类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鱼类在不同的水域中寿命也有差异的,毕竟动物都是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而进化的。
例如,人工饲养的宠物鱼一定会比野外的同类寿命长,因为人工饲养的宠物鱼基本上不愁吃喝,而且也没有天敌,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另外宠物鱼的水温还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因此它们的寿命远比同类要强。
而且据动物学家研究发现,冷水鱼的寿命远比热带鱼长,比如在冷水中生活的狗鱼,最高寿命超过200年,而一些在温水中生活的鱼类,寿命很难超过20年,比如四大家鱼、热带鱼等等。
除此之外,食物也是鱼类能否生存的关键,而环境则决定了鱼类食物的营养成分,简单说就是生存环境好的地方食物营养更充足,反之生存环境差的地方,食物营养就越匮乏,因此在农村的淡水养殖业中,银鱼、红鳍鱼等鱼类的寿命远比野外的高。
鱼老死后去了哪里
我们都见过活鱼,但是老死的鱼却不多见,有的说是被水冲走了,也有人说被河水中的动物吃掉了,更有人说被细菌分解掉了,其实鱼老死后有以下3种表现。
1.鱼老死后会上浮
鱼老死的时候,一般都会漂浮在水面上,因为鱼老死5个小时后,就会发生僵硬的现象,导致身体不能弯曲,并呈现膨化现象,而且鱼老死后身体的鱼鳔就会失去调节的能力,里面就会慢慢的充满空气,导致身体浮到水面上来。
不过这种死鱼并不会长时间停留在水面上,一些人工湖、景点湖老死的鱼会被清洁人员捞起来,防止破坏湖中的生态,而自然湖中的死鱼则会被水中的生物吃掉,而且剩下的鱼骨头还会下沉到河底的淤泥中,最后变成水中土层的养分。
2.鱼老死后会被食肉性的水生动物吃掉
在一些江河湖泊中,鱼类一旦老死就会被各种水生动物吃掉,比如鲶鱼,作为食腐肉的高手,鲶鱼几乎什么肉都吃,尤其是大型鱼类的尸体,对鲶鱼来说更是难得一见的美味,而且鲶鱼的食量非常惊人,嘴巴也很大,所以一次能吃下很多食物。
此外,清道夫也经常食用鱼类的尸体,虽然它们的食量比较小,但是清道夫的数量却有很多,所以鱼类老死后,尸体大部分会被它们清理掉。
3.鱼老死后尸体会被微生物分解
鱼老死后一旦长时间没有进行处理,就会被微生物分解,尤其是野外的江河湖泊,通常情况下鱼老死8个小时后,就会滋生细菌,特别是鱼类的腮腺,这里最容易滋生细菌,而且还是最先开始腐烂的地方,等鱼鳃腐烂后,鱼的肌肉和内脏才会被微生物慢慢分解。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鱼有哪些
1.格林兰睡鲨
格陵兰睡鲨的寿命超过400岁,属于深海类鲨鱼,能在水深超过1000米的地方生存,不过它们的行动速度有些慢,因此只能以海中的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为食,在食物短缺的时候也会吃动物的腐肉,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
2.狗鱼
狗鱼是一种生活在北半球寒带的淡水鱼,它们的嘴巴很像鸭子,极其扁平,但是它们的性格却很最凶猛,捕食的时候也很粗暴,并且食量惊人,一天可以吃下和自己体重相当的食物,它们寿命也很长,据说可以超过200岁。
3.锦鲤
锦鲤是一种颜值很高的鱼类,被称为“会游泳的艺术品”,它们的寿命能达到70年,十分长寿,而且锦鲤的生命能力非常强大,对水质的要求也不高,繁殖能力也很强,因此备受人们的追捧,甚至很多人都把它们当做吉祥、富贵的象征。
总之:
鱼类的寿命又长又短,长的可以活到400岁,而短的可能连一年都不到,不过大部分鱼类还是能活到2岁的,此外鱼也会老死,它们老死后尸体会被动物吃掉,或者被微生物分解,鱼骨头则会沉入水底回馈自然。
那么,你们看过老死的鱼吗?
2013年6月,辽宁团结水库出现了大量的死鱼,经过3天的打捞,共计有10万斤死鱼被打捞上来。经过专家对鱼的分析发现,这些鱼均为鲫鱼,死亡原因是寄生虫感染。而同样在这个水库中的其他鱼类并没有被感染和死亡。
鱼集体死亡的事件还有很多,但是这些事件十之八九都是发生在人工养殖的水体内(上面团结水库也是放置的鱼苗,之所以说十之八九是因为在非洲马拉河曾经多次出现鱼类集体死亡的事件,原因是上游4000头河马大量排便导致的)。
在野生水体内,且不说鱼类集体死亡,就算是几条死鱼都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在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鱼类,约有超过24000种,占脊椎动物种类的53%,是鸟类种类的约3倍,它们遍布世界各地的淡、海水水域之中。
那么问题来了,鱼的种类和数量如此之多,我们为什么却很少在野生水体内看到鱼的尸体呢?难道是鱼的寿命都很长导致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鱼的寿命?
上面我们说过,全世界范围内已知的鱼类就超过了2.4万种,它们体型大小不一、习性差异较大,同时不同种类的鱼寿命差异也很大。通常寿命与体型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陆生动物中大象的寿命明显高于狮虎。那么,鱼的寿命与体型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几种鱼的寿命。
体长平均5厘米的佛泽瑞尾鱂鱼平均寿命仅有40天左右,是已知寿命最短的鱼;体长平均7厘米的麦穗鱼平均寿命有3-5年;体长平均不足20厘米的鲫鱼寿命平均达到了10年;(下图为佛泽瑞尾鱂鱼)
从这几种鱼类的寿命看,确实体型越大的鱼寿命越长,但是这个说法并不绝对,我们举个例子,狗鱼的平均体长在60厘米左右,与青鱼差不多,但是青鱼15年以上的都极其罕见,而目前已知的最长寿的狗鱼寿命可达190岁。
除此之外,现存最大的鱼是鲸鲨,它的平均寿命在70-100年,而生活在北冰洋海域中的格陵兰睡鲨其性成熟的年龄就达到了平均156岁,平均寿命272岁,最大寿命超过了400岁,是现存寿命最长的鱼类。
由此可见,鱼的种类繁多,它们不同种类之间的寿命差异也很大,区间竟然大到了40天-400岁,不过,从整体上看,体型越大的鱼往往寿命越长,因此,以整体体型划分的话,体长在20厘米以下的鱼类寿命通常在1-5年之间,体长在20厘米-3米区间的鱼类寿命在10-20年之间,超过3米的鱼类寿命区间在50年-400年之间。
为什么我们很少看到鱼类的尸体?
在众多的鱼类中,寿命在1-20年的占据了超过80%,再加上鱼的数量如此之多,按理说每天都有很多的鱼自然老死。而且除了软骨鱼类,其他鱼类都是靠鱼鳔来控制浮沉的,鱼在死后,其鱼鳔无法正常工作,气体无法排出,此时的鱼鳔内充满了气体,所以鱼的尸体会漂浮在水面上。
既然这样,死鱼应该是在水面上常见才对,为何很少能看到呢?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大多数鱼不会老死。正是因为鱼的数量和种类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大部分鱼是处于相对底层的,比如大鱼吃小鱼,许多爬行动物、鸟类也会以鱼为食。那么,什么样的鱼更容易被这些天敌捕杀呢?
那就是老弱病残,这与地面上的食物链是一样的,狮子捕杀的野牛基本上都是年老体衰的,而鱼也是如此,当进入暮年后,它们的游动速度变慢,警惕性降低,极容易被其他的猎食者捕杀,然后吃掉。所以,许多大限将至的鱼并不是老死的,而是被天敌捕杀致死的,这些鱼已经被吃掉了,自然就不会被我们看到了。
第二:老死的鱼也有“分解者”。在陆地的生态系统中,动物死后的尸体有秃鹫、鬣狗等食腐动物消化掉,而在水中也是一样的。当鱼类死亡之后,首先就是微生物和细菌开始在鱼身体内大快朵颐,但是这只能让鱼的尸体部分分解,想要完全分解还需要体型更大的动物。
我们以淡水为例,在淡水中生活着许多食腐动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淡水鳌虾、螃蟹以及鲶鱼了。
以这三种为代表的动物就是水中的“清道夫”,它们能够及时地发现水面上漂浮的鱼,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把鱼消耗殆尽。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清道夫”,水生态才能非常稳定。
第三:陆生动物的消化。在陆生动物中,有一些是在水域附近活动的,它们会以水里的鱼虾为食,比如许多蛇类(银环蛇、虎斑颈槽蛇等等)。
当鱼死后漂浮在水面上是会随波逐流的,而且一般它们都会被冲到岸边,此时这些会吃鱼虾的陆生动物就会将它们吃掉。
所以,陆生动物将漂浮在岸边的鱼吃掉也是我们很少看到鱼尸体的主要原因。
第四:清理。在我们生活环境中会出现鱼的地方通常都是公园里的人工湖或者是养殖用的鱼塘,这些湖(塘)里的鱼都是人工放置的。当出现一些死鱼之后,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公园的工作人员或者是鱼塘主都会用网将它们捞上来做无害化处理。
这是因为在不明原因出现死鱼的情况下,让死鱼继续待在水中腐烂,可能会影响其他的鱼。
最后
鱼无论是在人工养殖下还是在自然水体内,死亡都是非常常见的,但是鱼的尸体却不常见,这并不是说鱼的寿命有多长(事实上大多数的鱼寿命只有几年),而是因为这些鱼要么是被分解者吃掉,要么是被清理掉,这给我们造成了一种鱼不会老死的错觉。
这其实与鸟类是一个道理,在自然界中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是极多的,但是我们也很少看到鸟类的尸体,其主要原因就是有大量的“清道夫”会清理掉它们的尸体。
不说远的,拿我们后山小水库来说事。大概15年前,我家后山的小水坝,被上百位村民围得水泄不通。原来,有人从这个荒废多年的水坝抓到了几条60多岁的“老鱼王”,体长远超过成年人的体型,这可能是我见到过的最大鱼类。
原来这个村里的水库无人承包,荒废了许多年了,直到当年要填湖造田才开始抽水抓鱼。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说不清这水坝是什么时候荒废的,只是说记事的时候就知道这么一回事了。
当时我年纪还小,听村民说后山的水库打捞出了欲望,我就马上关掉了电视,跟着家人去到了现场。借助着小孩子的灵活,我钻过人群见到了被放在地上的“鱼王”。
那是3条体长比人还长的鱼,其中一条是红尾的鲤鱼,足足有水桶那么大的“腰围”,嘴上的胡须目测十多厘米,可见年纪之大。另一条鱼比鲤鱼还大,足足有成年男子的体型,它浑身漆黑,身上还有黑色斑点,腹部是白色的,头部椭圆, 看上去很有活力。
村民们说这是乌鱼,也叫做黑鱼,它们最老能长到100岁,围观的老人说这条鱼至少得60~70岁了。另一条鱼是什么,我印象里记不清了,好像是草鱼吧,只知道它的体型和黑鱼不相上下。听他们说是五六个人下水把鱼扛上来的,后来有人开来一辆三轮车运走了这几条鱼,至于它们后面的生死、如何处置的,我也不得而知。
但这是我目前见到过最大、最老的淡水鱼类了,一条鱼在现如今的环境下能活50年以上,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在鱼类中算得上“老祖宗”级别的鱼王了。所以闻到鱼的寿命有多久时,我总会想到后山水库里的鱼王,因为还未有更老的鱼类,来打破我的固有认知。
那么,鱼类的寿命有多久呢?是否如我所知的那样?
后来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和知识逐渐丰富,才知道鱼外有鱼,天外有天。鱼的寿命有多久,这绝对是个很大的议题,今天来分享下我所了解的各种“鱼类”寿命。
首先,从大家最熟悉的淡水鱼类说起。全世界已知的淡水鱼类共8600多种,其中鲤形目2420余种,鲇形目2210余种,脂鲤目1330余种,光我国的淡水鱼就有850多种。
所以没办法挨个介绍它们的寿命,这其中多数淡水鱼类寿命也在0~20年间。所以今天挑选几种家喻户晓的长命鱼来逐个介绍。
01:鱼的寿命都有多长?
第一,四大家鱼:青鱼、鲤鱼、鲢鳙、草鱼
青鱼的寿命一般在7~8年,少数可以达到十年左右,环境适宜的话能存活20多年。
草鱼平均寿命也在7~8年,但少部分人工饲养的草鱼能活不超过20年,野生草鱼无人为干预情况下,甚至可活30~40年。
鲢鳙的寿命一般在5~8年,少部分较为长寿的能活到十年以上。
鲤鱼的寿命是四大家鱼最高的,正常情况下鲤鱼能活40年,有些鲤鱼无人打扰、环境稳定的话,能活到100年左右。
第二,鳊鱼、鲫鱼、鲶鱼、罗非鱼、黑鱼
鳊鱼的平均寿命在10年左右,最高的野生鳊鱼,也活不到20岁在鱼类里算不上出色。
鲫鱼寿命和四大家鱼不相上下,一般来说鲫鱼能活10年左右,少数野生的鲫鱼能活到15岁+。但鲫鱼长的很慢,年龄和体型不成正比。普通鲫鱼一年也才能长到1两,3年长到半斤,5年能长到一斤。所以钓鱼爱好者们钓上几两的鲫鱼别沮丧,这可能是鲫鱼里的老油条了。
鲶鱼是杂食性鱼类,一般寿命可达到20多岁,一些鲶鱼能活到70多岁以上。例如长江三峡水库里的鲶鱼,水深、食物丰富、生存空间适宜,估计活80多年都不成问题。
罗非鱼的寿命不算太长,大致在8年左右,这是一种带有尖刺的鱼类,属于外来入侵物种,不能抗冻,所以活的不算太长。
黑鱼寿命也很长,而且生命力顽强,能做到离水3天都不死。如果意外夭折,它们平均寿命在几十年,最长的也可以做到“长命百岁”,比人还要长寿。
第三,鱼中长老:鲟鱼、狗鱼
鲟鱼算得上是寿命较长的淡水鱼了,它们本身就是活化石,从白垩纪到现在没点本事,是说不过去的。鲟鱼的最长寿命可达百岁,最老的能活到150岁。不过随着环境恶化,它们的数量再急剧减少。
狗鱼据称是寿命最长的淡水鱼类,最长达1.40米,体重能达到20公斤,它们最长可以活200多岁,堪称鱼中老寿星。
接下来说说海鱼,挑几个典型的来举例,如金枪鱼、鲸鱼、鲨鱼。太平洋、大西洋的金枪鱼的平均寿命在20多年左右。鲨鱼的平均寿命在70多岁,如果不被捕食、意外夭折,有的可以活到500多岁,如格陵兰鲨鱼寿命在272~512岁之间。
而鲸鱼就没有那么厉害了,作为哺乳动物它们的寿命大多在50~100岁之间,但是品种不一样,寿命也不相同。如虎鲸就只能活20~30岁,而抹香鲸的寿命就能达到100多岁。
02:为什么很少有人见过鱼老死?
了解完鱼的寿命后,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既然鱼类也遵守生老病死的定律,为何人们很少见到老死的鱼类呢?主要是出于以下原因:
1.鱼的寿命比人长
少部分的淡水鱼、海鱼寿命比人还长,长命百岁对它们来说非常贴切,所以它们能把人“熬走”,自然就没人见到过它们死去。更何况海鱼潜伏在深海里,人们也很难观测到它们的一举一动,就算老死也不会被发现。
2.和鱼类自然死去的过程太隐蔽有关
大多数鱼类在老死之前,都会生病。确切的说,鱼不是老死的,而是病死的。它们在死去的时候是在水底,直接沉底死亡,更也不会浮出水面。所以这便是很多人见不到鱼老死的原因。
3.鱼类是否老死很难分辨
怎么判断鱼是否老死呢?这对人们来说是个难题。你最多知道鱼翻了肚皮是死去,但你无法分辨它们是否老死的。而且从它们的外观上也很难分辨,不像人老了会行动缓慢,脸上有皱纹那么直观。
4.鱼在水中,人在陆地,想看到鱼类老死,谈何容易
鱼类和人本身就不在一个环境下生存,人们如果想观测鱼自然死去,只能把它们抓回来放在大缸里研究,在野外想看到鱼类自然死去的几率很小。没人会带着潜水设备下水追踪一条老鱼,然后等着看它们咽气,这难度很大,几乎不可能实现。
再说了鱼类老死虽遵守自然规律,但却是无征兆、悄无声息发生的,人们就更不会能察觉了。
写在最后
世界上的鱼类数量太多,它们大多数寿命有短得不敢想象的,也有长命到能熬过几代人的。这篇文章也只是找了一些典例来叙述,还有很多鱼类没有涉及,而且这也只是我们发现的鱼类而已,那些潜藏在深海里、未经发现的鱼类,或许才是地球上的长寿之王。
但鱼的最高寿命制约因素很多,不是每种鱼都能顺利活到最后。人类就是它们最大的“敌人”,很多鱼才长到幼年时期,就已经被送上餐桌了,很多的珍稀鱼类因为有滋补、药用等功效,也被赶紧杀绝。
不管怎么说,这都启示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保护好那些长寿的鱼类,唯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世界才会更加缤纷多彩。过度危害自然环境,最后在蝴蝶效应下,承担伤害的终究是人类自己。
活了30多年啊!真没见过自然老死的鱼,反而在奇怪的地方看见小鱼苗,算是应了“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籽”这句话。
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落地生根,自此生生不息的繁衍。
老家有一个废弃的鱼塘,主人打捞过一次后,就闲置了快两年时间,水池内杂草丛生,异味味弥漫,感觉不会有鱼崽存活下来。
可疫情期间不能随便外出,这个废弃的鱼塘就成了消磨时间的唯一去处。
当时是抱着打发时间的心态去钓鱼的,根本没有想过能钓到鱼,当我下杆不到15分钟就钓到一条巴掌大的鲫鱼时,整个人都蒙圈了。
那天下午足足钓到12尾大小差不多的鲫鱼,放在家里养了四五天才下锅吃掉。
随后几天我都会去废弃鱼塘消磨时间,神奇的是在池子里看到了乌龟和鳖,就很纳闷这样一个地方咋活物这么多,且品种还挺丰富的。
忘了说在那废弃鱼塘里还钓到过5斤重的草鱼,龙虾也钓到3斤左右,但鲫鱼的数量偏多一些。
最奇怪的是这鱼塘有鱼,可从未见过有老死的鱼的尸体,不然也不会被我们那一带的人当成垃圾塘。
后来还是我爸经验分享,告诉我鱼死后是沉底被其它水生对动物吃掉,吃不完的才会慢慢浮在水面。
这个废弃鱼塘有龟类、虾类存在,鱼正常老死肯定会被分吃掉的。
所以没见过鱼自然老死的情况,真不是我们观察不细心,而是那鱼不按常理来的啊!
再说一个在不该出现鱼的地方,见到鱼的经历:
记得是在一个夏季,当时连续下了四天四夜的大雨,然后自己菜地里有一处因地势低,就成了一个小水塘。
发现小鱼是跟着父母去摘菜的时候,那天是难得的大晴天,本就玩心很重的我,穿着凉拖鞋就踩进那小水池里。
当时就有几条小鱼快速逃窜,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的视线,当下菜也不摘了,拿着簸箕去篓鱼。
那鱼大概半截小拇指的大小,应该是麻花鱼的品种,就是长不了多大,但炸着吃很香的鱼,反正我们那边是这样喊的。
感觉在老家很容易在各种水坑里发现鱼,它们的生命力简直强到逆天,反正我是一直都挺好奇的。
关于鱼类的寿命:
鱼根据种类不同,其寿命也是有长有短,大概是1-100年之间的跨度,比如咱们常吃的草鱼、鲫鱼是7-8年的寿命,银鱼寿命则在一年,鲶鱼是70-100年。
特别是鲶鱼中的【湄公河巨鲶】品种,体重可以达到200多公斤,这种鱼不仅猫见了都要怕,就是人看到都得躲得远远的。
2018年有一个视频就是鱼吃猫的,当时是一只大猫和小猫守在浴池边,小猫很好奇地想要抓鱼,大猫则一直在拉它离开。
可小猫玩心太大或是太想吃鱼,一直不肯离去,最后在一个不经意间,一条体型硕大的黑鱼凌空一跃就叼走了小猫。
当场就把拍视频的少女吓得惊声尖叫,就是现在去搜索“鱼吃猫”都能看到。
我是宠物达人【汪小弟】,虽然小弟养宠经验不算短,但必有疏漏之处,希望大家能多多交流,一起更好地分享养宠的经验哦!
没见到,只是听说过,有人在洪泽湖游泳的时候在水底发现一条鱼的骨架,是头朝下倒插在泥土里,目测那骨架不低于60斤,约一个大人的高度,听老人说那是黑鱼
受到人为因素及自然环境的影响,鱼的寿命与其紧密相连,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寿正终寝:,它个体的大小决定自身的寿命长短,鱼的身体机能成熟的越晚,寿命就越长。
二、生存环境:当鱼处在非适合自己的生活环境时,就如同人们去青藏出现高原反应一样。但它体内的基因无法调整身体机制,也没有像人类一样有相关辅助的设备缓解身体不适,所以它的寿命就不言而喻了。
三、人类捕捞:随着人类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吃食方面也有更高的追求。不同品种的鱼类都可以给人们带来爽嫩可口、养生方面的需求,因此很多鱼类在劫难逃。
你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鱼活了多少年吗?
1966年,日本名古屋女子大学研究发现,一条体长70厘米,重达7.5公斤的锦鲤,从乾隆年间活到改革开放,足足活了226年,创造了世界记录,这条锦锂名叫“花子",然后,研究人员又对同池溏的另外5条锦鲤做检测,发现它们都超过了100岁。
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观赏鱼的认识,要知道锦鲤正常的寿命也只有70年左右,还是在饲养环境非常好的情况下。
为什么这条鱼能活这么久了?
生物界中,任何动物都有寿命,没有什么生物能不死,哪怕是蟑螂,鱼也不例外,因为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捕捞所限,一条鱼想要完整的走完自己的生命周期,能寿终正寝,很不容易。
这条名叫”花子“的锦鲤和与它同池溏的其它5条锦锂能如此长寿,经过研究,最终发现只是因为这个池溏的水质环境很好。
所以,一个人能把鱼养到老死的事少有可见,不养死就算好的。
那么鱼的寿命到底有多长,有没有人见过鱼老死了?其实,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这个问题早就被人类找到了答案,但是这个答案并不完美。
决定鱼类的寿命长短的因素
很多人觉得,鱼类中,不应该是甲鱼的寿命最长吗,其实,甲鱼并不是鱼。
纵观所有动物的寿命长短,有一条决定性的条件:想要活得久,就要生存环境好。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虽然现代科学能够检测出不同鱼类的不同寿命,但是目前只能知道鱼类的生态寿命,并不能完全知道鱼类的生理寿命,科学家根据研究,总结出以下结论:
1、鱼越大,性成熟越晚,寿命就越长。
比如:格陵兰鲨
格陵兰鲨又称小头睡鲨,有海洋鳄鱼的别称,虽然不是世界上最体型最大的鱼类,却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鱼类,也是鲸鲨、姥鲨、大白鲨之外的第四大鲨类,主要公布在格陵兰岛与冰岛周边海域。《科学》杂志上一项研究发现,格陵兰鲨是地球上最长寿的脊椎动物,寿命可达400岁。其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生长速度缓慢,一年也只长1厘米,长到4米时才能算发育成熟,成年要到156岁左右。
2、冷水鱼的寿命较长,热带鱼的寿命短。
比如市面上传言最皮实耐活的热带鱼斑马鱼,即使在没有疾病,非正常死亡的情况下,其最长寿命也只有3年,而市面上最常见却最不易养活的金鱼,寿命至少也达4年。
3、淡水鱼的寿命长,海水鱼的寿命短。
大部分淡水鱼的寿命在30-70年左右,而海水鱼的寿命则在20年以下,甚至更短。
比如:佛泽瑞尾鳉鱼,生命只不过短短的六周左右,是世界上寿命最短的脊椎鱼类。
4、雌鱼的寿命长,雄鱼的寿命短。
在自然条件下,一条雌性鲦鱼一 般以活12年,而雄鱼很活可以活8年,一条大马哈鱼,由于产卵把自己搞得遍体鳞伤,在产卵后7-14天会死亡。
所以,影响鱼类的寿命长短的因素有很多,哪怕是在自然环境下,其自身的基因不同,也决定了其生命的长短,更何况鱼类高度依赖水环境,同时又面临着自然界其它动物和人类的捕食。想要长寿,全靠运气。
不同鱼类各自的寿命长短
在日常经常吃到的鱼类中,野生情况下,鲫鱼寿命为10年, 锂鱼寿命为40年,草鱼、鲢鳙为8年,鳊鱼、青鱼在10年,只有黑鱼能活100年以上,妥妥的铁脑壳,人工喂养就不用说了。
狗鱼
狗鱼是鱼类中的寿星,一般都活200岁,世界上活得最久的一条狗鱼发现于1794年,位于俄罗斯莫斯科的一个湖里,这条鱼当时是被活捉,并且身上刻有“沙皇鲍里斯费多罗维奇放生"的字样,证明其活了267年。
锦鲤
作为最为常见的观赏鱼,锦锂的寿命和人的寿命差不多,正常情况下,在70年左右,有的可长达百年,可以伴随着饲养主人一生。
龙鱼
作为鱼中贵族,龙鱼的寿命一般可以活30-70年,如果是自然野生金龙、红龙可以活100年,银龙也有50年寿命,人工喂养情况下,一般在30年以下,有记录的缺养龙鱼,最长寿命是28年。
金鱼
金鱼堪称中国的国粹,起源于中国,至今一千多年历史,但是自唐朝开始,便从此告别了野生环境,在饲养条件好的情况下,可以活10年左右,平均寿命在5-10年。
罗汉鱼
最初,罗汉鱼是不同的美洲慈鲷杂交出来的,水质环境好的话,寿命在10-30年左右,如今,罗汉鱼经过多代的反复回交,基因缺陷,导致抗病能力变弱,反而活不过3岁。
虎鱼
在自然环境下,不论是泰国虎鱼还是印尼虎鱼,寿命都在16年左右,如果在鱼缸中饿着,因为各种原因,活6年左右还是在很会养的高手手里。
鹦鹉鱼
一样是杂交品种,国内的只能活3-5年,噶玛兰红财神可以活10年左右。
接吻鱼
接吻鱼是很多小女生喜欢养的品种,由于喜欢亲吻,可能亲一天都不分开,所以深受人们喜爱,而且还超级能生鱼仔,寿命在6-7年。
七彩神仙鱼
野外原生种的七彩神仙鱼可以存活约5-6年,而人工培育种差不多在3-4年。
孔雀鱼
新手养鱼的第一选择,好养,也漂亮,但是寿命并不长,平均不到2年。
斗鱼
天生好斗,而且下手也狠,不过观赏价值高,喜欢的很喜欢,不喜欢的怕养,平均寿命在2-3年。
丽丽鱼、红剑鱼
这两种鱼都是人工杂交出来的淡水鱼,由于浑身鲜红如火,深受人们喜爱,不过寿命也短,只能存活2-3年。
皇冠豹
皇冠豹属于异型鱼,野生皇冠豹类成熟期约30岁,所以寿命较长,在70-80年,不过人工环境下,寿命就不一定了。
由此可见,鱼和人类一样,对环境天生很敏感,环境好活得健康,寿命就长,并且鱼的寿命也不是单单一个品种的鱼类就能说明问题。
那么到底有没有人见过鱼老死?
其实是有的人见过鱼老死的。
1974年,英格兰伍斯特郡的一名男子在27岁时,买了两条小金鱼送给了女友Mary,他的女友还给金鱼取了名字,一条叫Fred,一条叫George。
两条金鱼一起见证是他们的爱情,从恋爱到结婚,到孩子成年,但是没想到名叫Fred的金鱼在它42岁那年死去。
在当时,世界上金鱼中寿命最长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43岁。
Fred死去后,George也变得不再像以前那么活泼,身上的颜色也褪色了,直到Fred死去后的第21天,George也最终离去。
Mary夫妇伤心的把两条金鱼一起葬在了自己家的后花园了,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养过其它金鱼。
所以说,鱼是绝对会老死的,只要你用心照顾,把一条鱼从小养到老死,还是可能发生的,只是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世界上有很多人在养鱼这件事上,不仅花了很多心思,还花了不少钱。
比如:
英国男子发现自己饲养的金鱼“排便不畅”,花费了300英镑为他的金鱼做“通便”手术。而且每到这条金鱼生日那天,这名男子还会为其庆祝生日,最终这条金鱼活到了38岁。
英国还有男子,担心自己养的金鱼会因无聊而寂寞地死去,于是他好了几个星期为这条金鱼设计了一个手推车,以方便自己“遛鱼”。
更有人眼看自己养的宠物鱼,因23岁高龄而无法游动,便为其做了一条”比基尼“救生衣,以帮助这条鱼游泳。
所以,虽然这些都是饲养的观赏鱼,但足以证明鱼是会老的,当鱼步入高龄时,也会显现出老态的一面,只不过,很少有人留心观察。
写在最后:
鱼类老死是自然规律,然而更多的鱼是因为赖以生存的环境改变,导致其死亡,所以,和人一样,环境是决定一个生命是否能够长久生存的决定性因素。
从另一方面来说,鱼类的生存状况,同样启发了人类。
比如,海水鱼的生命比淡水鱼短,说明咸的吃多了的确对身体不好,而雄性鱼类的生命比雌性短,也同人类男女之间寿命的长短类似。
由此可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不光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所有动物负责。就
鱼的先天寿命2至20年,后天寿命视其天敌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