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的mg42机枪真有德粉说的那么强吗,它的缺点是什么?
MG–42是机枪中的战斗机,是德国陆军的看家武器,也是德军士兵的主心骨。德军士兵中有一句口头禅:“MG机枪,军中干粮,手握机枪。心不发慌”!(这句话是我编的)
德国造的就代表着牢靠,皮实,耐用,MG-42机枪就像奔驰和大众车一样,叫人信赖的家伙。
MG42机枪不仅制造工艺精良,设计思路先进,而且射速非常快,稳定性和精确度也令人满意。要是二战中各国的机枪来PK的话,除了美军的M2还真没有哪款能跟MG42机枪一比高下的。不过美军的M2属于重机枪范畴,是12.7毫米的重机枪,MG42机枪当然无法跟大口径机枪的威力和速度相提并论。
好事多磨,凡是精品,诞生的过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MG42机枪也是如此。一战的时候德国吃了败仗,成为战败国,不仅割地赔款,就是武器制造上德国受到很多限制。《凡尔赛条约》在这方面给德国定了许多框框,其中规定,战败的德国不能生产研发水冷式重机枪。
一战后,德国经济遭受重创,还要偿还大笔赔款,德国人怨声载道为希特勒上台创造了契机。希特勒执政以后迅速扩充军备偷偷突破了条约的限制,在地下开战紧锣密鼓的武器研发。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聪明的德国人绕过了限制,研究出了一种不是重机枪的重机枪。
说它不是重机枪,是因为它不是水冷式,跟轻机枪一样采用了气冷。在配备75发弹鼓的时候,它就是一款地道轻机枪。说它是重机枪是因为当它在重机枪的三脚架上那么一搁,再弄来300发的子弹箱,就可以采用弹链供弹,这时候左右开弓,还能打飞机,于是它就变成了一挺不折不扣的重机枪。
MG机枪的结构简单,零部件拆卸方便,组装起来非常快,容易操作,不需要什么技术工,普通的士兵都可以手到擒来。因此在实战中能快速进行阵地的转移,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不贻误战机。在战场上时间就是生命,每一秒中主动都为为自己赢得时间,加大取胜的概率。
MG机枪还有一个亮点,也是它最可怕的地方,那就是它的设计射速是每分钟800发,可实际射速比设计的还快得多,几乎高了一倍,达到了每分钟1500发,简直就是神速度。
这样的射速单管枪里没有对手,MG机枪发起威来,秒断碗口粗的大树,MG机枪因此得名叫“希特勒骨锯”。
在高速射击的状态下,MG42射击声已经不同于普通机枪的“哒哒哒”而是和高速运转的电锯一样变成了"呲呲呲"的声音。盟军士兵形象地说那是撕布料的声音,对盟军士兵来说,这个声音叫人毛骨悚然,简直就是死神的脚步。
MG42的高速射击的时候,短点射扣动一下扳机,就可以射出十几发子弹,要是一个士兵被MG42打中了,他的身体就会在数秒内射进7、8发甚至更多的子弹,被打成筛子,生还的希望等于零。这样的射速不但可以轻松对付人数少的对手,就是在集团冲锋跟前也毫不畏惧。
MG机枪还有一个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是它的射程,作为轻机枪使用时,它可以秒杀800米之内的目标,作重机枪使用时,1000米之内的目标生还的可能很小。
担负营连支援任务的时候,MG42机枪轻而易举。当它驾临装甲车上的时候,盟军步兵的噩梦就来到了,
人无完人、枪无完枪,MG42也并非是完美无缺。
MC-42机枪有个最大的缺陷。由于一战的《凡尔赛条约》的限制,MG42机枪不能采用水冷式,而采用气冷的MG42机枪必须要通过快速替换枪管来降温以保持不间断的射击。
不能单发射击,而且射速太高成了一把双刃剑。
手指挨一下扳机十几发子弹就出去了,火力密度太给力了,可机枪是一个连排火力支柱,一般来说是短点射5发左右,长点射6发左右。而MG–42射速太快显然达无法这样点射。射速快了消耗弹药也快,即使在需要慢射的情况下也是高速射击,这就造成了不小的浪费。
这样高速的射击不但不能为部队提供更长时间的火力支援,而且弹药消耗的补充也是个实际问题,对后勤的供应造成了很大压力。二战前期德国的后勤供应没得说,但到了中后期,德军的 供应就出现了问题,供给线常常被轰炸被袭扰被掐断,汽车缺乏燃油上不了路等等困难接踵而来,让后勤部门叫苦不迭。
后来以至于德国前方的物资运输不少靠马匹来完成。最紧张的时候,繁重的战略物资竟然要由数十万马匹来承担。
马匹不要燃油,但马的速度跟军车不能相比,每天走不了一百公里路,而且马车上还要备足马来回的饲料,这样每辆马车也拉不了多少东西。因此高射速又成为一个困扰机枪手的包袱。
尽管如此MG–42依旧是二战中机枪家族的佼佼者,射速不过是白璧微瑕,MG–42无愧机枪王者称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MG42确实非常的强。
它的强主要在这几个地方。
第一,射速高。
mg42射速极高,导致杀伤力极强。
mg42作为轻机枪使用,主要使用二三连发。
由于机枪射速高,机枪手精确瞄准敌人某个士兵,射出一个二三连发,敌人就极难幸存。
因为射速高,这二三发子弹偏差很小,绝对保证能够击毙敌人。
所以,盟军士兵不怕德军的飞机、坦克、大炮,就怕mg42机枪。
因为机枪只要一开枪,盟军士兵基本就死翘翘了。
这是慢速机枪,无法胜任的。
第二,通用性强。
mg42实现了轻重机枪的统一,这具有极大的意义。
因为基层部队,不需要装备多种机枪了,只需要mg42一种挑大梁。
这对于后勤供应和维护来说,简直就是天堂,不需要准备多种子弹,也不需要准备各种复杂的零件。
第三,制造简单,生产高速
mg42机枪都是冲压出来的,生产难度很低,速度极快,价格也便宜。
这种机枪性能优秀,但又特别容易生产,自然是超级合适的武器了。
自然,mg42也有一定的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对于训练要求较高,以及无法持续做面扫射。
因为mg42的射速太快,远远超过其他机枪,对于机枪手的要求很高。
如果射手训练不够,就会出现无法有效操纵机枪的情况。因为机枪射速高,耗费弹药量很大,如果射击命中率低,很快会导致弹药消耗殆尽。
另外,mg42较大的缺点在于,由于射速太高,难以向慢速机枪一样,做持续的大面积弹幕封锁。不要小瞧这一点,对于大规模阵地战时,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机枪火力不能持续封锁,会让战术上非常不利。
MG42机枪,在北非突尼斯战役中一战成名,让不可一世的美国大兵吃尽了苦头,许多大兵听到此枪声,就精神高度紧张,由此患上了战争综合症,“希特勒的电锯”之绰号,就经美国大兵之口,风靡了整个北非和欧洲战场。
作为7.92 毫米轻重两用型机枪,MG42以及其前身MG43,被下放到步兵班组,成了德国国防军陆军步兵班最主要的火力输出单元,班、排、连级作战时,都以MG34/42通用机枪为中心展开。
德军步兵的主要战术,就是围绕MG34/42机枪为核心,机枪小组负责吸引和压制敌火力点,步枪小组利用侧翼迅速接敌,在近战中用MP38/40冲锋枪或手榴弹歼敌。
由于MG42通用机枪射速非常高,每分钟1200-1500发,所以在阵地战中,往往能压制住对手的轻重机枪火力,对手的机枪无法在对抗中占据上风,从而给已方步兵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在实战中,MG42通用机枪火力猛、精度高、动作可靠,即使在非常严寒的气候条件下,照样能正常使用,且更换枪管仅需几秒时间,尽可能地延续了MG42通用机枪强大的火力。
当然,MG42通用机枪缺点也非常明显,那就是射速过高,每分钟高达1200-1500发,既是此枪的优点,火力密度大,杀伤威力大,但却造成了弹药消耗过快的问题。
一般无经验的射手,几秒内就能打光150发弹链内的子弹,不利战时弹药的补给,所以有时候其优点,却成了其缺点,反倒符合辩证法。
由于MG42通用机枪射速过高,所以对射手的要求非常高,通常要经过非常严格的培养和特殊训练,机枪手要达到每分钟射速能自如地控制在500-650发区间内,才算一名合格的MG42通用机枪射手。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图片均下载网络。
大家好啊,表情包狂魔利刃-阿伦又来了
我们今天来讲下,德国引领一个时代的无心之作:MG-42
很多电影里都会出现这样一个场景:
美军士兵各种喊叫“TIGER!”"MEDIC!!!!""MG42!"
那为啥MG-42这么厉害呢?
第一个,射速快。MG-42的枪机设计很有意思,精度不那么高,但是射速快啊。因为枪机的设计不同,不同时期的MG-42射速从900-1500发/分不等。设计射速为1200发/分钟。相比同等级的美国M1919和苏联的DP-28简直一个摁着三个打。
第二个,产量高。虽然德国资源少,就是累死他也没法与美利坚工业和苏维埃工业相比,但是MG-42作为二战时期德国本土生产数量第二高的机枪,一共生产了40万支(数据来自维基百科),虽然不敌MG-34的50多万支。但是考虑到MG-34作为一款通用载具武器,德国陆军的各种装甲车辆基本都以MG-34为车载机枪,且还有数量不少的航空机枪,因此在1943年之后,MG42基本成为了陆军(国防军、党卫军等地面作战部队)的主力机枪。
然而缺点嘛,也有,而且不小
首先是弹药的配置。MG-42标配50发可散弹链弹鼓,或者250发的弹箱。前者为轻机枪模式,后者为重机枪模式。而且在快慢机的配置上,MG-34拥有单发、连射的功能选择,MG-42压根没有。这意味着需要有经验的老兵操作机枪才能保证火力的同时保持弹药消耗量。然而这个对于1943年大规模装备的武器来说,简直就是tan90°不存在的。兵员的下降,后勤的匮乏,MG-42虽然枪本身是个快速工艺的产物,但是成也射速,败也射速。
不过不管怎么说,MG42再厉害也没能挽回德国的失败,德国的失败是注定了的
相较MG34,虽然MG42工艺简化,射速更快,但是它没有单发功能。局限于连射,而且射速过高。
射速过高带来几个问题
一秒钟20发,枪管过热快(比MG34枪管更薄),磨损快,250发之后要换枪管,虽然单位时间内压制能力是其他机枪的两倍。但250发这个空挡,让你的压制时间比其他机枪要少一半。
过快的射速,类似霰弹枪那种精度不够数量来凑理论,导致轻机枪(两脚架)状态下的MG42抖动很大,容易偏离目标。
过大的弹药消耗,让整个步兵班都得帮MG扛弹药,后勤问题。
不过MG42并不是让你无脑泼水用的,德军步兵班战术在用MG42的时候都很强调突然性。毕竟和他重量差不多的轻机枪没他火力猛,火力持续性比他好的重机枪没他轻。
所以MG的正确食用方法是,几个高速短点射压制对面火力点。然后收枪转移隐蔽点,同时边上98K帮忙压制。进入下一个火力点之后继续实施压制,几次下来对面会陷入MG在哪,有几挺,谁在打我的哲学懵逼状态。
MG42是一把优秀的机枪无疑,可靠性以及枪械的其他性能都是经历过战争考验的,不过“人无完人”的道理一样,任何东西都是不可能只有优点而没有缺点的,MG42的优点主要体现在轻便,单兵就能扛着炮以及高射速上面,而缺点也很明,同样也是跟它的高射速有关,但是枪械的射速并不是越高越好的,射速太高,同样能带来其他的弊端,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德国陆军手册》部分截图
从1939~1945年的《德国陆军手册》来看,MG42机枪是只有连续射击能力,而不具备单发点射功能,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兵也很难做到控制射速,该枪的理论射速高达1200~1400发/每分钟,实际射速也达到了250~500发/每分钟,如上图所示,这样的射速在当时的机枪中是比较少见的,所以,虽然MG42相比于其他的枪械着有着自己的优势,但是过高的射速也导致它对弹药的消耗能力也要远大于其他的枪械,与此同时带来后勤压力非常大,需要班组的其他步兵帮忙运输弹药,且平均每名步枪兵需要携带1个300发的弹箱,如下图所示,使得班组机枪弹药达到了3000+!
▲帮忙携带弹药的步兵
除此之外,战时MG42的循环射速为每秒25发,所以,相对于每秒10~15发循环射速的MG34机枪,MG42的具有更明显的枪口“偏移”现象,导致的后果就是MG42的一次性火力压制时间要更短,每次爆射之后都需要重新瞄准,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并不是射速越快,火力压制效果就更好,同时要考虑到火力持续的问题,而说到机枪的火力持续性,那么MG42由于高射速带来的枪管磨损问题也是一个很明显的短板,《德国陆军手册》里同样提到了是禁止MG42一次性射击250发子弹的,也就是持续射击大概13秒,因为这样会使枪管明显过热以及磨损增加!
因此,MG42的缺点总结一下就是弹药供应的后勤压力大,自己火力持续性问题,这两个是最明显的缺点了,至于远距离散布以及行型枪口焰这些不算什么,而这些缺点归根结底又是由过高的射速带来的,所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的就是MG42过犹不及的射速!
德军MG–42是优秀机枪是毋庸置疑的!它的设计理念、制造工艺、发射速度...在二战期间都是最先进的!作战效能可能仅次于美军的M2和苏军“德仕卡”两型机枪,但这两型都是12.7毫米重机枪,当然在子弹威力和射击距离上高于7.92毫米的MG–42。
MG–42被盟军战士称作“希特勒电锯”,就是因为它的射速太快了,理论射速高达1200发/分钟,远高于当时的美军M1919、英军的“布仑”、苏军的“捷格佳廖夫”(大盘枪)、郭留诺夫...等一众射速600发/分的机枪,并且它射击的时候发出的声响像电锯伐木的声音,所以盟军给它起名“希特勒电锯”。
但是MG–42射速太高(战斗射速250发/分钟)也成了它的缺点!它不能单发射击,手指扣动扳机一次就会有十几发子弹打出去了,虽然火力打击密度空前的提高,可问题是机枪是连排分队的火力核心,通常情况下是3~5发为一个短点射、5~8发为一个长点射,而MG–42射速太高没法控制,即便是老兵也没法控制在3~8发间的弹药发射量,射速太高就会大量的消耗弹药,MG–42轻机枪状态使用75发弹鼓,似乎最多只能打6次;重机枪状态使用100(125发)发弹链,射击也才十次!这样的子弹消耗量不能为连队提供很好的火力持续性支援,更是后勤保障部门的噩梦!
二战期间的德军远不是我们在影视剧当中看到的滚滚机械化长龙,二战期间德国后勤部门的卡车很少,大概只相当于美军车辆保有量的六分之一,甚至七分之一
!大量需要运输的战备物质由110万匹军马来完成。
那么问题就来了,虽说军马不需要油料,但是马车的运输速度很慢的,一天运输行军20公里已经算很远了,并且这些军马要运输的物质种类太多不只是子弹...所以,德军营连分队要求机枪射手减少弹药消耗量,合格的机枪手要求将射速控制在600发/分钟之内,否则很快的将弹药打光了,整个分队就没了火力核心,对方用一挺“布仑7.7”就会逐一压制步枪手,甚至会要了全连人的命!
武器装备的研制不可能会十全十美,MG–42也不例外,但是它设计理念超前,是划时代的武器!到现在它的7.62×51毫米版的MG3仍然在德国和不少国家服役,证明它虽然子弹消耗量大,可“瑕不掩瑜”!一代经典的威名仍然在延续。
二战时,没有任何一挺机枪能在与MG42对射时占到上风。这挺机枪是真的强,强在极高射速之下暴风雨般的凶猛火力!
MG42是MG34机枪的改进型,因射速达到了每分钟1200发以上,所以射击时不同于其他机枪射击发出的“哒哒哒哒”开火声音,而是连续“嗤嗤......咄嗤...”的喷吐火舌,真正的弹如暴雨般的倾泄。
德国步兵们把MG42机枪称之为“希特勒的电锯”,在战斗中能以迅猛的火力就如电锯般的收割着敌军生命。
由此,MG42“极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好的机枪之一。同时,这也是战争历史上第一种具有开创性的、可轻重两用的通用机枪。
- 在MG42的启发下,二战以后,装上三脚架就是重机枪,打开两脚架就能变成伴随步兵班冲击的轻重两用通用机枪,就成了欧美国家步兵班用机枪的主流。
- 大名鼎鼎的美制M60通用机枪,就是参考了MG42之后的产物。
至于缺点,当然有。因为世上之物,有其长则必有其短,从无完美。
MG42机枪的高射速优点,同时就是它的缺点。
(1)射速越高,弹药消耗越快。
- 抗战时期的中国,也曾少量进口了MG34\42机枪,本欲用于装备“德械师”,但由于射速太高,耗弹量极大。于是,德械师最终还是选择了更符合中国战场需求的捷克式作为班用轻机枪。
高射速能倾泄出令敌军倍感恐惧的火力。但是,如果机枪射手经验不足,一紧张、扣紧了扳机,让MG42机枪放开了打。那么一条100发的弹链,5秒不到就打光了。步兵战斗这样打,这大概是任何一个国家也负担不起的。
就算负担得起,那么天文数字的弹药消耗量,也是步兵班的后勤恶梦。
由此,德军的MG42机枪手,都是要经过严格训练,熟练的掌握能够节省弹药的“点射”技巧后,才能上岗。
然而要让一挺高射速机枪在连发时进行“有效的点射”,这又是一门很难的手艺活,所以,每一个优秀的MG42机枪射手,全是刻苦训练出来的,一旦这样的射手阵亡,那么步兵班其他成员操作MG42射击时,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
而不幸的是,步兵班机枪手往往是敌军迫击炮等重火力的重点射杀对象,所以机枪手阵亡率又是很高的。这就制约了MG42这挺高射速机枪的效能。
(2)射速越高,枪管越容易过热。
高射速带来的枪管容易过热的问题,也是无解的。
要提高持续射击性能,唯有将枪管加重,而如果太重了,那又会影响MG42机枪伴随步兵班攻击前进的性能。
以上,大概就是MG42机枪的缺点。
MG42机枪,是一款被逼出来的世界名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投入战场的马克沁重机枪震惊了各国。
待一战结束后,《凡尔赛条约》规定了,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不得制造水冷式重机枪。
然后,气冷式的,可以当轻机枪,又是重机枪的气冷式MG34\42出世了。
二战德军中的机枪战斗组。
德军每个步兵班,都编制了一个MG42机枪战斗组,作全班的核心骨干火力。
而德军的步兵班攻防战术,都是围绕着MG42通用机枪火力而展开的。
而值得一提的是,MG42机枪子弹与德军98K毛瑟步枪是通用的。重机枪与步枪弹药通用,这在二战时期,也是少见的。
轻机枪状态下的MG42,由三人组成一个机枪组。
分别为观察员、射手、副射手。
轻机枪状态下的MG42机枪,可装上50发\75发弹鼓伴随步兵冲击,也可以在射击阵地上用弹链射击,对敌实施火力压制。
高速射击,打完两条弹链,三百发子弹后,MG42机枪就得更换枪管。每一个机枪副射手,都配有两根备用枪管。
而MG42更换枪管,十分方便快捷,一个老射手三秒就可更换一根枪管。
重机枪状态下的MG42,以五人组成一战斗组。
除观察员与正副射手,重机枪状态的MG42机枪组,会増加二名弹药手,弹药手同样是战斗步兵,在帮助携带弹药的同时,也装备了98K步枪。
MG42机枪的性能参数。
- 弹药7.92×57mm毛瑟步枪弹
- 射速1200-1500发/分
- 供弹方式弹链/弹鼓
- 轻机枪状态全重11.57千克,有效射程800米。
- 三脚架重20.5千克。
- 重机枪状态有效射程1000米。
(图片来自网络)
MG42的优点就是火力很强,而且重量较轻,毕竟是早期通用机枪,面对当时各国的水冷重机枪和气冷式轻机枪占据着巨大的优势。但是缺陷也很明显,那就是耗弹量过大,没有强大的后勤补给根本用不起。
二战中德军步兵战术的核心就是机枪,德国才发展出了MG34/42这样的通用机枪,重量相对于当时的水冷机枪而言轻便了很多,火力又非常猛,因此非常适合步兵部队装备使用。
但是MG42的缺陷同样也是其射速。由于射速过高,因此往往需要有经验的射手才能有效使用这款武器。还有就是弹药消耗的问题,过快的射速导致弹药消耗很大,而德军的机械化水平又并不高,大多数部队连卡车都比较缺乏,因此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步兵都需要携带额外的机枪弹药,帮助机枪手分担负重。
同时,德军的战术思想也导致了其非常依赖机枪,一旦机枪火力点遭到摧毁,德军步兵就会很快由于缺乏火力陷入困境,要知道德军的自动武器数量一直不足(MP40总产量才100万枝,MP44突击步枪更是只有几十万枝),MG42机枪可以说是仅有的依靠了。
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出色的武器!这是后世的轻武器学家们用来形容MG42的出色所使用的词组。下面就简单说说这款机枪的故事。
话说1942年,德国军工又推出了一款通用机枪,后来命名为MG42。此枪一出世,当时同盟国阵营的间谍特工们纷纷给上级发报,德国快不行了,看看他们推出的新机枪,是多么的粗制滥造,简直是一堆钢板加了个水管,外表丑陋,做工粗糙,造价低廉。。。
总之,言下之意,就是说,德国搞出档次这么low的武器,就意味着,德国不行啦,快玩完啦!
因为在武器界,一直有这样一个规律,颜值就等于威力。颜值越高的武器,威力越大。即使到现在,这条规律也依然适用。不信大伙可以自己印证一下。
而德国新推出的这款机枪,和德系武器以往的精密,精良,精致的外表截然不同,一丁点儿贵族气息都没有,反而是充满了落魄者的气息。
看看那机匣零件,没有采用当时各国普遍采取的铣削工艺,而是采用了冲压工艺!装上枪管,装个方形散热筒,塞上一堆小零件,这不完全是为了省钱才出此下策嘛!
总之,当时各国情报界根据情报得出的结论就是,MG42是德国已经日薄西山的形势下,匆忙搞出的应景滥作。由此可以推断出,德国的经济已经到了无法支撑起大规模制造一款精密的机枪的光景了。。。
只是,大家都忘了,外表再丑的枪,也是一支枪,属于现代武器工业的制成品。而其威力是需要上战场来实际展现的。
很快,这一天就到来了。在1943年春季的北非战场,凯塞林山口之战中,德军步兵手中的的MG42的声音给美军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只要这种类似于撕布声音的机枪响起,美军第二军必然伤亡惨重。美军的机枪完全不能压制德军这种外表简陋粗糙但是射速极高的机枪。此战美军战死6300,被俘4000多,是一场彻底的惨败。
当然,客观评论,这仗美军的失败,是由于一系列因素决定的。但是,对于身处一线的士兵来说,MG42机枪的战场威力是最直接的体现。于是,口口相传之下,MG42的战场收割机的名声就传播开来。
捎带说一下,美军凯塞林山口之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美军第二军军长换人,失败的指挥官弗洛伊德·弗雷登道尔黯然离去,接替他职位的就是鼎鼎大名的巴顿,此外还来了个副军长,布莱德雷。
在此后的二战战场上,MG42打满全场,成为德国步兵的标志性装备,也给苏美英等各交战国的步兵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在诺曼底之战中,据信一支MG42造成了美军至少4000人的伤亡。
该枪的特点,第一就是射速高。该枪设计采用枪管短后座原理,射速最高可达1500发每分钟。如此高的射速,直接后果就是显而易见的泼洒弹雨的能力。当时别的国家的机枪射速都在600+发每分钟的水平,遇到MG42,明显抵挡不住。
第二,这个枪的可靠性非常好。不管是莫斯科的严寒,还是西欧的沼泽,北非的沙漠,都不影响MG42的发挥。反而因为本身是气冷式机枪的缘故,在低温条件下,发挥的性能更好。
第三,低廉的造价,爆兵的能力。MG42诞生的比较晚,初次亮相在1942,战场初啼在1943,然而到二战结束,就一共生产出了100万支!冲压,铆,电焊的生产工艺,带来的成本优势是惊人的。生产一挺MG34需要327马克,而生产一挺MG42只需要250马克!
但是正所谓花无常开,月有圆缺,再好的武器,也会有缺点。MG42虽然各方面表现堪称完美,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缺点。而这个缺点,恰恰是它的长处带来的。
前面讲过,MG42的一大优势就是高射速。然而高射速也带来了两个明显的缺点。
一个缺点是,弹药消耗量过大。MG42的一个短点射,不是其他机枪的三发,而往往是9发到15发!没有经验的射手,甚至一下子就能打出去一个50发弹链!
所以,MG42的弹药消耗量是惊人的。机枪三人小组自带的子弹是三个300发弹箱,4个50发弹鼓,加上机枪上自带50发弹鼓,一共是900+200+50=1150发7.92mm机枪弹。但是作战行动时往往步兵班的普通士兵也要帮忙再背点弹药,这样就加大了士兵的作战负重。
此外,在战场上弹药消耗过快,也需要后勤兵不断的补充。而如果由于战场局势的变化,不能得到后勤兵的及时补给,也是非常麻烦的。
另一个缺点是,高射速导致的枪管过热。MG42这个枪是通用机枪,作轻机枪使用的时候,需要士兵能够方便携行,在战场上迅速转移阵地。所以,为了减轻枪的重量,枪管本身的厚度很保守。在西线战场环境,打个250发就要换枪管了。在东线的寒区环境下,这个数字可以提高到600发。
一挺机枪一般配两根枪管,枪上一根,备用一根。在高烈度发射条件下,可能两根枪管都会过热,这时候可以采取往热枪管上泼水或者撒尿的办法,让枪管强制冷却。问题又来了,假如战场上缺水喝,士兵们连尿都没有了呢?
MG42更换枪管
不过瑕不掩瑜,MG42的成功的设计思想,深刻影响了二战后各国的机枪设计师。二战后各国设计的机枪,都多多少少带有MG42的影子。德国本身研发的MG1,MG2,MG3都和MG42一脉相承。而在有的国家,MG42则一直用到了21世纪。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
文字原创,配图来自公共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