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范文程结局如何?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范文程?这可是满清的一个大忠臣啊!您要问咋形容这人呢?就俩字——聪明!绝顶聪明。
咱不夸张的说,大明开国有个刘伯温,人家满清开国有个范文程。所以范文程的地位在满清这地那是有一号的智囊,满清很多重要的战略战法,外加条条框框的法律法规都是从这人手里攒出来的。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范文程?听这名这应该是个汉人,咋就溜达到了满人的地界为满人服务了呢?”
还是您有眼光,范文程的的确确是汉人,祖祖辈辈都是咱中原汉人的一份子,但时间到了他这,他这就主动的改门换庭了,做了旗人。做旗人这是人家皇太极特别的恩准的,所以人家在满清时候,地位崇高!
那么接下来咱就对范文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范文程
其实说起范文程的老祖宗,咱大华夏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范仲淹?大家伙听过吗?对大宋重臣,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名人啊!范文程是人家的第十四世孙。
而他们这一大家子到了大明朝的时候,那也是大明朝的官宦之后,其曾祖父做过大明朝的兵部尚书。
书香门第,官宦世家指的就是人家这样的家庭。
咋说呢?像这样的家庭,陈年的书香就和那陈年的老酒一样熏也能把人熏出个味来。
所以范文程十八岁就拿到了秀才的头衔。这要是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其后举人,进士,状元这不都得手到擒来吗?
但他这人运气似乎到这里就用完了,这好多年都过去了(至少在他眼里是这样),啥也没考到,这眼瞅着年龄,噌噌的往上窜,在这样下去可就一事无成啊!
范文程打小志气就高,想要像他先祖那样留个名头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不想埋没了自己个独有的才华,太浪费了。
这时间点上,范文程恰好就在辽东,大家伙都知道这地大明和满清打的那叫个火热啊。
于是范文程大腿根子这么一拍,这就决定为满清服务,毕竟学了这么多年了,要货卖帝王家不是,你大明瞧不上,咱就卖给你的死对头满清不就成了。
所以当满清攻入抚顺之后,按照惯例满清对整个抚顺来了烧杀抢掠。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二十一岁的范文程顺道拉着他的哥哥范文寀,跑到努尔哈赤的军帐边上来了个“仗剑谒军门”,这就带着自己的满腹经纶投靠了满清。
当时满清还是努尔哈赤的后金,努尔哈赤一听他的老祖宗是宋朝大学士范仲淹,而他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孙。
接着是他的六世祖明初任湖北云梦县县丞;曾祖范锪为嘉靖朝兵部尚书;祖父范沉为天启朝沈阳卫指挥同知……
哎呀!努尔哈赤听闻非常的开心,毕竟他这里都是一些个大老粗,打仗凭借的就是半部三国,这要是打天下这不成。
所以努尔哈赤没有让范文程失望,非常的赞美他:“这可是名臣之后,范仲淹的后人,曾祖父都做过大明朝的兵部尚书,你们得好好的尊重他啊!”
为此范文程非常的感动:“范文程必将尽心竭智!”
好吧,良禽择木而栖,咱没什么好说的!自打这范文程投靠了满清,那真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后来的范文程
前前后后服侍了满清四代帝王,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以及后来的康熙,一直做到了文臣之首。
大明没有给的,范文程从满清这里一样不缺的都拿到了,人生也走上了圆满。说明这范文程的眼光极为毒辣,一眼就瞅出来大明是不行了,在折腾下去,也折腾不出个啥名堂来了,为自己选了一条更加好的晋升之路,从而让自己的大名流芳百世,享受万年,聪明人!
您要说范文程是个文臣,您可大错特错了,人家范文程那是上马提枪,下马拿笔的人物。
当年随着皇太极进攻大明,在攻打潘家口、马栏峪、山屯营、马栏关、大安口等等这些地方的时候,那是披甲拿刀,总是冲在第一线,皇太极目光望去,总是能瞅到他,大声的欢呼呵斥大明的将军,敏捷的跳跃着,那是顶着恐惧外加死亡的危险,在躲避飞箭,枪弹的。那身影何值是英姿飒爽,手起刀落,咔咔咔的就把大明将军的脑壳就剁掉了,这要是拿一代名将的身影相比,那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这就是满清全军的标杆旗子,
咱大华夏地头上有名的战神白起也不过如此尔!和忠心为国的岳飞岳爷爷相比不相上下啊!
不仅如此人家阵前杀敌,砍杀大明将领血溅三尺连眼珠子都不眨一下,鲜血喷到脸上拿起笔来为满清谋划的方方面面都有独到之处,满清的那些个法律法规都是出自人家之手。
上马能武,下马能文,不亏为名臣之后,书香之家啊!
当年皇太极去世,范文程伤心欲绝啊!
范文程的糟心事
大家伙都知道皇太极之后的满人,也就是范文程的那些个主子们陷入了皇位的争夺大战之中,这种事谁也说不好,最终胜出的是谁。
当时的范文程还是红旗旗下的人,这红旗旗主硕托支持多尔衮,结果玩脱了把自己给玩死了。
范文程作为红旗的人被划归到了镶黄旗下,也就是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的手底下。
那会满人有个规矩,作为旗主对旗下人的财产可以进行掠夺,而不违法。
而这个时候,范文程娶了一房娇妻,多铎瞅见了,感觉很好,这就想要把范文程的老婆给抢了。
但范文程说道根子上,他也是个汉人,汉人有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夺妻之恨同样也是不共戴天。
而范文程那会在朝堂上的位置,那也算是显赫,多铎这么做虽然有着祖宗的规矩没有违法,但却违法了汉人的道德。
这事弄的有点子僵,最后范文程吃了点亏,当然这比起范文程在满清哪里得到的,不算个啥!
他前途依然在前。
加官进爵的范文程
后来范文程帮助多尔衮入驻中原,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年吴三桂这脑壳后边有反骨的家伙给多尔衮写求援信。
多尔衮在内心里是矛盾的,毕竟满清虽然兵强马壮但对比起庞大的大明朝还是有点底虚,就是范文程为多尔衮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奠定了多尔衮入驻中原的决心。
咱不得不说范文程的眼光,他就看出来李自成压根就不是个威胁,只要败其一次,他就彻底完蛋了,毕竟这个看起来庞大,却仅仅是流民维持军力的家伙,没有根据地,击溃他只是早早晚晚的事。大明不是有吴三桂吗?
一切都如范文程预料的那样。
俺哪是大明的骨头,大清的肉啊!这是范文程对自己极为形象的描述,说到底范文程是把自己一劈为二,一半给了大明,一半给了满清。
聪明人啊!
“大清的江山其实俺是从李自成的手里拿下来的,跟大明啥关系都没有!”这是范文程捶胸顿足的对投降的大明将军们的嘶吼,怒他们不争气!
他死后,康熙亲自题词,表示缅怀!
事就是这么个事,不知道俺说清楚了没。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每个朝代都有开国功臣,清朝也不例外,除了那些鏖战疆场的八旗兵勇外,更有大批的谋臣,而在谋臣中比较出名的有满臣赫舍里家族(索尼家族,顺治临终四大辅臣之首,康熙朝权相索额图的先辈们),同样也有汉臣比如范文程,而范文程对于清朝定鼎江山所做出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并且皇太极对于范文程的言听计从以到了一种痴迷的地位,以至于每次召开议政会议的时候,必问:“范章京知否?”
范文程画像
而对于范文程的评价,人们历来是持有两种态度:
一种态度是:
范文程历经清开国四君,为大清王朝的江山定鼎立下了不世之功,对于清王朝的功绩可以堪比汉高祖时期的张良,明太祖时期的刘伯温等人,范文程韬略过人,就是他在清开国之初提出了“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的安邦政策。所以称他是一位有着“远见卓识”的政治家绝不为过。
电视剧中情节
另一种态度是:
范文程是名臣之后,作为一个前朝兵部尚书的曾孙,他竟然侍奉死敌满洲,于是就有人说他是贰臣,认为他是由于自己境况不佳而投靠清廷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这是大节有亏。
范文程真的是贰臣吗?他为何忠于大清?
所谓“贰臣”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侍奉二朝”,而二朝指的是前后两个朝代,是不同帝王家族的国家,而“贰臣”真正的定义是乾隆皇帝提出来的,他是这样说的:“在明以登仕,又复身仕本朝。”也就是说要想当贰臣,必须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功名和官位,然后又再次投降清朝继续做官。
而且乾隆后面还说了:
“命国史馆以明季贰臣传,分甲乙二编,谕:我国家开创之初,明季诸臣,望风归附者多,虽皆臣事兴朝,究有亏于大节,自不当与范文程诸人。”—《清乾隆实录》
自不当这三个字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贰臣不适用于范文程等人,所以范文程并不是贰臣。
范文程出生在沈阳一个官宦世家,他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考取了当地的生员(秀才),年仅18岁,本来他有满腔的热血要踏入仕途,可是谁知天下大乱,后金的首领努尔哈赤率军南下攻克了旅顺等地,大肆掠夺人口和财物牲畜,范文程一家人就沦为了努尔哈赤的奴隶。
努尔哈赤非常仇视明朝的知识分子,于是就对这些人大肆屠戮,但当看到范文程的时候,一见他仪表堂堂就放下了杀意,便将其编入了镶红旗做包衣奴。
当时的满洲贵胄非常残暴,对范文程之类的包衣奴是百般羞辱,让他们做牛做马,所以范文程在为奴期间日子过得是生不如死。
不过,范文程很快就迎来了人生的春天,努尔哈赤崩,他的第八子皇太极即位。
其实,清朝的奠定和建立是由皇太极完成的,努尔哈赤仅仅是为他打下了基础而已,要是从另一个事实的角度来说,清朝的开国皇帝应该是皇太极。
皇太极有着雄心壮志,他将眼光放向了天下大业,所以他踏出的第一步就是缓解他治下的社会矛盾,他先将百分之四十的汉民奴隶恢复了民户的身份地位,并且实行“量才为用”的人才计划,他推翻了其父努尔哈赤坚决不重用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大力提拔有学识的汉族知识分子,为其充当智囊团。
皇太极像
而那些在努尔哈赤时期被打压得没有喘息机会的知识分子,终于在皇太极时期得到了重视,从此他们的奴隶生涯彻底结束,继而跻身于清王朝的官员阶层,范文程就是其中之一。
“上谕曰: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勘祸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兴文治,于生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通者,优奖之,以昭作人之典。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各家主母得阻挠。有考中者,仍以别丁偿之。——《钦定八旗通志》”
有人说,范文程是在做奴隶期间被皇太极发现并结下缘分,这都是传言。真实的历史是皇太极天聪三年的时候,设立了文馆,而设立的目的就是“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并以记躬之得失”,八旗都是马上民族,没有什么文化,他们要想进一步统一天下就必须有文臣的辅助,所以这个文馆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储备人才。于是在此同时,皇太极就颁布了上述的上谕,要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而范文程名列前茅被录取了,开始了他的入仕生涯。
大量的明朝降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从而改变了八旗本身的社会结构
皇太极之所以采取缓和的民族政策也是有其根源的,随着八旗的战绩越来越大,所获得地盘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人口增长迅速,而所遇到的社会问题也是越来越复杂,八旗本是马上民族,他们文武不分,他们没有农业社会先进的生产力和社会制度,可是随着攻破的城池数量上的增加,很多先进地区的人们注入到八旗的社会,这就导致了八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技术的提升,从而就会改变八旗的社会结构,此时他们曾经的制度就不再适合将来的发展,如果再不改革和推行新政,大清顶多就二世而亡了,所以说,范文程等知识分子的加入是对其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的,而皇太极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在日后统一了天下。
而范文程之前的境遇很悲惨,他自打遇到了皇太极,就翻身成为了体面人,这对于书生而言,无疑是非常受用的,并且他也想建立功勋成就自我,所以无论是从报答皇太极知遇之恩,还是成就自我的角度来看,范文程肯定要将自己全部的才学都贡献出来。这就是他忠于皇太极,忠于大清的原因所在。
范文程都为清廷做了哪些大事?
一、施计除掉袁崇焕
宁远大战之后,皇太极也在继续同袁崇焕较量,但是均以失败告终,所以对皇太极而言,他当下最大的障碍就是袁崇焕。
袁崇焕像
袁崇焕此人的军事才能和胆略是同时期明朝将领中少有的,所以要想将其击败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此时有一个客观条件,就是驻守辽东的明军也是非常疲惫,因几次大战过后兵员也出现紧缺,并且布防等也都需要重新部署。
范文程基于此客观条件,得出了以下判断,以袁崇焕的才能肯定会用“议和”来麻痹皇太极用来换取时间,而此时皇太极也需要用“议和”来积蓄力量。但是袁崇焕要“议和”必然会迎来明朝廷中反对派的声讨,而崇祯皇帝又疑心太重,所以可以用“议和”来对“议和”,让“议和”的流言将其彻底打败。
袁崇焕是一个性格刚烈的人,他在辽东时期经常抗命,所以如果在合适的时候散布出他的谣言,崇祯皇帝一定会信以为真,所以就一定能将袁崇焕置于死地。
皇太极听从了范文程的建议,故意将曾经俘获的两个明朝太监放走,并且在放他们脱逃之前演了一出戏,这个戏的内容就是派人故意说出皇太极和袁崇焕之间是有勾结的,于是脱逃的太监以为获得了重大机密,就将此报给了皇帝,而满朝诸多大臣都对袁崇焕有意见,这事本来是假的,也成了真的,第二年袁崇焕就被凌迟了。
可怜袁崇焕忠心报国,没想到却被小人所陷害,当然这个小人就是范文程。
二、劝降洪承畴
洪承畴是后来的蓟辽总督,地位显赫,后来他被皇太极俘虏,在最初非常有气节,有骨气,他几次欲杀身成仁,但是都被阻止,皇太极认为如果能将此人招降,一定会对将来挥师南下有很大的帮助,于是,他派出了范文程去劝降。
范文程见到了洪承畴,对其进行劝降,但是却反被洪承畴大骂为走狗,范文程并没有同他理论就换了个思路,与他谈起了古往今来的人生得失,于是洪承畴怒火渐消,也同他聊了起来,而就在谈话间,屋檐上突然掉落了一粒尘土到了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赶紧用手将其拂去,范文程一下心里有了数:一个对衣服上灰尘都如此在乎的人,怎么会不在乎自己的生命呢?
看到这时,范文程就起身告退,将洪承畴弹灰的事情告诉了皇太极,皇太极大悦,于是便亲自去看望他,此时天气寒冷,洪承畴却单衣加身冻得哆哆嗦嗦,于是皇太极便将自己身上的貂皮大衣脱了下来披在了洪的身上,洪一下就感动了,当即二话没说就跪在了地上向皇太极称臣。
皇太极招降洪承畴一事,就是范文程看出了端倪,而洪承畴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为皇太极立下了大功,可惜这个洪承畴却在乾隆时期成为了“贰臣”,而范文程这个阴谋家却没有。
三、定鼎江山
皇太极死后,范文程继续为清王室服务,此时的江山在摄政王多尔衮执掌之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还曾经抢夺过范文程的爱妻,但是范文程依然以大局为重,为清廷出谋划策,他说:“明必亡于农民军,而清将与农民军夺天下。而农民军实属草寇,只要南下保证军队纪律严明,发布诏令:官来归,复其职;民来归,复其业。就可以将天下尽握手中。”
很显然,多尔衮听从了他的建议,在吴三桂的带领下,清军顺利地入了关,窃取了李自成的成果,定鼎了江山,从此开始了200多年的大清王朝。
范文程的结局如何呢?
他的结局很好,死后被康熙皇帝上谥号“文肃”,这是一个美谥,并且在美谥中还是上谥,在清代,“文肃”是仅次于“文忠”、“文正”、“文端”、“文襄”的谥号。
他死后康熙亲自撰文,并书写“元辅高风”四个字,这是对他一生最高的评价,而他的后人也都是朝中重臣,连他的孙辈都是六部尚书、左都御史或者汉军旗都统一类的大员,所以按照结局来说,范文程很圆满。
尾语:
为什么说范文程不是贰臣,是因为他从始至终就是忠于清王朝的,他没有叛变也不是投降,而是被掳掠,从而成为了清王室的家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范文程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谋略家和军事家。
但是要从明人的角度来看,此人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汉贼,他祖上饱食大明的俸禄,其曾祖父、祖父等先辈都是大明的高官,却最终为后金出谋划策立下大功,说他大节有亏都是高抬他了。
不过,这事情已经过了几百年了,范文程心中所想又有谁能知道呢?也许他认为:人生既然已经如此,索性为谁服务都一样了!为大明朝做一个饱受猜忌却死无全尸的忠臣,倒不如为新朝大清做一个开国功臣来的痛快啊!
英杰本自出尘凡,才堪王佐济云帆。
金鳞岂是池中物,巨阙胡为铗内弹。
刀兵指处旧旗鼓,帝业成于故江山。
谁言塞外清肱股,几度梦里汉衣冠?
――肥猫咏范文程
给大家讲讲这位清朝的开国功臣范文程。
说起范文程,很多人是恨之入骨,认为他是个大汉奸,背叛了民族和祖宗,为异族效力,夺取了大明江山。
那么,我们来讲述一下他的一生,分析他为什么会被清朝任用器重。
范文程的祖上就是北宋名相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其千古名句。
明初,范家祖上被贬沈阳,一家就在沈阳抚顺定居了。
范文程喜欢读书,成为了县学生员。
努尔哈赤攻取沈阳城后,范文程兄弟谒见,努尔哈赤很器重范文程,获知他是明朝大臣范鎞的
后人,专门告诉贝勒们,这是名臣之后,必须要善待他。
努尔哈赤是一介莽夫吗?连他都知道要器重人才,而绝不允许以民族和血统而搞歧视。
而现在,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道理。
努尔哈赤攻取辽阳、西平、广宁的战斗,范文程都随军参加了。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汗位,把范文程调到身边,参划方略。这就是皇太极那次绕道蒙古,远袭北京城的战役。这次战役决定了明朝从此失去了战略主动性,只能被动挨打,再无还手之力。范文程率偏师掩护主力部队,为主力清理侧翼的隐患。
通过几次对明朝的深入进攻,范文程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建议:
这确实打在明朝的七寸上
了。从进攻路线,补给,出师名义,收服方式都作了系统的安排。
清军陆续五进五出,明朝毫无招架之力,国力被虚耗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招降孔有德、破旅顺、收平岛、征服朝鲜、安抚蒙古诸部,都出自于范文程的谋划。
崇德元年,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这是他真正
成为清朝的“国相”。
清朝准备给他一个很高的军职“固山额真”,但皇太极否决了,皇太极认为,范文程是国相之才,不能把才华浪费到一军一旅之中。
皇太极对范文程十分信重,言听计从,百般照顾。
这就是清朝君主对待范文程这个汉臣的态度。
如此大才,被满人做器重,对明朝来说,确实是很大的损失。那么,咱们掏良心说话,假如范文程归属于明朝,能得到这样的器重吗?
范文程文武全才,若在明朝,混到最高,文是内阁首辅,武为兵部尚书。
看看崇祯的内阁,崇祯执政十七年,内阁首辅换了十九个,内阁成员陆陆续续五十人(有说五十一人)。
请问,这样的政坛,范文程能发挥几年才华?
再看崇祯的兵部,崇祯执政十七年,兵部尚书十四人,几乎没有全身而退的,留条小命都是祖上积德。
这还不算那几位挂虚衔的,像袁崇焕、孙传庭等。
请问,这样的军制,范文程就算做了兵部尚书,又能撑几天?他又能比别人活多久?
用则疑,疑则忌,忌则杀,这就是大明王朝对待文臣武将的态度,还能怪别人另择明主?
皇太极死后,顺治登基,多尔衮摄政,仍然重用范文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上吊,范文程发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向多尔衮进言,
要一统江山。
打着为崇祯复仇名义的大旗,清军进入了中原,直趋京师。
入主中原,举废官,承明制,轻赋税。天下甫定,开科举,收民心。
多尔衮死后,范文程仍然被重用,屡进良策:
顺治十一年,历经三朝
,功不可没的范文程致士退休。
顺治也很恩遇他,非常照顾,给了很高的荣誉和礼敬。当范文程病重的时候,还亲自调理汤药给他治病。
康熙即位,让范文程主持祭祀太宗皇太极的仪式。君臣际遇,古今能有几人?范文程恸哭怀念。
皇帝是满人,功臣是汉臣,人家爱新觉罗家对待自己的开国功臣的态度怎么样?
就怕货比货,再想想被某些人鼻涕一把泪一把怀念的那个大明王朝,是怎么对待自家的开国功臣呢?
当然,据说也不错,功臣生了病,明太祖也给过人家秘制的蒸鹅吃呢。
康熙五年,范文程病故,年七十岁。谥“文肃”,赐篇额:“元辅高风”。
在中国古代的皇权社会,一个读书人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被君王所任用,所信任,所器重,是多么的难得啊。
在范文程的生命中,能被努尔哈赤发现,是机缘;被皇太极任用,是相知;被多尔衮器重,是信任;被顺治敬重,是恩怀;被康熙推崇,是风尚。
人生若此,夫复何求?难道必须像那些被朱明王朝疑忌,冤杀,刑剐,被曝尸荒野才算是忠臣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范文程说通俗一点,就是汉奸。
这小子还是南宋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孙。
他的家里也深受大明的优待,曾祖父曾经官至兵部尚书。
范文程18岁就考取了秀才,在辽东居住。可惜随后多年时间,范文程没有进学,始终是一个秀才。
在大明,秀才有些特权,但无法做官,不能满足范文程自己的政治欲望,也不能发挥他的才能。
当时辽东属于文化荒漠地区,范文程在哪里尚且不能进学,考中举人之类,在全国就更没有竞争力了。
就是因为范文程明白走科举考试,很难在大明出头,而满清急需要汉人谋士,这才决定背叛祖国。
所以,清军攻占抚顺以后,范文程主动去投靠满清,成为满清麾下的大汉奸。
据说当时努尔哈赤大喜,对手下人说:“这可是名臣的后人啊,你们可得对他好好尊重啊!”
为什么努尔哈赤这么说?除了范文程是兵部尚书的重孙子,范仲淹的后代,也是因为他是有能力的秀才。当年满清麾下都是一群武人,没几个识字的。
在捧着本《三国演义》都能当军官教材的军队里,范文程的秀才就相当于今天的博士后,算是一流学者。
这说明,范文程非常擅长投机,他投的很准,很快成为皇太极心腹。
诚然,范文程这个人能力非常强,对于满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都有很大的贡献,堪称开国重臣。
但此人身为汉人,投靠异族甘做鹰犬,反而屠杀自己的同胞,实属人品低劣的民族败类。
范文程的所作所为,其实同汪精卫没啥区别,一丘之貉而已。
比如,明军围攻大安口城,范文程披甲上阵,率领枪炮手,斩杀很多明军。
再比如,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四日,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奏请立即出兵伐明,夺取天下。范文程的建议,对清夺取中原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促使清军出发,起了巨大的作用。
满清几乎每一个大规模军事举动,都有范文程的身影。
就是在范文程的献策先,不知道多少汉人因此被杀。范文程的官帽红缨上,染满了自己的同胞的鲜血。
其实范文程投靠满清之前,满清在东北已经胡作非为,大肆虐杀辽东汉人,侥幸没死的也被他们当做奴隶。就这种情况下,范文程也主动去投靠,说明此人对同胞的死活毫不在意,是个无耻小人。
自然,范文程过的也不是很好。满清是异族朝廷,实权派众多,互相倾轧,毫不留情。范文程也被迫陷入政治斗争中,几次差点完蛋。
更倒霉的是,他的老婆竟然被多铎抢走了,范文程不但戴了绿帽还遭受了奇耻大辱。
这也算是报应吧。之前满清官兵对于汉人老百姓,欺男霸女,无所不为,范文程助纣为虐,最终搞到自己的头上。
说通俗点,范文程就是一个有才无德的典型人物,卑鄙带路党而已,也是范仲淹家的耻辱。
搞笑的是,满清当权者其实对这些汉奸也很鄙视。乾隆皇帝下令编修《贰臣传》将其列入之中,此时范文程已经死去多年,他万万想不到的是他努力奉献过满清政权把他列为贰臣。
乾隆这小子倒是直来直去。他以忠君为标准,在上谕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员均称为“贰臣”。乾隆指出: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从封建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这些人尽管为清朝作出了贡献,其子孙甚至还在清朝做官,但以“忠君”的标准衡量,他们是不完美的。
看看,主子都把他们当做是一条狗。
范文程是名门之后,他是范仲淹的后人,他的太爷范锐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兵部尚书,曾经跟大奸臣严嵩各种斗法,最终不敌而离职。
范文程的爷爷范沈担任大明朝沈阳卫指挥同知,是从三品的地方大员。范文程的父亲范楠,的确有些范楠,因为他没有官职可以当,只能回家继承遗产,做个富二代了。
到了范文程这一代,小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因为当时地球处于小冰河期,粮食严重减产。不光大明关内饥荒遍地,这关外的日子也不好过。
为此范文程家里就算有点积蓄,其实也只能勉强度日,要想过得滋润,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范文程兄弟俩为了活命,那必须要找个差事做,光在家读书可不行,坐吃山空不是个办法。
你当时是什么情况?公元1618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这一年后金打下了抚顺。范文程很自然地就成了后金的子民。甭管你原来是哪个民族的,现在你就是后金的人了,谁让大明保不住自己的地盘呢?
所以你说人家是汉奸吧,人家没有一天给明朝干过活。可要说他不是汉奸吧,他身为范仲淹的后人,居然帮着清军对付大明朝。
范文程一直吃的都是满洲人的饭。
这一点真不能怪范文程,人家压根就没机会南下去效忠明朝。自己在家好端端做个老百姓,读读书挺好的啊。
没想到这地盘说变主人就变主人了,自己从明朝百姓一眨眼就变成了后金的百姓了。说到底,你也就是个小老百姓,这王朝的变迁是你能左右的?
所以范文程只能跟着时代的潮流往前走,地盘成了后金的地盘,人也就成了后金的人。这期间被后金俘虏的汉人,何止百万,因此范文程跟着后金混日子,这无可厚非,谁还不想活下来呢?
但是范文程是个读书人,他是有满腹经纶的。既然没有机会去明朝考科举了,那么他索性就毛遂自荐,跑到努尔哈赤那儿效力了。
这相当于是找了一份工作,国企的工作谁都想干,但是外企的工作难道就不能干吗?当然也是可以的,而且工资待遇似乎更好一些。
为此范文程就这么成了努尔哈赤的谋士,由此可见,范文程从来没有一天,吃过你朱明王朝的皇粮,他出仕做官以后,一直吃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饭,自然是要尽心尽力为爱新觉罗家族卖力了。要不,你又要说他是个卖主求荣的人了。
范文程在皇太极和多尔衮时代,智商几乎是一路开挂的。
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范文程啥也干不了,就是个舞文弄墨的文人,那个时候他也很年轻,资历尚浅,社会阅历也不足。努尔哈赤给他一碗饭吃,就算对得起他这么多年所学了。
范文程本人倒是很努力,每天都在刻苦学习,就希望干一番大事业。在皇太极登基以后,范文程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当时范文程已经是一个壮硕的青年,不光可以给皇太极出谋划策,而且因为身材魁梧,常常冲锋陷阵,所以在军队里是有一定威望的,那么他立下了哪些功劳呢?
- 1、成为皇太极的主要智囊。
范文程主要还是个拿笔杆子的人,别看他没考个什么进士,但是智谋上一点也不比进士差,因为他有实战经验。
早年范文程在皇太极手下,就曾经亲自前去劝降过大凌河附近的兵马。后来他又建议皇太极对山海关用兵。
孔有德、耿仲明前来投降的时候,皇太极派遣范文程前去接洽招降的事宜。因为范文程是个汉人,跟他们打起交道来更加方便,范文程把这件事而已做得很漂亮,皇太极和孔有德等人都比较满意。
因此范文程是越来越红,在皇太极身边成为了最重要的谋士,但凡有大事需要做决定,皇太极都会征求范文程的意见。
- 2、用反间计杀害袁崇焕。
袁崇焕是清朝最大的敌人,努尔哈赤努力了一辈子,都没能在袁崇焕这个进士出身的蓟辽总督手里,讨到半点便宜。
皇太极上台以后,依旧沿用父亲的老路子,还是无法攻破袁崇焕在辽东的防线。一时间清军的事业达到了瓶颈期,很难有什么作为。
这个时候范文程想了个好办法对付袁崇焕,袁崇焕打仗的确很牛,可是人言可畏,再加上崇祯皇帝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于是范文程打算用反间计。
范文程建议皇太极不断造谣,说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商量好了,一起打江山,随后平分天下。恰逢袁崇焕擅自杀掉了毛文龙,又卖米给关外的人,所以崇祯一怒之下,就把袁崇焕给解决了。
袁崇焕一死,辽东的局势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新派去的洪承畴没多久就投降了,一系列总兵也跟着投降了,整个辽东都落入了皇太极之手。
- 3、力主清军入主中原。
1644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当时李自成已经攻破了京城,而范文程当机立断,立刻上书多尔衮,让他带兵入关攻打明朝。
这是千载难逢的一个好机会,李自成立足未稳,而大明朝已经亡国,范文程准确地看到了这一点。很多人说他是汉奸,难道范文程这个时候要去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李自成吗?当然不可能。退一万步讲,李自成是党项人,也不是汉人。
当多尔衮收到了吴三桂的求援信后,其实是犹豫不决的。因为他对关内的新闻一无所知,李自成到底有多少兵马,他们是否已经稳定人心,这些都不清楚。
为此多尔衮不太愿意南下,这个时候范文程力劝多尔衮,一定要南下击败李自成,这样才有争夺天下的机会,才有入主中原的可能。
后来我们都知道,多尔衮果然南下,带着顺治皇帝入主北京城,为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4、为清廷争取了明朝旧臣的拥戴。
清军入关以后,北京城内可谓是人心惶惶。为什么?因为李自成进来以后,把明朝这帮旧臣给打怕了。他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把人家关大牢里剥削了8000万两白银,打死的明朝官员不计其数。
为此这次清军入关以后,明朝旧臣们也担心他们故技重施。在这种情况下,范文程主动上书多尔衮,让他为了稳定人心,将崇祯皇帝风光大葬,并且好生安置那些明朝旧臣。
这一举动取得了绝大多数明朝官吏们的拥戴,不光北京城内,就连南方的很多明朝官吏,对大清朝也开始抱有幻想,这是清朝能够一统江山的重要原因。
总结:范文程的媳妇儿被多铎给抢了。
说了这么多他的好话,得说说这个人窝囊的地方。范文程的旗主是多铎,在清朝旗主是可以肆意夺取手下人的妻妾的。
因此多铎就把范文程的媳妇儿给抢了。这件事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什么?因为范文程当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人家自幼饱读诗书,学习了儒家思想,这么做比杀了他还要令人伤心。
为此皇太极严惩了多铎,可是这件事终究是不了了之了。范文程就这么成了一个大乌龟,他还厚着脸皮继续为清廷效力,换任何有血性的人,早就跟多铎拼了。
因为他忍辱负重,所以范文程成了清朝的开国元勋,结局是很好的,康熙五年,70岁的范文程去世,子孙后代都受到了清廷厚待。
参考资料:《清史稿》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清之范文程,比肩汉之张良,明之刘伯温,既是清初第一文臣,又是晚明第一汉奸,两种身份的撕裂与纠缠,确实耐人寻味。
高门子弟,无奈委身于清
范文程的祖上第一大牛人当属宋时范仲淹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祖宗的这句叮嘱,范文程想必也是铭记于心的。
范文程的曾祖父曾任明嘉靖时期的兵部尚书,祖父也是沈阳的高级军师将领,活脱脱的高门子弟,前途不可限量。
范文程年少好读书, 18 岁时便中了大明的秀才。翩翩公子春风得意之时却遭大难,人生从此驶入另一个轨道,既成就了自己,也似乎败坏了自己。
(努尔哈赤)
明朝晚期,女真族在东北迅速崛起,与明朝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16 18 年,努尔哈赤率军攻下抚顺,俘获大量人口牲畜,范文程也在被俘之列。一夜之间,翩翩公子转身成为阶下囚。
从此 21 岁的范文程开始了长达 9 年的奴仆生涯,前途黯淡无光,并且遭受女真人的凌辱和歧视。后来范文程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才开始了其辉煌的后半生。
从范文成的前半生来看,他虽处明朝官宦世家,但长期居住在辽东,并未入仕。而正是由于明朝在军事上的失利,让其成为俘虏,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从大明百姓到大清百姓,然后逐步提升,从这一点来看,范文程的降清一说是值得商榷的。
出谋划策,鞠躬尽瘁于清
(皇太极)
范文程投靠努尔哈赤之后,虽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尊重,参与一些政事,但未有正式的职务。
到了皇太极时期,范文程逐渐得到皇太极的重视。但凡有奏章上来,皇太极必问范文程是否已看过,当大臣争论不休时,皇太极也常说不妨听听范文程的意见。
皇太极死后,福临即位,多尔衮掌权。范文程率先提出出兵伐明夺取天下的主张,于是多尔衮决心入关。在吴三桂的配合下一举占领北京,从此开启了南征北战,最终夺取天下的大清王朝。
到了北京,为了笼络明王朝的士大夫和百姓,范文程建议以帝王之礼隆重为崇祯皇帝,皇后,皇妃等下葬。此举效果十分明显,深得关内士大夫及百姓拥戴。
此外范文程还建议多尔衮禁止烧杀掳掠,让大明的官员和百姓各归其位,各就其业。此虽有政治目的,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是有积极作用得。
范文程还为大清制定了各项制度规范,为尚处于部落时期的女真人迅速文明化,提升治国理政能力,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在清
(多尔衮)
范文程在女真族的逆袭之路,最终虽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但路途并非一帆风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种心态人皆有之,放之四海而皆准。
多尔衮的胞弟多铎看上了范文程的妻子,强夺过去,后经一番周折,范文程之妻方才重回。多铎被罚银 1000 两,没收 15 个牛录。范文程当时深受皇太极的宠幸,但仍然遭此夺妻之事,可见当时满汉之间的对立及八旗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
毕竟,多铎看上的并不仅仅是范文程的妻子,而是不想给皇太极面子。皇太极也想趁此机会削弱多铎及多尔衮的实力,双方互相角力。
后来多尔衮摄政,先后进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乃至皇父摄政王,再加上军功,权势日盛。范文程前有夺妻之事,又心怀对皇太极的恩情,再加上他对政治斗争的敏感,在这个关键时刻,范文程决定称病辞职。隐居在家。
后来多尔衮病逝,依附多尔衮的一干人等大多下场凄惨,范文成因被迫参与了一些事情,被刑部衙门议定有罪。后在顺治帝的要求下才躲过此劫。
功勋卓著,功德圆满于清
(康熙)
多尔衮死后,作为文官之首的范文程再度踏上仕途的高峰,被任命为少保兼太子太保,这可是大清从一品的官职。
1666 年, 69 岁的范文程病逝,前后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康熙亲自撰写祭文以示尊崇。当然这是一种政治待遇,毕竟时年 12 岁的康熙,字儿肯定也不会怎么样。
范文程的后代也多有出仕,特别是去孙一辈有多人出任六部尚书之职,可算是家庭事业双丰收,一生功德圆满。
(吴三桂)
范文程常与吴三桂,洪承畴,孔有德等大明降降叛降相提并论,后人认为其智谋有余,大节有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事实,也无法否认。
但从范文程的前半生经历看,其并未真正出仕于大明,与上述其他几位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范文程本也是中原人,其先祖在朱元璋时获罪,举家迁往辽东。300 年后,范文程则成了朱明王朝的掘墓人之一,不知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范文程是名门之后,他是范仲淹的后人,他的太爷范锐是明朝嘉靖时期的兵部尚书,曾经跟大奸臣严嵩各种斗法,最终不敌而离职。
范文程的爷爷范沈担任大明朝沈阳卫指挥同知,是从三品的地方大员。范文程的父亲范楠,的确有些范楠,因为他没有官职可以当,只能回家继承遗产,做个富二代了。
到了范文程这一代,小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因为当时地球处于小冰河期,粮食严重减产。不光大明关内饥荒遍地,这关外的日子也不好过。
为此范文程家里就算有点积蓄,其实也只能勉强度日,要想过得滋润,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范文程兄弟俩为了活命,那必须要找个差事做,光在家读书可不行,坐吃山空不是个办法。
你当时是什么情况?公元1618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六年,这一年后金打下了抚顺。范文程很自然地就成了后金的子民。甭管你原来是哪个民族的,现在你就是后金的人了,谁让大明保不住自己的地盘呢?
所以你说人家是汉奸吧,人家没有一天给明朝干过活。可要说他不是汉奸吧,他身为范仲淹的后人,居然帮着清军对付大明朝。
范文程一直吃的都是满洲人的饭。这一点真不能怪范文程,人家压根就没机会南下去效忠明朝。自己在家好端端做个老百姓,读读书挺好的啊。
没想到这地盘说变主人就变主人了,自己从明朝百姓一眨眼就变成了后金的百姓了。说到底,你也就是个小老百姓,这王朝的变迁是你能左右的?
所以范文程只能跟着时代的潮流往前走,地盘成了后金的地盘,人也就成了后金的人。这期间被后金俘虏的汉人,何止百万,因此范文程跟着后金混日子,这无可厚非,谁还不想活下来呢?
但是范文程是个读书人,他是有满腹经纶的。既然没有机会去明朝考科举了,那么他索性就毛遂自荐,跑到努尔哈赤那儿效力了。
这相当于是找了一份工作,国企的工作谁都想干,但是外企的工作难道就不能干吗?当然也是可以的,而且工资待遇似乎更好一些。
为此范文程就这么成了努尔哈赤的谋士,由此可见,范文程从来没有一天,吃过你朱明王朝的皇粮,他出仕做官以后,一直吃的都是爱新觉罗家的饭,自然是要尽心尽力为爱新觉罗家族卖力了。要不,你又要说他是个卖主求荣的人了。
范文程在皇太极和多尔衮时代,智商几乎是一路开挂的。努尔哈赤活着的时候,范文程啥也干不了,就是个舞文弄墨的文人,那个时候他也很年轻,资历尚浅,社会阅历也不足。努尔哈赤给他一碗饭吃,就算对得起他这么多年所学了。
范文程本人倒是很努力,每天都在刻苦学习,就希望干一番大事业。在皇太极登基以后,范文程的春天也就到来了。
当时范文程已经是一个壮硕的青年,不光可以给皇太极出谋划策,而且因为身材魁梧,常常冲锋陷阵,所以在军队里是有一定威望的,那么他立下了哪些功劳呢?
1、成为皇太极的主要智囊。范文程主要还是个拿笔杆子的人,别看他没考个什么进士,但是智谋上一点也不比进士差,因为他有实战经验。
早年范文程在皇太极手下,就曾经亲自前去劝降过大凌河附近的兵马。后来他又建议皇太极对山海关用兵。
孔有德、耿仲明前来投降的时候,皇太极派遣范文程前去接洽招降的事宜。因为范文程是个汉人,跟他们打起交道来更加方便,范文程把这件事而已做得很漂亮,皇太极和孔有德等人都比较满意。
因此范文程是越来越红,在皇太极身边成为了最重要的谋士,但凡有大事需要做决定,皇太极都会征求范文程的意见。
2、用反间计杀害袁崇焕。袁崇焕是清朝最大的敌人,努尔哈赤努力了一辈子,都没能在袁崇焕这个进士出身的蓟辽总督手里,讨到半点便宜。
皇太极上台以后,依旧沿用父亲的老路子,还是无法攻破袁崇焕在辽东的防线。一时间清军的事业达到了瓶颈期,很难有什么作为。
这个时候范文程想了个好办法对付袁崇焕,袁崇焕打仗的确很牛,可是人言可畏,再加上崇祯皇帝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于是范文程打算用反间计。
范文程建议皇太极不断造谣,说袁崇焕已经和皇太极商量好了,一起打江山,随后平分天下。恰逢袁崇焕擅自杀掉了毛文龙,又卖米给关外的人,所以崇祯一怒之下,就把袁崇焕给解决了。
袁崇焕一死,辽东的局势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新派去的洪承畴没多久就投降了,一系列总兵也跟着投降了,整个辽东都落入了皇太极之手。
3、力主清军入主中原。1644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年份,当时李自成已经攻破了京城,而范文程当机立断,立刻上书多尔衮,让他带兵入关攻打明朝。
这是千载难逢的一个好机会,李自成立足未稳,而大明朝已经亡国,范文程准确地看到了这一点。很多人说他是汉奸,难道范文程这个时候要去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李自成吗?当然不可能。退一万步讲,李自成是党项人,也不是汉人。
当多尔衮收到了吴三桂的求援信后,其实是犹豫不决的。因为他对关内的新闻一无所知,李自成到底有多少兵马,他们是否已经稳定人心,这些都不清楚。
为此多尔衮不太愿意南下,这个时候范文程力劝多尔衮,一定要南下击败李自成,这样才有争夺天下的机会,才有入主中原的可能。
后来我们都知道,多尔衮果然南下,带着顺治皇帝入主北京城,为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为清廷争取了明朝旧臣的拥戴。清军入关以后,北京城内可谓是人心惶惶。为什么?因为李自成进来以后,把明朝这帮旧臣给打怕了。他手下的大将刘宗敏,把人家关大牢里剥削了8000万两白银,打死的明朝官员不计其数。
为此这次清军入关以后,明朝旧臣们也担心他们故技重施。在这种情况下,范文程主动上书多尔衮,让他为了稳定人心,将崇祯皇帝风光大葬,并且好生安置那些明朝旧臣。
这一举动取得了绝大多数明朝官吏们的拥戴,不光北京城内,就连南方的很多明朝官吏,对大清朝也开始抱有幻想,这是清朝能够一统江山的重要原因。
总结:范文程的媳妇儿被多铎给抢了。说了这么多他的好话,得说说这个人窝囊的地方。范文程的旗主是多铎,在清朝旗主是可以肆意夺取手下人的妻妾的。
因此多铎就把范文程的媳妇儿给抢了。这件事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为什么?因为范文程当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且人家自幼饱读诗书,学习了儒家思想,这么做比杀了他还要令人伤心。
为此皇太极严惩了多铎,可是这件事终究是不了了之了。范文程就这么成了一个大乌龟,他还厚着脸皮继续为清廷效力,换任何有血性的人,早就跟多铎拼了。
因为他忍辱负重,所以范文程成了清朝的开国元勋,结局是很好的,康熙五年,70岁的范文程病逝。
作为清朝开国重臣,范文程的知名度并不是很高。而说起他的十七世祖——宋朝名相范仲淹,那就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了。写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被追谥为“文正”(谥号中最为高贵的一种)。
出生在名门,血管里流淌着忠臣良相血脉的范文程,在后金攻打自己的国家时,主给努尔哈赤投怀送抱,表达忠心。清朝建立前后,范文程积极讨伐明朝,对大清建立新制建议献策,被看做是清朝开国文臣之首。他一生辅佐四位清朝帝王,死后康熙帝亲笔书写祭文,并赐予谥号“文肃”。
人们不禁要问,范文程为何要忠于大清?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我们今天来说说这件事情。
万历二十五年(1597),范文程出生于辽东沈阳,据《清史稿》记载:“其先世,明初自江西谪沈阳,遂为沈阳人,居抚顺所。”范文程的曾祖父范鏓曾担任兵部尚书,他也算是官宦世家,少年时代读书勤奋,很是刻苦,加上天资聪颖,沉着坚毅,具有良好的文字功力,和他的兄长文寀一同成为沈阳县学生员。
万历四十四年(1616),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的赫图阿拉城即汗位,正式建立后金政权,并改元为“天命”。天命三年,后金的部队攻打到了范文程所在的抚顺。
范文程一不做、二不休,和兄弟范文寀便前往拜见努尔哈赤。
拜见前,范文程的曾祖范鏓暗中相助。得知是范鏓的曾孙前来拜见,努尔哈赤叮咛左右,这是名臣的后人,一定要以礼待之。果然,在和范文程交谈之后,努尔哈赤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很不一般。
得到努尔哈赤的器重之后,范文程的道路变得宽阔起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才华一步步走向关键岗位。
天命七年(1622),努尔哈赤攻打辽阳、西平、广宁等诸地,连战连捷,范文程始终跟随左右。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击败,半年后病逝,他的第八个儿子爱新觉罗?皇太极被推举为新任可汗,也就是清太宗。
作为先帝的宠臣,范文程得到了皇太极的重用——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协助处理日常军务。天聪三年(1629),范文程跟随皇太极的大军二度南下讨明。他们从蓟门关进入,攻克遵化。随后,皇太极让他独立率军打仗。范文程很快拿下了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五座城池,表现出了超强的军事才能。
不久,明军进行反击,包围了大安口。范文程“以火器进攻,围解”。在皇太极出兵攻打永平的时候,范文程奉命驻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敌败走。以功授世职游击。”
以文出道的范文程不但能打仗,而且打的都是胜仗。这让皇太极心里很是舒坦。
天聪六年(1632),范文程与其他几个意见相同的大臣一起上疏,建议皇太极放弃攻打宣府、大同等地,改为直取山海关。后来,清军入关占领中原,证明了建议的正确性。范文程的战略眼光也就此展露。在破旅顺、收平岛、讨朝鲜、抚定蒙古等重大战略中,范文程良策不断,都表现出了杰出的智慧。
崇德八年(1643),太宗皇太极去世,群臣又商议推举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汗,是为清世祖(后来的顺治帝)。福临刚继位时,贝子硕讬等人持反对意见,暗中谋划立多尔衮为可汗。但多尔衮将他们告发,硕讬等人被处死。范文程原本跟随硕讬,属于镶红旗,但硕讬已死,他便被划入镶黄旗。
后来,清军以破竹之势攻入北京,李自成仓皇而逃。如何稳定人心,赢得老百姓的支持?范文程写出了安民告示:义军入关是为了替大家复仇而不是抢杀百姓。他们杀的都是恶贼。请大家放心,“吏来归,复其位;民来归,复其业。”一听这话,老百姓的心里踏实了,纷纷归顺清军。同时,范文程积极参与各种规章制度的修订,为新诞生的大清政权尽力尽心、夙夜在公。
顺治元年(1644),范文程位列大学士之首,地位十分显赫。顺治十年(1653),范文程受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康熙五年(1666),七十高龄的范文程病逝。康熙皇帝亲自撰写了纪念文章,并“赐葬怀柔红螺山,立碑纪绩,谥文肃。” 御书祠额“元辅高风”。
识时务者为俊杰。纵观范文程的人生,他敏锐地察觉到明末的腐败,抛弃了气息奄奄的大明王朝,而是主动投靠努尔哈赤,为锐意进取的后金效力,并对大清管理体制的优化出智出力,成为开国重臣。
“文程之策,可抵百万雄兵。”康熙皇帝的这句评价不但掷地有声,而且消弭了后世对他的那些恶评。
明亡清兴之际,有一位不容忽视的谋士,他是范仲淹后人,自幼饱读诗书,却投靠了后金,先后辅佐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为清军入关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又活跃于顺治、康熙两朝,堪称四朝元老。这就是饱受争议的范文程。
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生于1597年。范文程是范仲淹后人,其曾祖为正德年间的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论家学渊源来看,范文程也绝对算是名门之后了。按史书记载,范文程天子聪颖,且勤学苦读,时常掌灯读书至深夜。这使得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奇才”。
在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时,努尔哈赤攻下抚顺,而范文程也就此归顺了后金。初降后金的范文程,被划入镶红旗,辅佐贝勒硕托。及至皇太极掌权时,开始设置文馆,招揽儒生到此入职。此时,范文程也逐渐受到了重用。
到天聪三年(1629年)时,范文程跟随皇太极征讨明朝。当时,皇太极攻下战略要地遵化,再次行军前,命范文程留守。足见范文程被重视的程度。在皇太极在大安口受阻时,范文程更是紧急筹措调集火炮,前往增援,帮助清军脱离了险境。
在范文程为清朝效命期间,有两件事最为关键,一是设计除掉了袁崇焕,二是献计多尔衮收降吴三桂,挥师入关与李自成争夺天下。就前者而言,范文程用离间计诱使崇祯将袁崇焕凌迟,自毁长城,为清军扫除了一大障碍;就后者而言,范文程促使多尔衮果断出击,趁乱挥师入关,得以定鼎北京。
那么,身为汉人的范文程,为何会选择投降后金、忠于清朝呢?
在归附清朝(后金)的汉人中,范文程算是比较早的。当时,努尔哈赤虽然羽翼逐渐丰满,比起强大的明朝还是显得太过弱小。可是,范文程却偏偏投靠了努尔哈赤,并终其一生都忠于清朝。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范文程并非主动投靠努尔哈赤,而是被俘后才选择投降的。前文提到,后金天命三年时,努尔哈赤攻打抚顺,而此战中范文程被俘,随即投降。可以说,如果不是被俘,范文程最终会如何选择,还应该是个未知数。
在范文程被俘后,自然也经历了一番挣扎。不过,由于此前他眼见明朝日渐腐朽,可谓江河日下。所以,范文程也算是在对明朝失去信心后,才转而辅佐努尔哈赤的。
在明清战争期间,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尤为重视汉人,一直极力拉拢那些读书人为自己出谋划策。从这一点来讲,范文程所受到的待遇,也真比在明朝优越太多。俗话讲,良禽择木而栖,士为知己者死。范文程是一介书生,在受到礼遇和优待后,自然也就死心塌地了。
自投靠后金开始,直至清军入关,范文程可谓是屡立奇功。正因如此,史学界一直将范文程视为明清鼎革时期最为关键的谋士之一。
与许多被屠戮的功臣相比,范文程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到顺治朝时,范文程已经日渐老迈。可是,清朝并无告老还乡之先例,所以朝廷一再留范文程在朝为官。直道范文程实在难以上朝,顺治才恩准其卸任,但还是赐以太傅兼太子太师的荣誉,同时每天都命人赐药问诊,照顾范文程。
在清初的几位皇帝中,顺治帝与范文程的感情可谓最为深厚。范文程日渐老迈,难以入宫面圣,顺治便命画师为范文程绘制画像,以便可以不时观看,以解相思之苦。而到顺治驾崩后,范文程则伏地恸哭,以至于难以起身。
范文程不仅自己忠于清朝,还一再训诫儿子们为清朝尽忠:
“我老矣,恨未能以一死报列圣。汝当勉力官方,矢竭忠诚,以成我未竟之志。”——《内秘书大学士范文程肃公墓志铭》
到康熙五年(1666年)时,范文程病逝,享年七十。康熙帝得知范文程死讯后,亲自为其撰写了祭文,又派遣官员代为前去致祭,赐范文程谥号为“文肃”。及至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又恩准范文程入祀贤良祠。至此,范文程算是获得了无上荣耀。
主要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