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活百科知识

注册/登录|最近发布|今日推荐

主页 综合百科生活常识数码科技传统文化互联网健康时尚影视娱乐教育学习
当前位置:首页 > 数码科技

正常人一天应该排几次便?

提问时间:2023-07-30 06:46关键词:

正常人一天应该排几次便?

点赞1、黄石市 网友:中敏赫

毫无疑问,正常人一天一到两次都是正常的,大多数健康人正常情况下一天一次。

偶然的次数增多,影响不大,可能和我们饮食过量等有关系,如果持续一段时间次数增加,就需要注意了,需要进一步的到医院检查。

还有许多人会出现两天一次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三天一次就不正常了,被称为便秘,现实中,便秘也是困扰大多数人的。

每周排便少于三次就是便秘了

大便在肠内的水分在肠道被大量吸收,可引起大便干燥而诱发便秘。

便秘的病人每周排便少于3次、粪便干硬。

偶尔的发生便秘是正常的,但如果经常发生或发生的时间非常长就要注意了,特别是老年人因为便秘,心情痛苦,加上大便时用力容易导致危险。

引起便秘的原因非常多,比如肠道的病变、精神压力过大、粗粮膳食纤维摄入过少、不爱运动等。

便秘病人,避免精神紧张,不熬夜,规律的作息,平时多喝水,办公室人员或轻体力劳动的者需要适当的运动,运动必须天天坚持,多吃含有膳食纤维比较丰富的食物,比如各种粗粮、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平时我们还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果便秘的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喝蜂蜜水或使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也可以使用外用的开塞露等。

大便次数增多,形状改变,时间较长就需要注意进一步的检查

排便次数及性状的改变可以考虑许多疾病,比如胃肠功能紊乱、消化道炎症、也有可能是消化道肿瘤。

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特别是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效果非常好。

现阶段肠癌的发病率非常高,早期症状不明显,需要通过肠镜检查,如果你有高危因素,加上岁数大于40岁,长期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就需要做肠镜检查了。

毕竟肠癌早期发现和治疗,病人生存率非常高。

如果是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道炎症,还需要采取对症治疗,避免长期腹泻导致脱水。

总结:大便次数一天一到两次是非常正常的 如果一天数次或三天一次都是不正常的。

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不爱吃蔬菜和水果的人,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排除肠癌可能。

平时生活中需要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的运动,促进胃肠道的排空,平时保持良好的心态。

我是你们的朋友晓晓爱健康,本文传播健康知识,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点赞2、丽水市 网友:傷殘灬雪

正常人一天排1-2次大便,有人一天3次可能也属于正常范围,这种情况是因人而异的。有人1-3天排一次大便也属于正常。

就是说,排便的正常范围:每天1-3次和1-3天排便一次都属于正常。最好的状态是每天排便1-2次。

在临床上,观察病人排便次数对医生诊断病情是很有帮助的。

所谓因人而异,就是人的年龄段不同、体质不同、饮食多少和消化能力各不同等状况。

我觉得需要提醒的是,大便的次数固然重要,而我们观察大便的形状、颜色、气味也不可忽视。

这样观察自己的排便情况:

大便不成型、水样便,就是说便溏,说明我们吃了东西并没有完全消化。这可能是肠胃或脾胃运化功能出现了问题,也可能是脏器病变前出现的功能障碍,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治。如果总是这样被自己忽略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体内电解质的紊乱,发生脱水甚至导致休克都有可能,真不能掉以轻心。

大便呈现粘液状、颜色也有改变要引起警惕。比如有黑便或有新鲜血液排出,就要警惕可能身体的上下消化道哪里可能出现了问题,也还可能还身体出现某些疾病的“求救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果排便有酸臭样气味,就要注意自己的消化功能可能出现了异常,要通过就医或饮食加以改善,比如要减少肉类食材的摄入。

排便,能反映出来我们身体的健康与否。如果出现了不成型、细条便、非食物因素导致的颜色改变,一定要勤观察,去就医排除身体的疾病隐患,才是上策。

怎样才能保持正常排便?

为了能及时排便,排除体内毒素,确保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我们要从转变和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入手:

第一,多吃蔬菜水果,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蠕动。

第二,多饮水,水是胃肠工作的润滑剂,否则会引起大便干燥、干结而难以排出。

第三,每天吃一定量、身体需求的食物以形成大便,比如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干果零食等,而不是为了节食吃得过少。

第四,适度加强运动锻炼,促进新陈代谢。

第五,保持一颗平常心,情绪对胃肠道健康也很重要,比如不能在吃饭时生气,包括“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习惯都不可取。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图片来自头条免费正版图库。

点赞3、阳泉市 网友:孤独与戈

人一天排尿几次算正常?这与饮水量有直接的关系,如果按照正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饮水量为1500-1700ml,那么每天的排尿次数应该在4次,每次喂300-500ml不等为正常的,如果饮水量更少,那么排尿的次数和排尿量也会相应减少,所以在衡量排尿是否正常前,先注意每天饮水量的多少。

正常情况下正常人每4小时会小便一次,如果超过4个小时还没有排尿的,那么就说明身体摄入的水分太少了,需要注意及时饮水。水对于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长期饮水不足,会增加血液黏稠度,降低机体的代谢,以及降低免疫力,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容易出现烦躁等情绪。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的饮水量是通常的情况下,如果在夏季,流汗相对较多,以及在运动的过程中身体流失的水分较多,那么则需要增加每天的饮水量。

点赞4、葫芦岛市 网友:持刀污女

谢邀。怎么会有人拿这个问题来问呢?感觉整个人看到这问题都不太好了,正常的人一天应该排一至两三次吧,像那些肠胃不太好的人一天就四至五次吧,建议这样的人应该去医院检查检查,把肠胃调理好。

点赞5、如皋市 网友:清风醉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一个正常健康人每天排便在一次至二次,偶尔会加一次。如果说;在三次以上这就不好了,要注意自己的大便三次是什么形状,没有结成块要香蕉形状,形成糊状就不好了,有的形成粥样状也不好,糊状,粥状要上医院去看病化验一下大便这个到底是什么情况,化验报告出来有细菌感染要及时治疗,但也不排出其他的病因,比如说;大便有便血,这个要彻彻底底查清楚是肛门寺疮出血,还是大肠里出血,还是胃出血,因此小病不能拖会拖成大病。

点赞6、张掖市 网友:墨£雪

首先,从生理过程上来说,正常情况下一天排一次或两天排一次便便都属于正常的。

因为从进食到形成粪便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经消化吸收后的残渣并非直接要排出,而是先积存在大肠中的结肠段,大肠总长约有1.5米。

然后会在一天中随着结肠的收缩蠕动,以每小时大约5-10cm的速度推送进直肠,才会刺激大脑发出排便的指令,这一推送的过程大约需要1-2天的时间。

因为早晨起床后,机体各项生理活动迅速进入活跃状态,以及进食后胃肠蠕动加快,所以往往在晨起及餐后1-2小时最容易产生便意,通常被称为是最佳排便时间。

其次,从影响排便的因素上来说,进食过多、辛辣刺激、不清洁食物、胃肠受凉等都可引起胃肠收缩蠕动加快,排便间隔时间缩短,一天中排便次数便会增多。

如果超过2天以上才排便或是以往排便规律有了明显改变,比如一天一天变成了三天一次,且便便又干又硬,就可能发生了便秘。

此时,应从改变生活细节做起,比如饮食增加粗纤维、多喝水、适量运动等等,如仍然不能缓解就应请医生来帮助了,尤其是患者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切不可用力排便,以免引发意外。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知识推荐

八哥问答——日常生活学习知识分享。 垃圾信息处理邮箱 tousu669@163.com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 闽ICP备2023007808号-3 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互联网安全管理备案 Copyright 2023 www.12606.com All Rights Reserved